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有机合成的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甲酸和苯醛在碱性条件下的缩合反应,合成苯甲醇;掌握醛的缩合反应制备醇的实验方法;加深对有机化合物合成反应的理解。
实验原理:甲酸和苯醛在碱性条件下可以通过缩合反应生成苯甲醇。
实验器材与试剂:
1. 烧杯
2. 搅拌棒
3. 试管
4. 反应管
5. 分液漏斗
6. 手套、护目镜
7. 甲酸、苯醛、氢氧化钠溶液
注意事项:
1. 实验涉及有机化合物,应注意防护措施,穿戴手套和护目镜。
2. 操作过程中应小心,避免溶液溅到皮肤上。
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加入甲酸和苯醛,按1:1的比例混合。
2. 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混合溶液中,同时用搅拌棒搅拌。
3. 反应产生苯甲醇,并沉淀在溶液中。
4. 将溶液通过分液漏斗分离,得到苯甲醇。
实验结果:实验产物为苯甲醇,其外观为白色固体。
实验评价: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方法,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化学实验分析能力。
同时,深化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有机合成初步(教案)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3)

5.1有机合成初步一、教学目标1.比较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特征反应,能举例说明有机物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2.能从官能团入手揭示一定条件下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能运用逆合成分析法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特征反应及相互转化;2.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难点: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展示生活中的合成材料有机合成能满足人类在材料、能源、医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需求,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必需品。
一、有机合成的一般过程概念:一般是利用化学方法将简单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制成比较复杂的有机物的过程。
【展示】有机合成一般过程示意图【讲解】有机合成主要通过官能团的引入、转化与碳骨架的构建来实现。
【生】完成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碳碳双键、卤原子和羟基【讲解】(1)(酚)羟基的保护:因(酚)羟基易被氧化,所以在氧化其他基团前可以先使其与NaOH 溶液反应,把—OH变为—ONa(或使其与ICH 3反应,把—OH 变为—OCH 3)将其保护起来,待氧化后再酸化将其转变为—OH 。
(2)碳碳双键的保护:碳碳双键也容易被氧化,在氧化其他基团前可以利用其与HCl 等的加成反应将其保护起来,待氧化后再利用消去反应转变为碳碳双键。
(3)氨基(—NH 2)的保护:如在对硝基甲苯――→合成对氨基苯甲酸的过程中应先把—CH 3氧化成—COOH 之后,再把—NO 2还原为—NH 2。
防止当KMnO 4氧化—CH 3时,—NH 2(具有还原性)也被氧化。
【讲解】有机物分子中官能团的消除(1)消除不饱和双键或三键,可通过加成反应。
(2)经过酯化、氧化、与氢卤酸取代、消去等反应,都可以消除—OH 。
(3)通过加成、氧化反应可消除—CHO 。
(4)通过水解反应可消除酯基。
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二、逆合成分析法逐步推向待合成有机物,其思维程序:原料→中间产物→目标化合物 从目标产物的结构入手,通过切断化学键等方式逆推可能的中间体,继而再进行分析,得到前一步的中间体,如此反复,直至推得合适的起始原料。
《有机合成》教案

《有机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有机合成的方法和常用试剂;(3)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有机合成科学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有机合成的定义;(2)有机合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3)有机合成原理简介。
2. 有机合成的方法和常用试剂(1)脱水反应;(2)加成反应;(3)氧化反应;(4)还原反应;(5)常用试剂及其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有机合成的方法和常用试剂;(3)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有机合成原理的深入理解;(2)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投影仪或白板;3. 实验试剂和仪器(如需进行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有机合成的兴趣;(2)介绍有机合成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讲解有机合成的方法和常用试剂。
