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课堂实录三则[名师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三则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之一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始终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实施课堂教学。落实教师为辅,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探索略见成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本课生字“协檐汇泽宣钮徐瞻帜袖”,能正确认读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3、小组合作整理出课文的顺序。按事情发展依次写了“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部分。

教学重点: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

教学用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时光如流水,勿勿而过,转眼间又快到这一学期放长假的时候,“十·一”国庆节。每到这个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那么同学们知道在新中男刚成立时的庆祝活动是什么样的吗?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板书课题)

同学们看课题,“开国”是什么意思?“大典”呢?

(开国:刚刚成立。大典:重大的仪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就打开书,轻声课文、看看开国大典是怎么样的。同时教准字音。

2、接下来可以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在读的同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好、看一看谁能流利地读出文章?(指名分段朗读。)

4、看一看谁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三、合作探究,整理顺序

5、这篇文章主要记伤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那么按照大典进行的顺序写了那几部分的内容?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来。

6、找到以后可以和小同学交流一下,取长补短,做到准确无误。

7、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四、总结

再浏览一下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再把不懂的问题写在书上,下节课我们深入探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合作探究,领悟并学会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当时人们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不,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历史上的某些时刻更让我们铭记。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新中国成立时举行的盛大的典礼。(板书课题)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那么课文按开国大典的顺序记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从游行)

二、精读课文,体会思想

1、在这四部分哪一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你难忘?

2、这一部分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你从这一部中体会到了什么?具体是从哪句中体会到的。甚至是哪个词呢?

现在、拿出书、默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用心体会。再动笔画画重点词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写在这部分语句的旁边。

3、相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特别的感受。下面给大家几分钟,在小组内交流,也可就不明白的问题讨论讨论。

4、现在我们全班交流。谁第一个站起来发言。

生:我最喜欢的是典礼部分。

师:好、我们大家就一齐看一下“典礼“这部分。还有谁也喜欢这部分?请举手。这部分比较长你们分段把这部分读读,好不好?然后再说为什么印象深刻。

(生分段朗读)

生1:我对这部分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我感受到了人们无比激动的心情。特别是“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一句表现出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

生甲2:我印象深刻是因为我感到特别自豪,特别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我体会到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不再受到别的国家的欺负了的那种心情。

师:那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可高兴可高兴了。

生:是种自豪的心情,是一种骄傲的心情。

师: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师:读得好,老师感到了那种发自内心的力量的爆发。所以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宣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生读第六自然段)

生3:老师我觉得这里有两个词最能体现人们的心情。一个是“欢呼”,一个是“欢跃”,把人们当时的那种激动的心情表现出来了。

生甲4: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不再被压迫和欺凌,新中国人民从那一刻起就当家作主了。

生甲5:句子中的两个“一齐”突出了在场的人们的动作完全一样,动作完全一样,因为人们感到是毛主席帮助他们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毛主席是人们心中的主席。

师:确是激动啊,想想从前那种受人剥削,任人摆布的日子,再想想以后自由自在,自己说了算的生活,怎能不激动!关于这一部分,谁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甲6:老师,我还想说,在整个典礼过程中,作者抓住了几个场景进行描写,把整个典礼过程写清楚了。

师:总结得非常明白、恰当,那么你能不能说说有几个场景呢?

生甲6:开始是下午三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然后秦国歌,接着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紧接着升国旗,放礼炮,毛主席又宣读了公告。

师:非常准确,,你真是个认真的孩子,而且掌握了读书方法,有一定的读书能力。同时同学们也可以认真体会一下这种场面描写的方法。再读读这一部分。特别是表达人们心情的句子,多读读,体会体会。(生轻声读)

师:还有没有要说的。没有就听听其他同学对其它部分为什么印象深刻吧。

生乙1:我喜欢的是阅兵式这部分。(朗读)

读到这部分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受鼓舞的感觉,心中汹涌澎湃地。新中国成立时的军队已经很强大了。能够保卫人们群众的安全了。

生乙2:我对这部分的这几个句子印象深刻。“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两句写出了群众那种激动、欢喜、自豪的心情。

生乙3.从这两句中也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因此人们的心情是难以说明的,只是使劲欢呼鼓掌。

