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标实验版选修1《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案
教学设计8: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德川幕府的统治:识记俄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等级制度,锁国政策与封建统治的动摇。
识记“黑船事件”、《日美亲善条约》、锁国走向开国。
识记西方殖民势力进一步渗透,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
理解幕府统治的形成和锁国政策的影响,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开国门。
过程与方法:图示法、合作探究、比较分析、情景再现、自主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是内、外因造成的,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重点与难点】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以及危机。
难点: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日本《佩里公园》当年的黑船图片、现代化的军舰等图片,通过直观的对比,让学生思考以下的问题:此图片《黑船事件》是日本由闭关锁国走向被迫开放的历史见证。
你知道《黑船事件》是怎么回事?“这个东方岛国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也引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如何理解?(学生先形成悬念,不必立即回答,可以在学习本课完了之后自然就明白。
)新授课一、德川幕府的统治(板书)1.建立时间:17世纪初德川幕府或称江户幕府。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理解有关幕府的概念。
幕府一词原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后来日本武士的首领将军控制中央政权,又把以将军为首的政权称为幕府。
2.政治特点:天皇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而幕府首脑将军掌握实权;形成幕藩体制。
【备课资料】武士道精神(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概说,增加学生认识。
)3.对于幕府的统治政策。
(提示学生主要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进行概括。
)得出结论:(板书)政治上: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各等级内部又划分出许多阶层,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统治,但是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经济上:限制工商业政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
对外关系上:推行锁国政策,防止外部势力的入侵。
8.1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学案(人教版选修1)

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日本是一个亚洲的岛国,茫茫的大海,造成了日本同外国交通的不便,也保护了日本免受外国的侵略。
当历史进入19世纪,工业文明正在把世界连成一体之际,日本统治者仍然坚持幕府专制统治和闭关锁国政策,但是,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日本武士的刀显得那样的软弱无力,日本不得不被迫打开国门。
Ⅰ课前自主学习【基础达标】万丈高楼平地起,请你夯实地基一、德川幕府的统治⑴幕府统治①天皇: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无。
②将军: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和许多重要。
③大名:藩的首领,有,必须听命于。
④武士:将军和大名的家臣,是幕府的。
⑵日本社会分为等不同的身份等级。
2、对外关系上:推行⑴目的: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
⑵表现①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驱逐外国商人和出境,只允许同、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
②规定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允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
3、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
4、社会关系上:统治阶级剥削与压迫沉重,日趋尖锐。
二、黑船事件1、原因⑴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加紧对外侵略。
⑵日本,封建落后,给西方列强以可乘之机。
2、概况⑴1853年,美国海军要求与日本建立和进行贸易。
⑵1854年,佩里同幕府签订了《》。
3、后果:日本陷入的危机之中。
三、社会危机加剧1、原因⑴外因: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侵略。
⑵内因①大量失业。
②许多地方的和贫困发起动义。
2、影响①消极方面:加剧了日本的发展。
②推动了日本的。
Ⅱ课堂合作探究【本课探究】一、德川幕府的统治探究1:背景材料材料一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
当时,天皇虽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
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2.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商人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力量 ;新兴地主出现,大批农民破 产;武士阶层走向没落,逐渐同新兴地主、商人接近。
希望摆脱傀儡地位 资 天皇 幕 本 主 府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义 将军 幕府 已 生 产 成 有些从事工商业 关 大名 为 系 众 经济状况恶化 的 武士 不满情绪增强 形 矢 成 生活日益贫困 之 农民、手工 进行反抗斗争 和 业者 结论 发 3: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的 展 经济实力增强 的产生,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
8、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危机加剧,主要表现在 ①国门被打开,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中 ②农民和贫困市民起义不断 ③部分中下级武士和大名反抗幕府统治 ④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9、1854 年签订的 《日美亲善条约》 规定今后日本 给予外国的一切特权,美国同样享受,这一特权属于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司法权 D.议定关税权 10、下列有关日本锁国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要是为了防止外来势力的侵入 B.禁绝一切对外贸易 C.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 D.不允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单元知识结构
第一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明治维新 走向世界的日本
历史条件
第二课
过程及内容
地位及影响
第三课 第四课
日本简介
远古时代日本与
日本的由来
公元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统一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亚洲大陆连在一
起,约12000年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前因海水的进退 ①镰仓幕府 (1192——1333年) 与大陆分离。 ②室町幕府 (1336——1573年) ③德川幕府 由于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日本的落后, (1603——1867年)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学设计(海南省省级优课)

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一、课标分析“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考纲编写的依据,也是本课学习的导航。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1课,只有深入学习本课,才能充分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为接下来学习如何“维新”及“维新”的影响作好铺垫。
三、学情分析1、优势:高二下学期,学生已经对必修内容进行了系统学习,某些内容和本课存在一定的比较,如鸦片战争,同时初中历史也对《明治维新》有所涉及,这样就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铺垫。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历史理论的理解力,若教师合理引导会提高学习兴趣和理解相关问题,达到良好学习效果。
2、不足:初中对本课相关内容的涉及过于浅显,同时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不强。
四、教学目标1、理解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2、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史实。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确立依据:本课的课程标准即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只有了解幕府统治状况,才能把握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教学难点:西方侵略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社会影响。
