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例宫颈活检组织的病理结果分析

1969例宫颈活检组织的病理结果分析

1969例宫颈活检组织的病理结果分析

王秋霞;张碧黎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年(卷),期】2016(006)006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活检组织的病理结果对临床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4年5月1969例阴道镜下取宫颈组织活检的患者,对宫颈组织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慢性宫颈炎1635例。②CINⅠ级243例。③CINⅡ级49例。④CINⅢ级31例。⑤宫颈癌19例。病理诊断对CIN及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Objective Discussion the meaning of the cervical biopsy tissue pathological result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 1969 cas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olposcopic cervical biopsy (in January 2008 to May 2014)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o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pathology of cervical tissue.Results①1635 cases of Chronic cervicitis.② 243 cases of CIN class I.③ 49 cases of CIN class II .④ 31 cases of CIN class III.⑤19 cases of Cervical Carcinoma.Pathological diagnosis has important value of cervical CIN and cervical carcinoma in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总页数】1页(162-162)

【关键词】宫颈活检;HR-HPV;CIN;宫颈癌

【作者】王秋霞;张碧黎

【作者单位】厦门市儿童医院病理科福建厦门361000;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

症瘕(宫颈癌)诊疗方案

癥瘕(宫颈癌)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根据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宫颈癌归属于“崩漏”、“五色带下”、“癥瘕”等范畴。 (1)早期和最多出现的症状主要是阴道流血及白带増多。 (2)压迫症状,多表现为下腹痛、腰痛、尿频、尿急、肛门坠胀感、里急后重、下肢肿痛、坐骨神经痛等;癌灶压迫或侵犯输尿管,严重时可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导致尿毒症则死亡。 (3)全身症状,晚期病人除继发如尿毒症等全身症状外,往往出现消瘦、贫血、发热、全身衰竭、恶病质等临床表现。 (4)转移症状,除淋巴结转移外,较多见于肺转移、肝转移及骨转移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出版)。 (1)临床症状 宫颈癌早期即原位癌时无临床症状,当病变进一步发展时可出现阴道出血、白带增多、组织浸润及压迫症状等。①阴道出血:是宫颈癌最常见的症状,80%以上的患者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早期量少,多

表现为性交后出血。晚期出血量大,肿瘤菜花形成或侵犯大血管时可大量出血,甚至休克。②白带增多:早期白带量增加,呈黏液或浆液性,也可呈米汤样,混有血液。③晚期因肿瘤坏死及感染,白带混浊或呈脓样,有恶臭。④组织浸润及压迫症状:宫颈癌向前浸润膀胱可引起尿频、尿痛、脓血尿等,甚至形成膀胱阴道瘘;向后压迫大肠可引起便秘;浸润直肠可引起便血,甚至形成直肠阴道瘘;浸润或转移后压迫盆腔内神经可引起下腹部、腰骶部或坐骨神经痛。⑤晚期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会阴部肿块等。 (2)内窥镜检查 ①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可观察宫颈血管及组织的变化。宫颈鳞癌在阴道镜下可见镶嵌、点状血管、白色病变、血管异形等。宫颈腺癌时柱状上皮的中心血管高度扩张,宫颈表面腺口异常增多和/或不规则分布。 ②膀胱镜检查 中、晚期宫颈癌伴有泌尿系统症状时应行膀胱镜检查,可正确估计膀胱黏膜和肌层有无受累。必要时可行膀胱壁活检,以确诊及指导分期。 ③直肠或结肠镜检查 直肠或结肠镜适于有下消化道症状和疑有直肠、结肠侵犯者。 (3)影像学诊断 ①静脉肾盂造影 静脉肾盂造影用于了解输尿管下段有无癌组织压迫或浸润。

病理检查报告怎么看

病理检查报告怎么看 病理报告大家都知道,去看病,医生抽血检查,出报告。你知道病理报告的看法是有哪些步骤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病理检查报告怎么看的信息,供大家阅读! 一般情况下,病理医生根据对病理诊断的把握程度而分为以下4种类型: (1) 直接诊断。当病理医生对病理诊断有100%的把握时,可直接签发诊断名称,如甲状腺乳头状癌,胃低分化腺癌等,这样的报告可信度高,临床医生收到此类报告可以直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意向诊断。当病理医生对疾病诊断基本明确,但又不能完全肯定时,会在诊断名称前加“考虑……”、“倾向于……”、“符合……”“不除外……”或“……可能性大”等的词语。这样的报告,临床医生需要根据病理诊断,结合自己掌握的实际临床情况,做出相应的诊断进行治疗;或者再进一步检查如“低分化癌,倾向于腺癌”,表明“低分化癌”是肯定的,但“腺癌”是意向性诊断,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 (3) 描述性诊断。若送检组织不能满足对疾病或病变的诊断要求,如全为血凝块或坏死等情况,只能按照所观察到的形态进行描述。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多量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核细胞浸润”。患

