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理学院计算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2014理学院计算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2014理学院计算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杜珊珊学号:2012309010105

李南飞2012309010116

尹明仁2012309010117 学院:理学院

班级: 信计121

题目: 牛顿法、弦截法及抛物线法求解

非线性方程

指导教师:周硕职称:教授

朱振菊实验师

2014年12月30日

目录

摘要 (1)

一、选题背景 (2)

1.1 背景介绍 (2)

二、算法设计 (2)

2.1 理论基础 (2)

2.2 算法流程图 (4)

三、程序设计及功能说明 (6)

3.1 算法功能设计 (6)

3.2 算法实例 (6)

四、结果分析 (7)

4.1 结果分析 (7)

4.1.1 例题1结果分析 (7)

4.1.2 例题2结果分析 (8)

4.1.3 例题3结果分析 (9)

4.2 误差分析 (11)

五、总结及心得体会 (12)

5.1 总结 (12)

5.2 心得体会 (12)

参考文献 (13)

源程序 (14)

摘要

众所周知,代数方程求根问题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早在16世纪就找到了三次、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但直到19世纪才证明了n>5次的一般代数方程是不能用代数公式求解的,或者求解非常复杂。因此需要研究用数值方法求得满足一定精度的代数方程的近似解。

在工程和科学技术中许多问题常归结为求解非线性方程的问题。正因为非线性方程求根问题是如此重要的基础,因此它的求根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并得到了许多成熟的求解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是直接从方程出发,逐步缩小根的存在区间,或逐步将根的近似值精确化,直到满足问题对精度的要求,主要的方法有牛顿法、弦截法和抛物线法;牛顿法是方程求根中常用的一种迭代方法,它除了具有简单迭代法的优点外,还具有二阶收敛速度(在单根邻近处)的特点,但牛顿法对初始值选取比较苛刻(必须充分靠近方程的根),否则牛顿法可能不收敛。弦截法是牛顿法的一种修改,虽然比牛顿法收敛慢,但因它不需计算函数的导数,故有时宁可用弦截法而不用牛顿法,弦截法也要求初始值必须选取得充分靠近方程的根,否则也可能不收敛。

本文还写出这几种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的算法步骤和例题,最后用三种方法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并进行比较。

[关键词] 牛顿法;弦截法;抛物线法;非线性方程;

一、选题背景

1.1 背景介绍

在利用数学工具研究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或解决工程技术等问题时,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非线性方程f(x)=0的求解问题,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中,求解非线性方程都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迭代法是求解非线性方程f(x)=0根的一种最重要的方法,而迭代法的优劣对于非线性问题求解速度的快慢和结果的好坏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从实际出发,进行高计算效能迭代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算法设计

2.1 理论基础

(1) 牛顿迭代法

牛顿迭代法是一种特殊的不动点迭代法,其计算公式为

1()

,0,1,2,...

'()k k k k f x x x k f x +=-= (2.1) 其迭代函数为

()

()'()f x x x f x ?=-

(2.2)

牛顿迭代法的收敛速度,当(*)0,'(*)0,''(*)0f x f x f x =≠≠时,容易证明,'(*)0f x ≠,

''(*)

''(*)0

'(*)f x x f x ?=

≠,牛顿迭代法是平方收敛的,且

12''(*)lim 2'(*)k k k e f x e f x +→∞=。 (2.3) 牛顿法几何意义

方程f(x)=0的根x*是曲线y=f(x)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设k x 是根x*的某个近似值,过曲线y=f(x)的横坐标为k x 的点))(,(k k k x f x p =引切线交x 轴于1+k x , 并将其作为x*新的近似值,重复上述过程,可见一次次用切线方程来求解方程f(x)=0的根,所以亦称为牛顿切线法。

图2--1 牛顿法几何意义图

(2)弦截法

将牛顿迭代法中的'()k f x 用()f x 在1k x -,k x 处的一阶差商来代替,即可得弦截法:

111()

()

()()k k k k k k k f x x x x x f x f x ++-=--- (2.4) 弦截法几何意义

弦截法也称割线法,其几何意义是用过曲线上两点))(,(000x f x P

=,))(,(111x f x P =的割线来代替曲线,用割线与x 轴交点的横座标2x 作为方程的近似根。再过1P 点和点

))(,(222x f x P =作割线求出3x ,再过1P 点和点))(,(333x f x P =作割线求出4x ,余此类推,当收敛时可求出满足精度要求的k x 。

图2--2 弦截法几何意义图

(3)抛物线法

弦截法可以理解为用过11(,()),(())k k k k x f x x f x ---两点的直线方程的根近似替()0

f x =的根。若已知()0f x =的三个近似根k x ,1k x -,2k x -用过1122(,()),(,()),(,())k k k k k k x f x x f x x f x ----的抛物线方程的根近似代替()0f x =的根,所得的迭代法称为抛物线法,也称密勒(Muller )法。

(4)确定有根区间的方法

为了确定根的初值,首先必须圈定根所在的范围,称为圈定根或根的隔离。在上述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数值方法确定具有一定精度要求的初值。对于代数方程,其根的个数(实或复的)与其次数相同。至于超越方程,其根可能是一个、几个或无解,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圈根方法。求方程根的问题,就几何上讲,是求曲线y=f (x)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由高等数学知识知, 设f (x)为区间[a,b ]上的单值连续, 如果f (a)·f (b)<0 , 则[a,b ]中至少有一个实根。如果f (x)在[a,b ]上还是单调地递增或递减,则仅有一个实根。