3. 案例分析和讨论:(1)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有机合成的原理和方法;(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操作:(1)安排实验课时,指导学生进行有机合成实验;(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结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有机合成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有机合成原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有机合成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有机合成的了解。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有机合成》教案(第1课时)

《有机合成》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2.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
2.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
难点: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分析思路。
三、教学过程【讲解】有机合成的过程是利用简单的试剂作为基础原料,通过有机反应链上官能团或一段碳链,得到一个中间体;在此基础上利用中间体上的官能团,加上辅助原料,进行第二步反应,合成第二个中间体,经过多步反应,按照目标化合物的要求,合成具有一定碳原子数目、一定结构的目标化合物。
CHRH+Na四、板书设计第四节有机合成一、有机合成的过程1.有机合成定义: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过程。
4.有机合成的思路:就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分子的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
5.有机合成的关键——碳骨架的构建。
六、课堂练习1.可在有机物中引入羟基的反应类型是( )①取代 ②加成 ③消去 ④酯化 ⑤氧化 ⑥还原A .①②⑥B .①②⑤⑥C .①④⑤⑥D .①②③⑥2.在有机物分子中,能消除羟基的反应是( )A .还原反应B .水解反应C .消去反应D .加成反应3.用苯做原料,不能经一步化学反应制得的是( )A .硝基苯B .环己烷C .苯酚D .溴苯4.换位合成法在化学工业中每天都在应用,主要用于研制新型药物和合成先进的塑料材料。
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高二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共3课时教案

第四节有机合成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2.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3.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梯度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②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问题③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教学难点:逆合成分析法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入: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很多有机物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如何得到这些有用的有机化合物呢?一.有机合成1.概念:它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如:以电石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
2.有机合成的过程(1)知识准备:①各类烃及衍生物的主要化学性质:②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1)取代反应:甲烷、苯、醇的卤代,苯的硝化、磺化,醇与活泼金属反应,醇的分子间脱水,酯化反应,酯的水解反应等。
2)加成反应:烯烃、苯、醛、油脂等分子中含有C C或C O 可与H2、HX、X2、H2O等加3)氧化反应:有机物加氧或去氢的反应,如:醛基的氧化、醇的催化氧化。
4)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如:烯烃、苯、醛、油脂等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5)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而形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如乙醇的分子内脱水。
