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哲学

合集下载

电影哲学PPT课件

电影哲学PPT课件
电影哲学
目录
• 电影哲学的概述 • 电影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 电影与人类精神的关系 •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 • 电影的哲学思考 • 电影哲学的影响与未来发展
01
电影哲学的概述
电影哲学的定义
电影哲学是探究电影艺术中哲学问题的学科,它探讨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如何表达和引发对人类存在、意义、价 值观等方面的思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电影可以通过展现人类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各 个方面,让观众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和自己,从 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电影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本质,从而更好地 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04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
电影的叙事手法
非线性叙事
打破时间顺序,通过闪回、闪前 、多线并进等方式讲述故事。
色彩运用
通过画面中的元素布局,形成具有美感和意 义的画面。
光影效果
通过光线的明暗、角度等,营造氛围和突出 主题。
电影的音乐与音效
音乐与画面的配合
音乐与画
为电影量身定制的音乐,增强电影的艺术表 现力。
音效的运用
利用音效模拟真实环境,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音乐与情节的融合
电影的社会批判
电影可以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不 公、矛盾和问题的揭示和呈现, 引发观众对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 反思和批判。
电影的心理批判
电影能够深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 ,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对观众的自我认知和心理状态产 生影响和启示。
03
电影与人类精神的关系
电影对人类精神的表达
电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影像、声音和故事情节来表达人类情感、思 想和观念。
电影哲学的历史发展

电影中深刻的人生哲理

电影中深刻的人生哲理

电影中深刻的人生哲理电影一直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能让人们跨越时间和空间,把人带到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道路上。

在这些电影中,有很多深刻人性的描绘和哲学的思考,既能让观众感动,又能让观众思考生命的真谛。

以下是我从一些电影中学到的人生哲学思考。

1. 当你准备好,生命自会给你机会。

电影《摔跤吧!爸爸》讲述了一个父亲和女儿的故事,父亲努力让女儿在摔跤场上取得成功。

这部电影展现了奋斗和坚持的重要性,同时也教给我们一个人生哲学:当你准备好了,生命自会给你机会。

正如电影中的女主角,在她不断地努力下,最终实现了她的目标。

所以,我们需要丰硕的准备和毅力,去等待生命为我们提供的机会。

2. 改变自己,影响别人。

电影《飞越疯人院》中的主人公麦克谷博士在疗养院中遇到了很多不同的人,他采用非常规的方法治疗了这些人。

他用自己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在疗养院中影响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和思想,并让他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性和价值。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无论你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你愿意改变自己,就可以影响身边的人。

3. 不要害怕拥有感情。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讲述了一个男人如何从剧烈的悲伤中走出来,重新接受与他人的感情。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即使你受过伤害,也不要害怕拥有感情。

当我们从悲伤或者失望中恢复过来时,我们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有能力去理解和支持别人。

4. 承认过去,珍惜当下。

电影《美丽人生》描写了在二战时期的意大利,一个父亲用他的爱和想象力来保护他的儿子免于纳粹集中营的痛苦。

这部电影教我们一个人生哲学:承认过去,珍惜当下。

即使我们身处黑暗的一面,我们也可以发现美和人性的真正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价值超越了现实和时间,因为它代表着人类文化和创造的智慧。

5. 逆境中,也要坚持正义。

电影《12怒汉》是一部经典的司法题材电影,讲述了陪审团在辩论阶段中的决策和试探。

这部电影教我们一个人生哲学:逆境中,也要坚持正义。

在陪审员们的头脑风暴和交流中,有些菜来的人保持了自己的立场,维护了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导演徐克电影哲学专访稿2023

导演徐克电影哲学专访稿2023

导演徐克电影哲学专访稿2023徐克,中国著名导演,以其独特的电影视觉风格和深入刻画人性的故事而广受赞誉。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哲学思考,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徐克导演,探讨他对电影和哲学的独特见解。

问:徐导,您的电影作品常常展现着深入的哲学思考,请问您对电影和哲学之间的关系有何见解?答:我认为电影是一种非常有力的表达方式,它可以通过影像和故事情节深入人心,触发观众内心的共鸣。

