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作业

合集下载

创造学大作业

创造学大作业

工程创新思维与方法题目新型多功能集合餐具专业及班级姓名学号日期新型多功能集合餐具1.选题背景1.1 设想理由当今,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都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

为了节省时间,多数工薪族开始习惯快餐,从早餐到午餐,基本上都是在路边的小餐馆完成。

而小餐馆提供的重复用筷子一般都不被接受,因此一次性筷子也开始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在与人方便的同时,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危害。

首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

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不仅是对我国贫乏的森林资源的浪费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对我国的水资源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然后一次性筷子很不卫生,制作过程中须经过硫磺熏蒸和双氧水漂白,因此会损害人的呼吸功能,损害消化功能,造成病菌感染。

最后,传统的各种餐具包括筷子、叉子、勺子和刀子,它们的的功能都是各自分开,使用的时候各有各的功能,但吃一顿饭得准备好几样餐具,显得比较麻烦。

现今,人们提倡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了适应世界的发展潮流,整个社会的各式发明创造都向着结构集成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种发展趋势,不仅可以大量的节约社会资源,减轻环境压力,而且使产品的使用变得更加方便方便,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各种快捷和便利。

这次的作品正是在集成创造的思想上诞生的。

此次发明的这种集合餐具不仅便于随身携带,而且使用起来干净卫生,快捷方便,可以迅速实现多种餐具的功能切换,符合现代人的使用要求。

它通过对传统餐具进行简单的改造,然后通过连接组装可以迅速变化成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筷子、叉子、勺子和刀子,可以应对种类更加广泛的食物,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1.2同类产品的分析对比市场上现在有很多盒装的关于筷子、叉子、勺子这三者组合件,都是两根独立的筷子,筷子的端部带有连接结构,可以把分开的叉子、勺子头连在上面,可以进行自由的组装,实现快速切换。

创造学作业

创造学作业

3便捷随意可看书的时候,可以固定相应的阅览页数。如 食谱,实践应用类书籍。
6做成一个便捷的支架,如支撑手机
7外出野营时,可以固定帐篷,固定地毯,被 褥,各种生活用具
以上就是我们的全部创意,不足之处请大家 批评指正。
创造学大作业
肖洒 陈宇豪
①可滴眼药水眼镜
灵感来源 日常生活中, 需要滴眼药水, 总会出现尴尬 的场景,就是 我们无法准确 滴到眼睛里。
不用担心
可滴眼药水眼镜来为你护航
DoDo
② 创意 烛台
创新改变创造法 组合创造法
1
DODO NEED YOU THANK YOU!
2固定容易晃动的物品,如冰箱的酒

东北大学《创造学》在线平时作业3-00001

东北大学《创造学》在线平时作业3-00001

《创造学》在线平时作业3-00001
我们观察树的年轮,要选择合适的树种横面,说明:()
A:观察对象是可观察的
B:要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
C:要选择合适的观察顺序
D:要对复杂的观察对象进行分析
参考选项:B
创造学理论在20世纪30-40年代曾经在中国有过传播,下列那位教育家在当时
倡导创造教育()
A:陶行知
B:黄炎培
C:郭秉文
D:傅宝琛
参考选项:A
在引进国外先进电子产品进行反复设计时,需要推测其中的关键技术,需要用
到的移植技法为:()
A:直接移植
B:间接移植
C:推测移植
D:特殊移植
参考选项:C
研究创造学历史的学者认为,下列哪位是美国创造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A:奥斯本
B:黑格尔
C:罗尔斯
D:拉斯维尔
参考选项:A
创造学的发源地为:()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参考选项:D
对创造对象进行整体结构分析,全面而深入的事务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的创造技法是:()
A:自由思考型创造技法
1。

