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及加工方法,数控编程等。

二.设计内容

编制中等复杂程度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及数控程序。

三.设计步骤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在编程中,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因此程序编制中的零件的工艺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在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因而又有其特点。

1)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序内容复杂。这是因为数控机床价格昂贵,若只加工简单的工序,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在数控机床上通常安排较复杂的工序,甚至是在通用机床上难以完成的那些工序.

2)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比普通机床工艺规程编制复杂。这是因为在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中不必考虑的问题,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走刀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在数控加工时,这一切都无例外地都变成了固定的程序内容,正由于这个特点,促使对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要求极高,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加工不出合格的零件.

2.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根据数控加工的实践,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选择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和确定工序内容;

2)零件图纸的数控工艺性分析;

3)制订数控工艺路线,如工序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基准选择、与非数控加工工艺的衔接等;

4)数控工序的设计,如工步、刀具选择、夹具定位与安装、走刀路线确定、测量、切削用量的确定等;

5)调整数控加工工艺程序,如对刀、刀具补偿等;

6)分配数控加工中的容差;

7)处理数控机床上部分工艺指令。

3.数控加工零件的合理选择

程序编制前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要有机床说明书、编程手册、切削用量表、标准工具、夹具手册等资料,方能进行如下一些问题的研究。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零件图样和毛坯,要选择适合加工该零件的数控机床。第二种情况:已经有了数控机床,要选择适合在该机床上加工的零件。无论哪种情况,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毛坯的材料和类型、零件轮廓形状复杂程度、尺寸大小、加工精度、零件数量、热处理要求等。概括起来有三点,即零件技术要求能否保证,对提高生产率是否有利,经济上虽否合算。

根据国内外数控技术应用实践,数控机床通常最适合加工具有以下特点的零件:

(1)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零件或新产品试制中的零件;

(2)轮廓形状复杂,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

(3)用普通机床加工时,需要有昂贵的工艺装备(工具、夹具和模具)的零件;

(4)需要多次改型的零件;

(5)价值昂贵,加工中不允许报废的关键零件;

(6)需要最短生产周期的急零件。

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涉及面很广,在此仅从数控加工的可能性和方便性两方面加以分析.

(1)零件图样上尺寸数据的给出应符合编程方便的原则;

A 零件图样上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加工的特点,在数控加工零件图上,

应以同一基准引注尺寸直接给出坐标尺寸。

B 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元素的条件应充分

在手工编程时,要计算每个节点坐标。在自动编程时,要对构成零件轮廓的所有几何元素进行定义。因此在分析零件图时,要分析几何元素的给定条件是否充分.如果构成零件几何元素条件不充分,编程时则无法下手.

(2)零件各加工部位的结构工艺性应符合数控加工的特点

A 零件的内腔和外形最好采用统一的几何类型和尺寸.这样可以减少刀具规格和换刀次数,使编程方便,生产效益提高。

B 内槽圆角的大小决定着刀具直径的大小,因而内槽圆角半径不应过小。

C 零件铣削底平面时,槽底圆角半径不应过大,否则铣刀端刃铣削平面的能力差、效率低。

D 应采用统一的基准定位。在数控加工中,若没有统一的基准定位,会因工件重新安装而导致加工后的两个面年轮廓位置及尺寸不协调现象。

此外,还应分析零件所要求的加工精度、尺寸公差是否为以得到保证,有无引起矛盾的多余尺寸或影响工序安排的封闭尺寸等.

4.加工方法的选择与加工方案的确定

1)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是保证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由于获得同一级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一般有许多,因而在实际选择时,要结合零件的形状、尺寸大小和热处理要求等全面考虑。

2)加工方案确定的原则

零件上比较精确表面加工,常常是通过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逐步达到的。对这些表面仅仅根据质量要求选择相应的最终加工方法是不够的,还应正确地确定从毛坯到最终成形的加工方案.

5.工序与工步的划分

一般工序划分有以下几种方式

1)按零件装卡定位方式划分工序

由于每个零件结构形状不同,各表面的技术要求也有所不同,故加工时,其定位方式则各有差异。一般加工外形时,以内形定位;加工内形时又以外形定位。

因而可根据定位方式的不同来划分工序.

2)按粗、精加工划分工序

根据零件的加工精度、刚度和变形等因素杰划分工序时,可按粗、精加工分开的原则来划分工序,即先作粗加工再精加工。此时可用不同的机床或不同的刀具进行加工.通常在一次安装中,不允许将零件的某一部分表面加工完毕后,再加工零件的其它表面。

3)按所用刀具划分工序

为了减少换刀次数,压缩空程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定位误差,可按刀具集中工序的方法加工零件,即在一次装夹中,尽可能用同一把刀具加工出可能加工的所有部位,然后再换另一把刀加工其它部位。

工步的划分主要从加工精度和效率两方面考虑.在一个工序内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刀具和切削用量,对不同表面进行加工。为了便于分析和描述较复杂的工序,在工序内又细分为工步.