2.2 算法流程图

图2--3 迭代法的算法实现

图2--4 弦截法的算法实现

三、程序及功能说明

3.1 算法功能设计

(1)提供牛顿法、弦截法、抛物线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的通用程序。 (2)能够计算不同非线性方程的解。 (3)完成程序内容应具有可重复性。

3.2 算法实例

(1)求

3

()310f x x x =--=在02x =附近的根。根的准确值* 1.87938524...x =,要求结果准确到四位有效数字。

用牛顿法;

用弦截法:取02x =,1 1.9x =;

用抛物线法:取01x =,13x =,22x =。

(2)求123)(23--=x x x f 在10=x 附近的根,要求结果准确到四位有效数字。 用牛顿法;

用弦截法:取10=x ,1.11=x ;

用抛物线法:取5.00=x ,5.11=x ,12=x 。

(3)求x x x x f 2)(23--=在1.20=x 附近的根,要求结果准确到四位有效数字。 用牛顿法;

用弦截法:取1.20=x ,2.21=x ;

用抛物线法:取8.10=x ,3.21=x ,1.22=x 。

四、结果分析

4.1 结果分析

4.1.1 例题1结果分析

图4--1 例1运行结果界面

即2,误差为6.632695e-005。

即*3 1.87941106x x ≈=,误差为2.582017e-005。

即6 1.87938530x x ≈=,误差为5.621918e-008。

4.1.2 例题2结果分析

图4--2 例2运行结果界面

即00000000.12=≈*x x ,误差为8.793852e-001。

即2,误差为8.793852e-001。

即00000000.13=≈x x ,误差为8.793852e-001。

4.1.3 例题3结果分析

图4--3 例3运行结果界面

即00000000.24=≈*x x ,误差为1.206148e-001。

(2)弦截法计算结果

即00000000.27=≈*x x ,误差为1.206148e-001。

即00000000.26=≈x x ,误差为1.206148e-001。

4.2 误差分析

以例1为例进行误差分析,把得到的结果汇总,得到如下列表:

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在同一精度的要求下,得到的误差却不相同,可以看出逐步搜索法的精度取决于步长的大小,而步长的大小又决定了计算量的大小,牛顿法明显没有弦截法和抛物线法的精度高,但是运算次数却比两者都少,因此牛顿法只适用于那些对精度要求不高的计算;对于牛顿法来说,首先需要判断迭代函数是否收敛,迭代序列是否收敛于x*,如果不收敛还需要更换新的迭代函数,甚至有的函数无法进行这种方式的计算,因此迭代法对函数的要求比较高;我们还可以看到弦截法它的计算次数比抛物线法要少,计算的速度更快,精度要比牛顿法还要高;而抛物线法比较容易理解,易达到所要求的精度;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计算方法。

五、总结及心得体会

5.1 总结

迭代法是解非线性方程的主要方法,牛顿法就是最有效的迭代法之一,它在单根附近具有较高阶的收敛速度。而弦截法用差商代替导数,对于较复杂的函数运算变的方便。抛物线法也是超线性收敛的,适用于求多项式的实根和复根。

通过本次报告加深了对牛顿法、弦截法和抛物线法求解非线性方程根的理解,同时掌握了MATLAB强大的计算功能,增强了对数值分析课程的学习兴趣。

5.2 心得体会

这次数值分析课程设计我们经历了一个月,真是受益匪浅。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运用到了以前所学的《数值分析》、《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等相关专业课的知识,以及matlab汇编语言等。虽然过去都将这些知识用于解题中,但只是独立应用过它们去做题,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把这么多方法拿到一起,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并对它们的运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才发现其中大有奥秘,因此在学习中,注意那些一题多解的例子,要善于分析和比较,不同方法的各有千秋,有的虽然简便,但对精度要求不高,有的虽然复杂还是精度却很高,要善于对不同的方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取舍,才能使计算既好又快。

同时我们还发现,有目的性的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的效率很高。一个课程设计过程,好比我们的成长历程,常有一些不如意,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激发了我们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通过这次设计,我们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杜珊珊:通过本次试验,使我熟悉了matlab编程的技巧,以及非线性方程组的根的方法,收获了很多。但是在以后的实验中仍须要保持细心认真的态度,求实学习。

李南飞: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通过和同学的探讨和答疑都能让人另辟蹊径。做过实验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有些失败应当在预实验阶段发生,你这时能坦然接受。

尹明仁:千万不能把时间全部消耗在实验上。看文献、看书、看别人的操作、听别人的经验、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要学会比较,但不要盲从。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备可以避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你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数值分析(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李海,邓樱.MATLAB程序设计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奚梅成.数值分析方法.[M]: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4] 薛毅.数值分析与实验.[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 汪卉琴,刘目楼.数值分析.[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6] 丁丽娟,程杞元.数值计算方法.[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源程序

1.f.m文件

function y=f(x)

y=x^3-3*x-1;

2.d.m文件

function y=d(x)

y=3*x^2-3;

3.newton.m文件

function newton(f,d,x0,e,max)

%f 是要求根的方程(f(x)=0);

%d 是f(x)的导数;

%x0是所给初值,位于x*附近;

%e是给定允许误差;

%max是迭代的最大次数;

%x1是newton法求得的方程的近似解;

%err是误差估计;

%k是迭代次数;