而哲学则是对人生、世界和存在等命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学科。

电影与哲学的关系在于,电影可以通过影像和故事情节传递出哲学思考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引发观众对于生命、价值和存在等问题的思考。

因此,我在我的电影作品中常常尝试将哲学的思考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希望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能够自我触发思考,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

问:在您的电影作品中,有哪些哲学思想是您尝试呈现的?答:在我的电影作品中,我常常尝试呈现对于命运、自由意志和人性等议题的思考。

例如,在《笑傲江湖》系列中,我通过梅超风和郭靖之间的对话,思考了正义和邪恶的界限以及人性的善恶二元对立。

在《倩女幽魂》中,我探讨了人类欲望与情感之间的纠葛,并以西门庆和聂小倩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这些电影作品旨在引发观众对于人性和存在意义的思考,让他们深入思考和体验电影所触发的哲学命题。

问:那么,在您的电影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将哲学思考融入到故事中的呢?答:在创作过程中,我常常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并通过故事情节的塑造和人物形象的设计,向观众呈现出哲学思考的问题和观念。

例如,在《倩女幽魂》中,我通过聂小倩的人物形象和她与西门庆之间的爱情纠葛,展现了欲望、情感和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

同时,我在电影中还加入了一些象征性的意象,如烛光和迷雾,来强调故事情节中的哲学思考。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电影中独特的哲学氛围,并与之产生共鸣和思考。

问:最后,请问您对于未来电影与哲学的发展有何期待?答:我对未来电影与哲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期待。

《英雄》电影美学与哲学思考

《英雄》电影美学与哲学思考

《英雄》电影美学与哲学思考电影一直是展现英雄主题的重要媒介之一。

通过影像、音乐和叙事手法的运用,电影能够塑造出充满力量和魅力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能引发观众对于人性、道德、正义等哲学问题的思考。

电影《英雄》就是一部充满美学与哲学思考的佳作,本文将通过对该电影的剧情、视听效果以及隐含的哲学主题进行分析,探讨《英雄》电影如何在美学与哲学层面上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触动。

《英雄》由张艺谋执导,讲述了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故事,围绕着一位刺杀秦王的刺客展开。

首先,电影在美学上的表现非常引人注目。

该片以浓郁的古典美学为基调,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乐器的演奏、中国画风格的画面、服饰和建筑等,使观众在视觉上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同时,电影采用了大量的色彩运用,每个场景都使用不同的色调,从冷色调到暖色调的转变,既能够凸显情感起伏,又能够反映角色的内心变化,让观众在视觉上享受到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除了美学的呈现,电影《英雄》还通过细腻的叙事手法给观众带来了思考。

从电影开始的第一幕到最后一幕,故事以非线性的方式进行展示。

通过零乱的时间序列,电影将刺客与秦王的见面、刺客与秦王的对话等关键情节留在最后,通过这样的叙事手法,不仅能够引发观众的好奇心,还能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去思考角色的真实动机和故事的真相。

同时,电影中还设置了多个版本的真相,每个版本都包含着不同的冲突和价值观,这使得观众在思考每个版本的同时,也会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英雄。

在《英雄》这部电影中,美学与哲学紧密结合,通过刻画英雄形象和探索人性、道德和正义等哲学问题,将电影的内涵进一步拓展。

首先,电影通过塑造英雄形象将其与哲学思考相结合。

刺客作为电影中的主要英雄形象,具有极高的武功和智慧。

他的出现不仅为故事增加了悬念和紧张感,更让观众对于英雄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电影通过刺客的行为和对话,提出了关于拯救百姓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冲突和抉择,引发观众对于英雄义务和牺牲精神的思考。

电影中探讨的哲学问题

电影中探讨的哲学问题

电影中探讨的哲学问题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带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更可以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等方式引发人们对生活、人性、存在等方面的思考。

在电影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哲学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关于人类存在的意义、道德伦理、自由意志等方面的探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电影中探讨的哲学问题,并探讨这些问题对我们的启示。

