中国大地构造纲要图册

合集下载

史上最全中国各类地质图集(共95张)2

史上最全中国各类地质图集(共95张)2

史上最全中国各类地质图集(共95张)2 史上最全中国各类地质图集(共95张)2
江西省地质图
辽宁省地质图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图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图
青海省地质图
山东省地质图
山西省地质图
陕西省地质图
上海市地质图、基岩地质图
四川省、重庆市地质图
台湾省地质图
天津市地质图、基岩地质图
西藏自治区地质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图
云南省地质图
浙江省地质图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
中国变质地质图
中国大型变形构造图
中国大地构造图
中国华力西期古构造图
中国火山岩图
中国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图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中国主要构造体系图
中国印支期古构造图
中国燕山期古构造图
中国加里东期古构造图
中国岩石圈板块构造图
中国新构造图。

史上最全中国各类地质图集(共95张)!

史上最全中国各类地质图集(共95张)!

史上最全中国各类地质图集(共95张)!世界地质图亚洲地质图亚欧地质图中国地质图1:5000000中国地质图1:4000000中国西部及邻区地质图东北地区地质图华北地区地质图南岭地区地质图祁连山地区地质图秦岭-大巴山地区地质图青藏高原地区地质图长江中下游地区地质图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图中国第四纪地质图安徽省地质图北京市地质图福建省地质图甘肃省地质图广东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地质图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图贵州省地质图海南省地质图河北省地质图河南省地质图黑龙江省地质图湖北省地质图湖南省地质图吉林省地质图江苏省地质图江西省地质图辽宁省地质图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图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图青海省地质图山东省地质图山西省地质图陕西省地质图上海市地质图、基岩地质图四川省、重庆市地质图台湾省地质图天津市地质图、基岩地质图西藏自治区地质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图云南省地质图浙江省地质图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中国变质地质图中国大型变形构造图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华力西期古构造图中国火山岩图中国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中国主要构造体系图中国印支期古构造图中国燕山期古构造图中国加里东期古构造图中国岩石圈板块构造图中国新构造图中国侵入岩同位素年龄图中国前寒武系同位素年龄图中国及毗邻海区岩石圈动力学图中国及毗邻海区航空磁力异常图中国及周边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地势图中国布格重力异常图北-中-东亚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北-中-东亚及邻区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成矿规律图北-中-东亚及邻区非能源矿产成矿规律图中国水文地质图中国年径流深度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地下水化学图中国地下热水分布图东北地区地下热水分布图西北干旱地区水文地质图西北干旱地区潜水化学图松辽平原农业水文地质区划图青藏高原冻土地区水文地质图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图江汉平原水文地质图黄河中游黄土地区水文地质图黄淮海平原深层淡水水文地质图黄淮海平原浅层淡水水文地质图亚洲花岗岩及相关侵入岩图亚洲中生代花岗岩图中国北方和中央造山带花岗岩图中亚造山带花岗岩图(全图)中亚造山带花岗岩图(寒武纪-奥陶纪)中亚造山带花岗岩图(志留纪-泥盆纪)中亚造山带花岗岩图(石炭纪-二叠纪)中亚造山带花岗岩图(三叠纪)中亚造山带花岗岩图(侏罗纪-白垩纪)月球地质图。

