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检查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2,肌张力降低 肌肉松软,伸屈其肢体时阻力低,关节 肌张力降低 运动范围扩大-周围神经炎,前角灰质炎和小脑病变等.
不随意运动
不随意运动-系随意肌收缩所产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多数 不随意运动 为锥体外系损害的表现. 1,震颤 震颤(tremor)-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不自主动作,可有以 震颤 下几种类型: ①静止性震颤 静止性震颤:静止时表现明显,而在作意向性动作时则减轻或消 静止性震颤 失,常伴肌张力增高,见于震颤麻痹. ②动作性震颤 动作性震颤:系动作时发生,愈近目的物愈明显,见于小脑疾患. 动作性震颤 ③老年性震颤 老年性震颤:与震颤麻痹类似,为静止性震颐,发生于老年人, 老年性震颤 常表现为点头或手抖,通常肌张力不高. 2,舞蹈样运动 舞蹈样运动(chorea)-肢体大关节的快速,无目的,不对称的运 舞蹈样运动 动,类似舞蹈,睡眠时可减轻或消失.该运动也可发生在面部,犹 如作鬼脸,多见于儿童期脑风湿病变. 3,手足徐动 手足徐动-脑性瘫痪,肝豆状核变性和脑基底节变性. 手足徐动 手足搐搦- 手足搐搦-低钙血症等.
神经反射检查
神经反射是由反射弧的形成而体现的.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和 效应器等.反射弧中任一环节有病变都可影响反射,使 其减弱或消失 反射又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如锥体束以上病变,可使 反射活动失去抑制而出现反射亢进. 包括: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Lasegue征.
舌咽(glossopharygeal nerve),迷走神经(vagus nerve)-两 者在解剖与功能上关系密切,常同时受损. 1,运动 发音是否低哑或带鼻音,是否呛咳,有无吞咽 运动 困难.嘱病人张口,观察腭垂是否居中,两侧软腭高度 是否一致,患者发"啊"音时两侧软腭上抬是否对称, 腭垂有无偏斜.当一侧神经受损时,该侧软腭上提减弱, 腭垂偏向健侧.检查咽反射时,用压舌板轻压左侧或右 侧咽后壁,正常者可有恶心反应,有神经损害者则反射 迟钝或消失. 2,感觉 舌后1/3的味觉减退为舌咽神经损害,检查方法 感觉 同面神经.

神经系统检查的实训报告

神经系统检查的实训报告

一、引言神经系统检查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对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神经系统检查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识别和诊断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神经系统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掌握神经系统各部位的检查技巧。

3. 学会运用神经系统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诊断。

4. 提高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一般检查: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肌力、肌张力、共济运动、感觉、反射、步态等。

2. 神经系统特殊检查:包括颅神经检查、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3. 神经系统疾病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病例的分析,提高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识别和诊断能力。

四、实训过程1. 一般检查(1)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清醒、嗜睡、昏睡、昏迷等。

(2)生命体征: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3)肌力:检查患者的肌力,包括上肢、下肢和躯干的肌力。

(4)肌张力:检查患者的肌张力,包括肌肉的紧张度、硬度等。

(5)共济运动:检查患者的共济运动,如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等。

(6)感觉:检查患者的感觉功能,如痛觉、温度觉、触觉、深感觉等。

(7)反射:检查患者的反射,如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踝反射等。

(8)步态:观察患者的步态,如共济步态、蹒跚步态、剪刀步态等。

2. 神经系统特殊检查(1)颅神经检查:检查患者的眼睑、眼球运动、瞳孔、面肌、舌肌、咽反射等。

(2)脑膜刺激征:检查患者的颈项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等。

(3)脑脊液检查:检查患者的脑脊液颜色、透明度、细胞计数、蛋白质等。

(4)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了解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3. 神经系统疾病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病例的分析,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结合神经系统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诊断。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它控制着我们的感知、运动和认知功能。

