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1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1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一、课外阅读(2022·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

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

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俯眉..暂仕①,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

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

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

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

与余有青云之交网,非直.衔杯酒而已。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注】①俶傥:卓异不凡。

①仕:为官。

①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数百年未有此人关联教材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1)此:___________非直衔杯酒而已使用词典选择义项直:①一直;①只是;①当,对着。

(2)直:___________俯眉暂仕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俯眉:低下头。

(3)俯眉:___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

(2)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

4.作者对袁炳的读书和写作赞赏有加,请简要分析。

【答案】1.这样只是委屈自己2.A3.(1)俸禄所得,都分散给别人赡养父母。

(2)他编撰《晋史》,非凡的功业没有完成,不幸死在任上,年纪二十八岁。

4.①读书:博览群书,有所取舍;①写作:文章卓异不凡,文风清新恬淡。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

可根据方法提示中的方法进行理解分析(1)“此乐何极”的“此”是“这样”的意思,因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的“此”也是“这样”的意思。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

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

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

”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进、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

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

”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

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

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

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进兄弟饮食而已。

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

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

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②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

”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

”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昭以王进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

又移金③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④。

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

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又属嘉定(知府)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注]①玠,南宋淳祐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

②漫,抹掉。

③金,金州;后文“沔”、“兴”、“利”即沔州、兴州、利州。

④内水,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供张一如帅所居。

供张:指陈设之物B.所在以礼遣之。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传记名人故事一、(江苏泰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未尝离左右左右:________________(2)或以语话稍多稍:________________(3)尽言方养亲方:________________(4)必持以遗老母遗: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B. 皆以美于徐公(《曹刿论战》)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虽名医不迨也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

(2)魏公太息而许之。

5. 《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6题。

(16分)(一)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及解析(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及解析(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传记名人故事一、(江苏泰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未尝离左右左右:________________(2)或以语话稍多稍:________________(3)尽言方养亲方:________________(4)必持以遗老母遗: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B. 皆以美于徐公(《曹刿论战》)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虽名医不迨也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

(2)魏公太息而许之。

5. 《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6题。

(16分)(一)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既而辽以问羽()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2.翻译下面句子。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译文:3.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百里溪举于市D.帝感其诚4.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

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

答: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强项令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2019年 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人物传记类、历史事件类)专题复习

2019年 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人物传记类、历史事件类)专题复习

2019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人物传记类)专题复习10篇(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及进士第。

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

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

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

若是,则清强者沮矣”。

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

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

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

”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

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

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

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

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

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

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

”乃屯兵青涧城。

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

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

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

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

”朝廷从之。

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

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

薨,年七十六。

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

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A.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B.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C.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D.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2)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2020届中考语文全程训练 课后刷题本07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10篇含答案)

2020届中考语文全程训练 课后刷题本07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10篇含答案)

2020届中考语文全程训练课后刷题本07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甲)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乙)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①.饮酒醉,过而击,民大惊。

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选自《韩非子》)注:①戒:警戒的信号。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后贼追至贼:②宁可以急相弃邪以:③使人止之使:④击鼓而民不赴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②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也。

(3)请分别概括华歆、王朗、楚厉王三人的品质特征。

2.阅读下面文言文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2)由是感激()(3)深入不毛()(4)以彰其咎()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3.选文中作者回忆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先帝临崩寄大事。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王化基(宝山区)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王化基(宝山区)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王化基(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①王化基,字永图,镇定人。

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常州。

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知岚州。

时赵普为相,建议以骤用人无益于治,改淮南节度判官,入为著作郎,迁右拾遗,抗疏自荐。

太宗览奏曰:“化基自结人主,慷慨之士也。

”召试,知制诰,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一日,侍便殿,问以边事,对曰:“治天下犹植木焉所患根本未固固则枝干不足忧。