### 人类存在的意义电影中经常会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这一哲学命题。

通过展现人物的内心挣扎、追求和抉择,电影引发观众对生命的思考。

例如,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在囚禁的岁月里通过自学、帮助他人等方式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展现了人类对自由、希望和尊严的追求。

这种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探讨,让观众在反思自己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启示,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所在。

### 道德伦理问题电影中也常常涉及到道德伦理问题,引发观众对善恶、正义、道德选择等方面的思考。

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主人公克里斯·加纳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和正直的品格最终获得了幸福,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展现了社会的不公、道德的选择等问题。

这种道德伦理问题的探讨,让观众在情感共鸣的同时也能思考自己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应该如何选择,如何坚守内心的原则。

### 自由意志与命运另一个常见的哲学问题是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关系。

电影中常常通过人物的抉择和命运的安排展现这一问题。

在电影《楚门的世界》中,主人公楚门在被安排的虚假世界中最终选择了追求真相和自由,这种对自由意志的探讨引发了观众对人生选择和命运安排的思考。

电影通过人物的抉择和命运的安排,让观众思考人生中的偶然与必然,自由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 生死与永恒生死与永恒是另一个常见的哲学命题。

电影中常常通过生死的轮回、永恒的追求等方式引发观众对生命的珍贵和永恒的思考。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通过乐观、善良的品格影响了周围的人,展现了生命的伟大和永恒的价值。

这种对生死与永恒的探讨,让观众在感动的同时也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电影哲学

电影哲学

唯物主义辩证法
马哲
维基百科
• 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
它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 它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 它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 、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 体系;
平行宇宙
• 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s)是指多元宇宙 中所包含的各个宇宙。多元宇宙是一个理论上 的无限个或有限个可能存在的宇宙集合,包括 了一切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所有的空间、 时间、物质、能量以及描述它们的物理法则和 物理常数。[1-5] • 通常所说的平行宇宙,是指在已知宇宙之外还 可能存在的相似的其他宇宙。
唯物主义辩证法
1
|
教父
个体与群体的矛盾统一
个体与群体的矛盾统一
对立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人作为具有独立 个性的群体动物,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个体与群体的矛盾。
在群体的关系中,为了维系整个社会或一个群体,规 则是必然选择。这种规则对人有很大的制约力,只要不按 规则行事就会被淘汰出局。
迈克生在黑手党家族,因为从小接 受良好的教育,决心做一名合法公民。 这与他家族内部建立的规则是矛盾的, 所以最初迈克在家族中是不被大众接纳 的,他没法融入这样一个群体,尽管他 深爱着他的家人。
抛弃内与外, 本质与现象, 真实与非真实, 中心弥散,主 体消解,一切 都是边缘
出现现代的俚 语;没有真实 感,无法把握 主旨,电影情 节的不确定
至尊宝与白晶 晶、二当家与 春十三娘、沙 僧与牛香香的 爱情,对矫作 爱情片的反讽
《大话西游》中的后现代主义
针对角色设定

电影哲学思维

电影哲学思维

电影哲学思维在哲学史上,关注过电影的著名哲学家寥寥无几,亨利•柏格森、莫里斯•梅洛-庞蒂和吉尔•德勒兹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相对而言,德勒兹的地位更为特殊。

这不仅因为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全面系统地研究过电影的哲学家,而且还因为他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宇宙本身即一部无始无终的电影———“宇宙—电影”;电影是“宇宙—电影”的经验式呈现,哲学则是“宇宙—电影”的思辨式揭示。

这既是对“宇宙”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电影”和“哲学”的崭新诠释。

由此,一种“电影”与“哲学”同时交互流变的“电影—哲学”得以诞生。

本文试图以电影与哲学的联姻为线索,以德勒兹对“电影”之“概念”的阐发为中心,揭示德勒兹的“电影—哲学”,以求为人们理解“电影”“、哲学”及“宇宙”提供一个参考视野。

一、哲学与电影的联姻在德勒兹那里,电影与哲学联姻,实属他一贯学术逻辑之表现:将两个异质事物或领域并置,使它们的新姿在相互流变中呈现,从而同时刷新这两个事物或领域的概念。

