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上分组实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分组实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分组实验教案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年月日课题研究根的作用内容与过程

目的观察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一、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二、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选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3.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4.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授课方式分组探究

授课教师课时 1

实验器材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

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说明小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

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年月日课题测量水的温度内容与过程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一、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二、测量水的温度

(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2)——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三、推测水温的变化

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授课方式分组探究

授课教师课时 1

实验器材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

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

110℃),水温测量记录表

说明小结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

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年 月 日

课题 水结冰了

内容与过程 目的

探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一、冰的观察

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

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

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塑料杯,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

的水温。

(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

数。

重点 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 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授课方式 分组实验 授课时间 课时 1 实验器材

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说明

小结

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年 月 日

课题 冰融化了

内容与过程 目的

探究冰在什么温度下会融化,怎样加快冰的融化。

一、观察冰的融化

(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

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

计上的读数。 二、加快冰的融化

1.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

2.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重点 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难点 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授课方式 分组实验 授课时间

课时 1

实验器材

烧杯一只,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

说明

小结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三年级 年 月 日

课题 水和水蒸气

内容与过程 目的

研究蒸汽的形成及怎样加快蒸发

一、水到哪里去了

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 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2/3勺水,把其

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或者酒精灯)火

焰上加热。 三、空气中的水

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在

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重点 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难点 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授课方式 分组探究

授课教师 刘金银

课时 1

实验器材

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说明

小结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年 月 日

课题 磁铁有磁性

内容与过程 目的

研究磁铁的性质:能吸铁及隔着物体吸铁

一、问题导入: 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三、隔物吸铁:

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

磁铁能吸引铁,还能吸引镍、钻等金属

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授课方式 分组实验 授课时间

课时 1

实验器材

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

说明

小结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年 月 日

课题 磁铁的两极

内容与过程

目的 知道磁铁有两级及各部分的磁力大小不同

一、情景导入:

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如果要测磁铁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针数,该怎么做?磁铁是放在桌上好呢还是挂起来?可以在条形磁铁的哪些部位放回形针?为节约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板书条形磁铁,并选择五个点,回形针怎么放?我们可以一个接一个放(演示)现在放了几个?如果再放上去要掉下来了,算吸起几个?注意一定要轻轻的放上去,细心一些。要不要记下各部位吸起的回形针数,记在哪里?在记录纸上就有这种实验方法的记录处,我们来看一下,分别在磁铁的A 、B 、

C 、

D 、

E 处下面的括号中记录下来? 三、磁铁两极的研究:

重点

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授课方式 分组实验 授课时间

课时 1

实验器材

小钢珠、大条形磁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

说明 小结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三年级 年 月 日 课题 磁铁的相互作用

内容与过程

目的 知道磁铁有两级及相互作用

一、回顾引入: 二、磁极与方向:

我们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指北的磁极总是固定不变

的。

于是人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北方”的英文是"North",“南方”的英文是“South",所以国际上通行磁铁指北的一极叫N 极,指南的一极叫S 极。 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

“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重点 能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难点 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 ”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 ”表示。 授课方式 分组实验 授课时间

课时 1

实验器材

磁铁,悬挂磁铁的支架或磁铁座,上节课使用的无标识的磁铁,其他形状的没有标识的磁铁。

说明 小结

1、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 ”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 ”表示。

2、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三年级 年 月 日

课题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内容与过程

目的 知道增加磁铁,探究磁力大小的变化

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二、测量磁力,收集数据:

1、几个磁铁的磁力大小要相同。

2、测量磁力大小的方法要保持相同:放磁铁的薄木片不变,用同样的方法钩住回形针,

使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等。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重点 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

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难点 具体、细致的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

的实验。

授课方式 分组探究

授课教师 刘金银

课时 1

实验器材

4个——6个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两个杯子(或其他支撑物),薄木片、回形针、回形针制作的小钩、透明胶带。

说明 小结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三小黄映蓉 目录: 1、观察种子的结构 2、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3、观察花蕾 4、观察花的结构 5、用轮子模仿物体的运动方式 6、认识弹力 7、测力计的使用 8、感受重力 9、重力的大小 10、认识摩擦力 11、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

