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简述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方法?

答:信息采集的方法:1、询问法,包括当面调查询问法、电话调查法、会议调查询问法、邮寄调查询问法、问卷调查询问法。2、观察法,包括直接观察法、行为记录法

简述工作岗位写实的步骤方法?

答:工作岗位写实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岗位写实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岗位写实的目的,确定写实对象。(2)进行初步岗位调查。(3)制定出写实工作计划,规定好具体的写实程序何步骤,设计出写实调查表,做好书写板、计时器等所需仪器的准备工作,明确规定划分工作事项的标准,以及各类工时消耗的代号、编码,以便于登记记录数据资料。(4)培训写实人员,使其熟练掌握岗位写实的技术和技巧。(5)写实人员要把写实的意图和要求向写实对象讲清楚,以便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

第二阶段,实地观察记录。

从上班开始,一直到下班结束,将整个工作日的活动情况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以保证写实的完整性。

第三阶段,写实资料的整理汇总。(1)计算各活动事项消耗的时间。(2)对所有观察事项进行分类,通过汇总计算出每一类工时的合计数。(3)编制岗位写实汇总表,在分析、研究各类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准确性、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适用性、经济性

简述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

答:第一阶段,调研准备阶段。调研人员通过对企业有关情况、信息、情报、资料的初步分析和非正式调研,确定调研的主题内容和范围。初步情况分析:非正式调研:确定调研目标。

第二阶段,正式调研阶段。这是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阶段。调研人员应确定获取相关信息的手段与方法。决定采集资料信息的来源和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和抽样方法:实地调查,又称现场调查。

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可靠性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经济学分析(swot)。

调研报告的撰写必须坚持真实完整客观和适用的原则,应注意:必须明确说明调研资料的来源、必须说明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必须说明被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必须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分类。

企业组织信息的应用:企业组织信息的传输、存储、检索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

(1)直线型: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成垂直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优点:结构简单、责任关系明确、横线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管理效率高:缺点:组织结构缺乏弹性、组织内部缺乏横向交流、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求领导必须是经营管理人才。适用范围:只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2)职能制:按专业分工设置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下设职能部门,下属及服从直线领导的指挥有服从上几个职能部门的指挥

(3)直线职能制: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实行厂长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的参谋和助手

(4)事业部制:又称分权制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优点: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于外部环境的研究:各事业部主管摆脱摆脱了事事请示汇报的规定,能自主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增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感,发挥他们搞好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缺点:容易造成组织结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的现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适用范围:经营规模大、生产经营业务多元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较强适应性的企业

(5)超事业部制: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优点:可以联合几个事业部的力量研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形成拳头优势:主要功能是协调各事业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向,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使公司总经理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主要集中在企业重大战略型决策中。缺点:管理层次增加:企业内部的横纵向沟通问题更紧迫:管理人员增多、企业费用增加。适用于规模巨大、产品服务种类较多的企业。

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要则:管理系统一元化原则、明确责任和权限原则、优先组建管理机构和配备人员、分配职责的原则

组织结构图绘制的基本图示:组织结构图、组织职务图、组织职能图、组织功能图

工作岗位研究的特点:对象性、系统性、综合性、应用性、科学性

工作岗位研究的原则:系统的原则(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能级的原则、标准化原则、最优化原则 .

工作岗位调查的意义(目的):收集各种相关的数据、资料,以便系统全面深入地对岗位进行描述:为改进工作岗位的设计提供信息:为制定各种人事文件、进行岗位分析提供资料:为工作岗位评价和工作岗位分类提供必要依据.

工作岗位调查的内容:本岗位工作任务的性质、内容、程序:本岗位的名称、工作地点,担任本岗位职员的职务年龄:本岗位的责任:承担本岗位的资格条件:工作所需要的体力 .

岗位写实的功能:(1)全面了解被调查对象在一个工作日内工作活动情况,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程序、步骤和方法(2)在岗位写实中,可以通过必要的提问,深入了解事件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透视在重要或细微表现的背后所隐含的真相:(3)掌握员工工时利用情况,分析工时损失的原因,为提高岗位的工时利用率提供依据:(4)通过对若干岗位的写实,可以发现企业营销、生产、技术、财务、人事等方面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5)为最大限度的增加产量,规定员工和设备在工作日内合理的负荷量,确定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级别等提供必要的依据(6)可以满足岗位调查表中所需填写的大部分项目的要求,采集到更具体详实的数据和资料.

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面谈、现场观测、书面调查

岗位写实的种类:个人、工组、多机台看管、特殊、自我岗位写实

作业测时:作业测时是以工序或某一作业为对象,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研究作业活动的一种方法。

岗位抽样的作用:(1)用于调查各类员工在工作班内的工作活动情况,掌握其内容、程序、步骤等各种相关数据和资料(2)掌握岗位各类工时消耗的情况,为制定修订劳动定员定额标准,衡量评价定员定额水平提供依据(3)用于研究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调查设备的利用率、故障率(4)用于改进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

岗位抽样的特点:适用范围广、节省时间节约费用、取得的数据真实可靠、测定人员不必整天连续在工作现场进行观测

岗位写实的步骤:(1)准备:根据岗位写实的目的,确定岗位写实的对象:进行初步岗位调查:制定出写实工作计划:培训写实人员:写实人员要把写实的意图和要求向被调查者解释清楚,使其积极配合,全力协助写实人员完成信息的采集工作(2)实地观察记录(3)写实资料的整理汇总

岗位抽样的步骤:明确调查目的:作业活动分类:确定观测次数:确定观测的时刻:现场观测:检验抽样数据:评价最后抽样结果

岗位调查方法:岗位写实、作业测时、岗位抽样、其他方法(技术会议法、结构调查表、日志法、关键事件法、设计信息法、活动记录法、档案资料法):

企业员工的分类:按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学历结构、职业资格、专业构成、职业类别分类

岗位写实与作业测时的区别:(1)两者研究范围不同:前者是以整个工作日为对象进行总体观察:后者只是研究工作日中的一部分,即某一工序或作业的活动情况。(2)两者观测的精细程度不同:前者不仅研究工时消耗而且研究各类活动的内容及其结构比例,但更侧重于后者,较为粗略:而后者仅研究工序中作业活动的内容及其工时消耗的情况,较为精细(3)两者具体作用不同:前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与岗位工作活动有关的主客观多方面的数据和资料,为岗位分析与岗位设计提供依据:后者主要是为了改进工序作业活动的内容,是操作方法合理化,节约工时消耗,确定现金的劳动定额。

简述工作时间统计的意义?(1)为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和定岗定员提供依据。(2)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提供依据。(3)为合理发放工作报酬、考核、奖励、晋升提供依据。(4)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工作时间的构成:日历时间,员工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制度公休时间,(114天)、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加班时间、全部实际工作时间

劳动定额的种类:表现形式:时间定额、产量定额、看管定额、服务定额、工作定额、人员定额。其他形式的劳动定额:实施范围:统一、企业、一次性定额:用途:现行、计划、设计、不变定额:编织的综合程度分类:时间定额、产量定额

劳动定额的内容:劳动定额的制定、贯彻执行、统计分析、修订。

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与设备工具有关的因素、与生产情况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与操作方法有关的因素、劳动力的配备和组织有关的因素、与工作地有关的因素、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他有关的影响因素

制定劳动定额的科学依据:技术依据、经济依据、心理生理依据

基本要求:快、准、全

基本方法: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技术定额法

人力资源费用的构成:企业人力资源费用包括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

(1)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般为一年:内:支付给员工的全部费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工资项目、保险福利项目和其他项目(如“其他社会费用、非奖励基金的奖金等)。(2)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是指企业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般为一年)内,人力资源部门的全部管理活动的费用支出:

它是计划期内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的资金保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招聘费用、培训费用和劳动争议处理费用。

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原则:合理合法、客观准确、整体兼顾、严肃认真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核算的要求:加强费用开支的审核和控制、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适应企业特点、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核算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核算:

确定具体项目的核算办法

人力资源微观管理不当所导致的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内部招募的优势与局限:优点:

点: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

外部招募的优缺点:优点:带来新思想、新方法:利于招到一流人才:树立形象缺点:筛选难度大、时间长:进入角色慢:招募成本大:决策风险大: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竞聘上岗:是我国国有企业在经济改革的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件新事物。他对传统体制下“终身制”“铁饭碗”“铁交椅”的劳动人事制度产生了巨大冲击:成为促进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理论基础是能岗匹配原则。

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是整个招聘活动的核心:包括招募、筛选、录用)评估阶段

内部招募来源:内部提拔、工作调换、工作轮换、重新聘用、公开招募

外部招募的来源:学校招聘、竞争对手与其他单位、下岗失业者、退伍军人、退休人员。

竞聘上岗的程序和步骤:(1):必须事先公布竞聘上岗的岗位,要特别强调聘任的公开性:(2)为保证竞聘上岗的公开公正公平,必须成立竞聘上岗领导小组,组内至少有一人是企业外部专家负责指导竞聘选拔工作(3)所有竞聘岗位不能有选定对象,领导不能参与推荐、暗示或个别谈话(4)竞聘岗位要有科学完整的工作说明书,应聘条件设计必须具有普遍性(5)要确保应聘岗位合理的候选人数

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准备阶段:1、进行人员招聘的需求分析,明确哪些岗位需要补充人员。2、明确掌握需要补充人员的工作岗位的性质、特征和要求。3、制定各类人员的招聘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人员招聘策略:

