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隔离症 (4)
肺隔离症PPT

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较少见。
影像学表现
• 肺缺血:韦斯特马克征,肺血灌注减少,
肺纹理减少或消失,透亮度增加。
• 肺动脉改变:梗阻端肺血管影增宽,梗阻
持续时间较长。
影像学表现
• 胸片可以直接观察骨折线的存在以及形态,
并能观察对位对线情况。
• 能够发现继发性改变,如气胸/液气胸/皮下
气肿等。
• CT较胸片对骨折的判断更为优越,对肋骨
骨折的定位及骨折程度的判断均优于胸片
肺挫伤
• 肺部常见外伤性改变,可由直接撞击或高
压气浪伤引起,多见于外伤着力点亦可见 于对冲部位。
肺隔离症的X线表现主要为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分叶 状块影、密度均匀,合并感染后支气管或胃肠道相通后, 可见囊肿含气,甚至出现液平面。应与肺炎、肺脓肿和肺 囊肿鉴别。支气管碘油造影可见正常支气管受压,主动脉 造影可显示异常的分支有助于鉴别诊断。治疗主要依靠手 术切除。
本病例诊断体会。1 阅片必须仔细。 实际上,该患者在外院所做的CT片已 经显示降主动脉左前壁所发出的滋养 动脉,只不过阅片者未能注意,未提 出进一步的检查方案。2在双下肺内 后基底部,尤其是左下肺后基底部出 现的实变块、反复感染的囊性病变应 注意到本病的可能。3 与肺发育不良 的鉴别诊断:CTA、MRA或血管造影 显示由体动脉供血的滋养血管即可诊 断。
端以远则变细。
• 多发生于下叶且以右下叶多见,表现为肺
体积缩小,可合并盘状肺不张。
• 心影增大。
CTPA
直接征象: 1.血管腔内充盈缺损:中心性;附壁性;骑跨状 血栓。 2.血管完全阻塞:血管截断。
肺隔离症

肺叶内型:肺叶内型的隔离肺与正常肺脏有同一个脏层胸膜 肺叶外型:有独立的脏层胸膜包绕 囊腔与正常支气管不相通
Thoracoscopic treatment of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6;29(5):815–8.
肺隔离症主要临床特点
最常见于儿童 与青年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常可伴其它脏器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膈疝、 消化道畸形等,左侧多于右侧,叶内型多见,叶外型常伴发多器官畸形。
叶内型位置:近2/3叶内型位于左下叶后段脊柱旁 沟内,其余的位于右下叶相应部位,上叶很少受累。
叶内型血供: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降主动脉及腹主动 脉,静脉主要回流入肺静脉。异常动脉常位于下肺 韧带内。
病灶周围肺组织常伴局限 性肺气肿。
叶内型
叶外型
肺隔离症主要影像学表现
隔离肺组织主要改变为囊肿、结节和肿块,极少数表现为局部肺内增粗增多 的血管结构。CT表现具特征性,“珊瑚状”,团块周围见结节状、指状、尖 型
肺气肿型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2017,
左下叶叶内型隔离症
汇报完毕 谢谢各位专家!
