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我们开展了有序的研究,并及时做好先进方法经验的交流、积累。从有效策略的预设、引入课堂的实施、有效情景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情景创设的激励评价机制,并对英语课堂上参与情景教学活动进行指导,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成绩。

1、通过问卷调查九年级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学习低效现象的成因。

通过调查,清楚地了解到了学生平时在英语学习中的现状,这对今后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调查问卷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当前班级内对情境教学的认识。通过这次调查,学生们大都喜欢参与情境交际活动等这些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发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实施因材施教的同时,也要因“生”施教,即不忘考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确实做到教学相长,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从以上表格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原因还是适当的教学方法及创设的课堂学习氛围。

2)、教学模式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学习气氛不浓,教学效率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差。

3)、学生层次不同,参与度也不同。

4)、情境活动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尤其对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的表现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

5)、过分重视语言形式的学习,忽略语言的交际意义和语用功能。

2、总结出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生动有趣:教师无论用哪种方法设置情境,都要注意体现情境的趣味性。

(2)、真实性:教师只有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才能达到“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目的,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3)、有价值:英语情境教学的价值,不在于浓重的“生活化”这个表象,而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一种策略,经历一种过程,学会一种眼光,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4)、探索性:情境要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探索性是有效情境的根本特征。

(5)、开放性:设计开放的情境,就是把学生投身于一个思维策略与语言运用不唯一的情境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分析、交流和运用。

3、总结创设情境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在课堂上,运用录像、投影,录音机为学生创造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英语交际情景,它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学生怀着轻松愉快得心情,边看边听,积极参与对话,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2)、用语言描述,引入情境。

教学中,教师可用简单易懂的话语,作绘声绘色的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3)、利用动作、表情等体态语,展现情境。

在交际活动中,体态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很强的暗示性,有利于组织教学;它有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它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运用各种生动传神的表情、形象的语言和演示动作来描述事物,力求逼真,帮助学生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4),利用简笔画,创设情境。

英语教学中,无论是教句型、教对话,还是教课文,都要进行大量的操练。一般说来,课堂操练常按"三级操练"的方法进行,即"机械操练"、"有意义操练"和"交际性操练"。如果离开了语言情景进行操练,将是十分枯燥无味的。。但如果使用了简笔画,就会使操练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气氛会顿时改变,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过来,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在这种气氛中进行操练,效果自然会好得多,顿时会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生动具体、直观形象。

(5)、利用表演,体会情境

在所学课文内容基础上,结合课文中有关日常生活内容,利用所学句型进行带创造性的表演,引导学生进入“生活”,让学生自己创造情景,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在表演中,学生们用英语“挑挑选选”自己亲身感知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灵活运用语言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即兴发言的创造思维能力。

(6)、设计游戏情景,寓教于乐

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情景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办法,使学生乐而好学。Bingo是一个不错的游戏,在书本后面也有几个,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练习数字,也可以用来练习语音、单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收集游戏,设计和创新游戏,使游戏形式多样化。

4、构建了有效情景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的情境,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我比较赞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向学生提供丰富

的网络学习资源等,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

(1).一般模式

右图所示是一种具有闭环结构特征的教学系统结构模式,存在双向的师生交流。教学内容预先存放于教学媒体中,教师通过控制教学媒体向学习者呈示教学信息,并从学习者获得反馈信息。典型的教学情境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课堂教学。

(2).教师演示型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教师演示型情境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结构模式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思考能力和联想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概括知识、形成概念、发展能力。最适合的教学内容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知识的讲解、背景资料的呈现等。该模式的核心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改善教学条件。

a.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接受得来的,

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架构与学生经验、兴趣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其进入情境非常重要。教师应创设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英语课文有初步的整体感知,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境,为下一阶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b.渲染情境,分层训练

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强化与渲染情境,主要是指通过对教学情境进行精雕细琢,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凸现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可能是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可能是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也可能是情感体验等。