因此,对神经系统的检查至关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们需要掌握一些神经系统检查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下面我们将介绍8个常用的神经系统病理征检查方法。

1. 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检查患者的视力,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视觉神经受损的情况。

常见的视力检查方法包括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和视力表检查等。

2. 眼球运动检查。

眼球运动检查可以评估眼球的协调性和运动范围,从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肌肉疾病或神经系统病变。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来进行初步判断。

3. 感觉检查。

感觉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触觉、痛觉、温度感觉和位置感觉等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感觉神经受损的情况。

4. 肌力检查。

肌力检查是评估患者肌肉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肌肉力量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肌肉疾病或神经系统病变。

5. 肌张力检查。

肌张力检查是评估患者肌肉张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肌肉张力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肌肉痉挛或神经系统病变。

6. 腱反射检查。

腱反射检查是评估患者神经肌肉反射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腱反射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病变。

7. 平衡和协调检查。

平衡和协调检查是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进行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小脑或脑干病变。

8. 头颅CT或MRI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是评估患者神经系统结构的重要方法。

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是否存在颅内病变,如肿瘤、出血或脑梗死等。

总结。

以上就是神经系统检查中的8个常用病理征检查方法。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检查方法,全面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神经系统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神经系统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神经系统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神经系统检查引言概述:神经系统检查是体格检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医生会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受损。

本文将详细介绍神经系统检查的评分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和意义。

一、神经系统检查的评分标准1.1 意识状态- 神志清楚:患者清醒,能够清晰地回答问题和与医生交流。

- 意识模糊:患者表现出思维迟缓,回答问题不清晰。

- 昏迷:患者无法醒来,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

1.2 神经系统体征- 肌张力:正常情况下,四肢肌张力均匀,没有异常。

- 肌力:通过肌力测试,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是否正常。

- 反射: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膝腱反射、踝腱反射等,以评估神经系统的反射功能。

1.3 感觉和运动功能- 感觉:医生会检查患者对疼痛、触觉等感觉的反应,以评估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 运动功能:医生会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动作,如握拳、抬腿等,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 平衡和协调: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二、神经系统检查的意义2.1 早期发现疾病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帕金森病等,从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2.2 评估治疗效果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3 指导康复训练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可以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的指导,帮助患者恢复神经系统功能。

三、神经系统检查的注意事项3.1 专业医生指导神经系统检查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患者不要自行进行检查,以免造成误诊。

3.2 患者配合患者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以确保检查结果准确。

3.3 定期检查对于一些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监测疾病的发展情况。

四、常见神经系统疾病4.1 中风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严重时会导致瘫痪等后果。

神经系统检查分析报告

神经系统检查分析报告

神经系统检查分析报告一、概述本次神经系统检查旨在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以帮助确定可能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对检查结果的详细分析和评估。

二、临床表现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失眠、焦虑、记忆力减退、乏力等症状。

这些症状提示可能存在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三、神经系统检查1. 神经系统问诊根据患者描述的症状和病史,我们了解到患者在近期内曾有头部受伤的情况,可能与头痛、头晕等症状有关。

2.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1)神经系统肌力检查:患者四肢肌力正常,无明显异常表现。

(2)神经系统感觉检查:自上肢至下肢,患者感觉正常,无感觉减退或丧失的情况。

(3)脑神经检查:患者双眼视力正常,瞳孔对光反射灵敏,面部无异常表情,舌咽运动良好。

(4)共济失调检查:患者进行了Romberg征、单脚站立等测试,未见明显异常。

四、辅助检查1. 神经影像学检查患者进行了头部CT和MRI检查,结果显示颅内结构正常,未见异常。

2. 神经生理学检查(1)脑电图(EEG):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脑电活动正常,无明显异常波形。

(2)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患者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明显延迟或阻滞。

五、诊断和建议根据本次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分析,我们初步判断患者暂无明显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可能与头部外伤引起的一过性症状相符。