10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轮廓

10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轮廓

Yanshin et al(1984)
陈智梁(1994)称“华夏古陆群”,
潘桂棠(1994)称“古华夏大陆群” 潘桂棠等(1997)称“泛华夏大陆”
P1特提斯分布
A-Alexander; Ab-阿武隈;B-婆罗洲;C-羌塘;CC-Cache Creek;EM-东马来;I-印支; K-Kreios; Ki-北上;L-拉萨;NC-华北;Ok-鄂霍茨克;Omi-Omi-Klyama; OmaOmolon-Kolyma; S-Sibumasu; Sc-华南;So-Sonoma; W-Wrangellia;
Vast deserts covered western Pangea during the Permian as reptiles spread across the face of the supercontinent. 99% of all life perished during the extinction event that marked the end of the Paleozoic Era.
Moho Depth Contour
岩石圈厚度和地壳厚度并不具有固定的相关关系
厚壳厚幔:青藏地区
厚壳薄幔:祁连山
薄壳厚幔:四川盆地、塔里木、柴达木盆地
薄壳薄幔:华北、东北地区
原因可能是,地壳是由原始地幔经过地质 构造作用的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它在物质 成分、构造特征和形成年代上都与地幔存 在显著的差别。
任纪舜称之为“古中华陆块群”(2000)
pre-Pangaean supercontinents
Ur (3.0 Ga) Kenorland (2.7–2.5 Ga) Columbia or Nuna (Hudsonland) (1.8–1.9 Ga) Rodinia (Grenvilleland)(1.1 Ga),

区域大地构造 ppt课件

区域大地构造  ppt课件
第五章 中国大构造概要
一、中国地势
1、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为界 东西两部山势走向、海拔高度明显不同 (1)山势走向 (2)地表海拔高度
地形的梯级特点
(1)第一台阶:青藏高原,4000m以上
——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
(2)第二台阶: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1000~2000m
中国大地构造域的划分
1、中国构造域的划分 中国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大地构造部位,
中国的地质发展受控于两方面因素: (1)、夹持于南北两个巨大稳定地块之间
北方:西伯利亚板块(劳亚大陆的组成部分) 西南方:印度板块(冈瓦纳大陆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古板块是游离于这两个巨大板块之 间的小型块体,表现出数量多、面积小、呈 支离破碎特点(华北、扬子、塔里木及许许 多多的小型块体)
青藏高原为地幔盆. • 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是第二个梯度带,莫霍面(M)埋深从
36增大到40 km,变化幅度4km,东部为地幔隆;其他大部分地 区为地幔坪。
中国地势格局有其深刻的地质背景和深部构造的约束,反 映在地壳厚度方面,地势越高,莫霍面埋深越大
Crustal thickness (km) obtained primarily from seismic refraction/ wide-angel reflection experiments (after U.S. Geological Survey, 1998).
2、东西向的盆地与山系相间列 三条分水岭: (1)天山—阴山—燕山—长白山
——黄河流域—— (2)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大别山
——长江流域—— (3)南岭
——珠江流域——
3、棱角分明的菱形或三角形盆地镶嵌于山系之间

中国的大地构造格架

中国的大地构造格架

刘光鼎把中国的大地构造格架概括为“三横、两竖、两个三角”。

“三横”是组成中国大陆诸块体(华北、扬子、华南、塔里木)之间的结合带即天山—阴山—燕山、昆仑—秦岭—大别山和南岭;“两竖”反映出中国大陆地壳厚度的剧烈变化,它们是贺兰山—龙门山、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两个三角”则是柴达木—祁连山和松潘—甘孜地区,它们在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中遭受到强烈挤压和改造。

“三横、两竖、两个三角”蕴含着有关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丰富信息,因为它们就是中国大陆在地质历史时期多个块体拼合过程的结果。

“三横、两竖、两个三角”的接合带也是断裂作用与岩浆活动集中的地带,固体矿产的源岩大多来自地幔,而断裂为地幔岩浆物质提供了向上涌升的通道,因此,这些接合带应是固体矿床赋存的地带,而接合带的交会处
应该具有更有利的矿产前景。