通过教师提供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对课文进行仔细阅读,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然后教师进行检测,要求正确率达到80%以上。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就课文内容设计若干测试类练习,如连线题,利用word软件依次投放到屏幕上,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c.任务探究,启发引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网站进行学习与探索。在多媒体创设的新型教学情境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查找、筛选信息,得出

结论。

d.再现情境,反馈评价

这是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趁机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总体考察,从而得到信息反馈,进行评价,这也是促进学生将新知识巩固、内化与提高的过程。

5、建立了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情境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运用的比较多,因此主要进行评课和对学生做出评价,不管是何种评价,一般都遵循以下过程。

准备阶段,选择评价对象(内容、人员等),确定评价目标和标准,编制指标体系(将评价目标具体化,使评价目标可测、可量、可比)和选用评价方法(力求最优化)。

实施阶段。包括实施评价、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资料(运用统计学各种方法),做出评价结论(定量或定性)。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评价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一对一的评价,小组评价以及通过一些测试来进行评价。

检验阶段,包括制定改进对策(如日常教学决策、评价学生的决策、补救教学决策等)和对评价的再评价。在这阶段中评价人员依据评定标准进行综合的判断,写出评价意见。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教学评价的本

身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做出教育决策后,评价进入下一个周期。新的周期之前,根据评价反馈信息对上一轮教学评价全过程的检验,相对应地对教学进行调整,改善教学的效果。具体如右图:

该评价模式对于情景教学的评价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情况的变化,如评价对象的改变,评价环境的改变以及技术的进步,该模式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反馈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难以掌握的部分,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还有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同样需要一些先进技术的帮忙,传统的人工处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对于评价本身需要考虑的问题。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验班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且成绩显优势。

在我的实验班实验前后,明显感到试验后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优于普通班。同样的内容,实验班的同学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效率高。单元测评成绩也明显优于实验前。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还建立了优秀作文作品集,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例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近几年来,学校近几年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开展“自主、学习方法”研究的过渡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3、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参加试验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实验班的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泠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

“关于情境教学的若干思考”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关于情境教学的若干思考”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2008.4——2009.12) 林口县第三小学田颖 情境教学是利用移情作用,形成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且在加深体验中陶冶情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儿童的心理品质、智能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起,一但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更为主动、更为丰富、更为深刻,教学就成为儿童主观所需,成为他们情感驱动的主动发展过程。 结合上面的理论依据和课题研究第一阶段的情况,我制定了关于情境教学的若干思考实施研究阶段计划。 一、工作重点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 认真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教育刊物,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理论修养。理论学习在本课题研究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将从两方面入手加强学习:一是利用例会或沙龙的形式加强理论学习,每两周一次;二是自学,课题组老师每周看一篇与课题有关的文章,并写下心得体会。 2、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在平日的工作中努力学习,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注重积累与反思。将教育理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自己的教学实例为主要研究载体,切实抓好每一节研究课,组织教师进行真实有效地评价,从而提高课题组成员的业务水平。 3、积极参与培训、教研,拓展视野。 观摩课堂教学、聆听专家讲座,开阔眼界,拓展思路。积极参与各级的教