实验一、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准备:大豆种子 实验过程: 1、观察大豆种子之前,向学生讲解正确的解剖、观察方法。 2、组织观察并填写记录表:让学生猜想种子内部的每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3、观察种子记录表:(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自己的发现) 观察发现(图)猜想将来它能长 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经过观察发现它原来是 植物的哪一部分 4、描述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猜想。 5、观察其它植物的种子。 其他种子里面有相同的结构吗? 学生分组观察胚比较大的种子(绿豆、蚕豆) 总结:种子的共同特征,即种子里面都有胚。(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实验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实验过程: 1、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每一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分别具有什么条件?猜想哪个培养皿中的种子能够萌发? 2、和学生共同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的种子:一号种子暴露在空气中但是没有水;二号种子浸在水中但是隔绝了空气;三号、四号种子放置在湿润的环境中而且都能接触到新鲜的空气,但是三号放置在常温下,四号放置在寒冷的温度下。四种不同的环境暗含两组对比试验:第一组对比实验是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比较只有空气、只有水、又有空气又有水三种环境哪种环境适合种子萌发;第二组对比实验在同时具备空气和水的条件下,比较温度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件。 3、布置学生课下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 组织学生总结种子萌发条件: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件。

科学实验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 第二课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 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 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 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 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 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 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 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 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种植向日葵》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种植向日葵》 Science experiment teaching plan of middle class "planting sun flower"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种植向日葵》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活动目标: 1、通过种植向日葵使幼儿获得种植活动的相关经验和知识。 2、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向日葵瓜子生熟各一袋(用透明塑料袋,并作上标记:生○、熟◎);盘子10个。 2、种植工具:装好土的花盆2个、铲子、喷壶。 3、课前制作好的"向日葵种植记录表"一张;生○、熟◎ 标记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品尝向日葵瓜子,区别生瓜子和熟瓜子。

1、引导幼儿观看向日葵袋子上的标志。 2、发给每桌幼儿生瓜子和盘子、让幼儿边吃边说说瓜子的味道。要求幼儿将瓜子皮放到盘子里。提醒幼儿不要吃太多的生瓜子。 3、再请幼儿品尝熟瓜子,说说瓜子的味道。 4、请幼儿比较2袋瓜子的不同。 提问:○、◎哪袋瓜子好吃?○、◎颜色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5、小结: ◎袋瓜子很香,有些发黄,是炒熟的瓜子,我们平时吃的就是这样的瓜子。○袋瓜子没有熟瓜子香,也没有发黄,这是生瓜子。 二、种植向日葵: 1、讨论怎么种植向日葵。 提问:种向日葵需要什么?怎么种呢?启发幼儿说说种植的步骤。2、种植向日葵。

小学科学演示与分组实验记录单

课题实验内容实验器材 完成效果 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实验时间一般良好 校园里的小动 物蜗牛对刺激有 什么反应 蜗牛、醋、酒等 神奇的水会爬的水植物花茎、红水、蓝水、烧杯 等 金属金属导电性、 延展性各种常见金属、电池、导线、 铁锤等 选择能够研究 的问题 吹泡泡铁圈、肥皂、甘油等

课题实验内容实验器材 完成情况 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实验时间一般 组数 科学是……动起来的小人白纸、铅笔、小人图 做一名小科学 家 站立的鹦鹉鹦鹉卡纸、回形针 校园里的小动 物 蜗牛吃什么蜗牛、蔬菜、水果等 生命离不开水小草每天喝多 少水 小草、试管、植物油等 挤西红柿里的 水 西红柿等 神奇的水毛细现象水槽、红水、餐巾纸 水的表面张力硬币、回形针、平口瓶 水的压力可乐瓶、针、水 水的浮力烧杯、法码、橡皮泥 水的溶解糖、盐、水、烧杯等纸纸的性质各式各样的纸、滴管、放大镜、滤 纸等 纺织材料棉布与尼龙的 不同 火柴、棉布、尼龙、水、蜡烛等 金属金属光泽、导 热性各种常见金属、砂纸、热水、冷水 等 选择能够研究 的问题 吹泡泡铁圈、肥皂、甘油等乒乓球反弹高 度和什么因素 有关 乒乓球、米尺