%y是f(x)值;

k=0;

y=feval('f',x0);

fprintf('k=%.0f x%d=%.8f y%d=%.6e\n',k,k,x0,k,y) for k=1:max

x1=x0-feval('f',x0)/feval('d',x0);

err=abs(x1-1.87938524);

x0=x1;

y=feval('f',x0);

fprintf('k=%.0f x%d=%.8f e%d=%.6e y%d=%.6e\n',k,k,x0,k,err,k,y) if (err

break;

end

end

4.xjmethod.m文件

function xjmethod(f,x0,x1,e,max)

%f 是要求根的方程(f(x)=0);

%x0,x1是所给初值,位于x*附近;

%e是给定允许误差;

%max是迭代的最大次数;

%x1是弦截法求得的方程的近似解;

%err是误差估计;

%k是迭代次数;

%y是f(x)值;

fprintf('k=%.0f x%d=%.8f y%d=%.8e\n',0,0,x0,0,feval('f',x0)) fprintf('k=%.0f x%d=%.8f y%d=%.8e\n',1,1,x1,1,feval('f',x1)) for k=2:max

x2=x1-(feval('f',x1)*(x1-x0))/(feval('f',x1)-feval('f',x0));

err=abs(x2-1.87938524);

x0=x1;

x1=x2;

y=feval('f',x1);

fprintf('k=%.0f x%d=%.8f e%d=%.6e y%d=%.8e\n',k,k,x1,k,err,k,y)

if (err

break;

end

end

5.pwxmethod.m文件

function pwxmethod(f,x0,x1,x2,e,max)

%f 是要求根的方程(f(x)=0);

%x0,x1,x2是所给初值,位于x*附近;

%e是给定允许误差;

%max是迭代的最大次数;

%x3是弦截法求得的方程的近似解;

%err是误差估计;

%k是迭代次数;

%y是f(x)值

fprintf('k=%.0f x%d=%.8f y%d=%.8e\n',0,0,x0,0,feval('f',x0)) fprintf('k=%.0f x%d=%.8f y%d=%.8e\n',1,1,x1,1,feval('f',x1))

fprintf('k=%.0f x%d=%.8f y%d=%.8e\n',2,2,x2,2,feval('f',x2)) for k=3:max

f0=feval('f',x0);

f1=feval('f',x1);

f2=feval('f',x2);

a=(f0-f2)/(x0-x2);

b=(f1-f2)/(x1-x2);

c=(a-b)/(x0-x1);

w=b+c*(x2-x1);

if w<0

x3=x2-(2*f2/(w-sqrt(w^2-4*c*f2)));

elseif w>0

x3=x2-(2*f2/(w+sqrt(w^2-4*c*f2)));

end

err=abs(x3-1.87938524);

x0=x1;

x1=x2;

x2=x3;

y=feval('f',x2);

fprintf('k=%.0f x%d=%.8f e%d=%.6e y%d=%.8e\n',k,k,x2,k,err,k,y)

if (err

break;

end

end

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课设报告 福建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题目:汇编计算器 班级: 1301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1、设计目的 (3) 2、概要设计 (3) 2.1 系统总体分析 (3) 2.2 主模块框图及说明 (3) 3、详细设计 (4) 3.1 主模块及子模块概述 (4) 3.2各模块详运算 (4) 4、程序调试 (7) 4.1 运行界面分析 (7) 算法分析 (7) 4.2 调试过程与分析 (9) 5、心得体会 (11) 5.1 设计体会 (11) 5.2 系统改进 (11) 附录: (11)

1、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一次程序设计方法及技能的基本训练,通过实际程序的开发及调试,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关于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汇编语言的结构特点和使用,达到能独立阅读、设计编写和调试具有一定规模的汇编程序的水平。 2、概要设计 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能实现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功能的整数计算器程序。程序能实现键盘十进制运算表达式的输入和显示(例如输入:“1+2*(3-4)”),按“=”后输出十进制表示的运算结果。 2.1 系统总体分析 在8086的操作环境下,该计算器分成输入,数据存储,运算功能,输出几个大模块,实现了使用者使用该计算器时输入一个算式,能让系统进行计算。此计算器的实现功能是基本的数学的四则运算,结果范围在0~65535。 2.2 主模块框图及说明 此流程图简要的表现出了所要实现的功能以及一些功能的大概算法,同时也是我编写的一个总体的框架。 程序流程图说明:通过流程图,可以看出程序运行时,首先输出提示语气,当用户输入后,程序根据所输入内容进行判断,通过判断的结果来决定调用哪个功能模块,首要先要要判断的是否为0-9,“+”“-”“*”“/”这些字符,若不是就会报错,实则根据运算符号调用其功能模块完成运算。最后将运算的结果显示在主频幕上,返回主程序,使用户可以重新输入。

多核编程与并行计算实验报告 (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多核编程与并行计算实验报告 姓名: 日期:2014年 4月20日

实验一 // exa1.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 // #include"stdafx.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ThreadFunc1(PVOID param) { while(1) { Sleep(1000); cout<<"This is ThreadFunc1"<

实验二 // exa2.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 // #include"stdafx.h"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WORD WINAPI FunOne(LPVOID param){ while(true) { Sleep(1000); cout<<"hello! "; } return 0; } DWORD WINAPI FunTwo(LPVOID param){ while(true) { Sleep(1000); cout<<"world! "; } return 0;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input=0; HANDLE hand1=CreateThread (NULL, 0, FunOne, (void*)&input, CREATE_SUSPENDED,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C语言)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成绩