6)酯化反应:醇和含氧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7)如:①酯的水解反应:酯与水发生作用生成相应的醇和羧酸(或羧酸盐)的反应,②糖类物质的水解反应,③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基本说明: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选修5教材的第三章第四节,适合具有理科倾向高二学生。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及其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与思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及官能团转化的方法的归纳能力;通过合作交流如群学、对学、对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我感知中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有机合成研究的一般过程,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学会相互欣赏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新闻背景资料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素养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官能团衍变的方法的归纳,有机合成基本思路的培养。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有机合成的过程第二课时:逆向合成法内容分析:本节是新增部分的内容,在本章的最后一节。
教材在必修2教材第三章,选修5教材第二、三章介绍了烃及其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结构特点、性质等方面知识。
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相互的转化关系,以及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知识。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会认识到有机合成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并通过逆向合成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信息迁移能力,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
学生分析:本节是理科倾向的学生选修的内容之一。
通过高一、高二的螺旋式学习过程,学生对有机物的性质有了较熟悉的了解,逻辑思维与信息迁移能力有了提高。
但对教材中隐性知识学习能力较弱,对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设计思路:1、独立预习:课前独立完成学案预习内容2、交流展示:通过对学或群学方式交流预习成果并展示(约10分钟)3、合作探究:通过课内问题的探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教材中隐性知识的学习能力,形成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
(约20分钟)4、点拨提高:解决自我感知中发现的问题,达到知识的升华、拓展(约5分钟)5、检测达能:巩固学习内容,训练解题技巧,初步形成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约5分钟)学案设计1、现以乙烯、乙烷、乙酸乙酯、淀粉为原料,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备乙醇?指出反应类型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机化合物合成优秀教案(高二有机)

有机化合物地合成编写: 二中新校 赵逢东课标解读知识再现1. 有机合成路线地设计<1>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地一般程序2.碳骨架地构建<1> 碳链增长地途径a. 卤代烃与NaCN 、炔钠、苯地取代R —X + NaCN △ R —CN + H 2O + H +△CH 3C CH + Na 液氨 CH 3CH 2X + CH 3C CNaCH —CH 3b. 醛酮与HCN 、格氏试剂加成OHR + HCN R —CH —CN + H 2O + H + R + R 1MgI H +/H 2O CH 3— Cl—CHO—CHO△c. 羟醛缩合 CH 3CHO + CH 3CHO OH - CH 3—CH —CH 2CHO △OH<2> 减短碳链a. 烯烃、炔烃地氧化RR-CH=CH 2KMnO4/H+KMnO4/H+ R 1b. 羧酸或其盐脱羧CH 3COONa + NaOH3. 官能团地引入与转化<1> 引入碳碳双键,通过加成、消去、羟醛缩合等a CH 3CH 2CH 2OH 浓H 2SO 4 170℃b CH CH + HCl 催化剂OH c CH 3CH 2Br NaOH/C 2H 5OH d HCHO + CH 3CHO OH -CH 2-CH 2CHO △<2> 引入卤原子,通过取代、加成反应等a CH 4+ Cl 2光 + Br 2Feb CH 3—CH=CH 2 + Cl 2催化剂c CH 3CH 2H +△ d CH 3CH 2CH=CH 2 + Cl 2500-600℃<3> 引入羟基,通过加成、取代反应等a CH 2=CH 2 + H 2O 催化剂△b CH 3CH 2Cl + H 2O NaOHc CH 3CHO + H 2Ni<4> 引入羰基或醛基,通过醇或烯烃地氧化等a CH 3CH 2OH + O 2C u △b CH 3CHCH 3 + O 2Cu △CH 3 OHc CH 3—C=CH —CH 3KMnO 4/H +<5> 引入羧基,通过氧化、取代反应等a CH 3CHO + O 2催化剂b CH 3CHO + C u (O H )2△c KMnO 4/H +d CH 3COOCH 2— + H 2O H +e CH 3CH 2Br + NaCN △ CH 3CH 2CN + H 2O + H +典题解悟:CH=CH-R—CH 3 △知识点一碳骨架地构建例1. 