建议患者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并避免再次头部受伤的风险。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六、总结本次神经系统检查的结果显示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基本正常。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跟进观察,以确保患者的健康状况。

神经系统检查是神经学领域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针对患者神经系统检查的分析报告,希望可以为您提供一定的帮助。

对于具体的治疗和诊断方案,请您咨询相关专业医生以获取详细指导。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重要方法,对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监测疾病进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都具有关键意义。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通常包括一般检查、颅神经检查、运动系统检查、感觉系统检查、反射检查以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等多个方面。

一般检查首先会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这是判断大脑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

看患者是清醒、嗜睡、昏睡还是昏迷。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存在焦虑、抑郁、谵妄等异常。

还要检查患者的头部和颈部,观察头颅的形状、大小有无异常,有无头皮损伤、肿块等。

检查颈部的活动度,有无颈项强直,这对于判断脑膜刺激征很重要。

颅神经检查共有 12 对。

第一对嗅神经,检查时让患者闭目,用不同气味的物品让其分辨,注意两侧对比。

第二对视神经,主要通过视力、视野和眼底检查来评估。

第三对动眼神经、第四对滑车神经和第六对外展神经,共同控制眼球运动,检查时观察患者眼球的运动是否灵活、对称,有无斜视、复视等。

第五对三叉神经,检查面部感觉和咀嚼肌力量。

第七对面神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肌是否对称,有无口角歪斜等。

第八对前庭蜗神经,通过听力测试和平衡功能检查来评估。

第九对舌咽神经和第十对迷走神经,主要检查吞咽、发音等功能。

第十一对副神经,检查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力量。

第十二对舌下神经,观察伸舌是否居中,有无舌肌萎缩、震颤。

运动系统检查包括肌肉力量、肌张力、肌容积、不自主运动和共济运动等方面。

检查肌肉力量时,让患者对抗阻力进行不同关节的运动,根据肌力的分级标准来判断。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止状态下的紧张度,可通过触摸肌肉的硬度和被动活动时的阻力来评估。

肌容积则观察肌肉有无萎缩或肥大。

不自主运动如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等,能反映基底节等部位的病变。

共济运动的检查包括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等,用于评估小脑的功能。

感觉系统检查分为浅感觉、深感觉和复合感觉。

浅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用针、棉签、冷热物体等分别进行测试。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诊断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节)。

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匡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神经系统检查通常由专业的神经科医生或者神经科护士进行。

下面是一份标准格式的神经系统检查报告,以供参考:1. 患者信息:- 姓名:张三- 年龄:50岁- 性别:男性- 就诊日期:2022年1月1日2. 主诉:- 患者主诉头痛、头晕和手脚麻木。

3. 现病史:- 患者于一个月前开始浮现头痛、头晕和手脚麻木的症状,症状持续存在至今。

4. 既往病史:- 高血压:已经患有高血压病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 糖尿病:已经患有糖尿病5年,通过饮食控制和口服药物控制血糖。

- 意识状态:清醒- 神经系统:生理反射正常,无异常体征- 肢体运动:肢体运动协调,无明显异常- 感觉:双上肢和下肢存在轻度触觉减退6. 神经系统检查:- 视力检查:双眼视力正常,无明显视物含糊或者视野缺损 - 眼球运动:双眼球运动自如,无明显麻痹或者偏斜- 眼底检查:双眼底无明显异常- 面部感觉:双侧面部感觉正常- 咀嚼肌力:正常- 舌运动:舌运动灵便,无明显麻痹- 肩胛带肌力:正常- 上肢肌力:双上肢肌力正常- 下肢肌力:双下肢肌力正常- 肌张力:双上肢和下肢肌张力正常- 腱反射:双上肢和下肢腱反射正常- 共济失调检查:双上肢和下肢共济失调程度轻微- 步态检查:步态正常- 头颅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双上肢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正常8.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主诉、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颈神经根受压。

9. 治疗建议:- 赋予患者相应的颈椎保护措施,如避免长期低头、提醒正确姿式等。

- 赋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如镇痛药和消炎药。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一、神经系统查体的重要性。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控制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包括运动、感觉、思维等。

