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性酸中毒怎么检查
乳酸酸中毒讲解

预后
• 一旦发生,死亡率高达50%以上,预后很
差。当血乳酸大于13.35mmol/L时,病死率 几乎达100%。
• (5)胰岛素和葡萄糖:胰岛素不足是导致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诱因之一。胰岛素 不足使丙酮酸脱氢酶活性降低,丙酮酸进 入三羧酸循环减少。此类患者宜用胰岛素 治疗,有益于减少糖类的无糖酵解,有利 于血乳酸清除,糖与胰岛素比例根据血糖 水平而定。即使是非糖尿病患者,也有人 主张胰岛素与葡萄糖合用。 (6)维持电解质平衡,特别是钾离子。
7.35-7.45 35-45 80-100 22-26 -3-3 3.5-5 98-106 136-146
7.01 49 68 11.8 -17.2 5.0 113 144 7.08 54 124 15.3 -12.9 4.3 106 140 7.22 25 98 9.9 -16.4 3.8 111 144 7.16 27 199 9.2 -17.8 3.6 113 145 7.08 43 63 12.2 -15.9 4.5 109 146 7.08 36 91 10.2 -17.8 4.4 109 146 7.08 41 63 11.6 -16.4 4.6 111 146
乳酸酸中毒
病例
• 1.患者男性,75岁,因反复气促1年余,夜
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天,加重半小时入院。
• 2. 既往有冠心病、心功能4级2,2型糖尿病
病史,口服二甲双胍、阿司匹林等药物。
• 3送至我科时出现心跳骤停,予心肺复苏10
分钟后心跳恢复,全身皮肤重度紫绀,呈 大理石花纹。
辅助检查
• 胸片:考虑急性肺水肿可能,肺部感染,
• 1、定义: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
导致的酸中毒称为乳酸性酸中毒。 乳酸是 糖酵解的中间代谢产物。当血乳酸增高大 于2mmol/L,血pH小于7.35时,又无其他 酸中毒原因,可诊断为乳酸性酸中毒。
2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诊断需要综合
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
以下是诊断乳酸酸中毒
的一般标准:
1.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心悸、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出现在短时间内,需要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
2. 实验室检查,乳酸酸中毒的诊断关键在于血液乳酸水平的升高。
通常情况下,动脉血气分析会显示代谢性酸中毒,血乳酸水平
超过正常范围(通常>2 mmol/L)。
此外,血气分析也可能显示低血pH和低碳酸氢盐水平。
3. 病史,患者可能有2型糖尿病的确诊病史,或者患有其他疾
病或情况,如感染、休克、心衰、肝功能不全等,这些情况都可能
导致乳酸酸中毒。
需要注意的是,乳酸酸中毒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酸
中毒,如乙醇中毒、肾功能不全等。
因此,医生在进行诊断时需要
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实验室检查和病史,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如果怀疑患者出现了乳酸酸中毒,建议立即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乳酸酸中毒的危险行及严重性

乳酸酸中毒的危险行及严重性
1、乳酸酸中毒的危险
乳酸性酸中毒是很危险的一种症状。
据专家介绍,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称为乳酸性酸中毒,其症状与许多其他疾病相似故不易被发现,病死率极高。
乳酸性酸中毒是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血液酸碱度(pH值)降低。
轻症患者可有恶心、腹痛、食欲下降、头昏、嗜睡等症状。
病情较重或严重患者可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昏、低血压、心率快、脱水、呼吸深大、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
化验检查可发现,血乳酸水平升高,明显酸中毒,但血、尿酮体不升高。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死亡率很高,大多发生在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缺氧性疾病,尤其是使用苯乙双胍的患者。
2、乳酸酸中毒是否严重
乳酸由丙酮酸还原而成,是糖中间代谢产物,当缺氧或丙酮酸未及氧化时即还原为乳酸。
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称为乳酸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是一种较少见而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症状轻者可仅有恶心、腹痛、食欲下降、头昏、嗜睡、呼吸稍深快。
病情较重或严重患者可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昏、全身酸软、口唇发绀、低血压、体温低、脉弱、心率快、脱水、呼吸深大、意识障碍、四肢反射减弱、瞳孔扩大、深度昏迷或休克。
