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苏轼 )
古诗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赏析《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
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
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
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沉醉。
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
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
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前言】《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上片运用景事反观手法,写功名未就,感到空悲而又极力排遣与安慰的心态。
下片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回忆起京城令作者陶醉的生活,感叹贬居黄州后的无奈心境。
全词以景托情,正反观照,将自己此时此地对人生、对现实怀有虚无感和伤叹感很好表达出来。
【注释】⑴哄:一阵喧闹。
⑵永昼:白天。
端居:谓平常居处,安居。
⑶丝莼(chún):湖水植物,可作菜。
⑷珠粳:贵重粳米。
⑸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
⑹惯:习惯于。
瑶池:西方仙境。
⑺羽觞(hān):酒器,酒盏。
用形似羽(鸟)、觞(兽)作,故名。
沈:即“沉”。
⑻青鸾(uán):女子,这里指歌妓舞女。
⑼铢(zhū)衣:轻衣。
古代二十四铢为两,这里极言衣轻。
摇曳:飘荡。
⑽壶中天地:仙境之一。
⑾飘堕:飘落。
⑿步虚声:道士唱经礼赞声。
露寒风细:喻指贫寒生活。
⒀银蟾:传说中的月亮。
【翻译】亭前小沟东临长江,柳岸苇堤一望无际,安静的村庄只有卖鱼卖柴的人在早上作生意时才喧闹一阵子。
整天安居无事,光阴白白度过,什么事也未作成。
不过,莼菜、白藕、珍米、锦鲤等食物,年复一年地离开不了。
想和旧友痛饮如浮丘在瑶池般的生活,歌妓舞女穿着仙女般飘柔的衣,轻歌曼舞于仙境。
飘落到了人间,再也听不到道士诵经之声,只好过着风露交加的生活。
我抱着一张白色的琴,独自一人面对月宫弹奏;否则,对君思念之情是难以寄托的。
【赏析】这首《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正月。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水龙吟•登建康1赏心亭2宋•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苏轼《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赏析

苏轼《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赏析苏轼《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赏析导语:《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写了作者一个浪漫奇瑰的梦,梦中故人闾丘孝终风流自在,宴乐于“郡中胜绝”的栖霞楼。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宋代:苏轼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
元丰五年,余谪居黄。
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
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
觉而异之,乃作此词,盖越调鼓笛慢。
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
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译文小船横渡春天的江面,我睡在船中看两岸翠绿的山峦,其间有一座红色的高楼。
那高高的栖霞楼直入云端,笑语声阵阵飘出,这是太守您在雅聚啊,美丽歌女都已醉意朦胧。
演奏音乐声音高亢悲怨。
这歌声回旋,悠扬动听,飘荡在云水之间。
您虽然年事已高,但风流潇洒仍一如从前。
我梦游春江,回头只看到您在烟波之中。
推开枕头坐起身朱,这才发现是一场梦,眼前不见老友,只有空荡荡的江面,明月的清光无限。
太守您懂得功成身退之道,已然早早去到苏州隐居了。
您一定还记得当年我们在黄州之时吧,我们曾四处游玩,十分快乐。
您是多情之人,料想您也定在梦中梦到我了,那情形大概就和我梦到您是一样的吧。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等。
双调一百零二字,上阙十一句四仄韵,下阙十一句五仄韵。
栖霞楼:唐宋时期黄州的四大名楼之一。
最早为江西临川人王义庆所建,后为闾丘孝终守黄州时重建。
闾(lǘ)丘大夫孝终公显:即闾丘孝终,字公显。
作者友人。
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①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
元丰五年,予谪居黄。
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②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
③觉而异之,④乃作此曲,盖越调《鼓笛慢》。
⑤公显时已致仕,⑥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⑦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⑧危柱哀弦,艳歌云响,绕云萦水。
⑨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
