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八章 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章末复习(课件)

电动机的应用:家庭中的电风扇、洗衣机、空调 器等都用到电动机;生产中的水泵、起重机、机 床、电力机车等都是用电动机驱动的。
1.某校刚刷完地坪漆的地下室内,弥漫着刺鼻的油漆味。为
加快排出易燃、有毒气体,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可调 直流排气扇。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通__电__线__圈在 __磁___场__中__受__力___转__动__。在讨论时,物理老师指出该方案的不足 :每当线圈平面转过与磁感线相_______垂(选直填“平行”或“垂
1.图甲是法拉第发明的紫铜圆盘发电机。转动摇柄使圆盘 旋转起来,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圆盘相当于图乙中的 ____导__体__A_。B如果要改变圆盘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方向,可采 用的方法是_______改__变__磁__场___的__方_(向写出一点即可)。
2.如图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一个实验装置。他把带绝 缘层的导线绕在塑料管外,导线两端连接着小灯泡,形成 闭合电路,管内封闭一个强磁体。沿图中所示方向来回快 速摇动装置,小灯泡发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 )
构造:如图所示,扬声器主要由永磁体、线 圈、纸盆等构成。
工作过程: 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就会受到磁场的作用力
而运动。通过线圈的电流是交变电流,它的大小和方向 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线圈就会前后往复运动,从而带动 纸盆来回振动,就发出了声音。
4.传感器
定义:声信息、光信息、热信息、力信息等都可以转化 为电信息,这些实现其他信息转换成电信息的器件,叫 做传感器。
章末复习
本章知识梳理
电
发现:法拉第
磁
定义
电 磁 相
感
感应电流:①产生电流、②方向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第一课时
【内容】第一节:电磁铁
【仪器材料】
学生电源、大头针若干、铁钉、钢钉、长短不同的漆包线、滑动变阻器、电键、电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铁的结构:内部带铁心的通电螺线管;
2.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心;
3.了解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进一步体会并掌握控制变量法;
2.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并从实验现象中得出有关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电磁铁在实际中的应用的了解,进一步理解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难点:控制变量法。
课后反思:。
第8章 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教学设计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目录1电磁感应现象 (1)第一课时 (1)第二课时 (4)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7)第一课时 (7)第二课时 (11)3电话和传感器 (14)1 电磁感应现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掌握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并了解右手定则。
3.了解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
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能否利用磁场来产生电流呢?二、电磁感应发现时间: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探索,终于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导致了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的相继问世,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三、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结合课本P124“实验探究”完成1.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正确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1)①电路应该是闭合的,而不是断开的;②要有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注意切割磁感线的导体一定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电路。
(2)“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①所谓切割磁感线,类似于切菜,垂直地切割或斜着切割都可以。
这就是说,导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磁感线成一定角度,不能与磁感线平行,否则无法切割磁感线;②“切割磁感线运动”指的是导体与磁场的相对运动,磁场不运动,导体运动时,导体能切割磁感线;导体不运动,磁场运动时,导体也能切割磁感线,同样能产生感应电流。
3.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2)该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二者缺一不可。
4.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问题一:为什么实验中使用灵敏电流表而非一般电流表?(①因为灵敏电流表的零刻线在中间,可以左右摆动,表明流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可以反向;②实验中产生的电流很小,一般的电流表不容易测出)问题二:为什么必须组成一个闭合电路?(当电路不闭合,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它的两端会产生电压,但由于电路不是闭合的,所以在电路中没有电流产生)6.练习:磁场中按如下图所示的方向运动时,在哪种情况下会产生感应电流?甲 乙 丙 丁四、感应电流的方向1.结论: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及磁场方向有关。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PPT

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实验: 1.导线切割磁感线速度大 偏转大 垂直偏转大
2.导线切割磁感线的方向
3.永磁体的强度
强度大偏转大
4.切割导线的条数
5.切割的有效长度 长度大偏转大
学到了什么? 1、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2、产生感应电流条件:导体部分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闭合。
是 闭合 的。二是导体必须在
人类发明了 。 电动机
磁场 中做
切割磁感线运动 。 电 能。根据这个现象的原理,
(4).电磁感应现象中, 机械 能转化为
课堂练习
1.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当移动导体棒ab左右运动时,能 电磁感应,可制成的设 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这一现象是 备是
发电机 。
2.子清在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 验装置。 (1)将磁体向右插入螺线管中时,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
电流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和磁场
的方向有关
如果在电路中再并联一只电压表,此时电路断开,再重做 导体在磁场中作垂直于磁感线方向的运动,电流表与电压
表的变化? 现象: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电压表指针偏转 表明:电路中无电流,有电压 如果电路不闭合,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不会 产生感应电流,但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压
6.下列有关电磁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感应现象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B
B.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有关
C.奥斯特实验说明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D.电铃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卫星悬绳发电实验 1992年和1996年,在美国航天飞机“阿特兰蒂斯”号上进行 过一项卫星悬绳发电实验:航天飞机在赤道上空圆形轨道上由 西向东飞行,速度为7.5km/s,地磁场在航天飞机飞行轨道 处的磁感强度B≈0.50×10-4T。从航天飞机上发射出的一颗卫 星,携带一根长L=20km的金属悬绳与航天飞机相连。航天飞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二)教具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三)教学过程1.由实验引入新课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奥斯特实验。
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研究。
2.进行新课(1)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板书:〈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提问:根据实验目的,本实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师生讨论认同: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必须有开关。