者或者临床医生对这样的诊断报告经常感到困惑,但这并不是病理医生水平差,而是由送检标本的质量及其本身性质所决定的。病理医生只是实话实说,对镜下所见进行客观描述。 (4) 无法诊断。当送检组织过小,或因牵拉、电烧灼、挤压等,或没有及时而正确的固定时,病变无法辨认,病理报告只能简要说明不能诊断的原因,这种情况只能是“建议必要时再次活检”。有些病理报告不是肯定性诊断,病理医生对此也是如梗在喉,但由于取材局限或病变复杂不得不发此类报告。 不管是何种病理诊断报告,患者均应尽快找临床医生寻求下一步诊治方案,对于病理诊断方面的疑问也可咨询签发报告的病理医生或相关专家。有些患者上网查资料、甚至查专业病理书籍,想要自己搞明白病理诊断报告中的诊断术语,这样做不但可能会对病理诊断报告有误解,甚至有可能耽误下一步治疗。 病理检查报告主要写法第一部分 病理报告的第一部分是活检组织的肉眼观察。包括活检组织的全貌、活检部位、可疑癌肿的形状、边缘是否清楚;还应叙述活检组织的大小,如直径或长度、重量(用公制单位表示,如厘米、克)。若习惯用标准计量单位,则2.5 厘米等于1英寸,454克约等于1磅。 第二部分 病理报告的第二部分是叙述镜下观察到的结果。包括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在分子水平上对活检组织进行比较专业性描述。“非典型”是一个术语,表示细胞看上去就不正常。细胞不同

子宫颈正常组织机构学与细胞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余小蒙 1子宫颈正常组织学及细胞学 1.1子宫颈正常组织学 1.鳞状上皮 子宫颈突入**,其上部分称宫颈**上部,其下部分称宫颈**部,中央为子宫颈外口。宫颈**部被覆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正常情况下基底细胞层平直无钉突。在生殖年龄雌激素促进上皮细胞成熟,孕激素抑制细胞成熟。鳞状上皮从底层至表层分为5个层次: (1)基底细胞层紧密贴附在基底膜上的一层低柱状细胞,细胞较小,胞浆较少,嗜碱性,核圆形,较深染,核浆比高。正常情况下不脱落。 (2)基底旁细胞层由2~3层多边形细胞构成,有细胞间桥,胞浆较宽,嗜碱性,核圆形,其面积较基底细胞小,核浆比为1:2。滤泡期ER阳性而PR阴性,在黄体期PR阳性而ER 阴性。 (3)中间细胞层又称浅棘细胞层,约有5层细胞,胞浆丰富,呈多边形,该细胞上面两层细胞变扁,细胞间有明显间桥。胞浆内有较多糖原和空泡而淡染。细胞核比基底旁细胞核稍小,呈圆形。 (4)致密细胞层又称上皮内层,细胞呈多边层或舟形,胞浆内红染角质颗粒核小,圆形,深染。无细胞间桥。妊娠期该层细胞浆糖原过丰富而透明,胞膜厚,称为妊娠细胞。 (5)浅表细胞层宫颈上皮最表面一层细胞呈长扁形,平行于基底细胞层,胞浆丰富,嗜酸性,含丰富的角质蛋白,在雌激素水平高时,嗜酸性更明显。核固缩状,深染,圆形而小。 2.柱状上皮 子宫颈管黏膜被覆柱状上皮,呈高柱状,单层排列,其基底部附着在基底膜上。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的下1/3部。在妊娠和排卵后分泌旺盛时细胞核可在细胞中部或基底部。柱状上皮包括分泌细胞(粘液细胞)和纤毛细胞两种。分泌细胞顶部呈圆顶状突起,表面有很短的微绒毛,胞浆淡染,有时内含粘液空泡,将核推压成新月形,位于细胞基底部。多数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均匀细颗粒状,常见小核仁;纤毛细胞表面有动纤毛,和微绒毛相间,细胞浆较浓染,嗜碱性。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的下部,染色质均匀细颗粒状,常见小核仁。宫颈管柱状上皮中纤毛细胞多于分泌细胞,特别是在颈管上部接近子宫内膜处子宫颈**部可发生真性糜烂。当宫颈**部有腺性糜烂时,采取的宫颈细胞涂片中可见多量柱状上皮。 3.储备细胞 柱状上皮与基底膜之间有不连续的一层细胞,称为储备细胞,是一种幼稚上皮细胞,在正常