研活动,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4、积极撰写相关论文,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做好课后反思 二、研究内容 在新课改理和新课标精神的背景下,对“如何创设情境”进行研究。紧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创设情境对学习起直接作用的学习心理、学习情感、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想象力、质疑能力、感悟审美能力等进行研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心理需要 创设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 (二)多媒体创设情境,挖掘学生潜能。 由于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以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而形象愈是鲜明、具体、生动,就愈缩短学生感知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引起联想想象,激发学习的“灵感”。(三)创设质疑情境,促进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四)、创设交流情境,促进合作学习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一、任教学科:三年级语文 二、研究课题:《构建和谐课堂,减轻农村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 三、指导思想: 学期伊始,在学校科研管理的大方针指导下,我将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本人的教学实践和个人课题的自身特点,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在上学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如:自主学习、开设研究课、成果展示等。本年度我将继续努力钻研,认真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探索研究,从各个方面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增加教学实践次数,扎扎实实作好这一年的研究工作。 四、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实现师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构建体现和谐课堂教学环境的操作模式,减轻学生负担。 3、通过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达到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研究内容: 1、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努力提高师德素质和教师备课、上课、辅导等常规教学能力。 2、提升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运用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灵活多样的学生活动。 六、研究措施: 1、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和谐课堂、学生减负”的理论知识。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并撰写好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使之服务于实践。 2、按照确立的研究对象,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访谈或问卷,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并定期进行数据整理,提出解决措施,撰写调查报告。 3、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学校研究计划安排下,积极参与课题研讨课的上课、听课和评课工作。主动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4、联系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搞好课堂教学,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5、精心设计学生作业。把握关键知识,协调好作业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生作业设计研究活动,避免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 6、增进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与共鸣。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增进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减轻学生负担。 七、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学习课题组的总计划。 (2)撰写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3)对学生、教师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家长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4)课题组理论学习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中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如何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如何走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提升之路等,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校本小课题研究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制约各学科教学质量效果提高的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在教中研,在研中用,这种教、研、用一体化、系统性的行动研究,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与降低教学基点和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指导学习方法开展校本学习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提出与实施,不断推动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从而形成“本校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1.本校化行动。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研究力量和教育资源,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全力解决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低重心运转。降低教育科研工作重心,倡导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为主体,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3.小步子发展。每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学期(年)初确定研究课题,校内申报立项;通过一个周期的研究实践,基本能够完成课题实验,解决所确立的研究解决的问题;学期(年)末汇总整理并进行结题鉴定。以达到“小步子、快节奏、高效益”的目的。 4.实效性评价。教研处从过程性资料、终结性成果和实质性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个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过程性资料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终结性成果指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以及会议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实质性效果指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进提高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小步子。因为是小课题,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

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微型课题是指教师将源于课堂、源于学生、源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将课堂作为研究基地,将追求教育、教学的实效作为主要研究成果的一种课题。 微型课题研究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是贴近教育教学实际、适合教师开展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对于改进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 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我市推进课程改革,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是我市教育科学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大力推进微型课题在我市有序、有效地开展,根据苏州市关于开展微型课题的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常熟市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一、申报人员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二、申报办法 微型课题采取逐层申报,分级立项,分级管理的办法。 基层学校:各学校负责校内微型课题的申报工作,通过申报工作的开展积极引导教师认识微型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一线教师是微型课题研究的主要承担者,教师要把微型课题研究作为日常教育教

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校本研修有机整合,正常开展研究活动,逐步形成基于微型课题的专业对话。 学校的教育科研主管部门要统一组织本校的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的申报方案进行指导,帮助教师选择课题,填写申报书,确立校级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择优推荐到市级立项。 市教科室:市教科室作为微型课题研究的指导者,要定期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微型课题的研究。通过举行微型课题研究现场研讨会,建设微型课题研究管理网络,开展优秀微型课题研究成果评比,编印微型课题研究成果专辑等方式,加强市级微型课题研究的管理指导。 市级立项的微型课题需填写《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微型课题申报表》,具体形式参见附件一。 市教科室将负责择优推荐优秀课题到苏州市级立项。 三、申报选题 积极倡导教师从自身工作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确立课题,选题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要有自己的特色,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有经验、有积累的,长期关注的,兴趣浓厚的,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曾有一些思考但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2.选题要基于自己的实践,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来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困惑与问题,切入口要小,内容要相对单一,适合教师开展实践性的研究。

关于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的思考

关于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的思考 一、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培训中提升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课题研究会,加深对课题研究的理解与认识,并以“生命化教育”课题理念指导班主任工作。在各级各类的课题培训中,理论得到充实,理念也得到了提升。 二、生命教育在课程中落脚 虽然目前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课程,但生命教育在其它各课程中的渗透与体现还可以做到,将生命教育在课程中体现是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资源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1、将生命教育与班队活动、主题班会有机结合起来。 2、将生命教育有机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3、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心语室”,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及时解开心结。 三、生命教育在活动中开展 1、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学生在参与各种阳光体育活动时,不但强健了体魄,还养成了阳光心态。 2、组织开展了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如,地震应急演练,溺水应急演练,火灾应急演练等等,通过活动,教育学生要镇静应对突然袭来的自然灾害,让学生学会在各类自然灾害中逃生。