⑩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11)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12)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
(13)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14)【注释】①闾丘大夫,指闾丘孝终,字公显。
②中流,江流中心。
③方,正。
④异之,惊诧于此梦。
⑤越调《鼓笛慢》,指《水龙吟》。
《水龙吟》属越调,《鼓笛慢》是其别名。
⑥致仕,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
⑦红楼,指栖霞楼。
⑧云间,云霞环绕之处,形容其高。
使君,指闾丘孝终。
高会,盛大宴会。
⑨危柱,弦拧得紧,定音高而厉。
危,高。
柱,调节音弦的枕木。
哀弦,弦声凄绝。
⑩老大,这里指老了。
(11)推枕,这里指睡醒。
但,只有。
(12)五湖,指太湖。
一说是指太湖及附近四湖。
西子,西施,相传吴越战争结束后,越大夫范蠡功成告退,携西施乘扁舟,隐居湖上。
这里以范蠡喻闾丘孝终。
(13)云梦南州,指黄州。
黄州属古代云梦泽之南。
武昌东岸,亦指黄州。
武昌,在今湖北鄂城县,与黄州隔江相对。
长江在黄州处,由南流折向东流,故黄州在长江的北岸、东岸。
(14)料,料想。
端来,准来,真来。
参差(cen ci),依稀、约略。
这里言外指闾丘孝终模样无大改变。
【译文】梦境里我乘着小船横渡长江春水,卧看雕红绘彩的栖霞楼在翠葱的矶壁上耸然而立。
从云中高处的楼阁里传来了笑语声,原来是知州闾丘孝终正举行盛大的宴会,歌女们已经半醉。
凄厉的弦声,艳歌的馀音,上绕云端,下环江水,久久不息。
【经典诗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经典诗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似乎不是杨树,而是眼泪。
[译文]细细看来,那不是杨花,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摘自】苏轼的水龙吟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要恨这朵花飞舞,恨西园,落红而难以装饰。
黎明和雨水的痕迹在哪里?一滩碎浮萍。
春天分为三部分,两部分是灰尘,一部分是水。
似乎不是杨树,而是眼泪。
【注释】① 第二韵:指最初与一首诗有关的诗歌,称为第二韵。
②章质夫名粢,浦城(冷福建省县名)人,官至同知枢密院事。
③ 落花:杨从娇。
④有思:即有情。
缀:连接。
⑤ 《阳花词》:张志福咏阳花的代表作。
⑥芭花,指柳絮。
⑦ 充满深情的杜甫的《白丝线》:“飘落的絮状物和飘荡的丝线也是深情的。
”⑧萦:缠绕;⑨ 绑定:绑定。
译文1:就像一朵花,它似乎不是一朵花,没有人关心它。
让它掉到地上。
它离开家乡,靠在路边。
仔细思考似乎无情,但它包含着深厚的感情。
受伤的温柔是温柔的,困倦的眼睛是无意识的,想要打开和关闭。
梦魂随风飘千里,追对情人,又被黄莺儿唤来。
我不讨厌这朵花飞落,但我讨厌西花园。
地又红又枯,老树枝很难再修了。
早上,我被陈雷淋湿了。
落花的痕迹在哪里?它漂浮在池塘里,变成了一池破碎的浮萍。
春天的三部分看起来很美,两部分被分成尘土,一部分落入水中,没有任何痕迹。
好像不是杨树。
漂浮的小柳絮满是泪水!译文2:它就像一朵落花,但它不像一朵落花。
离开树枝,沿着路边漂浮。
这看起来像是一件无情的事情,但一想到它,它就荡漾着感情的涟漪。
它被忧郁所萦绕,被百倍的柔情所伤,昏昏欲睡,朦胧的眼睛,就要睁开,想要闲着。
就像梦中千里迢迢的女人一样,她想找到丈夫,但被黄莺的叫声惊醒了。
我不怨杨花落尽,只怨那西园,落花难重缀。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比较鉴赏
对于章氏原作《水龙吟》和苏氏和作《水龙 吟》的高低优劣,历来有不同意见。比较阅读, 谈谈你的看法。
附章质夫《水龙吟》
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 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 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 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 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 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 盈盈泪。
词句赏析
3.“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 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 故以柔肠为喻。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 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困酣:困倦之极。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 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 得到辽西。”
苏轼《水龙吟》写杨花另辟新境,反复诵 读,体会与章词相比其新妙之处。
苏词从“惜”字生发,写出了杨花之态(抛家、 坠:飘落无归)、杨花之神(“萦损”句)、杨花之 魂(“梦随风”句)、杨花之归宿(下片),篇末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 笔,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 全词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 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 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
比较鉴赏
