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
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

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摘要】本文从高中生物理问题意识的培养和物理问题能力的提高着手,探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能力培养方法【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72-01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在众多创新教学理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要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提高,从而激发起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 高中生物理问题意识的培养1.1. 通过实验演示,激发问题对于大多数物理概念及规律而言,均需要通过实验来加以论证。
通过实验演示及设置问题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振动中的能量、共振》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展示了如下三个实验,挂在竖直弹簧下砝码的自由振动,如图1所示;挂在竖直弹簧下砝码在水中的自由振动,如图2所示;挂在竖直弹簧下砝码的受迫振动,如图3所示。
1.2. 利用错误经验,诱发问题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这门课程时,往往会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影响,例如:惯性与速度成正比,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等。
在课堂教学时展现这些假象,引起学生们的争论,从而设置问题情境。
又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如下问题加以讨论:普通人与身体强壮的运动员拔河时必输无疑,这是否是由于运动员的拉力要大于普通人呢?对此问题,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事实则是否定的,教师应该给予否定,抓住学生认知上的错误,使学生的心理进入非平衡状态,出现思维冲突,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1.3. 通过知识框架的构建,悟出问题物理教学应通过对旧知识的再现,来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置问题情境,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的问题。
例如在高中物理课本中《楞次定律》的教学之中,复习产生电磁感应所具备的条件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结合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等,就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大小,然而,产生电流的方向如何呢?部分学生会按照初中时所学知识来解答该问题,即按照右手螺旋定则可确定电流的方向。
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物理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学习。
以
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提问:
1. 创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宽松和鼓励学生表达观点的环境。
让学生知道
他们的问题是受欢迎的,并且没有所谓的愚蠢问题。
2. 引导学生提问:通过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可以使用开放
性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如“你觉得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或者“你有什么疑问可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3. 设立小组讨论:提醒学生在小组内部互相分享和讨论问题。
这样可以激发更多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见解互相碰撞,增加思考深度。