3、通过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开展了一些生命教育的小专题教育,如,交通安全教育、校内安全教育、家庭安全教育。 4、利用各种手段或途径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从图书馆、网络等多方面获取教育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生命教育在亲身体验中渗透 1、开发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使之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学生参加生命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理利用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可体验的情景下接触大自然、探索生命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3、“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和采访自己亲近的人,才能使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生命教育在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中闪耀 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中,处处都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从而珍爱生命。 1、建立向上的教室文化。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室文化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2、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怎么写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怎么写 现代教师,需要以课题研究激活专业发展的内力,并以课题研究者的方式行走在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下面是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1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树立”科研兴校“意识,扭转我校落后局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结合我校教、科研课题项目,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适应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需要研究我校教育教学现状,探索适合自己的新路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目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搞好教、科研工作,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新路子,力求在教、科研课题的实验操作中,实施素质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而实现“科研兴校”的目的。 二、教、科研课题的确立

我校的教研工作要在进修和教科所的指导下,以转变观念、改进教法、改进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与雪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赤松乡的自然状况,确立我校的教研课题为写作教学研究。 三、教研工作的基本原则: 1、有针对性,注重实效 2、树立“科研兴校”意识,调动全体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3、加强教、科研骨干力量的培训。 4、形成教研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的教风。 四、教研工作实施细则: 1、加强教育科研组织建设 建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教研管理,课题研究,参谋咨询,师资培训和人员配备等工作。 2、加强教育科研力量的组织工作。 3、建立健全教育研究管理制度,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制度是管理的一种形式,制度管理具有标准化、程序化的稳固特征,因此要建立以下制度。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一)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一) 课题:初中英语教学中语言技能、人文积淀的培养实践研究 主题内容: 学年课题开题准备 时间:2018.03.15 活动内容: 一.重温课题申报情况,明确课题研究的要求 二.重温课题研究的背景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做了详细阐述。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人文积淀的阐述,重点是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蕴含的认知方法和实践方法等。《辞海》中“人文”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三.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价值 目标:理清初中初中生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技能与其人文积淀培养的相互关系;研究归纳出在初中英语教材及教辅中所涉及的各类的人文知识具体表现形式与内容;探索研究基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统筹兼顾英语技能与人文积淀培养的模式;探索研究基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统筹兼顾英语技能与人文积淀培养的方法。 价值:《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把人文底蕴放在了首位,十八大要点又将人文积淀放在了首位。人文积淀能内化为学生的思想与素养,从而内化为学生爱国、守法、乐学的动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学科,那么他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英语技能的培养,我们既不能过于功利的实施技能培养而忽略人文积淀的培养,更不能因为培养人文积淀而放松英语技能的培养。由此可见基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统筹英语技能、人文积淀培养模式研究不可或缺;基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统筹英语技能与人文积淀培养的方法研究必不可少。 效果反思: 重新认识了此项课题研究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明确了此项课题的目标和价值。 重新审视课题类型、所教授学生的阶段特征,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情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需稍作修改。