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病理 重庆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叶学正 一、子宫颈组织学介绍 (一)鳞状上皮 宫颈突入阴道部分为固有鳞状上皮。 基底层副基底层中层表层 基底细胞增生:细胞层数增加,核增大无明显深染及多形性,其意义尚不明确。 鳞状细胞增生:因机械刺激、激素缺乏引起,表现为细胞层数增加及角化过度, 无异型。 (二)宫颈腺上皮 为内宫颈,偶可为外宫颈的高柱状分泌粘液上皮及少数纤毛上皮, 并形成隐窝伸入宫颈间质中,一般深度3 mm, 偶达1cm , 称为“腺体”, 实为盲管。 柱状细胞 储备细胞储备细胞增生 鳞状细胞 (三)移行区 指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区,是CIN和鳞癌好发区;阴道镜下柱状上皮薄,毛细血管清楚呈深红色, 而鳞状上皮区厚, 呈浅红色。 移行区随生理及病理情况而变化,青春期前位于宫颈外口附近, 而绝经期后, 移行区向上退缩达颈管内。 (四)鳞状化生 储备细胞增生不完全不成熟鳞状化生成熟鳞状化生 鳞化发生于原表面柱状上皮区,也发生于隐窝(腺体)区。 不成熟鳞化与CIN鉴别: 细胞形态一致,异型轻, 核分裂少见。不成熟鳞化可出现非典型性,伴发CIN, 而且是CIN发生区。 鳞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既是一生理过程,又与炎症及内环境改变有关。(五)子宫颈间质

浅层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巨噬细胞及Langerhans细胞;上皮下间质富于毛细血管网,有淋巴管,间质主要由平滑肌,纤维组织构成。 二、HPV感染病理组织学及与CIN及宫颈癌 HPV感染通过性传播,易累及化生鳞状上皮,并复制,繁殖,释放病毒,高危HPV与CIN及宫颈癌, 尤其是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已在全球得到公认。(一)三种实验方法对HPV检出率的比较[sato等] 目前认为杂交捕获HPV试验能够检出近20种HPV基因型,是检测HPV的最好方法,原位杂交可用于组织切片,优点是可定位。 (二)HPV感染的组织学 1.挖空细胞形成(koilocytosis)及挖空细胞非典型性(koilocytoticatypia) 表层或中层鳞状细胞有轮廓清楚的核周空泡形成,核大、核膜起皱、呈葡萄干样、核深染、染色质缠结成窜,可见双核、多核细胞及巨核细胞,与高危HPV感染有关。不要将糖原积聚的透亮胞浆鳞状上皮及绝经后出现的核周空晕鳞状上皮误认为挖空细胞。 2.有少部分HPV感染细胞唯一异常表现为核的增大。 3.糖原缺乏区鳞状上皮胞浆噬酸性,棘层肥厚,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 4.乳头状瘤样病变,见于尖锐湿疣。 (三)HPV感染与CIN及宫颈癌病理诊断 1.挖空细胞在CIN-1中常见,在CIN-2及CIN-3中少见。 不要将挖空细胞的非典型性过诊断。 感染并有CIN的特征为:基底细胞非典型性,成熟结构紊乱, 分裂象多见及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变化_0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变化 摘要目的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对比。方法58例宫颈癌患者,在采取新辅助化疗后均行手术切除术治疗,治疗后,对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7%,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平均直径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切除术治疗,能够使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变,并显著增强疗效,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 宫颈癌为临床妇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列居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第2位,给女性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目前,临床治疗宫颈癌患者主要采取手术切除与放疗,生存率约为50%。有临床研究指出[1],宫颈癌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前实施新辅助化疗,能够明显增强疗效。作者对本院58例宫颈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后采取手术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5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47.5±7.4)岁,肿瘤直径 2.7~8.7 cm,平均直径(5.3±1.5)cm;癌症种类:16例腺癌,6例腺棘癌,36例鳞癌;患者均经病理学、B超检查确诊。将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标准作为依据,14例Ⅰb,24例Ⅱa,20例Ⅱb;肿瘤分化标准:15例低分化,23例中分化,20例高分化。 1. 2 方法腺癌与腺棘癌患者应用CAP化疗方案治疗,为患者静脉滴注多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及顺铂,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水化解毒治疗;鳞癌患者主要应用BEP化疗方案,为患者静脉滴注顺铂联合依托泊苷,其中顺铂50 mg/m2,依托泊苷100 mg;化疗后,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或者子宫切除术治疗。 对患者进行化疗前,首先对其实施全面妇科检查,应用阴道B超观察肿瘤直径;并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将手术标本、活检标本作为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HE)切片,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进行观察,对化疗前、后患者的病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应用Envison一步法对免疫组化进行染色处理,检测抗体主要包括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人体抑癌基因(P53)、VEGF以及C-erbB-2等。 1. 3 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症状明显消失,宫颈变软;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50%;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0.05);VEGF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

病理标本的验收规范及流程 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范与程序 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 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 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及程序 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 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 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3.1.2少量的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的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标本应置于4%的中兴甲醛中 妥善保存备用。 3.1.4.黏膜和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的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2.1 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 其直径(mm或cm)。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

