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塑造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塑造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塑造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徐峰

摘要: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其价值在于实现学校高层次的建设。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通过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纲要,总结继承学校优良的传统文化,设计未来学校文化建设的蓝图,实施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我校的文化建设包括理念文化建设与具体文化建设,其中,理念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价值观、办学精神、学校成员的发展现和高素质标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目标等;具体文化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学校文化建设要用先进的理念作引领、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支撑、用完善的制度作保障、用富有文化内涵的环境作背景、用多元的文化活动作载体。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具体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和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其活动结果,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形式,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并代代栩传。学校文化可以分为理念文化和具体文化。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现代教育更加关注人的内在需求,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而满足人的内在需求、人的发展则需要学校内涵的不断发展。因此,要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文化发展是必由之路。如何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学校文化是核心与灵魂。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是一所学校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提升学校内涵最肥沃的土壤,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学校。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着学校的各项建设。赋予学校各项建设以文化内涵,提升其品位,才能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渗透在学校教育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可隐可显,内容多样,主体多元。在文化形态上,学校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还可细分为智能文化(课程等)和观念文化(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审美、自我期望等等)。从文化主体上看,有教师文化、干部文化(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应该从文化的内涵和结构特征入手,在文化要素的多元发展中寻求学校文化特色。在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设:

一、用先进的理念制定学校发展基点与发展目标

学校发展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应该建立在现代社会整个大的背景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育

部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优化课程文化,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学校发展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还应该建立在学校现有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建立在学校文化现有发展水平上。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构建一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现代学校文化。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课标、新课程、新的教育观、新的人才观扑面而来,每一所学校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能否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获胜,能否在新的竞争中推动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要使每个教师都树立起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重新定位自

己的角色。

我校是一所兼有初中及高中的完中学校,属于省二级达标高中。由于受招生政策制约,高中部生源录取分数低,并且大部分来自农村。生源基础差这一客观事实,给我校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往往费心费力,却收效甚微。面对这一现实,如何为学校的发展准确定位,找到学校发展的突破口?我校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采用专家启发引领与教师全方位讨论献策相结合,立足我校实际,在继承中创新,确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个学生成功成才”的全新办学理念和“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的办学目标,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摒弃了过去单纯以考试成绩论高低的陈旧观念,着力实施多元化的素质教育,“不求人人升学,只求人人成才”,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的个性像春天的枝叶无拘无束地伸展。在这一全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引领下,我们认真总结分析了学校的办学经验、办学资源和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梳理、不断筛选、不断完善,逐步走出了一条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办学之路,并通过凸显这一办学特色,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践证明,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功能,要突出现代教育思想。

1、树立正确的大教育观。

真正理解教育的本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视为我们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学校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明确教育根本功能定位的新发展,把教育观念的转变重点放在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上;放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创新上,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法为学法服务,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树立新的课程观。

坚持用科学的课程价值观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明确课程实践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新课程实验的目标就是追求教育的极致,反对竭泽而渔,拒绝只图眼前的利益而损害教育的长远效应,它关心教育效率的同时也关注教育的效能,实现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有效教育。

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要相信学生都是人才。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的心理和大脑由很多部位、器官和智能组成,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按照自己的规则独立地运作。”这就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而“才”的标准和领域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应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从新的人才观的角度,去看待学生成才的问题。教师应当从促进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因材而造,人人成才是必然的。

4、树立科学的的教研观。

让教师们真正懂得教科研源于素质教育,课题源于教学实践,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就是科研,明确“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专家,结果即成果”。要让教师对课题研究从自我取向和任务取向提升为教育价值取向,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5、树立新的评价观。

让教师们真正明确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突出评价集中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把发展性功能作为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要点。解决为什么要评价、评价的原则、谁来评价、评价什么和怎么评价的问题,让评价真正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二、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支撑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人本因素。重视教师文化建设,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走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人文环境、平和的生活气息、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健康丰富的资质素养,都是促进学生茁壮成长、健康发展所必须的土壤。“学当为师,行堪为范。”很大程度上,学风取决于教风。教师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1、形成开放精神。

教育工作是一个需要教育者不断充实自我的工作,没有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很难有教育水平的提高,很难有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学校应该创设条件,开辟更多的信息通道,鼓励教师包容和接纳,形成开放精神。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通过讲座、教研组会议、课改沙龙,还有各种公开课等形式,加强研究和探讨,教师更要更新观念,自觉接纳新课改理念,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学生观,探索适合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方式。这些具体的管理过程实质上也是教师开放文化的形成过程。

我校为了加快学校教育改革和整体发展的步伐,十分重视更新教育观念。加大科研兴校力度,确立校本培训制度,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培训;开展优质课比赛、说课竞赛、板书设计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评课比赛等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开展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评选活动;请进专家开设讲座,组织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堂公开课或教改课,每周听一节课,每学期写一篇教学小结或教学论文,每学期观看教学录像……通过多种措施,促进教师更新观念,适应新课改形势的要求。

2、倡导团队合作。

教育是一个需要团队精神的活动,如果各自为战,甚至互相拆台,这样就很难达成教育目标,所以在教师当中要特别提倡团队精神,建立团队文化。每一个教师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通过合作,不同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个性特征的教师才能够实现思维智慧上的交流与碰撞,实现教育活动的“共赢”。所以,学校要善于为教师营造合作氛围,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合作机会,制定出有利于提高教师合作协调能力的评价制度,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教师集体共同的专业成长和精神成长。