课程实际报告 实验一:秦九韶算法 题目 用选列主元高斯消去法解线性方程组 ???????=+- =-+-=-+-=--02 02 0 21 34343232121x x x x x x x x x x 算法语言: 利用c 语言的知识编写该算法程序 算法步骤叙述: 秦九昭算法的基思路是v[0]=a[0]*x+a[1] v[i]=v[i-1]*x+a[i+1];利用秦九昭算法计算多项式函数。 程序清单: #include void main() { float a[5],x,sum; int i; printf("presase input the value of x="); scanf("%f",&x); for (i =5;i >=0;i --) { printf("please input the value of a%d=",i); scanf("%f",&a[i]); } sum =a[5];

for(i=5;i>=1;i--) {sum=sum*x+a[i-1]; } printf("f(x)=%f/n",sum); } 输出结果计算:

实验总结: 通过运用C 语言,解决了秦九韶算法手写的复杂。为以后的雪地打下基础。 实验二:用选列主元高斯消去法解线性方程组 题目 用选列主元高斯消去法解线性方程组 ???????=+- =-+-=-+-=--02 0 2 0 21 34343232121x x x x x x x x x x 算法步骤叙述 第一步消元——在增广矩阵(A,b )第一列中找到绝对值最大的元素,将其所在行与第一行交换,再对(A,b )做初等行变换使原方程组的第一列元素除了第一行的全变为0; 第二步消元——在增广矩阵(A,b )中第二列中(从第二行开始)找到绝对值最大的元素,将其所在行与第二行交换,再对(A,b )做初等行变换使原方程组的第二列元素除了第一和第二行的全变为0; 第三步消元——在增广矩阵(A,b )中第三列中(从第三行开始)找到绝对值最大的元素,将其所在行与第三行交换,再对(A,b )做初等行变换使原方程组的第三列第四行元素为0; 第四,按x4-x3-x2-x1的顺序回代求解出方程组的解,x[n]=b[n]/a[n][n],x[i]=(b[i]-Σa[i][j]x[j])/a[i][i],i=n-1,…,2,1 程序清单: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4 static double A[N][N] = {-3,-1,0,0,-1,2,-1,0,0,-1,2,-1,0,0,-1,2}; static double B[N]={1,0,0,0};

Java带计算过程的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保存计算过程的计算器 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保存计算过程的计算器 目录 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程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课程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系统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系统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主体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开发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系统概要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系统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4系统详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测试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测试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1 源程序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基于数据挖掘的航电系统故障诊断 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 王腾飞 指导教师 陈 杰 完成时间 2014年3月18日

摘要 航电系统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综合应用了电子、机械、计算机及自动检测等许多学科的先进技术,结构层次很多,所以对其实施故障诊断具有涉及专业领域多、诊断难度大、要求时间短等特点。这对快速处理故障数据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从独立的联合式航电机箱的按键通电测试,到集中式飞机管理系统数据收集,飞机维修系统经过漫长的发展已演变成故障诊断工具。 现代飞机均采用了中央维修系统,用以收集所有子系统的故障报告、判断故障根源并推荐修理方法。飞机的故障信息和历史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如果用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对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时会显得力不从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对于隐含的知识难以有效的进行挖掘。数据挖掘技术十分符合现实的需要,它可以客观地挖掘出历史数据库中潜在的故障规则,这些规则能更好地指导故障的定位与检修,并对潜在的故障做出预测。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如何能自动获取知识已经成为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主要制约条件,而数据挖掘技术为解决这个“瓶颈”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本文详细介绍了故障诊断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并总结了航电系统的故障诊断的特点。拟采用聚类分析的技术对故障数据快速处理,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定位。 关键词:故障诊断数据挖掘聚类分析航电系统

故障诊断技术 故障诊断技术简介 故障诊断就是指当设备系统不能完成正常的功能时,利用一定的方法找出使该功能丧失的原因及发生故障的部位,实现对故障发展趋势的预测的过程。故障诊断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背景,主要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非线性科学等最新技术理论为基础,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设备系统故障及故障诊断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设备系统能够以最佳状态可靠地运行,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产能、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设备系统的故障是指设备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丧失规定功能的状况。故障诊断的作用则是发现并确定发生故障的部位及性质,找出故障的起因,预测故障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应对措施。故障诊断技术的使用范围不应只局限于设备系统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在设备系统的设计制造过程中也可以使用故障诊断技术,为以后的故障监测和设备系统维护创造条件。因此,故障诊断技术应该贯穿于设备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当中。 机载设备的故障诊断流程框图: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重庆邮电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姓名: 李金徽 王莹 刘姝楠 班级: 1131001 1131002 1131002 学号: 2010213542 2010213570 2010213571 设计时间: 2012-6-4 指导教师: 朱伟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在科学计算与工程设计中,我们常会遇到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对于系数矩阵为低阶稠密矩阵的线性方程组,可以用直接法进行消元,而对于系数矩阵为大型稀疏矩阵的情况,直接法就显得比较繁琐,而迭代法比较适用。比较常用的迭代法有Jacobi 迭代与Gauss - seidel 迭代。本文基于两种方法设计算法,并比较他们的优劣。 二、课程设计内容 给出Jacobi 迭代法和Gauss-Seidel 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思想和MATLAB 程序实现,并对比分析这两种算法的优劣。 三、问题的分析(含涉及的理论知识、算法等) Jacobi 迭代法 方程组迭代法的基本思想和求根的迭代法思想类似,即对于线性 方程组Ax = b( 其中n n n R b R R A ∈?∈,),即方程组 )1(2211222221211 1212111?? ???? ?=+?++??=+?++=+?++n n nn n n n n n n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将系数矩阵A 写为 )2(000000 21122 12122 11U L D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n --≡??? ?? ? ? ??---- ??????? ??----??????? ??= 若选取D M =,则U L A M N +=-=,方程组)1(转化为等价方程组 b x U L Dx ++=)(