4.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
可以给与奖励或者奖励机制,例如赞扬或者给予额外的学分。
5. 多样化的讲解方式:提供多种讲解方式,例如视频、实验、图表等。
这样会激起学
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思考并提出问题。
6. 及时回答问题并进行解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回答和解答。
这样可以增
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信心和兴趣。
通过以上的方法,学生将逐渐学会提问,并且在物理学习中能够更主动地思考和参与。
浅谈提高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
课 堂 提 问 存 在 的 问 题 和 现 状
募
场 , 课 堂沉 闷 , 最 后 教 师 只 好 自圆 其 说 。
薹
许 多 教 师 上 课 提 问 是 为 提 问 而 提 问 , 牵 强 附 会 , 比较生 硬 , 缺 乏艺 术性 和技 巧性 , 低效 、 无 谓 的
感 到 无 味 ,失去 参与 积极 性 。有 些提 出的 问题难 度 过大 , 思维 跨 度大 , 学 生无 从下 手 , 云 里雾 里 , 答
能引导 学 生分 析思 考 问题 。 6 . 问 题 的 情 境 性 和 开 放 性 不 佳 。 一 些 教 师 设 置 问 题 没 有 很 好 的 物 理 情 境 ,没 有 做 到 直 观 、 生 动 , 问题 与情 境 联 系 不 紧密 , 体验性不够 , 而 且 就
会 , 都 能享 受 到成 功 的喜悦 。
,
,
有 不 同 …
发 现 问 题 及 时 更 正
的学 习兴 趣 , 启 发 思维 活 动 , 促 进 师生 互 动 交 流 , 提高课堂效率 , 但是 , 课 堂 提 问 必 须 遵 循 一 些 原 则进 行 , 否则 会 顾 此 失 彼 , 达 不 到 预 期 的教 学 效
通 过 审 问 式 提 问 有 时 甚 至 能 对 教 材 或 教 辅 材 料 的 内 容 提 出 修 订 建 议 2 . 盘 问 式 提 问 。 这 种 提 问 类 型 是 根 据 教 学 内
高 等等 。课 堂上 教 师 经 常 提一 些 无 效 的 、 简 单 的 无从 下 手 , 导致 思维 障 碍 , 答 非 所 问 。 这 显 然 忽 视 了激 发学 生 探 究 发现 问题 并 提 出问题 的重 要 性 , 导 致 了学生 缺 乏 问题 意识 , 学 习达 不到 理想 效 果 。 2 . 问 题 的 思 考 价 值 不 高 。 有 些 提 出 的 问 题 简 单 得 像 流水 账 , 经 常 出现 问 学 生 “ 是不是” , “ 好 不 问题 或 难 度 较 大 的 问题 , 导 致 出现 冷 场 或 学 生答 非所 问 , 严重 影 响教 学功 效 , 不 能 达 成 有 效 课 堂 或 高 效 课 堂 。 下 面 笔 者 结 合 教 学 实 践 ,谈 谈 个 人 对 物 理课 内 在 联 系 和 知 识 的 逻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问题是思 维 的起 点 , 没 有 问题 意 识 的 思维 是 肤 浅 的, 教师 通过课 堂 上的提 问 , 引导 学生参 与到 问题 的研 究和讨论 中, 让学生发现 问题 、 解 决 问题 , 从而提 高学生 的思 维能力 , 使学 生积极 主动 地学 习物理 , 成 为学 习 的 主人 。学生 的提 问和发言 往往 能成 为课 堂上 一道 亮丽 的风景线 。譬如 , 在讲 解摩 擦力 的 问题 时 , 有 这样 一道 习题“ 质量 为 D ' t 的铁块 放置 在长木 板上 , 木板倾 斜放 置 在地 面上 , 倾角 为 0 , 此时铁块受 到的摩 擦力是多 大? ” 全
班 学生都会 利用物 体 的平衡 求解摩 擦力 , 一mg s i t l O , 这 时教师提出这样 的 问题 : “ 若 长木 板 一端 可绕 固定轴 转 动, 在木 板缓 慢抬起 的过程 中, 铁 块受 到 的摩 擦力 大小 如何变化? ” 有很多学生立刻 回答“ 铁块 受到 的摩 擦力增 大, 因为 _ 厂 一嗍 s i , 变大 , 所 以摩擦力增大” , 这时教师 并没有立刻 给 出 回应 , 而是 留 出时 间继续 让学 生思 考 。 学 生经过几 分钟 的思 考 、 互相 讨论 后 , 有 学生提 出了不 样 的观点 : “ 摩擦力应该 先增大 , 后减小 。原 因是 开始 时物体受 到 的是静摩 擦力 , 当静摩 擦力 增大 时 , 摩擦 力 增大, 到一 定角度 时 , 物体将在木 板上滑 动起来 , 此 时物 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 , 其大小 为 f =r n g s i n O , 0 增大 , 摩 擦 力减小 。 ” 这时全班学生恍 然大悟 。经 过这样 的讨论 , 学生总结 出了“ 在遇到摩擦力 问题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先 要判断 物体受 到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 然后再 利用相 应 的公 式进行求解 ” 的结 论 。研 究表 明 , 一个 学 生如 果提 出一 个问题而受到教师赞扬和鼓励 , 那么他便 会更加 积极 主 动地提 出各种 问题 。因此 , 教 师应该善 待每个学 生提 出 的每个 问题 , 增强他们提 问、 质疑 的勇气 。 物理教学 中 , 教 师 的有 效 提问不 在 于多 “ 问” , 而 在 于采用合适 的策 略进 行提 问 。教 师若 能根 据学 生 的实 际情 况精 心设计 问题 , 并注 意提 问的方 式方法 , 就能 激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教学