山东医师协会年会
肺隔离症病例汇报及文献复习
齐鲁医院胸外科
鲁铭
肺隔离症定义及分型
肺隔离症定义:由于肺动脉发育异常,一部分肺组织不能由正常的肺 动脉分支供血,病变的肺组织供血来自主动脉分支称为肺隔离症。
叶内型(LS):位 于脏胸膜组
织内,其囊腔病变与正常的支气管 相通或不相通,临床多见。
叶外型(ELS):后者被自己的
肺隔离症影像诊断

2021/3/28
2021/3/28
2021/3/28
• 肺炎
多表现为实变或渗出影,其中含有支气管气相, 经抗生素治疗后病灶吸收较快、较彻底
• 肺隔离症
合并感染,抗生素98/0677010)
• 女 34岁 • 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畏寒、发热(39.7),伴有轻度咳
2021/3/28
• 支气管扩张
无异常供血动脉,治疗后好转。
• 肺隔离症
可合并支气管扩张,见来自体循环的供血动脉。
• 病例6(1846770/0786920)
• 男 60岁 • 胸闷、胸痛,咳血20天
2021/3/28
2021/3/28
2021/3/28
• 肺结核
多同时存在斑片影、结节影及纤维条索影。活动性病灶 边界不清,陈旧性病灶则多可见钙化影,且以上肺多见
2012-10-8
2012-11-9
• 病理
• (右下肺)送检肺叶大小12*9*7cm,镜下示支气管及肺泡 扩张伴多量分泌物,肺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多量急慢 性炎细胞及泡沫细胞浸润,结合临床,可符合肺隔离症之 改变。
概述
• 肺隔离症也称为有异常动 脉供血的肺囊肿症,简称 “隔离肺”,是一种少见 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胚 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与正 常肺主体分离单独发育, 并接受体循环动脉的异常 动脉供血,形成无呼吸功 能肺囊性肿块。特点为肺 部有无功能的肺组织,由 体循环动脉供血、多不与 支气管直接沟通。
肺隔离症
(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PS)
• 病例1( 1668149/0771145)
• 女 36岁
• 主诉:反复发热、咳嗽、咳痰一年。
肺隔离症精品PPT课件

.
7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分型
➢ 实块型 ➢ 囊肿型 ➢ 混合型 ➢ 支气管炎型
.
8
①
②
实块型肺隔离症,表现左肺下
③
叶后基底段类圆形实性肿块,血
管重组像显示肿块供血动脉来自降主动脉。
.
9
②
囊肿型肺隔离症,右肺下叶脊柱旁见一类圆形囊状液 性密度影,边缘光整,增强血管重组,可见供血动脉来 自降主动脉。
①
②
③
图1 CT平扫于甲状腺平面示颈深部椎前偏右侧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密度不均,边缘 欠清,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图2 示胸腔入口平面肿块向下经胸廓入口直达后上纵隔,向前外侧扩展直达右侧胸锁乳 突肌下发,邻近食道及气管向左前方明显移位。
图3 抗感染治疗一周后,颈部肿块明显变小,气管及食管受压明显减轻。
➢ 可分为两型即叶内型和叶外型。
➢ 叶内型较多见,病肺与其领近正常肺组 织被同一脏层胸膜所覆盖。可发生在任何一 肺叶内,但多见于肺下叶,尤以左侧后基底 段为多,其囊腔病变与正常的支气管相通或 不相通。
.
5
➢ 叶外型较少见,可合并其它先天性异 常。病肺位于其领近正常肺组织的脏层 胸膜外,多数位于左肺下叶与横隔之间。 病肺血供来自体循环,常见为胸主动脉 和腹主动脉的单支或多支异常动脉,多 经肺韧带进入肺。血液汇流,在叶内型 多汇入肺下静脉;在叶外型通常经由体 静脉,下腔静脉,奇静脉或门静脉系统。 大部分病例发病在10—20岁之间,男性 多发。临床罕见有恶变报道。
.