以丙酮.甲醇为原料,以氢氰酸.硫酸为主要试剂合成a—甲基丙烯酸甲酯.O解析:目标分子地结构简式为 CH2=C—C—OCH3,它是由a—甲基丙烯酸CH3(CH2=C—COOH )和甲醇(CH3OH)经酯化反应而得,因此,要得到目标分子,CH3 O主要是考虑将原料分子丙酮(CH3—C—CH3)转化为a—甲基丙烯酸,比较丙酮与 a—甲基丙烯酸地结构可以看出:丙酮比a—甲基丙烯酸少一个碳原子,且碳氧双键转化为碳碳双键,能满足这个要求地反应是丙酮与氢氰酸加成反应,CH3 CH3产物CH3—C—CN 经水解得到 CH3—C—COOH ,然后在浓硫酸作用下,脱去一OH OH分子水,从而得到目标产物.答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O OH(1)CH3—C—CH3 + HCN NaOH CH3—C—CNCH3CH3 CH3(2)CH3—C—CN + 2H2O + H+水解 CH3—C—COOH + NH4+OH OHCH3(3)CH3—C—COOH 浓硫酸△ CH2=C—COOH + H2OOH CH3O(4)CH2=C—COOH + CH3OH 浓硫酸△CH2=C—C—OCH3 + H2OCH3 CH3例2. 乙烯是有机化工生产中最重要地基础原料,请以乙烯和天然气为有机原料,任选无机材料,合成1,3—丙二醇,(1,3—丙二醇地结构简式为 HO—CH2—CH2—CH2—OH)写出有关反应地化学方程式.解析:目标产物分子中有一个三碳原子链,而原料乙烯分子中只有2个碳原子,自己要增加一个碳原子,方法很多:乙醛与HCN加成.氯乙烷与NaCN反应、乙醛与甲醛发生羟醛缩合等.由于前二者涉及到后续反应中氰基转化地问题,比较麻烦,而目标产物多元醇跟羟醛缩合产物比较接近,可以尝试羟醛缩合.答案:① 2CH2=CH2 + O2催化剂 2CH3CHO②CH4 + Cl2光照CH3Cl + HCl③CH3Cl + H2O NaOH△CH3—OH + HCl④ 2CH3OH + O2催化剂,△2 HCHO + 2 H2O⑤ H2C=O + H—CH2CHO HO—CH2—CH2CHO⑥ HO—CH2CH2CHO + H2Ni,△ HO—CH2CH2CH2—OH知识点二:官能团地引入与转化例 3.乙酸苯甲酯对花香和果香地香韵具有提升作用,故常用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乙酸苯甲酯可以用下面地设计方案合成.A Cl2,光照 B(C7H7Cl)稀碱溶液 C CH3COOH,稀H2SO4△①②③D 2OOCCH4(1)写出A ,C地结构简式;A:,C:.(2)D有很多同分异构体,含有酯基和一取代苯结构地同分异构体有五个.其中三个结构简式是:COOCH2CH3—CH2—CH2CH2请写出另外两个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①②解析:本题可采用逆推地方法确定A、C 地结构.由D(乙酸苯甲酯)可推得C为苯甲醇,—可由B分解得到,故B应为—CH A为甲苯.(2)由酯地结构特点和书写规则,适当移动酯基地位置可得到:答案:(1)A::—CH2(2)—3和—CH2知识点三.有机合成例4 502瞬间强力胶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地黏合剂,它是由a —氰基丙烯酸乙酯 (CH 2=C —COOC 2H 5)聚合后地产物中加入适当地填料加工制成地,请设计a —氰基丙 CN 烯酸乙酯地合成路线.解析:利用逆推法,由a —氰基丙烯酸乙酯地结构分析,其中含有明显地三个官能团“碳碳双键”,“—CN ”,“—COO —”.从如何形成官能团地角度考虑,a —氰基丙烯酸乙酯可以由乙醇和a —氰基丙烯酸(CH 2=C —COOH )经酯化而成,然后,在推断 CN合成a —氰基丙烯酸地原料,合成它地方法有多种,其一可由丙烯酸经卤代后,再与氢氰酸取代.答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1)CH 2=CH —COOH + Br 2 催化剂 CH 2=C —COOH + HBr Br (2)CH 2=C —COOH + HCN CH 2=C —COOH + HBrBr CN(3)CH 2=C —COOH + C 2H 5OH CH 2=C —COOC 2H 5 + H 2O CN CN 夯实基础:1. 以苯为原料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制得地有机物是( )A 溴苯B 苯磺酸C TNTD 环己烷E 苯酚2. 将A 与Na OH 溶液共热后通足量CO 2B 溶解,加热通足量SO 2C 与稀硫酸共热后加入足量Na OHD 与稀硫酸共热后加入足量NaHC O 3O O3. 链状高分子化合物 [ C —C —O —CH 2—CH 2—O ]n 可由有机化工原料R 和其他有机试剂通过加成、水解、氧化、缩聚反应得到则R 是( ) A 1—丁烯 B 2—丁烯 C 1,3—丁二烯 D 乙烯ONO 2 ONO 2ONO 24.由CH 3CH= CH 2合成CH 2—CH —CH 2时,需要经过下列那几步反应( )A 加成→取代→取代→取代B 取代→加成→取代→取代C 取代→取代→加成→取代D 取代→取代→取代→加成5.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制得C 4H 10O(甲) 浓硫酸△C 4H 8(乙) Br 2,溶剂CCl 4C 4H 8Br 2(丙),丙地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 )A CH 3CH 2CHBrCH 2Br B CH 3CH (CH 2Br )2 C CH 3CHBrCHBrCH 3 D (CH 3)2CBrCH 2Br COONa 转变成 OOCCH 3 COONa 地正确方法是( ) OH △6 某有机物甲经氧化后得乙(C2H3O2Cl),而甲经水解可得丙,1mol丙和2mol乙反应可得一种烃氯酯(C6H8O4Cl2),由此推断甲地结构简式为:()A CH2Cl—CH2OHB HCOOCH2ClC CH2ClCHOD CH2—CH2OH OHB HCl C7 有机物A可发生如下变化:A(C6H12O2)D