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与汉乐府异同)

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与汉乐府异同)
之八
冉冉狐生竹,结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口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翻。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辄。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非常突出的,概言之,一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 抒情,如明月皎夜光,诗人有感于深秋季节见物换星移,时序转变而产生朋友相 交不终,世态炎凉的感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增强诗歌抒情性,二是通过生活 细节抒写作者内心活动,以含有叙述成分的情节突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如迢迢 牵牛星,叙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诗人脉脉不得语的相思之苦,乂如西北有高楼, 以描写女子高楼抚琴,抒发作者知音难遇的感慨,三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其 衬映烘托,语短情长,含蓄蕴籍,儿乎涵盖了所有十九篇诗章,典型的如涉江釆 芙蓉,冉冉孤生竹等,四是语言不饰雕琢,浅近自然而乂精练丰富,情味隽永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下开建安诗歌,乃至唐诗,对我 国诗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黃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 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合为一 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 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 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
1、意味无穷。

遣词用语非常浅近明白,“平平道出,且无用功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却涵咏不尽,意味无穷。

2、质朴自然。

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纯真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像都是信手拈来,没有错采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诗境。

3、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过或白描、或比兴、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4、语言精练。

《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

传神达意,意味隽永。

此外,《古诗十九首》还较多使用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论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论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论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古诗十九首》,这是我们中国古代诗歌中著名的一首古诗,也是中国古诗史上众多
文化宝藏中的一粒珍宝。

该诗的作者不详,可能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李继师所作,而且引起
了广泛的关注。

《古诗十九首》一共十九首,它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不仅记录了唐诗宋词当时常见的
自然景观、乡村风光,还有物品象征、棋牌、神怪传说等内容,生动地展示了千古流传的
文化遗产和情怀。

《古诗十九首》饱含古风,在其中体现了历史文化的内涵,充满了古代文人晓之以理、见之以情的思想,使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聆听,从别样的视角感知古人的奇思
妙想。

《古诗十九首》的文笔十分优美,语言流畅,句式新颖,节奏饱满,妙手偶得,给人
留下很深的印象。

《古诗十九首》的文字巧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平缓的句子组合起来,
从而使文章充满了神采、活泼、动感,彰显出古典诗歌的优雅、精致。

《古诗十九首》既是唐诗宋词的传世绝作,也是古代文人得意输出中的经典佳作,被
尊崇为古风文化的瑰宝。

它无疑是一首真正与众不同、有古风格表现的古典古诗,是一篇
有着极高艺术价值和耐人寻味的佳作,值得珍爱、永远传颂。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哎呀呀,那可真是太了不起啦!你想想看啊,那些诗句就像是从古代穿越而来的精灵,一下子就钻进了你的心里。

比如说“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哇,这简单的几个字,就把那种离别之苦刻画得淋漓尽致,就好像你亲眼看着两个人渐行渐远,心里那个难受劲儿啊!这就好比你和你最好的朋友要分开很久很久,那种不舍和难过,是不是一下子就涌上心头了?再看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这描写得多生动啊,那河畔的草,园中的柳,仿佛就在你眼前摇曳。

就好像你站在一片美丽的草地旁边,微风拂过,小草和柳枝轻轻摆动,那画面简直太美啦!的语言也特别质朴自然,一点都不做作。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多直白啊,但就是能让你感受到那种思念带来的消瘦。

这就跟你特别想念一个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然后不知不觉就瘦了是一样的道理呀!还有啊,它的情感表达那叫一个真挚。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是多么深沉的情感啊,让人读着读着就忍不住感叹。

就好像你一直盼望着一个人回来,日子一天天过去,你越来越着急,越来越担心。

它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它的意境营造上。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营造出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就好像你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独自对着那明亮的月亮,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总之啊,真的是太独特、太有魅力啦!它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古代文学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芒。

它用最质朴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难道你不想去好好领略一番吗?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去品味这些古诗,去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美好和感动。

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这首诗写失意之士怨同门友新贵后忘却 遗弃旧友之情,有世态炎凉之感。
(三)及时行乐的消极颓废情绪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一、游子之歌
(一)追求功名富贵、立身荣名之志
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 这首诗借阐明曲中真意,抒发人生短促, 应当速求富贵,莫守贫贱。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思妇将丈夫远方捎 来的绮裁为合欢被的细节,展现了思妇内 心的喜悦,表现游子思妇坚贞不渝的爱情 。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相思→采芳草→望旧乡→相思,回环曲折的抒 情中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因常年游历仕途不得归 家的相思难遣、苦闷忧伤的情绪。
二、思妇之辞