典型的例子即他所举的“兰花和黄蜂”。

具体地说,兰花绽放之际,黄蜂穿梭于花丛中采食花蜜。

在德勒兹看来,这是两个异质事物或领域,即兰花(植物)与黄蜂(动物)的天然并置。

正是在此,发生着双向的流变“:兰花的生成—黄蜂,黄蜂的生成—兰花。

”①换言之,“兰花解域为一个形象,一个黄蜂的仿图(calque)”②,即兰花向着黄蜂(植物向着动物)流变;与此同时,“黄蜂也被解域,其自身变为兰花的繁殖器官的一个部分”③,即黄蜂向着兰花(动物向着植物)流变。

由此,两者皆现出新姿:兰花不再仅仅是一种植物,黄蜂也不再仅仅是一种动物。

兰花和黄蜂的概念同时被刷新。

按此逻辑,我们关注的电影与哲学的联姻,便是诸多的异质性领域的并置事例之一。

不过,在阐发德勒兹此一思想之前,我们须将目光首先投向柏格森和梅洛-庞蒂,因为他们在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时都曾涉及电影,致使电影与哲学相遇。

尽管最终结果令人遗憾,但两人的行为对德勒兹均有启发。

电影与哲学探讨电影对人类存在和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电影与哲学探讨电影对人类存在和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电影与哲学探讨电影对人类存在和意义的思考和探索电影与哲学:探讨电影对人类存在和意义的思考与探索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娱乐观众,还可以引发深刻的思考。

在电影的影像语言中,哲学的思考被赋予了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电影对人类存在和意义的思考以及在哲学层面上的探索。

第一部分:电影的镜像现实电影通过影像的方式,能够还原并再现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现实场景。

通过电影,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欢乐、悲伤、追求、挣扎等复杂情感和奋斗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电影是一面“镜子”,通过镜像现实的方式,深度挖掘人类存在的本质。

第二部分:电影的超越现实除了还原现实,电影还有能力超越现实,展现出一种超越人类生活的境界。

通过特效、虚构的故事情节,电影艺术将人类思维与想象的边界进一步拓展。

电影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通过不同的情节和角色,触及人类存在及其意义的更深一层。

第三部分:电影的意义探索在哲学层面上,电影对人类存在和意义进行着深入而多样化的探索。

电影作品通常通过对生命、自由、真理、价值观等哲学主题的反思,引发观众对自身存在及其意义的思考。

电影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呈现出对人类存在的思辨和探索。

第四部分:电影的道德观照电影也是对人类道德观念的一种审视。

通过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伦理困境,电影引发观众对道德准则和伦理问题的深思。

例如,电影《寻梦环游记》通过讲述关于家庭、献身和追求梦想的故事,引发人们对于亲情、生命意义和爱的思考。

第五部分:电影的存在意义电影对人类存在和意义的思考,也落实在电影本身的存在背后。

电影带给观众欢乐、感动、思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电影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人们生活意义的定义和展示。

结论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为观众提供娱乐,更是引发观众对于人类存在和意义的思考。

通过镜像现实和超越现实的方式,电影深度挖掘人类存在的多层次和多维度。

在探索和审视人类生活和伦理观念的同时,电影本身也成为人们生活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UNAN UNIVERSITY 《电影与哲学》
论文题目:电影与哲学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1001班
学院名称:土木工程学院
2012年7月 12日
电影与哲学
总觉得140个字还是难以很好地表达我对于《电影与哲学》这门选修课中所观看的几部电影的一个整体理解,因而我想写下这篇文章,粗糙地谈谈我对于所看过的几部影片的理解,只是自己一点片面的感想。

(一)《麦兜响当当》
首先是这部《麦兜响当当》,开始我以为这部片子的名字叫做《麦兜的故事》,因为讲的就是一只粉红色猪的故事嘛,以致之后了解到名字,还感到有点点诧异,这个响当当是意味着什么?
麦兜单纯乐观,资质平平,却有很多梦想。