因此,对神经系统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神经系统查体的常用方法。

二、神经系统查体的常用方法。

1. 神经系统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肢体姿势等,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状态。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提示贫血或休克,面部表情呆滞可能提示帕金森病,肢体姿势不协调可能提示运动障碍等。

2. 神经系统感觉检查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触觉、疼痛、温度、位置感觉等方面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可以用尖锐物或冰冷物轻轻触碰患者的皮肤,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以此来判断患者的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3. 神经系统运动检查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肌张力、肌力、肌肉协调性等方面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可以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观察其运动是否协调、肌力是否正常,以此来判断患者的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4. 神经系统脑神经检查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脑神经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可以检查患者的视力、听力、嗅觉、味觉、面部肌肉活动等,以此来判断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5. 神经系统反射检查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腹壁反射、足底反射等方面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反射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可以用橡皮榔头敲击患者的膝腱,观察其膝腱反射情况,以此来判断患者的反射功能是否正常。

6. 神经系统步态检查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步态,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状态。

例如,可以观察患者的步态是否稳健、是否对称、是否有异常摆动等,以此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状态。

7. 神经系统病理征检查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巴比特试验、震颤试验、共济失调试验等方面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一些特殊的神经系统病理征。

例如,可以让患者做一些特殊的动作,观察其反应情况,以此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一些特殊的神经系统病理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对答切题。

高级神经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颅神经未检见明显异常。

无肌肉萎缩及肥大,左侧肢体肌张力高,肌力Ⅴ-级,腱反射活跃,右侧肌张力及肌力均正常,无不自主运动,感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腱反射检查正常。

双侧巴氏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植物神经功能未检见明显异常腰穿记录患者取左侧卧位,屈髋抱膝位,背部与床面垂直,取腰4、5棘突间隙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戴无菌手套,以2%利多卡因局麻穿刺点,持7号穿刺针垂直背部刺入,逐层推进,感突破感后再进针少许,抽出针芯,可见淡黄色脑脊液滴出,测压为150毫米水柱,收集脑脊液约3ML送检,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

术中顺利,心电监护显示心率、血样饱和度平稳,嘱去枕平卧6小时,术中及术后患者未诉不适。

鉴别诊断头痛(1).偏头痛: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特征为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2).症状性偏头痛:血管性病变、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颅内感染(脑脓肿、脑膜炎)等,可出现头痛表现,头MRI、腰穿等可明确。

(3).丛集性头痛:是较少见的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头痛,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短暂的极剧烈单侧持续性非搏动性头痛,持续数分钟至2小时,始终为单侧头痛,并在同侧再发,可伴有的同侧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和Horner征等。

4).紧张性头痛: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的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常为持续性,很少伴有恶心、呕吐,部分病例也可表现为阵发性、搏动性头痛。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情绪障碍或心理因素可加重头痛症状。

(5).颅内感染:各种病毒、细菌、真菌感染引起的脑脊膜炎症,出现发热,头痛等颅高压症状,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可明确。

(6).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脓肿、脑肿瘤等,可突然发病,当颅内压升高时可压迫神经等出现头及颈部疼痛,但常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头CT或MRI可协助诊断。

(7).低颅压性头痛:头痛以双侧枕部或额部多见,呈轻至中度钝痛或搏动样疼痛,与体位改变有明显关系,立位时出现或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头痛多在体位变化后15-30分钟内出现,腰穿测定CSF压力降低(<60mmH2O)。

(8).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伴或不伴意识障碍,检查无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头颅CT可证实脑池和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或腰穿检查示压力增高和血性CSF等。

发热,头痛(1).颅内感染:各种病毒、细菌、真菌感染引起的脑脊膜炎症,出现发热,头痛等颅高压症状,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可明确。

