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头部课件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头部PPT课件

颅部又分为颅顶和 颅底两部分。
颅部 面部
5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1、眉弓superciliary arch : 为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 其内侧份的深处为额窦。 眉弓向后适对大脑额叶下 缘。
2、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 (眶上孔supraorbital foramen) 位于眶上缘的中、内 1/3 交 界处,有眶上神经和血管经 此通过。
垂线。
垂直线向上延伸,与矢状线相交。
12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①脑膜中动脉: 主干相当于前垂直线与下水平线的交点, 前支经过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后支经过后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13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②中央沟:
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交点至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的中垂直线和后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22
(3)帽状腱膜 epicranial aponeurosis 坚韧,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与颞浅筋膜相续。 帽状腱膜的横向裂伤,需仔细缝合。 手术切口应尽可能选择纵行。
23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又称腱膜下间隙 疏松结缔组织层,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 此间隙内有静脉网,并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 和颅内硬脑膜窦相通。故此如若感染,可继发颅骨 骨髓炎,甚至颅腔内感染。所以,临床上常称此层 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 是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借少量疏松结缔组织与颅 骨相连。易分离,但骨缝 处与缝韧带结合紧密。骨 膜下的感染或血肿,仅局 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
10
二、表面解剖 耳屏、下颌角、前囟点、人字点、星点、上项线。
11
(二)体表投影
六条标志线:
①下水平线:通过眶下缘与外耳
颅部 面部
5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1、眉弓superciliary arch : 为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 其内侧份的深处为额窦。 眉弓向后适对大脑额叶下 缘。
2、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 (眶上孔supraorbital foramen) 位于眶上缘的中、内 1/3 交 界处,有眶上神经和血管经 此通过。
垂线。
垂直线向上延伸,与矢状线相交。
12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①脑膜中动脉: 主干相当于前垂直线与下水平线的交点, 前支经过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后支经过后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13
(二)体表投影
六个投影:
②中央沟:
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交点至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的中垂直线和后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22
(3)帽状腱膜 epicranial aponeurosis 坚韧,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与颞浅筋膜相续。 帽状腱膜的横向裂伤,需仔细缝合。 手术切口应尽可能选择纵行。
23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又称腱膜下间隙 疏松结缔组织层,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 此间隙内有静脉网,并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 和颅内硬脑膜窦相通。故此如若感染,可继发颅骨 骨髓炎,甚至颅腔内感染。所以,临床上常称此层 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 是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借少量疏松结缔组织与颅 骨相连。易分离,但骨缝 处与缝韧带结合紧密。骨 膜下的感染或血肿,仅局 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
