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女性痛经78例临床体会
妇科痛经患者的中医临床治疗的体会

妇科痛经患者的中医临床治疗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方法对妇女痛经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选择60例痛经病人,进行分配,观察组30例采用中药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
结果:使用中医疗法对妇女痛经患者有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中医治疗对女性痛经的疗效及长期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关键词:妇科;痛经;中医治疗;临床引言痛经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坠胀、腰酸等,多见于年轻女性。
痛经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它对女性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在我国,痛经的发病率很高,1/3的女性中,有33%的女性会患上痛经。
痛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发性,另一种是继发性。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不伴有骨盆器官损害的疼痛,多出现在女性经期或几个月后,其病因及病因尚不明确,尚需深入探讨。
女性出现了二次痛经后,可能会出现骨盆等脏器的病变。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痛经有虚、实之分,主要是由于胞宫内的血液循环紊乱,造成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的痛经。
因为每个人的痛觉水平都不一样,所以很难对痛经发生情况进行精确的预测。
目前临床上对于痛经有多种疗法,西药多以内服外用为主,而对症疗法往往是治标不治本,且易复发。
所以,中医的优点就体现在这里,讲究因人而异,以病治病,以证治证。
为探讨中药对女性痛经的疗效及经验,从2020年1~2021年1月份收治的女性痛经病人入手,对其临床疗效及经验进行总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数据在这个试验中,选择了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妇科就医的妇科痛经患者,纳入了60名,他们的年龄范围在18到4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2.3)岁,按照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观察组,这两组病人基本数据基本一致,保证了试验的公平。
1.2方法对照组是使用一般西医的治疗方式。
而一般的西药,则是给痛经的病人服用布洛芬等镇痛的药,这种药只能起到止痛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当病人再次来月经的时候,还是会出现痛经,所以还是要给病人服用止痛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评价痛经是指女性月经期间或经前出现下腹疼痛的症状,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已经成为临床上的一种常用方案,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一、中医治疗痛经的特点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滞、血瘀、寒凝等原因引起的。
中医治疗痛经主要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温通经脉等方式来缓解疼痛。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艾灸等。
针灸是中医治疗痛经的常用技术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促进经络畅通,达到缓解痛经的效果。
针灸治疗痛经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可以调整内分泌,改善月经不调等问题。
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痛经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根据病情的不同,中医师会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通过内服药物来调理气血,改善经络状况,从而减轻疼痛。
中药调理的优点是疗效持久,不易复发。
二、西医治疗痛经的特点西医治疗痛经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缓解痛经症状。
常用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口服避孕药、手术切除等。
非甾体抗炎药物是西医治疗痛经的首选药物之一。
这类药物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疼痛,并且对其他症状,如出血和不规则周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口服避孕药是西医治疗痛经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排卵,达到调节内分泌的效果,从而缓解疼痛。
口服避孕药适用于痛经伴有月经不调的病人。
手术切除是西医治疗痛经的最后选择。
对于痛经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子宫或卵巢。
手术治疗具有直接彻底的疗效,但同时也带来了手术风险和不可逆的后果。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优势在于综合运用了中医和西医的优点,能够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全面地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同时结合西医的药物治疗,能够更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症状。
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还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月经不调等问题,使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临床观察痛经患者中药治疗的临床观察与疗效评价

临床观察痛经患者中药治疗的临床观察与疗效评价痛经,即月经痛,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青春期女性以及生育年龄段的女性。
痛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医学界的关注焦点。
相对于传统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痛经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等优点,因此逐渐受到广大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本文将从临床观察的角度出发,对痛经患者中药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
一、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观察中药治疗痛经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医学界普遍认为,中药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解痉、活血化瘀、调经等。
通过对痛经患者进行长期的临床观察,可以有效评估中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1. 临床观察对象的选择在临床观察中,我们应选择具备一定规模的痛经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这些患者应具备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痛经的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与月经周期的关联等。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年龄、体质情况、疾病状况等。
2. 观察指标的选择在临床观察中,我们可以选择多个指标来评估中药治疗痛经的疗效。
其中包括疼痛程度的减轻、痛经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长的变化、生活质量的改善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观察,可以客观地评价中药治疗的效果。
3. 观察方法的设计为了准确评估中药治疗的疗效,我们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观察方法。
可以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等方法。
同时,需要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
二、痛经患者中药治疗的疗效评价通过对临床观察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可以对痛经患者中药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1. 疼痛程度评估通过疼痛程度评估量表,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可以客观地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
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变化,以评估中药治疗的效果。
2. 痛经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长评估观察患者痛经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长是否有改善,可以反映中药治疗的效果。
通过患者自述和医生的观察记录,可以得出具体的数据和结论。
耳针配刺血加拔罐治疗痛经78例临床观察