Cu△E已知C、E 都不发生银镜反应,则AA 1种B 2种C 3种D 4种8 下列反应中,不可能在有机化合物分子里引入—COOH地是()A 醛催化氧化B 卤代烃水解C 腈酸性条件下水解D 酮催化氧化9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几种生产乙苯地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地是()Cl —C2H5 + HCl5OH —C2H5 + H5=CH2—C2H5D —CH3—CH=CH2 + HBr—2—C2H510 已知苯磺酸在稀酸中可以水解而除去磺酸根3H + H2O稀酸 150℃ + 4又知苯酚与浓硫酸已发生取代反应2SO4△ OH——SO3BrSO3H现以苯、水、溴、浓硫酸及碱为原料,合成,写出有关各步反应地方程式.11 香豆素分子式为 C9H6O2 ,分子中除有一个苯环外,还有一个六元环,已知有机物AO O(C7H6O2)可以发生银镜反应,由A 和乙酸酐 CH3—C—O—C CH3在一定条件下经下图一系 O O OH O O列反应制得C7H6O2(A)+CH3C—C—CH3一定条件—CH2—C—O—C—CH3反应(1)OH+H2O(H+)CHCOOH + C9H10O4(B) △C9H8O3(C)-H2O C9H6O2 ( D )3反应(2)消去反应△(1)写出A,B,C,D地结构简式A B C D(2)1属于反应,2属于反应.12 从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地二醋酸酯,下面是有关地8步反应(其中所有无机产物均已不见光 B ④⑤Br —⑥ C ⑦ D ⑧ CH 3COO ——OOCCH 3 其中有3醋酸,醋酸酐反应,2步属于消去反应,3步属于加成反应.反应 ① 、 和属于取代反应,其中③、和 属于加成反应,化合物结构简式为B C .④所用试剂和条件13 已知 ①O 3—C=C — —C=O+O=C —②Zn/H 2O现有以下转换关系:①O 3H 2①O 3O OC 8H 16(A ) 仅一种产物(B ) CD CH 3—C —CH 3+H —C —H ②Zn/H 2O Ni /△②Zn/H 2O(1)写出A 地结构简式(2)完成下列变化地化学方程式:B CC DD 形成高分子化合物:14 某酯A 地化学式为C 6H 8O 4Cl 2,与有机物A ,B ,C ,D 地变化关系如下图:C 2H Cu (OH )2E Cu ,O 2C 6H 8O 4Cl 2(A △1molA 经水解生成根据上述变化关系填空:① 写出物质地结构简式:ABC D②B 地水解产物经醇化可得F (C 2H 4O 3),两个F 分子发生酯化反应可有两种不同地有机产物,写出这两种产物地结构简式 , .③F 可以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写出该反应地化学方程式.—Br15 已知C H 3 [O —C —C] nC 3H 7Br NaOH 溶液△A Cu/O2B ①与HCN 加成H 2O/H +CO 浓硫酸 D C 4H 6O 2引发剂△浓硫酸△ ①写出B ,C ,D 地结构简式:BCD②写出下列转化地方程式:C D :B C : E F : 16(1)现有一化合物A ,是由B ,C ,两种物质通过羟醛缩合反应生成地,是根据A 地结构写出B ,C 地结构简式 AB C(2)已知CH 3CH 2Br+Mg 乙醚 CH 3CH 2MgBr ,可得格氏试剂,它可与羰基发生加成反应,其中“-MgBr ”部分加到羰基氧上,可得产物经水解可得醇,今欲通过上述反应合成CH 3—CHOH —CH 2—CH 3时,选用地试剂和 或和.17 本节利用所学地羟醛缩合反应以乙烯为初始反应物和必要地无机试剂制备正丁醇(CH 3CH 2CH 2CH 2OH ),写出各步反应地化学方程式.18 以乙烯为原料合成CH 3CH 2OOC —CH 2CH 2COOCH 2CH 3(无机试剂可自选),试写合成路线19 以1-溴丙烷为初始反应物(无机试剂自选)合成4-甲基-2-戊炔,写出各步反应地化学方程式.20 写出合成下列物质各步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CH 3 CH 3(1)由 CH 3—C —CH 2Cl 合成CH 3—CH —CH 3C H 3 CH 3CH 2OH E CH 3-C-CH 2-CHO C H 3CH 3O(2)由CH 2=CH 2合成 [ O —CH —C ] n CH 3能力提高:1 已知卤代烃与镁可反应生成格氏试剂,如:R—X + Mg R —MgX,利用格氏试剂与羰基化合物(醛、酮)等地反应可以用来合成醇类. R R 如:>C=O + R —MgX >CR —OMgX ;—C —OMgX+H 2O —C —OH + Mg(OH)X 据以上信息,以苯、溴、乙烯为主要原料,首先合成CH —CH 3OH然后由此合成CH2 已知:① 同一碳原子上有两个双键(如C=C=C 和C=C=O )地化合物不稳定;② 2R —X Na R —R (X 表示卤素原子),水解聚马来酸酐(代号HPMA )普通用于锅炉用水作阻垢剂,按下图所示步骤可以从不饱和烃A 合成HPMAA ①B Na ②C (C 4H 6) Br 2③D ④E 水解⑤ CH 2—CH 2—CH 2—CH 2 OH OH⑥ F Br 2⑦G ⑧H 分子内脱水⑨ I 加聚反应⑩ J [(C 4H 2O 3)n ]水解 HPMA①写出下列物质地结构简式:A D② 反应③属于 反应,反应⑦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③ 写出反应⑨地化学方程式C3 环己烯可以通过丁二烯与乙烯发生环化加成反应得到:CH 2=CH —CH=CH 2 + CH 2=CH 2实验证明,下列反应物分子地环外双键比环内双键更容易被氧化:—CHO某些醇类可以通过发生如下反应引入碳碳双键:C 2H 5OH 浓硫酸170℃CH 2=CH 2 + H 2O现仅以丁二烯为有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按下列途径合成甲基环己烷:丁二烯—CH 3C 7H 14O(1)A 地结构简式是 B 地结构简式是(2)写出下列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④ 