10
二、表面解剖 耳屏、下颌角、前囟点、人字点、星点、上项线。
11
(二)体表投影
六条标志线:
①下水平线:通过眶下缘与外耳
头部解剖ppt课件

局部解剖:头部局解
头部概述
Hale Waihona Puke 局解概述 头部概述 颅顶 颅底 面部 总目录 末页
三、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1.额结节: 深面正对大脑两半球的额中回。 2.枕外隆凸:图片 其深层为窦汇。(在幼儿时不明显) 3.上项线: 图片 其深层为横窦、也是大、小脑的分界线。 4.乳突: 图片 居外耳门的后方,根部的前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在 乳突深层后半为乙状窦。(在行乳突根治术中、勿损伤面神经 及乙状窦) 5.颧弓: 图片 全长约3横指(5~6cm),于皮下可触及。其上缘相当于大脑颞 叶前端下缘、其深层为颞肌。
头皮:“1+2+3”的联合体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 为一薄层结缔组织,临床上称此层为颅顶的“危险区”。
特点:
(1)此层疏松,外伤时易与骨膜分离,引起头皮撕脱; (2)此层内积血/积脓时,可蔓延至整个颅顶; (3)此层内有导血管,将颅内的硬脑膜窦与颅外的浅 静脉 相连,因此头皮或腱膜下间隙的感染可引起颅内感染。
1
局部解剖:头部局解
头部概述
局解概述 头部概述 颅顶 颅底 面部
一、境界:图片
以下颌底、下颌支后缘、乳突、上项线、枕外隆 凸的连线与颈部分开。
二、分区:图片
以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上线的连线分为颅部和 面部。
总目录
末页
下页
2
局部解剖:头部局解
局解概述 头部概述
头部概述
颅顶 颅底
面部
总目录
末页
返回
3
10
局部解剖:头部局解
局解概述 头部概述
头部概述
颅顶 颅底
面部
总目录
末页
返回
局部解剖学-头部PPT

下颌下三角 下颌下腺深面
咬肌止点前缘处绕下颌骨体至面部(下颌缘支在其深面)
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内眦,更名为内眦动脉 45
压迫止血: 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汇处。 分支: 颏下动脉 下唇动脉 上唇动脉 鼻外侧动脉
46
(2)面静脉facial vein
47
(2)面静脉facial vein 起点: 行程: 注入: 交通: 特点: ※危险三角区
15
第二节 颅 部
额顶枕区 颅顶 颞区
内面 颅底
外面
颅顶有软组织和 颅盖骨等构成
有重要的孔,是 神经和血管出入 颅的通道。
颅腔及内容物
16
一、颅 顶
(一)额顶枕区 1. 境界 前 眶上缘 后 枕外隆凸和两侧上项线
两侧 上颞线
17
2. 层次 该区软组织分5层: 皮肤 浅筋膜 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颅骨外膜
43
额腹
(二)面肌 表情肌,属皮肌,起于 颅骨或筋膜,止于皮肤, 其功能活动与口裂、眼 裂开大或缩小及面部表 情有关。 受面神经支配。 包括: 枕额肌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颊肌
帽状腱膜 枕腹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颊肌
44
(三)血管、淋巴及神经
1. 血管 (1)面动脉facial artery 起自:颈外动脉 起行: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
前 鞍结节 前外侧 视神经
前上 视交叉 后 鞍背
两侧 海绵窦 顶 鞍膈 下 蝶窦
30
①垂体前叶肿瘤,可 向前上压迫视交叉, 出现双眼颞侧半视野 缺失。 ②向上突入第三脑室 ,可导致脑脊液循环 障碍,颅内压增高。 ③向下发展,可使垂 体窝深度增加。进一 步发展可累及蝶窦。 ④向两侧扩展,可压 迫海绵窦,发生海绵 窦瘀血和脑神经受累 症状。
咬肌止点前缘处绕下颌骨体至面部(下颌缘支在其深面)
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内眦,更名为内眦动脉 45
压迫止血: 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汇处。 分支: 颏下动脉 下唇动脉 上唇动脉 鼻外侧动脉
46
(2)面静脉facial vein
47
(2)面静脉facial vein 起点: 行程: 注入: 交通: 特点: ※危险三角区
15
第二节 颅 部
额顶枕区 颅顶 颞区
内面 颅底
外面
颅顶有软组织和 颅盖骨等构成
有重要的孔,是 神经和血管出入 颅的通道。
颅腔及内容物
16
一、颅 顶
(一)额顶枕区 1. 境界 前 眶上缘 后 枕外隆凸和两侧上项线
两侧 上颞线
17
2. 层次 该区软组织分5层: 皮肤 浅筋膜 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颅骨外膜
43
额腹
(二)面肌 表情肌,属皮肌,起于 颅骨或筋膜,止于皮肤, 其功能活动与口裂、眼 裂开大或缩小及面部表 情有关。 受面神经支配。 包括: 枕额肌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颊肌
帽状腱膜 枕腹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颊肌
44