21
手术风险的预防及处理
➢ 幼儿手术风险性较大,尤其是伴多种复合畸形者。
➢ 术中畸形血管出血(1)因畸形血管往往缺少肌层,而具 有较多的弹力层,再加上长期炎症剌激、粘连、易出血, 因此术前应备血,在游离血管周围组织和松懈粘边时操作 轻柔、小心、畸形动脉的探查要全面仔细。手术医师必须 常规扪摸肺下韧带,了解有无波动,因大部分畸形血管经 此入病肺组织。切忌盲目钳加、切断。(2)因畸开血管 进入病肺前有一根以上的分支,因此在分离畸形血管时应 尽量先找出血管在主动脉上的起端,在靠近近端部位一并 切断结扎。
肺隔离症护理PPT

通过有效的护理,患者的住院时间可以显著 缩短。
为什么需要护理? 监测病情
护理人员需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 变化,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及时的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为什么需要护理? 心理支持
肺隔离症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护理人员 应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什么是肺隔离症? 病因
肺隔离症的常见病因包括感染(如肺炎)、肿瘤 、结核病等。
了解病因对于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至关重要。
什么是肺隔离症? 流行病学
肺隔离症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各不相同,常见 于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
早期的筛查和诊断可以有效减少病情的恶化。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Hale Waihona Puke 促进康复肺隔离症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肺隔离症?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怎样进行有效护理? 5. 护理的挑战与前景
什么是肺隔离症?
什么是肺隔离症?
定义
肺隔离症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肺部特定区域出 现感染、炎症或肿瘤等病理变化,使得该区域与 周围正常肺组织隔离开来。
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以及胸痛等症状。
出院前
在患者出院前,应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家庭护理 知识和复诊安排。
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管理,有助于减少复发风险。
怎样进行有效护理?
怎样进行有效护理? 定期评估
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身体评估,包括 呼吸音、体温和心率等。
评估结果可用于调整护理计划。
怎样进行有效护理? 改善呼吸功能
通过深呼吸训练、排痰技巧和使用呼吸辅助 设备等措施改善肺功能。
肺隔离症病人的护理PPT

肺隔离症病人的护理目标
护理目标是什么
护理的主要目标是控制感染、减轻症状、促进康 复。
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是重要目标之一。
肺隔离症病人的护理目标
如何评估病人状况
定期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呼吸状况和症状变化 。
使用评分量表,帮助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肺隔离症病人的护理目标
病人护理的优先级
优先处理呼吸困难、疼痛等急性症状,确保病人 舒适。
在病情稳定后,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和心理疏导。
具体护理措施
具体护理措施
日常护理如何进行
保持病房环境清洁,提供适宜的空气流通。
定期更换病人的卧具,保持身体卫生。
具体护理措施
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确保病人摄入充足的营养,以增强免疫力。
