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 、 阳理气止痛 , 温 药用丹参 、 红花 、 炒五灵脂 、 三棱 、 莪 术、 制没药 、 肉桂 、 延胡索 、 血竭 ; 经后期治 以益气补 肾 、 化瘀 消 瘕, 药用 山药 、 断、 参 、 角刺 、 续 丹 皂 山茱 萸 、 丝子 、 棱 、 菟 三 莪
术、 土鳖虫 、 延胡索 、 石打穿 、 血竭 , 月为一疗程 。1 3个 个疗 程 结束后 , 痊愈 8例 , 显效 1 , 9例 有效 2 6例 , 无效 5例 , 总有效率 9. 14%。周惠芳 分 3期 治疗 E M。经后期用 归芍地黄 汤加 减 , 间期 、 经 经前期 自拟温 经汤加 减 , 经期用加 味失 笑散加 月
8% , 9 寒凝血瘀型 (5例 )0 , 1 8 % 肾虚血瘀 型(0例) 5 , 2 8 % 瘀热 内阻型( 8例) 6 4 。王秀英 以活血化 瘀法为 主辨 证治 2 9.% 疗 E 5例 , M1 寒凝血瘀者用少腹逐瘀 汤加减 , 气滞血瘀 者用 血
中药保 留灌肠治疗 。梁月琴 等 用红藤汤保 留灌肠治疗 E M痛经 7 2例 , 最短 3个月经周期 , 最长 1 2个月经周 期。结 果显效 2 2例 , 有1 。用 行气活血 汤( 当归 、 青皮 、 五灵脂 、 蒲黄 、 王不 留行 、 瑰花 、 玫 枳 实、 巴戟天 ) 内服 , 配合 中药三棱 、 莪术 、 皂角刺 、 乳香 、 没药 、 两
木、 马鞭草 、 酱草 、 延胡 索 、 败 醋 酒丹参 、 桃仁 、 白芍 、 兰 、 泽 当 归 、 附等 ) 香 治疗 E M所致 的痛 经 6 0例 , 痊愈 2 3例 , 有效 2 2 例, 显效 9例 , 无效 6例 。
2 外治 法
辨证治疗 。张晓筵…将 E M分 为气 滞血瘀 、 寒凝血瘀 、 热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12 6 从 虚 论 治 有 医 家 认 为 , 宫 内膜 异 位 性 痛 经 为 离 经 .. 子
诸 多学者从多方面 多角度对本病进行 了大量研 究, 现将近年来 国内中医药期刊有 关 E M临床治疗的文献 归纳 综述如下, 以期 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辨 证 论 治
1 1 分 型 .
疗效, 别在缓解症状 、调经助孕等方面疗效 突出。多年来, 特
致寒凝 血瘀, 主张以温 中散寒 兼以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软坚 散结立法 。 1 25 从 湿热论 治 有医家认 为, .. 异位 内膜 离经之血积聚冲 任 胞宫, 气滞湿 生, 从热化, 以湿 热瘀结立论, 以清热利 湿 故 治 湿化瘀 、行气止痛 、消瘕散结 。
之瘀血阻滞于冲任胞宫, 日久成块, 形成瘸瘕, 治疗 当活血化瘀 与软坚散结并重;同时认为 肾阳不足、脾气虚弱亦 为本病常见 征象。临床将淫羊藿、菟丝子、鹿角、炮穿山甲等补 肾助阳药
与 活 血 化瘀 药 并 用 , 以黄 芪 、 佐 白术 等 健 脾 益 气 之 品, 以期 扶 正
祛邪n。 。
文 章编 号 : 10 —3 42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0 0 3 0 55 0 (0 00 160
子宫内膜异位症 (n o er o i, M 是 指具有生 长功能 e d m t i s S E) 的子宫 内膜组织 出现在子 宫腔 被覆黏膜 以外 的部位 而引起 的 以月经异常、痛经、盆腔痛、腰骶痛、性交痛、肛 门坠胀、局 部痛性结节、不孕不育 等为主要表现 的妇科疾病, 症状 多呈进 行性加重, 且极易复发, 多见于育龄妇 女。 中药对本病有较好的
破血 活 血 行 血 之 当 归 、川 芎 、红 花 、泽兰 等 , 时加 入 皂 角 刺 、 同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经验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经验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经验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已成为妇科常见病,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但以痛经最为常见,其主要特征为经行之前或经行初期小腹腰骶疼痛剧烈。