团结协作是我校的优良传统。学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要求教研组每周至少活动一次,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两次,并做到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对教学成绩采用备课组捆绑评比为主、个人成绩为辅的评比方法,促进备课组加强团结协作;努力建设“温馨教工之家”,让“教工之家”充分发挥暖人心、感人情、聚人气的作用;努力改善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各年段办公室的空调在炎炎夏日为教师们送去了凉爽,更送去了一份好心情;间间教室配备的无线话筒保护了老师们的嗓子,更激发了老师们工作的热情;多媒体设备为教师们提供了现代教育手段,

更提供了贡献智慧的平台;学校领导始终把教职工的冷暖记在心间,为在职病困教职工、离退休教师送去温暖,向生病住院、亲属亡故的教职工表达慰问,为喜结连理的新人送上祝福,每逢春节、重阳节,到离退休教师家中嘘寒问暖,组织离退休教师开展重阳登高等活动。每年组织教职工体检,并积极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健身理念。每年节假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春节均对教职工进行慰问或举行活动,开展教职工篮球赛、乒乓球赛、排球赛、卡拉OK赛、游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人文关怀送到每一位教职工心头,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促进了团队文化的形成。

3、建设阅读文化。

阅读是改变一个人精神状态的有效手段,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的一个重要成长策略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通过阅读就能够洞悉教育之真谛,可以净化心灵,温润生命,使人能更积极、更乐观地看待世界,看待人生,通过读书,可以振奋人的精神,健全人的品格,提升人的境界,演绎人生精彩。

我校提出并落实建立学习型学校的思路,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多年来,我校坚持每学期向全体教师赠阅一本教育名著,举办读书节,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积极构建学校学习文化,营造学校浓厚的读书氛围,努力打造“书香校园”,以此培养教师与学生的阅读习惯,建立起学校的阅读文化。

三、用完善的制度作保障

“有一套好制度就会有一所好学校”,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制度文化是指渗透于学校的各种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制度文化的建设反映着一所学校的观念、精神和文化,反映着一所学校的管理思想和水平,它是一所学校为实现自身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一种约束和规范师生行为的文化。学校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让全体教职工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教师、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让组织中的成员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学校的制度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和改革。

1、构建学校制度文化要以人为本。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因而制订学校规章制度时一定要注意“与人为善”,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和谐统一。任何“规定”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不要把条文订得太“死”,要有点人情味。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本,而不是让制度限制人发展。这是制度理念现代化的标志。只有以人为本,才能让制度文化成为广大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成为一种无形的、无处不在的力量,激发出每个教师潜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认同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使校园更加和谐。教师队伍的崛起需要用共同的使命维系人,用学校精神塑造人,用发挥特长使用人,用民主管理激励人,用情感注入感动人。

2、构建学校制度文化要有创举。

制订任何规章制度都要处理好承传与创新的关系。既要注意保持制度的连续性,又要注意制度

改革的创新性。没有承传就没有根基,没有创新便没有生机。任何制度都不应墨守陈规一成不变。制度要有创举,就要充分发动广大师生员工,充分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教学第一线的师生员工是制度的主人,他们最有真知灼见,他们最有发言权;制度的贯彻执行要靠他们,制度的制订创新更要靠他们。

3、构建学校制度化应该强调日常落实

仅仅制定一系列的制度还远远不够,关键是怎么落实这些制度。只有制度到位,检查也到位,管理才能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瘠梁”。在学校管理中,应把原来制度中不能执行或不好执行的条款去掉,使每项规章制度都实实在在,高效实用,不流于形式,不摆花架子,使制度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制度化的落实凸显迫切。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对原有的制度方案进行修订,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重新制定了《建阳二中教职工岗位职责》汇编,每个行政岗位和每位教师的职责都有具体规定,对各类岗位都有考评细则和奖惩条例,对每项具体工作做到有布置、有职责、有竞赛、有考评、有小结、有奖励,以竞赛促工作已成为重要手段。让制度文化成为广大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成为一种无形的、无处不在的力量,激发出每个教师潜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用富有文化的环境作背景

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在校园建筑、学校标识、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与教育理念。学校环境是一种潜在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体师生的观念和行为,并给学生精神上的感染、引导及聪慧的灵动,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保障。具有丰富审美因素的校园环境就是一门蕴涵着无言之美与智慧创造的潜在课程,它也是一堂听不到下课铃声的课堂教学。“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进程中最微妙、最有效的领域之一。”

我校在新校舍的建设过程中,充分挖掘校舍建设的精神文化内涵。大楼的外观精心设计,求真楼正面巨大的“挂钟”,寓意着“学生就像早上八、九点的太阳,朝气蓬勃,充满希望”;崇正楼楼顶的楼标,则寓意着“教师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又寓意着“学生就像一颗颗幼苗,在教师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为每一座大楼精心命名,学生公寓命名为“桃李苑”;食堂命名为“思源楼”;办公大楼命名为“敬业楼”;教学大楼命名为“求真楼”、“崇正楼”;科技大楼命名为“创新楼”。(“求真、崇正、创新”是我校的校训)寓意深远的楼名和外观设计,富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形成了具有二中特色的建筑文化。校园内绿树环绕,碧草青青,环境优美;“文化广场”回廊曲径、小桥流水,宁静幽雅,成为师生们漫步休闲、静心读书的好去处;矗立在校园里的朱熹铜像,为我校增添了一股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教工生活小区里安装了健身器材的草地成为教师们休闲、锻炼的好场所。美丽的校园环境,营造了赏心悦目的艺术氛围,“绿中求美,美中育人”。教室内精心布置“班级图书角”,打造“书香班级”;走廊、室内墙壁上张挂着格言警句、名人画像;书香长廊通道上八个“脚印”模型上镌刻着二中校史,以激发学生的爱校、爱乡之情,激励他们努力拼搏、奋发有为;教学区的标志性建筑,融教育性与美感于一体,人文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将体现校风、教风、学风的标语书写、张挂在大楼的墙体或设计成美观的标语牌竖立在学校醒目的位置……多方