所以一旦发现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对症下药及早治疗,平时要多锻炼身体,多运动,饮食清淡为主,切记不要吃过多甜食。
乳酸性酸中毒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随访时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 等指标,以及乳酸水平的监测。
评估病情
通过随访和复查结果,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调整治 疗方案。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1 2 3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乳酸性酸中毒的相关知识教 育,包括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
开发新的诊断技术
探索更加准确、快速的乳酸性酸中毒 诊断技术,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 性。
拓展治疗方法
寻找更加有效的乳酸性酸中毒治疗方 法,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 率。
加强预防措施研究
深入研究乳酸性酸中毒的预防措施, 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在血容量补充的基础上,可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
上腺素等,以维持血压稳定。
多脏器功能衰竭
保护脏器功能
针对不同脏器的损害,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 保护肝功能、肾功能等。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 营养,以维持脏器功能。
防治感染
加强抗感染治疗,预防和控制感染对多脏器功能 衰竭的影响。
危害
乳酸性酸中毒可导致多器官功能 障碍,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 统、神经系统等,严重时可危及 生命。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病、休克、缺氧、药物或毒物中毒等。
发病机制
乳酸是体内糖酵解的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乳酸在肝脏中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 为葡萄糖,或者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当机体缺氧或肝脏功能障 碍时,乳酸代谢受阻,导致乳酸在体内堆积,从而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诊断技术进展
酸中毒诊断标准

酸中毒诊断标准
酸中毒是指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pH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根据不同的酸中毒类型和严重程度,诊断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酸中毒的常见诊断标准:
1. pH值:正常动脉血液的pH范围为7.35-7.45。
低于该范围被认为是酸中毒的指标。
2. 血气分析: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是确诊酸中毒的重要方法。
血气分析结果可以提供准确的血液pH值,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标准碳酸氢盐浓度(HCO3-)等相关参数,从而确定酸中毒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 肾功能检查:由于酸中毒通常与肾脏排酸功能紊乱相关,进行肾功能检查对了解酸中毒的原因很有帮助。
例如,尿液分析可以检测尿液的pH值和酸性物质排泄情况。
4. 相关症状和体征:酸中毒患者常常伴随一些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头痛、心悸、乏力、呕吐、意识改变等。
这些症状和体征也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酸中毒在诊断标准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常见的酸中毒类型包括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和混合性酸中毒。
因此,在具体诊断酸中毒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建议在任何医学问题上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乳酸性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概述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称为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是因为:(1)糖尿病患者常有丙酮酸氧化障碍及乳酸代谢缺陷,因此平时即存在高乳酸血症。
(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感染、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时,可造成乳酸堆积。