常为继发性、渐进性加重。

痛甚时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等。

若病变部位在子宫直肠陷窝,则伴肛门坠痛,或性交痛,并有3/4患者伴有不孕。

由于本病病性复杂,病势缠绵,难以速愈,故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本人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痛,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

1 治疗方法基本方:丹参、赤芍、元胡、莪术、水蛭、乌药、乳香、没药、肉桂等10余味。

服法:上药制成小水丸,每服6克,经期腹痛时可加倍,日2次。

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汤剂则每日1剂,水煎服。

随症加减:兼症或合并症较多者用汤剂,随证加减,痛甚者加血竭粉;经血夹块者加三七、三棱;子宫腺肌症者加苏木、皂刺;四肢厥冷者加制附子、干姜;恶心、呕吐者加吴藇、川椒等;合并不孕症者,非经期可加服安坤赞誉丸或河车大造丸。

2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属于中医学之血瘀型痛经的范围,有的亦可归于“癥瘕”之列。

认为情志不畅,肝气不舒,冲任气血运行不畅。

瘀血阻滞包宫,胞脉以致“不通则痛”是发病的主要机理。

同时根据异位内膜脱落出血的后果看,也相当于中医之“离经之血”,离经之血集聚于局部则成“瘀血”。

瘀血为病理产物,又反过来成为致病因素,导致患者腹痛拒按,经血夹有血块,舌质暗,脉弦涩,内诊可扪及有形包块或结节等。

因此瘀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和体征的关键。

有人用血液流变学为观察指标,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全血粘度呈增高趋势等。

证实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瘀血的状态。

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经痛的周期性发作,与月经周期的生理环境有关。

经前冲任血由空虚到满盈欲溢之际,冲任胞脉气实血盛,加上素体因素或致病因素的干扰,则气血易阻滞不通,而发痛经;经行时,瘀块随经血排出,瘀痛减轻;经净后,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尚不足引起胞脉瘀阻,故平时安祥无腹痛;病因不除,故疼痛伴随月经周期而反复出现;离经之血去无出路,越积越重,故瘀痛渐进加重。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3 7 —1 3 0. 7 8
[] 2 宇陀. 丹贡 布. 元 四部 医典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8 : M] 北 人 1 5 9
5 4.
[4] 1 黄嫒华 , 黄国栋, 游宇红 . 红景天对 大 鼠胃粘膜 C—my c表达 及 细胞凋亡的影 响[ ] 中药材 ,0 9 3 5 :4 7 9 J. 2 0 ,2( ) 7 7— 4 . [5] 方为 , 阳学农 , 明德. 1 解 欧 蒋 红景 天甙对人肝 癌细胞 cm e表达 —y 的逆转作用 [ ] 西南国防医药,0 5 1 ( ) 63— 1. J. 20 ,5 6 :1 6 5
变、 形成 结 节 、 块 、 肿 J 包 囊 。就胞 宫 的藏 泻而言 ,
转化 反应 的影响 [ ] 19 2 ( ):6— 8 J .9 8,1 2 9 9 . [] 9 李波 . 红细胞免疫功能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 展. 血液免疫学研究
药的地位。而且红景天抗肿瘤 的作用机制至今尚不 完全 明确 , 还需 要 进 一 步 深入 研 究 。随着 红 景 天抗 肿瘤 作用 机制研 究 的不 断深 入 , 为其 应 用 于 临 床 将
JA G IJ R A F T A I I N Hl E EME I I E I N X OU N L O R D T O A C N s D C N L
子宫 内膜异 位症 痛经 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 蔡 宇萍 陈颖 异 余 晓晓 陈展 范晓艳 省瑞安 市人 民 医院 瑞安 350 ) 220 ( . 江省 瑞 安 市妇 幼 保 健 院 1浙 瑞 安 350 ;. 江 220 2 浙
[] 5 王永新 , 白霜 , 詹皓 , 红景天复方提高小 鼠抗疲 劳能力的效果 等.
[ ]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09,7 2 :5— 8 J. 20 2 ( ) 8 8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齐 齐 啥 尔 医 学 院学 报 2 0 0 9年 第 3 O卷 第 2期