小课题研究实践的思考

小课题研究实践五思 胡远明 思考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案例1:高二(9)班常社卫老师的小课题:模仿·创新模式对中学生英语写作的促进效果研究。课堂上,常老师以“学习卷”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英语模仿写作。课后,常老师谈到希望学生通过模仿写作,最后能够创新写作,即先“临帖”再“破帖”。但操作过程中学生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如模仿容易创新难;背诵范文困难;不会使用英语常用句式,等等。 案例2:高二(3)班周莉老师的小课题: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提问类型的调查分析。课堂中,周老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堂出现“冷场”。课后,周老师向我解释课堂效果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预习。另外一个经过预习的班课堂效果就很好。 在这两则案例中,教师有几个共同特征:在研究过程中都发现了问题或困惑,都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对改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能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寻求支持。 两位教师以课题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探究、思考、总结,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小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学会了思考和发现新问题,同时在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小课题研究一旦形成研究成果,这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思考二:教师需要怎样的课题研究 有一所学校小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结束了,这标志着该校小课题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期评估结束后,我们一直在思考:教师究竟需要怎样的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吗?是为了掌握课题研究的技能吗?还是为了获奖呢?显然,上述三点都不是,至少不全是。之所以让教师做课题研究,我们是想挖掘课题研究背后的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问题意识的形成。中期评估汇报中,大部分老师反映越研究问题越多。研究中问题越来越多,恰好说明大家已经深入到研究之中,发现了很多过去课堂上被忽略的或没有被关注的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制约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是每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素质,但很多教师忙于教学,难以意识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就很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计划

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0.5—12) 根据初中化学课标的要求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分派任务落实各项专题研究任务,进行实验准备工作。 具体时间及分工() 2010.5 课题准备做好各项任务的分配工作; 2010.6 各参加课题研究教师,进行制定预实验计划; 2010.7—10 收集有关实验材料,并确定学生人数; 2010.11—12 进行预实验,挑选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验,并总结自己实验,写一份实验教师的优秀实验设计。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3—7) 3月课题小组第一次一研讨,课题实施前的动员从基础实验入手进行实验设计。 1、启动基础实验课,初三每班每周安排一节实验操作课; 2、其余课题人员进行观摩,并从自己负责的子课题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并找出自己子课题的问题,从新设计思路,解决问题如何着手自己的课题研究。负责人: 4月课题组的第二次研讨,谈谈自己的子课题的进展情况,改进方案及如何发展。 1、讨论动手操作的实效性,以及如何提高从实际出发,发展家庭小实验; 2、监督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纠正错误操作,并改进实验时的繁琐操作,以及药品的节约。负责人: 5月执行课题小组的第二次研讨 1、进一步深入实验课题,并体探究实验,在此组织实验观摩、讨论、交流、改进; 2、组织实验动手操作课外活动,如:操作比赛、改进评比、探究活动等,并去粗取精,为以后开展第二课堂做好充分准备。负责人: 6月课题小组的第三次研讨,常规实验的操作,探究实验的研究改进,全体化学教师交流讨论;

1、探究实验的改进,操作的改进,如何让学生节约药品,体现出环保; 2、探究实验的改进启动,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并对某些学生的实验操作的胆怯等如何去克服。负责人: 7月 1、第一学期的材料汇总,资料整理,上交各类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报告; 2、上交本学期的课题总结,并讨论下学期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负责人: 第二学期:9月—12月课题的研讨会启动 9月 1、课题小组的第四次研讨会,公布第二学期的第二阶段的实施计划,常规实验及实验探究的继续开展。 2、第二课堂实验的开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包括实验的科学化、技能化和新颖化。负责人: 10月多媒体实验教学的研究的开展,并深入课堂研究实验中的技能化和新颖化,设备的使用促进实验教学的提高。负责人: 11月家庭小实验与常规实验的对比并在此去粗取精,进一步深入课堂研究,如何使学生更能掌握实验的科学化。负责人: 12月课题小组的第五次研讨会,对一年来的课题实施进行年度总结,并对新的一年课题作一个设想方案。负责人: 第三学期:2012.3—7月课题研究的继续实施 3月课题小组的第六次研讨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评比,实验中对药品的节约及实验的科学化作具体的分配,使实验更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负责人: 4月成立开放实验,检验学生在这一年中所收到的成效,并纠正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负责人: 5月开展家庭小实验比赛,个人实验创新比赛等一系列赛事,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比赛中得到提升。负责人: 6月—7月课题小组第七次研讨,讨论建立实验考核制度及细则,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实验考核,总结本阶段的课题成果,并将各课题小组进行汇总、完善,去粗取精。负责人:

课题研究中主要问题及对策

课题研究中主要问题及对策 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韩文萍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思考,在学生认知活动过程中,掌握适当的方法技能有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作用,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性的东西,如何提升学习速度加速优化认知水平,无疑成为众目注视的焦点。 然而,从我们前期对几所学校的走访与调研中发现,在大家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对学法重要性认识都比较到位,且能关注随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却关注不多――表现在学法指导研究只停留在认识层面,但缺少深入探讨与研究,还没有形成自觉的行为。不少学校在学法指导研究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对研究目的任务不明确、研究过程不规范,成果认定不清楚,导致基层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无法有效展开。 以斑窥豹,就目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下列分析 一、认识上的问题: 1、对理论认识层面的问题 A、概念不清 在研究中研究者对研究涉及到一些相关的理论名词,不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对所研究的内涵外延没有达到真正理解的程度,就草率行事。于是便出现我做了我就是“行动”了,我照着别人的所谓的经验做了,就是“应用”了,于是把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堆积到科研这个大筐里。也有很多人说,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写了大量的论文、案例,我们也装订了很多的成果集子,搞了各种各样的比拼大赛,结果却并不是专题研究应有的效果。更有甚者是不少人认为科研就是写文章、要材料,认为科研就是搞活动。

任何问题、任何形式的研究都有其独特性,必须弄清楚他们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的路子才不至于走偏,没有理论支撑的研究是不符合规律的研究,也就是无意义的研究,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B、理论学习与培训不具有针对性 基层学习的理论材料、学习材料、培训材料随意性很大,没有围绕专题研究选择理论依据作为学习材料或者与专题没有关系,材料的来源比较杂,想到哪里,学到哪里,培训到哪里,找点学习资料,大家做做笔记,留个学习的痕迹。就误作为研究理论的学习了,对学习理论的作用认识不到位。这些只能算是浏览性、阅读性的对研究来说是无效的学习,实质不会有学习的效果。将“指导、培训,参与研究”等同于做做报告、看看授课、评评效果,误认为做这些就是做科研工作了。事实上这些行为就是一种敷衍的作风。 2、实践操作中的主要问题 A、研究目标不明确 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中所暴露出的是由于研究者在不清楚研究目的的情 况下参与的研究,甚至觉的反正学校要求围绕问题研究,随便可以找到一个问题坐下来就研究,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要达成一个什么目的他们思考的很少。误以为研究就是领导看课、群体诊评、自我反思。 B、研究过程“有形无神” 毋庸置疑我们的课题研究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我们的课题培训指导过程中也提倡研究概括流程,我们认为这种,“问题、学习、设计、实践、反思、调整、再学习、再设计……”操作比较科学,绝不是一种浅层次的重复。 经过我区“十五”的历练和科研实践,有了问题就要围绕问题进行学习,而我们的学习是为完成任务的学习,至于学的内容前面已经提到与课题有无关系没有人去思考。

课题研究的收获与思考

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收获与思考本学期,部室承担的“运用小课题研究促进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在和教师一起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无论是作为培训者的我们,还是教师都在研究中有了不同的收获,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 1.培训者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能力、指导能力、组织能力显著提升。 小课题研究中,在课题研究的策划、实施与思考中,我们以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将课题研究扎根于教师,缩小研究范围,将研究主题聚焦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难题。 在与教师的共同研究中,我们在对小课题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与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方向性、辅助性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我们下发调查问卷,组织教师进行问卷分析;进行了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和如何进行成果撰写等理论讲座与专题辅导,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了小课题研究对于自己成长的意义。 我们通过报刊、网络等途径为教师提供可供学习的材料(如作业实施意见、有效教学等),帮助教师完成研究知识积累。 在课题研究的各环节,我们按照研究计划,及时督促教师按时上交、积累研究资料。 这样的指导,有利于教师进行较为科学的课题研究,也为教师以后自主进行研究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显著提高。 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教师对于小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小课题研究的流程已了然于胸。 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更加专注于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这也是教师自主成长的实践平台。