总之,工序与工步的划分要根据具体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等情况综合考虑。

6.零件的安装与夹具的选择

1)定位安装的基本原则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定位安装的基本原则与普通机床相同,也要合理选择定位基准和夹紧方案。为了提高数控机床效率确定定位基准与夹紧方案时应注意下列三点:

(1)力求设计、工艺与编程计算的基准统一;

(2)减少装夹次数,尽可能在一次定位装夹后,加工出全部待加工表面;

(3)避免采用占机人工调整式加工方案,以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效能。

2)选择夹具的基本原则

数控加工对夹具要有两方面要求:一是要保证夹具的坐标方向与机床的坐标方向相对固定;二是要协调零件和机床坐标系的尺寸关系.此外,尚需考虑以下四点:

(1)夹具结构应力求简单。当零件加工批量不大时,应尽量采用组合夹具、可调式夹具及其它通用夹具,以缩短生产准备时间、节省生产费用;成批生产时

考虑采用专用夹具;

(2)零件的装卸要迅速、方便,以缩短机床的停顿时间;

(3)夹具要开敞,其定位、夹紧机构或其它元件不得影响加工中的走刀;

(4)夹具在机床上的安装及工件在夹具上的安装要准确可靠,以保证工件在正确的位置上按程序加工。

此外,为了提高数控加工的效率,在成批生产中还可以采用多位、多件夹具。

7.刀具的选择与切削用量的确定

1)刀具的选择

刀具的选择是数控加工中重要的工艺内容之一,它不仅影响机床的加工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加工质量。编程时,选择刀具通常要考虑机床的加工能力、工序内容、工件材料等因素。

与传统的加工方法相比,数控加工对刀具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精度高、刚度高、耐用度高,而且要求尺寸稳定、安装调整方便。这就要求采用新型优质材料制造数控加工刀具,并优选刀具参数。

选取刀具时,要使刀具的尺寸与被加工工件的表面尺寸和形状相适应。生产中,平面零件周边轮廓的加工,常采用立铣刀.铣削平面时,应选硬质合金刀片铣刀;加工凸台、凹槽时,选高速钢立铣刀。

对一些主体型面和变斜角轮廓形的加工,常采用球头铣刀、环形铣刀、鼓形刀、锥形刀和盘形刀。

曲面加工常采用和球头铣刀,但加工曲面较低平坦部位时,刀具以球头顶端刃切削,切削条件较差,因而应采环形刀。

2)切削用量的确定

切削用量包括主轴转速(切削速度)、切削深度或宽度、进给速度(进给量)等.对于不同的加工方法,需选择不同的切削用量,并应编入程序单内。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粗加工时,一般以提高生产率为主,但也考虑经济性和加工成本;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时,应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切削效率、经济性和加工成本。具体数值应根据机床说明书、切削用量手册,并结合经验而定。

8.对刀点和换刀点的确定

在编制加工程序时,要正确地选择“对刀点"和“换刀点"的位置。

“对刀点"就是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刀具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起点。由于程序段从该点开始执行,所以对刀点心也叫做“程序起点”或“起刀点"。选择对刀点的原则是:

1)要便于数学处理和简化程序编制

2)在机床上找正容易;

3)加工过程中检查方便;

4)引起的加工误差小。

对刀点可选在工件上,也可选在工件外面(如选在夹具上或机床上)。但必须与零件的定位基准有一定的尺寸联系。这样才能确定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的关系。

为了提高加工精度,对刀点应尽量选在零件的设计基准或工艺基准上,如以孔定位的工件,可选孔的中心作为对刀点。刀具的位置则以此孔来找正,使“刀位点”与“对刀点”重合。所谓“刀位点”是指车刀、镗刀的刀尖;钻头的钻尖;立铣刀、端铣刀刀头底面的中心、球头铣刀的球头中心。

零件安装时,工件坐标系要与机床坐标系有确定的尺寸关系,在工件坐标系设定后,从对刀点开始的第一个程序段的坐标值,为对刀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对刀点既是程序的起点,也是程序的终点。因此在成批生产中要考虑对刀点的重复精度,该精度可用对刀点相距机床原点的坐标值来校核.所谓“机床原点”是指机床上一个固定不变的极限点。例如,对车床而言,是指车床主轴回转中心与车头卡盘端面的交点.

“换刀点”是为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等多刀加工机床的编程设定的,回为这些机床加工中途需更换刀具,故应规定换刀点。所谓“换刀点”是指刀架转位换刀时的位置。该点可以是某一固定点(如加工中心机床,其换刀机械手的位置是固定的),也可以是任意的一点(如车床)。换刀点的位置应设在工件或夹具的外部,以刀架转位时不碰工件及其它部件为准。其设定值可用实际测量方法或计算确定。

9.加工路线的确定

在数控加工中,刀具刀位点相对于工件运动轨迹称为加工路线。编程时,加工路线的确定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工路线应保证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且效率高;

2)使数值计算简单,以减少编程工作量;

3)应使加工路线最短,这样既可减少程序段,又可减少空刀时间.

4)此外,确定加工路线时,还要考虑工件的加工余量和机床、刀具的刚度等情况,确定是一次走刀,还是多次走刀来完成加工以及在铣削加工中是采用顺铣还是采用逆铣等。

10.程编误差及其控制

数控机床突出特点之一是:零件的加工精度不仅在加工过程中形成,而且在加工前程编阶段就已形成,程编阶段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于程序控制的原理本身决定的。在程编阶段,图纸上的信息转换成控制系统可以接受的形式,会产生如下三种误差:近似计算误差、插补误差、尺寸圆整误差。

在点位控制加工中,程编误差包含尺寸圆整误差一项,并且直接影响孔位置尺寸精度.