实施阶段:1、招募阶段2、筛选阶段3、录用阶段、4评估阶段

人员招聘来源的选择:1、分析岗位的招聘要求2、分析招聘人员的特点3、确定适当的招聘来源4、选择适当的招聘方法

组织内部招募与选拔时注意:避免长官意志的影响、不要求全责备、不要将人才固定化、全方位的发现人才

招聘需求信息的产生有如下几种:1、组织人力资源自然减员2、组织业务量的变化使得现有人员无法满足需求3、现有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不合理

企业采用广告形式招聘各类人才具有很多优点:1、工作岗位空缺的信息发布迅速,能够在一两天内就传送给外界2、同许多其他吸引方式相比,广告渠道的成本比较低3、在广告中可以同时发布许多类别工作岗位的招聘信息4、广告发布方式可以给企业留出足够的时间、机会和空间,挑选公司所需要的各类人才5、对于招聘初级、中级水平的一般员工来说,分类广告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招聘手段6、企业还可以利用广告渠道发布遮蔽广告

招聘广告的基本结构:公司概况、发展前景、工作地点、岗位职务、工作责任、任职资格、工资水平、福利待遇,以及对应聘者的相关经理、个人素质、工作前景等多方面信息招聘信息发布渠道的选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上招聘、其他印刷品

选择报纸刊登招聘广告的程序和方法:1、选择报纸发布招聘信息的基本程序2、办理刊登广告的手续3、跟踪广告刊登结果并存档4、刊登广告的费用5、刊登报纸广告时的招聘周期

招聘广告的设计:1、招聘广告的内容:单位情况简介、岗位情况介绍、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应聘者的准备工作、应聘的联系方式,2、招聘广告设计和撰写的注意事项:真实、合法、简洁

招聘申请表的具体内容:1、个人基本情况2、求职岗位情况3、工作经历和经验4、教育与培训情况5、生活和家庭情况6、其他获奖情况、能力证明、未来的目标等

招聘申请表的设计:1、申请表要从申请者角度出发设计2、申请表的设计应考虑企业的目标,便于人员招聘的组织与管理工作3、申请表应采取多种形式,按不同人员类型分别设计

还应考虑的问题:1、内容的设计要根据职务说明书来确定,考虑本企业的招聘目标以及欲招聘的岗位,按不同岗位要求、不同应聘人员的层次分别进行设计2、设计时还要注意考虑有关法律和政策,不要将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列入招聘申请表的调查项目3、设计申请表时还要考虑申请表的存储、检索等问题,尤其是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4、审查已有的申请表,即使已经有一个现成的表格,也不要简单的就使用

编写公司简介的步骤:1、正确选择公司简介的形式 2、收集整理公司的相关资料 3、确定公司简介的基本内容 4、公司简介的制作

招聘需求信息的整理:1、对招聘信息的分类 2、对招聘信息进行记录、保存3、对招聘需求信息的打印 4、人员招聘信息的报送与审批

人员招聘的信息:空缺岗位、工作描述、任职资格

招聘广告设计原则: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创造求职的愿望、促使求职的行动

招聘申请表的特点:节省时间、准确了解、提供后续选择的参考

加权招聘申请表的设计方法:将过去企业通过某种渠道招聘的某类员工,按照工作绩效的优秀与一般分成两个样本组,并计算出优秀绩效组人数占样本总人数的百分比,再将该百分比四舍五入换算成一位的加权数。

公司简介的功能作用:传达公司的价值观、让应聘者明确期望、使应聘者感到可以信赖、让应聘者对未来工作有心理准备

编写公司简介的原则:感召性、真实性、详细性、全面性、可信性、重点性

企业人员选拔的意义:保证组织得到高额的回报、降低员工的辞退率和辞职率、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简历与申请表的差异性:申请表的优点:直截了当、结构完整、限制了不必要的内容、易于评估:申请表的缺点:限制创造性、设计、印刷、分发费用较贵:

个人简历的优点:体现应聘者的个性,允许影评者强调自认为重要的东西,允许应聘者点缀自己,费用较小:缺点:允许应聘者略去某些东西、难以评估

人员选拔的步骤:粗选、细选、精选

材料筛选法:1、招聘申请表2、个人简历分析3、应聘者的推荐材料

背景调查的内容:学历调查、个人资质调查、个人资信调查、员工忠诚度调查

背景调查的原则:1、之调查与工作有关的情况,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以证明将来的录用或拒绝是有依据的2、重视客观内容的调查核实,忽略应聘者的性格等方面的直观评价内容3、慎重选择“第三者”4、估计调查材料的可靠程度5、利用结构化的表格,确保不会遗漏重要内容

背景调查的方法:1、学校学籍管理部门2、曾经就职过的公司3、档案管理部门假文凭识别法:观察法、提问法、核实法、网上查询

校园招聘的优点:针对性强、选择面大、层次清晰、战略性强、人才单纯、成功率高、认可度高:不足:要和学校事先商议时间安排,要印制宣传品做面谈记录,费时费钱:学生社会阅历浅,责任心较弱: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培训成本高:刚毕业学生往往眼高手低,跳槽几率高:若培养任用不善,会不认可企业价值观,影响企业的团队建设。

人员录用的原则:因事择人原则、任人唯贤、用人不疑、严爱相济

通知录用者:1、公布录用名单2、办理录用手续:通知应聘者、回绝应聘者、关注拒聘者

签订合同:1、员工安排与试用2、正式录用

新员工的培训:一、上岗前的集中训练:1、帮助员工了解企业,培养新员工的认同感2、在上述活动基础上:要求新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人生目标:同时提供有关员工常识的宣传册:是新员工尽快完成角色转换3、请新员工讲述对企业的感想:了解新员工的思想状况核心员工对于企业的期望

二、上岗后的分散训练:1、基础知识教育2、教育重点

员工信息管理的作用:1、员工信息管理是单位全方位考察员工的必要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2、员工信息管理为单位处理员工的有关问题提供了依据和凭证3、员工信息管理为单位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等政策:以及人才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原始资料

新招聘人员信息的收集:1、新员工的历史材料2、新员工的招聘材料,求职申请表、新员工求职时递交的简历、新员工的笔试、面试材料、在选拔时对员工进行的评价:录用的理由、录用通知以及相关材料3、新员工进入单位后的材料,试用期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考核结果、所在部门对其表现的反馈信息4、新员工个人资料,新员工的个人简介、现任岗位名称、薪酬及相关收入4、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信息管理的内容:反映员工历史状况、现状(职务、工作变动、工资变动、任免晋升、考核材料、奖励、惩罚)、个性与潜能的信息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员工培训的原则:战略性原则、长期性原则、按需培训原则、实践培训原则、多样性培训原则、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原则、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结合、反馈与强化培训效果的原则、注重投入提高效益的原则

员工培训的要求: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培训机构的设置、合格培训师资、足额的培训经费、齐备的培训设备设施、完整的培训工作纪录

企业员工培训系统构成: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规划、培训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

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作业流程:需求确认、制定培训计划、教学设计、实施培训计划、培训反馈

员工培训的分类: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

岗前培训的特点:基础性培训、适应性培训、非个性化培训

内容:影响因素,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企业文化、新员工的素质常规内容,规章制度、企业概况、产品知识、行为规范、共同价值观专业内容,业务知识、技能、管理实务

员工手册的构成:概括介绍本公司、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部门职责、政策规定、行为规范

岗前培训的实施方法:二阶段培训:全公司培训:集中培训,和工作现场培训

三阶段培训:总部培训、分支机构或部门培训、工作现场培训

在岗培训的类别:转岗培训、晋升培训、以改善绩效为目的的培训、岗位资格培训

在岗培训的内容:在岗人员管理技能培训、在岗人员专业性技能培训、培训迁移的有效促进

在岗培训计划的制定:调查企业目前从业员工现状、确定培训的项目和内容、培训的准备工作、确定培训指导负责人、制作培训记录表和培训报告书、培训计划指定的责任、在岗培训费用管理

在岗培训的设计:转岗培训设计、晋升培训设计、以改善绩效为目的的培训程序、岗位资格培训设计、管理人员教程培训设计

脱产培训的类型:(1)从实践上看:脱产培训可分为短期和长期脱产培训:2)从安排培训的主体看:脱产培训可分为组织安排的培训和个人选择的培训(3)从培训内容来看:脱产培训可分为学历培训和更新技能培训(4)从受训阶层看:脱产培训可分为阶层脱产培训和分专业脱产培训

教室培训的决定因素:参训者人数、不同的培训活动形式、课程的正式程度、培训者希望对课堂的控制程度

课堂培训的主要方法:讲授法、研讨法、模拟练习法、演示法、案例法

课堂培训的准备: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编写培训大纲;编写或选择教材;选择和培养培训教师;准备培训场所和设备;准备必要的资料:如培训记录、考勤表等

自学的优点:费用低、不影响工作、学习者自主性强、可体现学习的个别差异、培养员工的自学能力,缺点:学习的内容受到限制、学习效果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学习中遇到疑问和难题往往得不到解答、容易使自学者感到单调乏味

培训成本的含义:是指企业在员工培训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培训之前的准备工作,培训的实施过程,以及培训结束之后的效果评估等各项活动的各种费用。

直接培训成本是指在培训组织实施过程中,直接用于培训者与受训者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如培训教师的费用,学员的往来交通、食宿费用,教室设备的租赁费用,教材印发、购置的费用,以及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其他各项花费等。