反应类型⑤ 反应类型4 已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脱氢反应:CH 3 CH 3CH 3CH —COOR -H 2,催化剂 CH 2=C COOR ,再以丙烯为原料,经下列各步反应,合成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E ,请按下图各步反应:CH 3—CH=CH 2H 2、CO 高压 A O 2 催化剂 B CH 3OH 浓硫酸、△ C 催化脱氢D (甲基丙烯酸甲酯) 加聚反应E (高分子化合物)写出各物质地结构简式:A 、B 、C 、D 、E 、5、以 HO 为原料制取 ,其他无机试剂自行选用,试设计出有 ––Br|BrBr –– OH |机合成路线,并写出有关地化学反应方程式.O O OH O6、已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R—C—H + R1 —C—OH R—CH—O—C—R1又知:醇、氨都有似水性,酯可以水解,也可以氨解或醇解.维纶可以由石油产品乙烯为起始原料进行合成,主要步骤如下:D+CH3OHCH2=CH2O2 A +CH3COOH -H2O B 加聚 C E +HCHO 缩聚 G 维纶+NH3F[ CH—CH2—CH—CH2 ]nO— CH2—O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C地结构简式:A、C、(2)写出C转化为E地两种途径地化学方程式.①C+CH3OH D+E ② C+NH3 E+F高考聚焦1.(2006年全国)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物地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地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地是2.(2005年全国)2,4,5 三氯苯酚和氯乙酸反应可制造除草剂2,4,5 三氯苯氧乙酸.某生产该除草剂地工厂曾在一次事故中泄漏出一种有毒地二恶英,简称TCDD.有关物质地结构式如下:请写出:(1)生成2,4,5 三氯苯氧乙酸反应地化学方程式(2)由2,4,5 三氯苯酚生成TCDD反应地化学方程式3.(2005上海)某有机物J(C19H20O4)不溶于水,毒性低,与聚氯乙烯、聚乙烯等树脂具有良好相容性,是塑料工业主要增塑剂,可以用下列方法合成之:已知:合成路线:上述流程中:(ⅰ)反应 A→B仅发生中和反应,(ⅱ)F与浓溴水混合不产生白色沉淀.(1)指出反应类型:反应②反应④.(2)写出结构简式:Y F.(3)写出B+E→J地化学方程式.(4)写出E地属于芳香烃衍生物地同分异构体地结构简式:、、.4.(03年全国)(1)1mol丙酮(CH3COOH)在镍催化剂作用下加1mol氢气转变成乳酸,乳酸地结构简式是.(2)与乳酸具有相同官能团地乳酸地同分异构体A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失水生成B,由A生成B地化学反应方程式是.(3)B地甲酯可以聚合,聚合物地结构简式是.5.(06年上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芳炔类大环化合物地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几何形状地这一类物质在高科技领域有着十分广泛地应用前景.合成芳炔类大环地一种方法是以苯乙炔(CH≡C-)为基本原料,经过反应得到一系列地芳炔类大环化合物,其结构为:(1)上述系列中第1种物质地分子式为.(2)已知上述系列第1至第4种物质地分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分别将它们溶解于有机溶刑中,形成地分散系为.(3)以苯乙炔为基本原料,经过一定反应而得到最终产物.假设反应过程中原料无损失,理论上消耗苯乙炔与所得芳炔类大环化合物地质量比为.(4)在实验中,制备上述系列化合物地原料苯乙炔可用苯乙烯(CH2=CH-)为起始物质,通过加成、消去反应制得.写出由苯乙烯制取苯乙炔地化学方程式(所需地无机试剂自选)6. (03年上海)已知两个羧基之间在浓硫酸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酸酐,如:+H2O某酯类化合物A是广泛使用地塑料增塑剂.A在酸性条件下能够生成B、C、D.(1)CH3COOOH称为过氧乙酸,写出它地一种用途.(2)写出B+E→CH3COOOH+H2O地化学方程式.(3)写出F可能地结构简式.(4)写出A地结构简式.(5)1摩尔C分别和足量地金属Na、NaOH反应,消耗Na与NaOH物质地量之比是.(6)写出D跟氢溴酸(用溴化钠和浓硫酸地混合物)加热反应地化学方程式:.7.(05江苏)6-羰基庚酸是合成某些高分子材料和药物地重要中间体.某实验室以溴代甲基环己烷为原料合成6-羰基庚酸.请用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出最合理地合成方案(注明反应条件)提示:①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②如有需要,可以利用试卷中出现过地信息,③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方法示例如下:夯实双基答案:1.CE2.A3.D4.B5.B6. A7.B8.BD9.D2Fe -Br + HBr -Br + H 2溶液△ -OH + HBr2SO 4△ -SO 3H + 2 H 2OSO 3HSO2 HO - -SO 3H +SO 3 Br SOHO SO 3H + 2 H 2O 稀酸 150℃ -2SO 4Br11. (1) A -CH -COOH C -CH=CHD - O C=O(2) 1. 加成 2.取代(水解)12. ⑥⑦; ⑤⑧; B -- -醇溶液\加热 -Cl13.