确立依据:涉及到如何辩证看待西方侵略所造成的影响,学生较难理解。
六、学法指导1、改革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否则反过来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我们先从制度层面(即政治上层建筑)分析俄国的农奴制发展状况。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原理: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反过来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七、教学过程一、躲进小楼成一统——德川幕府的统治(一)日本的由来:1、公元前1世纪,小国林立;2、4世纪统一;3、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4、12世纪末幕府统治: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三大幕府的统治:①镰仓幕府(1192——1333年)②室町幕府(1336——1573年)③德川幕府(1603——1867年)。
高中历史选修1《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案高中历史选修1《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等级制度,锁国政策与封建统治的动摇;“黑船事件”《日美亲善条约》,锁国走向开国;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理解幕府统治的实质及锁国政策的影响;东西方的差距,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开国门;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运用探究幕府统治危机与明治维新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图示法、综合探究、比较、分析;情境再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本实际上是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统治国家;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是内、外因造成的,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难点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日本历史上曾经有大化改新,通过学习中国唐朝的先进制度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飞跃。
从1192年,日本进入长达600多年幕府统治时期;这一封建统治,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日本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的这一年,所以叫“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德川幕府的统治1.封建等级制度提问: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性质是什么?统治阶级中包括哪些人?学生思考并回答:日本处于封建社会的德川幕府时代,为巩固幕府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不同等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
在统治阶级中,有天皇、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而掌握实权的是将军,被统治阶级包括农、工、商、贱民。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从此二百六十多年的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的统治开始。
〖2021年整理〗《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参考优秀教案3

“黑船事件”《日美亲善条约》,锁国走向开国
东西方的差距,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开国门
情境再现,问题与分析
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简要解释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封建等级制度。
解题关键:封建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思路引领:德川幕府实行封建等级制度的目的,等级的构成。
答案提示: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德川幕府把全国所有人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士”为统治阶级,包括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及“贱民”为被统治阶层,“农”的人数最多,为各种杂役、劳役的主要承担者,工商业者在当时受到统治者歧视,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同时也激化社会矛盾。
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课标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德川幕府的统治
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等级制度,锁国政策与封建统治的动摇
幕府统治的实质及锁国政策的影响
探究幕府统治危机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图示法、综合探究、比较、分析
日本实际上是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统治国家
黑船事件
(1)西方列强侵略日本的背景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日本被纳入侵略目标。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19世纪中期,亚洲许多国家已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也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其实从18世纪中叶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窥视日本,首先是沙俄。1711年和1804年俄国两次要求通商,遭到拒绝。列强的多次叩关,均未能打破其锁国政策,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在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后,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日本。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学设计

4.让学生从日本的历史变迁中,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唯物史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日本历史的学习往往充满兴趣,特别是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的历程,这一主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学生对明治维新等历史事件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于锁国政策的深入了解、日本开国过程中的具体事件及其影响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空白。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的历史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历史观。
2.通过学习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的历史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开放包容、学习先进、勇于改革的重要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
2.分析明治维新:详细讲解明治维新的原因、过程及成果,突出其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如:废藩置县、实行征兵制、发展近代产业等。
3.目标:使学生掌握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的历史变迁,理解明治维新的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日本锁国政策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目标: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1)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的历史变迁;
(2)锁国政策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高中历史 8.1《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德川幕府的统治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等级制度,锁国政策与封建统治的动摇幕府统治的实质及锁国政策的影响探究幕府统治危机与明治维新的关系图示法、综合探究、比较、分析日本实际上是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统治国家黑船事件“黑船事件”《日美亲善条约》,锁国走向开国东西方的差距,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开国门情境再现,问题与分析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问题探究法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是内、外因造成的,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难点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阐述了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状况,即德川幕府的统治,黑船事件和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说明由于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的基础,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和侵略的加剧,日本被迫从开国,各种危机进一步加剧,为维新变革准备了最基本的条件。