子宫内膜活检的组织学病理诊断分析

子宫内膜活检的组织学病理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7-03-23T15:45:58.2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作者:闫珺 [导读] 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诊断对于子宫异常出血病理类型的诊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中心医院病理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活检的组织学病理诊断。方法:择取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妇科门诊进行治疗的8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排尿之后,指挥患者持续维持膀胱截石体位,然后采用B型超声波初步探查诊断患者的子宫位置及子宫大小,而后探针探测宫腔的深度,使用消毒后的刮匙深入到宫底位置,进行由上到下的刮取宫壁操作,以收集检测样本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结果:有21例患者的子宫出血类型为器质性出血(26.3%);有34例患者的子宫出血类型为功能性出血(42.5%);有25例患者的子宫出血类型为内膜基本正常(31.25%)。结论: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诊断对于子宫异常出血病理类型的诊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因器质性的病变所引发的一类出血情况的鉴别诊断,而相对于卵巢及全身性的疾病则需联合其他的高技术的检查手段,以便提高其准确性。【关键词】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病理诊断 子宫内膜活检是为了了解子宫内膜是否存在分泌物、息肉、结核、癌变及炎症的主要手段,为临床上较常使用的一类诊断方法。如果需要知道有没有排卵现象,那么需要在月经来潮前1至3天或月经来潮后6至24小时内的黄金时间内采取子宫内膜活检的方法进行检测。若结果是分泌期的内膜则说明存在排卵,若结果是增生期的内膜则说明无排卵现象[1]。子宫内膜的活检结果还能够帮助医生判断子宫异常的出血类型,诊断其是功能性的子宫出血或是器质性的子宫出血,进而制定出合理且科学的治疗方案。本文择取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妇科门诊进行治疗的患者,并对其进行子宫内膜活检及分析组织学病理诊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取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妇科门诊进行治疗的8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21岁至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92±1.36岁。其中42例患者年龄在21至40岁之间,占5 2.5%;38例患者年龄在41岁至54岁之间,占47.5%,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晓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①接受过子宫切除术患者;②有血液系统性疾病的患者;③患有免疫系统性疾病患者;④患有肝脏、肾脏、心脏等主要器官性疾病患者;⑤患有脑血管、心血管等基础性疾病患者;⑥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⑦患有B超检验禁忌的患者。 1.3 方法患者排尿之后,指挥患者持续维持膀胱截石体位,然后采用B型超声波初步探查诊断患者的子宫位置及子宫大小。对患者的会阴部进行仔细消毒,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消毒。然后采用宫颈钳对患者宫颈进行钳持,同时使用探针探测宫腔的深度。完成上述操作后,使用消毒后的刮匙深入到宫底位置,进行由上到下的刮取宫壁操作,以收集检测样本。得到检测样本后,将其标本组织做好标记和记录,并保存于10%甲醛溶液中,同时进行固定,以待检验。 1.4观察指标观察入组患者的异常子宫类型及其出血的原因。 结果 子宫内膜活检的检测结果,见表1。有21例患者的子宫出血类型为器质性出血:其中5例患者为慢性宫内膜炎(6.25%),5例患者为宫内膜息肉(6.25%),11例患者为流产(13.80%);有34例患者的子宫出血类型为功能性出血:其中20例患者为内膜增生过长(25%),5例患者为内膜分泌反应不同步(6.25%),9例患者为内膜分泌反应不佳(11.25%);有25例患者的子宫出血类型为内膜基本正常:其中11例患者为分泌期内膜(13.80%),10例患者为增生期内膜(12.50%),4例患者为月经期内膜(5%)。

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该院的12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进行治疗的分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年龄36岁,两组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比较两组Survivin、P27 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术后生活质量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得分为83.73,具体得分为:躯体症状得分19.11,自理能力得分20.36,心理状况得分20.96,社会关系得分23.30;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得分为88.02,具体得分为:躯体症状得分20.36,自理能力得分22.22,心理状况得分21.36,社会关系得分24.06。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得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即P<0.05;实验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深间质浸润和HPV感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即P<0.05。结论年轻宫颈癌具有临床期别早、腺癌比例高及瘤体大的临床特点和相对高危的病理因素。 标签:年轻宫颈癌;病理分析;生活质量;评价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研究显示,宫颈癌的发生近年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具体为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或仅有一般宫颈炎的症状,如白带增多[1]。也有主诉白带带血或性接触后少量阴道流血等。宫颈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是癌前病变,它具有可逆性,即一部分病变可自然消失,但它还具有进展性,即病灶可发展,甚至癌变。其可逆性和发展性与病变的范围、程度有关[2]。对于宫颈癌的病理研究进行详细报告,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该院的12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将所有宫颈癌患者进行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2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0.39±1 2.36)岁,该组患者的文化水平具体为:小学12例,初中12例,高中8例,大学及以上10例。该组患者的职业具体为:工人21例,农民9例,公务员7例,其他5例;实验组患者80例,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32.39±12.66)岁,该组患者的文化水平具体为:小学12例,初中12例,高中44例,大学及以上12例。该组患者的职业具体为:工人21例,农民9例,公务员7例,其他4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说明结果具有可信度。 1.2方法主要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对于p27的检测,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浆,P27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核。阳性细胞判断:以胞浆、胞核出现淡黄至棕黄色颗粒为阳性。阳性信号采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 1.3评价标准治疗情况主要是体现在患者治疗后的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情况;生活质量评价包括躯体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等方面。