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 《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 些妙处。 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 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 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 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可以说写 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古诗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翻译赏析《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
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
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
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凤驭。
行尽九州四海,笑粉粉、落花飞絮。
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
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
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前言】《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作品。
词人在临淮见到一位仙风道骨的湛然先生,十分敬佩,写了这首《水龙吟》表达他的倾慕心情,也抒发了他超然物外的旷达。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云海:指广阔无垠的云。
道山绛阙:道家的仙山和红色的殿阁。
赤城:四川灌县西之青城山,一名赤城山,苏轼是四川人,故称赤城居士。
龙蟠:如龙之盘卧状。
凤举:飘然高举。
清净无为: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
提出天道自然无为,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消极无为,复返自然。
坐忘:指通过静坐来达到泯灭是非物我的精神状态。
遗照:谓舍弃众生相,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八篇奇语:《文献通考》:“天隐子,不知何许人,著书八篇,修炼形气,养和心灵,归根契于阴阳遗照齐乎庄叟,殆非人间所能力学者也。
王古以天隐子即子微也。
一本有三宫法附于后。
”玉霄:指天上。
蓬莱:道家称三座仙山之一。
晻霭(ǎn ǎi):昏暗的云气。
霭,暗淡的云彩。
云驾:传说中仙人的车驾。
骖:驾驶。
风驭(yù):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由风驾驭的神车。
九州四海:犹言天下。
纷纷:众多貌。
谪仙:谪居世间的仙人,指唐代诗人李白。
心许:默许。
八表:八方之外,极远的地方。
浩然:正大豪迈貌。
酒酣:谓酒喝得尽兴,畅快。
箕踞(īù):坐时两脚岔开,开似簸箕,为一种轻慢态度。
垂天赋:指李白所作的《大鹏赋》骑鲸:亦作“骑鲸鱼”。
《文选》:“乘巨鳞,骑京鱼。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全诗翻译赏析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苏轼《水龙吟》全诗翻译赏析【原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从没有人怜惜任它飘落满地。
抛家离舍倚路傍,仔细思量却是,貌似无情也有愁思。
萦绕离恨的柔肠频受折磨,娇媚的眼睛困倦,似睁非睁,似闭非闭。
梦魂随风飘飞千万里,去追寻情郎的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起。
不怨恨这杨花已经飞尽,恨只恨西园百花凋落难连缀。
拂晓一阵风雨后,哪能再见杨花的踪迹?早化成一池浮萍细碎。
若把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已化为尘土,一分落入池水里。
细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都是离人的眼泪。
【赏析一】此词为借柳絮拟人抒情的咏物之作。
咏物词,贵在既出物之形态,而又别有所寄,即应在不即不离之间。
苏轼这首词,明咏杨花,暗咏思妇,更隐然寄托了身世坎坷沦落的寂寞幽怨。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最工。
上阕起句似花还似非花,以写意的笔致写出柳絮的特性与命运:柳絮名为杨花,暮春时与群芳一起飘落,成为撩人一景,但群芳有人爱惜,柳絮却是任其坠落。
这一传神描写既写出杨花的特点,而又隐含思妇的处境,为写人言情留下了许多空间。
非花一词,更是提醒读者词作并非着力于描花,而更注目于咏怀。
抛家以下,写杨花飘落,如弃妇无归。
以拟人手法将杨花喻为伤春思妇,又以女性情态描摹柳絮的盈盈之态,浪迹天涯的无情杨花有了人之情思,柔肠百结的思妇更萦损之态。
花人合一,相互辉映,凄凉欲绝。
梦随数句,杨花纷纷坠地时而随风上扬飘舞不定的姿态,恰似思妇随郎君心意决绝,却被莺呼起只剩空虚怅惘。
思妇之神,杨花之魂,尽皆表达得出神入化。
下阕将无限幽恨一笔荡开,转而以落红难缀之恨引出落花飘零以衬杨花,由笔传情,更深沉地写出杨花委尘的无限悲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 惜春之情
龙 吟
课堂练笔
尝试改写成一段现代散文
这带有白色绒毛的柳絮,象是花又不象是花,也没有 人可惜它纷纷落下,任它飘来坠去。它飞入人家的庭院, 落在大路的两旁,看起来似是无情之物,思想起来却似有 万种情思和深意。这柔软的柳枝多象是少妇因思恋丈夫而 愁坏的衷肠,那细长的柳叶又多象是她刚醒来时困倦的媚 眼,想睁开时还闭上。这独守空房的少妇正做着一个好梦, 杨花伴着她随风飘去万里,寻找那离家远游的郎君的去处, 怎知突然又被黄莺骄沥婉啭的声音惊醒。
离人泪 花比喻成思妇,妙!