建议在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资料,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问题研讨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幕府统治的实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实行社会改革,才能实现富国强兵。
本课引言,文字叙述非常精妙形象。
19世纪中叶,日本“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锁国局面,很快就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不得不打开国门。
建议教师针对引言可设置相关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与理解。
问题一,展示19世纪中叶日本形势图,认识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港口城市;问题二,根据前面单元所学的相关内容理解日本国门被打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由此而导入本课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课标实验版选修1《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案.1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导学案(人教版选修1)(教师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二、学习重点: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三、学习难点:
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自主学习】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建立: 17 世纪初,德川幕府开始统治日本。
2.统治政策:
(1)等级制度:士、农、工、商、“贱民”。
(2)锁国政策:
①目的:防止外部势力的入侵。
②内容: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
只允许同、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
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允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
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
3、开始动摇:
(1)资本主义萌芽。
大阪、江户和京都等商业城市日益繁荣,出现了三井等富甲日本的大商人。
(2)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
不满幕府的严格限制和恣意掠夺;统治阶级内部,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屈身从事工商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
二、黑船事件
1.基本情况: 1853 年,美国人佩里率领一只舰队来到日本,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
2.后果:佩里同幕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
(1)条约性质: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2)条约内容: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同样享受。
(3)影响:随后, 英国、俄国、荷兰和法国等国也效仿美国,迫使日本签订了类似的不平等条约,日本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1.表现:
(1)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
欧美国家向日本大量倾销廉价工业品 ,掠夺生丝、棉花等原材料 ,日本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大量工人失业。
西方商人大量套购黄金,钱价下跌,物价暴涨,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许多地方农民和贫困市民起义,社会危机加剧。
(2)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
长期受幕府排挤的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开始
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2.影响:为日后日本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
1.西方列强侵入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打开了日本的门户,日本的主权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了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
客观上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统治,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2. 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德川幕府统治后期,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封建统治基础动摇;美国打开日本大门,西方列强的侵略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要求结束幕府统治,进行社会变革。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直接目的是(A )
A.防止外来侵略 B.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
C.维护自然经济 D.防止日本人出国
2.19世纪中期,最先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打开日本大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 B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日本主观上不是为了(D)
A.倾销工业品 B.掠夺原材料 C.套购黄金 D.发展日本资本主义
4.德川幕府实行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C )
A.区分四个阶层B.便于管理
C.巩固封建统治秩序D.有利于控制人口
5.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的事件是(B )
A.1853年美国入侵 B.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
6.黑船事件发生的根本动因是( C )
A.日本幕府统治的腐朽B.日本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C.工业革命推动西方国家加紧殖民扩张D.佩里要打开日本国门
7. 黑船事件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D )
A.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被迫开放B.日本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C.日本国门被打开D.日本关税主权遭破坏
8.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D )
A.茶叶、生丝等大量出口,刺激了生产技术和经营形式的改进
B.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购进机器,建立工厂
C.一些大名改革自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D.日本大量黄金外流
9.下列关于明治维新前的国内形势,不正确的是( B )
A.日本还是一个落后的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B.实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C.农民和市民不断起义
D.中下级武士和知识分子主张向西方学习
10.下列对德川幕府统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 C )
①幕府统治机构设置在京都②政治上推行幕藩体制③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④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
材料二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尤其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之极。
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将军的赏赐物……忠诚也日益减退。
……有些武士染上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介绍的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武士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什么影响?
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影响主要有:冲击了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幕府统治出现了危机。
(2)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
作者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因素对封建社会冲击的进步性,只是站在守旧的立场,只看到某些消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