肝组织病理活检介绍

肝组织病理活检介绍 肝组织病理活检是什么?肝组织病理活检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采用快速穿刺方法,从肝内抽取少量的肝组织,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的改变,再结合临床资料,作出肝病的诊断。快速肝穿刺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目前诊断肝硬化比较流行的方法。 一、诊断意义: 通过对活检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明确脂肪肝病变程度、类型、有无合并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对病人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亦有重要价值。此外,像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各种类型的肝硬化等,其肝脏病变呈弥漫性,取出较小肝组织,也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可为各种肝病或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确定、补充或纠正临床诊断,有助于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的发现,也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另外,肝活检活组织也是一种治疗手段,肝脓肿病人可通过肝活检抽出脓液,同时还可通过穿刺针注入药物治疗。 二、主要应用: ①局灶性脂肪肝与肿瘤区别; ②为探明某些少见疾病,如胆固醇酯贮积病、糖原贮积病等; ③无症状性可疑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肝活检是唯一诊断手段; ④戒酒后ALD或ALD有不能解释的临床或生化异常表现者; ⑤肥胖减少原有体重10%后肝酶学异常仍持续者,需肝活检寻找其他原因; ⑥任何怀疑不是单纯肝组织脂变或疑有多病因引起者。 三、术前准备: 术前应检查血小板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异常,应肌注维生素Kllom9,每日1次,3天后复查,如仍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对于凝血酶原时间不符合穿刺条件者,术前应给予2~3u的新鲜干冻血浆;对于血小板低者应输血小板)。 (1) 穿刺前应测血压、脉搏并进行胸部x线检查,观察有无肺气肿、胸膜肥厚,验血型,以备必要时输血。术前l小时可服地西泮10mg。 (2) 术前应检查血小板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异常,应肌注维生素Kllom9,每日1次,3天后复查,如仍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对于凝血酶原时间不符合

90例妇女宫颈活检病理诊断分析

90例妇女宫颈活检病理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7-11-08T10:47:50.4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1期作者:王荣兰 [导读] 随着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 青海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810007 【摘要】分析宫颈癌的特点、原因。方法:对90例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变化,不同职业发病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农牧民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结论:对宫颈癌的发病年轻化认识不足,防癌的普查力度不够。 【关键词】宫颈活检;分析;预防;年轻化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初期没有任何状,后期可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资料与方法: 1.资料: 收集我院自2007-2017年间来我院门诊就诊经活检确诊标本90例,年龄23-56岁,均为已婚。 2.方法: 对90例宫颈癌患者从职业、民族、病理活检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比较。 不同职业宫颈活检发病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职业宫颈活检发病情况 根据不同民族发病情况见表2,汉族占比例最45 例,占50.00%;藏族发病33例,36.67%;蒙古族最少3例;占3.33%。 3.3 30例宫颈癌患者病理活检情况见表3. 根据病理活检情况见表3,ClN III占比例最大48例,占53.33%;浸润性鳞癌33例,占36.67%;原位癌6例;占6.67%;腺癌3例,占 3.33%。 4.讨论: 结果显示90例宫颈癌患者表1中农牧区妇女所占比例较大,占73.33%,工人其次,占16.7%,说明农牧民卫生条件受限,早婚、早育,加之其他多宫颈癌的防治知识缺乏,致使病情加重后才进行诊治。确诊为鳞癌33例,占36.67%;腺癌3例占3.33%。,癌前病变48例,占53.33%。鳞癌的发病率占36.67%,农牧区妇女因受多方因素影响,另外宫颈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偶于性交、妇科检查后产生接触性出血,与慢性宫颈炎无明显区别,有时甚至宫颈光滑,尤其在老年妇女宫颈已萎缩者,某些宫颈癌患者由于病灶位于颈管内,阴道部

宫颈癌病理表现

宫颈癌病理表现 1.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1)宫颈不典型增生:镜下见底层细胞增生,从1~2层增至多层,甚至占据上皮大部分,且有细胞排列紊乱,核增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等核异质改变。轻度时细胞异型性较轻,细胞排列稍紊乱;中度时异型性明显,细胞排列紊乱;重度时细胞显著异型,极性几乎均消失,不易与原位癌区别。 (2)宫颈原位癌:又称上皮内癌。上皮全层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核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有核分裂相。但病变限于上皮层内,基底膜未穿透,间质无浸润。异型细胞可沿宫颈腺腔开口进入移行带区的宫颈腺体,致使腺体原有的柱状细胞为多层异型鳞状细胞替代,但腺体基底膜保持完整,称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 2.宫颈浸润癌 (1)鳞状细胞癌:占95%。鳞癌与腺癌在外观上无特殊差异,两者均可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宫颈管内。