位、多层次地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创建二中校园文化。

五、选择文化载体打造文化品牌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没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学生的精神世界就会空虚,缺乏朝气。学生不是整体划一的产品,而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人;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要培养个性化的特长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像春天的枝叶无拘无束地伸展。在“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我校极为注重搭建展现学生个性、特长及创造力的舞台。学校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引领开展各项课外活动。学校组织成立了“文学社”“书画社”“话剧社”“舞蹈社”“动漫社”“棋艺社”“摄影社”“美食社”等十余个社团。各社团经由教师指导,在团委、学生会的组织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活跃了校园气氛,展示了同学们的才情。同时,学校每学年举办大型文体活动:热爱运动的同学能在“运动会”上一展矫健的身姿;喜欢书画的同学能在“文化艺术周”中尽情挥毫泼墨;擅长表演的同学能在“元旦晚会”“红五月演唱会”“新年英语课本剧表演”“小歌手比赛”里赢得阵阵掌声;爱好写作的同学能在各种征文比赛中一抒文人豪情。此外还有“主持人比赛”、“辩论赛”、“三人篮球赛”、“手抄报比赛”“科技小制作比赛”……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一股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佳的隐性课程,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和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已经从理论热点成为学校办学实践的一个普遍行动,这表明学校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本质认识的深化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但同时由于文化内涵的复杂性,学校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样一个免不了浮躁与功利的社会,我们作为一个校长,更要提倡一种能够沉下心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淡定从容与执著,切忌急功近利、刻意包装,而应当注重学校文化与内涵的长期养成和自然生成,通过切切实实地营造氛围,真正使学校的文化建设融入到每个师生的心灵之中,化作共同追求的愿景,潜移默化中形成本真的学校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福宪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教师》,2010年14期

[2]《学校文化与学校品牌塑造——试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CN35-1298/G)

[3] 彭贤智、于雁著,《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34期

[4] 罗志康著,《加强学校文化领导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年1期

[5]《让校园文化成为品德教育资源》《福建教育》A112012年第45期,总第878期。(CN35-1017/G4)

[6]《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与校园文化建设》《福建教育》2013年第35期,总第912期。(CN35-1017/G4)

打造学校文化彰显办学特色

打造学校文化彰显办学特色 宿迁市湖滨新区黄墩中心学校 闫四录 教育家李希贵说过:“文化引领学校未来。”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如何打造学校文化彰显办学特色 ? 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根据多年的学校文化建设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 物质文化建设是办学特色的基础 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最基本的办学条件,没有良好的育人环境,谈学校特色就是一句空话。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文化,它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环境绿化等。 1.抓好硬件建设 ,夯实文化“基础工程” 硬件是校园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工程”。学校要有整体规划的校舍建筑,而且布局要合理,尽量考虑学生的活动空间。教学设施要按标准配备,需具备宽敞明亮的教室和配套齐全的教学功能室,如图书室、舞蹈室、美术室、音乐室等,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建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当然,这些硬件建设需要一定资金,学校负责人要多跟领导汇报,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2.绿化美化校园 ,体现人文关怀 学校要尽量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开辟小种植园、劳动基地等,由学生进行种植和保养,通过实践和辛勤劳动,使学生体会到美的价值和来之不易,促使他们自觉爱护可爱的花草树木及蔬菜。如我校在绿化美化建设规划中,巧妙设计校园景区及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并按照划分的景区责任到班级,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纳入班级考评。这样, 学生在爱护花草树木和基地劳动中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劳动技能,真正使绿化、美化与学生的教育和行为要求达到有效的结合。

3.重视环境布置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学校特色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显,是学校文化的载体。除了校园绿化景观外,校园布局设计、各楼层各班各室的宣传布置、娱乐体育场所、图书室建设等,都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体现。我们要通过合理规划布局,从校园标牌设置到走廊、过道和室内装饰均要注重与环境协调,尽量做到新颖、美观、精致,如教师寄语、校园小明星、师生书画作品、经典文化、道德教育、安全常识、温馨提示等,各室的布置做到整齐而清洁,幽雅而温馨。其 次,可以根据各校的办学特色,创建校园文化长廊、校园特色景观板块,集中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愿景展望等内容,真正做到让每面墙壁会说话,确保校内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育人功能。 二 、精神文化建设是办学特色的灵魂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反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师生的精神面貌等。学校要本着 “以学校的发展为中心,以教师的发展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宗旨,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打造一支优良的行政团队和教师团队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的领导。”何以凝聚人心,唯有文化。一支团结务实的行政团队才有可能带出一支良好的教师团队,所以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行政团队文化,主要是八个字:团结、吃苦、责任、高效。我又根据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团队文化,主要是八个字:修身、责任、尊重、创新。有了团队文化,增加了师生的认同感,它能对学校全体成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和强大的 心理制约力量,做到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 抓好校训 、校 风 、教风和学风建设 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反映着学