口张小学演示实验记录单 课题实验内容实验器材 完成效果 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实验时间一般良好 了解土壤了解不同土壤 的渗水性 杯子、漏斗、水、纱布等 肥沃的土壤做一个肥料袋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蔬菜等果实和种子探究种子萌发 需要的条件 四只一样大小的透明瓶子、薄纱布 根和茎认识茎的作用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 水、小刀 叶和花认识叶的蒸腾 作用 一株宽大的叶片、2只塑料袋 认识固体认识固体混合 后重量无变 化,体积有变 化 黄豆、玉米粉、天平、量杯 把固体放到水 里认识固体的溶 解与分离 适量面粉、盐、水、搅棒 认识液体知道同样多的 液体不同样重 天平、量杯、水、蜂蜜、油等 把液体倒进水 里了解液体在水 中的沉浮情况 水、蜂蜜、油 把液体倒进水 里知道热水会浮 在冷水上 盆、冷热水若干、墨水、带盖的小瓶 把液体倒进水 里认识液体倒入 水中后重量无 变化体积有变 化 水、酒精、墨水、量筒天平 雨下得有多大自制雨量器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类活动的教学设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类活动的教学设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类活动的教学设计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科学是一个动态过程 科学是一种世界观 1.启蒙性 2.全面性 3.生活化 4.探究性 5.合作性 6.多样性 1.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 3.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4.有利于儿童语言表达的发展 5.有利于培养儿童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教学反思:举例讲解,学生更感兴趣且易于理解。 身心发展规律 学科教育目标 学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社会发展的需要 纵向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月目标、周目标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日目标

横向目标 1.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2.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3.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科学情感态度内容 2.科学方法的内容 3.科学知识的内容教学反思:。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原则。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3.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教学内容: 观察认识动、植物 探索自然现象 操作各种材料 体验科学技术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掌握科学方法 科学性和启蒙性 系统性和整体性 广泛性和代表性 地域性和季节性 时代性和民族性

1.以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为主导,进行分科教学 2.以主题活动课程模式为主线,选择科学教育内容 3.已季节为主线,选编教学内容 1.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方法。 2.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2.科学小实验 3.劳动 1.玩中学 2.做中学 3.想中学 4.试中学 5.用中学教学反思: 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 2.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 3.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 2.其他领域教育活动 3.游戏中的科学教育活动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我喜欢玩具》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我喜欢玩具》Lesson plan of science experiment in middle class "I like toys"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我喜欢玩具》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活动目标: 1、能描述自己喜欢的玩具,知道玩具不同的玩法。 2、乐意探索各种玩具的玩法,了解他们的不同性能和作用。 活动准备:玩具,图片 关键点: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主题 1、观察各种玩具,说一说玩具的材质和名称。 问: 1)你有哪些玩具?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的?

2)怎么样能把玩具放得整整齐齐?哪些玩具可以放在一起呢? 2、尝试将电动玩具、发条玩具、木质玩具、塑料玩具、毛绒玩具等区别分类。 3、每人挑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找出不同的玩法。 二、经验交流,寻找玩法 1、介绍:你刚才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2、共同寻找一种玩具的多种玩法。 小结: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玩法,同一种玩具也可以有不同的玩法。 三、幼儿操作,安装电池 1、讨论:电动玩具为什么不能动起来了? 1)找出电池的相同之处:电池的两头,分别表示两极:一正,一负。 2)比较各种电池的不同:颜色、大小、高低、粗细。 2、告诉幼儿装电池的方法:“胖胖小屁股,坐在弹簧上,圆圆小脑袋,戴顶小帽子”。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参考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参考(教科版四下) (一) 【章节目录】第一单元电 【实验名称】简单电路 【实验目的】 1.能根据所给材料组装简单电路,知道电流在完整电路中的流动路径。 2.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实验器材】 实验室器材: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 自备器材:记录纸1张、笔1支。 【实验步骤】 一.尝试用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 1.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的构造。(电池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一端有弹簧夹,为负极,另一端为正极,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头。小灯座有螺口,旁边也有两个接线头) 2.将电池按正负极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并在电池盒对应的正负极接线柱上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注意提醒学生不要将两根导线的金属芯直接接触,以免短路)3.将小灯泡轻轻安装在小灯座上。(注意:安装灯泡时要捏住灯泡金属壳拧上去,不能只捏玻璃泡,否则灯泡极易损坏) 4.将连接电池盒的两根导线分别接在小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 5.观察实验现象,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 二.尝试用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3根或4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