①CH 3CH -CH=CH -CH -CH 3②B C ; CH 3CHCHO + H 2催化剂△ CH 3CHCH 2OH CH 33 CH 33 CH 3 CH 3CH 3C D; CH 3CHCH 2OH 浓硫酸△ CH 3C=CH 2 + H 2O [ C -CH 2 ]n CH 314. (1) A.CH 2COOCH 2CH 2OOCCH 2Cl B. CH 2COOH C. HO -CH 2CH 2OH D.CH 2CH 2OHO(2) HOCH 2COOCH 2COOH CH 2 CO -C -CH 2-OOO(3) n HOCH2-COOH 引发剂 [ OCH2-C ]n + n H2OO CH3 CH315①B CH3—C—CH3 C HO—C—COOH D CH2=C—COOHOH CH3②CH3—C—COOH 浓硫酸△ CH2=C—COOH + H2OCH3O OHB C CH3—C—CH3 + HClO CH3—C—CH3CH3OHCH3—C—CN + 2 H2O + H+ CH3—C—COOH + NH4+CH3COOCH2CH3E F:[ CH2 C ]nCH3O16(1) CH3 C CH3 CH2CHO (2)CH3MgBrCH3CH2CHO或CH3CHO,CH3CH2MgBr17 2CH2=CH2+O2催化剂△ 2CH3CHOOH OH2CH3CHO CH3CH—CH2CHO CH3CH—2CHO △ CH3CH=CH—CHO+H2OCH3CH=CHCHO + 2H2催化剂△ CH3CH2CH2CH2OHHCl CH3CH2Cl NaOH水溶液 CH3CH2OH18 CH2=CH2 Cl2CH2ClCH2Cl NaClO△CH2—CH2H2O/H+HOOC—CH2CH2—COOH CN CN浓H2SO4△CHCH2OOCCH2CH2COOCH2CH3319 CH3CH2CH2Br NaOH醇溶液△CH3CH=CH2+HBrBrCH3CH=CH2+HBrCH3CH—CH3BrCH3CH=CH2+HBr CH3CH—CH2BrBrCH3CH—CH2Br NaOH醇溶液△CH3C≡CH+2HBr2CH3C≡CH+2Na2CH3C≡CNa+H2↑CH3 CH320 (1) CH3C—CH2CL+H2O NaOH溶液△ CH3C—CH2OH+HCl CH3 CH32 (CH3)3CCH2OH+O2Cu△ 2(CH3)3CCHO+2H2O2 (CH3)3CCHO+O2催化剂△ 2 (CH3)3CCOOH(CH3)3CCOOH + NaOH(CH3)3CCOONa + H2O(CH3)3CCOONa + NaOH△(CH3)3CH(2) 2CH2=CH2+O2催化剂△2CH3CHOOHCH3CHO+HCNCH3CH—CNOH OHCH3CH—CN + 2H2O + H+CH3—CH—COOH + NH4+Rn CH3CHCOOH引发剂 [ O—CH—C ] n+nH2OCH3能力提高答案—Br + HBrO2CH2=CH2+O2催化剂2CH3—C—HOCH3—C—H + MgBr CH—CH3OMgCH3 + H2OCH—CH3 +Mg(OH)BrOMgBr OHO(2) 2—CH3 + O2催化剂2—C—CH3 + 2H—3 + ——C3OMgBr OH—C O—+ Mg(OH)BrCH3 CH3OH CH2—2SO—+ H2O32 (1) CH≡CH BrCH2—CH=CH—CH2Br (2) 加成、取代O O HC = CH(3) HO—C—CH=CH—C—OH △ O=C C=O + H2OO3 (1) A —CHO(2)④—浓H2SO4 =CH2 + H2⑤催化剂—CH3加成4 A CH3—CH—CHO B CH3—CH—COOH C CH3CH—COOCH3CH3 CH3 CH3COOCH3D CH2=C—COOCH3E [ CH2—C ]nCH3 CH35 合成路线:HO——NaOH CO2浓溴水 BrHO——△—O—2+ H2O —OH + NaHCO—2Br——B r↓ + 3HBr6 (1) A CH3CHO B [ CH2—CH ]nOOCOH3(2) ① [ CH2—CH ] n + nCH3 + nCH3COOCH3OOCCH 3 OHO② [ CH 2—CH ]n + WNH 3 [ CH 2—CH ] n + nCH 3—C —NH 2 OOCCH 3 OH高考聚焦答案:1.C 2.( 1)(2)3. (1)取代酯化(2) (3)+−−→−催化剂+NaCl (4)4.(1)(2)HOCH 2CH 2COOH −−→−∆+,H CH 2=CHCOOH +H 2O (3) 5. (1)C 24H 12(2)胶体(3)51︰50(4)-CH =CH 2+Br 2→-CHBr -CH 2Br-CHBr -CH 2Br +2NaOH-C ≡CH +2NaBr +2H 2O(分二步完成也给分)6.(1)杀菌消毒(2)CH 3--OH +H 2O 2→CH 3--O -OH +H 2O (3)(4)(5)4︰3(6)CH 3CH 2CH 2CH 2OH +HBr CH 3CH 2CH 2CH 2Br +H 2O。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教案教学内容: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及常见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合成的概念及重要性;2. 掌握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和机理;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机化合物合成问题。
教学重点:1. 有机合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类型;3. 有机合成中的反应机理。
教学难点:1. 掌握有机合成中较为复杂的反应机理;2. 熟练运用有机合成知识解决合成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器材、教学用具、有机合成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有机合成的概念;2. 介绍有机合成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3. 引出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类型。