间接培训成本是指在培训组织实施过程之外企业所支付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如培训项目设计费用,培训项目的管理费用,培训对象手续期间工资福利,以及培训项目的评估费用等。

培训成本的构成:1、员工定向成本2、在职培训成本3、脱产培训成本

培训成本信息的采集:1、收集需要参加公司外部培训的员工的数据资料2、收集企业及其各个下属部门在企业内部组织培训呢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资料3、收集企业培训所需要新建场地设施,新增设备器材器具的购置等方面的数据资料:两大类费用:有形资本费用和无形资本费用

培训成本项目的核算:利用会计方法计算培训成本、利用资源需求模型计算培训成本

培训成本收益的分析:1、任职者可以提高完成本职工作的质量2、任职者可完成超过本职位技能要求的工作3、随着技能的完善和提高,任职者可以从事以前无法胜任的工作,进而减少用人,降低人工成本4、为企业中长期的人才需求做好了准备5、提高了企业整体任职人员的工作素质,增加了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益和质量,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编制培训预算方案的注意事项:培训目标应根据企业经营目标所设计的培训计划,按各部门的需求安排培训,协助各部门达成他们的工作目标,尤其是训练人员的薪资福利费用、执行训练计划的运作费用及训练设施、设备、计划等的购买费用,预计可能的成本节省、减少浪费、利润增加,亦即产量、效率、品质的提高所产生的效益

员工培训的基本理论

(一)员工培训的定义员工培训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满足培养人才、提升员工职业素质的需要,采用各种方法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培养和训练的活动过程。

(二)员工培训的功能

1.从组织全局角度看:

(1)培养人才,造就队伍,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2)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2.从员工个人角度看:

(1)改变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提升员工自身的素质;

(2)确认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员工培训的特点:1.员工培训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它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与绩效管理系统等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2:员工培训是一种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可以对它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衡量。3:员工培训是创造智力资本的基本途径,是企业赢得智力资本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智力资本由专业知识、基本技能、高级技能和自我激发的创造力等项目组成。4:员工培训是持续的学习过程,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的基础。学习型组织是指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运用于实践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组织公司员工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一)合理划分部门职责,将子体系功能落到实处,1、培训需求分析体系功能的细化。培训需求管理是对培训需求分析全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需求动向和申报、需求分析和需求确认。(二)后勤保障部门对员工培训的支持。(三)培训人员及相关资源的配置。培训需求管理是对培训需求分析全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需求意向和申报、需求分析和需求确认。培训教师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内部人员,另一部分是企业外部特约或特聘人员。

岗前培训的特点:基础性培训、适应性培训、非个性化培训

岗前培训的意义:岗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员工尽快熟悉企业,适应环境和形势。岗前培训的作用:1、新员工进入群体过程的需要。2、打消新员工对新的工作环境不切实际的期望。3、满足新员工需要的专门信息。4、降低文化冲击的影响。

5、避免企业管理人员过多地行使权威。

岗前培训的步骤:(一)岗前培训的设计(二)岗前培训的实施(三)岗前培训内容与效果的跟踪

岗前调查的内容包括:1、岗前培训活动是否适当 2、培训内容是否容易理解3、岗前培训是否有激励作用 4、岗前培训活动的成本大小

培训现场的具体要求:1保证教学环境良好保证2保证教学设备齐全3合理的食宿条件以适应不同层次学员的要求4为外出参观考察提供足够的车辆5解决专、兼职教师的交通问题6交通顺利,保证学员来去方便

脱产培训的类型:1、从实践上看,可分为短期脱产培训(三个月以下)和长期脱产培训(三个月以上):2、从安排培训的主体看,可分为组织安排的培训和个人选择的培训。 3、

从培训的内容看,分为学历培训和更新技能培训。 4、从受训阶层看,分为分阶层脱产培训和分专业培训。

分阶层脱产培训的特点:(1)强调培训对象的职务地位、等级和阶层。(2)强调教育培训的综合性,既提高受训员工扮演新角色时必要的综合能力。(3)强调标准化、规范化教育培训,即按职务工作及担当职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职能和态度的要求,按事先规定的、且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标准化教学方法:按规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按规定的授课时数和日程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集中脱产培训。(4)具有定期轮训的特性。

分专业脱产培训的特点:(1)强调培训的专业性,即对专业部门、专业员工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2)强调培训内容的单一性。(3)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层次,适应各专业、各职务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专业人员的需要。

有效课堂培训效果的因素:1、教师的教学水平:2、培训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员的需要:3、教学方法:4、学生的学习态度;

讲授法:讲授法指教师按照准备好的讲稿,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的培训方法,优点:1、易于操作:经济高效: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发挥。缺点:单向式教学:缺乏实际的直观体验:培训的针对性不强。研讨法:研讨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员围绕某一个或几个主题进行交流,互相启发的培训方法。优点:1、多向式信息交流2、要求学员积极参与3、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 4、研讨法形式多样,适应性强,可针对不同的培训目的选择适当的方法。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指针对特定案例进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法案的方法,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研讨方法。分析的内容是分析型案例;讲授的内容是说明型案例;特点:1、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在课外去完成案例的知识准备。2、主体是学生;3、方式是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从中总结出某些规律,即由案例引出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归纳学习方法。

4、揭示了人的行为的动因。

5、案例分析法他本身并不产生迁移的作用。

6、案例分析法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7、案例分析法可以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程序。

专题讲座法:优点:培训不占用大量的时间,形式比较灵活;可随时满足员工某一方面的培训要求:讲授内容集中于某一专题,培训对象易于加深理解。

缺点:讲座中传授的知识相对集中,内容可能不具备较好的系统。

教室布置:传统布置法、臂章型布置法、环型布置法(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布置方法、适用于应用研讨或案例法的教学)、圆桌会议和圆桌分组布置法(人数在15人以下)优势:是比较适合大型的团队培训: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可以在桌与桌之间进行沟通,不离开位置就能组成新的小组,培训师可以在各桌之间巡视,并且加入任何一组。不足:学员们不容易看到培训师,并且在观看投影时都得转动一个角度:在演讲时,这种布置方式鼓励了私下的谈话,削弱效果。

U型布置法(适用于摸拟练习法)、V型布置法(可以为培训师和学员提供最佳视角,也最便于沟通,但参加培训的人数不宜于太多)

研讨法的应用:一、研讨的形式1、集体讨论2、分组讨3、对立式讨论二、研讨的方法1、演讲讨论法2、管理原理贯彻法,最早产生于日本:3、强调理解讨论法三、研讨法的实施要点1、对研讨题目和内容的要求。题目具有代表性、启发性、难度适当、应事先提供给学员,以便做好研讨准备。2、对指导教师的要求。(1)明确讨论要求(2)引导讨论过程(3)创造讨论气氛(4)总结讨论结果

3、指导老师制订讨论计划。

案例分析法的应用:(一)案例分析法的实施要点(二)案例编写的步骤1、确定培训的目的。2、搜集信息。(信息来源:1、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书籍:2、内部的文件资料:3、有关人员的叙述:4、自己的亲历)3、写作。4、检测。5、定稿。

现场培训的内容:企业概况、企业文化、企业的行为规范、企业的规章制度、产品知识、岗位专业知识、岗位具体的能力、岗位具备的技能、管理实务、思想道德。

现场培训的对象:1、从学校毕业的新员工。 2、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新聘用人员。

3、与现在从事的工作完全不同的员工。

4、企业的后备人才。

5、需要改善绩效的员工。

现场培训的方法:现场培训方法有称实践法,优点:一是经济。二是实用、有效。具体形式有:工作指导法、工作轮换法、特别任务法和个别指导法。

一、工作指导法(又称教练法、实习法)优点是应用广泛。培训的要点:一是关键工作环节的要求:二是做好工作的原则和技巧:三是须避免、防止的问题和错误

二、工作轮换法优点:优点1、能丰富受训者的工作经验:增加对企业工作的了解。2、使受训者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3、改善部门间的合作:使管理者能更好地立即相互间的问题。不足:适合于一般直线管理人员的培训:不适用于职能管理人员。

三、特别任务法此法常用于管理培训。 1、委员会或初级董事会。10—12名。2、行动学习。4—5人

四、个别指导法。特点在于通过资历较深的员工的指导:使新员工能够迅速掌握岗位技能。优点:1、可以避免盲目摸索。2、有利于新员工尽快融入团队。3、可以消除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进入工作的紧张感。4、有利于企业传统优良工作作风的传递。 5、新员工可从指导人处获取丰富的经验。缺点:1、为防止新员工对自己构成威胁:指导者可能会有意保留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从而使指导浮于

形式。2、指导者本身水平对新员工的学习效果有极大影响。3、指导者不良的工作习惯会影响新员工。4、不利于新员工的工作创新。

适应性现场培训的程序:(一)确定培训项目。方法:1、工作说明查阅法。 2、培训需求调查法。(二)编写现场培训指导书。(三)确定现场培训的指导者。(四)培训结束后对受训者进行考试或考核。(五)颁发上岗证。

以培养人才、改善绩效为目的的现场培训(一)确定培训需求。根据员工的发展规划、绩效改进计划和自我申报来确定培训需求。(二)制定个别指导计划书。(三)实施培训。台湾李汉雄博士的现场培训六大战术法:说明、见习、实习、分担、代理、承办。(四)培训评价。