池组成电路。 1.先画出电路图。 2.按照画出的电路图连接线路。(有两种连接方法:两个小灯泡串联,两个小灯泡并联。) →→ 3.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桌面的清洁,做好实验小组记录。 【注意事项】 1.在安装电池时,注意正负极不要装反。 2.安装小灯泡时,注意捏住小灯泡的金属壳顺着螺纹轻轻地拧上去。 3.导线的两端留出一部分金属头做接线头。 4.注意防止电池盒(已安装电池)上两导线直接接触发生短路。 5.课前要检查发给学生的小灯泡是否完好(用万用表测)。 【实验拓展】 1.在第二个实验中,也可以让学生先连接电路,再画出线路图。 2.再发给每个小组1节电池和1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二) 【章节目录】第一单元电 【实验名称】制作小开关 【实验目的】 1.知道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火的小实验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火的小实验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火的小实验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建议,活动反思等内容,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火的小实验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炉等。 活动过程 1.燃烧蜡烛 点燃几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注意火焰的颜色、形态,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将一张纸用烛火点燃,观察纸燃烧的过程。让幼儿用手在蜡烛附近烤一烤,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提醒幼儿火能燃着许多东西,火会烫伤手指和皮肤。不能随便玩火。 2.玻璃杯灭火器 教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全过程。启发幼

儿思考火被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盖住三支燃烧的蜡烛,观察三个杯子里哪支蜡烛先熄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大小杯内空气的多少不同,影响燃烧的时间)。 3.讨论 火有哪些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火对人有什么危害?(如烫伤皮肤、烧毁房屋、森林)。 怎样防止火带来的灾害?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随意玩火,不在火炉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请幼儿参与做点心,然后用小烤炉烘烤点心。实际体验火给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建议 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火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安全防火要求。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课题:《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实验目的: 1.增强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一个放大镜,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水1杯,滴管1个。 实验步骤: 一、学生猜测种子的发芽和什么有关 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1、准备好两个培养皿,在里面平铺上纸巾; 2、在每个纸巾上按三个洞,各放 3 粒绿豆; 3、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培养皿里的纸巾不滴水 现象和结论: 绿豆种子在有水、常温、有空气、没有阳光的室内发芽了,所以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实验名称:做一个生态瓶 课题:《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目的: 1.依据生态系统的知识,学会设计并制作一个生态瓶 2.观察并记录自制的生态瓶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情况 3.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相互关系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河小石子、小鱼或小虾、浮萍等。 实验步骤: 一、说明制作步骤 1、将玻璃瓶、石子、贝壳清洗干净凉干 2、准备自来水静置一天 3、将石子平铺于玻璃瓶的底部,高度在1-2cm,将大的石子、贝壳放置于白石子上 4、将隔夜水缓慢加入玻璃瓶至4/5处 5、将金鱼藻、垂盆草一端固定在贝壳上,放入水中,将莕菜放入水中 6、将小动物移入玻璃瓶中 7、调整水面水草位置,用保鲜膜封住玻璃瓶口 8、将生态瓶移植窗前书桌上 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瓶的方案。选择材料完成生态瓶的制作。 三、小组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

现象和结论: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实验名称:影子的观察 课题:《光和影》 实验目的: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一把尺子;手电筒1个,4K白卡纸1张,长方体小木块1个,铅笔1枝,橡皮擦,魔方,瓶。 实验步骤: 一、学生猜测影子是怎么产生的 二、分组进行试验,验证猜测 1、选择背景墙。 2、选择遮光体。 3、打开光源,观察影子的情况,做好记录。 4、更换遮光体,对比实验。 5、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现象和结论: 光源发出的光被遮光物体挡住,从而在背景墙上形成了影子。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精选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 (精选汇编) 目标: 1、了解云和风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2、出不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 准备:云、风的头饰若干 过程: 一、雨是这样形成的 1、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我听到笑话、小草、大江、小河、池塘、小鱼的叹息声,他们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 2、有个朋友是一定要来帮忙的,他就是云,你们知道他能帮上什么忙吗? 3、原来云会变。他把自己变成了什么?云能自己变吗?是谁帮助了他?怎么帮他?许多云聚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 4、无数小小的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当谢谢水滴越聚越大,直到负荷太重、漂浮不动就会嘀嗒一声掉下来。那就是雨。 二、游戏:云彩和风儿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风或扮演云彩。 2、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是什么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