朝廷治,则边鄙何患乎不安?”②化基尝慕范滂为人,献《澄清略》,言时事有五,其“择远官略”曰:“负罪之人,多非良善,贪残凶暴,无所不至。

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恶不悛,恃远肆毒。

小民罹殃,卒莫上诉,甚非抚绥远人之意也。

若自今以往,西川、广南长吏不任负罪之人,则远人受赐矣。

”③书奏,太宗嘉纳之。

④初,柴禹锡任枢密,有奴受人金,而禹锡实不知也。

参知政事陈恕欲因以中禹锡。

太宗怒,引囚讯其事,化基为辨其诬。

太宗感悟,以化基为长者。

至道三年,超拜参知政事。

大中祥符三年,卒,年六十七。

赠右仆射,谥惠献。

化基宽厚有容,喜愠不形,僚佐有相凌慢者,辄优容之。

在中书,不以荫补诸子官,然善教训,故其子举正、举直、举善、举元皆有所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五》,有删减)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知制诰()(2)则边鄙何患乎不安()解析:(1)主持,掌管(2)边疆,边远的地方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A.权力B.权宜C.权变D.暂代官职(2)其或怙恶不悛()A.悔改B.次序C.羞耻D.关怀百姓解析:D、A17.把第②段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民罹殃,卒莫上诉,甚非抚绥人之意也。

解析:逐字逐字准确翻译,参考答案如下:百姓遭受灾祸,最终也没有谁能够上诉(或最终没有了让他们申诉的人),这实在不是朝廷(或皇上您)安抚边远百姓的意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得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禹锡执友B.裴度/亦奏其事C.宗元革其/乡法D.请以柳州/授禹锡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偕()易()妻子()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2)为官:(3)为师: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继盛七岁失母。

庶母妒,使牧牛。

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

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

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

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

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

③鬻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

②家:安家。

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

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

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灌水之阳,有溪焉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B.故更之为愚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皆山水之奇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D.大舟不可入也潭中鱼可百许头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4.“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褚玠,字温理,河南阳翟人也。

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

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

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

迁太子庶子、中书侍郎。

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

”景历进曰:“褚玠廉俭有干用,未审堪其选不?”高宗曰:“甚善,卿言与朕意同。

”乃除戎昭将军、山阴令。

县民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馀户。

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宠,县民陈信家富于财,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

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

信后因义达谮玠,竟坐免官。

玠在任岁馀,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

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

1.下列句中的“之”与“高宗患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至之市B.无案牍之劳形C.久之,目似瞑D.撤屏视之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A.褚玠少年丧父,是叔叔褚随将他抚养成人。

褚玠小时就有美好的声誉。

B.褚玠由于中书舍人蔡景历的推荐,出任山阳县令的。

高宗一开始并不赞同,后来才勉强同意了。

C.山阴县民张次的、王休达与诸奸吏互相贿赂勾结,把丁口多的大户都隐匿起来,不交纳国家的赋税。

褚玠就将张次的等人关押起来。

D.皇太子知道褚玠没有钱返回京城,亲自写信给他,并赐给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褚玠才得返京。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达多以才器许之许:②高宗患之患:③乃除戎昭将军除:④鞭之一百鞭:4.翻译下列句子。

(1)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宠。

译:(2)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

译: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是 / 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是以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是以先帝 / 简拔以遗陛下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 陛下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志虑忠纯志()⑵悉以咨之咨()⑶时人异焉异()⑷益州既定既()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有所广益;②益慕圣贤之道B.①性行淑均;②大道之行也C.①备得用与武帝交战;②所识贫乏者得我与D.①江南悉平;②悉如外人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⑵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5.【甲】文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而【乙】文则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先帝不以臣卑鄙()2.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先帝不以臣卑鄙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翻译下列句子。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的“此”指哪几件事?5.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之赘婿也之:的B.数使诸侯数:屡次C.委政卿大夫委:委托D.于是乃朝诸县令长朝:朝拜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国且危亡②年且九十③左右莫敢谏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句子节奏。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4.文中划线句“诸侯并侵”与下文相照应。

这个句子翻译如下:5.翻译加点词。

其两膝相比者:()尝贻余核舟一()执策而临之:()朔气传金柝()诣太守,说如此:()媵人持汤沃灌:()陈太丘与友期行()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7.阅读下面文言文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