希望、失望、希望、失望……一个接一个,都是失败,但麦兜还是凭他正直善良的“死蠢”创造了他美丽的世界。

麦兜或许傻,或许笨,或许慢,在人生的追求中屡屡尝试屡屡失败,但他却把生命过得自自然然,象在做一件简单的事。

许多朋友,都比较喜欢麦兜,就是因为他不完美,象我们每一个人。

他的希望,让人看了喜悦,他的失望,让人感同身受。

确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简单的麦兜,我们都能够从麦兜那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麦兜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在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李嘉诚,但多数不可能成为李嘉诚的人,同样要生活,同样要生存,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自己的空间,寻找自己的生活轨迹,这就是麦兜所给我们的参照。

这个观点我是赞成的,不过我依然觉得,我们人作为一个人,还是需要做成点什么东西为好,如果什么事情都差了那么一丁点,这其实和没有做是差不多的,因为结果是同样的。

有人可能会说,虽然没有做成,
但在做的过程中还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成长了一些,这就够了,以前我是这么想的,只是感觉总会这么去想的时候,就会发现,做成了某件事情和没有做成这件事情依然是有着本质区别的,那种收获相对而言会要小一些(当然这只是从近期的角度来观察,放得远一点,或许结论就不一样,可是天知道了)。

至于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能够吃饱喝足,不靠政府救济,不违法不犯罪,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就是对这个国家,这个名族最大的贡献了。

感觉有些道理,但是如果能够做点对人民有意义的事情,能够因为自己的存在,而让这个世界有了那么一丁点的不一样,不是更好吗?所以说,乔帮主所推崇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样一种理念,我也是非常赞成的。

这部应影片所渲染的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态度,或许是影片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细节,可恰恰是我不怎么欣赏的。

我是一个慢性子的人,有时候做事情卑不那么靠谱,但是我非常希望自己的节奏能快一点。

时间是很宝贵的,越到了风华正茂的时候,越觉得日子过得实在是太快了一点,也越感觉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去做,还有好多事情需要去完成,就不希望自己慢下来。

这里强调一下,快并不等于乱,乱了就不见得是件好事。

确实,我们可以活得简单一点吧,不过有点时候太简单了可能就是一种堕落了,因而还是要让自己忙碌一点。

毕竟人一辈子就这么长,需要及时行乐,也需要有些追求,做几件让自己满意的事情。

当然我对于这部影片的理解可能并不是最主流的思想,或许以后再来看这部电影,又会有不一样甚至是相反的理解。

这个应该还是没有对
与错的。

(二)《活着》
清晰地记得是在高二的时候就看过了一部叫做《福贵》的电视剧,这是一部很感人或者说是可以让自己感动的电视剧,以致于我的妈妈当时也是每晚都要看(因为她很少看电视,似乎对于电视是没有太多感觉)。

我当时也就是觉得很感人,故事很悲摧罢了,其他的没有多去想,那个时候可能脑子里也装不下一些或许可以称之为哲学的东西吧。

不过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看过的电视剧中为数不多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几部了吧,从这样的两个角度来看,可以说这是一部题材非常好的电视剧了。

进入大学之后,才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余华的《活着》,我那个朋友是这样说的,看完这本书,你就会体会到活着的意义,实在是太悲惨了。

当时我并不知道《福贵》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活着》来拍的,因而带着好奇心在图书馆找了几次才找到这本书,越看就越觉得似曾相识,后来才记起来原来自己是在《福贵》中看过了的。

再来把这本书看一遍,没想到时隔两年之后,电视剧中的一些镜头仍然历历在目,那段故事竟然又随着文字在我的脑海里重演。

这一次,再来看这部影片《活着》,我是彻底被震撼到了(说起来也是与《活着》有点奇妙的缘分吧),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能够活着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活着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人只要活着,对家人,对朋友就是安慰,就是支柱。

不过影片没有书中的结尾——到最后福贵这一家人就只剩下了福贵一人,女婿也被砸死,老婆家珍等于
被饿死的,孙子苦根是被豆子撑死的(太饿了)。

影片或许是因为考虑到一些政治因素而在结尾制造了一个相对来说温馨得多了的画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国人也是不太愿正视那样一段惨痛的历史的。