中班科学《泡泡都是圆的吗》教案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器具吹泡泡,观察这些泡泡的特征,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能看懂记录表的意思并能清楚地记录在相应的表格内。 3能参与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器具吹泡泡,观察不同器具吹出的泡泡的特征。 活动难点:能参与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有用圆形器具吹泡泡的经验 记录纸若干张记录笔 实验材料:有铁丝围成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吹泡泡器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吹泡泡》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吗? 1.我们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幼儿答圆形的) 2.你们看老师手里的吹泡器是什么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教师用圆形的吹泡器试吹一次,让幼儿观察) 二、展示不同形状的吹泡器,讨论猜测;不同形状的器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吗? 圆形的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呢?我们来猜一下

1.出示记录表,幼儿认识记录表 教师:(老师准备记录表格贴于黑板上,让幼儿认识)。这张记录表上把我们要用的吹泡器具都画下来了,上面有一些什么形状呢?(幼儿答: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你们觉得圆形的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那正方形呢?三角形呢?长方形呢?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幼儿进行大胆猜测,记录幼儿猜测结果(幼儿觉得不确定的可以用?表示) 师:刚刚有几个小朋友已经说了自己的意见了,现在请小朋友把你们自己的想法画下了,画在这个表格的第二行,也就是我的猜想那行,一整行都要填满哦,如果你觉得不知道的话,那就打个?号。 3.教师对记录表上的猜测进行总结。 师:画好的小朋友请你们来介绍下。(选取两到三个小朋友进行介绍) 三、幼儿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教师将班级幼儿两个为一组,,教师强调实验纪律与要求。 教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吹泡器,你们看看有什么形状?请你们每个人拿一个放进肥皂水里,蘸一蘸,然后等到水不再滴下的时候,将吹泡器放到嘴边,轻轻的吹出泡泡。吹完以后和你一组上的小朋友交换,换一种形状进行实验,仔细观察每一种形状的器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四种形状都吹完后将你们的实验结果记在记录表上。如果吹出的泡泡是圆的,就在相应的图案下面画上一个圆圈。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包括“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两部分内容。这一节的教学关键在于激励学生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了解基本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规则,并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关于“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教材首先应用达尔文和斯科的名言来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和实验室,因为好奇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重要条件。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研究方法的体现,教材列举了柳条鱼产仔条件的探究实验案例,分析了其中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并在“阅读与思考”栏目中运用“库鲁病”病原体发现的生动过程用以补充说明生命命科学探究是如何进行的。 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教材强调了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室是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场所。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操作要求进行实验,为下一节实验课的正常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的“发现之路”介绍了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强调了技术的改进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课题: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比较生命科学探究常用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和优势。 能识别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能说出实验室的主要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主要条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实验室,识别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阅读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理解高中生命科学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学习生命科学课程的热情和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难点:如何进行生命科学探究。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七、教学过程:

小学科学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数量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数量 学生分组实验目录 三年级上册1、记下现在的我2.吹乒乓球3.观察蚯蚓4.观察凤仙花5.研究土壤6.观察水7.改变物体的沉浮8.小水轮转起来9.空气占据空间10.做风车11.纸飞翼 三年级下册1.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性质2.塑料杯遇热水的研究3.比较塑料与布的性质4.观察物体发声5.做小鼓6.水传声实验7.制作小乐器8.光传播实验9.光的传播10.影子11.改变光的传播路线12.镜子反射光的路线13.制造彩虹14.色光混合实验15.让小灯泡亮起来1 6.制作开关17.磁铁的性质18.制作小磁针 四年级上册1.做小吊车2.记忆游戏3.做沙盘4.玩小车5.感受推和拉6.自制重锤7.让小球动起来8.感受摩擦力9.模拟昼夜形成10.观测一天中影子和温度变化 四年级下册1.制作观测仪2.制作简易雨量器3.检测酸雨4.使用天平5.使用量筒6.研究固体液体气体性质实验7.测量固体的体积8.化冰实验9.冰水和水蒸气三者的变化实验10.蒸发的快慢11.凝结12.雨的形成13.种茄子14.植物的生长15.养小鸡16.制作标本18.溶解 17.固体液体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19.分离20.物质混合分离实验21.燃烧的秘密22.变色游戏23.生锈 五年级上册1.种子萌发的条件2.渗水实验3.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4.研究根的作用5.研究茎的作用6.植物的向光性定向运动7.测量水温变化8.传热比赛9.颜色与吸热10.上升的空气11.风的形成12.热水变凉13.岩石挤压模拟实验14.地震模拟实验15.模拟火山喷发16.制作岩石标本盒 五年级下册1.拔图钉实验2.杠杆平衡实验3.轮轴实验4.定滑轮实验5.动滑轮实验6.滑轮组实验7.斜面作用实验8.植物扦插压条嫁接实验9.模拟化石形成实验11.自然力量对山脉影响模拟实验12.沙洲形成实验13.卵石形成模拟实验14.钟乳石形成实验15.金属性质实验 六年级上册1.观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2.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3.做酸奶4.显微镜观察常见细菌5.食物发霉实验6.风动装置的制作7.电磁铁的性质实验8.电磁铁磁力大小实验9.太阳炉的制作10.太阳系模型制作11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12.星空模拟 六年级下册1、放大镜下的发现2、制作晶体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4、生物细胞的观察5、观察水中微生物6、混合沙和豆子7、加热白糖的变化8、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10、铁片和铁锈的比较1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12、铁生锈的快慢13、填埋垃圾模拟实验14、做一个堆肥箱15、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教师演示实验目录 三年级上册1.吹乒乓球2.水土流失3.榨果汁4.降落伞的研究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气球变大了【设计意图】气球是孩子们熟悉且喜欢的游戏玩物。在幼儿获得的日常生活经验中,气球是用嘴吹大或用打气筒打大的,而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操作,通过比较探究,发现白醋和苏打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气体让气球变大的现象,实验结果明显易于调动幼儿的探索欲望,拓宽了幼儿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探究,发现白醋和苏打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气体让气球变大的现象。 2.学会看步骤图,并能大胆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3.体验与同伴合作实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白醋、苏打、糖、盐、塑料刻度瓶、漏斗、吸管、气球、小汤匙、步骤图一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奇奇科学屋,今天奇奇博士为小朋友准备了好玩的材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苏打粉、糖、盐、醋,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实验材料。 3.启发幼儿猜想:我们在糖、盐、苏打粉里分别加入醋,

你猜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第一次操作探索,观察醋分别和糖、盐、苏打粉加在一起的不同现象。 1.提出操作与观察要求: (1)2人一组,分别将醋倒入装有糖、盐、苏打粉的瓶子里。 (2)观察糖、盐、苏打粉分别和醋混合后的不同现象,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2.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师:小朋友刚刚发现的秘密是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秘密,它对我们的生活帮助可大了,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更神奇的秘密呢?(出示步骤提示图)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气球变大了”,学习与同伴合作按步骤操作、观察和记录。 1.出示步骤提示图,了解实验操作的步骤。 (1)幼儿观看步骤图,简单说一说步骤图的操作提示。 (2)教师结合步骤图,讲解示范实验操作的步骤。 师:“气球里的糖、盐、苏打分别倒入醋里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我把秘密留给小朋友们去发现吧!” 2.提出实验的要求: (1)学会协商,按步骤提示两人相互配合进行实验操作。 (2)操作完认真观察三个瓶子上气球的变化,然后把你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8

一、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实验:圆筒飞机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了解空气的流动性 (二)技能目标:1、通过对圆通飞机的组装,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2、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感知,激发幼儿对生活科学的热爱。 三、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索点:大纸环和小纸环哪个在前面,飞机飞得更远;探索路径:调换两个纸环子的位置,看看在哪种情况下,飞机飞得更远;兴趣点:幼儿对比哪种情况下飞机飞得更远;重点:了解空气的流动性;难点:纸环和机翼的粘贴。 四、准备材料: (一)幼儿材料:圆筒飞机图片、吸管 五、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过程: (一)实验导入 教师折一架纸飞机,将纸飞机飞舞在空中(调动气氛),瑞欧看到我们的飞机这 么好玩,它也想自己做一架飞机,于是瑞欧拿了一些宝贝来,它也想让小朋友跟 他一起来做飞机,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吗? 小朋友们,那就让我们一起先来探索一下吧!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感知材料 教师出示吸管,请幼儿观察吸管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吸管可以用来干些什 么?再出示圆通飞机图,请幼儿观察这两张纸条有什么不一样?都能用来干些什 么?(注:提示吸管的安全性)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将长短不同的纸条取下,用透明胶把纸条粘贴成大小不同的纸环,再用透明胶分 别把大小不同的纸环固定在吸管的两端。把飞机翅膀图片朝着大环方向,用透明 胶固定在吸管的中间。在贴大纸环的吸管部插入一个回形针,调整飞机的最佳效 果。 3、总结:纸飞机本身的重量会牵引它向下掉落,机翼则会抓住空气,让纸飞机 在空中漂浮,一上一下的两股力量,再加上投掷者帮助纸飞机向前滑行的动力, 飞机就能飞起来了。 (三)互动课堂 1、比一比谁的飞机飞得远,可分组进行。 2、下面哪个交通工具可以飞上天?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 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 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 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 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 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 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 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 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 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 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 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 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 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实验步骤1 、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加热岩石后把它放入水中。反复几次,观察有什么现 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实验结论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实验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实验步骤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