(三)血管、淋巴及神经
1. 血管 (1)面动脉facial artery 起自:颈外动脉 起行: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
前 鞍结节 前外侧 视神经
前上 视交叉 后 鞍背
两侧 海绵窦 顶 鞍膈 下 蝶窦
30
①垂体前叶肿瘤,可 向前上压迫视交叉, 出现双眼颞侧半视野 缺失。 ②向上突入第三脑室 ,可导致脑脊液循环 障碍,颅内压增高。 ③向下发展,可使垂 体窝深度增加。进一 步发展可累及蝶窦。 ④向两侧扩展,可压 迫海绵窦,发生海绵 窦瘀血和脑神经受累 症状。
局解课件-理论课—头部

突肌上份前缘; ○ 上界:颧弓及外耳道
; ○ 下界:下颌骨下缘;
内容
○ 腮腺 ○ 咬肌
腮腺
腮腺咬肌筋膜
○ 浅层致密、深层薄弱 ○ 发出许多间隔
腮腺
形态分部 位置毗邻
○ “腮腺床”
腮腺
腮腺管 腮腺乳头
腮腺
穿经结构
面侧深区
境界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颞筋膜
起于上颞线,向下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止于颧弓的浅面;深层止于颧弓的深面
颞肌
为咀嚼肌之一,为扇形肌
起自下颞线和颞筋膜深层的深面,前部肌纤 维向下,后部肌纤维向前行,肌腱止于下颌 骨冠突及其内侧面。
颞浅间隙,颞深间隙
骨膜
较薄,紧贴颞骨表面,剥离困难,很少发生 骨膜下血肿。
在骨膜与颞肌之间,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称颞 间隙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上颌动脉主要分支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下颌神经分支
颊神经 耳颞神经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面部间隙
定位 内容
结构特点 临床意义
○ 头皮裂伤,单独缝合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即腱膜下间隙 范围广 结合疏松 导静脉沟通 颅顶“危险区”
“熊猫眼”征
颅骨外膜
结合疏松,但骨缝处除外 与腱膜下间隙血肿鉴别
“头皮”
定义:浅部的三层,总称为“头皮” 特点:紧密相连,不易分开 临床联系:头皮撕脱伤等
➢ 薄而柔软, 弹性好 ➢ 皮脂腺、汗 腺和毛囊丰富 ➢ 皮纹走向 ➢ 血供丰富
; ○ 下界:下颌骨下缘;
内容
○ 腮腺 ○ 咬肌
腮腺
腮腺咬肌筋膜
○ 浅层致密、深层薄弱 ○ 发出许多间隔
腮腺
形态分部 位置毗邻
○ “腮腺床”
腮腺
腮腺管 腮腺乳头
腮腺
穿经结构
面侧深区
境界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颞筋膜
起于上颞线,向下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止于颧弓的浅面;深层止于颧弓的深面
颞肌
为咀嚼肌之一,为扇形肌
起自下颞线和颞筋膜深层的深面,前部肌纤 维向下,后部肌纤维向前行,肌腱止于下颌 骨冠突及其内侧面。
颞浅间隙,颞深间隙
骨膜
较薄,紧贴颞骨表面,剥离困难,很少发生 骨膜下血肿。
在骨膜与颞肌之间,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称颞 间隙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上颌动脉主要分支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下颌神经分支
颊神经 耳颞神经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面部间隙
定位 内容
结构特点 临床意义
○ 头皮裂伤,单独缝合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即腱膜下间隙 范围广 结合疏松 导静脉沟通 颅顶“危险区”
“熊猫眼”征
颅骨外膜
结合疏松,但骨缝处除外 与腱膜下间隙血肿鉴别
“头皮”
定义:浅部的三层,总称为“头皮” 特点:紧密相连,不易分开 临床联系:头皮撕脱伤等
➢ 薄而柔软, 弹性好 ➢ 皮脂腺、汗 腺和毛囊丰富 ➢ 皮纹走向 ➢ 血供丰富
局解课件-理论课—头部

.
30
浅筋膜
致密结缔组织与脂肪分格 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 血管 ○ 神经 ○ 分布特点
.
31
头皮血管和神经
耳前组动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颞浅动脉 耳前组神经:面神经颞支,眶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颧颞神经,耳颞神经
耳后组动脉: 枕动脉,耳后动脉 耳后组神经: 耳后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
21
下颌神经分支
颊神经 耳颞神经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
22
面部间隙
定位 内容
咬肌间隙 翼下颌间隙 舌下间隙
.
23
咬肌间隙
.
24
翼下颌间隙
位置 内容 临床意义
.
25
舌下间隙
.
26
颅部
颅顶
额顶枕区 颞区
在骨膜与颞肌之间,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称颞 间隙
.
46
Thank You !
.
47
境界
○ 前界:咬肌前缘; ○ 后界:乳突及胸锁乳
突肌上份前缘; ○ 上界:颧弓及外耳道
; ○ 下界:下颌骨下缘;
内容
○ 腮腺
○ 咬肌
.
