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完整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同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落地风扇有_____和_____两种运动方式。

2、水在自然界同时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种形态存在。

3、在观察蚕茧中的____________时,我们可以轻轻剪开__________,借助放大镜观察蚕蛹。

4、冰在温度升到_________℃的时候开始融化,冰融化的时候要从周围_________热量。

5、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______的星球。

6、刚出壳的蚁蚕很弱小,不能_______。

7、我知道的固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_____,最后才看不见______。

9、水的温度下降到__________°C时,开始结冰,此时水由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__________热量。

10、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水结冰过程中,会()。

A.释放热量 B.吸收热量 C.不吸收热量也不放出热量2、果实和种子都长在土壤中的植物是()。

A.枣树B.萝卜C.花生D.西红柿3、在观察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杯子中的水量会()。

A.增加B.减少C.保持不变4、水的三态变化由()决定。

A.形状B.体积C.温度5、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时候,要用()。

A.内焰B.外焰C.焰心6、田野间的河水、湖水,()。

A.只在阳光晒得到的时候才蒸发B.每时每刻都在蒸发C.只是在白天蒸发7、下图中的小木块,质量是()。

A.50克B.4克C.54克8、学校、医院、住宅区附近禁止汽车鸣笛属于()。

A.在人耳处阻断噪音B.在声源处控制噪音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9、使用天平时,应将被称量物品放在天平的()。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卷及答案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卷及答案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卷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水变成水蒸气后,__________会大大增加。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________。

3、确定和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风向是指________的方向。

5、在水温和食盐颗粒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6、在观察蚕茧中的____________时,我们可以轻轻剪开__________,借助放大镜观察蚕蛹。

7、太阳和月球的大小,看上去____________。

但是,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比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要_________得多。

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歌词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是运动的。

9、空气和水都是_______、无味、透明的、________。

10、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________。

它没有固定的________,但有一定的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材料可用于光学仪器、石英钟等产品零件制造的是()。

A.火柴B.石英C.木炭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体变成气体的是()。

A.酒精擦在皮肤上凉凉的 B.樟脑九过段时间后变小 C.湿衣服慢慢变干3、毛绒玩具和生物的区别主要在于()。

A.外形特性不同B.有无生命C.能否运动4、测降水量时,应把雨量器放在()。

A.屋檐下B.大树下C.没有遮挡的空地上5、下图是一种温度计刻度表的一部分,每一个最小刻度表示的数值是()。

A.10℃B.1℃C.2℃6、坐在车上看到车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说明车正在()。

A.静止B.前进C.后退7、成群的大马哈鱼逆流而上是为了()。

A.进入河流寻找合适的场所产卵 B.进入海洋生活 C.进入海洋产卵8、下列选项中,可以减少摩擦力的是()。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第一单元控制溶解1.溶解的快慢与要溶解的物质、水的温度、是否搅拌、物质颗粒大小等有关。

2. 在做搅拌是否会影响溶解的快慢时,只有搅拌与不搅拌作对比,其他条件要完全一样。

3、一定量的水中溶解食盐的量是有限制的。

多余的盐粒,一直留在水中,不再溶解了。

这个现象叫作饱和。

4、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质的量是不一样的。

在20℃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在20℃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204克白糖。

5、当水量增加时,可以溶解的物质的量也相应增加。

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1.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加快水蒸发的方法:放在通风处,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3、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新鲜做做凝结,冬天车窗的哈气,秋天树叶上的露珠都是凝结现象。

4、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时必须隔着石棉网。

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温度持续上升,当温度升到一定程度时,烧杯壁开始出现小气泡,直至水沸腾,温度不再上升,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烧杯中的水量减少。

5、将水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通常是100℃),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剧烈地翻腾起来,水迅速的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6、水在0℃时开始结冰,冰的温度升到0℃时开始融化,水的沸点是100℃。

7、装着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会出现小水珠,是因为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8、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

9、水、水蒸气、冰都无色、无气味、无味道,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的冰三种形态,他们都是水。

第三单元天气观测1、空气的温度,简称气温。

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

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气温计要距地面1.5米高。

2、气象站使用百叶箱测气温。

外壁漆成白色,箱内的空气不会因箱壁升温而烤得很热,一般百叶箱都架设在草坪上。

3、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根据云量,把天气分为晴天、少云、多云、阴天。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资料单元一:天地人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天空:天空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给我们带来阳光、空气和雨水等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护天空,减少污染,使它更加清新和美丽。

2. 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要学会爱护地球。

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同时也要研究如何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3. 人类:人类是地球上的主人,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研究中,我们将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研究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单元二:动物篇本单元主要研究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的种类:动物有很多种类,可以按照它们的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我们将研究一些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性。