作者简介: 彭福 丽, 女, 53 岁, 大 专学历, 毕业于 广西中医 学院, 主 治医师。
( 收稿日期: 2008- 08- 05)
耳针配刺血加拔罐治疗痛经 78 例临床观察
岳红
( 运城市盐湖区九针医院, 山西 运城 04 400 0)
痛经是妇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 , 其临床特征是经行小腹 疼痛, 伴随月经周期而发, 且以青年妇女较为多见。笔者应用耳 针配体针刺血加拔罐治疗痛经,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
作者简介 : 岳红, 女, 50 岁, 本科学历, 毕业 于山西中医 学院, 主 治 医师。E- m ail: s xycwjs @yaho o.co m. cn
中医治疗痛经的体会

中医治疗痛经的体会痛经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常于经期和经期前后出现小腹部疼痛,甚者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近年来运用中药加针灸以及拔火罐的方法治疗痛经126例,疗效满意。
1 一般资料126例中,年龄13~45岁,20岁以下者32例,21~30岁者55例,31~45岁者39例;未婚者56例,已婚者70例;腹痛时间发生于经期前者72例,发生于经期者25例,发生于经期后者19例;病程1~5年者61例;6~10年者26例;11~15年者22例;15年以上者17例;在126例中,经期及前后均腹痛同时伴有剧烈恶心呕吐者5例,经期伴有头痛者10例。
1.2 临床分型根据经期腹痛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将痛经分为轻,中,重度三种。
轻度:经行小腹疼痛明显,伴有腰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口服止痛药。
中度:经行小腹疼痛难忍,伴有腰部酸痛,用止痛药等措施疼痛暂缓。
重度:经行小腹疼痛剧烈,坐卧不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且伴有腰部疼痛,恶心呕吐剧烈,面色恍白,四肢厥泠,泠汗淋漓,腹泻等症,用止痛药等措施无明显缓解。
病例中,重度痛经患者,均排出器质性病变,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都用中药,针灸和拔火罐治疗,不加任何镇痛药。
1.3 诊疗方法1.3.1 自拟方柴胡15 g,郁金20 g,香附20 g,白芍20 g,枳壳12 g,蒲黄10 g,五灵脂15 g,炙甘草10 g,随症加减:腹痛甚者加元胡,呕吐不止者加生姜、姜半夏、吴茱萸。
乳房胀痛者加青皮,血块多者加三七粉,腹泻者加炒白术、仙灵脾,腰痛甚者加寄生,川断,狗脊,菟丝子,肢泠汗出者桂枝。
上药水煎2~3次,每次煎至150~250 ml,1剂/d,早晚空腹服用。
于经期前一周开始服用,每服用10剂为一疗程。
连服3个月经周期。
1.3.2 中成药在两个月经周期之间口服新乡佐今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产的《活血通脉片》1.65 g一日三次饭后口服。
1.3.3 在行经腹痛时针灸穴位选择天枢,关元,气海,中极,子宫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针灸后行针20~30 min,同时给予电磁波,在针灸后在针刺部位进行拔火罐,留火罐5 min。
妇科痛经患者中医临床治疗的体会

妇科痛经患者中医临床治疗的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科痛经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方法选择在2010年06月份至2011年06月份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妇科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其原始病历资料作为数据基础,采用回顾分析法进行实验探讨。
此次实验将其抽签的形式随机分为两个治疗小组,分别为:中医组:41例患者,采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对患者的病症情况进行诊治,根据痛经类型的不同分别展开治疗,同时配合中医针灸和熏蒸疗法辅助治疗。
西医组:共计41例患者,在治疗中,采用西医的方法,如避孕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硝苯地平(硝苯吡啶)等药物,进行疗程治疗。
结果通过治疗,中医组:41例患者,治愈2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68%;西医组:41例患者,治愈20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92%;此外通过6个月跟踪调查,复发率中医组要少于西医组。
结论在妇科痛经治疗中,中医治疗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并且临床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妇科痛经;腹痛;痉挛性;中医;针灸;熏蒸疗法;西医;硝苯地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妇科医学实验活动所研究的对象为抽选本院2010年06月份至2011年06月份期间,来我院就诊治疗的妇科痛经患者,共计82例,以其原始病历资料作为本次医学活动的数据基础。
利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病症表现、检查过程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展开对比分析。
在82例患者中,未婚妇女52例(63.41%);已婚妇女30例(36.59%);患者的年龄最小18岁,最大41岁,平均年龄30±2.31岁;患者的身体重量在46千克至73千克之间,平均身体重量为57±3.69千克。
1.2病症观察通过对这82例痛经患者进行临床病症观察,痛经发病史在0.4年至2.3年之间,平均发病史为0.9±0.21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为:小腹有剧烈疼痛感,一般在行经前后10至12小时,24小时内疼痛剧烈,重则甚至出现痉挛和放射性疼痛,疼痛可持续3日左右,3日后开始缓解。
妇科痛经患者的中医临床治疗的体会