教师展示以上实验器材,注意让学生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12—1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呢?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是否产生电流。
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磁场的强弱对实验有没有影响?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情况逐一进行实验,探索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表格。
教师按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每完成一个实验步骤后,请学生将观察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实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上述实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师生讨论分析: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
教科版 九年级 第八章 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知识点

教科版九年级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一、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的探究实验:如图,在两段磁体的磁场中放置一根导线,导线的两端跟电流表连接。
【实验步骤、现象】①当导体AB顺着磁感线上下运动或静止不动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
②当导线AB水平向左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表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电流方向是从B到A。
③当导线AB水平向右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表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电流方向是从A到B。
①当导线AB水平向左运动时,但先将磁铁的磁极位置对调,电流方向是从A到B。
【实验结论】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②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注意事项】②该电路没有电源。
②本实验中的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3.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4.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5.发电机: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原理:电磁感应现象●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6.交流电没有使用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它的方向会周期性改变方向,这种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
它每秒钟电流方向改变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我国家庭电路使用的是交流电。
电压是 220v 周期是 0.02秒频率是50Hz 电流方向1s改变 100次次。
7.使用了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它的方向不变,这种电流叫直流电。
(实质上和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完全一样,只是直流发电机是磁生电,而直流电动机是电生磁)8.实际生活中的大型发电机由于电压很高,电流很强,一般都采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方式来发电,而且磁场是用电磁铁代替的。
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如图所示,把一根直导体AB放在蹄形磁体的磁场里,并与电源、开关、滑线变阻器组成一闭合电路。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及磁场的方向有关,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发电机在工作时能量如何转化,知道我们的生活用电是交流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探究“磁生电”和探究发电机的过程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的生平,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品质,通过介绍发电机的发明,使学生了解科技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实验探究“磁生电”。
难点:电磁感应实验的设计。
课前准备:电流表、蹄形磁体、开关、直导线、线圈。
课时计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电磁继电器、电磁铁、通电螺线管安培定则:演示提问:电能生磁,磁能生电吗。
2、实验探究设计电路、实验探究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
感应电流: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的运动方向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3、法拉第:利用磁场产生电流,发明发电机奥斯特:电流周围有磁场板书设计: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
感应电流: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
---发电机教学反思: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探究初步实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的运动方向、磁场方向有关可见。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2、发电机:电磁感应结构:定子、转子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在周期性的变化的电流。
交流电(AC)50Hz直流电:电池、蓄电池、学生电源---种类:风力、水力、火力---3、自我评价:4、学法大视野:板书设计:电磁感应---发电机---法拉第发电机:定子+转子,交流电,50Hz教学反思:交流电、直流电的区分可以从电流表的读数和指针的偏转方向可以看出来,但是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加强。
第2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且力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知道电动机工作时能量如何转化;知道电动机的优点,以及它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8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8.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 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2. 掌握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方法和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能够运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实验和讨论,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5.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题型四: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应用
题目: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案: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产生的磁场吸引铁磁性物质,通过控制电流的通断来控制磁场的强度,从而实现对物体吊运。
5. 题型五:磁场对电流作用的综合分析
题目:一个电动机的工作电压为220V,输出功率为100W,假设电机的效率为80%,求电机的电流强度。
3. 分析生活中的电磁应用实例,如电动机、电磁铁等,理解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际应用。
4. 阅读一篇关于磁场对电流作用原理的学术论文,了解磁场对电流作用的最新研究动态。
5. 完成一篇小论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磁场对电流作用的理解和应用。
作业反馈:
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如计算错误、实验操作不当、论文结构不清晰等。
3.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电池组、蹄形磁铁、通电导体等器材,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
5. 教学课件:制作涵盖磁场对电流作用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际应用案例的教学课件,以便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6. 课后习题: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二)教具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三)教学过程1.由实验引入新课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奥斯特实验。
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研究。