这部影片或者说《活着》这本书生动地再现了从解放前到大跃进再到文革这一段“坑爹”的历史,我不得不说,那样一个时代实在是有些荒谬的。

特别是在看到凤霞要生产了的时候,医院里唯一的医生只是一些护士学校的学生,有经验的医生都已经被打倒了。

二喜设法把一个有经验的老教授带到医院,但这个医生由于三天没吃饭,虚弱得连头都快抬不起来了,福贵给这个医生买馒头吃。

凤霞生了,但随后却突然大出血,学生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而这时老教授因为馒头吃的过急,噎着不能动......孩子虽然健康地出生了,但凤霞却由于大出血死去了…… ,虽然原著中并不是这样写的,但这确实是对于那样一个荒谬的时代的讽刺,人的力量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是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人的生命又是多么脆弱,因此,活着就是好的。

看这部片子,我不能不想到大跃进和文革这段历史,有时候,真会觉得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功大于过这一命题还是有点可笑的,也无法理解,那个时候的人们,怎么就会把毛泽东看成是神一样的人物,而与此同时,他们却活得都不一定有猪那般自在。

这里我不好说太多,说着说着可能就沉重了。

影评就此落笔。

后记
一、关于电影
《霸王别姬》《角斗士》这三部电影我也看了,这里限于篇幅,(实际上已经大大的超出了老师的要求了)这里我只选择其中的这两部电影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点想法。

倒是《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说老实话,我并没有看,因为我总觉得这个实在是太沉重了一点,我不太喜欢看这样一些触及到人性,或者说是可以称之为“变态”的电影,包括《金陵十三衩》《南京,南京》等记录着那样一段十分惨痛,毫无人性可言的历史的电影,我都不是太乐意去接触,那会让我产生一种对于人这样一种动物的厌恶感,我也永远没法理解人性怎么会到达那样一个地步的。

我也不太喜欢看恐怖片或者是及其血腥的影片。

大概是说是不敢看吧,我至今都忘不了《少年包青天》这部电视剧里面的一些恐怖的镜头,大一上的时候不小心看了《电锯杀人狂》这部变态的电影,只要是夜间独自行走,我都会担心那个电锯狂突然从我身后冒出来.......只要是原来看过的一些恐怖的镜头,包括鬼片中的一些,我不知道为什么,只要去想它,就一下子能够全部联想出来,这些已经成为我心中不可磨灭的阴影了,因而我不愿意继续怎么增加这些阴影,这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困恼。

当然只要我不去刻意想,也没关系,但就是没法忘却。

还有一些反人类,完全不把人当成人来看的影片,我也是非常憎恨的,因而同样的抵触。

我喜欢看有品质的电影,何谓有品质,我的理解就是能够从电影中想到一些什么,引发一些对于生活的思考,能够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一番。

这也是我选修了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电影是精神层次上的追求,如果是一部电影看后便没有一点印象,没有一个镜头能够触动
人的心灵,这绝对是一部并不成功的电影。

看完一部电影,我如果是有些想法的话,我也乐于把这些体会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就多写了一点东西,绝非是出于老师给个高分的目的。

二、关于《电影与哲学》
这里我指的是关于老师您开的这门课程,这门课程老师您这样来上确实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人总想挑毛病,这里我主要是想给老师提点个人的建议(不一定有用)。

个人觉得老师您的话题总是带着点沉重的味道,或许哲学本身就是沉重的,老师您也说过,没有哪个人总是愿意听别人倾诉自己的痛苦,那么我觉得每一个人也同样希望自己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状态中,沉重的话题或许更具哲理性,但也多少有些压抑。

希望老师在以后的课程中能够适当的增加快乐的元素(这个或许是我的一个不合理的建议吧,一个人所思所想的那种风格往往是由自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所形成的,或者说有性格决定了,这个是一个人想改也很难改变的)不过仍然表达着这样一种希冀。

第二就是老师您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学生互动环节,比如说让学生来介绍一些好的影片(这个需保证在一定质量上),同时给了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在老师您的思修课上,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在这个选修课上也可以考虑其推行的可能性。

最后一点要是老师还可以推荐一些好的电影就更加完美了。

张涛于2012年7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