单片机计算器的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设计任务和性能指标 (1) 1.1设计任务 (2) 1.2性能指标 (2) 二、设计方案 (2) 3 3 4 5 5 6 6 7 7 20 20 20 20 21 参考文献 (21) 附录1、系统硬件电路图 (22) 附录2、硬件实物图 (23) 附录3、器件清单 (24)

一、设计任务和性能指标 1.1设计任务 自制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复位电路,采用外部小键盘输入数据,能够实现加法、乘法及一个科学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在四位一体的数码管上。 要求用Protel 画出系统的电路原理图(要求以最少组件,实现系统设计所要 显 位 监测模块采用二极管和扬声器(实验室用二极管代替)组成电路。 键盘电路采用4*4矩阵键盘电路。 显示模块采用4枚共阳极数码管和74ls273锁存芯片构成等器件构成。 整个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P0用于显示输出; P1用于键扫描输入; P2用于数码管位选控制; P3用于键盘扩展(部分运算符输入);

三.系统硬件设计 3.1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就是支持主芯片正常工作的最小电路部分,包括主控芯片、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 主控芯片选取STC89C52RC芯片,因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及稳定性,价格便宜应用方便。 扩展键:“log”,“ln”,“x^2”“小数点”,“开方” 共计25个按键,采用4*4矩阵键盘,键盘的行和列之间都有公共端相连,四行和四列的8个公共端分别接P1.0~P1.7,这样扫描P1口就可以完成对矩阵键盘的扫描,通过对16个按键进行编码,从而得到键盘的口地址,对比P1口德扫描结果和各按键的地址,我们就可以得到是哪个键按下,从而完成键盘的功能。 以下为键盘接口电路的硬件电路图

并行计算第一次实验报告

并行计算上机实验报告题目:多线程计算Pi值 学生姓名 学院名称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时间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集群任务提交方式; 2、掌握多线程编程。 二.实验内容 1、通过下图中的近似公式,使用多线程编程实现pi的计算; 2、通过控制变量N的数值以及线程的数量,观察程序的执行效率。 三.实现方法 1. 下载配置SSH客户端 2. 用多线程编写pi代码 3. 通过文件传输界面,将文件上传到集群上 4.将命令行目录切换至data,对.c文件进行编译 5.编写PBS脚本,提交作业 6.实验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tic double PI=0; static int N=0; static int numOfThread=0; static int length=0; static int timeUsed=0; static int numOfThreadArray[]={1,2,4,6,8,10,12,14,16,20,24,30}; static int threadArraySize=12; static int nTime=4; static int repeatTime=30; static double totalTime=0; struct timeval tvpre, tvafter; pthread_mutex_t mut; clockid_t startTime,endTime;

JAVA实现计算器课程设计

JAVA实现计算器课程设计 计算机科学系 计应0701班 指导老师:刘其昌 设计人员:陈秀桃 设计日期:2009年11月10日——2009年12月20日 计算器的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 论 ..................................................................... .. (2)

1.1 开发环 境 ..................................................................... . (2) 1.2 基本功能介 绍 ..................................................................... ......... 2 第二章系统设 计 ..................................................................... (3) 2.1 系统流程 图 ..................................................................... . (3) 2.2 系统功能框 图 ..................................................................... (3) 2.3 需求分 析 ..................................................................... ................ 4 第三章软件设 计 ..................................................................... (5) 3.1 界面设 计 ..................................................................... . (5) 3.2 代码设 计 .....................................................................

科学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C课程设计修订稿

科学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C课程设计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 C++课程设计 题目科学计算器 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科1103 指导教师李军 姓名刘明 学号 2012年6月27日

摘要 计算器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电子计算机基础之上的。硬件方面,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从庞大的只能在实验室里供研究使用的计算机到如今能适应不同环境满足不同需求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千次到每秒几百亿次;处理器从焊有上百万个电子管的大的惊人的电子板到只有指甲大小的集成电路;现在计算机在硬件方面的发展已达到了每三个月更新换代一次的惊人速度。软件方面,也已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发展到现如今的第四代语言——非结构化、面向对象、可视化的语言。 在这个计算器里面,我们实现了简单的四则运算以及更高功能的科学计算,它的外观简洁美观,使人们能快捷简单的操作。能准确的得到计算结果,大大减少了数字计算所需要的时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此系统在Windows 7环境下,使用VC++ 进行编写。 简单计算器包括双目运算和单目运算功能,双目运算符包含基本的四则运算及乘幂功能,单目运算符包含正余弦,对数,开方,阶乘,倒数,进制转换等运算。可对其输入任意操作数,包括小数和整数及正数和负数进行以上的所有运算并能连续运算。并且包含清除,退格功能等。我们所做的计算器其功能较Windows 7下的计算器还是很不够多,没有其菜单的实现功能项,没有其小巧的标准计算器。 关键词:计算器;运算;VC++等