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可与酮症酸中毒同时存在。
(3)糖尿病患者合并的心、肝、肾脏疾病使组织器官灌注不良,低氧血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更易造成局部缺氧引起乳酸生成增加;此外肝肾功能障碍影响乳酸的代谢、转化及排出,进而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编辑本段一.诱因:1)糖尿病控制不佳。
2)糖尿病其他急性并发症:如感染、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时可成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诱因。
3)其他重要脏器的疾病:如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等,可加重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良,导致低氧血症和乳酸性酸中毒。
4)大量服用降糖灵:双胍类药物尤其是降糖灵能增强无氧酵解,抑制肝脏及肌肉对乳酸的摄取,抑制糖异生作用,故有致乳酸性酸中毒的作用。
糖尿病病人如合并有心肝肾疾病,还服用大量降糖灵时,有诱发乳酸性酸中毒的可能。
5)其他:如酗酒、一氧化碳中毒、水杨酸、乳糖过量时偶亦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编辑本段二.临床表现: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发病急,但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
轻症:可仅有乏力、恶心、食欲降低、头昏、嗜睡、呼吸稍深快。
中至重度:可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昏、全身酸软、口唇发绀、呼吸深大,但无酮味、血压下降、脉弱、心率快,可有脱水表现,意识障碍、四肢反射减弱、肌张力下降、瞳孔扩大、深度昏迷或出现休克。
编辑本段三.实验室检查:多数患者血糖升高,但常在13.9mmol/L(250mg/dl)以下;血酮体和尿酮体正常,偶有升高;血乳酸升高,常超过5mmol/L,血乳酸/丙酮酸比值大于30(丙酮酸正常值为0.045-0.145mmol/L);血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可在10mmol/L以下)、pH值明显降低;血渗透压正常,阴离子间隙扩大(超过18mmol/L)。
乳酸酸中毒诊断标准

这种乳酸酸中毒的诊断标准就是出现阴离子间隙偏高或者是出现氢离子升高,这些都是属于酸性酸中毒的诊断标准。
在这期间应该通过血生化或者是出现血气分析才最关键,如果血气分析出现酸中毒说明就是乳酸酸中毒所导致,在这期间最主要的就是查明病因,及时的纠正酸中毒才最关键,而且在这期间他应该注意健康饮食。
如果出现了酸中毒,最主要的就是积极的输液治疗,补充一些液体,或者是使用纠酸的药物进行处理。
这个期间应该注意监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变化。
如果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更应该到医院复查血糖,而且在这期间还应该积极的监测血生化或者是血气分析。
乳酸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英文名:Lactic Acidosis 科室:内分泌科,感染科常用药物:症状:腹泻,嗜睡,恶心,呕吐,腹痛,昏迷,低血压,血压上升,代谢性酸中毒,低血压,恶心,恶心与呕吐,腹痛,腹痛伴恶心、呕吐,腹痛伴腹泻,腹痛伴休克,腹泻,感染,高渗性昏迷,呼吸,昏迷,木僵,尿毒症,呕吐,神志模糊,肾功能衰. . .乳酸酸中毒(lactic acidosis,LA)是糖尿病患者一种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高,常高达50%以上。
文献报告糖尿病患者常因应用双胍类药物(主要为苯乙双胍,即降糖灵)而诱发LA,近年来随着降糖灵的淘汰,临床LA已相对少见。
乳酸是葡萄糖代谢中间产物。
葡萄糖的分解分为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
有氧氧化指是体内糖分解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
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为乳酸,这虽然不是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但是具有重要的病理和生理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糖酵解所产生的丙酮酸,在脂肪、肌肉、脑等组织内大部分三羧酸循环氧化,而少部分在丙酮酸羧化酶(PC)的催化下经草酰乙酸而进入糖原导生,在肝及肾再生成糖。
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需丙酮酸脱氢酶(PDH)及辅酶(NAD)催化,当糖尿病和饥饿时PDH 受抑制,NAD也不足,则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增多加之ATP不足,丙酮酸羧化酶(PC)催化受限,故糖原异生也减少,则丙酮酸转化为乳酸,以致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