l ; ・ l5

综 述 ・讲 座 ・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的 中 医研 究 进 展

苗振 立 ( 综述 ) 萧 美茹 ( 审校 )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n o ti i, MS 是 困 扰 育 龄 期 妇 e d mer ssE o ) 紧 或 沉 细 。3 热 郁 瘀 阻 型 : 热 内蕴 , 注 下 焦 , 滞 气 血 , ) 湿 流 阻 瘀 阻 冲 任 , 经 期 产 后 , 脉 空 虚 , 血 未 尽 之 际 , 阴 不 沾 或 房 或 胞 余 外 事不禁 , 染湿热邪毒 , 里 化热 , 与血搏结 , 阻 冲任 , 感 入 热 瘀 结 于 胞 脉 , 成 瘕 瘕 。证 见 月 经 先 期 量 多 , 痛 剧 烈 , 红 有 块 , 而 腹 色
我 国传 统 医 学 并 无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的 专 门 论 著 , 据 其 根 临床表现分属“ 经”“ 经不调 ”“ 瘕 ” “ 孕” 范畴 , 痛 、月 、瘕 及 不 等
块下痛不减 , 经期延长 , 伴 口干 便 燥 , 红 , 黄 腻 , 弦 滑 数 。 舌 苔 脉 4 气 虚 血 瘀 型 : 素 脾 气 虚 弱 或原 有 气 滞 血 瘀 之 实 证 , 久 损 ) 平 病 伤 人 体 正 气 , 为 气 虚 血 瘀 之 症 。证 见 经 前 经 后 小 腹 坠 痛 , 转 肛 门胀 痛 , 意 增 加 , 便 月经 量 多 , 淡 质 稀 , 血 块 , 怠 乏 力 , 舌 有 倦 面
血 瘀 型 : 见 月 经 不 调 或 多 次 清 官 继 发 不 孕 , 来 下 腹 空 坠 疼 证 经 痛, 累及 外 阴 、 门 , 量 偏 少 , 色 淡 红 或 淡 暗 , 腰 背 困疼 , 肛 经 经 伴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0例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0例临床观察