java课程设计报告_简单图形界面计算器的设计

Java 课程设计 简单图形界面计算器的设计 课程名称 Java程序设计 选题名称简单图形界面计算器的设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简单图形界面计算器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与目标 本次java程序设计我的设计任务是设计一个图形界面(GUI)的计算器应用程序并且能够完成简单的算术运算。本次任务的基本要求是这个计算器应用程序可以完成十进制的加、减、乘、除、求倒、取余、开方运算,且有小数点、正负号、退格和清零功能。而我要在此基础上添加一项千位符分隔符的功能,即以三位为一级,在输入的一串数字中每三位加入一个逗号,这项功能国际通用,并已经成为惯例,会计记账都用这种方法便于账目核算与管理。 GUI计算器设计的具体目标: 1.完成十进制的加、减、乘、除、求倒、取余和开方运算; 2.有小数点和正负号加入运算; 3.有退格、复位和清零的功能; 4.有千位符分隔符的功能,即在输入的一串数字中每三位加入一个逗号。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1.设计目标的总体分析 (1)设计目标的需求分析:计算器是现在一个普遍应用的工具,能够解决许多人工所无法计算的数据,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 (2)设计目标的功能分析:实现计算器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两个功能模块:输入和输出。 (3)设计原则:基于计算器系统要具有适用性广、操作简便等特点,本系统预计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①满足以上的基本功能要求;②能够在常见的计算机及其操作系统上运行。 2.设计的基本思路 利用GUI的界面设计,将整个大设计分为三块,分别是数据的输入,运算符

功能符的控制和数据的输入输出显示。利用Swing控件,数据的输入由0~9这10个按钮来表示,用“+”、“-”、“*”、“/”、“1/x”、“%”、“sqrt”这7个按钮来表示加、减、乘、除、求倒、取余、开方运算,用“.”和“±”这2个按钮来表示小数点和正负号,用“Back”、“CE”和“C”这3个按钮来表示退格、复位和清零的功能,数据的输入输出显示由文本字段来表示。将计算器的总体界面设计好后,再将代码分别写入不同的按钮的源程序中。 我要完成的一项改进,即添加一个拥有千位符分隔符功能的按钮,按下这个按钮能够在输入的一串数字中每三位加入一个逗号并且显示出来。我要在之前的界面设计的基础上多添加一个按钮“$”来表示千位符分隔符,并且将功能代码写入这个按钮的源程序中。 三、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与调用关系 1. 程序流程图:

并行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并行计算与多核多线程技术 课程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课程报告要求 手写内容:设计目的、意义,设计分析,方案分析,功能模块实现,最终结果分析,设计体会等。 允许打印内容:设计原理图等图形、图片,电路图,源程序。硬件类的设计,要有最终设计的照片图;软件类设计,要有各个功能模块实现的界面图、输入输出界面图等。 评价 理论基础 实践效果(正确度/加速比) 难度 工作量 独立性

目录 1. 设计目的、意义(功能描述) (1) 2. 方案分析(解决方案) (1) 3. 设计分析 (1) 3.1 串行算法设计 (1) 3.2 并行算法设计 (1) 3.3 理论加速比分析 (2) 4. 功能模块实现与最终结果分析 (2) 4.1 基于OpenMP的并行算法实现 (2) 4.1.1 主要功能模块与实现方法 (2) 4.1.2 实验加速比分析 (3) 4.2 基于MPI的并行算法实现 (3) 4.2.1 主要功能模块与实现方法 (3) 4.2.2 实验加速比分析 (4) 4.3 基于Java的并行算法实现 (4) 4.3.1 主要功能模块与实现方法 (4) 4.3.2 实验加速比分析 (5) 4.4 基于Windows API的并行算法实现 (5) 4.4.1 主要功能模块与实现方法 (5) 4.4.2 实验加速比分析 (6) 4.5 基于.net的并行算法实现 (6) 4.5.1 主要功能模块与实现方法 (6) 4.5.2 实验加速比分析 (6) 4.6并行计算技术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6) 4.6.1 主要功能模块与实现方法 (6) 4.6.2 实验加速比分析 (7) 5. 设计体会 (7) 6. 附录 (9) 6.1 基于OpenMP的并行程序设计 (9) 6.1.1 代码及注释 (9) 6.1.2 执行结果截图 (11) 6.1.3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2) 6.2 基于MPI的并行程序设计 (12)

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高级语言程序(JAVA)课程设计报告 系部名称:商学系专业班级:营销*** 学生姓名:墨璇 墨兰学号: ********** ********** 指导教师:王芬教师职称:讲师 2014年06月26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程序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时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设计地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课程设计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开发工具与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开发工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开发平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程序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实验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课程设计感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附录(程序代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器设计的java课程设计报告

】 · ( 华东交通大学课程设计 课 程: Java 程序设计 题 目: 计算器设计 年 级: 2010级 专 业: 信息一班 * 学 号: 姓 名: 组 员: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题目:计算器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基础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0—1 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计算器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3 年 6 月23日起至2013 年6月27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 计算机中心 ·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 (1)使学生掌握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Java的基本编程原理和基本的编程方法; (3)使学生学会系统调试;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软件文档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 1)基本要求: (1)分析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 (2)提出系统的设计方案; (3)对所进行编程、调试、修改。 2)创新要求: 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可进行创新设计,如:用虚函数,文件流,重载流插入运算符等。3)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要按照书稿的规格打印誊写设计论文; > (2)论文包括目录、摘要、正文、总结等; (3)毕业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4)答辩与评分标准: (1)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程序的可读性较好,并调试正确,60分; (2)能正确回答老师所提问题,可增加10分; (3)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规范整齐,可增加10分; (4)心得体会认真总结,可增加10分; (5)程序有创新性,可增加10分; [ 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不及格者需重做。 5)参考文献:

并行与串行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并行与串行数据结构与算法 专业班级:ACM1301 学号:U201315057 姓名:李海锋 指导教师:陆枫 报告日期:2015.9.2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1、课程设计概述 (2) 1.1 课设目的 (2) 1.2 课设要求 (2) 1.3 实验环境 (3) 2、系统总体设计 (4) 2.1 系统主模块结构体 (4) 2.2 找附近的最近的三个某地 (5) 2.3 找两点之间最短路径 (6) 2.4 数据录入模块 (7) 3、数据结构和算法详细设计 (7) 3.1 地图的存储 (7) 3.1.1 地图背景图片的存储 (7) 3.1.2 地图点 (7) 3.2 找附近的最近的特定地点(findNearby) (8) 3.3 找最短路径 (8) 4、程序实现简要说明 (9) 4.1开发环境 (9) 4.2 支持包 (9) 4.3 函数原型 (10) MainActivity.java:实现了地图主要功能 (10) Setting.java:地图数据的录入 (12) 4.4 函数功能调用关系 (14) MainActivity.java:地图主要功能程序 (15) Setting.java:数据录入程序 (15) 5、程序测试及结果分析 (16) 5.1 功能测试 (16)

5.2 测试结果分析 (22) 6、复杂度分析 (22) 6.1 输入地点名查找,鼠标点击显示 (22) 6.2 找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dijkstra) (22) 6.3 找附近最近的三个某地 (22) 7、软件的用户使用说明 (23) 8、特色与不足 (23) 8.1 特色 (23) 8.2 不足 (23) 九、主要参考文献 (24)

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数理学院2014级信息与计算科学 课程设计 姓名:刘金玉 学号: 3141301240 班级: 1402 成绩:

实验要求 1.应用自己熟悉的算法语言编写程序,使之尽可能具有通用性。2.上机前充分准备,复习有关算法,写出计算步骤,反复检查,调试程序。(注:在练习本上写,不上交) 3.完成计算后写出实验报告,内容包括:算法步骤叙述,变量说明,程序清单,输出计算结果,结构分析和小结等。(注:具体题目 具体分析,并不是所有的题目的实验报告都包含上述内容!)4.独立完成,如有雷同,一律判为零分! 5.上机期间不允许做其他任何与课程设计无关的事情,否则被发现一次扣10分,被发现三次判为不及格!非特殊情况,不能请 假。旷课3个半天及以上者,直接判为不及格。

目录 一、基本技能训练 (4) 1、误差分析 (4) 2、求解非线性方程 (6) 3、插值 (12) 4、数值积分 (12) 二、提高技能训练 (16) 1、 (16) 2、 (18) 三、本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500字左右) (21)

一、基本技能训练 1、误差分析 实验1.3 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实验目的: 研究误差传播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问题提出: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 实验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为 1,22b x a -+= 用求根公式求解下面两个方程: 2210(1)320(2)1010 x x x x +-=-+= 实验要求: (1) 考察单精度计算结果(与真解对比); (2) 若计算结果与真解相差很大,分析其原因,提出新的算法(如先求1x 再 根据根与系数关系求2x )以改进计算结果。 实验步骤: 方程(1): 根据求根公式,写出程序: format long a=1;b=3;c=-2; x1=((-1)*b+sqrt(b^2-4*a*c))/2*a x2=((-1)*b-sqrt(b^2-4*a*c))/2*a

计算机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技术综合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锅炉液位控制系统学生姓名史婷艳 专业班级自动化1302班学号20134460203 指导老师洪镇南 2017年1 月3日

目录 前言 (2) 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对象与控制指标 (4) 1.1锅炉汽包水位的特征 (4) 1.2汽包水位动态特性 (4) 1.2.1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W作用下的动态特性 (4) 1.2.2汽包水位在蒸汽流量D扰动下的动态特性 (5) 1.2.3燃料量B扰动下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 (6) 2. 汽包水位控制方案 (7) 2.1单冲量控制方式 (7) 2.2 双冲量控制方式 (8) 2.3 三冲量控制方式 (9) 3. 三冲量串级PID控制 (11) 3.1 串级PID控制 (11) 3.2 智能整定PID控制 (12) 4 汽包水位模糊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12) 4.1 输入输出变量 (12) 4.2 隶属度函数 (15) 4.3基于MATLAB/Simulink 环境建立的系统仿真分析 (16) 4.3.1 基于MATLAB/Simulink 的系统模型 (16)