以阳光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用特色文化打造学校品牌

以阳光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用特色文化打造学校品牌 发表时间:2018-06-21T16:34:23.36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4月总第141期作者:吴永余 [导读] 我们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有一种追求教育幸福的精神性本能。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阳光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吴永余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10044 我们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有一种追求教育幸福的精神性本能。阳光教育是幸福教育的至高境界,就是要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阳光,在教育追求的实践中享受阳光的恩赐,达到培养完整而丰满的人性这一目的,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一、阳光文化引领阳光教育的教育追求 1.阳光文化:文化是个好东西,“文化引领发展”是硬道理。一所阳光的学校必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存在。学校是一个充满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和发展型的文化组织,学校还必须是有助于人成长的教育组织。学校是物质环境与精神和谐统一的优质生活空间。学校文化是立校之基,学校文化是育人之本。改变一个学生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改变一个教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校要改变学校的文化精神。阳光办学更需要阳光的学校文化,阳光文化应该是学校中大多数人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校阳光文化的建设应与学校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融合,应以价值观为核心,以课程为抓手,以师生关系为突破口,应体现个性。大家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大家的学校文化,学校阳光文化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应体现在细节之中。学校阳光文化要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 2.阳光教育:阳光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倡导者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周洪宇教授,核心理念是“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它是借用阳光的公平、普惠、温馨、关爱、健康、快乐等基本属性,来比喻我们心目中试图达到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具体地讲,阳光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公平性、全面性、实践性和关爱性是阳光教育的本质特征。阳光教育是充满生机的过程,是老师和孩子心灵的相遇和对话。“阳光教育是一门艺术,她能触及孩子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阳光教育包含最真情的问候、最温暖的微笑,阳光教育让爱像阳光一样洒遍孩子心灵的每个角落,让孩子树立起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让孩子有良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在阳光教育者的引导下会使每位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品德优良、学有所长的阳光少年,使学校成为师生共享教育阳光、充满成功与快乐的阳光家园,使教育事业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阳光事业。 二、阳光教育的实践 旭东中学建校于1996年,经历从民办到公办的历程,在探索学校办学模式上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促进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发掘校园文化底蕴,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内涵,在行进中确立“阳光教育”为学校的办学终极目标,确立“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办阳光学校”的办学理念,强化“我是旭东人,阳光每一天”育入主题,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旭东阳光文化”。 1.我们崇尚阳光。学校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孩子的心灵洒满阳光,“使自己阳光,给别人阳光,大家共同阳光”,阳光每一天。学校大力实践“阳光教育”,打造“旭东阳光文化”,以“三个阳光”为核心办学理念,即“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办阳光学校”。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进阳光的每一个元素,使全校师生都能积极做到“阳光每一天”。“阳光文化”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着力打造的特色项目,对学校创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2.阳光教育的标准:阳光教师,即有阳光的心态,有阳光的形象,有慈母的爱心,有敬业的精神,有丰富的学识;阳光学生,即有健康的心理,有强健的体魄,有优秀的习惯,有显著的特长,有合作的精神;阳光学校,即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有规范的办学行为,有优雅的育人环境,有和谐的管理机制,有公平的教育态度。有了这样的标准,我们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学校根据标准,制订细致的评比细则,在全校展开阳光学生、阳光教师的评选与表彰活动。 3.阳光校园文化及活动:我们打造的旭东阳光校园,就是要让每一个角落、空间都渗透阳光文化教育的元素。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旭东阳光文化”在校园里得到了有机的整合和充分的展示。 4.阳光课改:我校2009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在确立“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后,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并把课改纳入成为阳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初步确立我校阳光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为“234模式”,即两个载体:小组合作模式为活动载体,导学案的使用为知识的载体;三大环节:预习、展示、测评;六大模块:预习交流、目标解读、分工合作、当堂展示、穿插巩固、当堂测评。 我们的阳光课堂是活泼的,我们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我们的目标是共同的,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不同程度的优质发展。我们的阳光生活丰富多彩,但社会是错综复杂的,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让我们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显得更为重要,教育的责任就越发显得沉重。因此,为人师者当思考“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真谛。 阳光文化引领下的阳光教育需要我们一起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启迪智慧,传承文明;爱我民族,众志成城。用一颗负责任的心去共同实现教育的应然追求,那就是教育的幸福,那就是幸福的阳光教育。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建小学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学校内涵发展成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关注学校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一所学校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涵发展力的强弱。学校内涵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血液。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要发展学校内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正确理解学校内涵发展 1、内涵发展不是一味追求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强化优质教学,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优质教学上。从而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结果,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抓好课堂教学工作。 2、内涵发展是将学校中教学、德育、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而不是把发展的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 3、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但不是简单的搞几项特色活动、或办几个特长班。 4、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是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更不是效仿其他学校的发展。 二、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的内涵 一所学校,要把目光投向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确立先进的理念,准确定位内涵发展的办学方向,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要真正落实办学方向,为内涵发展蓄势,领导的凝聚力是相当关键的,我认为学校领