工作轮换法的实施要点:1、工作轮换计划应将企业的需求与受训者的兴趣、能力倾向和职业爱好相结合。2、配备有经验的指导者。

第四章绩效管理

简述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的基本特点:(1)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不断改善组织氛围:优化作业环境:持续激励员工:提高组织效率。(2)绩效管理的范围,覆盖组织中所有的人员和所有的活动过程,它是企事业单位全员、全面和全过程的立体性动态管理。(3)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持系统,它由一系列具体的工作环节所组成。(4)绩效管理是指一套正式的、结构化的制度,它通过一系列考评指标和标准,衡量、分析和评价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质、行为和结果,考核员工的实际绩效,了解员工可能发展的潜力,以期获得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5)绩效管理是以绩效考评制度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子系统,它表现为一个有序的、复杂的管理活动过程。

绩效的性质和特点:绩效的多因性(内因(激励、技能)、外因(环境、机会))、绩效的多维性、绩效的动态性

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公开与开放、反馈与修改、定期化与制度化、可靠性与有效性、可行性与实用性(可行性分析:限制因素分析、目标效益分析、潜在问题分析) 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四阶段法:定义绩效、绩效考评、绩效反馈、绩效改善

五阶段法: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考评、绩效诊断、绩效总结

绩效管理的功能:对企业:诊断功能、监测功能、导向功能、竞争功能对个人:激励功能、规范功能、发展功能、控制功能、沟通功能

简述起草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1)全面性与完整性。这是绩效管理的多维性带来的要求,绩效管理虽不能包罗万象,过于烦琐,但必须包括影响工作绩效的各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片面性。(2)相关性与有效性。这是对绩效管理制度在内容上的要求,如个人生活习惯、癖好之类琐碎内容就不宜包括在绩

效管理的内容之中。(3)明确性与具体性。这是对绩效管理标准的要求,如果考评标准含混不清、抽象深奥,则无法使用。(4)可操作性与精确性。考评标准必须便于操作,即可直接测量:考评指标应尽可能量化:绩效管理标准应是有形的、可度量的,尽量转化为具体行为或活动。(5)原则一致性与可靠性。这是对绩效管理标准在适用程度上的要求,考评标准应适合相同类型的所有员工,一视同仁。(6)公正性与客观性。这是对绩效管理执行实施过程的要求,绩效管理指标的贯彻执行必须保证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剔除个人偏好等感情因素。(7)民主性与透明度。民主性是指在制定标准时要听取员工意见,在执行绩效管理时要切实保障被考评者申诉与解释的权利:透明度是指既要求绩效管理的程序向员工公开,还要求绩效管理结果应向被考评者进行必要和及时的反馈。

绩效考评的类型:(1)按绩效考评的对象不同:上级考评、统计考评、下级考评、自我考评、外人考评(2)根据其内容不同:品质主导型、行为主导型、效果主导型

绩效考评的内容:能力考评(经验阅历、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等)、态度考评(积极性、责任感、纪律性)、业绩考评(任务完成度、工作质量、数量)

员工绩效考评的基本步骤:(1)科学的确定考评基础。确定工作要项、确定绩效标准 (2)评价实施 (3)绩效面谈 (4)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5)改进绩效的指导

员工绩效考评的方法:(1)按具体形式划分:量表评定法、混合标准尺度法、书面法; (2)行为导向型的考评方法:关键事件法、行为观察量表法、行为定点量表法、硬性分配法、排队法;(3)按员工的工作成果分,生产能力衡量、目标管理法绩效考评的基本特点:(1)不是孤立的事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息息相关(2)具有指向性,出发点和终点就是企业的整体绩效,是为了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3)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不同的岗位、部门和不同的行业对绩效考评的标准、方式和内容的要求是不同的(4)具有时限性,要求在一段时间以内对考评作出明确的结论(5)是一个过程:不是简单的行为:是由众多步骤共同组合而成的行为的集合(6)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考评数据的分析方法:顺序法、能级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常模分析法

绩效管理的总结:为企业提供薪酬方面的相关信息;为员工的晋升、调动等人事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为企业员工士气和工作氛围进行评估: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对部门及员工的业绩作出评估:提出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不断挖掘企业员工的潜力:探索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分析员工总体素质情况,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提出员工技能开发的改进措施和计划

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概括说明建立绩效管理制度的原因,绩效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即在企业单位中加强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对绩效管理的组

织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绩效管理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做出具体的规定。 3.明确规定绩效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要求。4.对各类人员绩效考评的方法、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考评指标和标准体系做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5.详细规定绩效考评的类别、层次和考评期限(何时提出计划,何时确定计划,何时开始实施,何时具体考评,何时面谈反馈,何时上报结果等等)。6.对绩效管理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考评量表、统计口径、填写方法、评述撰写和上报期限,以及对考评结果偏误的控制和剔除提出具体的要求。7.对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与之配套的薪酬奖励、人事调整、晋升培训等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兑现办法做出明确规定8.对各个职能和业务部门年度绩效管理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做出原则规定。9.对绩效考评中员工申诉的权利、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10.对绩效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他有关问题做出必要的说明。

员工绩效考评的基本程序:1以基层为起点,由基层部门的领导对其直属下级进行考评考评分析单元包括:员工工作行为员工个人工作效果如产品产量废品率及员工个人特征心理品质和能力素质如价值观信念态度2在基层考评的基层上,对各个中层部门进行考评其考评内容包括:中层部门主管的个人行为与工作业绩的考评部门总体的工作绩效如任务完成率产品合格率3完成逐级考评之后,由企业的上级机构或董事会对企业高层领导进行考评其内容主要是经营效果方面硬指标的完成情况如总产值总收益。

绩效考评的表格的设计与发放:各个企业所采取的考评表格没有统一的形式:繁简不一:并无严格要求:达到考评目的简洁试用即可。表格的设计应尽可能一目了然:文字应准确清晰如可靠性优良责任感不够明确。所有考评表都应包括考评要素和考评指标体系:以及考评应达到的标准。

考评数据的统计:1识别信息检验,如岗位名称与员工姓名是否正确:与实际相符:是否有遗漏等2考评程序与方法合理化的检验3考评数据的信度检验4考评数据的效度检验

第五章薪酬管理

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目标1保证薪酬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性,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2对各类员工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使员工及时地得到相应的回报 3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4通过薪酬激励机制的确立,将企业与员工的长期,中短期经济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与员工结成利益关系的共同体,谋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薪酬管理是基本原则:对外具有竞争性原则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对成本具有控制性原则

企业薪酬管理的内容:1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管理 2企业员工薪酬水平的控制 3企业薪酬制度设计与完善 4日常薪酬管理工作

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程序:1明确企业的薪酬政策与目标2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3不同地区、行业和不同类型企业的薪酬调查4企业工资制度结构的确定5设定工资等级与工资标准6 工资制度的贯彻实施

选择工资形式的原则:1选择的具体工资形式要与岗位的特点相吻合2员工收入与本人的工资效率直接成正比关系3计划简明易懂,便于计算4工资发放要及时5工资实施计划一经制订出来,就应当比较稳定

工资形式的种类:1计时工资制2计件工资制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6不列入工资总额范围的项目

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 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5保险赔款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10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不同岗位评价方法的基本程序:1排序法的工作程序 2岗位归类法的工作程序 3要素比较法的工作程序 4要素计点法的工作程序

收集岗位评价有关信息的工作程序1确定所需的信息2.设计各种专用的表格3.岗位评价结果的汇总4.设计表格时的注意事项保证表格满足它要用于的目的。a 保证表格满足它要用于的目的b请一位同事来填写表格样本,倾听他的反馈意见,了解表格设计是否合理。c要求语言标准,问题简单和明确。d把相关问题放在一起,例如姓名、年龄、地址、出生日期和电话号码e

否的问题:减少表中的文字书写。f保证留有足够的填写空间——记住:一些人手写时字体较大。g坚持平等原则:询问人的学名(正式姓名)。h使用简单的打印样式以确保容易阅读i如果觉得有帮助:可注明填表须知。 j考虑信息如何处理。如果表格中的回答须抄录到其他文件中:应按照同样的顺序排列:减少抄录时发生错误。k如果在多种场合需要该信息:可考虑表格带有复写纸:这样可以减少表格的多次填写 m如果采用机读的方式收集数据:表格则需要非常仔细地设计:保证准确地完成数据处理。

员工福利的作用:1吸引优秀员工 2提高员工的士气 3降低员工辞退率4激励员工 5凝聚员工 6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的特点:普遍性强制性互济性

失业保险所需资金的来源:失业保险费财政补贴基金利息其他资金

薪酬管理的相关法规:(一)最底工资。国家实行最底工资保障制度。最底工资率的确定实行政府、工会、企业三方民主协商原则。最底工资率应以货币按时支付:下列各项不作为最底工资的组成部分:加班加点工资;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法律规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

欠付一个月以内的向劳动者支付所欠工资20%的赔偿金;欠付三个月以内的向劳动者支付所欠工资50%的赔偿金;欠付三个月以上的向劳动者支付所欠工资100%的赔偿金。

(二)工资指导线;工资指导线制度是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办法办法改革的一项举措。 1、工资指导线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

分类调控的原则;实现协商原则。主要依据:本地区年度经济增长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工资指导线的基本内容:一是经济形势,二是工资指导线意见。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应严格执行政府颁布的工资指导线。非国有企业应依据工作指导线进行集体协商确定工资。企业的工资增长不应低于工资指导线所规定的基准线水平。工资指导线在每年三月底以前颁布,执行时间为一个日历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3工资指导线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实行不同的调控办法