2. 动物的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比如鸟类有羽毛,鱼类有鳞片等。

我们将研究这些不同的特征,了解它们对动物的作用。

3. 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同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我们将研究一些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了解它们如何适应各种环境。

单元三:植物篇本单元主要研究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的部分:植物由根、茎、叶和花等部分组成。

我们将研究这些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 植物的繁殖:植物繁殖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种子繁殖、茎繁殖和根繁殖等。

我们将研究这些不同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如何保持种群的生存。

3. 植物的用途:植物在人类生活中有很多用途,比如提供食物、药材和建筑材料等。

我们将研究一些常见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用途。

单元四:物体和材料本单元主要研究物体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我们要学会观察和描述它们。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在生活中的用途。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能加快溶解吗1.(加热)、(搅拌)可以加速物质的溶解。

多余的盐粒不能再溶解了,这种现象叫(饱和)。

2.根据实验,在20℃时,20毫升水里可以溶解(7.2)克食盐,那么,100毫升水里可以溶解(36)克食盐。

100毫升水里可以溶解(204)克糖。

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物质的量是(不同)的。

3.溶解的快慢和(温度)、(搅拌)、(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

实验分组:第2小组实验计划研究问题: 2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白糖?材料准备:烧杯、水、量筒(tong)、电子秤、玻璃棒、白糖。

研究过程: 1.先用量筒取20毫升水倒入杯中。

2.每次只加一平勺白糖,待完全溶解后再加。

3.计数加过多少平勺后,溶解达到饱和。

4.称量这么多平勺白糖的总质量。

实验结论:20毫升水里最多溶解40.4克白糖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1.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

2.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蒸发,在(温度越高)、(暴露面积越大)、(风越大)的情况下,蒸发得越快。

3.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4.草叶上的露珠、冬天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浴室墙壁上出现的水珠等都属于(凝结现象)。

5.水达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C)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剧烈地翻腾起来,并迅速地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作(沸腾).6.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上升速度是先(慢)后(快)再(慢)。

7.冰融化成水时,需要持续地(吸收)热量。

8.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的冰三种形态,它们都是水。

9.冰雹是(固态)的水,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10.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会(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会(上升)。

11.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的冰三种状态。

水结冰后会膨胀。

实验:我们来造冰准备材料:酒精烧杯试管架实验过程:1.将酒精放入冰箱冷冻2测量经冷冻后酒精的温度3.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冷冻的酒精中4.测量试管内冰块的温度5.实验现象:水结冰了6.实验结论: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水会结成冰第三单元天气观测1.空气的温度简称(气温)。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20190416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20190416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一)第一单元 冷与热========================1.北魏农学家( 贾思勰 )在《 齐民要术 》一书中,记载了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如何判断豆子( 发酵 )的温度。

2.人们用( 温度 )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3.( 温度计 )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4.瑞典科学家( 摄尔西斯 )创立了“( 摄氏温标 )”。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 100 )摄氏度。

5.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 体温计 ),人体正常体温大约是( 37 )℃。

6.( 伽利略 )发明了第一支( 空气 )温度计。

7.法国化学家( 雷伊 )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进,发明了( 液体 )温度计。

8.液体受热时,体积( 膨胀 );受冷时,体积( 收缩 )。

这就是液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

9.( 固 )体、( 液 )体、( 气 )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酒精灯灯焰分为( 外焰 )、( 内焰 )、( 焰心 )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 外焰 )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 最高 )。

1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

12.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 膨胀 )。

13.加热后,铜球( 不能 )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 能 )通过金属环。

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 膨胀 ),受冷时体积( 收缩 )。

14.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 高温 )部分传向( 低温 )部分。

15.热可以通过( 传导 )、( 对流 )、( 辐射 )三种方式传递。

【铁锅把火焰的热量传导到锅内;烧开水时水会上下对流翻滚;太阳通过辐射把热量传向地球。

】16.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铜)、( 铁 )、( 铝 ) 等金属;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 木头 )、( 陶瓷 )、( 塑料 )等。

17.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 加快 )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

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 减缓 )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期末复习资料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期末复习资料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期末复习资料虽然科学不是主要的科目,但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所以对于科学的复习也不要忽视了。

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科学三年级期末复习资料,希望大家喜欢!科学三年级期末第一单元复习资料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5、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6、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7、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水和石块都占据一定的。