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结构。
具体护理措施
心理支持的必要性
给予病人情感支持,帮助其缓解焦虑和恐惧。
肺隔离症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肺隔离症的定义与病因 2. 肺隔离症病人的护理目标 3. 具体护理措施 4. 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5. 出院后的护理与随访
肺隔离症的定义与病因
肺隔离症的定义与病因
什么是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是指肺部由于感染或炎症等原因,导致 局部组织受损,形成独立的病灶。
常见病因包括细菌、病毒感染以及吸入异物等。
肺隔离症的定义与病因
为什么会发生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反应、感染源的强 度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如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更易发生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的定义与病因
如何识别肺隔离症
通过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胸痛等,以及影 像学检查来确认。
CT扫描常用于评估肺部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肺隔离症的围术期护理

肺隔离症的围术期护理总结11例肺隔离症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经验。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呼吸道的护理,观察患者有无咯血的表现。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呼吸道、疼痛及引流管的护理,指导肢体功能锻炼是重点。
11例肺隔离症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护理得当,均痊愈出院。
肺隔离症是一种肺的先天发育畸形,是指一部分肺发育不全,无呼吸功能,与正常肺分离,其血液供应来自主动脉或其分支。
根据异常组织有无完整的胸膜与正常肺组织分界,分为两型:叶内型:病变区与正常的肺组织为同一脏层胸膜包裹,其血液供应多数来自胸主动脉下部,少数可来自腹主动脉,静脉血通常回流至肺静脉。
叶外型:隔离的肺组织有独立的脏层胸膜包裹。
该病发病率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漏诊率高。
我科2007年-2008年共收治肺隔离症患者11例,经手术治疗结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5-42岁。
病程-1个月—2年,患者临床多表现有反复咳嗽、咳痰,咯血,发热,气急及胸痛等,大部分病例无明显阳性体征发现,部分病例体格检查时可于患侧闻及少许湿罗音或呼吸音减低。
术前确诊10例,1例误诊为食道平滑肌瘤,所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为叶内型的行异常肺组织所在的肺叶切除,叶外型的行隔离叶切除,1例为肺隔离叶切除,其余为肺叶切除。
手术过程顺利,无围术期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为7—14天,均痊愈出院。
随访1个月,无呼吸道感染发生,无复发。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呼吸道的准备有吸烟史的病人应绝对戒烟,保暖注意防感冒,指导行有效咳嗽、咳痰,嘱病人咳嗽时口型呈半开状态,吸气后屏气3-5秒后用力从胸部深处咳嗽,不要从口腔后面或咽喉部咳嗽,用两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将痰咳出,对于痰液粘稠的常规予以雾化吸入,服用祛痰剂等治疗,对有发热及感染症状的予以抗生素治疗。
2.1.2 心里护理:大多数患者因病情反复,难以明确诊断,都存在一定的焦虑、恐惧。