重复 ; ⑧提 问往往 只集 中在一部分 学生身上 , 没有做好 提问教学 的全面性 ; ④对学生 回答 问题 的内容 , 没有 给予反馈或反馈 不及 时; ⑤教师提问灵活性不 强 , 过于死板 , 没有拓展性 ; ⑥提 问 目的
性、 针对性不强 , 想提就提 , 很随意 , 使学生手忙脚乱 , 整个课 堂处 于混 乱之 中 。 针对以上 问题 , 在课堂上 如何 有效地运 用提问教学 , 提高教 学效 果 , 就值 得研究和探索 了。笔者在 中学 教学实习期 间 , 尤为 注意 在课 堂教学 中恰 当融入提问教学 , 为此 , 将部分心 得和体会 与大家分享。
N o . 1
塾! TI EDUC ME ATI ON
,an J
浅 议 中学 物 理 课 堂 教 学 中提 问教 学
陈杰
摘要 : 本文从 中学物理课 堂提 问教 学中存在 问题 出发 , 分析提 问教 学应 3注意的问题 , - " 并有针对性提 出物理课 堂教 学的提 问策略 , 以期对 中学物理教 学中提 问教 学有所 启示和帮助 。 关键 词 : 学物 理 课 堂 教 学 提 问教 学 中 中 图分 类 号 : 6 37 G 3 . 文献标识码 : C
1 物 理 教 学 课 堂 提 问 教 学 存 在 的 问 题 提问教学艺术 在优 化课堂方 面具 有重要作用 , 但是 , 多教 许
应用杠 杆原理 的工具 ” “ 例说 明分 子是运 动的” 努力搜寻记 。举 , 忆 中的生活知识 , 在相互启发 下 , 可举 出更多 的例 子。这一类 问 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 处理这一类 问题 的可以将学生举 的 例子 简要记 在黑板 上 , 由学生分 辨哪些举 例是错 的哪些是 对 再 的, 然后再把对 的进行分类 。 3 用“ . 2 比较 法 ” 计 提 问 设 在教学 中 , 了区别温度和热量 的物理概念 , 以设计 以下 为 可 提问 : ①温度和热量各用什么仪器测量?②温度和热量的单位各
中学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的 。如果语句冗长 、 罗嗦 , 会造成学 生的理解 困 事物 , 容易引起学生 的兴趣
难, 抓不住问题的 中心。
2选 准 时机 , 握 分 寸 . 把
2俗 语 式 .
直接提 问法 、 境导入法 、 情 实验引入 法 、 习介 练 入法 、 论过 渡法 等多 种方 法 , 讨 但不 管是 哪种
答 改变导体的材料 、 横截 面积 、 长度 的进行 , 对提什 么问题 、 何时提问 、 提问哪些 学 些方 法?( : 生、 学生 可能 怎么 回答等 , 都要 根据 教学 目的 以及温度 。 ) 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 电流
课堂提 问是教学 的有 效手段 之一 , 教学过
去仔 细考虑 , 心设 计 , 每一个 所提 问题所 的大 小 ? ( : 动 变 阻 器 。 ) 动变 阻 器 如 何 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 中教 师必须讲究提问 精 对 答 滑 滑
《 新课程 》
20 年9 5 09 月2 日
I
口 | |
_
Ⅲ
|
疆 摄 纛 镳
| 。 I
ll
l
|
如何设计中学物理课堂提问

要点 , 以求达到更好 的教学效果 。 关键词 : 中学物理 ; 课堂提问 ; 类型 ;
边提 出一些问题 , 比如在做 “ 的沸腾 ” 水 实验 时 , 我们可 以提 出
在改变 物体 内能 时, 从能量转系统性是指问题 内容应该潜伏着教材 . 内容 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 , 当学生通过思维 探索 , 掌握问题 之间的联 系 , 就能发现和获得 比较系统 的知识 , 而且可 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把已有知识进行系统化 的能力 , 渐进性 是指问题 内容应 该 由浅人深 , 循序渐进 , 学生获 得知 使 识逐步 深化 , 因此 , 师必须按 照由具体到抽象 和 由感性 到理 教 性 的认识规律 , 由近及远 , 由易到难逐个设计问题 , 出问题 和 提 解决问题 , 做到渐进性跟系统性相互渗透 , 相互交融。例如 : 在
3强调 型。这类 提问是强调某一知识 的重要 性 , . 或某一 问 题 的关键性 , 通过提问加以强化 , 引起学生的特别 注意。
4检 查 型 。这 类 提 问 是 考查 学生 的知 识 和 能 力 。 .