妇科痛经患者的中医临床治疗的体会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疗法在妇科痛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应用体会。
方法选取60例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其中观察组的30例痛经患者以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30例痛经患者以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进行对比。
结果:采用中医药治疗痛经的患者治疗效果更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妇科痛经患者来说,中医药的治疗更加有效,远期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大,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妇科;痛经;中医;治疗引言痛经在青年女性中较为常见,是指月经前或者处在月经期的女性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腰酸等症状。
痛经作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国内,痛经发生率较高,每3个人中大约会有1人出现痛经,发生率约为33%。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
原发性痛经是指没有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一般于月经初潮或数月发生,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继发性痛经伴有盆腔等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从中医角度讲,痛经可分为虚实两大类,胞宫中气血逆乱,导致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导致疼痛。
由于个体对疼痛的感知程度不同,因此难以准确的估计痛经的发病率。
现代治疗痛经的方法有很多,西医常采用口服药物治疗,但对症治疗常治标不治本,复发率较高。
因此,中医的优势在此凸显了出来,中医对因治疗、标本同治,依从整体观念进行调理。
本文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痛经的患者,以探究中医疗法在妇科痛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体会,现综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实验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 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妇科痛经患者,入选患者共 60 例,研究对象的年龄为 18—40 周岁,平均年龄为(26.5 ±2.3)岁,按照随机、平均分组的原则,将 60 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确保了实验的公平性。
临床观察痛经患者的中药治疗效果评估

临床观察痛经患者的中药治疗效果评估痛经,也被称为痛经症或痛经综合征,是指月经期间或经前出现的下腹部疼痛现象。
这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理现象,约有60-80%的女性在不同程度上经历过这种痛苦。
尽管痛经不会对生命造成直接威胁,但却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痛经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观察痛经患者的中药治疗效果评估,来探讨中药对于痛经的治疗效果。
一、中药治疗痛经的理论基础中药在治疗痛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痛经的主要原因是气滞血瘀、气血虚弱、寒湿凝滞等。
中药治疗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方式,改善痛经症状,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二、痛经的中药治疗方法1. 方剂选择中医药治疗痛经常采用复方中药饮片或口服液剂。
常用的方剂包括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
2. 草药煎煮方法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煎煮方法包括水煎法、浸泡法、煎煮法等,不同的方法会对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观察设计1. 研究对象的选择选择一组痛经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临床病历和相关资料判断患者是否符合纳入标准。
确保纳入观察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观察指标的确定观察中药治疗痛经效果的指标可以包括疼痛程度、经期不适程度、痛经发作频率等。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的变化,来评估中药治疗的效果。
3. 给药方法按照常规中药给药方法,将选择的中药方剂进行给药,具体剂量和频率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
4. 治疗时间和观察周期确定中药治疗的时间,观察周期一般要持续一段时间,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四、中药治疗痛经的效果评估通过对观察对象进行中药治疗后的临床观察,来评估中药治疗痛经的效果。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和临床评估数据,并进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等,以得出中药治疗痛经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ft, n fo d be e s p rt,s rh fl t e r moina da piain ae a da r a l, ayt o eae i tyo l h r o t n p l t . y o wo fr p o c o
..
7. 8 .
Ciia Jun lo hns dc e 2 1 V 14 No1 l cl o ra fC ieeMe i n 02 n i o. ) ( .1
中 医 综 合 疗 法 治 疗 女 , 痛 经 7 陡 8例 临 床 体 会
Cii l x ei c nt aig7 ae fe l pt ns t ymeore l c pr ne et 8 ss ma ai twi d s n r a n ae e o r n c of e e h h
便 ,值得 进一步推 广使 用。 陆床
【 关键词】 女性痛经;中医药;内 服;外敷;按摩;疗效
【 s a t Obet e o i et ae te c nc fcc rai me yme ore n T M.Meh d:7 ae f Abt c】 r jc v :T n s gt h l i ef ay t t g wo n d s n r a i C i v i i a i l e n h to s 8 css o
i n TCM
杨志 国
( 吉林省桦 甸市中医院,吉林 桦 句,120 ) 340 中图分类号 :1 7 .13 t 11+ 文 献标识码:A , 2 文章编 号:1 7.8 0( 0 2 10 7 .2 6 476 2 1 )1—0 80 【 摘 要 】 目的:探讨 中医综合 疗法治疗女 性痛 经的临床 疗效 。方法:多我 院妇科 门诊 2 1  ̄2 1 年 间收治的 7 例痛 经女 00 0 1 8 性 患者 的临床 资料 进行 回顾 性分析 ,均采用 中药 内服 ,中药外敷以及按摩治疗的 中医综合疗法 ,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经 中医综 合治 疗后 ,患者的 临 症状得到 了有效控制 ,其 中显效 7 例 ,有效 4 ,无效 3 床 1 例 例,总有效率为 9. 治 疗后所有 患者 均未发 6% 2 生严重 的不 良反应 ,其 中 2例患者在重要 外敷后 出现周 围皮肤红肿现 象,未经特殊处理 ,红肿与 2日后 自行 消失。结论 :中药 内 服外敷 配合 穴位按 摩 中医着疗法治疗女性痛经临床疗效好 ,毒副作用小 ,不 良反应发生率低 ,安全性较好 ,且经 济实惠,操作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