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三先”:一是率先垂范,提高人格魅力;二是观念先行,提高决策力;三是敢为人先,提高执行力。学校领导干部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端正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引领全校教职工开展学校内涵建设工程。 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一)建立学习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把外出学习与请进来培训集合起来。要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要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学期的研究活动,要通过观摩听课、集体评议、经验交流、案例剖析等活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有效教学”方法,让师生享成功的喜悦。 (三)组建教师学习团队。要以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不同的教师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加强学习指导,有效推动教师个性的发展。 四、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让师生置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打造一种精神,让师生内化于心,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五、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打造一流学校资料讲解

用文化引领、推动学校迈向一流名校 文化是一种力,文化力。文化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财富,是教育之“力”,是学校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办学校就是办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最主要的载体,是学校内外形象的呈现和办学实力提升的象征,是学校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学校要创出品牌、办出特色,不是靠表面轰轰烈烈的一系列活动,而是靠文化的引领。因为品牌是需要文化来支撑的,文化是品牌创建的基础和灵魂。 萃英中学是即墨市目前唯一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美丽学府。硬件设施达省标准化标准,办学条件一流。校园建筑“品”字型布局,典雅大气,环境优美怡人。师资一流,全市统一择优调配。实施小班化教学,学生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自启用以来,倍受社会关注,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发展寄予了厚重的期望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对学校发展作出了这样的战略定位:建设成为青岛市乃至全省最具影响力的特色精品名校。面对学校发展的现实基础、学校发展的教育环境、学校发展的社会需求,如何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谋划学校内涵发展蓝图,这是事关萃英中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俗话说: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这是社会生活的一般真理,学校建设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求一个支点,一个足以支撑学校快速发展、优质发展的支点,一个把萃英中学办成

一流名校的支点。当今,学校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人才的竞争、制度的竞争、质量的竞争,而从深层次去看,归根结底还是文化的竞争。打造一流的学校靠什么?靠文化。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已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那么这所学校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我们从文化的视角高起点审视和谋划学校发展,以文化建设为支点,确立了文化奠基,内涵发展,高位求进,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学校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以理念文化领跑学校高品位可持续发展 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背景的浓缩,是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全校师生共同的文化追求。它指引着办学方向,体现着办学特色,引领着育人方向。理念文化关系到学校是否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主张“走向理念办学”,强调学校不能拘泥于陈旧的管理模式和满足于短期的规模效益,而应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及社会对萃英中学的发展期望,我们确立了“先进理念成就特色品牌学校,精准管理塑造高雅品位教师 ,优质教育培养优秀品格学生”的办学宗旨。它阐明了本校办学的目的、使命、理想及总的行动原则。对其深层次的内涵,可以简要地这样理解:1.理念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先导。“先进”,代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只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传承中国的“龙文化”,打造学校品牌文化建设

传承中国“龙文化”,打造学校品牌文化建设 摘要:以优质文化作引领,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呈贡新区第二小学创建“龙文化”品牌,从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学校品牌标识、学校管理、综合实践课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龙文化”特色的品牌文化建设之路。 关键词:文化建设思路定位综合实践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还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学校作为文化继承、创新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在推进地方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而以优质文化作引领,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坚定地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品牌之路,是当前形势下地方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未来使命。作为呈贡区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呈贡新区第二小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承文化为魂的理念,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开放和选择、

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不断丰富活动形式,确立走一条“龙文化”品牌创建的探寻之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依托地方突出特色,寻根探源龙文化 我校所在地呈贡龙街社区,呈贡是云南高原明珠滇池东岸的一方富饶美丽的沃土,也是古滇文明的摇篮之一,而龙街社区的龙翔寺系育侨中学旧址,清中期至2000年一直作为龙街小学校址。这对作为传承和创新龙文化的学校教育无疑是丰富而宝贵的教育资源。龙文化――我们从内涵深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根探源,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具有不可战胜的拼搏力量;腾挪自如的冲天才华;勇猛精进、完美无缺、充满智慧是它的真正体现。活力的二小,发展的二小,开拓的二小,追求卓越的二小正是现实中品牌办学的文化追求。教育特色是以“文明智慧、容合和谐、奋进创新”的中华民族精神培育为核心,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与技能,滋养传统文化品性,培育中华民族龙的传人。文明,文采光明、文德辉耀、文治教化、文教昌明,是泱泱中华,礼仪之邦之根本,正所谓“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智慧,犹指聪明才智,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容合,是指包容、合作、合力攻坚、团队发展。和谐,表现为融洽,调和,和睦协调、配合得当、和好相处、和乐融融。奋进,奋勇前进;奋斗进取。创新,创立或创造新的。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都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需