2.水和石块都,空气确定的体积,所以可以,也可以。

3.满满的一杯水,再往杯里面倒水,水溢出来了,说明水,满满的一杯水,再放入石块,水溢出来了,也说明水。

4.满满的一杯水,再放入石块,水为什么会溢出来?答:杯子里的水已经占满了位置,石块要占地方,所以挤出来一部分水,水就会溢出来,这种占地方的现象,称为占据空间。

5.演示实验(玻璃瓶,漏斗穿插于橡胶塞中,再将胶塞塞紧瓶口,保持各连接处密封不透气)往漏斗中倒水,水不能灌入瓶中,这是为什么?答:因为空气占据一定空间,瓶内的跑不出来,所以水不能灌进瓶中。

6.空气很轻,但具有一定的。

7.认识天平: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精密仪器,对照实物和图,认识天平各部分名称。

8.学会使用天平①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橡皮垫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测量: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合适的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使天平平衡。

当放入最小砝码而天平右端仍下沉时,就需要移动游码调节天平平衡。

③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托盘上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读数时,要看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

④整理: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橡皮垫圈安放到托盘支架下。

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和砝码。

9.给皮球打足气,将皮球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右盘,并调节天平至平衡。

记录质量;再将皮球放气,称放气后的皮球,记录质量;比较数据,会发现空气有。

10.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答:一个气球充气,相同的另一个不充气,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就知道空气有重量了充气的那边重。

11.风是怎样的形成的?答:自然风: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非自然风:热空气会上升,周围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因此形成风。

12.空气是怎样流动的?答: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空气向四面八方流动,没有固定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冷与热1 知冷知热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6、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7、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8、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9、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

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

5. 描述实验现象时,我们要说清楚实验__前__、实验__中__、实验_后___看到的___现象___,以及实验条件是什么。

6.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我能举出生活中关于热胀冷缩的事例:①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②温度计;③夏天电线变长;④冬天有时罐头瓶盖打不开,用火烤一烤就行打开。

3 热的传递1.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2.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3.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加快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

4.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5.我能举出生活中,热传递事例三个:①用烤火炉烤火;②电熨斗熨烫衣服;③微波炉蒸煮食物。

5.不同材料制作的物体传热本领是不同。

6.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铁_、玻璃、铝等;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木头、陶瓷、塑料等。

简答题1.常见的温度计有哪些?答:常见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红外线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

2.架设高压电线时为什么电线不能拉得太紧?答:因为电线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拉得太紧,冬天受冷容易断裂。

3.在铺设铁轨时为什么要在铁轨间留缝隙?答;因为铁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不留缝隙,夏天受热容易变形。

4.啤酒瓶或饮料瓶中的啤酒、饮料为什么不能装的太满?答:因为啤酒或饮料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装的太满夏天受热容易使瓶子胀破。

5.妈妈做好的汤放在桌子上没人吃,为什么变少了?答:因为汤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汤过一会儿变冷了,体积变小了。

6.怎样使用酒精灯?答:①点亮酒精灯时,火柴放在酒精灯的斜下方,不能放在斜上方,不能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②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7.当瓶盖拧不开了,用什么办法可以打开为什么8.答:用火烧的办法打开,因为金属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二单元天气1.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晴天、下雪天、阴天、下雨天、雾等现象来描述天气。

2.气温就是空气的_温度_。

3.气象站的温度计放在百叶箱_里测气温。

4.竺可桢是我国着名的气象学家,他写出《物候学》一书。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标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刮东风;红旗向西北飘,此时刮东南风;炊烟从西南飘过来,表示刮西南风。

6.我们现在把风通常分为13个等级,就是0~_12_级,其中,_12_级风最大。

我们当地的最大风力一般为8_级左右。

7.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雨量筒要放在离地面70cm的位置。

8.雨量等级来描述的。

雨量是24小时内一平方米下雨的多少。

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9.天气可以通过气象台、天气谚语进行预报。

10.我们现在的气象预报直接通过气象服务获得。

11、最早的雨量器是是记载于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所着的《数书九章》。

12.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放天气预报的时间大约是19:32分。

13.我能写出两个描述天气的词语:大雪纷飞、阴雨绵绵、烈日炎炎。

简答题1.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答: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天、下雪、阴天、雾凇、下雪、雾等。

2.举例说明哪些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有利影响?答:春天的雨,冬天的雪对农业生产有利,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

3.风可以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和益处?答:危害: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甚至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益处:人们用风可以发电。

4.气象工作人员是怎样预测天气的?答:气象工作人员根据传送来的气象数据,分析天气形势,对未来的天气进行预报。

5.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答:通过以下途径了解天气:报纸、电视台、气象网站、121电话等。

第三单元养蚕1.蚕宝宝的家要___温暖___、__通风_。

2.为了更好地了解蚕宝宝的生活,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温度计等工具帮助观察,在观察的时候要作好记录。