九年级化学全册分组实验教案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3:给物质加热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科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大象教育出版社2004版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 设计者:卢盟辉新密市来集镇岳岗小学 钟摆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来了解钟摆的秘密。 二、学习重点: 钟摆的原理,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三、学习难点: 摆长与摆摆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具:摆钟内部结构模型,钟表的摆模型,自制活动的摆。 学具:自制(课前由学生自制简单的摆)。 四、学习过程: (一)观察、分析、猜想

1、教师出示摆钟的内部结构模型。 2、学生看完后,提出问题 (1)摆钟如何工作的? (2)为什么只有摆在摆动时,秒针、分针、时针走动? 3、摆钟工作时,哪部分起着作用? 4、教师出示摆的模型,介绍摆臂、摆锤。 (二、)实验 1、研究在相同时间内同一个摆的摆动次数是否相同。 (1)拿出自制的摆,在三个一分钟内测出摆摆动的次数,你的发现是什么? (2)大家的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是什么决定了摆的快慢呢? (3)研究摆长与摆摆动快慢关系 2、实验一 同样的摆锤,改变摆长,观察摆动次数,总结发现。 实验二 摆长相同,改变摆锤的重量,观察其摆动次数,总结发现。

3、整理总结 4、你有办法调整摆的快慢吗?摆钟呢? 四、作业 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60秒摆动20次的摆,60秒摆动40次的摆。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科学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大象教育出版社2004版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设计者:卢盟辉新密市来集镇岳岗小学 体积变化之谜 学习目的: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神奇的光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神奇的光 活动目的:让幼儿初步接触光的穿透现象(仅限手电筒的光),知道光穿过不同的物质会产生变化。活动准备:手电筒,布,毛巾,镜子,皱纸,手工纸,厚纸板,塑 料杯碗,玻璃片、不锈钢杯,瓶,水彩颜料,棉签,小盆,筐。活动流程:设置情景观察尝试交流讨论游戏巩固延伸活动一、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带幼儿进入比较昏暗的活动室,悄悄将手电筒的光照在白屏幕上: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看到了什么?(光)二、观察尝试,操作感知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光影:①.你看见了什么?②.教师用厚纸把光遮住:我是不是把手电筒关掉了?光到哪里去了?(光被遮住了,光穿不过去。)③.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遮住光,光都穿不过去?2、幼儿操作:这里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小朋友用手电筒试一 试看光能不能穿过去。①.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 的物质。②. 幼儿发表意见并当场实验(我发现光能穿过……光不能穿过……)③.小结:有些东西光能穿过去,有些东西光穿不过去。三、交流讨论,发现不同1、教 师引导,激发幼儿回忆:刚才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 的事情?(“光变颜色了”,“光穿过去变淡了”……)2、教师同幼儿共同检验。3、提问:光穿过这些东西,

照在白屏幕上的影子一样吗?4、幼儿操作透光材料,在白板上实验光影的变化。5、小结:穿过不同的东西,光会变得不一样。四、游戏巩固,加深印象1、结合生活 实践提问:①、你们见过彩色的灯吗?(红绿灯、舞台灯……)②、猜猜看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灯泡上盖上有颜色的东西,灯就变颜色了……)③、老师这里有一个彩灯,猜猜看这是怎么做出来的?2、幼儿游戏:用棉签沾上颜料,溶解在水中,晃动形成彩色的灯。3、检验成果:你的灯会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用手电筒检验)五、迁移活动1、提问:你们觉得光怎么样?为什么?2、再次小结:有些东西光穿不过去,有些光又穿得过去, 而且穿过去以后还会变颜色,真好玩。3、提问:除了光穿过以后会变颜色,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根据幼儿的回答迁移,引起下次再探索的兴趣。)杨行中心幼儿园金淳