无论是调研问卷的分析、研究计划的制定、分层作业的设计都有自己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研究计划的制订均能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充分体出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尤其是在后期研究提交的课题成果,呈现了教师们研究虽不十分系统却很朴素的研究成果。 这些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在教师边研究边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得到有效的转化与推广。 通过研究,我们也看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进入研究状态,而且能够置身于教学与研究情境成为研究的主人。 3.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业绝不单单是学生的事情,它是师生共同的作业,是教学中最具活力的环节。 ”“作业的质量关乎学生的生命质量。 ”经过小课题研究,农村学校学生们的作业发生了变化,趣味性、自主性的作业在不断增多。 一张张《学生作业记录评价反馈单》呈现出学生们作业在不同阶段的“质”的提升,也反映出了“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课题研究引发的思考近年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逐步从外控走向自主,从制度保障走向观念自觉,教师自主成长的过程是动态持续的、是自觉自愿内发性的。 课题研究由于其科学严谨的研究流程,长期以来让教师们爱恨交织,老师们往往认识不到研究对于自己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教育教学规律性的总结更是不知如何入手。 让教师们实实在在地做好一个课题,让问题取之于实践,研究解决于实践,成果服务于实践,通过规律的总结,解决自己的问题,便是一个成功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以及对改进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2、分组实验,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结成灵活多样的合作学习小组,如兴趣小组、时事述评小组、课堂学习小组等。 3、定期定性定量对比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包括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其他非智力因素等。 4、通过和学生座谈、走出去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不断学习、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推动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根据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现状,按照发现问题——学习理论——实验研究——总结反思——再实验——反思形成理论的思路。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其基本流程图如下: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此阶段主要进行收集、分析资料,问卷调查,做理论和实践的准备工作。研究的准备阶段和初始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即通过上网下载,查阅图书等大量查阅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学习研究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经验,借鉴已有成果,寻求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明确课题研究的价值。另一方面,针对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的种种问题,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1)初期探究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

①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学习,深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并在全校政治教师中推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学习活动,更新教师观念,提高认识,提倡各位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到课堂中。 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形式的实验,各课题组成员都不定期运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进行如何合理分组的实验,并及时总结,每月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讨、交流。 (2)推进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①继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形式的实验,在第一阶段成果即合理分组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有效的合作方法。 ②课题组成员上一节xxx 公开课,邀请政治组有多年教学经验一线教师共同听课,广泛吸收意义和建议,推动和完善研究工作。 (3)反思阶段(2011年12月) 总结学生进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技能、方法,初步形成理论。各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教学案例。 3、结题阶段(2011年12月) (1)2011年12月上旬,总结经验,形成论文和研究报告初稿。 (2)2011年12月下旬,完善论文和研究报告,最后定稿。

关于教师如何做好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doc

关于教师如何做好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龙海二中黄文贤 一、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 “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许多名师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完全可以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 3、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4、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二、什么是课题研究? 对于课题研究有许多定义。这里我们讨论的是一线教师所做的课题研究。其实,真正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只有植根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实际,才能焕发其生命力与价值。当前,倡导…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就是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做课题一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比较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我们学校发展、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惑。“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

《新时期少先队工作实践和思考》课题研究方案.doc

《新时期少先队工作实践与思考》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日益发达,生产过程趋于自动化,摆在孩子面前的是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使我们的孩子在今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我们的少先队活动搞活、搞好,使我们的少先队工作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结合学校及队员的实际,开展各项活动,让队员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新时期少先队工作实践与思考”的课题项目。 二、内涵界定 1、中国少年先锋队:主要任务是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的话,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培养能力,立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服务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维护少年儿童的正当权益。 2、少先队组织: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时代感,是少先队健康成长、放飞心灵的大舞台。人类一切真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深化。少先队工作要取得成效,必须通过实践,实践性是少先队的传统特点,具有长期性、反复性、渐进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 3、少先队活动阵地: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依托,是少先队教育经常化的杠杆,是少先队教育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全面培养人才的课堂。为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少先队发展的需要,学校重视校内外