惜春
评:把常见的,甚至很让人厌烦的杨
杨花、思妇、离人泪与惜春,这 几者的关系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杨花的形象——柔美,四处飘落——与思
妇的特点正好吻合。
杨花被雨水打湿,还有水;落到水中的, 成为点点浮萍。这与思妇梦中寻郎,被惊起 的打搅,而后伤感落泪相吻合。 词人写思妇的眼泪,实为惜春。
我寻寻觅觅、细细察量, 忽然间开始明白了, 那飞坠的哪里是杨花, 漂浮的又哪里是浮萍! 一夜宿雨,飞絮化成萍, 那千点万点, 全都是离人的眼泪啊!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
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
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
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读完此词,我感叹“苏轼这家伙 怎么会这么有才!”请读本词写的 对象是什么? 杨花(杨树花,柳树花) 思妇
• 萦:萦绕,牵念 • 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 愁肠似柳枝。 • 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 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 辽西。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 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 令人抱怨的不只是杨花的飞尽,而且落红 满地,一春花时已了。 • 不恨:是表情婉曲,不恨即恨。是不仅恨 的意思。 • 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 点正愁人。
其实,读了章词,你就知道苏轼更有 才!虽然内容写的都是一样的。为何这 么讲?请读章词,比较苏词比章词好在 何处。
苏东坡的“和词”“先乎情”,“以性灵语 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不仅写了杨花的形、 神,而且写景“言情”,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 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 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 命。这是章质夫的“原唱”望尘莫及的。 在艺术构思上,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 物与写人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栩栩如生 地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思妇形象,写柳絮的际遇, 绾合着思妇的际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在语言艺术特色上,新颖别致,舒放自如, 并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还似非花”、 “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 还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点点是离人泪”等,都是可圈可点、令人称 颂的佳句。
初读感知
意 象
——美
再读体悟
情 感
——挚
三读咀嚼
境 界
——高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 惜,怜惜 • 从教坠,任凭坠落 • 似非花,所以任其坠落,也没有人怜惜她, 此句点明了杨花的性质和命运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 无情有思:杨花看似无情,却有她的愁思 • 杜甫《白丝行》:落絮游丝亦有情。 • 韩愈《晚春》:杨花榆树荚无才思,唯解 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
人们说她是花,她终究不是花; 也没有人怜惜,任随她飘落。 她依傍着道路,抛别了故家。 人们说她无情,细细思量, 情思绵长的不正是她! 那轻盈的身姿回旋转侧, 宛如美人愁断的寸寸柔肠, 又如困倦的娇眼欲开还闭。 她的梦魂,随风万里, 苦苦寻觅梦中的情郎, 却无端又被,莺啼惊醒。
我原本不恨杨花飞尽, 只恨西园落红满地, 愁苦花事就此消歇。 清晨,宿雨初停, 只见满池细碎的浮萍, 哪里还有杨花的踪迹? 我不禁暗暗疑心。 哎!春色原只剩三分了, 二分昨夜已零落尘土, 一分如今又跟随流水。 怎不让人怅然若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 • 总收全文,深化主旨 • 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 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 离人的泪似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 •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似于不似之间,盖 “不离不即也”
水
对象 杨花 柳絮
手法 拟人 比作思妇
她不仅恨杨花飘坠殆尽,更怨那西园里满地的落花难 以收拾。等到天亮到来和风雨过去的时候,杨花却已无影 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呵,原来是飘落在碧绿的池水中, 化作了片片浮萍。这原是点缀春色的杨花,大部分零落成 泥化作尘土,小部分化作浮萍随水流去了。再仔细看时, 却原来那浮萍不是杨花,而是一滴滴思妇眷念丈夫的眼泪。
苏 东 坡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 “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 吟》 为最工。”结合全词 内容简要赏析。
学习目标
1、解读意象、把握情感 2、赏析独特的审美意境 3、培养学生解读作品美的能力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 《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 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 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 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 《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 . 次韵章质 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 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 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 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