(完整版)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虽然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指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信仰、教风和学风等方面,但校园文化建设却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着手,因为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决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具体来说,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如下的内容: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有人把这些称为显性校园文化。 (1)校园建筑。如果是新建学校,校址最好选在较为洁净和宽敞的地方,周围不要有太多的商店,特别是应该离集贸市场远一些。学校的建筑应力求体现某种风格,或朴素,或典雅,或造型别致。尽可能避免设计成“火柴盒”式的传统校舍,给人一种呆板单调的印象。即使是老校舍,也要力求体现特色,如在走廊、墙壁、楼梯旁等场所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小装饰,给人一种和谐悦目的感觉。 (2)学校标识。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学校最好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报等。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校容校貌。如果说学校建筑是学校的身体的话,那么,校容校貌就构成了学校的外貌。对校容校貌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校的整洁、干净和卫生。第二个要求是校舍内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装饰和布置。校舍的装饰布置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味,还要考虑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布置名人像、语录牌、科学家照片、学生自己的作品等。也可设想一些其他的风格,如张贴一些美丽壮观的大自然风景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鉴赏能力和环保意识。 (4)校园绿化。绿化、美化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改善学校的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且也能给人一种美的熏陶,激发良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提高师生员工的学校生活品味。学校要尽可能做到校容校貌整洁优雅,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校园绿化要和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要提倡自己动手建校园,这样学生才会爱惜绿化成果,同时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校园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这样一种功能,自然离不开必要的制度。(1)机构设置。学校机构设置不仅仅是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例如,中小学一般都要设立党团组织、学生会、少先队、运动队以及各类文艺团体,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它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把握概念是前提,文化建设是根本,发展教师是关键,精细化管理是策略,领导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是两项基础工程。一、把握一个概念:内涵式发展(一)内涵式发展的含义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相对于内涵式发展的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式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途径、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把教师素质提升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关注点,在事关教师发展的工作上都力求做精做细。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是一种特色发展。将办学特色放在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整体工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式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注重质量、精细化管理、打造品牌(特色)、不断创新,是内涵式发展的显著特征(二)内涵式发展的一般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第一要务是发展教师,根本措施是提高科研实力,根本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根本途径是提高管理水平,硬件支持不可或缺。二、抓住一个根本:学校文化建设(一)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口号盛行,缺乏操作性。词语罗列,大话套话;言行不一,名不副实。2、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定位欠妥,缺少特色;表述欠佳,缺少关联。3、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注重面子,缺少内涵;追求形式,脱离实际。 (二)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本质,体现科学性。?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一定民族经过长期的物质活动和实践活动积累起来的为一定民族(或种族或集群)共同认同的活动方式及其产生的物质成果和非物质成果、包括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的总体。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文化的本质就是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它通过物质的、行为(制度)的、精神的(社会意识)等形式表现出来。 ?学校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把握好学校文化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2、正确定位,凸现创新性。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思考两个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怎样建设学校文化?? 首先,学校文化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校长的教育哲学思想。一个成熟的教育理念,往往贯穿办学的始终,经得住历史检验,是历任校长治校育人的总方向、总路线。? 学校文化要体现学校特色。特色就是特长,特色靠创新,创新靠民主。其次,学校文化建设要有系统性。环境设施建设、制度(行为)建设和思想建设都要体现既定的教育信念和价值取向 顾明远说:?学校文化建设说到底是校风的建设。?校风由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组

打造校园文化 引领学校发展

打造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摘要:所谓校园文化,就是指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风气与传 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它是学校隐性德育 的主渠道,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又 是一个长期的、价值观不断冲突的过程。我认为,校长首当其冲,应该成为校园 文化的引领者。 关键词:教育思想领导职责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校长要有丰富的学识、宽广的胸怀和综合的人文素养,具体体现在领导力、凝聚力、协调力、廉洁力等方面,从教育方针的落实、办学理念的确定,到教师队伍建设、学 生健康成长、内外环境优化、办学条件改善、课程实验推进、评价方式改革等各 个层面,来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努力搭建学校文化建设平台。在校园文化 建设方面,我认为应突出三个字:重、抓、做。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一个“重”字 1.注重校园美化、绿化,体现特色。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取向,校园不仅仅是校园,而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充满诗情画意的 空间。创设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校园文化的生成。 2.注重校训、办学理念等的生成过程。物化形态的名言警句只是一种文字符号,只有当它被师生认同并转化为内在需求体现为外在行为的时候,才能成为本 校的校园文化,才能成为陶冶人、激励人、提升人的精神食粮,因此,我校面向 全体师生征集校训、办学理念、校徽、校歌等,征集的过程其实就是比较、选择、认同并遵循的过程,大家积极参与,形成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3.注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象征意义和审美取向。在校园景观的设置上, 如喷泉、假山等,我们力求使之具有教育性、哲理性、诗情性、艺术性和人性化 的特征,具有影响人、感召人、净化人、陶冶人、催人上进的功能。 4.注重领导团队分工合作。一个能力再强的校长,他的精力和智慧也是有限的。只有充分调动身边其他干部的积极性,分工合作,分块负责,才能确保学校 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校长统领全盘工作,主要精力放在教师的价值取向引导及 打造精品团队上。这样,校园文化建设就会井然有序,实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的变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一个“抓”字 1.抓制度建设,保证执行力。落实是态度,落实是责任,落实是能力。工作 的落实离不开制度。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维系学校正常管理秩序,提升校长执行力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完善的规 章制度,规范学校所有成员的行为,才能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也才能保证有效的校长执行力。 2.抓创意先行,提高创新力。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走向辉 煌的灵魂;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在不断地冲击着教育,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那么 学校如何在变革中实现超常发展?唯一之路就是创新。校长的创新力首先在于结 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创造性地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并根据 学校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运用创造思维和创新行动适时地调整、修正学校的发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创建和谐校园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创建和谐校园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文化氛围,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一个学校的文化实质上是学校价值观念的总和,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全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精神力量,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的巨大动力,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内驱力,是推进教育创新的灵魂。 我校作为一个乡镇的中心小学,学校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作为校长,我一直努力创建和维持学校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营造书香氛围,创建书香校园 校园环境既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我校在规划的同时整体考虑了校园的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自然环境、校舍设施环境、校园传媒环境等文化资源,营造生态校园,努力构建校园环境文化,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我们在学校宣传橱窗中,特别布置了“校园风景线”“杏坛春晓”“小荷才露尖尖角”等橱窗,展示师生优秀作品。在教学楼的楼道上,张贴着各种名言警句、读书格言和学生书画作品,展示学校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剪影。在教学、实训、生活、活动等不同地区的醒目处张贴不同的宣传标语、名言警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校以人为本,师以德为高,