【东北大学】21春学期《创造学》在线平时作业1【答案】

【东北大学】21春学期《创造学》在线平时作业1【答案】
21春学期《创造学》在线平时作业1 红字部分为答案!
一、单选题 1.“所研究的问题必须能够产生优美而正式的解答”的创造人格类型为:() A.主动型 B.热心型 C.诊断型 D.审美者
2.特性列举法的发明者是() A.奥斯本 B.居里 C.克拉福德 D.诸葛亮
3.对个体创造力的唤醒、启发,强调受教育者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角审视自己,发挥潜在的创造才 能是指:() A.创造才能的发现 B.创造才能的培养 C.创造才能的整合 D.创造才能的应用
9.实验的基本因素为() A.实验者 B.实验手段 C.实验对象 D.实验目的
10.特性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要点() A.确定创造对象并加以分析 B.特性列举并进行归类整理 C.依据特性项目进行创造性思考 D.最终解决问题
三、判断题 1.由于演绎的论都包含在前提之内,所以演绎法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创造。() 错误
7.我们观察树的年轮,要选择合适的树种横面,说明:() A.观察对象是可观察的 B.要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 C.要选择合适的观察顺序 D.要对复杂的观察对象进行分析
8.提出创造才能结构的美国学者是() A.奥尔波特
B.艾曼贝尔 C.杜威 D.吉尔福特
9.以问题为中心的创造过程模式表明,一切创造活动终于() A.问题的提出 B.问题的解决 C.问题的分析 D.问题的设计
2.所谓定量实验,即是通过实验判明研究对象是否具有这种或那种特征的实验方法,它只要求对实 验研究对象的性质作出回答。() 错误
3.教条主义量表的主要作用是在测量信念系统的开放性或封闭性的个别差异。() 正确
4.当构成物场要素的某一物质缺失时,是不能够用和它相同功能的物质进行替代的。() 错误
5.创造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通常单一要素所构成。() 错误

应用创造学作业

应用创造学作业

《应用创造学》大作业(用A4纸打印,最多不超过4张纸)班级131212 学号13121179 姓名刘阳阳日期10月31日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创新创造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建设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中具有新意的,并获得新价值的特殊活动。

2. 创造力创造力是人类的自身固有的一种高级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具有创新的特色,其大小受主体人格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

因此,创造力是运用已知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成果的能力。

成果可以是一种新思想,新概念,新设想新工艺,新形式的物质产品等。

简言之,创造力是产生创意并付诸于实践的能力。

3.思维定势生活中,人们由于经验的累积,知识的积累会对常见的事物或问题有一种熟悉的认识和解法,形成个人一种固定的思考模式。

心理学称之为“功能的固着”形容很难摆脱传统习惯方式的思维现象,又称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

4. 灵感所谓灵感,是指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创造活动中,经过研究,探索和实践积累后,思维高度集中时突然产生的具有创意的思路。

它是一种思维潜在意识的被激发态,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特效果。

5. 635法德国人鲁尔巴赫根据德意志民族习惯于沉思的性格提出了“默写式”头脑风暴法------ “635”法,其基本原则与头脑风暴法相同,不同点是把设想记在卡片上,而不是说出来。