相思 别怨 痴情 忠贞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表现一位思妇对离家远行、久 别不归的游子的刻骨思念与怨情。

浅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浅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浅析《古诗⼗九⾸》的艺术特⾊2019-10-09摘要:《古诗⼗九⾸》⽂辞醇厚、意境悲远,堪称“⼀字千⾦”。

本⽂从东汉特殊的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对其艺术特⾊的考察,揭⽰出《古诗⼗九⾸》作为诗歌⾃觉时代伐⼭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古诗⼗九⾸;创作背景;艺术特⾊;地位《古诗⼗九⾸》温薰着先民原始⽽朴素的⽓息褰裳涉溱⽽来,“深衷浅貌,短语长情”,[1]以其美丽⽽悲怆的唱咏,或天真直率或含蓄蕴藉地传达着清琼⾃然、托情⾼介的古⼈之思。

它擅长于抒写哀乐,摆脱了神学⽬的论和谶纬宿命论的桎梏,开始转向思考现实⼈⽣,与《诗经》、《楚辞》桴⿎相应,堪称五⾔滥觞,对后世诗歌的发展具有⼗分重要的研究意义[2]。

⼀、《古诗⼗九⾸》的创作背景《古诗⼗九⾸》源起于梁齐之间,那时流传着⼀些汉魏以来的古诗,据钟嵘《诗品》所云“陆机拟⼗四⾸……其外四⼗五⾸”,[3]可知当时⾄少有五⼗九⾸之多[4]。

梁代昭明太⼦萧统(501-531)编《⽂选》,从这些⽆名散佚的“古诗”中,选择了⼗九⾸,作为⼀组诗流传⾄今。

对于这⼗九⾸诗创作的时代问题,学界多有讨论,他们⼀致认为创作时间为东汉末年。

对创作背景进⾏进⼀步的探究,有利于寻根振叶、沿波讨源,更好地理解《古诗⼗九⾸》。

东汉末年政治局势恶化,⽂⼈的观念随之发⽣巨⼤改变。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以来,经学成为汉代意识形态的根本,发展到明帝时代,师道与君道甚⾄有了同等的尊严。

和帝以后,连续⼏个幼主当政,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原先的仕途受到了很⼤的影响,要⼊仕便要依附权贵,使得此前以道为重,注重⽓节、操守的意识受蒙受极⼤的冲击,此外,汉末争激烈的政治⽃还影响到⼠⼈⽣命的存亡。

由于正统价值体系被怀疑乃⾄摒弃,诗⼈们失去了原来的赖以⾃⽴的精神依托,以⾁体凡⾝真实地感受着⼈⽣的⼀切,在与严酷社会现实的激烈碰撞中迸发出对⽣命变易、时序流逝的感伤,对灾难不幸的忧虑,对世风浇薄的愤怒。

作为东汉末年成熟的作品,《古诗⼗九⾸》在⼈⽣、艺术观念上开创了⼀个新的时代[5],这与动荡的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研究的开题报告

《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研究的开题报告

《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古诗十九首》是唐代杜甫的代表作之一,离我们的生活和时代如此遥远,却仍然被广泛地传唱和欣赏。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值得深入研究,以探究其造成巨大影响的原因,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古代文学的精华。

二、选题意义《古诗十九首》以其简洁、深刻、朗朗上口的语言,借助诗歌表现出生活、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丰富面貌,充分体现出唐代诗歌的鲜明特色。

通过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形态和审美特点,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代表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三、研究内容1 研究《古诗十九首》诗歌的艺术特色2 评析《古诗十九首》中的意境和情感表现3 探讨《古诗十九首》的文学价值和现代意义四、研究方法1 文本分析法:就《古诗十九首》的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诗歌的构思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问题。

2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古诗十九首》与其他唐代、现代诗歌作品进行比较,以深化对其艺术特色的理解。

3 历史研究法:将《古诗十九首》置于唐代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理解其反映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

五、论文结构第一章绪论1 选题背景和意义2 研究目的和意义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成果4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5 研究限制和难点第二章《古诗十九首》诗歌的艺术特色1 序言2 《古诗十九首》的体裁和形式3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和特点4 《古诗十九首》中的文学手法和表现形式第三章《古诗十九首》的意境和情感表现1 《古诗十九首》的意象和形象2 《古诗十九首》中的情感和意境表现3 《古诗十九首》的意义和价值第四章《古诗十九首》的文学价值和现代意义1 《古诗十九首》的传统文化价值2 《古诗十九首》的现代意义和启示3 《古诗十九首》的传承和发展第五章结论1 研究总结2 研究成果和创新之处3 研究展望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将包括研究《古诗十九首》的文献参考,以及相关领域的文献参考。