11
腮腺
腮腺咬肌筋膜
○ 浅层致密、深层薄弱 ○ 发出许多间隔
.
12
腮腺
形态分部 位置毗邻
○ “腮腺床”
.
13
腮腺
腮腺管 腮腺乳头
.
14
腮腺
穿经结构
.
15
面侧深区
境界
.
16
面侧深区
内容
○ 翼内、外肌 ○ 翼丛 ○ 上颌动脉 ○ 下颌神经
头部局部解剖学培训课件

由颈内 动、静脉、后4对 脑神经 (Ⅸ、Ⅹ、Ⅺ、Ⅻ)和起自茎突 的各肌(茎突舌肌、茎突咽肌、 茎突舌骨肌)共同构成。
头部局部解剖学
13
4) 腮腺咬肌筋膜和腮腺管
Parotid sheath: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分两层包绕腮腺。 在腮腺前缘处两层融合,覆盖咬肌,称为咬肌筋膜。 Parotid duct:由浅部前缘发出,伴行面横血管和面神经颊支。
头部局部解剖学
35
头部局部解剖学
36
Cavernous sinus
① Comunication:左右侧海绵窦相交通,此外
middle,inferior v of cerebri
angular v superior ophthalmic v cavernous sinus
internal jugular v
头部局部解剖学
53下颌关节 脑桥头部局部解剖学54
头部局部解剖学
7
Trigeminal N.:
①Supraorbital nerve:为眼神 经分支,分布于额部皮肤。
②Infraorbital nerve:为上颌神 经终支,分布于下睑、鼻翼和 上唇。
③Mental nerve:为下颌神经的 分支,分布于下唇及颏区皮肤。
头部局部解剖学
8
头部局部解剖学
头部局部解剖学
14
5) 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
a 纵行:颈外动脉、颞浅血管 、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 b 横行:上颌血管、面横血管、 面神经及其分支。 c 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头部局部解剖学
15
Facial n. Retromandibular V External carotid A
头部局部解剖学
13
4) 腮腺咬肌筋膜和腮腺管
Parotid sheath: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分两层包绕腮腺。 在腮腺前缘处两层融合,覆盖咬肌,称为咬肌筋膜。 Parotid duct:由浅部前缘发出,伴行面横血管和面神经颊支。
头部局部解剖学
35
头部局部解剖学
36
Cavernous sinus
① Comunication:左右侧海绵窦相交通,此外
middle,inferior v of cerebri
angular v superior ophthalmic v cavernous sinus
internal jugular v
头部局部解剖学
53下颌关节 脑桥头部局部解剖学54
头部局部解剖学
7
Trigeminal N.:
①Supraorbital nerve:为眼神 经分支,分布于额部皮肤。
②Infraorbital nerve:为上颌神 经终支,分布于下睑、鼻翼和 上唇。
③Mental nerve:为下颌神经的 分支,分布于下唇及颏区皮肤。
头部局部解剖学
8
头部局部解剖学
头部局部解剖学
14
5) 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
a 纵行:颈外动脉、颞浅血管 、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 b 横行:上颌血管、面横血管、 面神经及其分支。 c 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头部局部解剖学
15
Facial n. Retromandibular V External carotid A
头颅局部解剖ppt课件

(一)前部 ❖ 1、硬腭
上颌骨腭突:切牙孔、牙槽骨弓 腭骨水平板:腭大孔、腭小孔 ❖ 2 、蝶骨翼突 内板:翼突钩,腭裂手术 外板:翼肌附着 翼突窝 ❖ 3、颞下窝顶部
完整版课件
19
❖ (二)后部 茎突是解剖标志,长约25mm ❖ 1、茎突位于乳突前方 ❖ 2、浅面:面神经主干及颈外动脉
深面:颈内动、静脉和Ⅸ-Ⅻ对脑神经 出颅时:在颈内动静脉之间 舌咽神经:在颈内动静脉之间 向前 迷走神经: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之间 副神经:颈内静脉的浅面 向下后
保证血供及感觉
❖ 位置表浅:压迫止血、测脉、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
3 、颞浅筋膜
❖ 帽状腱膜的延续部分,属于SMAS的腱膜区