4.3.2 仿真结果分析 (18) 总结与体会 (18) 参考文献 (20) 前言 锅炉是典型的复杂热工系统,目前,中国各种类型的锅炉有几十万台,由于设备分散、管理不善或技术原因,使大多数锅炉难以处于良好工况,增加了锅炉的燃料消耗,降低了效率。同时,锅炉工作过程中各项指标的调节难以建立数学模型,具有非线性、不稳定性、时滞等特点,所以如何改善对锅炉的控制,保证其正常工作,提高效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汽包液位是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保证液位在给定范围内,对于高蒸汽品质、减少设备损耗和运行损耗、确保整个网络安全运行具有要意义。 现代锅炉的特点之一就是蒸发量显著提高,汽包容积相对变小,水位变化速度很快,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汽包满水或者烧成干锅,这都对汽包液位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包液位过高,会影响汽包内汽液分离效果,使汽包出口的饱和蒸汽带水增多,蒸汽带水会使汽轮机产生水冲击,引起轴封破损、叶片断裂等事故。同时会使饱和蒸汽中含盐量增高,降低过热蒸汽品质,增加在过热器管壁和汽轮机叶片上的结垢。水位过低,则可能破坏自然循环锅炉汽水循环系统中某些薄弱环节,以致局部水冷管壁被烧坏,严重时会造成爆炸事故。 目前,对汽包液位位控制大多采用常规PID控制方式,从控制方式来看,它们要么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不能有效的控制锅炉汽包“虚假水位”现象,要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虚假现象”,系统却过于复杂,成本投入过大。常用的蒸汽锅炉液位调节系统有三种基本结构:单冲量调节系统结构、双冲量调节系统结构、串级三冲量调节系统结

电力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 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 10月 29 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1) 2.1设计要求 (1) 2.2设计指标 (2) 2.2.1网络参数及运行参数计算 (2) 2.2.2各元件参数归算后的标么值: (2) 2.2.3 运算参数的计算结果: (2) 三、设计内容 (2) 3.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的原理 (2) 3.1.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原理 (2) 3.1.2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原理 (3) 3.2潮流计算与分析 (4) 3.2.1潮流计算 (4) 3.2.2计算结果分析 (8) 3.2.3暂态稳定定性分析 (8) 3.2.4暂态稳定定量分析 (11) 3.3运行结果与分析 (16) 3.3.1构建系统仿真模型 (16) 3.3.2设置各模块参数 (17) 3.3.3仿真结果与分析 (21) 四、本设计改进建议 (22) 五、心得总结 (22) 六、主要参考文献 (23)

一、设计目的 学会使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通过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实例分析,加深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所给的电力系统,绘制短路电流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调试,最后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电力系统计算应用程序,通过自己设计电力系统计算程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短路计算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熟悉电力系统分析综合这门课程,复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的方法。了解Simulink 在进行潮流、故障分析时电力系统各元件所用的不同的数学模型并在进行不同的计算时加以正确选用。学会用Simulink ,通过图形编辑建模,并对特定网络进行计算分析。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2.1设计要求 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是系统受到大干扰后如短路等,系统能否恢复到同步运行状态。图1为一单机无穷大系统,分析在f 点发生短路故障,通过线路两侧开关同时断开切除线路后,分析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若切除及时,则发电机的功角保持稳定,转速也将趋于稳定。若故障切除晚,则转速曲线发散。 图1 单机无穷大系统 发电机的参数: SGN=352.5MWA,PGN=300MW,UGN=10.5Kv,1=d x ,25.0'=d x ,252.0''=x x ,6.0=q x , 18.0=l x ,01.1'=d T ,053.0"=d T ,1.0"0=q T ,Rs=0.0028,H(s)=4s;TJN=8s,负序电抗:2.02=x 。 变压器T-1的参数:STN1=360MVA,UST1%=14%,KT1=10.5/242; 变压器T-2的参数:STN2=360MVA,UST2%=14%,KT2=220/121;

java课程设计报告计算器

java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器 1 2020年4月19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5) 二、课程设计任务.................................................................................................... .. (2) 2.1、设计任务 (5) 2.2、课程设计要求: (6) 2.3、需求分析 (6) 三、开发工具与平台.................................................................................................... (3) 3.1、开发工具 (7) 3.2、开发平台 (7) 2 2020年4月19日

四、设计思路.................................................................................................... . (4) 4.1、界面设计.................................................................................................... . (4) 4.2.1、逻辑设计 (8) 4.2.2、程序流程图.................................................................................................... . (5) 4.2.3、主要代码展示及说明 (5) 4.3、程序测试 (18) 五、实验小结 (20) 3 2020年4月19日

编写一个计算器程序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金融IT入门-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XX系2017年月 3 日目录 一.总体概述:二.设计目标:三.程序流程图:四.程序代码:五.* 六.设计体会: 题目:用Python编写简易计算器程序学号:$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一、设计内容--------------------------------------------- - 2 - 1. 课程设计目的:------------------------------------- - 2 - 2.课程设计任务:-------------------------------------- - 2 - 3.创新要求:------------------------------------------ - 2 - 4.设计要求: ------------------------------------------- - 2 - 二、原理与分析------------------------------------------- - 2 - 1.开发的技术及功能------------------------------------ - 3 - 2.设计思路-------------------------------------------- - 3 - 3.设计效果图------------------------------------------ - 3 - 三、设计过程--------------------------------------------- - 3 - 1. 程序思路:----------------------------------------- - 3 - 2.功能实现:------------------------------------------ - 4 - 1)加减乘除求余以及指数运算------------------------ - 4 - 2)其他运算---------------------------------------- - 4 - 3)主要方法说明------------------------------------ - 6 - 4)程序流程图-------------------------------------- - 6 - 3.算法思路:------------------------------------------ - 7 - 4.数据分析:------------------------------------------ - 8 - 四、设计结果与分析---------------------------------------- - 8 - ⒈运行调试-------------------------------------------- - 8 - 1)进行加减乘除求余以及指数运算-------------------- - 8 - 2)求倒-------------------------------------------- - 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