(2).颅外感染:如肺部感染等,可出现发热、头痛等情况,抽血化验、肺部CT或腹部B超等可明确感染来源。

神经症(1)神经症:多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因素,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头痛、头昏、身痛等,若出现疼痛,一般不符合神经、肌肉、骨性疼痛的特点和分布,客观检查正常,排除器质性疾病可确诊,“抗焦虑、抗抑郁”治疗有效。

(2)甲状腺功能亢进:怕热,心率快,饮食量大,大便增多等代谢亢进表现,神经系统可表现为焦虑,脾气暴躁等,血甲功三项可明确。

眩晕(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当病人处于某种头位或某一特定位置时突然出现旋转性眩晕,历时短暂,数秒或数十秒,可自发缓解,重复体位仍可诱发,睡眠不足、疲劳、饮酒可诱发。

本病多为自限性,数天或数月后渐愈。

(2).脑血管性眩晕:出血或缺血均可引起,后者多见,通常起病较急。

前庭系统主要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且内耳及前庭神经核的供血动脉均为终末动脉,前庭神经核大,位置表浅,对缺血缺氧敏感而易出现症状,临床上常见为:迷路卒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等。

头颅MRA或CTA可明确。

(3).Meniere病:突发性剧烈的旋转性眩晕,伴有耳鸣,波动性或渐进性听力减退或耳聋。

患侧耳部胀满、压迫感,伴自主神经功能症状,听力损害随发作增多而加重。

BAEP可见异常。

(4).前庭神经元炎:可能为病毒感染所致,病变部位在前庭神经末梢、前庭神经元、前庭神经核前部分,起病突然,病前有发热、上感、泌尿道感染史,临床上以眩晕最突出,头部转动时眩晕加重,数小时至数日内症状达高峰,后渐减轻,多无耳鸣、耳聋。

(5).功能性眩晕: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眩晕,女性多见,常有情绪不佳、精神紧张、过劳等诱因,主观感觉眩晕,多呈发作性,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具有较多的神经官能性症状和主诉,无神经系统器质性体征,伴自主神经功能症状。

颅内感染(1).病毒性脑炎:夏秋季节多发,多为急性起病,出现病毒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痛、畏光、肌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全身乏力等,并可有脑膜刺激征儿童常超过1周,成人病程可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可出现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等,CSF淋巴细胞轻、中度增高,蛋白可轻度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2).化脓性脑膜炎: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脊膜炎症,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部分病人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如偏瘫、失语等,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CSF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细胞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含量下降,通常低于2.2mmol/L氯化物降低,革兰染色、细菌培养可明确细菌。

(3).结核性脑膜炎:通常亚急性起病,脑神经损害常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升高往往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明显,病原学检查有助诊断。

(4).隐球菌性脑膜炎:通常隐匿起病,病程迁延,脑神经尤其是视神经受累常见,CSF中WBC常低于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

脊髓病变(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肢体呈弛缓性瘫痪,可有或不伴有肢体远端套式感觉障碍,颅神经常受损,一般无大小便障碍,起病十天后脑脊液常有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

(2).脊髓压迫症:脊髓肿瘤一般发病慢,逐渐发展成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常有神经根性疼痛史,椎管有梗阻。

硬脊膜外脓肿起病急,但常有局部化脓性感染灶、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脓肿所在部位有疼痛和叩压痛,瘫痪平面常迅速上升,椎管有梗阻。

必要时可作脊髓造影、磁共振象等检查加以确诊,一般不难鉴别。

(3).急性脊髓血管病: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呈急性发病,剧烈根性疼痛,损害平面以下肢体瘫痪和痛温觉消失,但深感觉正常。

脊髓血管畸形可无任何症状,也可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脊髓症状,有的也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及根性疼痛、且症状常有波动,有的在相应节段的皮肤上可见到血管瘤或在血客畸形部位所在脊柱处听到血管杂音,须通过脊髓造影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才能确诊。

(4).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兼有脊髓炎和视神经炎症状,如两者同时或先后相隔不久出现,易于诊断。