3.刚出生的蚕宝宝是褐色的,还长着很多细毛,大小和蚂蚁差不多。

4.饲养蚕宝宝时,要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保持蚕宝宝的“房间”的清洁,并保持通风,杜绝与杀虫剂接触,病蚕要及时隔离。

5.蚕的一生总共要蜕6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

6.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

7.养蚕时,我们可以做一个蚕山来帮助蚕宝宝结茧。

8.蚕蛾的身体分为__头__、_胸_、腹_部分,它有一对触角,__三_对足,两对翅膀。

9.像蜻蜓、蚂蚁这样的动物,成虫的身体分为_头_、_胸___、__腹___三部分,头部有_口器_和一对__触角_,胸部有三对_足_,一般有两对翅膀__。

科学家把这种动物叫做__昆虫__。

10.像蚕、蝴蝶等动物一生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11.我认识的昆虫有__蜻蜓、蝴蝶、_蚕蛾、蝗虫、蚂蚁、蜜蜂_。

12.远在5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缫丝的国家。

简答题1.为什么要在装蚕卵的盒子上扎上小孔?答:这是因为小蚕也和其他动物一样也需要呼吸,这样就保证了蚕宝宝的家是通风的。

2.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答:蚕宝宝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再蚕卵上洒点水,当达到一定温度时,蚕卵里的小生命就开始发育了。

3.什么叫蜕皮蚕的一生要蜕几次皮4.答: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就叫蜕皮。

蚕一生要蜕四次皮,每蜕一次皮,就增加一龄。

5.在养蚕过程中,如何对蚕进行喂养与护理?答:应该这样饲养和护理蚕:①喂新鲜桑叶,刚蜕皮的蚕只能吃嫩桑叶;②经常清除粪便,保持蚕宝宝的房间清洁;③保持通风,杜绝与杀虫剂接触;④病蚕要及时隔离。

6.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存?答: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7.什么是昆虫?答:像蚕蛾、蜻蜓、蝗虫、蚂蚁这样的动物,成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科学家把这样的动物叫做昆虫。

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1.磁铁能吸铁质物体,磁铁的这种吸引力就是磁力。

2.磁铁不同的部位吸铁的本领不同,磁铁的两端磁力__强__,中间磁力_弱___。

1.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__南北方向__的性质制成的。

2.2000年前我国人发明了司南3.磁铁指南的一极叫做__南极___,用字母___S____表示;指北的一极叫做___北极___,用字母__N___表示。

3.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4种指南针的用法。

4.400多年以前,英国医生推测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5.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在磁性教具、磁悬浮列车、文具盒、门吸都运用了这一性质。

6.两块磁铁的南极“S”相互靠近时,它们会相互排斥;北极”N”相互靠近时,他们会排斥;北极N与南极S靠近时,它们会相互吸引。

7.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的没有轮子的火车,它运行时不与轨道接触。

二、简答题1.辨认铁制物品用什么方法更可靠呢?答:用做实验的方法可以辨别,能被磁铁吸住的就是铁制物体。

2.什么叫磁极条形磁铁有几个磁极3.答: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就是磁极。

磁铁有两个磁极。

4.现在的指南针有什么特点?答:指南针的用途很广泛,在航海、航空、军事、地质考察、登山中都要用到它。

5.有两根磁针,一根有磁性,一根没有磁性,怎样辨认出哪根有磁性?答:可以用轻细线把它们分别悬吊起来,精之后能指南北的有磁性,不能指南北的没有磁性。

6.一个没有标明磁极的磁铁,用什么方法可以辨认它的磁极?答:用一根细线系在该磁铁中端,把它吊在铁架台上,使它可以自由转动,当它静止时,磁铁指北的一端是N极,指南的一端是S极。

6.磁铁有什么性质?答:当磁铁的两个磁极相接近时,相同的极互相排斥,不同的极相互吸引。

这说明磁铁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第五单元多彩的光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如太阳、发光的电灯泡、开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等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影子的形成条件是:应该有光和遮光或不透明的物体。

4.放大镜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镜子。

5.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成像的作用。

6.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合起来的。

赤、橙、黄、绿、蓝、靛、紫7.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才能看到它。

8.良好的视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眼睛。

9. 早晨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相比,看上去太阳的大小是大的,其实都是眼睛产生的错觉。

10.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新光源,它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11. 潜望镜是利用镜面的反射原理制作的。

简答题1.小孔成像的特点?答:小孔成像是倒立、缩小的。

2.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答:需要光源、遮挡物、屏(能够呈现影子的物体,如墙面,地面),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3.为什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答: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在背面形成影子。

4.镜子里的像与原物体的关系是什么?答:镜子里的像与原物体是等大的,且与原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