1)巨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镜下早期浸润癌及极早期宫颈浸润癌,肉眼观察无明显异常,或类似宫颈糜烂,随着病变逐步发展,有以下4种类型: ①外生型:最常见。病灶向外生长,状如菜花又称菜花型。组织脆,初起为,息肉样或乳头状隆起,继而发展为向阴道呵突出时菜花状赘生物,触之易出血。 ②内生型:癌灶向宫颈深部组织浸润,使宫颈扩张并侵犯子宫峡部。宫颈肥大而硬,表面光滑或仅见轻度糜烂,整个宫颈段膨大如桶状。 ③溃疡型:上述两型癌灶继续发展,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凹陷性溃疡或空洞样形如火山口。 ④颈管型:癌灶发生在宫颈外口内,隐蔽在宫颈管;侵入宫颈及子宫峡部供血层以及转移到盆壁的淋巴结,不同于内生型,后者是由特殊的浸润性生长扩散到宫颈管。 2)显微镜检

①镜下早期浸润癌:原位癌基础上,在镜下发现癌细胞小团似泪滴状。锯齿状穿破基底膜,或进而出现膨胀性间质浸润。镜下早期浸润癌的标准参见临床分期。 ②宫颈浸润癌:指癌灶辉润间质的范围己超出可测量的早期浸润癌,呈网状或团块状融合浸润间质。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分3级:Ⅰ级,即角化性大细胞型。分化较好,癌巢中有多数角化现象,可见癌珠,核分裂相<2/高倍视野。Ⅱ级,即非角化性大细胞型。中度分化,达宫颈上皮中层细胞的分化程度,细胞大小不一,癌巢中无明显角化现象,核分裂相2~4/高倍视野。Ⅲ级,即小细胞型。多为未分化的小细胞(相当于宫颈上皮底层的未分化细胞),核分裂相>4/高倍视野。 (2)腺癌:占5~10%。 1)巨检:来自宫颈管,并浸润宫颈管壁。当癌灶长至一定程度即突向宫颈外口,常侵犯宫旁组织。癌灶呈乳头状、芽状、溃疡或浸润型。病灶向宫颈管内生长,宫颈外观完全正常,但宫颈管膨大如桶状。 2)显微镜检:有下列3型。

病理活检的目的是什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93350912.html, 病理活检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罗涛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7期 老张腿上一直长红疹,并且时常会头疼发热,严重的时候根本走不了路,老张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诊断为结节性血管炎,开了点激素类药物让老张服用。但是停药后还是很容易复发,今年年初老张又到了医院,医生立刻让老张做了腿部皮肤组织的病理活检,经检查后开了相应药物,加大了药量,老张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从这个病例我们可以看出,病理活检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病情的程度,对症用药,更有助于病人身体的恢复。 很多人都不明白病理活检的意思,那么,病理活检到底是什么呢?病理活检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什么是病理活检? 病理活检的全称是活体组织检查,也叫外检。人体在患病的时候,除了会对身体机能、代谢功能造成影响之外,还会对患病器官部位、组织造成形态结构上的改变。因此,通过手术切取、穿刺等方法取出一部分病变组织作为标本,进行病理学的检查,从而配合临床的诊断对疾病做出一个准确度比较高的诊断,这就是病理活检。 病理的检查,简单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的诊断疾病,二是如何治疗这一疾病。病理活检的步骤包括取材、固定、包埋、制片、染色、病理观察。这些环节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重要,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得当导致切片的清晰度不够,就会影响到医生的观察,从而使得确诊的正确率降低,因此必须保证每个环节严格准确。病理医生根据镜下观察的结果,结合临床诊断和自己的经验,对病情进行诊断。 如今活检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不仅是临床还是医学科研中都非常有价值。 二、病理活检的目的 很多人可能对活检的认知有误,单纯的认为是有病变可能才会做活检,但其实不然,活检就像常规的检查一样,比如胃镜取活检,或是切除了异常的组织就会做个活检检查,来明确疾病的病理,辨别病变是否是恶性的,但绝对不是只有病变才会做活检。 正确并及时的诊断是防治疾病的关键,而病理诊断无疑是给诊断疾病增加了一份可靠性,因此成为临床外科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病理活检通过对患者发生病变部位的器官组织进行深入分析,能够直接探查到疾病的深层次情况,从而确定疾病的性质。病理医生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分析病变,尤其是针对肿瘤的诊断,要能够区分出肿瘤的良性和恶性、组织来源、以及肿瘤是否发生了扩散和转移。病理诊断