本病常有复发缓解,胸脊液白细胞数、蛋白量有轻度增高。

(5).多发性硬化:起病急,有明显缓解复发交替病史,一般不伴有周围神经损害。

病灶多发,可有脊髓、小脑变性,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及锥体束征,但病程常有缓解和复发。

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增高。

(6).急性脊髓炎:起病急,瘫痪呈横贯性脊髓损害表现,病程中无缓解复发,也无视神经损害表现。

脑血管病(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病突然,历时短暂,多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恢复完全,不遗留后遗症状,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基本相似。

(2).脑血栓形成: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急性起病,数小时至数天症状达高峰,出现肢体局灶性缺损症状,头CT或MR可鉴别。

(3).脑栓塞:起病急骤,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多于数秒至数分钟到达高峰,常伴意识障碍,多有栓子来源基础疾病,如:心房颤动等,头颅MRI或CT可明确。

(4).脑出血:多于活动或情绪激动时急性起病,多有高血压病、动脉瘤等基础疾病,数分钟至数小时局灶性神经体征达高峰,头颅CT可见高密度影。

(5).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出现剧烈头痛,有一过性昏迷,数分钟症状达高峰,并有脑膜刺激症,脑脊液均匀一致血性,头CT可见脑池、脑室及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征。

(6).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脓肿、脑肿瘤等,可呈卒中样发病,当颅内压升高不明显时易于脑梗死混淆,头CT或MRI可协助诊断。

癫痫(1).癫痫:见于任何年龄,青少年为多,多为刺激症状,如:感觉异常、肢体抽搐,发作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极少超过半小时,脑电图上多有痫性放电。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临床症状多为缺失症状,肢体抽动不规则,也无头部和颈部的转动,症状常持续15分钟到数小时,脑电图无明显痫性放电。

(3).假性癫痫发作:为心理障碍性疾病而非脑电紊乱引起的脑部功能异常,可有运动、感觉和意识模糊等类似癫痫发作症状,发作时脑电图无相应痫性放电,抗癫痫治疗无效。

(4).晕厥:为脑血流灌注短暂全面下降,缺血缺氧所致的意识瞬时丧失和跌倒,多有明显诱因,常有恶心、头晕、无力、震颤等先兆,跌倒时较癫痫缓慢,表现面色苍白、出汗,偶可伴抽动,少数出现四肢强直-阵挛性抽搐,且多发作于意识丧失10秒以后,持续时间短,强度弱,意识丧失极少超过15秒,以意识迅速恢复并完全清醒为特点,不伴发作后意识模糊。

(5).发作性睡病:可引起意识丧失和猝倒,易误诊为癫痫,根据突然发作的不可抑制的睡眠、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及猝倒征四联征可鉴别。

(6).低血糖症:血糖水平低于2mmol/L时产生局部癫痫样抽动或四肢强直发作,伴意识丧失,常见于胰岛β细胞瘤或长期服降糖药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病史有助于诊断。

共济失调1.橄榄桥小脑萎缩: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及隐形遗传,临床表现为中年缓慢起病的遗传性共济失调为开始的小脑行行走困难之后影响上肢并出现构音障碍、头部及躯干的静止性震颤,通常并无眼球震颤,肌力及反射正常,可以合并出现意向性震颤,不自主运动如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头颅MRI可见小脑及脑干萎缩。

2.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本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多在10岁之内隐袭起病起病,粗线双侧下肢的协调运动障碍,剪刀步态,肌强直及踝关节背曲,下肢肌张力增高,病例反射阳性,病情进展之后可以出现上肢受累,累及延髓时可以出现构音障碍,多数具有家族病史。

3.药物中毒:化学药品如有机汞、铅、抗癌剂、吗啡、苯妥英钠及巴比妥类等中毒均可出现小脑症状。

可根据患者不同的药物接触或食用史、小脑受累症状进行判断。

4.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多缓慢起病,出现小脑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及躯干的小脑共济失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