师:同学们再看看描写各种部队从主席台前经过的这段,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生轻声读)

生:我觉得写得很有条理,而且写出了中华人民解放军的精神。你看“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还有“白马连”一色白马,“红马连”一色红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都说明了我国的日益强大。说明我国人民的齐心协力。

生:我想到了作者在写法上也很有重点。抓住每一种事物的特点来写。如写“海军”,抓住衣服的颜色;写步兵抓住动作;写炮兵抓住炮的种类;写骑兵抓住马的颜色和动作。又总写了“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即有重点细写又照顾会面。

师:好!说得非常清楚明了。能够从写法入手,说明你学会学习了,那么你的作文一定会很好的。看来我们的同学们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学到了写法。现在同学们小声地读一启遍这部分,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师:下面我就来看一下最后一部分“群众游行”。

生:(先读)

这部分写出了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的情况。写出了人民的欢乐激动自豪的心情。

生:我还感受到虽然课文结束了,但是这种心情在人们的心中却没有消失。“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里的“光明”二字应该有两个含义:一是群众举的灯笼火把把夜晚照得如同白天一样。二是人们心里的光明。那是推倒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后的自由生活,那是人们不再受苦受罪的甜蜜生活,那是人们当家作主的快乐生活。所以说作者采用了一语双关的写法,表现了当时们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欢喜。

师:(师带头为他鼓掌)说得太好了,一语重地,无需再作其它的解释。我们一齐来读读这部分,要读出心中那高兴,自豪的情感。可以想想我们开县庆时,同学们在此之前苦练马头琴,终于可以上台表演时的高兴心情。

(师生同读)

师:还有一处。“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是对偶句,修辞手法是对偶。

师:好了,到现在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学完了。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师:同学们座好。再次回忆一下课文。《开国大典》一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开中典礼的全过程。抓住了典礼前,典礼过程,阅兵式,群众游行四部分进行描写。而又以典礼过程和群众游行为重点,详写了其中的几个点,如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的准备,哪些部队参加等。使整篇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是我们写作文时要学习的。希望同学们能用到这种描写场面的方法。

《开国大典》教学实录及点评之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老的中国,1949年是震撼人心的—年。正如歌中所唱,五千年的日月星辰,黄河曾多少次荡涤沧桑大地,可没有哪一次改朝换代可以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次壮举媲美。你们听:(播放课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画面和录音)这庄

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就是亿万人民迈向新生的脚步声,这一年历史为新中国拉开了帷幕。

今天,就让我们满怀豪情一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1949年(出示课题:开国大典) 评点:教师充满激情地娓娓导入,和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的画面、录音浑然一体,自然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马上集中到课文中来。

师:现在同学们打开书,我们看教材第一部分“历史性的盛会’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不忙回答,为了帮大家更好地理解课文,老师带大家到这次大会的会场上去看一看。

生l:我知道了这一历史性盛会指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它是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

生2:我知道了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有600多人,他们代表了全国人民。

生3:我知道了这次大会是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召开的,也就是说这次大会的任务是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准备工作的。

生4:我还知道了这次大会做出了五项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北平改名为北京;五星红旗定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

评点:课文内容显巨学生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教学时,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学得真认真!那你们能告诉我大会为什么把五星红旗定为国旗,它有什么含义吗?(出不五星红旗图片)

生:我们在思想品德课上学过,五星红旗的旗面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还有五颗黄色的

五角星。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全国人民。四颗小星围绕在大星的右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

师:你能联系其他课上学的知识给老师以满意的答复,说明你是一个很会学习的孩子。

评点: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去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还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通过决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正式国歌。国歌是象征国家的歌曲。你们知道我国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吗?

(学生显然知之甚少,无人举手)

师:请同学们齐读歌词,说说你从歌词中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读歌词)

生l:我从“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中感受到受压迫的中国人是多么坚强,多么希望翻身做主人啊。

生2: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毫不屈服、英勇反抗的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生3:从歌词中我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浴血奋战的情景,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师:同学们的感受都很深刻。课前老师从网上查到一段资料(课件打出《义勇军进行曲》的来历),请大家读一读,对你们理解这个问题会有帮助。

(学生兴趣陡然高涨,大声阅读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