葫芦 巴 1 0 g , 加 延 胡索 1 5 g 、 失笑散 1 5 g ( 包煎 ) 、 乳 香
5 g 、 没药 5 g 、 片姜 黄 l O g 。水 煎 , 每E l 1 剂, 分早 晚 2次
温 服
1 6 7 2 — 3 9 7 X( 2 0 1 3) 0 6 — 0 0 3 3 — 0 2
1 . 2 诊 断标 准 参 照 《 中药 新 药 临床 研 究 指 导原 痛及 其他 症状 无 改变 。 . 2 统 计 学 方 法 所 有 数 据 均采 用 S P S S 1 3 . 0统 计 则》 中 盆 腔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的 诊 断标 准 , 并 且 具 有 3 痛经 症状 者 。 软件 包处 理 , 计 量 资 料采 用 £ 检验 , 计 数 资料 采 用 x 以P < 0 . 0 5为差 异 显著 的标 准 。 1 . 3 病例 选择 标 准 ( 1 ) 符 合 盆腔 子 宫 内膜 异 位症 检验 ,
( 杭 州 市西湖 区北山街 道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
浙 江杭 州 3 1 0 0 0 7)
分。
2 治 疗 方 法
2 . 1 治 疗组 口服 自拟方 。 药物组成 : 鹿 角片 1 0 g 、 菟
丝子 3 0 g 、 仙 灵脾 1 5 g 、 葫芦巴 1 0 g 、 当归 1 5 g 、 川 芎 1 0 g 、 赤芍 1 5 g 、 炒 白芍 1 5 g 、 莪术 l O g 、 三棱 1 0 g 、 红 藤
3 0 g 、 猫爪 草 1 5 g 、 半枝莲 1 5 g 、 茯苓 1 5 g 、 薏苡仁 3 0 g 。 经
活血
前及行经期 间去鹿 角片 l O g 、 菟 丝子 3 0 g 、 仙 灵脾 1 5 g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机制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机制的研究进展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肌醇三磷 酸(inositol triphosphate,IP,)和细胞内信号级联系 统产生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PG合成后在细胞内 不能储存,迅速释放于邻近组织,完成作用后迅速被 灭活。PG含量增高可以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 高浓度的PGF:。作用于子宫螺旋小动脉壁上的 PGF:。受体,引起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表现为子 宫肌张力增高,收缩幅度增加,导致子宫血流减少, 子宫缺血、低氧,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于肌层及骨盆神 经末梢对化学、物理刺激、痛阂减低等而导致痛经。 另外。在EMs患者中,异位病灶也可能分泌PG诱 发疼痛,且与痛经症状呈正相关旧1。’ 1.2芳香化酶
可促进其发生发展。EMs的异位内膜需要雌二醇 (estrogen,E2)水平大于20—40 pg/ml才能生长,在 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雌激素由卵巢分泌通过血循环 到达局部组织,其中E2的生理浓度范围可达50~ 300 pg/ml,此浓度范围的E2足够刺激异位内膜的 生长并维持异位内膜的功能归1。另外,病灶局部组 织自身也可由芳香化酶和雌酮硫酸酯酶等催化而直 接合成雌激素,异位内膜细胞的芳香化酶表达率明 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促使局部E2的合成增加;而 E2的灭活是由子宫内膜腺细胞17一羟基甾醇脱氢 酶一2完成,但异位内膜细胞缺乏这种酶,致使E2 灭活减少,上述均可导致E2含量增加,刺激异位内 膜生长,引起一系列内环境紊乱而导致痛经。
·基金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7—30257) ·· 通讯作者:段华,E-mail:dhua¥8@21cn.cos
万方数据
生垦丝剑丛壁盘查!壁塑至!!旦笙!鲞箜!!塑垦!!!!堕堕!!!!!堡:旦!!竺生!!Q塑:!!!:!:坠:!1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2-12-12T13:40:25.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李红云[导读] 本研究的目标落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

李红云(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不包括子宫肌层),在卵巢内分泌影响下,这些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亦呈周期性改变,引起的一系列变化。

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常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紊乱、不孕、性交痛,偶有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引起急腹症。

此病一般见于生育年龄妇女。

祖国医学对其临床表现早有记载,属中医“痛经”、癥瘕、“不孕”、“月经失调”等病范围,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表现是进行性加重的经期或经期前后的小腹剧痛,且患者大都以经行难忍的剧痛就诊,因此本研究的目标落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

1 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五版)凡育龄妇女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和不孕史,盆腔检查时扪及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或子宫旁有不活动的囊性包块,B超和CA125辅助诊断。

1.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40岁,已婚,近三月未接受西药治疗。

1.3排除标准:经期延长超过半月,经量异常增多者。

1.4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科就诊且符合上述纳入标准患者40例进行治疗。

2 方法2.1治疗方法治疗采取中药自拟方:桂枝10g茯苓15g炮姜3g白芍10g元胡15g丹皮10g蒲公英15g忍冬藤15g杜仲10g炙甘草10g益母草15g柴胡10g赤芍15g川断10g黄芪15g香附10g每日一剂,早晚温服,14天为一疗程,共二个疗程。