在轮廓控制加工中,影响轮廓加工精度的主要是插补误差,而尺寸圆整误差的影响则居次要地位,所以,一般所就的程编误差系指插补误差而言。

因为还有控制系统与拖动系统的误差,零件定位误差,对刀误差,刀具磨损误差,工件变形误差等等,所以,零件图纸上给出的公差,只有一小部分允许分配给程编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一般取允许的编程误差等于零件公差的0.1~0.2。

(二)编程中工艺指令的处理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的动作都必须在程序中用指令方式事先予以规定,在加工中由机床自动实现。我们称这类指令为工艺指令。这类指令有国际标准,即准备功能指令G辅助功能指令M两大类。在编制加工程序时,必须按程编手册正确选用和处理。

(三)程序编制及动态模拟软件的使用

具体内容及详见机床使用手册。

四、典型零件工艺与程序编制

1、加工轴类零件如图1,毛坯为Φ85㎜×340㎜棒材,零件材料为45钢,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图中Φ85㎜外圆不加工。对该零件进行精加工。根据图纸要求和毛坯情况,编制该零件数控车削工艺与程序。

图1车削轴类零件

2、典型轴类零件介绍

图2所示为变速器一轴热处理前零件简图。

该零件材料为20CrMnTi,毛坯为模缎件,硬度为156-207HBS,是国内某型号汽车变速器上的零件,为大量生产类型产品。该零件为由双联齿形、矩形花键、径向孔、内孔、外圆柱面、外圆锥面、过渡圆角、内外环槽等表面组成的轴类零件,加工表面较多,适合在数控车上加工.试编制其数控加工工艺与程序。

图2 变速器-—轴热处理前零件图

3、图3所示为减速箱箱体图。零件材料为HT200,中批量生产,分析其加工工艺并编制数控程序。

图3 减速箱箱体简图

4、图4所示为拨叉简图。零件材料为HT200,中批量生产,分析其加工工艺

并编制数控程序。。

图4 拨叉简图

五.实验报告

1.数控加工工艺卡片

2.数控加工程序单

11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 ******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12级机自专升本1班 指导教师:*** 学号:***********

数控技术课程说明书 新乡学院 2013年 12 月 前言 数控加工作为机械制造业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经过十余年的引进与发展,已经在汽车、航空、航天、模具等行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数控编程是从零件图纸到获得数控加工程序的全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计算加工走刀中的刀位点。刀位点一般取为刀具轴线与刀具表面的交点,多轴加工中还要给出刀轴矢量。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题。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要一些处理。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是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切削方向学生在学习完本科大纲要求的“数控编程”“工艺设计”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编程,并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使我们熟悉数控车床编程流程。当然,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有很多纰漏,恳请老师指正。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1) 1.1、目的与要求 (1) 1.2、课程设计内容 (1) 1.3、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 (1) 1.4、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 (2) 1.5、课程设计进度表 (2) 2.零件的数控工艺分析 (3) 2.1、工艺分析 (3) 2.2、工件定位与装夹 (5) 2.3、机床的合理选用 (6) 2.4、选择刀具和确定切削用量 (6) 2.5、确定走刀路线 (8) 3.轨迹坐标的计算 (10) 3.1、基点坐标计算 (10) 4.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 (13) 4.1、左半部分程序的编制 (13) 4.2、右半部分程序的编制 (13) 5.加工程序的调试及运行结果 (15) 5.1、仿真软件简介 (15) 5.2、加工仿真过程叙述 (15) 5.3、加工仿真结果 (20) 总结 (28) 参考文献 (29)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湖南理工学院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资料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材料目录 序号名称数量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2 课程设计报告书 1 3 课程设计其它资料 4 5 6 7 8

南湖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系部: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1年6月9 日

湖南理工学院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数控车床的编程设计 数控铣床的编程设计 系部: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号: 起迄日期:2011年5月26日~2011年6月9日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1.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学完数控编程之后,进行的下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它一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零件图,用ISO码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熟悉加工程序输入、检查、编辑及执行的方法,另一方面,为今后的毕业设计、今后从事数控加工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二.课程设计任务 根据指导书提供的零件图及相关技术要求,选择车床和铣床加工零件各一个,选择某种数控系统的编程指令编程。 三.设计题目、内容以及步骤(具体题目见附录) 1.根据零件图样要求、毛坯情况,确定工艺方案及加工路线; 2.选择机床设备; 3.选择刀具; 4.确定切削用量; 5.确定工件坐标系、对刀点和换刀点; 6.编写程序。

2.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课程设计目的,本人的设计任务,设计步骤,结论,心得体会; 3.主要参考文献: [1] 施仁,刘文江,郑辑光.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廖效果,朱启逑.数字控制机床.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 林洁.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l993 [4] 于华.数控机床的编程及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 顾京.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 范超毅.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1 5月25日~5月27日方案确定 2 5月28日~5月30日坐标点的计算 3 5月31日~6月2日程序的编制 4 6月3日~6月5日程序的校验和调试 5 6月6日~6月9日编写设计说明书 主指导教师日期:2011年 6月9日

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在学完机床数控技术及相应的机床电器及PLC等课程之后,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数控车,数控铣和加工中心的进给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⑴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数控系统设计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⑵掌握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进给驱动的原理和控制方法; ⑶掌握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具备查阅和运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⑷基本掌握编写技术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参考课程设计指导书[1],对于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纵向进给驱动由三相感应式步进电机实现,完成其选型计算,用4位拨动开关设定转动速度,并设计其启动停止、正反转、加减速和步数控制系统,数控系统的脉冲当量为0.01mm/脉冲。 三、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 ⑴设计任务 ①.步进电机选型计算; ②.PLC控制程序设计 ⑵设计工作量要求: ①.电路接线图和电器件清单; ②.控制程序T形图及其对应的程序清单; ③.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A4不少于10页) ⑶三个同学分为一组,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研究工作内容和设计方法,但每位同学的设计任务必须各有侧重独立完成,不能有雷同现象。 四、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包括车床的部分技术参数和车床拟实施数控化改造所需要的参数。以CA6140型车床的改造,设计参数如下: 最大加工直径:在床面上,400mm;在床鞍上, 210mm。 最大加工长度:1000mm。 行程:纵向,1000mm。 快速进给:纵向,2400mm/min 最大切削进给速度:纵向,500mm/min 溜板及刀架质量:纵向,81.63kg 主电动机功率:7.5kw 定位精度:0.04mm/全行程 重复定位精度:0.016mm/全行程 程序输入方式:增量值、绝对值通用 控制坐标数:2 脉冲当量:纵向,0.01mm/脉冲