抑郁、或紧张,护士应随时关心病人,及时了解患者的心里变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一旦确诊,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树立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肺隔离症(肺分离,肺隔离,隔离肺)

肺隔离症(肺分离,肺隔离,隔离肺)【病因】(一)发病原因在胚胎发育期间,肺动脉发育不全使一部分肺组织血液供应受障碍,并由主动脉的分支代替肺动脉供应该区肺组织,由于来自主动脉的血液含氧量与来自肺动脉的血液完全不同,使该段肺组织的肺功能无法进行,因而发育不全,而无肺功能。
(二)发病机制肺隔离症的发生机制不清,常见有副肺芽学说、Prvce的牵引学说和Smith的血管发育不全学说。
Prvce的牵引学说受到普遍承认,它认为在胚胎初期的原肠及肺芽周围,有许多内脏毛细血管与背主动脉相连,当肺组织发生脱离时,这些相连的血管即逐渐衰退吸收。
由于某种原因,发生血管残存时,就成为主动脉的异常分支动脉,牵引一部分胚胎肺组织,形成肺隔离症。
此部分肺组织与正常支气管和肺动脉隔离开,由异常动脉供应血液。
在胚胎早期肺组织与原肠发生脱离时受到牵引,副肺芽位于胸膜内,则形成叶内型肺隔离症,在脱离后受到牵引的异常的肺芽出现在胸膜已形成之后,则成为叶外型肺隔离症。
但牵引学说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肺隔离症,有少数肺隔离症没有异常动脉,或有异常动脉而无隔离肺。
无论叶外型与叶内型,肺隔离症的主要动脉均来源于体循环的分支,主要是降主动脉,也可源于腹主动脉上部、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升主或主动脉弓、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内乳动脉、肋间动脉、膈动脉或肾动脉等。
多数经下肺韧带进入隔离肺内,常为1支,也有2支或多支的情况,但较少见。
动脉粗细不等,有的直径可达1cm左右。
这些异常动脉壁的结构与主动脉相似,含较多的弹性纤维组织,压力较高,极易发生粥样硬化。
体循环血管如何发育到隔离肺内尚不清楚,正常情况下,肺动脉源于第6胚弓,且将它的分支延伸肺原基,最初供养肺胚芽的内脏血管丛分支逐步退化,仅保留下了支气管动脉。
根据公认的理论,背主动脉与肺芽周围的内脏毛细血管间有丰富的侧支交通,这些侧支血管的某支吸收、退化不全,形成异常的体循环动脉供养隔离肺组织。
同时因肺隔离症的胚胎组织处于异常部位,使肺循环血管不能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
叶内型肺隔离症与肺脓肿及支气管扩张 及支气管囊肿鉴别。有人认为吸入性肺脓 肿几乎从不发生在下叶,故下叶贴邻膈面 部位的囊肿应首先考虑为叶内型肺隔离症。
检 查
1.X线胸片 叶外型肺隔离症的胸部X线片常显示均匀、三角形、尖端 指向肺门的阴影,术前确诊困难,常以胸内肿块诊断不明而开胸探查。 叶内型肺隔离症在胸部X线片上,见 下叶内及后基底段紧贴膈面有一 团密度均匀增深的阴影,大多为圆形、卵圆形少数可呈三角形或多边 形,边界一般较清晰,其长轴指向后方提示与降主动脉有联系。 如合 并感染并与支气管相通,则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带液平的圈形阴影与肺 囊肿影像相似。囊壁厚薄不等,周围有炎变影像,阴影大小可随病情 病程演变而改变,感染 时增大,炎症吸收后缩小,但绝不会完全消失。 2.体层摄影 下叶后段的病变在胸部平片上有时与脊柱或心脏阴影相 重叠,体层摄影可清楚地显示病变的形态、轮廓及内部结构。病变呈 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边界清晰,可呈大 小不等的囊性改变。有时在 体层片上可见到异常血管影像与主动脉影相连,呈现出逗点状或索条 状阴影,逗点的尾端代表异常动脉方向,具有诊断意义,但直径 0.5cm以下的异常血管不易发现。 3.支气管造影 病变内支气管多数情况下不显影,只有较大的支气管 可以显影,加之造影后有可能引起感染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造影多 无意义。
病因
在胚胎发育期间,肺动脉发育不全使 一部分肺组织血液供应受障碍,并由主动 脉的分支代替肺动脉供应该区肺组织,由 于来自主动脉的血液含氧量与来自肺动脉 的血液完全不同使该段肺组织的肺功能无 法进行,因而发育不全,而无肺功能。
发病机制