2.2疗效评定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界学术会议修订)痊愈:①症状(包括淤血证候)全部消失;②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③不孕症患者在3年内妊娠或生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气 虚 ,运血 无力 或热郁 均可 引起气 血运 行不 畅 ,致 瘀 血停 滞 。瘀 滞积 于下焦 ,阻于 冲任经 脉 ,不 通则 痛 。临床 上 实证 或虚 实夹杂 ,纯虚 证少见 。边 氏_5]认 为本 病病 机为 “肾虚血 瘀 ”,认 为。肾阳虚衰 ,寒 凝 气 滞 ,瘀 阻胞 宫 、冲任 ,不 通则 痛 , 而发本 病 。付 氏I6]认 为 “脾 虚血瘀 ”为本 病病 机 ,脾 虚 湿滞 、 瘀 阻 胞 宫 ,不 通 则 痛 ,出 现 痛 经 。 2 治 疗方法 2.1 辨证施治 基于对“血瘀证”是本病 的基本病机 的认 同 , 确认 活血化瘀是本病的核心治疗原 则。临床上针对具 体的病 因病机 ,辨证论 治,治疗侧重点有所不同 。 2.1.1 气滞血瘀 型 黄 氏_7 用 莪棱胶囊 治疗气 滞 血瘀 型 内 异症患者 3个月后 痛 经发生 率从 84 降至 48 。杨 氏_8 用 香棱丸治疗 内异症患者 54例 ,结果治疗 3个 月后 痛经明显缓 解 ,血清 CA125明显 下 降。任 氏等I1]以化 瘀 消瘕 、理 气 止痛 之祛瘀 止痛方 (方药 组成 :三棱 、莪 术 、丹参 、郁金 、赤 芍 、鸡 内 金 、浙 贝母 、鳖 甲、当归)治疗此型患者 55例 ,并设服用 丹那唑 的 58例患者进 行疗效 对 比,发现 治疗组优 于对照组 ,总有效 率为 89.1%。邬 氏_g]采用 内异 丸 (方 药组 成 :丹参 、血 竭 、三 棱 、莪术 、桃 仁 、三七 、当归 、桂枝 、香附 、牛膝等 )治疗气 滞血瘀 型内异症痛经 42例 ,治疗 3个月 后 治愈 率为 78.57 ,有 效 率 100 。 2.1.2 肝郁血热 型 徐 氏等口 用 宣郁通 经汤化 裁 治疗肝 郁 血 热型痛经 48例 ,总有 效率 为 89.6 。潘 氏_】。_采用 疏肝 理 气 、清 热 活 血 化 瘀 之 蒲 归 汤 (方 药 组 成 :蒲 公 英 、连 翘 、三 棱 、莪 术 、乳 香 、没 药 、当归 、首 乌 、炒 穿 山 甲 、香 附 、皂 角 剌 )治 疗 此 型 痛经 3O例 ,对照组给予丹那 唑治疗 ,3个月 为 1个疗 程 ,结果 2组 治疗后血 清 CA125水 平均 明显下 降 ,蒲 归汤组 血液 流变 学指标明显下降 ,丹那 唑组治疗 后未 见下 降。周 氏等_】 运用 龙 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肝郁瘀 阻型 内异症 痛经 ,治疗 2个 月后 观 察 ,有 6O 痛 经 明显 改善 。 2.1.3 脾虚血瘀 型 付 氏等I6 用补脾 祛瘀方 (方药组 成 :党 参 、茯苓 、黄芪 、赤芍 、白术 、桃仁 、丹皮 、莪术 、桂技 、皂角刺 )治 疗 内异症 46例 ,治疗 3月后观察 ,其 中 43例 痛经 消失 。 2.1.4 肾虚 血瘀型 吴氏等[1 ]给予补 肾活血汤 (方药组 成 : 菟丝子 、杜 仲、黄芪 、丹参 、肉桂 、赤芍 、五 灵脂 、桃 仁 、香 附、鸡 内金 、茯苓 、丹皮 、甘草 )治疗 此型 内异症 患者 ,并 设服用 丹那
2012年第 33卷第 9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6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文 献 综 述 ·