(三)工效挂钩:是指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

财政部门审批

做法:企业根据工资总额基数、经济效益基数和挂钩浮动比例,并按以丰补歉、留有结余的原则合理发放工资。

(四)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微观调控)

作用:1、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工资分配的基础性调控作用,促进市场均衡工资率的形成;2、有利于指导企业根据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市场价格,形成企业内部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关系;3、有利于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建设。

(五)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

一、企业薪酬制度的分析1、企业薪酬总额分析。 2、企业各员工的薪酬分析。

3、企业薪酬制度分析。

4、员工薪酬意识分析(方法:问卷调查法、面谈法)。

5、企业薪酬策略分析

企业薪酬策略分析依据是企业战略规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企业财务支付能力、市场薪酬水平、企业的用工制度等。

常见的几种企业工资制度

常见的有计件工资制、销售提成制、技术等级工资制、岗位或职务等级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和薪点工资。

工资形式的种类

(一)计时工资制

具体形式:月工资制、日工资制、小时工资制

优点:1、其基础是按照一定质量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支付工资。有两点鼓励作用:一是能够鼓励和促进劳动者从物质上关心自己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二是能够鼓励和促使员工提高出勤率。2、简单易行、适应性强、适用范围广。

缺点:1、劳动的强度不能准确反映。 2、难以准确反映其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与质量。 3、就同等的各个劳动者来说,对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

(二)计件工资制

计件工资制的组成:工作物等级、劳动定额、计件单价。工作物等级又称“工作等级”:它是计算计件单价的基础。劳动定额是工作物等级关键。计件单价是完成某种产品或作业的单位产量的工资支付标准:计件单价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工作等级和劳动定额确定得是否合理。

具体形式:直接无限计件工资制、直接有限计件工资制、累计计件工资制、超额计件工资制、包工工资制、提成工资制、间接计件工资制、综合计件工资制。

(三)奖金

1、奖金的概念:奖金是给予付出超额劳动的劳动者的现金奖励。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劳动者提供了超额的劳动:叫生产性奖金或工资性奖励;二是创造发明奖或合理化建议等。

2、奖金的特点:单一性、灵活性、及时性、政治荣誉性

(四)津贴和补贴

一般来说,将生产性质的补偿称作“津贴”,而生活支出方面的补偿称作“补贴”。特点:补偿性、单一性、灵活性

国家有关规定

(一)工资支付

支付形式: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代替货币支付。对象:劳动者本人。

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项目: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用、抚养费、赡养费、法律规定的其他代扣费用。

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底于当地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员工福利:,包括社会保险在内。狭义的福利是指在工资、奖金以及保险之外,企业员工享受的其他待遇。法定福利包括:社会保险、法定带薪日、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工资性津贴、工资总额外补贴项目。

非经济性福利包括:咨询性服务、保护性服务、工作环境保护。

生育保险测算的出发点:1、保持收支基本平衡。 2、尽量减轻企业负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员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关系: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劳动关系的特征:1劳动关系的内容的劳动2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的特点3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点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点: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1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关系的调整2劳动合同规范的调整3集体合同规范的调整4民主管理制度的调整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调整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调整7国家劳动监督检查制度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1)主体不同: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企业,一方是工会组织或劳动者按合法程序推举的代表:劳动合同当事人则是企业和劳动者个人。(2)内容不同:集体合同涉及全体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3)功能不同:集体合同是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方面设定具体标准: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定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关系。(4)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规定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是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一律无效:故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含义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的特点:1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2由于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3劳动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但在组织管理上具有隶属关系4劳动合同属于法定要式合同

劳动合同法定条款的内容: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社会保险6劳动纪律7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8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一、某汽车集团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主要生产轿车和轻型汽车。该集团由总经理直接领导,下设多个职能部门,如总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生产管理部、企划信息部。另外还有自己的投资室、审计室和战略研究所。 集团下属工厂除了总装厂外,还有配套生产厂,如发动机厂、车身厂和变速器厂。各生产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彼此相互独立,它们除了有自己的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外,还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如计划科,厂长办公室、质量管理科等。集团赋予各生产厂尽可能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但是,配套生产厂生产的产品主要供给总装厂使用。(07.5) (1)该集团适合采用哪种组织结构模式?请设计其组织结构图,并说明理由。 (2)发动机厂适合采用哪种组织结构模式?请设计其组织结构并说明理由。 (1)该汽车集团可以采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模式。 集团下属有很多分厂,各个分厂实行厂长负责制,独立核算,分别构成各个独立的利润中心,因此,可以分成四个事业部:总装厂、发动机厂、车身厂和变速器厂。 该集团的组织结构如图所示:

图1 集团总体组织结构图 组织结构图评分标准: 层次分明,上下关系明确,结构完整,画到分厂一级即可。 (2)发动机厂可以采用模拟分权的组织结构模式。 发动机厂的生产经营活动连续性很强,根据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对管理的不同要求,可以将发动机厂分为三个组织单位: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将它们看成是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部门,赋予其尽可能大的经营自主权,拥有自己的职能结构,使每一单位负有“模拟性”的盈亏责任,实现“模拟”的独立经营权、独立核算,以此调动各个组织单位的生产积极。 发动机厂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练习册)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的统一。 A.战略规划与战术规划 B.战略规划与组织规划 C.人员规划与组织规划 D.费用规划与人员规划 2.()是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 A.人力资源培训规划 B.人力资源费用计划 C.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D.人力资源制度规划 3.()是对企业总体框架的设计。 A.战略规划 B.组织规划 C.人员规划 D.岗位规划 4.()是对企业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 A.人员规划 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C.人力资源费用规划 D.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5.下列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的是()。 A.制度规划 B.人力资源规划 C.战略规划 D.工作岗位分析 6.()表明,一个领导者能够有效领导的直属下级人数是有一定限度的。 A.任务目标原则 B.权责对应原则 C.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 D.统一领导、权力制衡原则 7.以下各选项不属于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要则的是() A.管理系统一元化原则 B.分工协作原则 C.明确责任和权限原则 D.先定岗再定员原则 8.绘制组织机构结构图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1应明确企业各级机构的职能;○2将已分类的工作逐项分配给下一个层次,并按所管业务的性质划分出执行命令的实际工作部门和参谋机构(职能部门);○3将相似的工作综合归类;○4将所管辖的业务内容一一列出。正确的顺序是()。 A.○2○1○3○4 B.○1○4○3○2 C.○1○2○4○3 D.○3○1○2○4 9.工作岗位分析的最终成果是形成岗位规范和() A.培训制度 B.工作说明书 C.工资制度 D.任务计划表 10.()为企业员工的考评和晋升提供了依据。 A.工作岗位分析 B.工作岗位设计 C.人员流动统计 D.人员需求计划 11.以下各项不属于工作岗位分析信息来源的是() A.书面资料 B.任职者的报告 C.同事的报告 D.领导的评价 12.管理岗位培训规范的内容不包括() A.经历要求 B.指导性培训计划 C.推荐教材 D.参考性培训大纲 13.生产岗位操作规范的内容不包括() A.工作实例 B.与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程度 C.岗位的职责和主要任务 D.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操作方法 14.()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工作任务、员工的任职资格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A.岗位分析 B.工作说明书 C.岗位规范 D.劳动说明书 15.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涉及的内容不同 B.结构形式不同 C.突出的主题不同 D.适用范围不同 16.以下关于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岗位规范的结构形式呈现多样化 B.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 C.岗位规范覆盖的范围比工作说明书广泛 D.岗位规范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17.以下工作岗位分析准备阶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尽可能进行全面调查以保证调查质量 B.为搞好岗位分析,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 C.正确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直接关系到调查结果的准确

(人力资源规划类)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类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单选题: 1.( )是一种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与众多企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 A.多维立体组织结构B.模拟分权组织结构 C.子公司与母公司D.企业集团 2.( )导致人浮于事,生产或工作效率下降。 A.人力资源供求平衡B.人力资源供大于求 C.人力资源供不应求D.人力资源供求失衡 3、( )以行为科学理论为依据-强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 (A)古典组织理论(B)近代组织理论(c)现代组织理论(D)当代组织理论 4.下列属于人力资源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有( )。 A.上级估算法B.德尔菲法C.岗位分析法D.管理人员接替模型 5、( )表明,一个领导者能够有效领导的直属下级人数是有一定限度的。 (A)任务与目标原则(B)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c)有效管理幅度原则(D)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6.某企业计划用任务总工时为5050,企业的定额工时为50,计划期劳动生产率变动系数为 0.01。运用工作定额法预测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量应为( )。 A.50人 B.100人C.150人D.200人 7、以( )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包括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等模式 (A)工作(B)人员(C)成果(D)关系 8.( )不属于定员定额分析法。 A.工作定额分析法B.岗位定员法C.人员比率法D.比例定员法 9.企业在进行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时,下列最难预测的人员是( )。 A.技职校毕业生B.复员转业人员C.城镇失业人员D.大中院校应届毕业生 10、在动态组织设计理论中,( )所研究的内容占有主导地位. (A)静态组织设计理论(B)动态组织设计理论(c)古典组织设计理论(D)近代组织设计理论 11、( )将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组织结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A)模拟分权组织(B)分公司与总公司(c)多维立体组织(D)子公司与母公司 12、在行业增长阶段后期.为减少竞争压力.企业会采取( )。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知识树)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 第一单元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理论:广义的组织理论(大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对比分析包括核心(两者在外延上不同)【知识要求】组织设计理论:狭义的组织理论(小组织理论) 组织设计理论的内涵古典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刚性结构(韦伯、法约尔) 组织理论的发展近代组织理论: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人的因素 现代组织理论: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 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组织体制、机构、规章---核心内容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 (组织结构和组织结构设计的定义)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包含静态组织设计理论基内容外,还加进组织结构 设计(协调、信息控制、绩效管理、激励制度、人 员配备及培训…) 厄威克提出了8条指导原则、孔茨提出了15条基本原则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任务与目标原则(最基本的原则) 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管理上非常重要的原则) 我国提出的五条原则有效管理幅度原则(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呈反比)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相辅相成,矛盾统一) 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弹性和适应性)