文化批评:古诗十九首的评点

文化批评:古诗十九首的评点

VS
人生苦短与及时行乐
古诗十九首中有很多诗歌表达了人生苦短 、及时行乐的思想。现代人可以从这些诗 歌中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思考如何在有 限的时间里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视角下的艺术特色分析
语言优美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优美,运用了丰富的修辞 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现代读者可 以从这些诗歌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从中 学习到文学创作的技巧。
音韵和谐
02
古诗十九首注重音韵的和谐,通过平仄和韵脚的巧妙运用,使
诗歌更具音乐美感。
修辞精妙
03
古诗十九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意境之深
情感深沉
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深沉而 真挚,往往能触动读者的内心深
处。
意象丰富
古诗十九首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来 表达情感,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
田园之乐
总结词
古诗十九首中也有一些诗歌表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 向往。
详细描述
在《迢迢牵牛星》中,“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描绘了田园生活中宁静美好的场景 ;《采葵莫伤根》中的“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的珍视和
保护意识。
忠君报国
总结词
古诗十九首中还有一些诗歌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化批评古诗十九首的 评点
目录
Contents
• 古诗十九首的背景介绍 • 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分析 •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 古诗十九首的影响与评价 • 古诗十九首的现代解读
01 古诗十九首的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
古诗十九首创作于东汉末年,这一时 期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尖锐,士人阶 层对现实感到失望和苦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汉初的治国思想为黄老之学,后武帝以儒学一统,黄老失势,在与儒学合流的同时又与庄子思想逐渐融合,形成了汉代社会道家的特殊风格。

忧生惧祸是老子思想的一部分,到了庄子,更是把这种心理凸显出来。

受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知识分子更加强化了生命意识,与此相对应的是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对死亡的思考。

个人意识的觉醒和生命价值的发现使汉代文人开始忧虑时光的匆匆流逝,进而又对死亡充满困惑和恐惧,他们想要在这有限的人生画布上尽量的挥洒,以表达对生的尊重和欲求,但现实的不公正已无法改变,只能通过增加生命的密度来实现价值,及时行乐就是这种思想的衍生品。

道家讲究的是清心寡欲,但也认为人要顺从自己的人性和欲望,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就会激发人内心的情感波涛。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这些失意的贫士在穷困和忧患之中只能用说反话来表现内心的苦闷。

这种人生的悲剧感,根本上是由于诗人面对生命价值和尊严的被扼杀,产生了强烈的反叛意识,纵欲的内在是彻骨的悲凉。

对于世俗生活以及社会私情的关注带来了真我个性的回归,道家思想唤醒了诗人在时代苦闷之下的生命意识。

诗人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生命价值和情感取向,抒情化的表达和个性的彰显最终把文学带上了缘情之路。

《古诗十九首》受到道家学说朴实自然为美的影响,道家强调情感的自由抒发,追求自然和简朴文风,因为大道本身朴实无华的。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十九首的整体风格都呈现出一种浅显冲淡,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感。

老庄思想中有愤世嫉俗的一面,道家虽主张恬淡虚静,却也不遗余力的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

《古诗十九首》虽为抒怀之作,但造成诗人愤懑伤感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统治阶级、官僚制度的不公平和不合理。

《青青陵上柏》中宛洛的达官贵族冠带相索,上层社会如同一个封闭的体系,外人难以进入。

《明月皎月光》中昔日的同门之友,也因为飞黄腾达而弃诗人于不顾等等。

这些都从侧面鞭笞了社会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汉代虽然采取“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政策,但是道家思想始终是其时代思想的一部分,特别是到了东汉,经学衰颓,老庄复归,对士人的影响日渐从隐性变为显性。

在整个社会思潮的影响下,贫士失志的文人已经在现实打击下心灰意冷,毫无斗志,于是转而想从道家思想中寻求解脱。

所以他们的诗歌创作必然被这种心理影响,在向道家回归的同时,由于文人一直以来都受到中国正统儒家思想的熏陶,于是心态就呈现出了矛盾的两重性。

不过也正是由于诗人胸中蕴藏着儒道两种思想,中国两种传统文化的精髓均在诗中得以展现,才使得《古诗十九首》具有如此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