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的经济危机

合集下载

二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二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二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二战爆发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

以下是导致二战爆发的一些主要原因: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战败国的处理方式引发了许多仇恨和不满。

通过《凡尔赛和约》等条约,德国被迫承担沉重的战争责任与赔偿,并失去了一部分领土。

这些举措引发了德国人民的不满情绪,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2. 经济危机与失业问题:二战爆发前,经济大萧条期间全球各地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这导致了许多国家的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动荡。

失业和贫困加剧了民族主义和的兴起,为战争提供了土壤。

3. 法西斯主义的崛起:20世纪30年代,一些国家出现了政治力量的崛起,如德国的纳粹利的法西斯党等。

这些极右翼政党利用国内不满情绪、民族主义和经济危机,通过威权主义手段来掌握政权。

他们对国家领土扩张和复兴国家的雄心,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4. 联盟系统的瓦解:二战爆发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形成了各种联盟和扩军政策。

然而,由于各国的利益冲突和政治争论,这些联盟体系逐渐瓦解。

例如,英法等西方大国没有对侵略行为采取坚决的行动,部分是出于对和平的追求,但也导致了侵略者的胆气更足,最终诱发了战争。

5. 政治领导人的采取的错误决策:二战爆发前,一些国家的领导人采取了不明智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例如,德国的希特勒试图瓦解《凡尔赛和约》,并展开领土扩张。

日本的军国主义者发动了侵略行动。

这些决策错误和侵略行动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总结起来,导致二战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战后遗留问题、经济困境、极端主义的兴起,联盟体系的瓦解以及政治领导人的错误决策。

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并最终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冲突。

二战发前的动荡局势

二战发前的动荡局势

二战发前的动荡局势随着20世纪的到来,世界局势变得日益动荡不安。

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导致了二战爆发前的紧张局势。

本文将探讨二战发前的动荡局势,并分析其中的根源和影响。

一、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冲突20世纪初,许多欧洲国家拥有庞大的殖民帝国,他们不断争夺殖民地资源和市场,导致利益冲突不断升级。

其中的经济矛盾转化为了政治矛盾,成为导致二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1929年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崩溃,失业率上升,贸易停滞。

这使得各国内部纷纷出现社会动荡和政局不稳定,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国的经济大萧条,这为纳粹党上台提供了机会。

三、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冲突二战爆发前,民族主义情绪迅速兴起。

一些民族国家试图寻找新的领土,并试图重塑他们的国家地位。

这导致了许多领土争端和边界冲突,如意大利的阿比西尼亚战争、日本的侵华战争等。

四、国际联盟的失败1919年成立的国际联盟旨在通过国际合作解决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然而,由于缺乏真正的执行力量和一致行动的决心,国际联盟未能阻止日益嚣张的侵略行为。

这为纳粹德国和其他希望通过武力获得更大影响力的国家创造了机会。

五、军备竞赛和军事同盟二战爆发前,各国纷纷加强军备,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形成了几个军事同盟系统,如同盟国和轴心国。

这种军备竞赛使得军事冲突的风险不断升高,并为全球规模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六、权力平衡的破裂二战前的世界国家体系中,原本的大国和平衡机制逐渐瓦解。

英国和法国等传统大国的实力相对衰退,而新兴大国如德国、日本和苏联试图扩张自身的势力范围。

这种权力平衡的破裂使得国际关系更加不稳定,成为二战爆发的另一个原因。

结论二战发前的动荡局势由多个复杂因素交织而成,其中包括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冲突、经济危机、民族主义的兴起、国际联盟的失败、军备竞赛和权力平衡的破裂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全球性的战争爆发。

了解这一历史背景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格局、维护全球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战——经济危机

二战——经济危机

1933.1.希特勒出任 德国总理(兴登堡任 命仪式)
3.内外政策:
法西斯独裁统治 (1) 对内: (2) 对外: A.冲破凡尔赛体系束缚 B.扩军备战
讽刺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对 内 恐 怖 独 裁
迫 害 犹 太 人
为躲避迫害,上海虹口提篮桥地区曾一度住过两万 名犹太人,60多年前被誉为犹太人的“诺亚方舟”
希特勒演讲
群众听希特勒演讲
处于声望颠峰时期的希特勒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⒈建立原因
⑴历史原因: ①缺乏民主传统 ②《凡尔赛和约》对德制裁激发了德意志民族复仇 情绪 ⑵现实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②垄断资本家的选择;纳粹党的兴风作浪
2、建立过程
1)1932,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2)1933年,希特勒出任国家总理,掌握国家政权,建 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对外扩军备战
1. 1935年实行 普遍义务兵役制, 公开撕毁《凡尔 赛和约》。
2.1936年出兵占 领莱茵非军事区。
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三、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建立原因
⑴历史原因: ①缺乏民主传统 ②华盛顿体系压制 ⑵现实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打击,经济基础弱, 国内市场狭小 三头怪兽 ②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2、标志: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3、统治政策 ①政治:禁止罢工,限制人民自由 ②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③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问题探究]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⒈都是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