二、讲解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15分钟)1. 介绍有机合成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分析有机合成中的反应类型和机理;3. 跟学生讨论有机合成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讲解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类型(20分钟)1. 酯化反应;2. 羟基取代反应;3. 亲核取代反应;4. 互变异构反应。
四、讲解有机合成中的反应机理(20分钟)1. 分子间反应机理;2. 分子内反应机理;3. 共轭加成反应机理;4. 开环反应机理。
五、实验演示(30分钟)1. 展示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2. 演示有机合成反应的实验步骤和结果;3. 给学生提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随堂测试学生对有机合成的理解程度;2. 让学生解决一些有机合成的问题。
七、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堂课学习内容;2. 强调有机合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有机合成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对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反应类型进行讲解,通过实验演示和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有机合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有机合成的教案
从较简单的化合物或单质经化学反应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有时也包括从复杂原料降解为较简单化合物的过程。
由于有机化合物的各种特点,尤其是碳与碳之间以共价键相连,有机合成比较困难,常常要用加热、光照、加催化剂、加有机溶剂甚至加压等反应条件。
高二化学有机合成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复习有机合成,使学生掌握有机物的官能团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合成路线的选择或设计。
会组合多个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合成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精选例题,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利用已学的知识,通过各种方法合成人们需要的物质,使知识为人类服务,达到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教育。
科学品质:激发兴趣和科学情感;培养求实、创新、探索的精神与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题关键,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方法的教育,学会抓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
重点、难点学会寻找有机合成题的突破口。
学会利用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寻找合成路线的最佳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有机反应的类型,与有机物合成有关的重要反应规律有哪几点呢?
【追问】每一规律的反应机理是什么?
(对学生们的回答评价后,提出问题)
【投影】
①双键断裂一个的原因是什么?
②哪种类型的醇不能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醛或酮?
③哪种类型的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生成烯烃?
④酯化反应的机理是什么?
⑤什么样的物质可以发生成环反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或补充。
学生活动
思考、回忆后,回答:共5点。
①双键的加成和加聚;
②醇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③醇的氧化反应;
④酯的生成和水解及肽键的生成和水解;
⑤有机物成环反应。
讨论后,回答。
积极思考,认真讨论,踊跃发言。
答:①双键的键能不是单键键能的两倍,而是比两倍略少。
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
②跟-OH相连的碳原子与3个碳原子相连的醇一般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
③所在羟基碳原子若没有相邻的碳原子(如CH3OH)或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如(CH3)3CCH2OH]的醇(或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生成不饱和烃;
④酯化反应的机理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
⑤能发生有机成环的物质是:二元醇脱水、羟基酸酯化、氨基酸脱水、二元羧酸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