数控机床设计任务书

广西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 设计的目的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是: 1)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及其相关基本知识,学习总体方案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通过对机械系统的设计,掌握几种典型传动元件与导向元件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及选用原则。 3)通过伺服系统的设计,掌握常用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计算选择方法与控制驱动方式。 4)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并初步树立“系统设计”的思想。 5)锻炼提高学生应用手册和标准、查阅文献资料以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二、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题目:X-Y 数控工作台设计 一、设计任务: 设计一套供立式数控铣床使用的X-Y 数控工作台,主要参数如下: 1) 立铣刀最大直径mm d 15=;立铣刀齿数3=Z ;最大铣削宽度mm a c 15=;最大背吃刀量8=p a ;加工材料为碳素钢或有色金属。 2) X 、Y 方向的定位精度均为mm 02.0±。 3) 工作台尺寸为mm mm 230230⨯,加工范围为mm mm 250250⨯; 4) 工作台空载最快移动速度min /3000max max mm v v y x ==,工作台进给最快移动速度min /400max max mm v v y x ==,加减速0.4s 。 二、设计主要步骤 1、确定设计总体方案 (1)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 ①丝杠螺母副的选用。 ②导轨副的选用。 ③伺服电动机的选用。 ④减速装置的选用。 (2)控制系统的设计,完成进给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及步进电机的控制驱动。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手册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导书应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1.设计任务 (3) 2.设计要求 (3) 3.零件图的分析 (3) 4.机床设备的选择 (3) 5.确定工件的装夹方式 (4) 6.确定数控加工刀具及加工工序卡片 (4) 7主轴的转速和进给速度的选择 (5) 8螺纹有关参数的计算 (5) 9.三维图形 (7)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同时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要求 1 绘制二维、三维零件图各一张; 2 数控加工工序卡一份; 3 走刀路线图一份;

4 数控加工程序清单一份(含注释); 5 设计讲明书一份。(分析零件结构;选择机床设备、刀具;编 写数控加工工艺;写出数值计算过程) 3.零件图的分析 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如图所示的带螺纹的轴类零件,该零件由外圆柱面,槽和螺纹所构成,零件的最大外径为Φ56,加工粗糙度要求较高,同时需要加工M30×1.5的螺纹,其材料为45﹟,分析其形状为不规范的阶梯轴类零件,能够采纳端面粗车循环加工指令,选择毛坯尺寸为Φ60mm×150mm的棒料。 4.机床设备的选择 依照该零件图所示为轴类零件,需要的加工的为外轮廓和螺纹,以及毛坯的尺寸大小,查机械设计手册选择FANUC系统的CK7815型数控车床来加工此零件。 5.确定工件的装夹方式 由于那个工件时一个实心轴类零件,同时轴的长度不是专门长,因此采纳工件的左端面和Φ60的外圆为定位基准。使用一般三爪卡盘加紧工件,取工件的右端面中心为工件的坐标系的原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是现代制造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数控机床相关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设计、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就数控机床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探讨。 一、数控机床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 数控机床是一种以数字计算机指令为驱动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在数字时代,数控机床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数控机床的课程设计需要学生掌握众多基础知识,如机床结构、数控系统的概念、机床的装备和操作等等。学生要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掌握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各个方面的功能和操作技巧。 二、数控机床课程设计的实施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不仅包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际操作和维护。学生必须学会使用数控机床进行切削加工、折弯、钻孔、深孔钻、拉伸等加工操作,以及对机床进行定制和其他维护操作。学生必须掌握机床的软件程序设计和操作技巧,同时还要学习基于数控机床的CAD设计软件。这些都是数控机床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 三、数控机床课程设计的重点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学生掌握机床的各种控制系统,了解机床的构造,摸清数控机床的加工原理和加工方式,掌握机床的安装和运行的方法。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包括伺服系统、直线系统、转动系统等。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数控系统的各个方面的功能和操作技巧。同时,还要学习基于数控机床的CAD设计软件,了解机床的软件程序设计,以及机床的安全操作等内容。 四、数控机床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课程,它更注重实践和操作。因此,教学模式也应该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数控机床课程设计需要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的资源,建设合适和现代化的实验室,并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如多媒体课件,互动教学系统,虚拟仿真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数控机床课程设计的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和工具。未来,数控机床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升级,传统的数控系统将被新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所取代。因此,数控机床课程设计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技术手段,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之,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是当今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数控机床相关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设计、操作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教学模式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and Education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 WK 76Y-63-2500型数控立式板料折弯机 液压装置课程设计 专业: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 班级学号:机检09XX 学生姓名:魏XX 指导教师:蒋XX 祁XX (讲师) 系别:机械工程学院 二〇一二年七月