1 问是 最直接 的反馈形 式。通过课 堂教学 中的提问 , . 提 接 收 到的学生 的反馈 , 比其他形式 比如作业 、 卷更具有准确性 、 试 具体性 、 即时性和间接性 , 通过接收 到的信息 , 教师可 以准确 知 道学 生对知识 的理 解和掌握程度 ,从而可 以及时调 控教学 程 序, 改变教 学策略 , 让学生能 够更好地 主动地参与 到课 堂教 学 中来 , 同时教 师可 以实施 预设和生成 的有机结合 , 使教 学取得 更好 的效果 。 2 问可以提 高学生听课 的注意力。中学 生好奇心 和求知 . 提 欲都较强 , 在课堂上都喜欢表现 自己 , 自我控制 能力 较弱 , 但 注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是O . 7 。假如你 是 一位交 警 ,请 你来 陈述该 卡车是 否超速 行驶 。 很 显 然 ,后一 种 提问 比前一 种 提 问有效 ,它 将问 题置 于 真
1 .有 效提 问 的涵义 关 于课 堂 教学 中的有 效提 问 的涵 义 , 目前 主要 有 以下 几种 观 点: 有效 提 问是 引 发学 生心理 活 动 ,促进 思维 能力 发展 的一种 方法 和手段 ,是成 功教 学 的基础 ;有 效提 问 是课 堂教 学 过程 中 教师 与学 生之 间一 种相 互 交 流与 互动 !传 递 与反 馈 的桥 梁 与导 航 , 它将 教 师 的 意 图 传 达 给 学 生 , 又将 学 生 的学 习反 馈 给 教 师 ;有效 提 问即为 理解而 提问 ,让学 生 开动脑 筋。 所 以在 新课 程理 念 下 ,物理 课堂 教 学 中的有 效 提 问应 该有 新 的 内涵 。本文 中的有 效 提 问是 指在 课堂 教 学过 程 中提 出 的问 题能 引 发学 生 的心 理活 动 ,促 进学 生 物理 思 维能 力发 展 ,实 现 教学 目标 ,并通 过 师生 互 动动 态 生成 新 的问 题 的一种 教学 活 动 方式 。 2 .学 生 学 习高 中物 理 的思维 障碍 分析 学生 在 学习物 理 时 的思维 障 碍是 怎样 产 生的 呢?研 究 者归 纳为 : 其一 ,学 习物 理受 自身 的心 理认 知水 平 和生 活经 验制 约 ; 其 二 ,学 习 物理 还受 学 习 内容 的概括 性 !抽 象性 的 制约 。由于 高中 物理 知识 具有 高度 的概 括性 和抽 象 性 ,学生 在学 习时若 不 能真 正把 握 知识 的 内涵 !联 系及 其 区别 ,则 在运 用 物理 知识 进 行 物 理 思 维 时 往 往 会 产 生 一 些 思 维 障 碍 , 出 现各 种各 样 的错 误 ,如学 生结 果 可能 正 确 ,也可 能错 误 。 因此 ,无论 是 课 内还 是 课外 ,均要 创设 良好 的学 生 主动学 习 !积 极参 与 的教 学活 动 氛 围 ,建立 平 等 的师生 关 系 ,采 用 民主 型 的教学 方 式 ,鼓励 学 生 独 立 思 考 !大 胆 猜 测 。 中学 生 的 知识 和 经 验 有 较 大 的 局 限 性 ,直觉 思维 能力 正处 于萌 发 阶段 ,有 的猜 想或 假说 是 很幼 稚 的 ,甚 至是 错误 的 ,我 们 要 满腔 热情 地 加 以爱护 !引导 ;否 则 会 扑灭 非 常可 贵 的直觉 顿 悟 的火 花 ,挫伤 学 生求 知 的欲 望 ,抑 制直 觉思维 能 力的 发展。 作 为 思 维 的 一 种形 式 ,直 觉思 维 还 孕 育 着 创 造 思 维 的 萌 芽 ,它 是创 造性 人 才必 备 的思 维 品质 。 中学 生 在物 理 学 习 中充 分认 识 直觉 思维 的 作用 ,结 合 教 材内 容 ,有 意识 地 加 强 直觉 思 维能 力 的训 练 ,不 仅能 进 一步 完善 知 识结 构 !开 阔思 路 ,而且 能充分 释放 创 造精 神 ,提 升学 习 能力 。 3 . 高 中物理课 堂教 学 中有效提 问的策 略 新课 程 提倡课 程 的 内容要 贴 近学 生 的生 活 ,所 谓 问题 生活 化策 略 是将 问题 置 于现 实 的生 活情 境 之 中,从 而激 发学 生 作为 生活 主体 参 与活 动 的强 烈愿 望 ,同时将 教学 的 目的 !要 求转 化 为学 生 作为 生活 主 体的 内在 需 要 ,让他 们在 生 活 中学 习 ,在学 习 中更好 地 生活 ,从 而 获得 有鲜 活 的 知识 ,并使 情 操得 到 真正 的陶冶 。 在 学 生 的生 活 中 ,每 时 每 刻都 在 与 自然 界 !社 会 发 生 联 系 ,许 多 问题 的 背后都 隐藏 着使 学 生心 存疑 惑 !充 满好 奇 的物 理 问题 。如 在 关 于牛顿 运 动定 律 的应 用课 中 ,常 常 遇到 如下 的 典 型 习题: 有 一辆 汽 车原来 做匀 速 直线 运动 ,突然 遇 到紧 急情 况 刹 车 ,已知 汽车 质 量i T l ,汽 车刹 车 过 程 的制 动力 恒 为f ,设驾 驶 员 的反 应 时 间为 t O ,问从 驾 驶员 发 现情 况 到完 全 停车 ,共 经 过 多少 距离 ?若 将 这一 习题 改成 - 某一 特 殊路 段的 速度规 定 不能 超 过4 0 k m/ h ,有 一 辆卡 车 遇紧 急情 况 刹车 ,车 轮抱 死滑 过 一段 距 离 后 停 止 。交 警 测 得 刹 车 过 程 中 在 路 面 擦 过 的 痕 迹 长度 是 1 4 m,从 厂家 的 技术 手 册 中查 得该 车轮 胎 与地 面 的动 摩擦 因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
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如何针对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下述几种提问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
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
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1 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滑动变阻器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
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
)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
)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
)我们设计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如何该变电的呢?(答: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
)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滑动变阻器如何使用呢?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讨论自然导入了新课。
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
例如:“举例说明凸透镜成像规律”,“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
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
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
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
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
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正立和倒立;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
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
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
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
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高压锅
煮食物为什么很快?热水瓶为什么能保温?”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
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
第一个,水的沸点与气压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气压高,水的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我们如何才能增大气压呢?学生
自然就想到高压锅了;第二个,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
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
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
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
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4 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
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
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
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
例如力学中“大气有压强吗?”以及“大气压强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然后实验,如烧杯吃鸡蛋,装满水的杯子盖上纸倒转后纸不掉下,和演示妈的堡半球实验,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总之,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心理定势峋消极影响,是当今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