头脑风暴法虽规定严禁评审,鼓励自由奔放的提出设想,但毕竟也有缺憾。

比如,有的人不习惯于当众说出见解,长犹豫不决;有的人不善言辞,“满肚子蝴蝶飞不出来”;有的人见别人已发表与自己的设想相似的意见时就不发言了。

而“635”法可弥补这种缺点。

具体做法如下:每次会议仅6人参加,围坐一圈每人发一张表格。

明确议题之后,在第一个5分钟内每人在自己的表格上写出3个设想,然后由左向右传递给相邻的人。

每个人接到卡片后,在第二个5分钟在写3个设想,然后再传递给右邻。

如此传递6次,半个时即可完成,可产生108个设想。

东大14秋学期《创造学》在线作业3答案

东大14秋学期《创造学》在线作业3答案
?
正确答案:ABCD
7.创造过程中的机遇具有()
A.意外性
B.偶然性
C.必然性
D.客观实在性
?
正确答案:AB
8.问题列举法可分为()
A.缺点列举法
B.希望点列举法
C.特性列举法
D.案例列举法
?
正确答案:ABC
9.默写式智力激励法的一般程序是()
A.选择新方案
B.会议准备
C.进行轮番性默写激智
D.筛选有价值的新设想
14秋学期《创造学》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
1.前意识活动量表的发明者()
A.罗基奇
B.霍兰与贝尔
C.普林斯顿
D.爱迪生
?
正确答案:B
2.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类的最低层次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
D.成就感需要
?
正确答案:A
3.通过列举事物缺点获得新信息或改进方案的一种创造方法()
?
正确答案:ABCD
4.观察的基本程序要素包括:()
A.观察目的
B.观察对象
C.观察的计划和方法
D.观察结果
?
正确答案:ABCD
5.思维方式分为:()
A.再现思维
B.创造思维
C.开放思维
D.封闭思维
?
正确答案:AB
6.创造学的研究方法有:( )
A.案例研究法
B.追踪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系统研究法
C.创造才能的整合
D.创造才能的应用
?
正确答案:C
6.人们将积木玩具的结构方式移植到机床领域,创造了组合机床,应用的移植技法是:()
A.原理移植

创造学作业

创造学作业

1、请自我评价:是否存在以下的思维习惯和心理障碍?(回答“否”的有10项以上,说明你的创造心理素质为好;回答“否”的有7~9项,则为混合型)(1)认为现有事物或产品已经很完善了,不需要创新了。

(否)(2)办事必须按书本要求或规定方法进行。

(否)(3)迷信传统或权威,不大敢提出挑战。

(否)(4)害怕失败,视失败为耻,怕别人笑话。

(否)(5)怕被别人说成为出风头、别有用心、别出花样。

(否)(6)不愿意多动脑子,习惯于按老规矩或老习惯办事。

(是)(7)愿意跟着别人干,不愿意自己挑头,自己创新。

(否)(8)思考得多,实干的少,敢想不敢干。

(是)(9)想干事,自感知识能力不足,但又不想磨练提高自己。

(否)(10)思考问题时,纵向深入多,横向扩展少。

(是)(11)思考问题时,正向思维多,逆向思维少。

(是)(12)思考问题时,逻辑思维多,想象思维少。

(是)(13)不想离开自己的专业,不愿学习其他专业知识。

(否)(14)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否)(15)吃穿不愁,无所事事,无创新追新的欲望。

(否)2.请填写下表;按照各类需要提出开发新产品的设想。

3.请分别画出下列产品(事物)的“需求树”图:[1]电冰箱;[2]飞机;[3]主题公园;[4]空间站。

4. 思考解答以下问题,注意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

(1)啤酒瓶内装着饮料,瓶口塞着软木塞。

既不能打碎瓶子,又不准拔除木塞和弄碎木塞,怎样才能喝道瓶子里的饮料?答:1、在木塞中打个洞,用吸管吸。

2、用针管把饮料抽出来。

3、先放进热水,再放进冷水中,运用热胀冷缩原理。

4、使劲摇,把木塞摇出来。

5、把木塞用硬器捣进去。

6、再买一瓶。

(2)一张纸上画着9个黑点组成的一方阵,你能否使笔尖不离纸面而一笔连续地划几条直线穿过9个黑点?最少要几条直线,能不能更少些?5.思考一下问题:一个老者死后有17头骆驼,他给三个儿子留下遗言,长子得二分之一,次子的三分之一,三子得九分之一,分配是不能宰割骆驼三个儿子毫无办法,这时来了一个骑骆驼的智者,他略加思索便想出了分骆驼的办法。