4 、颞深筋膜
❖
致密坚韧似骨
完整版课件
7
完整版课件
8
5、颞肌 ❖ 肥厚强大,保护作用 6、颅顶骨外膜 ❖ 与骨质结合紧密 很少发生骨膜下血肿 7、 颅顶骨 ❖ 组成: 颞鳞及蝶骨大翼、额骨和顶骨的一部分 ❖ 重要结构※
局部浸润麻醉相结合 头皮内没有淋巴结,
淋巴管吻合丰富
完整版课件
4
3、颅顶肌及帽状腱膜 ❖ 帽状腱膜属于SMAS,能承受较大张力
头皮裂伤 未伤及帽状腱膜:伤口不裂开 伤及帽状腱膜:伤口裂开,尤其是横向
❖ ※头皮:皮肤、皮下组织、颅顶肌及帽状腱膜 4、 腱膜下蜂窝组织(腱膜下间隙)
❖ 疏松:积血,积脓 蔓延全颅顶 ❖ 颅内静脉窦 颅顶骨坏死(危险区) ❖ 头皮扩张器,修复脱发区
完整版课件
20
完整版课件
21
3、茎突舌骨链 ❖ 组成
茎突、茎突舌骨韧带、舌骨小角和舌骨体 ❖ 茎突舌骨链骨化
①头旋转时压迫 颈内动脉:眼、颅底疼痛、视力模糊、眩晕、晕厥 颈外动脉:眶下部、颞部、耳部和枕部疼痛 以上:颈动脉综合征
上颌骨腭突:切牙孔、牙槽骨弓 腭骨水平板:腭大孔、腭小孔 ❖ 2 、蝶骨翼突 内板:翼突钩,腭裂手术 外板:翼肌附着 翼突窝 ❖ 3、颞下窝顶部
完整版课件
19
❖ (二)后部 茎突是解剖标志,长约25mm ❖ 1、茎突位于乳突前方 ❖ 2、浅面:面神经主干及颈外动脉
深面:颈内动、静脉和Ⅸ-Ⅻ对脑神经 出颅时:在颈内动静脉之间 舌咽神经:在颈内动静脉之间 向前 迷走神经: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之间 副神经:颈内静脉的浅面 向下后
保证血供及感觉
❖ 位置表浅:压迫止血、测脉、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
3 、颞浅筋膜
❖ 帽状腱膜的延续部分,属于SMAS的腱膜区
4 、颞深筋膜
❖
致密坚韧似骨
完整版课件
7
完整版课件
8
5、颞肌 ❖ 肥厚强大,保护作用 6、颅顶骨外膜 ❖ 与骨质结合紧密 很少发生骨膜下血肿 7、 颅顶骨 ❖ 组成: 颞鳞及蝶骨大翼、额骨和顶骨的一部分 ❖ 重要结构※
局部浸润麻醉相结合 头皮内没有淋巴结,
淋巴管吻合丰富
完整版课件
4
3、颅顶肌及帽状腱膜 ❖ 帽状腱膜属于SMAS,能承受较大张力
头皮裂伤 未伤及帽状腱膜:伤口不裂开 伤及帽状腱膜:伤口裂开,尤其是横向
❖ ※头皮:皮肤、皮下组织、颅顶肌及帽状腱膜 4、 腱膜下蜂窝组织(腱膜下间隙)
❖ 疏松:积血,积脓 蔓延全颅顶 ❖ 颅内静脉窦 颅顶骨坏死(危险区) ❖ 头皮扩张器,修复脱发区
完整版课件
20
完整版课件
21
3、茎突舌骨链 ❖ 组成
茎突、茎突舌骨韧带、舌骨小角和舌骨体 ❖ 茎突舌骨链骨化
①头旋转时压迫 颈内动脉:眼、颅底疼痛、视力模糊、眩晕、晕厥 颈外动脉:眶下部、颞部、耳部和枕部疼痛 以上:颈动脉综合征
局部解剖学头部课件

(3) 角膜反射消失。
(4) 泪液分泌障碍,角膜干燥。
(5)唾液分泌障碍。
(6)舌前部味觉丧失。
(7) 听觉过敏。
2. 面神经管外损伤
只有上述(1)、(2)、(3)项症状。
面神经麻痹(facial paralysis)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 根据引起面神经麻痹的损害部位不同,分为中枢型面神经麻痹和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两种。 一、中枢型(核上型)面神经麻痹: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称为中枢型或核上型面神经麻痹。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睑裂以上的表情肌,包括额肌和上半部眼轮匝肌的运动;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则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睑裂以下的表情肌。 二、周围型(核型或核下型)面神经麻痹: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可位于脑桥下部(如出血、肿瘤等)、中耳或腮腺等部位。
02
帽状腱膜
01
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变薄续颞深筋膜浅层。
02
以上3层紧密相连称头皮。
03
腱膜下间隙 为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的区域,范围广,前达眶上缘,后达上项线。 颅顶部的“危险区”
腱膜下间隙内有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脑膜窦相交通,此层感染可向板障及颅内扩散,此间隙称为颅顶的危险区。
04
与外耳道之间.