中 医治 疗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痛 经 的 研 究 进 展
黄连 春 ,潘 丹 (广 西平 果县 中医 医院 ,广 西 平果 531400)
关 键 词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痛 经 ;中 医治 疗 ;综 述
内异症 痛经 根据 其 临 床 表 现应 属 中医 学 “痛 经”范 畴 。 医家 大多认 为“瘀 血阻 滞胞 宫 、冲任 ”是 其基 本病 机 ,而对 其 具体 病 因病 机 ,不 同 医家 又 有 不 同 的认 识 。任 氏等_】]认 为 瘀 血 是产 生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痛 经 症 状 和 体 征 的关 键 ,林 氏【2]认 为本 病的 发 生可 能 与 妇 女房 劳 、多 产 、妇 检 、手 术 创 伤等 损伤 冲任胞 宫 ,致 藏 泄 功 能异 常 ,血 不 循 经 、离经 之 血 外溢 为瘀 阻 ,或瘀 血 阻滞 为 瘀 阻 ,或 瘀 阻 与 痰 浊互 结 ,或 瘀 久化 热 ,即离经之 血 蓄积 盆 腔 与周 围组 织 粘 连 、纤 维 化 ,瘢 痕形 成 ,导致 内膜 异位 症的各 种症 状 。其主 要病 机 是血 瘀 , 瘀 血 阻 滞 ,不 通 则 痛 ,而 见 痛 经 。《内 经 》有 “百 病 皆 生 于 气”,气之 在人 ,和则 为 正气 ,不 和 则 为 邪气 。“夫 血之 行 止 顺 逆 ,皆 由气 率之 而 行 也 ”。气 滞则 血 不 行 ,血 不行 则 瘀 滞 下焦 ,致使 冲脉受 损 ,任脉 失通 ,督 脉温 煦失 司 ,太 冲 脉承 运 受制 ,胞 脉升 降受 阻 ,不通则 痛 。傅青 主认 为 肝郁 、寒湿 、肾 虚是 痛经 的病 因 ,尤其 从肝 郁 化 火 立论 以“宣郁 通 经 汤 ”治 疗 痛经 的观 点与众 不 同 。“夫肝 属木 ,其 中有 火 ,疏 则通 畅 , 郁 则不 扬 ,经 欲 行 而肝 不 应 ,则 抑 拂 其 气 而痛 生 。”肝 气 郁 结 ,失 于疏泄 ,气 郁 日久 化 火 ,炼 血成 瘀 ,气 血 阻滞 于胞 脉 , 冲任 失畅 ,不 通则 痛 。徐 氏Ⅲ3 用 宣 郁 通经 汤化 裁 治 疗 肝 郁 血热 型痛经 48例 ,总有 效率 为 89.6 。洪 氏l4]认 为形成 本 病 的主要原 因是 “瘀 血 ”,因肝 郁 气滞 或 寒 湿 凝滞 或素 体 脾
中 图分 类 号 :R271.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7-2349(2012)09-0063-03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以 下 简 称 内 异 症 )是 指 具 有 生 长 功 能 的 子宫内膜组织 出现在 子宫 腔 以外的 身体其 他部 位 ,引起 的一 系列症状 的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 是继发性进 行性加 剧的痛 经及月经失调 、不孕 、性交痛等症 。本病 的发病近 年呈 明显增 高趋势 ,已成 为 目前 妇科 常见病 、疑难 病之一 。约有 5~ 15 的妇女受累 ,其 中 8O 患者有痛经症状 ,严重者经期不能进行 正常生活和工作 ,影 响到 患者生 活质 量 。对 于子宫 内膜 异位 症痛经 (以下简称 内异症 痛经 )的治疗 ,现 代 医学 目前 尚无 满 意疗 法 ,中医近年对 内异症痛 经的研究较 多 ,且 已取得一 定成 果 ,现 综 述 如 下 。 1 病 因病 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