东大14秋学期《创造学》在线作业1答案

东大14秋学期《创造学》在线作业1答案
?
正确答案:ABC
4.恩格斯将马克思的一生的创造成果归结为两点()
A.生物进化论
B.日心说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
?
正确答案:CD
5.下列属于精细观察的要求的是:()
A.对事物的各个方面都要看个明白,不留死角
B.对事物发展过程要格外留心
C.不能光靠眼睛,有时还要借助一定的试验仪器
D.需要观察者一种体察入微的气质
A.错误
B.正确
?
正确答案:B
5.想象是对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排列、组合而建立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A.错误
B.正确
?
正确答案:B
6.希望点列举法是通过列举事物缺点获得新信息或改进方案的一种创造方法。()
A.错误
B.正确
?
正确答案:A
7.观察的程序是从观察的目的出发,运用观察手段与方法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最终获得创造性观察的新结果。()
A.错误
B.正确
?
正确答案:A
A.错误
B.正确
?
正确答案:B
8.希望就是人们心理期待达到的某种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是人类需要心理的反映。()
A.错误
B.正确
?
正确答案:B
观察对象。()
A.错误
B.正确
?
正确答案:B
10.所谓定量实验,即是通过实验判明研究对象是否具有这种或那种特征的实验方法,它只要求对实验研究对象的性质作出回答。()
?
正确答案:ABCD
6.创造技法的依存性是指:()
A.创造技法的有效应用必须一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依托
B.应用创造技法离不开科学知识的支持
C.创造技法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在你学习的专业领域,寻找一个创造案例,并分析该案例的新颖性和切实性
1.案例具有典型性,容翔实;(20分)
2.分析有理有据,令人信服;(20分)
二、结合你所学习的专业,提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
1.阐明提出问题的背景;(10分)
2.简明扼要界定你提出的问题;(15分)
3.阐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20
分)
4.阐明在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到
的创造方法;(15分)
————部分资料来源于师学院官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统计年鉴
一、案例分析(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一)案例的基本容<摘自《二十一世纪科学万有文库第14辑等>
1.名称:基塘农业
2.地区:省市区、南海区
3.背景:地区位于沿海平原地区。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充足,尤其是夏季多暴雨,雨水在低洼处累积成涝、多发水患。

对普通单一的农业种植很不利。

为适应农业发展,推行基塘农业模式。

4.基本容:
(1)低洼易涝处挖成池塘,饲养鱼虾,并种植菱、藕等作物;(2)挖出的泥堆在池塘周围,将其平整为较高较宽的田地,作为农作物的田基,种植稻米、甘蔗等;
(3)天边填筑稍高的基堤种植桑树等;
(4)一方面巩固池岸,一方面用桑叶养蚕(或栽种甘蔗),发展丝织业(或生产更多的蔗糖);
(5)在生产过程中以农作物的残渣,以及蚕粪、蚕蛹养鱼;挖塘泥当肥料肥田,互相促进生产
(6)在塘中养鱼,在基上种植甘蔗、栽桑、种香蕉等作物,形成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最典型)、果基鱼塘等基塘农业;(二)基塘农业分析
1.新颖性
1)合理利用当地地形,水陆坡结合,互相促进,循环利用,农业、
渔业、林业多维一体发展,摆脱过去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是一
种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
2)塘鱼养殖逐渐科学化。

摆脱过去割草喂鱼,蚕沙喂鱼的方法。


施基塘农业之后采用人工配合饲养、实行多级轮养、合理密养、混养以及网箱养鱼、高密度流水养鱼、并使用养鱼机械等科学方法养鱼。

鱼类品种不断多样化,满足消费者对市场的需求;
3)立体思维;创新、复合发展;
2.切实性
1)因势利导:基塘作物的多样化符合了该地社会实际需求。

塘基种
植的蔬菜、水果、花卉等解决了城镇人民的生活需求;
2)珠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充足,地
势低洼处洪涝灾害频繁。

将稻田改作桑基鱼塘之后,一方面因田基培高免除了水患;另一方面,基种桑,塘养鱼,桑叶饲蚕、鱼屎肥塘,各生产要素之间形成相互依存、良性循环的生态关系,使经济效益有显著提高;
3)水陆相互联系、动植物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利用,极提高了资源
利用率,并减少了环境污染;
二、结合你所学习的专业,提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
(一)方案:
1.提出问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农民劳累而
所获较少;
2.方案主题:农村产业多维、立体发展;(——以省乐至县为例)
3.问题背景:
1)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很大发展,产业结构得到明
显调整和改善。

其中第一产业的农业部农、林、牧、渔各业之间的比例关系逐渐平衡,但种植业比例任然较重,且林业、渔业比例依旧偏低。

2)省农业结构省国土资源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省耕地资源占全省土
地总面积的9.3%,林牧业用地面积大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0%。