目录 一、设计目的··(1) 二、摘要··(2) 三、设计内容··(3) 3.1 概述··(3) 3.2 机械部分··(3) 3.2.1 任务分析··(3) 3.2.2 方案的确定··(4) 3.2.3 负载与运动分析·(4) 3.2.4 负载图和速度图的绘制··(5) 3.2.5 液压缸主要参数的确定··(6) 3.2.6 系统液压图的拟定··(8) 3.2.7 液压元件的选择··(11) 3.2.8 液压系统性能的运算··(18) 3.3 电气部分··(21) 3.3.1 电气控制流程图··(21) 3.3.1 电气控制回路图··(21) 3.3.3 PLC梯形图··(22) 四、主要参考文献··(23) 五、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收获及体会··(24) 六、致谢··(25)

一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修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教学掌握一定的设计技能,并通过实际设计训练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理论知识。 2)通过实际设计训练,使学生掌握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建立工程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集思广益的团结合作方式。为后续从事技术工作与进一步学生奠定基础。 3)通过设计计算,培养学生运用设计资料、手册与国家技术标准、规范的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4)巩固和深化已学知识,在设计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液压装置在数控机床中的重要应用。

数控实验(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实验指导书 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 二〇〇四年八月

目录 实验一数控系统的通讯及其初始化 (1) 实验二逐点比较法插补实验 (5) 实验三数字积分(DDA)插补实验 (8) 数控课程设计指导书 (13) 一、设计思想: (13) 二、设计任务: (13) 三、设计步骤: (14) (一):系统硬件的熟悉 (14) (二):系统硬件的联接与测试 (16) 2.1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参数初始化 (16) 2.2运动控制卡的初始化及运行测试 (20) 2.3运动控制器的控制模式 (23) (三):控制软件的设计 (25) 3.1控制软件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 (25) 3.2 控制软件的模块划分 (27) 3.3 各个模块的接口和调度关系 (27) (四):控制软件的编制 (28) 4.1 指令队列模块的实现 (29) 4.2代码管理模块的实现 (30) 4.3 仿真与监视模块功能的实现 (34) 4.4 运行模块功能的实现 (38) 4.5 通用控制工具模块功能的实现 (43) (五):整个系统的连调 (43) (六):编写加工代码加工一个零件 (45) 6.1 G代码的标准格式 (45) 6.2 一个加工文件示例 (46) 附: (47)

实验一数控系统的通讯及其初始化 实验目的: 1、了解NC嵌入PC式数控系统的硬件组成、连线、驱动器参数初始化。 2、掌握使用PANATEAM软件观察电机的运行状态。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 GT-400-SV运动控制卡一块 GXY-1010伺服平台一套 VC软件开发平台 OVW2-06-2MD型光电编码器一个 PANATERM通信控制软件 实验原理: 1、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图1 运动控制器半闭环控制示意图 该数控系统的硬件组成如图1,由PC机、运动控制卡(核心是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电控箱(内有接口板、伺服驱动器以及一些简单的驱动电路)、X/Y 工作台、交流伺服电机、光电编码器组成。GT-400-SV是高性能的运动控制器,其核心是ADSP2181数字信号处理器,有标准的PCI总线,以及RS232串行通讯,并且提供函数库实现复杂的控制功能。GXY-1010伺服平台采用松下MSMA022A1C型电机,角度传感器为11线2500P/r增量式编码器,直接安装在电机转子上,与配套的伺服驱动器MSDA023A1A构成闭环控制。 PC机主要是完成插补运算并将得到的各轴的理论位置值乘以相应的系数转换为各轴所应转过的角度值传给运动控制卡,PC机通过PCI总线与运动控制卡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学院:贵州大学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自11152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2)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2) 二、数控技术的介绍 (2) 三、工艺分析 (4) 四、加工路线确实定 (6) 五、计算编程尺寸 (7) 六、加工参数的设定 (7) 七、编写加工程序 (8) 八、总结 (13)

摘要 当前数控技术的开展速度很快,作为一个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学生来说做好一份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根据零件图纸的要求,从材料的选择,刀具的选用,装夹方案确实定,加工路线的设计,数值的计算,加工参数的设定,程序的编写,仿真加工,最后加工出符合零件图纸尺寸要求和形状要求的产品。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专业所设的相关课程,并进行生产实习的根底上检查学生所学的根底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经验相结合的能力。它要求学生较全面地综合运用本专业及其有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相应科目的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设计,具体设计内容为:根据给定工件图纸,编写加工工艺规程,并说明工艺装备仪器和各项参数的计算和选取方法。其设计目的在于: 1、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与所涉及的有关课程〔机械制造根底与实践、机械设计根底、互换性与检测技术、机械制图、AutoCAD、数控机床等〕的知识,结合生产实习中掌握的实践技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编写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3、进一步稳固和加深学生识图、计算机绘图、参数计算、数控编程和编写技术文件等根本技能。 二、数控机床的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开展,数控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微处理器为根底,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的数控设备,已在我国批量生产、大量引进和推广应用,它们给机械制造业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并带来很大的效益。但同

数控机床说明书.