阵地的开发,并注意加强对校外阵地领域的拓宽。 4、新时期少先队工作: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多层次、多结构的教育网络,作为少先队工作的载体一一学校,开展了极其广泛的实践。可以这样说,今天的少先队工作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是前所未有的。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它反映了我们广大少先队工作者以主动积极的主人翁精神,在寻找探索少先队工作的方法路子,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这样一个大潮下,难免会优劣并存,精粗相杂。因此,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的确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尤其是如何做到科学、高度地开展工作,必须要有深层的思考。 三、理论依据 1、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 2、瓯海成立少先队工作学会 瓯海区少先队工作学会正式成立,首批会员共7 1名。该学会是由瓯海区少先队工作者和少先队教育科研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群众团体。该学会将从少先队工作实际出发,探索少先队教育规律,研究新时期少年儿童思想状况,提出可行性报告,通过群众性的少先队科研活动,为少先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景山学校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

如何实施课题研究

如何实施课题研究 课题立项后如何进行研究实施呢?其具体步骤如下: 一、实验研究的步骤: (一)提出实验课题和假设。实验课题特别是实验假设一经提出,整个实验过程的一切研究活动都要围绕它们来组织。 (二)制定实验计划。计划要紧扣实验课题和假设,目的明确,中心突出,措施有力,切实可行。实验计划分总体计划和阶段计划。 (三)实施实验计划。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并在进行中尽量设法控制住非实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要认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必要的调查;要按时进行科学的测试;要及时地如实地做好记录和收集有关资料;要将资料分门别类地归档保存。 (四)整理和分析数据资料。实验告一段落后,对收集和积累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即把分散的、零乱的数据资料变成系统的材料,得出实验的结果。 (五)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 (六)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 (七)成果评估或鉴定。 (八)推广实验研究成果。 二、课题实施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资料的收集;

2、重视措施的落实: ⑴要明确研究的方向。 ⑵要明确研究人员的职责。 ⑶需要对操作措施进行量化,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定性研究是通过抽象的逻辑推导等研究方法,来判明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特征的方法。定性研究能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对象,了解其组成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该研究对象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定性研究可以影响人们对某事物的基本看法。但定性研究过于笼统和粗糙,往往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定量研究是通过运用数学方法,来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一定的标准作量的分析,有相当的可靠性。比如运用教育统计法,能够在一定的置信度下对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做出精确的判断。但是,由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定量研究也不是绝对可靠的。 在课题研究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万万不可过分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精确化,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定量,就会更精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特性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定量研究后再下定性的结论,这结论会更可靠。 3、重视保障的落实 ⑴人员保证: ⑵策略保证: ⑶经费和物质保证: ⑷机制保证: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区实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有多年了,从传统教学的模式到新型的教学模式,从“先学后导”到“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其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小学课堂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这一教学策略。合作过程中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而且能增进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但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教师在呈现问题后,马上要求学生开始合作学习,课堂上马上活跃起来,学生叽叽喳喳、热热闹闹,忙得不亦乐乎,看似热闹,而实质没有实效,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得不到真正发展,这就是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的有“形”无“神”现象,而要解决这问题,就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实施“形神兼备”的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在课堂参与学习的意识,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这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配合清新区现在正在推行的合作学习模式,我校全面铺开的新一轮课改形式,为此提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教学互动理论 所谓互动,基本上有三种互动的方式,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师互动。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课堂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活动,有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和成员型(是一种视教学为师生平等的互动关系的教学活动),这是合作学习对“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种教学观的拓展。有关专家认为:仅仅持“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一观点来认识教学过程是不够的,过于简单化。“互动”是合作学习教学思想的最主要思想。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积极互赖,即指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个人与集体息息相关,只有集体成功自己才成功,因此,这种互动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活动。 2、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掀起的教育学理论。它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