目录1病因及发病机制2流行病学3临床表现4并发症5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8治疗9预后10预防1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LA大部分是获得性,由于遗传缺陷(PDH、三羧酸循环或呼吸链缺陷)所致的“先天性LA”甚为罕见。
以下主要讨论获得性LA。
常见的获得性LA的原因可分为以下2类:组织缺氧(A型)和非组织缺氧(B型),但临床上,多数LA是A型和B型的混合,涉及到乳酸和质子的产生与清除两方面问题。
1. A型▪组织低灌注:血管通透性升高和张力异常;左心功能不全,心输出血量降低;低血压休克;▪动脉氧含量降低:窒息;低氧血症(PaO2<35 mmHg);一氧化化碳中化碳中毒;严重贫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酸性酸中毒怎么检查
文章目录*一、乳酸性酸中毒怎么检查*二、乳酸性酸中毒饮食原则*三、乳酸性酸中毒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乳酸性酸中毒怎么检查1、乳酸性酸中毒怎么检查实验室检查:
本病尿糖及尿酮升高、血渗透压正常、血CO2cp下降、pH 值明显降低、阴离子间隙扩大(可达20——40mmol/L以下)。
血乳酸水平显着增高是本病的关键性诊断依据,患者血乳酸高于正常上限,多超过5mmol/L.值得注意的是乳酸性酸中毒有时伴随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存在,因而增加诊断上的复杂性。
此外尚应除外尿毒症和水杨酸中毒等其他原因造成的酸中毒。
其他辅助检查:
通过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心肺正常。
2、老年糖尿病乳酸性中毒有哪些典型症状
老年糖尿病乳酸性中毒发病较急,但症状与体征可不特异,临床上乳酸性酸中毒表现常被原发或者诱发疾病所掩盖,可能引起误诊或漏诊,轻症临床表现不明显,可能仅有呼吸稍深快的表现;中及重症则可以疲乏无力、恶心厌食甚至呕吐,呼吸深大而不伴酮臭味,血压和体温可下降,常有困倦、嗜睡、意识蒙眬、昏睡,严重者可以是深昏迷或出现休克。
3、乳酸酸中毒的病因
乳酸酸中毒可由先天遗传缺陷所致,也可由后天各种因素引起。
遗传缺陷引起的乳酸酸中毒较为少见,后天引起的乳酸酸中毒较为常见。
常见引起乳酸酸中毒的病因有两类,一类是组织缺氧(A型)和非组织缺氧(B型)混合,另一类是组织缺氧和非组织缺氧。
A型:动脉氧含量降低: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是引起动脉氧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贫血者、低氧血症者,也会出现动脉氧含量降低。
组织低灌注:低血压、心输血量降低是引起组织低灌注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血管通透性升高者也会出现组织低灌注。
B型:遗传性疾病:果糖、丙酮酸羧化酶缺乏、氧化磷酸化缺陷;药物或毒素:乙醇、甲醇、烟酸、儿茶酚胺、、异烟肼、链佐新、雌激素缺乏等;疾病:糖尿病、败血症、疟疾和霍乱等;其他:癫痫大发作。
乳酸性酸中毒饮食原则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
少吃多餐。
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匀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粮食、蔬菜、奶、水果、豆制品、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
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吃“糖尿病食品”的量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
“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
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
所谓“无糖食品”实质上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仍然不能随便吃。
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蔬菜应算在主食的量中。
这些蔬菜为土豆、白薯、藕、山药、菱角、芋头、百合、荸荠、慈姑等。
除黄豆以外的豆类,如红小豆、绿豆、蚕豆、芸豆、豌豆,
它们的主要成分也是淀粉,所以也要算作主食的量。
吃副食也要适量。
不能用花生米、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硬果类食物充饥。
乳酸性酸中毒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凡有肝肾功能不全者忌
用双胍类。
糖尿病人有肾盂肾炎、肾小球硬化症等肾病者可致双胍积聚;伴有隐性冠心病者如发生心衰、肾循环障碍时亦可影响其排泄,且伴有缺氧。
因此采用双胍类等药物前必须查明心肝肾功能。
二甲双胍发生本病的机会较苯乙双胍(降糖灵)明显为少。
凡休克、缺O2、肝肾功能衰竭时如有酸中毒,必须警惕本病的可能性而进行努力防治。
对于A型组治疗应针对原发病和休克,纠正缺O2为主。
对于B型组治疗措施如下:
停用诱发本病的药物,如苯乙双胍、各种醇类、扑热息痛等。
纠正酸中毒和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经确诊后以往强调立即给大量NaHCO3,近年来临床及实验证明,于初24小时如给NaHCO3500mmol时不仅无效,且可导致低血压、肺水肿、缺O2、昏迷而增高病死率,血乳酸反见升高(缺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