目录 1. 概述 (3) 1.1 机床课程设计的目的 (3) 1.2 铣床的规格系列和用处 (3) 1.3 操作性能要求 (3) 2. 参数的拟定 (3) 2.1 确定极限转速 (3) 2.2 主电机选择 (3) 3. 传动设计 (4) 3.1 主传动方案拟定 (4) 3.2 传动结构式、结构网的选择 (4) 3.2.1 确定传动组及各传动组中传动副的数目 (4) 3.2.2 传动式的拟定 (4) 3.2.3 结构式的拟定 (5) 4. 传动件的估算 (6) 4.1 三角带传动的计算 (6) 4.2 传动轴的估算 (7) 4.2.1 传动轴直径的估算 (7) 4.2.2 传动轴以及主轴计算转速 (8) 4.3 齿轮齿数的确定和模数的计算 (9) 4.3.1 齿轮齿数的确定 (9) 4.3.2 齿轮模数的计算 (9) 4.3.3 齿宽确定 (12) 4.4 带轮结构设计 (12) 5. 动力设计 (13) 5.1 主轴刚度验算 (13) 5.1.1 选定前端悬伸量C (13)

5.1.2 主轴支承跨距L的确定 (13) 5.1.3 计算当量外径 (13) 5.1.4 主轴刚度的计算 (13) 5.1.5 对于这种机床的刚度要求 (13) 5.2 齿轮校验 (14) 5.3 轴承的校验 (15) 6. 系统传动图 (16) 7. 心得体会 (17) 8. 参考文献 (17)

1.概述 1.1机床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床课程设计,是在金属切削机床课程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机床运动机械变速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使学生在拟定传动和变速的结构的结构方案过程中,得到设计构思,方案分析,结构工艺性,机械制图,零件计算,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能力。 1.2铣床的规格系列和用处 普通机床的规格和类型有系列型谱作为设计时应该遵照的基础。因此,对这些基本知识和资料作些简要介绍。本次设计的是普通铣床主轴变速箱。 1.3 操作性能要求 1)具有皮带轮卸荷装置 2)主轴的变速由滑移齿轮完成 2.参数的拟定 2.1 确定极限转速 主轴最大转速2000r/min,最低转速160 r/min。公比 =1.25 2.2 主电机选择 合理的确定电机功率N,使机床既能充分发挥其使用性能,满足生产需要,又不致使电机经常轻载而降低功率因素。 已知电动机的功率是5.5KW,根据《机床设计手册》[3]选Y132S1-2,额定功率5.5kw,r,最大额定转距2.2。 满载转速2900 min

数控技术课程教案

数控技术课程教案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数控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课程的作用:由于数控技术是集机、电、液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数控系统的组成、数控加工编程、计算机数控装置的软硬件、进给伺服系统、数控机床特有的机械结构和数控加工中心的刀具交换装置等内容的学习,较全面地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核心技术,掌握数控加工编程方法、数控系统应用及初步的数控系统设计方法。使使学生扩大知识面、能具体掌握数控加工的理论基础、基本方法,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进一步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与自动化工厂等机电一体化高新制造技术领域知识的相关基础。同时,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机电控制问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在培养机械工程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体系中,对于增强学生在机电控制及自动化领域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相关技术的应用、开发和研究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和培养学生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主要有《机械识图与制图》、《机械加工基础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工程基础》、《液压与气动》、《机械制造技术》,后续课程主要有《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强化综合训练》、《数控加工综合项目》、《职业技能鉴定综合项目》、《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等。 1.2课程设计理念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设计及技术改造的能力,具备简单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的能力;认识到这门技术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下专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学能力。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设计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背景 数控加工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数控加工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程设计将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对数控加工设备的实际操作学习,掌握数控加工技术基本原理和 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 2.通过对数控刀具的选用和刀具寿命的评估,使学生掌握刀具的使用规 范和操作方法,提高对数控机床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工艺制定能力。 3.通过数控机床的数控编程和模拟加工,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和加工模 拟技能,提高对数控机床的整机调试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 本课程设计分为两个模块,分别是数控机床操作实践和数控编程与模拟实践。 模块一数控机床操作实践 1.机床操作基础 –机床的结构、基本动作、位置定位和刀具运动相关知识 –手动操作机床,熟悉机床参数设置和各种操作方法 2.数控机床操作 –数控机床基本操作、常用功能介绍 –程序设置、程序调试、加工方案选择和工艺参数设定

–CNC仿真操作及机床各项参数的监控、调整和问题解决 3.数控机床实际加工 –加工使用数控机床完成课程设计规定的产品 –数控刀具的选用和刀具寿命的评估 模块二数控编程与模拟实践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9344088.html,C编程语言和编程规律 –基本的G代码和M代码语法和作用 –编程规则、技巧和介绍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9344088.html,C仿真软件的使用 –软件的功能介绍和用法 –仿真加工操作的基础实训 3.数控编程及机床仿真操作实践 –进行数控编程,使用CNC仿真软件进行加工仿真操作 –设置工艺参数,运行程序进行仿真加工,掌握数控机床加工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四、课程设计评估标准 1.机床实际加工操作,成品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符合规定的技术要 求。 2.数控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可在数控机床上正常加工完成,并测试刀具 寿命。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9344088.html,C仿真加工操作,操作规范且工件尺寸误差小于规定值。 以上三个方面为课程设计的重点,评分将根据学生在数控机床实际加工、数控编程和模拟实践中的操作表现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机床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设计

机床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设计 1.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针对机械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通过讲授机床数控技术和编程知识,培养学生对机床数控技术和编程的基本认识和掌握,以及相关技能的提升。 2. 课程内容 2.1 数控技术基础 1.数控技术概述 2.传统机床和数控机床的比较 3.数控机床单位 4.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2.2 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基本流程 2.编程语言选择 3.程序结构 4.算法设计 2.3 编程实践 1.数控综合加工实验 2.数控车床编程实验 3.数控铣床编程实验 2.4 机床数控编程 1.机床数控编程概述 2.编程要求和规范 3.编程技巧和方法 4.常见编程错误及剖析 3.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面授、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讲授、实验操作、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机床数控技术与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明确培养目标,掌握机床数控编程的基本规范和方法。