05
第2段:腮腺内 ,位于下颌后静脉
06
和颈外动脉的浅面, 分
07
上下两干, 在发出9-
08
12条分支,互相交织成丛。
09
第3段:为穿出腮腺的部分。
(4) 泪液分泌障碍,角膜干燥。
(5)唾液分泌障碍。
(6)舌前部味觉丧失。
(7) 听觉过敏。
2. 面神经管外损伤
只有上述(1)、(2)、(3)项症状。
面神经麻痹(facial paralysis)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 根据引起面神经麻痹的损害部位不同,分为中枢型面神经麻痹和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两种。 一、中枢型(核上型)面神经麻痹: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称为中枢型或核上型面神经麻痹。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睑裂以上的表情肌,包括额肌和上半部眼轮匝肌的运动;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则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睑裂以下的表情肌。 二、周围型(核型或核下型)面神经麻痹: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可位于脑桥下部(如出血、肿瘤等)、中耳或腮腺等部位。
02
帽状腱膜
01
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变薄续颞深筋膜浅层。
02
以上3层紧密相连称头皮。
03
腱膜下间隙 为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的区域,范围广,前达眶上缘,后达上项线。 颅顶部的“危险区”
腱膜下间隙内有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脑膜窦相交通,此层感染可向板障及颅内扩散,此间隙称为颅顶的危险区。
04
与外耳道之间.
05
第2段:腮腺内 ,位于下颌后静脉
06
和颈外动脉的浅面, 分
07
上下两干, 在发出9-
08
12条分支,互相交织成丛。
09
第3段:为穿出腮腺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上肢 (Upper limb)
8)下肢 (Lower limb)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5
2、与系统解剖学的区别:
系统解剖学: 组织 tissue 器官 organ 系统 system
局部解剖学: 层次 stratification 毗邻 adjacent 临床 clinic
2/22/2021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18
⑵面静脉facial vein ①起止行程
海绵窦 眼上V 内眦V
翼V丛 面深V 面V
上颌V
下颌后V 前支 面总V
后支
颈内V
②特点及意义*
无V瓣膜
危险三角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19
2.神经nerve
⑴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①分* 支眶分上布N: * 眶下N * 颏N
● 腮腺的位置、毗邻及腮腺鞘的结构特点和
临床意义(重点)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1
目的要求
2、了解部分:
* 解剖器械的准备和使用,各种结构的解剖要 领(重点) * 头部的境界 (重点) * 面部皮肤特点,表情肌的配布、名称、作用 (重点) * 翼丛、翼颌间隙、咬肌间隙位置、毗邻、意 义(难点) * 鞍区的主要结构、颅内、外V的交通及颞下 窝的位置和内容(难点) * 面N和三叉N在面部的行径和分布(重点)
②临床意义:
* N阻滞麻醉作 * 封闭治疗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20
⑵面神经facial nerve
①行程及分支分布:
出茎乳孔 入腮腺 上.