多维立体组织结构:又称多维组织、立体组织或多维立体矩阵制 矩阵组织的进一步发展,矩阵制与事业部制的有机结合; 三类:综合考虑产品(产品利润中心)、地区(地区利润中心)与职能参谋机构(专业成本中心) 应用于跨国公司和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 模拟分权组织结构:适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连续性很强的大型联合企业(钢铁企业、化工企业等); 人为地把企业分成许多组织单位,模拟独立经营、独立核算; 赋予尽可能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二、新型组织结构模式使每一单位负有“模拟性”的盈亏责任 分公司与总公司:出现在横向合并而形成的企业 分公司是总公司的分支机构,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 其资产是总公司资产的一部分,总公司对其债务负责 子公司与母公司:子公司是指受集团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 企业集团: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与众多企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跨国公司); 结构图:核心企业、控股成员企业层、参股成员企业层、协助成员企业层 职能机构框图:依托型(又称依附型组织职能机构)、独立型、智囊机构及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非常设机构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试题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是一种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与众多企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 A.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B.模拟分权组织结构 C.子公司与母公司 D.企业集团 2.不属于狭义人力资源规划内容的是( )。 A. 人员晋升计划 B.人员补充计划 C.劳动力市场计划 D.人员配备计划 3.(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模式。 A.企业的行业特征 B.企业文化 C.企业的发展战略 D.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4.以下企业人员需求预测方法中,不属于定量分析方法的是( )。 A.德尔菲法 B.回归分析方法 C.定员定额分析法 D.转换比率法 5.下列属于人力资源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是( )。 A.上级估算法 B.德尔菲法 C.岗位分析法 D.管理人员接替模型 6.某企业计划期任务总工时为5050,企业的定额工时为50,计划期劳动生产率变动系数为0.01。运用工作定额法预测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量应为( )。 A.50人 B.100人 C.150人 D.200人 7.( )不属于定员定额分析法。 A.工作定额分析法 B.岗位定员法 C.人员比率法 D.比例定员法 8.企业在进行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时,下列最难预测的人员是( )。 A.技职校毕业生 B.复员转业人员 C.城镇失业人员 D.大中院校应届毕业生 9. ( )导致人浮于事,生产或工作效率下降。 A.人力资源供求平衡 B.人力资源供大于求 C.人力资源供不应求 D.人力资源供求失衡10.( )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A.组织结构 B.组织结构设计 C.组织结构理论 D.组织结构内涵 11.( )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A.组织结构 D.组织结构设计 C.组织结构理论 D.组织结构内涵 12.( )在企业组织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A.组织结构 B.组织设计 C.组织结构理论 D.组织结构内涵 13.下列以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现代组织理论的依据之一 B.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 C.它着重强调人的因素 D.强调应按企业面临的内外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 14.下列属于静态组织设计理论研究对象的是组织的( )。 A.体制 B.信息控制 C.协调 D.人员配备 15.下列说法中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分别设置不同的专业部门,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体现的是( )原则。 A.现代企业管理 B.实现统一管理 C.专业分工和协作 D.系统管理 16.下列对多维立体组织描述错误的是( )。 A.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是组织的产品利润中心 B.按职能划分的专业参谋机构属于组织的专业成本中心 C.按地区划分的管理机构属于组织的地区利润中心 D.此种组织适合生产经验活动连续性很强的大型联合企业 17.依托型组织职能机构又称( )。 A.独立型组织职能机构 B.依附型组织职能机构 C.专业中心职能机构 D.集团型机构18.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不包含下列哪种组织类型( )。 A.矩阵制 B.事业部制 C.直线制 D.直线职能制 19.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结构也就是广义的职能制组织模式,这种结构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具有明确性和( )。 A.适应环境 B.适用范围较小 C.高度稳定性 D.适应环境变化 20.跨国公司的内部结构采用( )来设计部门结构。 A.以成果为中心 B.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C.以直线制为中心 D.以关系为中心 21.组织结构整合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 )。 A.改良式变革 B.爆破式变革 C.组织结构评价变革 D.计划式变革 22.下列说法不属于企业组织结构整合的( )。 A.企业结构整合的依据 B.企业整合过程中结构分化 C.新建企业的结构整合 D.现有企业的结构整合23.模拟分权制属于( )部门结构设计的模式。 A.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 B.以成果为中心 C.以关系为中心 D.以利润为中心 2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最适合企业( )的组织结构选择。 A.增大数量战略阶段 B.扩大地区战略阶段 C.纵向整合阶段 D.多种经营阶段

第一章人力资源与规划案例及答案1.doc

第一章人力资源与规划案例及答案1 一、某公司主要经营油漆、壁纸以及自己生产的其他产品。李总上任后将直线制改造为事业部制。公司分三个事业部,各自拥生产、营销、销售的业务。这三个部门除了和公司外的竞争者外,彼此之间也展开了竞争。开始执行这种结构时效果相当不错,销售额增长了50%。然而,最近人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譬如,在同一客户那里同时可以看到三个部门的业务代表在进行业务洽谈,同一天公司会有若干辆运货车给同一个客户运送公司的产品。公司的管理层对实施事业部制产生了分歧,公司董事长也不像以前那样支持李总的做法了,但三个部门的经理坚决支持李总,甚至到了摊牌的地步。李总认为,如果推动集中式管理,肯定会引起三个部门经理的反对,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如果坚持分散管理,管理层又可能出现不和。 1、请阐述事业部的缺点。 2、李总究竟该怎么办呢? 答:1 事业部制的主要缺点是:容易造成组织结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2(1)分散式管理应当注意企业内部协调与资源共享的问题。实行部分集中式管理,将销售、配送集中到总部,成立营销中心。 (2)李总应引导下属以整个公司的利益为重,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往远处看,并以开阔的心胸来接纳其他主管和同事。

二、某高校技术企业按业务的分类,成立了三个针对不同产品的事业部,各事业部下设研发团队、销售团队和技术支持团队,各部门的业务收入和成本都是独立核算的,但需要平摊后勤部门(行政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所产生的成本。目前,公司共有138人,其中三个事业部104人,后勤部门30人,高层领导4人。由于成立时间不到三年,客户资源还不够稳定,所承接的业务量波动较大。因此,在工作任务繁重时有些员工,尤其是研发和技术人员,会抱怨压力过大,各事业部经理也会抱怨合格人手太少,招聘来的人不能立即适应项目的工作需要,但在工作任务相对较少的时期,经理们又会抱怨本部门的人力成本太高,导致利润率下降。 1、绘制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图。 2、该公司在人员供需状况上遇到了什么问题?请为公司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 (1)该公司主要面对的是人员供求平衡的问题,存在人员紧缺(供不应求)和人员冗余(供大于求)两种不同情况。 (2)从总体上说首先掌握人员供求关系在时间上变化的大致规律,在时间上要提前为供需变化做准备。(3)应对人员紧缺时采取的措施: ①修改招聘的标准,增加某些岗位全面适应的要求。 ②制定临时人员雇佣计划,但这些人应有一定的稳定性,熟悉公司的开发流程,能尽快进入角色。 ③平时加强跨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_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真题答案

2007年5月 一.(单选题) 38—46 ACCCCCBDA 二.(多选题) 94--99 94 ACE 95 ABCDE 96 ABCE 97 ABCDE 98 ACDE 99 ABCDE 三.技能题 评分标准:P6(22分) 人力资源部经理l。作说明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资料。土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等级(即岗何评价的结果)、岗位编码、定员标 准、直接上、下级和分析日期等方面识别信息。 (1分) (2)岗位职责。主要包括职责概述和职责范围。 (2分) (3)监督与岗何关系。说明本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在横向与纵向上的联系。 (2分) (4)工作内容和要求。对本岗何所要从事的主要工作事项作出的说明。(2分) (5)工作权限。 (2分) (6)劳动条件和环境。 (2分) (7)工作时间。包含工作时间长度的规定和工作轮班制的设计等两方面内容。 (2分) (8)任职资格。由工作经验和学历条件两个方面构成。 (2分) (9)身体条什。结台岗位的性质、任务对员工的身体条件做山规定.包括体格和体力两 项具体的要求。 (2分) (10)心理晶质要求。岗位心理晶质及能力等方面要求,应紧密结合本岗