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行病理活检的病理分析

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行病理活检的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30T16:35:28.6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作者:赵宇 [导读] 不孕症的发生率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8%-17%,平均为10%左右。 赵宇;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妇幼保健院154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行病理活检的病理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0年3月——2012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不孕症患者。将其子宫内膜组织行病理活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泌反应型子宫内膜57例,占83.8%。包括分泌低下12例、分泌欠佳26例、分泌正常19例。增生反应型子宫内膜11例,占16.2%。包括增生低下2例、增生欠佳7例、增生正常2例。结论子宫内膜活检患者痛苦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安全,可直接了解内膜情况,对于不孕症患者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不孕症;子宫内膜;病理活检 不孕症的发生率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8%-17%,平均为10%左右。子宫内膜的病理分析对女性的不孕症病因、诊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且能给以明确的定性。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68例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行病理活检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68例不孕症患者,年龄21-41岁,平均26±1.9岁。不孕时间1-15年。 1.2 方法所有不孕症患者均排除男性不育因素。全部不孕症患者均于诊刮术前行腹部B超检查,排除子宫畸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多囊卵巢以及肿瘤等因素。所有不孕症患者行诊刮术前1月内不能服用激素类药物。68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活检均于月经来潮12h内行诊断性刮宫刮取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依据光镜下内膜形态结构图像及其临床资料做出病理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数据采用(χ±s)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及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分泌反应型子宫内膜57例,占8 3.8%。包括分泌低下12例、分泌欠佳26例、分泌正常19例,其中分泌低下(Ⅰ级)表现为腺体稍弯曲、腔内无分泌物,间质无蜕膜样变;分泌欠佳(Ⅱ级)表现为腺体弯曲、有少量顶浆分泌,间质无蜕膜样变;分泌正常(Ⅲ级)为正常分泌期组织学表现。 2.2 增生反应型子宫内膜11例,占16.2%。包括增生低下2例、增生反应7例、增生过长2例,其中增生低下(Ⅰ级)表现为腺体见小单层立方与低柱状上皮,间质致密、梭形细胞为主;增生反应(Ⅱ级)表现为腺体及间质与早、中、晚增生期表现相似;增生过长(Ⅲ级)表现为腺体腺上皮细胞增生超过晚期,间质细胞增生密集。 3 讨论 子宫内膜是子宫的黏膜层,对卵巢激素的反应很敏感,子宫内膜呈周期性变化一个主要原因是垂体、下丘脑和卵巢之间发生作用,通过分析研究子宫内膜的病理,就能间接了解到诸如卵泡的排卵、发育、成熟,雌、孕激素分泌和黄体生成等卵巢功能情况。有报道指出,子宫内膜局部调节失衡,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可能是不明原因不孕的病因之一[1],因此子宫内膜活检是必要的辅助检查之一。子宫内膜是受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卵巢有无排卵以及排卵后黄体形成通过分泌激素使正常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活检的目的是:①了解有无排卵:在来经12h内,内膜破坏少,如反映为增殖期或单纯增生,为无排卵周期。②评估黄体功能:在来经12h 内,内膜破坏少,如反映为晚期分泌期,说明黄体功能良好。③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等。子宫内膜活检优点是:患者痛苦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安全,可直接了解内膜情况。 本组病例显示,19例不孕症患者为分泌正常内膜,这与BA Ojo研究不同[2]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率小及患者生活环境有空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泌正常内膜提示卵巢有排卵,黄体功能正常,一般来说此类临床上不会引起不孕症,其临床表现不孕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分泌欠佳26例主要原因是卵巢黄体发育不全或过早萎缩,孕激素量不足所致[3],分泌功能出现问题的患者虽有排卵,却因分泌达不到正常的反应而导致不能受孕。分泌低下12例此类患者无排卵,常表现为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或不规则流血。增生过长2例是由于子宫内膜受到高水平雌激素的影响,且持续时间长[4],持续刺激子宫内膜而致使卵巢不能排卵。因此对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活检是了解子宫内膜功能最可靠的方法,该项检查不仅可以了解子宫内膜是否呈周期性变化,还可以排除子宫内膜一些器质性病变。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活检患者痛苦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安全,可直接了解内膜情况,对于不孕症患者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Karahan N,Guney M,Baspinar S,et al.Expression of gelatinase(MMP-2 and MMP-9) and cyclooxygenase-2(COX-2)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J].Eur J Gynaecol Oncol,2007,28(3):184-188. [2] BA Ojo,MC Izegbu,PA Aboyeji.etal.Endometrial sampling in infertility:the Ilorin,Nigeria,experience.Nigerian Medical Practitioner,2006,50(1):15-18. [3] 唐荣欣.131例原发性和继发性不孕症子宫内膜的病理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3):144. [4] Kumar V,Cotran RS,Robbins RS.Robbins Basic Pathology,7th edition.Peking:Peking University Medical Press,2003:691.