下干 面N丛 面肌 颧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②临床意义: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面N管内和管 外损伤
21
二、面侧区
(一)腮腺咬肌区:
1.境界
目的要求
1、掌握部分:
● 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和目的(重点) ● 头部重要的体表标志及其临床意义(重点) ● 脑膜中A、面N、腮腺管和面A的体表投影 (重、难点) ● 额顶枕区的层次和结构特点(重点)
● 海绵窦的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穿经的 结构(重、难点)
● 面A、面V的行程、特点和“危险三角”的 位置 及临床意义(重、难点)
深淋巴结 神经:脑神经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16
第二节 面部
一、浅层结构 (一)皮肤与筋膜 (二)面肌
颊脂体:颊肌表面 及其与咬肌之间的 脂肪团块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17
(三)血管、神经
1.血管:
⑴面动脉 facial artery ①起止行程 ②分支分布 颏下A、 上.下唇A 鼻外侧A ③临床意义*
(一)体表标志
5.翼点 6.颧弓 7.下颌角 8.乳突
9.枕外隆凸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14
(二) 前外侧沟
体 表 投 影
(教材
P8) 大脑下缘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中央沟
脑膜中A
15
(三) 主要结构
颅:容纳脑及被膜 颌面部:视器、位听器、
口、鼻等器官 动脉:颈内、外A、椎A 静脉:颈内、外V 淋巴:直接或间接注入颈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9
(三)(软组织)间隙
1、概念:为潜在的空间,各局部一般均有多 个间隙且相互交通,间隙内充满疏松结缔组织 与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 2、临床意义:积血、脓、感染扩散 3、掌握:名称、位置、内容物、特点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10
第一章
2/22/2021
头部 The Head
局部解剖学头部
4
(一)概述
1.定义与分部:
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 形态特点、层次毗邻与临床应用的科学。
1)头部 (Head)
2)颈部 (Neck)
3)胸部 (Thorax)
分 4)腹部 (Abdomen)
部 5)盆部与会阴 (Pelvis and Perineum)
6)脊柱 (Vertebral region)
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乳突连线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12
(二)颅面分区
额顶枕区 颅顶 颞区 颅 颅腔 内面
外面 颅底
眶、鼻、口区
面
颊区
位于颧弓.鼻唇沟.
面侧区 腮腺咬肌区 下颌骨下缘与胸锁
面侧深区 乳突肌之间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13
二、 表面解剖
1.眉弓 2.眶上切迹 3.眶下孔 4.颏孔
第一节 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重点)
二、表面解剖
第二节 面部
一、浅层结构(重点)
二、面侧区(重点)
三、面部间隙(难点)
第三节 颅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额顶枕区(重点)
二、颅底内面(难点)
局部解剖学头部
11
第一节 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1.头颈分界线:
下颌骨下缘,下颌角, 乳突尖、上项线、枕 外隆凸的连线
2.颅面分界线:
局部解剖学头部
6
3.为什么学习局部解剖学
4.如何学习局部解剖学
•重点掌握理论知识 •重视尸体解剖操作 •仔细观察辨认结构 •结合临床区别变畸
5.尊重人体标本
遗体捐献:指自然人生前自
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
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
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7
(二)人体结构层次的基本概念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2
指南
●绪 论 ● 第一章 头部 The Head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3
绪论
(一)概述 1、定义 2、与系统解剖学的区别 3、为什么要学习局部解剖学 4、怎样学好局部解剖学 5、尊重人体标本
(二)人体结构层次的基本概念 (三)(软组织)间隙
2/22/2021
前:咬肌前缘 后:乳突,二腹肌 后腹上缘及胸锁乳 突肌上份前缘 上:颧弓与外耳道 下:下颌体下缘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22
2.层次(由浅入深)
皮肤、浅筋膜、浅层的血管和神经、腮腺咬肌 筋膜、腮腺浅部、腮腺峡部及穿行其间的血管
神经、咬肌、下颌支、腮腺深部等
形成腮腺鞘
* 与腮腺紧密 结合伸入腮腺 实质,将其分 隔成许多小叶 * 浅层致密, 深层薄弱
1、皮肤
Skin
2、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皮下组织或皮下脂肪)
3、深筋膜 Deep Fascia
4、肌
Muscle
5、血管
Blood Vessel
6、淋巴管和淋巴结 Lymphatic Duct and Node
7、神经
Nerve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8
人体层次结构图
2/22/2021
局部解剖学头部
23
3.腮腺parotid gland:
⑴位置、毗邻
上:颧弓.外耳道.颞下 颌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