4. 实践教学安排 本课程将安排以下实践教学内容: 4.1 数控综合加工实验 1.实验目的:通过数控机床组合程序设计与加工加强学生对数控编程的理解和 掌握。 2.实验项目: (1) 设计制作一件工件,包括铣、钻、攻丝加工等。 (2) 编写 数控程序,加工工件并进行质量检测。 4.2 数控车床编程实验 1.实验目的:通过数控机床车削加工实践,提高学生对机床数控编程的技能与 实践水平。 2.实验项目: (1) 设计制作一件零件。 (2) 编写数控程序,利用车床加工完成。 (3) 检测零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 4.3 数控铣床编程实验 1.实验目的:通过数控铣床加工实践,加强学生对数控编程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项目: (1) 设计制作一件工件,加工之前需要进行数控编程。 (2) 良 好规划零件加工路线,选择合适工具,进行预编程制作程序。 (3) 通过加工规程 程序,加工出一件满足规定要求的工件。 5. 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下列几项: 5.1 课堂成绩 平时课堂表现将占总成绩的30%,包括出席情况、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等。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设计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背景 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其可以通过编程实现高效率、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数控加工。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是数控技术的核心内容,在机械制造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我校机械工程专业特设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并对其开设课程设计,以帮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技能。 二、课程设计目标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够: 1.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及组成结构; 2.掌握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及相关加工参数; 3.能够使用G代码编写数控机床加工程序; 4.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工工艺制定与修改; 5.能够熟练操作数控机床进行加工。 三、课程设计内容 本课程设计按照项目的完整生命周期进行设计,包括项目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及运维等多个环节。其具体内容如下: 1. 项目规划 1.1 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构造特点,掌握其加工工艺与加工参数; 1.2 制定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设计的计划,并完成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1.3 总结以往相关课程设计的经验,提出本次课程设计的改进点和创新点。

2. 系统设计 2.1 数据库设计:根据数控机床加工的不同参数,建立相关数据库; 2.2 界面设计:设计课程设计的图形用户界面; 2.3 系统设计: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完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等工作。 3. 系统开发 课程设计的开发主要包括编写代码及进行调试、测试等工作: 3.1 编写G代码:根据数控机床加工的不同参数,编写相应的G代码; 3.2 编写系统代码:编写课程设计所需的系统代码,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3.3 开发和完善数据库:包括数据清洗、处理和导出等工作。 4. 系统测试 4.1 进行单元测试及集成测试; 4.2 进行模拟测试和真实测试; 4.3 修复测试中发现的问题。 5. 系统实施 将完成的系统安装到数控机床上,进行实际应用。 6. 系统运维 6.1 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异常; 6.2 维护系统和机器设备。 四、课程设计要求 1.本次课程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完成; 2.设计文档需要使用Markdown格式完成,包括但不限于G代码,系统 代码等; 3.需提交完整的课程设计代码,并能够在实际机床上运行; 4.根据课程设计进度需及时提交各类报告及设计文档; 5.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及实施。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姓名:xx 学号:xx 指导老师:xx 机电工程学院 车削 1.概述 数控车床、车削中心,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配备多工位刀塔或动力刀塔,机床就具有广泛的加工工艺性能,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槽、蜗杆等复杂工件,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各种补偿功能,并在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果。本文就数控车床零件加工中的程序编制问题进行探讨。 2.1零件图工艺分析 该零件表面由圆柱表面组成,零件材料为45号钢,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 2.2制定加工方案和加工工艺 (1)选择加工方法 按先主后次,先粗后精的加工原则确定加工路线,对外轮廓进行粗加工,再精加工。(2)加工工艺 此工件的径向尺寸设计基准为中心线,轴向尺寸设计基准为右端面,采用三爪自定位卡盘装夹,定位基准为外圆,可认为定位基准为中心线,满足基准重合原则。 2.3机床的选择 数控车床主要是加工回转体零件,典型的加工表面不外乎外圆柱、倒角等。例如,要加工形状如图所示的零件,采用手工编程方法比较合适。由于不同的数控系统其编程指令代码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设备类型进行编程。以西门子802S数控系统为

例,应进行如下操作。 2.4选择切削用量 车外圆,粗车主轴转速为500r/min,进给速度为0.5mm/r,精车主轴转速为1000r/min,进给速度为0.1mm/r。 2.5加工路线 按先主后次,先精后粗的加工原则确定加工路线,采用固定循环指令对外轮廓进行粗加工,再精加工。 3.定位基准的选择和夹紧方案的确定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对刀点选在工件的右端面与回转轴线的交点。 3.2装夹方案的确定 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自定心夹紧。 4选择刀具和工艺卡片 (1)零件数控加工刀具卡片 (2)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1. 选题背景 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传统的手工加工与人工控制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工业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等要求。而数控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机械在加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从而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其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此,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数控技术及应用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在相关领域的技能和应用水平,为其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选题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其掌握数控编程、参数设定、加工工艺优化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巩固课程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选题内容 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其中,理论学习部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数控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数控机床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3.数控编程的原理和方法; 4.数控加工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5.数控系统优化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实践操作部分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熟悉加工过程和加工工艺; 2.编写数控程序; 3.设定加工参数; 4.进行数控加工操作; 5.分析加工效果,并对加工参数进行优化。 4. 选题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项目管理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引导学生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前提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具体分为如下几步: 1.确定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内容; 2.规划课程设计的时间进度和任务分配; 3.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4.对学生进行实时的指导和督促,并进行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解决; 5.完成课程设计的评估、总结和反馈。 5. 选题获得的效果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可以获得如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1.掌握数控加工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作效率;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本次课程设计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控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插补计算)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说明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