肺隔离症的发生机制不清,常见有副肺芽学说、Prvce 的牵引学说和Smith的血管发育不全学说。Prvce的牵引学 说受到普遍承认,它认为在胚胎初期的原肠及肺芽周围, 有许多内脏毛细血管与背主动脉相连,当肺组织发生脱离 时,这些相连的血管即逐渐衰退吸收。由于某种原因,发 生血管残存时,就成为主动脉的异常分支动脉,牵引一部 分胚胎肺组织,形成肺隔离症。此部分肺组织与正常支气 管和肺动脉隔离开由异常动脉供应血液。在胚胎早期肺组 织与原肠发生脱离时受到牵引,副肺芽位于胸膜内,则形 成肺隔离症叶内型肺隔离症,在脱离后受到牵引的异常的 肺芽出现在胸膜已形成之后,则成为叶外型肺隔离症。但 牵引学说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肺隔离症,有少数肺隔离症没 有异常动脉,或有异常动脉而无隔离肺。
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pulmonaryseguestration)也 称为有异常动脉供血的肺囊肿症,简称 “隔离肺”,是临床上相对多见的先天性 肺发育畸形。
占肺部疾病的0.15%~6.4%.为胚胎时期一部分 肺组织与正常肺主体分离单独发育并接受体循环 动脉的异常动脉供血,所形成无呼吸功能囊性包 块。隔离肺可有自己的支气管。 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前者位 于脏胸膜组织 内,其囊腔病变与正常的支气管相通或不相通, 临床多见;后者被自己的胸膜包盖,独立于正常 肺组织之外,囊腔与正常隔离症而X线胸片及体层片不能确定时主动 脉造影或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观察到异常体动脉分支供应病变部位 肺组织而得以明确诊断。经股动脉穿 刺插管,于降主动脉起始部注 造影剂造影可显示异常血管一般来自膈肌上下的降主动脉段直径为 0.5~1cm。静脉回流入肺静脉或奇静脉、下腔静脉但由于异常 血管相 对较细造影剂量较少,多数情况下不能显示静脉回流情况。选择性造 影技术要求较高,经股动脉穿刺送入具有特殊角度的C形或直角形导 管,于降主动脉膈肌 上下寻找异常血管,导管尖端插入血管口内时 注入造影剂,观察血管直径、走行,连续注入造影剂还可观察到静脉 回流情况。但此项检查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具有一定 的危险性,而且 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设备。 5.CT检查 可以较清楚地显示病变的形态,还可确认异常动脉的存在典型 表现为:正常肺支气管动脉和静脉束远离或围绕在隔离肺叶外周,偶 见钙化。如与支气管树交通造成感 染,其表现为含气囊肿,有或无 液平,周围可见炎性浸润,也可呈囊肿样表现可有气液平。但诊断阳 性率并不高。
囊肿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周围肺组 织常有肺炎此时要待炎症消退后,才能证 实阴影的囊性特征,病变大小可随时间有 很大变化,主要依其内部的气体、液体量。 如果隔离肺有感染其阴影形态可在很短时 间内有很大变化。在呼气时,可见隔离肺 内有气体滞留。
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X线胸片特点,首先选 用B超检查再根据情况进一步采用CT、MRI 或血管造影检查。
6.磁共振(MRI) 能检测出胸内边界清楚的团块及其内部结构,在各个 断面尤其横断面上能清楚显示,叶内型特点是在肺内异常的团块 (MRI上为增黑的阴影)和异常血管相连,叶 外型是在肺外异常增 白的团块影,亦和异常血管相连磁共振能看出异常肺组织及其与周围 脏器的关系,显示异常动脉来源、走行及静脉回流情况。其检查结果 与血管 造影相似,又是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可以取代血管造影但检 查费用较高。 7.B超 可探测出边界清楚形态规整的圆形或椭圆形肺内团块,内部可见 大小不同的囊性区如有感染时可见散在的小光点反射,团块周围可见 0.5~0.8cm不等的1支 或2支血管进入团块。其影像特征与其他肺内病 变影像不同。B超是无创检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而且可以反 复动态观察。但是B超不能区分叶内型或叶外型 肺隔离症亦不能检测 肺静脉回流情况。