种植业用地面积不到全省总面积的10%,缺创造了农业总产值58%,而用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近70%的林牧业创造的产值尽占农业总产值的40%。

3)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结构明显不合理,省乐至县作为老牌农业大县,
其农业基本停留在农业初级产品生产上,农产品加工业薄弱,农产品附加值低。

4)从农产品品种品质看,省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结构性短缺和
结构过剩并存,农副产品特色不突出,普通货多,优质农产品少,顶尖产品缺乏。

5)第一产业部结构不合理。

4.具体容:
1)低洼处开挖鱼塘,一方面作为农家乐,对外开放钓鱼;另一方面
发展渔业,做市场销售;
2)地山丘陵处栽种桑树,一方面桑叶养蚕、蚕茧纺织;蚕沙喂鱼;
另一方面桑葚售卖,提高收入;
3)地山丘陵连片,发展旅游业,不少山中有“窑洞”,可做旅游,
避暑休闲;
4)农户做天然客栈,游客可体验柴火做饭、田间品茶等原生态生活;
5.可行性分析:
1)地形:乐至县位于盆地中部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岭上,
西北高,东南低,中部突起,北部系平顶深丘河谷地区,中部系平顶宽谷低丘地区,南部系冈陵连绵地区,丘陵河谷间有小平坝,最高点海拔596.3米,最低点海拔297.0米。

低洼地,可开凿做鱼塘;山坡用于种植桑树;
2)历史:该村养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娴熟;且桑树原存较
多易种植,蚕虫饲料充足;
3) 地理位置:与安居区、大英县,德阳中江县,简阳市、金堂县,
资阳雁江区、安岳县接壤。

距离省会仅77公里。

靠近经济发达城市,桑葚销售交通压力较小,靠近市场,易销售,运输成本较低,有利提高农民收入;
4)现状:
①2012年,乐至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推动纺织产
业、产品结构升级,全县已形成70万纱锭5000台织机产能;
②2012年纺织、食品、机电和造车“3+1”主导产业产值占规
模工业总产值的75.5%。

2012年,乐至县实现产茧4500吨;
纺织业发展潜力巨大;
5)人口:2004年,乐至县总人口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88
万人。

人口众多,发展纺织业劳动力充足;
6)气候:地处中纬度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旅游休闲;
5)桑葚:
①桑葚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其各种营养成分高于常见水果,还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②我国历代的中医本草,公认桑葚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黑发明目、祛斑延年的功效;
③药桑为原料开发的绿色食品和中草药原剂,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且能满足市场对桑葚保健食品的需求,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④目前桑葚并没有普遍售卖,所以市场潜力巨大;
6.阻力分析:
1)思想观念:部分农民观念保守,不能接受大量旅游人口涌入;
2)人口:农村空心化,青壮年远行,缺乏劳动力;
3)信息、网络:网络不通,信息交流不畅,市场信息落后;
4)交通:距离省会城市较近,但交通不流畅,往来车次稀少,不利
于人流量的交换;
7.政策建言:
1)开展新技术人员培训;培训电脑简易使用技术;
2)开通网络,包括移动、电信、联通;保障网络信息通畅;使村民
有更多机会接触外界;
3)加大对周边及附近地区的车流量,推动人流量的往来运动;
4)招募优秀大学生村官会乡、村帮助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5)培训、普及养蚕新技术、科学方法;
6)政府资助、补贴农民发展产业;
8.发展前景: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
3)有利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作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4)有利充分保障农民的地位和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
5)促进农村产业多维、立体发展;
(二)阐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前景(三)阐明在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到的创造方法;
1.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本着自由畅想原则,在一段时期里
胡思乱想,才有了将桑葚当做水果售卖的想法,一查资料,桑葚的确是种不错的“水果”,营养价值高;
2.类比创造法:通过直接类比省市区、南海区的基塘农业,经过仔
细分析研究发现省乐至县也可以推行式“基塘农业”;
3.希望点列法:从我个人的愿望和希冀出发,更愿意将家乡建设得
更好,促进家乡人收入增加,家乡地经济发展;
9.综合列举法:综合分析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