位的性质和特点 深入进行分析,井作出具体的规定。 (2分) (11)专业知识利技能要求。 (2分) (12)绩效考评。从品质、行为和绩效等多个方面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1分) 参考答案: 人力资源部经理工作说明书 一、基本资料(1分) 岗位名称 人力资源部经理 l岗位等级 l X X× 岗位编码 ×X X X XX l所属部门 1人力资源部 直接上级 总经理 直接下级 ××× 定员标准 1人 分析日期X X X X~X X月 二、岗位职责(2分) (一)概述 l (_二)工作职责 l I 1、负责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完善。 l 2、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l 3、负责人员的招聘与人才的储备。 5、负责各种绩效管理制度的制定。 6、负责处理员工劳动关系 7、完成公司交付的其他任务。 三、监督与岗位关系(2分) (一)所受监督与所施监督 l、所受监督:总经理 2、所施监督:下属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二)与其他岗位关系 1、内部联系 2、外部联系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重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第一单元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理解 “通过人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设计的组织系统”,“为促进企业实现目标的规划性部署与活动方式”,“把人力资源实践活动与业务战略联系起来的过程”,它包括识别实施业务战略所需配备的人力资源能力和保障这些能力而专门设计的政策和实践做法。此外,还有以下四点特点:1、代表了现代企业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2、是对人力资源战略进行系统化管理的过程。3、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更高阶段。4、对企业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直线主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总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高级阶段,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在健全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各项管理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实现了管理职能和角色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导的具有指向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二.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①经验管理时期②科学管理时期③现代管理时期 2.罗伯特.欧文最早创建了绩效评价系统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3.美国管理学家泰勒,倡导的“动作与时间研究理论”,开创了现代劳动定额学以及工业工程学的先河,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制阐明的原理,如挑选使用一流工人承担岗位工作通过系统化训练使工人掌握标准化操作方法,实现工具、设备、材料以及作业环境的标准化,为以后工作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此外,泰勒提出的①构建激励性工资报酬制度②实行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③坚持例外原则④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⑤劳资双方建立融洽的协作关系等论述,成为早期企业人事管理理论的基本范畴。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制度从劳动者的生理和物理方面研究劳动效率问题。 4.哈佛大学教授梅奥以著名的霍桑试验,系统研究了作为社会人的员工及其社会需要的满足问题,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并进一步发展为行为科学理论。 5.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创立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以及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创立的X-Y理论等,被称为后期的行为科学。 7.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三个具体发展阶段: ①传统人事管理由萌芽到成长迅速发展的阶段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简述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方法? 答:信息采集的方法:1、询问法,包括当面调查询问法、电话调查法、会议调查询问法、邮寄调查询问法、问卷调查询问法。2、观察法,包括直接观察法、行为记录法 简述工作岗位写实的步骤方法? 答:工作岗位写实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岗位写实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岗位写实的目的,确定写实对象。(2)进行初步岗位调查。(3)制定出写实工作计划,规定好具体的写实程序何步骤,设计出写实调查表,做好书写板、计时器等所需仪器的准备工作,明确规定划分工作事项的标准,以及各类工时消耗的代号、编码,以便于登记记录数据资料。(4)培训写实人员,使其熟练掌握岗位写实的技术和技巧。(5)写实人员要把写实的意图和要求向写实对象讲清楚,以便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 第二阶段,实地观察记录。 从上班开始,一直到下班结束,将整个工作日的活动情况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以保证写实的完整性。 第三阶段,写实资料的整理汇总。(1)计算各活动事项消耗的时间。(2)对所有观察事项进行分类,通过汇总计算出每一类工时的合计数。(3)编制岗位写实汇总表,在分析、研究各类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准确性、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适用性、经济性 简述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 答:第一阶段,调研准备阶段。调研人员通过对企业有关情况、信息、情报、资料的初步分析和非正式调研,确定调研的主题内容和范围。初步情况分析:非正式调研:确定调研目标。 第二阶段,正式调研阶段。这是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阶段。调研人员应确定获取相关信息的手段与方法。决定采集资料信息的来源和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和抽样方法:实地调查,又称现场调查。

二级--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单选题(请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到题目中括号内,多选、漏选或误选均不得分) 1.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通常表现为( )和模拟分权制结构。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2.已知某地区人El 500万人,经济活动人口为300万人,16岁以上人口为400万人,则该地区的劳动参与率为( )。 A.80% B.60% C.75%D.20% 3.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技术中最复杂同时也是最精确的一种方法是( )。 A.回归分析法 B.劳动定额法 C.转换比率法 D.计算机模拟法 4.在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核算中,( )和计算管理行为失误或不当造成的直接成本比较容易。 A.分析 B.确定 C.预测 D.规范 5.某高校2003年在校生有15000人,师生比例为1:20,在2004年计划增加招生1800名,由于工作条件的改善,预计工作效率会增加5%,根据需求预测的转换比率法,该校2004年需要的教师数应为( )。 A.14人 B.750人 C.800人 D.832人 6.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包括( )两个层次。 A.劳动关系计划和工资计划 B.总体规划和劳动关系计划 C.总体规划和保险福利计划 D.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 7.在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工资项目中,不包含( )。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职务工资 D.员工住房基金 8.业务规范的程序性强,是人们用来处理常规化、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但它并不包括( )。 A.安全规范 B.服务规范 C.个人行为规范 D.业务规程 9.定员标准的形式一般可分为( )。 A.单项定员标准和综合定员标准 B.单位用工标准和服务比例标准 C.企业定员标准和单位用工标准 D.行业通用标准和企业定员标准 10.部门结构的设计中最关键的是( )。 A.将企业组织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B.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部门结构 C.对部门结构的选择和规划 D.实现企业各部门的高度统一管理 11.人力资源费用预算与执行的原则是( )。 A.分头预算,分别控制,个案执行 B.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 c.总体预算,分别控制,个案执行 D.总体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 12.以工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其设计结果是( )。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课后习题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课后习题 1.简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 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传统人事管理由萌芽到成长的迅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人事管理活动被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企业人事管理的制度体系逐步趋于健全完善。B、管理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和深入,由一般行政性、事务性管理,扩展到实行集中式的人员招聘、人员测试和挑选,员工绩效评估以及有效激励的薪资福利管理。C、企业雇主的认知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以工作效率为中心,强调采用动作时间研究方法,推行生产工作定额,加大劳动强度,转变到有效运用心理测量和面谈等科学方法,重视员工的个别差异,借用各种管理措施,注重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D、出现专职的人事管理主管和人事管理部门。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替代传统人事管理的阶段。特点如下: A、人事管理的范围继续扩大,由原有的几项扩展到几十项。 B、不但人事部门承担着管理员工的责任,各级直线主管也必须对其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源运作的效果全面负责。 C、企业人事管理不仅对内部的员工负责,也必须对外部的社会和政府负责,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生活质量。 D、企业雇主开始接受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观念,将“人力”作为一种特殊的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资源加以刻意地开发,从而更有效的实现组织与个人的预定目标。 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由初阶向高阶发展的阶段。特点是将人力资源管理推向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无论在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管理的性质和深度、管理的角色和职能、管理方式和方法等许多方面都凸显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色。 2.说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特征和衡量的标准。 答: 概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高级阶段,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在健全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各项管理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实现了管理职能和角色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导的具有指向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特征:A、将企业经营的长期性目标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由过去仅仅满足和实现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要求,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成为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持系统。B、集当代多学科、多种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于一身,从而极大地提升和丰富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C、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衡量标准:A、基础工作的健全程度。B、组织系统的完善程度。C、领导观念的更新程度。 D、综合管理的创新程度。 E、管理活动的精确程度。 3.简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答: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在健全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各项管理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导的具有指向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在对其所处

人力资源规划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第一章人 力资源规划

第壹章人力资源规划 壹、单项选择题部分 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壹。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使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2.从规划的期限见,人力资源规划分为5年之上的长期规划、1~5年的中期计划、1年及 以内的短期计划。 3.战略规划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4.工作岗位作为组织系统中的基本单元,既是整个组织系统运行的支撑点,又是分系统或 分支系统下的子系统。 5.企业工作岗位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实现“未得其人, 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 6.壹般来说,某壹组织中的岗位设置是由该组织的总任务决定的。 7.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因事设岗”。 8.企业定员,亦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它是企业劳动组织常年性生产、工作岗位为对象, 即凡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运营所需要的各类人员,均应包括于定员的范围之内,定员范围和用工形式无关。 9.编制包括机构编制(组织)和人员编制(岗位),人员编制按照社会实体单位的性质和 特点可分为:行政编制、企业编制、军事编制等。 10.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是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 11.人工成本的总预算是由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人员工资水平俩个重要因素决定的。 12.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预警线(上线)、控制下线。 二、多项选择题部分(下面的选项均是正确的答案)

13.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 A人力资源现状分析、B企业定员、C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D人员供需平衡等 14.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 A预算、B核算、C审核、D结算、E控制 15.工作岗位包括: A工作名称、B工作条件、C工作地点、D工作范围、E工作对象、F工作资料 16.员工的素质要求包括: A知识水平、B工作经验、C道德标准、D心理品质、E身体情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17.工作岗位分析的最终成果是制定: A工作说明书、B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18.岗位劳动规则包括: A时间规则、B组织规则、C岗位规则、D协作规则、E行为规则 19.定员定额标准包括: A编制定员标准、B各类岗位人员标准、C时间定额标准、D产量定额标准、E双重定额标准 20.岗位规范的基本形式: A管理岗位知识呢管理规范B管理岗位培训规范 C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生产岗位技能规范)D生产岗位操作规范(岗位工作规范) 21.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主要包括: A应知(知识)、B应会(技能)、C工作实例 22.管理岗位培训规范主要包括: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26/50) 1.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实质上是( ) A. 企业人力资源永久开发规划 B. 企业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规划 C. 企业人力资源制度改革规划 D.企业各类人员需求的补充规划 2. 人力资源规划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占有( ) A. 一般地位 B. 特殊地位 C. 重要地位 D.突出地位 3. 岗位分析为企业员工的考核、晋升提供了( ) A. 坚实基础 B. 必要条件 C. 基本依据 D.必要前提 4. 岗位分析的最终成果是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和( ) A. 培训制度 B. 岗位规范 C. 工资制度 D.考勤制度 5. ( )能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变化