说明书 ⑴课设任务: ⒈ DL2 ,DDA法插补第二象限直线⒉ PA34,逐点比较法插补第3-4象限逆圆弧 ⑵课设要求: ⒈具有数据输入界面,如起点、终点、圆心、半径及插补步长等 ⒉具有插补过程的动态显示功能,如单步插补、连续插补 ⒊插补的步长可调 ⑶编程语言: Visual Basic ⑷程序设计流程图: DDA法插补第二象限直线:

逐点比较法插补第3-4象限逆圆弧:

⑸变量说明、源程序

Dim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P!, Q! Dim X1!, X2!, X3!, F1!, Xp!, Yp!, Y1!, Y2!, Y3!, X0!, Y0!, R!, S!, T!, U!, V!, W!, X!, Y!, Z!,o1!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直线DDA连续插补 A = Text1.Text B = Text2.Text 直线起点坐标(A,B) C = Text3.Text D = Text4.Text 直线终点坐标(C,D) E = Text5.Text 直线插补步长 F = (A - C) G = (D - B) Picture1.Line (A, B)-(C, D) If F > G Then H = F Else: H = G I = 1 Do While (2 ^ I) <= H I = I + 1 Loop J = 0 K = 0 L = A M = B For N = 0 To (2 ^ I) Step 1 J = J + F P = L If (J / (2 ^ I)) >= E Then J = J - E * (2 ^ I): L = L - E K = K + G Q = M If (K / (2 ^ I)) >= E Then K = K - E * (2 ^ I): M = M + E Picture1.Line (P, Q)-(L, M), vbRed Next N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圆弧单步逐点插补 X1 = Text6.Text Y1 = Text7.Text X2 = Text8.Text Y2 = Text9.Text R = Text10.Text U = Text11.Text Dim xe, ye As Single xe = (X1 + X2) / 2 ye = (Y1 + Y2) / 2

数控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机床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计算 (2) 2.1主切削力及其切削分力计算 (3) 2.2导轨摩擦力的计算 (3) 2.3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轴向负载力 (3) 2.4确定进给传动链的传动比i和传动级数 (3) 2.5滚珠丝杠的动载荷计算与直径估算 (4) 2.6滚珠丝杠螺母副承载能力校核 (5) 2.7计算机械传动的刚度 (6) 2.8驱动电机的选型与计算 (7) 2.9机械传动系统的动态分析 (9) 2.10机械传动系统的误差计算与分析 (10) 2.11确定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精度等级和规格型号 (10) 3进给系统的结构设计 (11) 3.1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设计 (11) 总结与体会 (12)

致谢词 (12) 参考文献 (13) 摘要 1数控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在完成数控机床及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课程学习之后,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数控机床传动系统的设计,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同时巩固《金属切削机床》课程的部分知识。 1.运用所学理论及知识,进行数控机床部分机械结构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2.掌握数控机床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3.掌握设计的基本技能,具备查阅和运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基本掌握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2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计算 设计参数如下: 工作台 工作台质量

最大加工受力 快进速度 工进速度 最大加速度 工作台导轨摩擦力 工作行程 减速机构 丝杠螺母机构(图2),已知数据如下: 图2 丝杠螺母机构 轴承轴向刚度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SIEMENS810D数控铣床操作与加工仿真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SIEMENS810D数控铣床操作与加工仿真 专业班级:机制三班 学生姓名:姜子刚 学号: 0704102070 指导老师:刘军

说明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实习是高等本科机械专业中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在学生学完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数控系统设计总体方案的拟定,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的知识,进行一次数控技术的实践性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加工编程能力,初步设计计算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生产中所遇到的数控技术方面技术问题的能力。 学生:姜子刚 2010年10月4日

目录 1.SIEMENS810D数控加工样品一 (4) 1.1样品分析 (4) 1.2样品工艺分析及确定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设备 (4) 1.3编制加工程序 (5) 1.4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加工仿真 (7) 2.SIEMENS810D数控加工样品二 (17) 2.1样品分析 (18) 2.2样品工艺分析及确定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设备 (19) 2.3编制加工程序 (21) 2.4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加工仿真 (23) 3 .SIEMENS810D数控加工样品三 (26) 3.1编写加工程序 (30) 3.2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加工仿真 (33) 4.参数设置 (34) 参考文献 (34)

1.SIEMENS810D 数控加工样品一 1.1 零件分析 (1)零件图样 如上图,此零件一个凸台和四个阶梯孔组成。材料为08F 低碳钢,毛坯尺寸 mm mm mm 654525⨯⨯。 (2)精度分析 本零件精度要求由刀具保证。由于尺寸精度要求主要通过在加工过程中的准确对刀,故此必须正确设置刀补及磨耗,以及正确制定合适的加工工艺措施来保证。 (3)表面粗糙度 零件的粗糙度要求需要通过选用合适的刀具及其几何参数,正确的粗精加工路线,合适的切削用量及冷却液等措施来保证。 1.2 工艺分析及确定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设备 (1)确定装夹方案,定位基准,编程原点。 由于毛坯为长方形,用工艺板或平口钳夹紧定位。由于工件结构简单,换算容易,故编程原点选为毛坯的上端面左下顶点。 (2)制定加工方案及加工路线 图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