教科版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44个,分组实验150个 年级单元课题实验名称需准备的实验器材、药品等分 组 演 示 实 验 方 法 三年级上册一、 植 物 1、我看到 了什么 观察一棵大树皮尺、放大镜、观察记录纸。√观 察 2、校园的树 木 观察一棵树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 尺,一个放大镜。 √观 察 4、水生植物观察水葫芦和金鱼 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 录纸。 √观 察 5、植物的叶观察比较树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观 察 6、植物发 生了什么变 化 观察叶的生长变化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 录表。 √观 察 二、 动 物 2、蜗牛(一)观察蜗牛的外形、 运动反应等 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 饲养箱(或槽)。 √观 察 3、蜗牛 (二) 观察蜗牛吃食、排 泄和呼吸 2-3只挨饿的蜗牛,菜叶、苹果片、 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观 察 4、蚯蚓观察蚯蚓的身体运 动和反应 放大镜,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记录纸。 √观 察 5、蚂蚁观察蚂蚁面包,白糖,死掉的昆虫,装在玻璃 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 小石块。 √观 察 6、金鱼观察金鱼金鱼,玻璃缸、滴管,少许使用色素 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观 察三、 我 2、哪种材料 硬 比较硬度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 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 √实 验

们周围的材料 杯、热水、电路检测器、榔头。 3、比较韧性比较韧性塑料、不锈钢、木头尺、“7字”尺、钩 码、回形针。 √实 验4、它们吸水 吗 比较吸水性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稀释的 红墨水、滴管、放大镜、餐巾纸、铅 画纸、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实 验5、材料在水 中的沉浮 沉浮实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 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水槽、水。 √实 验6、砖瓦和陶 瓷、瓷器 研究砖和陶瓷的性 质 砖与陶瓷各一小块,铁钉、水、滴管√实 验 四、水和空气1、水水在哪个袋中黑色塑料袋、透明塑料袋,石头、木 头、醋、牛奶、树叶、分类用图纸, 网状图记录纸。 √实 验 2、水和食用 油的比较 比较水和食用油塑料杯、玻璃、蜡光纸、筷子、试管、 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玻璃 杯、塑料瓶(矿泉水瓶)、水槽,记 录表。 √实 验 3、谁流得更 快一些 流动比赛水、油、洗洁精、玻璃、滴管(或吸 管或塑料勺)。 √实 验4、比较水 的多少 比较水的多少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玻璃 杯、量筒、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实 验5、我们周 围的空气 空气的存在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水槽、香、打 火机、吹泡泡器(或吸管)、洗洁精 或肥皂水,记录纸。 √实 验 6、空气占据 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玻璃瓶、玻璃杯、注射器、吸管、纸 巾、橡皮泥。记录纸、维恩图。 √实 验7、空气有重 量吗 空气有重量细木条(或竹条)、细线、橡皮泥、 气球、皮球、托盘天平,比较石头、 水、空气的表格。 √实 验

人教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教案

一、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共同学习,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4.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解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实验探究法。 2.学生物理来源于生活,用物理指导生活的良好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路的亲切感。 重点:认识串、并联电路,会画串、并联电路。 难点:据要求或根据电路图,画出实物图或连接实际电路。 教学准备: 演示用器材:三只带灯座的小灯泡、电路板、装有两节干电池的电池盒、几个开关、若干段导线 学生用器材:三只带灯座的小灯泡、装有两节干电池的电池盒、几个开关、若干段导线 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 1. 电路和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它们的实际应用非常普遍

(1)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串联电路电路图(2)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并联联电路电路图 (3)画一画:请在右边方框里画出图1的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根据图2给出的电路图,连接图3的实物图。 合作探究: 想想做做: 给你两盏灯、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思考并讨论,有几种接法? 【探究】: 1、组成串、并联电路: 同学们动手动脑,相互讨论,然后尽可能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不同小组间讨论比较。 当电路中有两个灯泡时,连接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如图4所示:把两个灯泡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这种电路我们叫做。

在图5处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方法:模仿课本106页图5.3-1 图5 图7 另一种像图6那样,将两灯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只灯是的.我们不妨将L1从电路中取下,闭合开关后L2照常发光,用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识别并联电路. 在图6处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方法:对照电路图,并连接电路,观察比较在不同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电流路径、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 总结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填入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