无论叶外型与叶内型肺隔离症的主要动脉均来源于体循环的分支,主 要是降主动脉,也可源于腹主动脉上部、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升主或 主动脉弓、无名动脉、锁骨下 动脉、内乳动脉、肋间动脉、膈动脉 或肾动脉等。多数经下肺韧带进入隔离肺内,常为1支,也有2支或多 支的情况,但较少见。动脉粗细不等,有的直径可达 1cm左右。这些 异常动脉壁的结构与主动脉相似含较多的弹性纤维组织压力较高,极 易发生粥样硬化。体循环血管如何发育到隔离肺内尚不清楚,正常情 况下肺动脉源 于第6胚弓,且将它的分支延伸肺原基,最初供养肺胚 芽的内脏血管丛分支逐步退化,仅保留下了支气管动脉。 根据公认 的理论,背主动脉与肺芽周围的内脏毛细血管间有丰富的侧支交通, 这些侧支血管的某支吸收、退化不全,形成异常的体循环动脉供养隔 离肺组织。同时因 肺隔离症的胚胎组织处于异常部位,使肺循环血 管不能发育。肺隔离症静脉回流不尽一致: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血液回 流入下肺静脉导致左-左分流。偶有叶内型回流到 体循环静脉。叶外 型肺隔离症血液回流入半奇静脉、奇静脉、下腔静脉、无名静脉、肋 间静脉等,此时无分流问题。
常见于新生儿,一般多无症状,多在常规X 线检查时发现一小部分叶外型。肺隔离症 可因合并畸形而在新生儿时期被发现。如 与消化道相通也可见反复呼吸道感染、乏 力、呼吸困难等,晚期甚至可出现充血性 心衰。60%合并同侧膈膨升,30%合并左侧 膈疝,50%在尸检、查体或检查其他疾病时 意外发现,90%在左肺。
临床表现 肺隔离症多见于青少年,年龄在10~40 岁男性多于女性,叶内型多于叶外型,左 侧多于右侧。由于肺隔离症分型不同,临 床表现亦不同。
叶外型肺隔离症 叶外型肺隔离症较叶内型少见,男女之比约为4∶1;左 右侧之比约2∶1,多位于下部胸腔的下叶与膈肌之间,邻 近正常肺组织,也可位于膈下、膈肌内或纵隔。多合并其 他先天性畸形,以先天性膈疝最为常见约占30%。其他有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先天性食管支气管瘘、肺不发育、先 天性心脏病、异位胰腺及心包、结肠等 脏器畸形等。但 叶外型肺隔离症因有完整胸膜犹如分离的肺叶,可视为副 肺叶。因其不与支气管相通,故质地柔韧,内含大小不等 的多发囊肿。 病理:叶外型完全被胸膜包盖,切面呈海绵状黑褐色组 织,伴不规则排列的血管,通常在标本的一端更为显著, 镜下呈正常肺组织无规律地异常排列,气管数量很少,实 质组织常发育不成 熟。因其包有自己的胸膜,且不与支 气管相通,除非与消化道相通,感染的机会很少。因此如 没有其他明显的畸形,叶外型只是一软组织包块可毫无症 状。
叶内型肺隔离症
发病率低,但较叶外型多见,其2/3位于左下叶或右下叶后基底段,在椎 旁沟内,与叶外型有以下不同:男女发病率相近,左右侧比例1.5∶1~2∶1, 多 位于下叶的内、后基底段,很少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最常合并食管憩室、 膈疝及其他骨心畸形病变,组织无自身胸膜与正常肺组织隔离,故异常与正 常肺组织间无明 显界限,共存于同一肺叶中。有1个或多个囊腔,实质部分 更多,囊内充满黏液。叶内型肺隔离症,特别是与支气管相通的,几乎所有 病例在一定时期后均继发感 染,多数在10岁以前出现反复肺部感染症状,发 热、咳嗽、胸痛、 咳脓痰甚至咳脓血痰,严重者还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与 肺脓肿症状相似感染时囊腔内为脓液,其常与支气管或邻近肺组织的气管交 通。查体局部叩诊浊音,呼吸音 减低,有时可听到湿啰音,部分患者有杵状 指。其动脉多来自胸主动脉下部或腹主动脉上部,较为粗大,直径0.5~2cm, 异常动脉多在下肺韧带内,经下肺韧 带到达病变部位,均经(下)肺静脉回 流,镜下显示类似扩张的支气管,偶有管壁内软骨板,有呼吸道上皮。异常 肺组织伴有炎症、纤维化或脓肿。左肺多见,60%在下叶后基底段,位于上 叶者少见,15%无症状,多在青壮年出现以下症状:咳嗽、咳痰、咯血、反 复发作的肺部感染及心悸、气短等。症状多因病变与支气管交通所致。经抗 感染治疗症状可暂时缓解,但病程也有迁延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的。
治 疗
叶内型肺隔离症 可反复继发感染故均应手术治疗,多采用肺叶切除。手 术应在控制感染后施行,并常规选用抗生素。因其常合并 严重感染,患肺常粘连在胸壁上分离这些粘连时必须注意 异常动脉,异常动脉多存在于肺韧带中,偶尔有来自腹主 动脉的异常动脉,处理不当可造成术中及术后的致命大出 血。 叶外型肺隔离症 如不与胃肠道交通、无症状,可不予治疗,但多因不能 明确诊断而手术切除。叶外型肺隔离症可行隔离肺切除, 一般行肺叶切除,手术当中要特别注意寻找和处理异常血 管尤其是在处理下肺韧带时更要小心,一旦异常血管损伤 退缩回腹腔或纵隔内,就会造成大出血,处理也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