01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轮廓

01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轮廓

We are entering a new phase of continental collision that will ultimately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angea supercontinent in the future. Global climate is warming because we are leaving an Ice Age and because we are adding greenhouse gases to the atmosphere.
Vast deserts covered western Pangea during the Permian as reptiles spread across the face of the supercontinent. 99% of all life perished during the extinction event that marked the end of the Paleozoic Era.
(胡圣标,2001)
我国克拉通的热流值普遍偏高,特点是东高、中低, 西 南高和西北低的特征。这种热流分布格局主要受我国新 生代以来岩石圈构造-热活动的控制, 并与我国的阶梯 状地势存在某种表观联系。
• 世界克拉通平均热流值37.7-46mW/m2,华北的 燕山地区与此差不多39.8mW/m2;而鲁西平均 热 流 值 59.5mW/m2 , 黄 骅 拗 陷 热 流 值 达 82.9mW/ m2,辽宁盘山一带高达175.9mW/ m2, 南海盆地平均热流值87-92.5mW/m2,说明它们 都处于地幔隆起带上方的部位;
• 西藏羊八井热流值亦高达127.7mW/m2 ,这与 陆内俯冲引起的壳内熔融(壳内低阻层)有关; 云南腾冲地热带与活动断裂有关。

中国大地构造地貌ppt课件

中国大地构造地貌ppt课件


中国地台的主要特点

活动性:

建造:活动性沉积、强烈岩浆活动

改造:变形强烈、多期性

差异性:

纵向—差异性升降运动()

横向—边缘/内部构造活动(变形)
地 貌
阶段性:突变(断裂)式和渐变(过渡)式 早期—活动性、差异性明显 中期—相对稳定
晚期—再度明显的活动性、差异性

• 中国大地构造-地貌分区(板块)

华力西褶皱系;秦岭/秦岭印支褶皱系;巴颜喀拉

山-川西高原/巴颜喀拉-甘孜印支褶皱系;横断 山-三江/三江印支褶皱系;喀喇昆仑山-唐古拉

山/喀喇昆仑-唐古拉燕山褶皱系;冈底斯山-念

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燕山褶皱系;

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喜山期褶皱系。 地槽区内二级中间地块与盆地相对应——柴达
国 大 地
中国中部——青藏高原东部发育的走向 SN横断山山脉是东西地势分界:

东部:低山、丘陵、盆地和平原

构造山系呈NE-NNE向展布;
- 地 貌
西部:盆-岭相间 构造山系呈NWW和近SN
• 中国大地构造位置


1. 中国处于
西伯利亚古板块
大 地 构
西伯利亚板 块(地台)、 印度板块(地 台)和太平洋
国 大
第四级地势面:分布于中国东部邻海

地区,对应于东部大陆边缘构造-地貌组

合区。包括东部海域的东海、黄海、南

海等。主要由大陆架、边缘海、岛弧和

海沟组成。东缘以太平洋为界。平均海

拔150~200m,面积达330104km2。

2 中国区域构造轮廓(2)w

2 中国区域构造轮廓(2)w

20 million years ago, Antarctica was coverd by ice and the northern continents were cooling rapidly. The world has taken on a "modern" look, but notice that Florida and parts of Asia were flooded by the sea.
内容纲要
• 中国地势基本特征 • 中国的地球物理场 • 中国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 • 中国的区域构造划分 • 中国主要造山运动与构造阶段
中国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
阿尔卑斯山K1-2的菊石
喜马拉雅山K1-2的菊石、箭石
The supercontinent of Pangea began to break apart in the Middle Jurassic. In the Late Jurassic the Central Atlantic Ocean was a narrow ocean separating Africa from eastern North America. Eastern Gondwana had begun to separate form Western Gondwana.
地台 显生宙以前已成为陆壳的构造稳定区,其范围包括当时大陆 的本身和周缘的大陆架,和当前通用的“古板块”是同义语。
造山带 一定时期曾经是被拉开的陆间洋盆或洋槽,包含着大陆边 缘及其间的洋壳,当洋盆、洋槽闭合,陆-陆碰撞就形成了褶皱 造山带。因此,一个完整的造山带,应该包括相对洋盆两侧的大 陆边缘及位于其间的残余洋壳。很明显,这是一种活动论的概念, 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地槽”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