生以学为上”等,时刻提醒教师为人师表、积极上进。总之,学校的每一个橱窗,每一面墙壁,每一间教室,每一句宣传,都是我们精心的设计。步入校园,总会有一种爽心悦目的感觉,典雅幽静,整洁清爽,花木茂盛,绿意浓浓,映入眼帘的是一股浓郁的文化氛围,处处散发出和谐温馨的人文气息,洋溢着浓浓的书香。 二、构筑成长平台提升教师文化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教师文化是学校的核心文化,并起着引领作用。教师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教师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修养的内在及外显表现。良好的教师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教师的行为,培养和激发教师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促进教师更好发展,学校也得以持续发展。 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我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构建与教职工间的和谐关系及自身的和谐。倡导教师间少一点挑剔与埋怨,多一点欣赏与合作,师生间少一点对立与训斥,多一点尊重与平等,上下级间少一点指责与命令,多一点理解与支持,积极营造人际和谐。为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学校在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上,淡化成绩、名次,强化综合素质提升;在教师工作方式的评价上,淡化个人竞争,强化团队合作;在提干、评优、晋级等敏感问题上力争公平、公开、公正,评选的过程与指标公开化。相对科学、公平的评价机制营造出了相对宽松的工作氛围,有效地避免了教师间的内耗,激发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 学校文化识别系统 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是学校文化建设个性化解决方案。SIS 即School Identity System的英文简称。它包括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EI)、学校行为文化识别系统(BI)四个分支系统。 一、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 概要: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核心工程,它对内可以激励全体师生,对外可以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要依据教育发展趋势和具体的教育政策,结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历史沿革、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的多种可预期因素进行综合规划。 具体规划内容: 1.核心理念; 2.基本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学校使命、学校形象定位、学校发展愿景等; 3.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德育理念、办学目标等; 4.治校理念:发展理念、管理理念、用人理念等; 5.口号誓词:校长寄语、教师誓词、学生誓词等。(注:根据学校性质、学校地域文化、学校所在省市教育政策的不同,研究所会确定符合学校的理念文化元素。) 二、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

(1)概要: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最为直观的组成部分。它兼顾学校内部不同的功能需要,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涉及教学、办公、指示、公关等100多种应用元素,通过个性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规范呈现,从而塑造学校良好的视觉形象。 (2)具体规划内容: 1.基本元素系统:校徽、标准字、标准色; 2.应用要素系统:办公、服饰、公关、运输、指示、环境系统等100余个设计元素。 三、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 (1)概要: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E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基础工程。环境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隐性资源,其主题突出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文化及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对在校师生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要以“六化”为指导原则,做到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 (2)具体规划内容: 1.教学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教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2.办公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及会议室、接待室等各种功能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校之长,是学校发展的火车头,所以校长要不断学习,锻造自我,以自己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影响全校师生,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方向,以学校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带领教职工重建学校现代文化,以课程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进行教学管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引领必须先锻造自己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带路人,是学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顶梁柱。校长是教师中的教师,是教师心目中的主心骨。因此,校长应当有校长的风范,应该有完备的知识体系,既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教育理论,又要有实际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过硬的教学技能,还要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修炼”,这样才能有说服力,让教师口服心服。所以,校长要沉下心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博览群书,拓宽视",锻造自我,丰厚自己的积淀,形成鲜明的个性,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育思想和科研意识的人,成为教师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校长。在学习内容上,时时突出一个“新”字,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论,不断了解前沿教改动向和国家最新教育政策,不断研究困扰学校多年的现实问题和实际困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理论素养和管理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踏实的工作作风、崇高的道德精神、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高度的使命感的好校长。 二、引领必须从思想开始 “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这是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26 年的校长生涯中,通过大量的教育实验和实践,总结出的学校管理理念。校长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学观等,都会通过其管理行为反映到教师身上。假如校长的教育理念本身与社会及教育自身的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教育行为就会相对滞后,就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创新。如果校长能够高屋建瓴,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那么教师就会在校长引领下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始终站在教育改革前沿。 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学校领导重要的不是对教师的行政领导,而是对教师进行心灵上的领导。一所学校的精神气质,很大程度上是由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决定的。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就是校长要有充满智慧的、先进的办学思想,并能将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认识。校长要用自己先进的办学理念,去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工作态度,以此引领学校发展。所以,作为为肩负办学育人重任的一校之长,首先应当抓的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要善于把教育思想体现在千百件各种各样的事情中,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或管理行动,使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与看法统一到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上来,在对教育的认识与看法上达成共识,并使它们转化为教师的教育信条,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原则和行动指南。其次,校长以自己的人文情怀去感动每位教师,这才管理学中的大智慧。关心教师的生活问题、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对教师问寒问暖,对