组织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对病毒性皮肤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当临床诊断有困难或者对结果又疑问时,就可以借助皮肤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来确定到底是何种病毒感染引起该病,它可以作为临床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皮肤位于体表,火检取材较为简单,这也为组织病理检查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获取组织标本 首先要对拟取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可用1%-2%盐酸普鲁士因或者0.5%-2%盐酸利多卡因,麻醉应集中于皮损部位及其周围,药物不可直接注入皮损内。皮损的选择也很重要,要选择发育成熟的具有典型的皮损,尽量在原发部位取材。 水疱、脓疱应取早期皮损。材料面积要足够,应包括皮下组织,要尽量选择日后形成瘢痕不易部位取材。要同时取正常皮肤与皮肤皮损,便于进行对比。较小皮损沿其边缘全部取下即可,对于较大、切忌挤压、钳夹所取组织,水疱、脓疱要防止破裂。 取材方法一般有刀切法、钻孔法和削除法。刀切法适用范围较广,可取较大较深组织,一般用手术刀做菱形切口,长约1cm,宽0.3-0.5cm,切口方向顺着皮肤纹理,刀与切面垂直。钻孔法较为方便,一般用于较小或浅表皮损,抑制刀切较困难者,钻孔器应根据皮损大小来选择,一般多用直径4mm的环钻。而削除法适用于表浅增生组织,如疣状物等。 (二)标本处理 标本取下后要进行固定。脱水、去脂、包埋、切片以及染色,有时还要进行免疫荧光检查及电镜检查等。 1.组织固定其作用在于迅速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以及组织的自溶与腐 败, 还可防止细胞的过度收缩或膨胀而失去原有的形态结构。因此取下的组织标本应 立即放入固定液中,并且使其完全侵入,以防标本出现人为的变化。一般用10% 甲醛溶液作固定液,若标本同时需做去他检查,则应做相应处理。若需做直接免 疫荧光检查,一半组织标本放入10%甲醛液中供HE染色,另一半放入michel保 存液。如要做酶检查,则应将标本放入湿纱布中并做冷冻切片。固定时间应足够, 4mm厚的标本至少需要8h,6mm厚的标本至少12h。 2.脱水目的在于解决水与笨不溶的问题,脱水是逐级进行,不同的组织脱水时 间有所不同。大多数的皮肤病毒在甲醛溶液固定液及石蜡包埋的组织快中都能 保存完好。 3.染色分普通染色和特殊染色两种。普通染色,即苏木精-伊红(HE)染色, 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其原理是,在细胞核中,尤其是染色质一般由酸性物质 组成,故与酸性染料伊红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氧化的苏木精为碱性染料细胞质 则由碱性物质组成,故与酸性染料伊红有较强的亲和力、染色的结果示核为蓝 色,细胞质、结缔组织、肌肉、神经为红色,红细胞则为粉红色。此外,少数 组织需要特殊染色,如PAS染色、甲紫染色、刚果红染色、吉姆萨染色等。

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

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 一、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 (一)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明确地址、邮编及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四)下列情况的申请单和标本不予接收: 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 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 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不予存放。

(五)临床医师采取的标本应尽快置放于盛有固定液(4%中性甲醛,即10%中性福尔马林)的容器内,固定液至少为标本体积的5倍。对于需作特殊项目检查(如微生物、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标本,应按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固定或预处理。 (六)病理医师只对病理科实际验收标本的病理诊断负责。 (七)病理科应建立与送检方交接申请单和标本的手续制度。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订。 二、申请单和标本的编号、登记 (一)病理科验收人员应在已验收的申请单上注明验收日期并及时、准确编号(病理号),并逐项录入活检标本登记簿或计算机内。严防病理号的错编、错登。 (二)标本的病理号可按年编序,或连续性(不分年度)编序。 (三)同一病例同一次的申请单、活检标本登记簿(包括计算机录入)、放置标本的容器、组织的石蜡包埋块(简称蜡块)及其切片等的病理号必须完全一致。 (四)病理科应建立验收人员与组织取材人员之间申请单和标本的交接制度。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订。 (五)在病理科内移送标本时,必须确保安全,严防放置标本的容器倾覆、破损和标本的散乱、缺失等。 三、标本的预处理 标本验收人员对已验收的标本酌情更换适宜的容器,补充足量的固定液;对于体积大的标本,值班取材的病理医师在不影响主要病灶定位的情况下,及时、规范地予以剖开,以便充分固定。 四、标本的巨检、组织学取材和记录 对于核验无误的标本,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操作:①肉眼检查标本(巨检); ②切取组织块(简称取材);③将巨检和取材情况记录于活检记录单上(活检记录单印于活检申请单的背面)。 巨检和取材时的注意事项: (一)巨检和取材必须由病理医师进行,应配备人员负责记录。 (二)巨检和取材过程中,应严防污染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 (三)标本一般应经适当固定后再行取材。已知具有传染性(例如结核病、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