2.进行新课(1)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板书:〈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提问:根据实验目的,本实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师生讨论认同: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必须有开关。
教师展示以上实验器材,注意让学生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12—1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呢?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是否产生电流。
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磁场的强弱对实验有没有影响?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情况逐一进行实验,探索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表格。
教师按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每完成一个实验步骤后,请学生将观察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实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上述实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师生讨论分析: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
上下运动或静止时不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归纳、概括后,教师板书:〈实验表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课题:〈第一节电磁感应〉讲述: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
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
这种热爱科学。
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提问:我们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它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保持上述实验装置不变,反复改变磁场方向或改变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电流表的偏转方向。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变化时,指针偏转的方向也发生变化,即电流的方向也随着变化)。
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学生归纳、概括后,老师板书:〈二、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3)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能的转化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是什么力做了功呢?(外力)它消耗了什么能?(机械能)得到了什么能?(电能)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实现了什么能与什么能之间的转化?(机械能与电能的转化)板书:〈三、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几个问题?4.布置作业课本上的练习1、2题。
(四)说明1.这节课的关键是设计并做好演示实验,实验的可见度要大。
有条件的学校可改做学生实验或用幻灯演示。
2.要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培养学生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第二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确认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2、了解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演示实验,知道矩形线圈在磁场中的转动情况。
4、知道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了解换向器的作用。
5、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激发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什么有关教学难点: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分析;直流电动机换向器的作用分析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猜测——演示实验探索——从实验中发现新的问题课时安排:3课时(实验1课时)第1课时问题:1、生活和生产中那些地方用到了电动机?学生回答:电风扇、洗衣机、电吹风等问题:2、电动机工作时消耗了什么能,同时转化为什么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复习:磁体在磁场中会受到磁力的作用(磁体发生运动)→通电的导线能使磁针偏转(运动),说明磁针也受到磁力的作用逆向思维——磁体能否使通电的导线运动呢?实验:磁场对直线电流的作用分析:导体AB由静止变为运动,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一定是受到力的作用。
是谁给了通电导体力的作用呢?探索实验:切断电源;去掉磁场。
归纳结论: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要受到力的作用问:利用现有的仪器你能发现并探究与之有关的其他问题吗?你会怎么做?学生思考后,根据自己的方案操作实验(改变电流的方向、改变磁场的方向、两者都改变),探究自己发现的问题归纳结论: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选学:左手定则师生共同示范分析:右图中导线的受力情况(运用左手定则)问:若将上述三个图中的导线组成线框ABCD,则在电流接通的一瞬间,线框将如何运动?展示:图3-18装置,学生进行种种猜测,然后用实验验证现象:线框转动到一定位置后停止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线圈停止及停止的位置发现问题:为什么线圈不能继续转动?演示问题2:分析线圈在停止位置的受力情况结论:3、平衡位置: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时课后思考:若要使线圈继续转动,可设想哪些方法?第2课时复习引入:问:(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2)平衡位置?(3)如何才能使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持续转动?新课:学生讨论使线圈持续转动的方法,教师归纳:(1)改变磁场方向;(2)改变电流方向。
二、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原理: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转动2、直流电动机:用直流电源供电的电动机出示直流电动机模型,学生观察模型给直流电动机通电,学生观察问:直流电动机中线圈能持续转动是靠改变磁场方向还是电流方向?问:直流电源正负接线柱有没有变?是什么装置在改变电流方向?学生仔细观察其结构,归纳直流电动机的主要结构3、磁体、线圈、换向器、电刷学生观察图3-10,分析a、b、c、d四种状态时线圈的受力情况问:(1)a、b、c、d四种状态中哪些是线圈处于平衡位置?(2)当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为什么不会立即停下来?(3)换向器的作用?(使线圈转过平衡位置后,立即改变电流方向,使线圈可以沿原方向转动下去)学生操作电动机模型,观察线圈中小电珠发光及电动机转动情况,加深理解操作:(1)连接装置,接通后观察;(2)对调电源两极;(3)对调磁铁两极;(4)改变电流大小发现问题:接通电源后,灯泡亮而线圈不动,为什么?学生实验后探索结论(可能线圈正处于平衡位置)问:举例说出电动机的应用电风扇、洗衣机等电器中都有电动机。
补充介绍:日常生活中由于电网供电是交流电,所以家庭使用的电风扇、洗衣机等电器中的电动机都是交流电动机。
问:使用电动机的优点?(便于开动和停止;构造简单、制造方便;占地小;电动机的效率比热机高;对环境污染小)问:电动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变?复习巩固:第三节电话和传感器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精神,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
重、难点:1、电话的结构与原理。
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电话机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无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烽火台”……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进行新课:1、电话的结构:贝尔发明了电话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结构与麦克风相同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结构象喇叭电话线:传递信号2、电话交换机:想想议议:完成课本77页的问题结果:利用电话交换机可以大量减少线路。
电话交换机之间可以连接简述电话交换机的发展过程分析:占线的现象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与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
数字信号:利用数字的组合来代表信息的信号。
特点:一般只有两个数字,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很稳定,容易编辑。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大多数内容只要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2、部分内容可以加入少量课外知识,但注意不要太多,太深,否则会起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