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 2017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会议讲话稿: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一是质量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使得办学质量、效益与规模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只盯着中高考的学校是没有明天的;不盯着中高考的学校是没有今天的。 二是精细发展。将课堂教学、课程开发、养成教育、德育工作、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小事做成精品,细节做到极致,服务变成精神。 三是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牢牢树立“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将每所学校都办成富有个性和独特化的师生的精神家园,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创新发展。教育改革和发展不仅是没有止境的,而且需要每个学校因校制宜、独辟蹊径、有所创造,需要追求卓越、永不满足,不断地改革、超越和创新,把学校整体水平持续推向一个新境界。

学校内涵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成才的途径和机遇,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追求状元变为追求群星灿烂,从追求一流考生变为追求一流学生,通过发展带学生身心的良好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xx中学的前世今生都要求我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目标是:学校要全神贯注抓质量,全心全意谋发展,全力以赴创特色,把xx办成立足xx本土有民意、有民心、有民众的学校;把xx办成影响教育圈内有名声、有名誉、有名望的学校,就必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路径是:打造名校。具体表现为:更新理念是前提,发展教师是关键,提高质量是核心,养成教育是基石,精细管理是策略。 二、新学期工作要求 (一)让办学思想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就xx中学而言,一是选择xx,成就精彩,做最好自己。凡是走进xx中学的每一个学生,我们都有责任把他教好,为其以后的成长奠基,使其能够成就未的事业。这是承诺,这是自我加压,这是科学的学生观: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只有不同,没有不好。用希望的眼光看待学生:潜能生、希望生、可能生、变化生。

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一、一所好学校的精神与价值 二、校园文化的内涵 三、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2018年最新宣传片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2个月的暑假好像只有2天,昨天还在暑假,今天就上班了。感谢大家,我们继续一起走进新的学年。 今天培训的主题为“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近两年,我们学校的发展主题: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质量 今年10月份,河北省政府对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进行督导评估中就明确提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什么是内涵发展? 一所学校只有文化才能体现出比升学率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只有体现出文化品格,学校才能真正实现内涵发展。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具有人文意味的概念,给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有人说,文化是水,因为有组织就有文化,文化是自生的而不是刻意为之"建设"的;文化是风,看不见,但能感受得到,却又说不清,它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沉淀而形成的,大家能感觉到却无法清晰地触摸到。 没有文化就没有教育,引领学校发展的应该是文化。 子弟学校的发展,几年来,许校长坚持对学校的领导,首先

是教育思想文化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业务的领导。"因为有了明确的文化思想引导,管理才会走上正轨。这也印证了这句话: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三流的学校靠权力。我校正是通过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锻造"团结"的教师队伍,塑造"健全"的学生群体,打造"活力"的课堂模式,积极开展"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引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我想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就其内涵来说,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普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心理追求,是一所学校在任何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校教师为自己的美好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 我们学校的精神在哪里?(几个方面) 核心理念:用爱心和智慧开启未来,让每个孩子在这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爱心"和"智慧"提出了教育的根本问题和层次问题,也就是肯干和能干的问题。肯干是态度,能干是水平。我们解决肯干问题的方法是抓教师的激情教育培训。解决能干问题的方法是抓教师的业务培训,在工作中强调团队力量,达成一个人能走快,一群人方能走远的共识。 "健康成长"是对全校4000多名孩子们的期望,"健康"更多是指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让每个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明辨是与非、辨清真善美、充满正能量;"快乐"更多是指让孩子们保持有目标、有追求的阳光心态,追求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不甘言败、苦中作乐的快乐。用我们许校长的话说,快乐不是瞎乐呵,这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这是成人成才之后的快乐。 我们的着眼点还在"让每个孩子",无论每个学生基础条件多么不同,教育就是让每一个生命灿烂绽放的过程。我们更面向

2017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凝心聚力、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学校在社会公众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 【2017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1】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校园建设的必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建设是为了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需要。结合华州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的丰富活动,拓展校园文化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和谐优美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基本原则 1、人本性原则: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2、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融合当地苗族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3、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要全面营造出学生良好的成长环境。 4、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富有时代精神人文校园。 三、总体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学校的精神内核,体现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弘扬传统国学经典-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弘扬传统国学经典,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引言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和长远性的工作,对于学校整体文化及学术氛围的营造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当代校园文化建设中很少有学校将国学经典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那个要内容,忽视了国学经典的教育,错失了国学经典教育对于学生甚至整个学校文化氛围和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提出一些充分发挥国学经典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的措施。 一、国学经典的内涵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国学经典的内涵进行了研究,黄宇鸿,欧丽明(2011年)把国学经典分为"国学"和"经典"两个概念来阐述,指出“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经典”,《辞海》解释为“典范的经书”。《现代汉语》则诠释为“权威的著作”。这些"经典"经过悠久的历史演变和变迁仍然受到广大文人和人民大众的认可,如我国的"四书五经",西方的"圣经"等。

[1]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国学经典是对我国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观的形成也具有影响的深远。 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学校在办学中通常会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或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教育理念、国家政策方针、师资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忽视了以及忽视国学经典教育等原因,校园文化建设效果不佳,导致很多学生甚至教师产生一些"利益熏心","功利心重","唯利是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校园的整体文化及学术氛围,影响了学生,尤其是青少年人格.性格的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 首先,部分学校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许多学校把办学的重点放在人才培养或招生方面,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只学会了文化知识,而部分学生却人格偏离,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扭曲,甚至缺失,部分学生对自身的人生规划茫然无知。其次,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相应的政策规定或政策支持。教育相关部门没有对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指导和政策、资金等领域的支持,造成了部分学校不重视甚至忽视校园文化建设,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再次,部分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意识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