A. 建工作小组 B. 工作丰富化 C. 工作扩大化 D.岗位轮换 6. 岗位设计工作的内容不包括( ) A. 扩大工作内容 B. 员工工作满负荷 C. 劳动环境优化 D.劳动关系的改善 7.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 ) A. 人力资源计划 B. 人员培训 C. 劳动定员定额 D.人员分析 8. 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是( ) A. 因人设岗 B. 因事设岗 C. 按领导意愿设岗 D.因企业结构设岗 9. 根据生产总量核算定员人数属于( ) A. 按设备定员 B. 按岗位定员

C. 按劳动效率定员 D.按比例定员 10. ( )被称为是企业的“宪法” A. 企业管理制度 B. 技术规范 C. 企业基本制度 D.行为规范 11. (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 A. 共同发展原则 B. 学习与创新并重 C. 适合企业特点 D.保持动态性原则 12. 不属于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基本要求的是( ) A. 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合理性 B. 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收益性 C. 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准确性 D.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可比性 13. 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的统一在企业中体现的是( ) A. 狭义的人力资源 B. 广义的人力资源 C. 人力资源设计 D.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简答题资料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组织机构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优缺点? (一)直线制 直线制特点:1、厂长(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2、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其职能是向上级提供信息和建议,并对业务部门实施指导和监督,因此,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只是一种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 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 直线制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 直线制结构的缺点是: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经营管理全才,尤其是在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因此,直线制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它只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二)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在保留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既能保证统一指挥,又可以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弥补领导人员在专业管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协助领导人员决策。因而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加上各业务和职能部门都须向厂长(经理)请示、汇报,使其往往无暇顾及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的特点:具有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总公司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掌握投资、重要人员任免、价格幅度和经营监督等方面的权力,并通过利润指标对事业部实施控制。 事业部制的优点: (1)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于外部环境的研究,制定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规划,使其成为强有力的决策中心。 (2)各事业部主管摆脱了事事请示汇报的限制,能自主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加强事业部管理者的责任感,发挥他们搞好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3)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若干经营特点有很大差别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 (4)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事业部制结构的主要缺点是: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因此,事业部制结构适合那些经营规模大、生产经营业务多样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具有较强适应性的企业采用。 (四)矩阵制 矩阵制的特点在于具有双道命令系统。 矩阵制的优点:将企业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能在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将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组建方便;能较好地解决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简答题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1. 简述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新型组织结构模式的种类,以及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程序和方法。 答:(1)基本原理: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包括以下设计原则:①任务与目标原则,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②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③有效管理幅度原则;④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⑤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2)新型组织结构模式:①超事业部制(又称执行部制);②矩阵制;③多维立体组织;④模拟分权组织;⑤流程型组织;⑥网络型组织。 (3)组织职能设计程序:①职能分析→②职能调整→③职能分解。组织职能设计方法:基本职能设计→根据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如环境、战略、规模、员工素质等因素,确定特定企业应具备的基本职能。关键职能设计→根据组织职能的重要性程度,在各项职能中提取出一定数量的决定性和关键性职能。包括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安全、成本控制、资源开发等内容。组织部门的设计程序:部门纵向结构的设计→部门横向结构的设计→企业各个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组合方式。 2. 简述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以及组织结构整合方法。 (1)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①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②有关企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说明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增大数量战略、扩大地区战略、纵向整合战略、多种经营战略) ③战略前导性与结构滞后性(企业战略的变化快于组织结构的变化)。总之,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组织结构的不同形式。 (2)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 ①组织结构诊断:A.组织结构调查: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 B.组织结构分析: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哪些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C.组织决策分析:决策影响的时间;决策对各种能的影响面;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决策的性质。D.组织关系分析:分析某个单位应同哪些单位和个人发生联系;要求别人给与何种配合和服务;它应对别的单位提供什么样的协助和服务。 ②实施结构变革:A.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减少,旷工率、病假率、离职率增高等。 B.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改良式变革;爆破式变革;计划式变革。 C.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的阻力。 ③企业组织结构评价:对变革后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考察组织变革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变革实施者,修正变革方案,并为以后的调整和变革做好准备。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简答.doc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简答题: 一、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二、简述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作用和程序。 内容: 在企业企业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作用: 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程序: (一)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必要时可先对若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的经验。 (二)调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三)总结分析阶段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案例分析题 计算题及答案70769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案例分析题计算题及答案 一、某公司出纳员的直接上级是财务经理,所属部门是财务中心,工资等级是C系列四等,定员人数1人,工作性质是服务人员。 主要负责公司日常的现金收支管理、现金日记帐管理,公司工资及福利核算,费用统计及分析等事项。 任职资格为大学专科会计专业,同等学历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也可以接受。应当有一年以上相关的工作经验,要求在上岗前要通过出纳、会计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考试。 上班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1:00——5:30,有时需要加班 假如你是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分析员,请编写工作说明书 二、台北市一家进口海产公司,由于业务人员流动太大,便请了一位人力资源主管来管理。这位人力资源主管先进行了解,为什么业务人员流动率高达50%,是不是薪资问题、工作问题及公司制度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访问、观察及分析,发业务人员待遇很高,高中毕业生一个月左右领到2.5万~3万元,如果工作努力,业绩好的甚至可以领到4万多元,因此每次征募业务员时,应征者不乏其人,但工作两三个月便辞职。他发现工作性质的影响比较大,业务员必须早上三点钟去仓库批货,五点钟以前到批发或零售鱼货市场向中盘鱼贩或小贩推销海产。 从离职面谈统计中发现,台北市的年青人习惯晚睡、晚起,这种工作时间一方面他们本身不很习惯,

另一方面无法与其他朋友下班后一起游玩。在工作环境及性质方面,这些青年很不习惯与满口嚼着槟榔的鱼贩打交道,而且鱼腥味重,使他们对此工作有些厌烦。再一方面台北市工作机会很多,虽然钱少一点,但工作性质合他们胃口的也较多,在没有经济压力的状况下,就发生了这种高流动率的现象。 这位人力资源主管了解原因后,就利用工作性质及生活习惯能配合的人力资源来改善现况。澎湖的孩子很能吃苦,于是他到澎湖拜访澎湖水产学校,交涉建教合作事宜,从澎湖水产学校的毕业中挑选储备业务员,组成一班50人,在台北租房子供他们吃住,照顾他们的生活,一方面给予他们与其他业务员同样的待遇,另一方面也安排半读的课程上课。 由于集体管理,工作时间很能配合,更由于收入比在澎湖工作高,因此业务员的流动率大幅降低,业务量也有很明显的增长。显然,这位人力资源主管成功地运用人力资源规划的观念完成了这项任务。问题:1、该案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是什么?工作分析的程序是什么? 该案例说明在进行人员招聘与配置前必须进行岗位分析,了解岗位的工作条件和任职资格,严格按照岗位的要求去选择和配置岗位人员,员工的流失率才能下降和满意度才能提高。 作用及程序参考书上 三、C公司是一家高速发展中的企业,在过去的3年中,通过公开招聘,从全国的10多所大专院校和同类企业中引进一大批专业人才,他们被安排在公司总部的15个职能部门中,分别承担着不同岗位的工作,如战略规划、党群工作、行政、人事、财务、物流、技术情报、工艺管理、计划统计等。据统计,这些职能部门总共配置了550名专职人员。由于公司人力资源部刚刚从行政人事部分离出来,各项基础工业都是空白的,亟待完善和加强,如企业各类人事档案的整顿、定岗定员标准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认证、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等,对新上任的人力资源部部长来说,会深感压力很大、问题太多,一时不知如何下手开展工作。在布置2002年下半年工作任务时,总经理明确提出:公司人力资源部必须改变目前盲目增人、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公司总体组织构架不变的情况下,于年底之前将富余的人员压下来,切实保障工作岗位任务满负荷,使现有人员减少到15%—20%左右。问题:如果你是人力资源部部长,你将采取何种行动实现总经理提出的工作目标? 首先对公司的组织机构进行整理,将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责确定下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定员。根据定员人数的多少,再结合考核结果、工作效率、工作年限等项目将各岗位达不到标准的人员确定下来。确定好需要裁员的人数,按劳动法律的规定和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将富余人员解聘。 四、在美国一家电子公司里,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并不是完全由他们的工作说明书决定,他们可能会因情况不同而从事不同的工作,这主要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那些表现出色的的可能会被赋予额外的职责;而那些表现平平的则通常是交出一部分工作责任。因此工作效率较差的管理人员多半会失去他们一部分职责和权限,但不会失去工作岗位。 因此,一名行政管理人员实际所承担的职责可能与他们的头衔并不相称。 显而易见,这种管理方式与大部分美国公司的管理方式不一样。但是在与美国公司的竞争中,这种方法却相当成功。另外,员工们对这种安排也都十分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