⒉都是受到本国军事、封建主义历史传统的影响 ⒊国际关系中不利地位的影响(对凡-华体系极度不满, 都极力想打破) ⒋统治阶级的支持

世界历史上的几次经济危机

世界历史上的几次经济危机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 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1907 年、1914 年、1921 年、1929〜1933 年、1937〜1938 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

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最突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1973〜1975年的危机和1980〜1982年的危机,这两次危机都是在“停滞膨胀”的背景下发生的。

80年代初的危机更具有新的特色,这是一次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危机的时间非常接近。

1979年7月英国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于同年10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于1980年2月陷入危机,其他国家在1980年爆发危机的有比利时(2月)、日本(3月)、联邦德国(4月)、荷兰(4月)、法国(5月)、意大利(5月)、爱尔兰(6月)。

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1922年至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的繁荣和巨额回报让不少人进入到毕尔街头狂热的投机活动中。

1929年10 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

从1929年10月到1932年8月,纽约股市道指从380。

33跌到42。

84点,累计跌幅近90%。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0%,进出口贸易锐减77。

word范文6%,企业利润下降90%,银行业破产49%,失业率高达25%。

这次大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害,而且带来了极惨重的政治后果一一法西斯主义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道。

琼斯工业股票突然下跌了508点,跌幅为22。

6%。

10月20日,伦敦、巴黎、东京股票市场大幅下挫。

二战的根源与背景

二战的根源与背景

二战的根源与背景二战是20世纪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其根源与背景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国际政治的动荡局势。

本文将从军备竞赛、经济危机、民族主义兴起、政治冲突等方面探讨二战的根源与背景。

一、军备竞赛与军事冲突在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Versailles Treaty)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限制,导致德国感到严重的国家屈辱感。

作为战胜国的法国和英国则迅速开始军备扩张,以保持他们在世界的地位。

军备竞赛成为欧洲国家之间的常态,而德国则在秘密地扩充自己的军备力量。

此外,军事冲突也为二战埋下了伏笔。

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党开始通过侵略邻国来实现德意志民族的扩张目标。

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随后在1939年又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而同年的九一八事变更是亚洲军事冲突的导火索。

二、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20世纪三十年代,全球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这是二战爆发的另一个重要背景。

股市崩盘、大萧条造成的失业潮和经济困境打击了人们的生活,社会动荡不安进一步加剧。

此时,纳粹党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和经济危机,成功地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

其他国家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民族主义、极端主义开始蔓延。

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极权主义者的崛起,为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三、民族主义兴起与殖民地纷争民族主义是二战背景中不可忽视的元素。

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运动逐渐高涨,许多亚洲和非洲国家纷纷摆脱欧洲殖民统治,争取独立和自主权。

同时,民族主义情绪也强烈影响了欧洲国家。

例如,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推行了“罗马帝国复兴”,试图恢复意大利在古代时期的辉煌。

日本也开始推行扩张主义政策,试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对中国发动了全面战争。

这些国家的独立和扩张行动加剧了欧洲和亚洲地区的紧张局势。

四、政治冲突与外交失衡1930年代,国际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的兴起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冲突。

例如,西班牙内战成为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势力的代理战争;意大利、德国与日本的结盟也对国际秩序产生了冲击。

1929-1933经济危机

1929-1933经济危机

1、发展经济要以市场为导向。要扩大内 需,规范股市,要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 使经济发展健康、良性的运行。
2、居安思危,适时调整国家政策, 防患于未燃。 3、要注意国际合作,以邻为壑的 自保政策不可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美国,胡佛政府无力扭转。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 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 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同时也采取一 些有利于小生产者和工人的措施,以缓和 国内的阶级矛盾。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直接影响: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 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 的恢复;
对美国的影响:缓和阶级矛盾,遏制了法西斯 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 道路,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 新模式,对其他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战 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影响 各国状况(局部):
社会危机:政坛丑闻、阶级矛盾尖锐、 法西斯
世界局势(整体):经济上加强干预,设置 关税壁垒限制进口,加紧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另一方面 加紧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民族解放运 动高涨。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启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最早的经济危机: 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 1847年蔓延欧洲的工商业危机 最早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1857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 的矛盾 具体原因: 市场危机 直接原因: 股市崩溃

二战起因过程影响

二战起因过程影响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 犁取得土地。
战争前奏:
1919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组织。1921年9月,正式建立法西斯党。1922年10月,意 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开始建立。 1931年9月18 日,日本发劢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 1932年夏天,德国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初,希特勒出 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功架政权。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取缔纳粹党以外 的一切政党。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 1934年,希特勒成 为国家元首,集总统、总理、军队最高统帅亍一身,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1935年,德国 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1936年,德国开进莱茵非 军事区,进一步践踏《凡尔赛和约》。 1936年2月26日,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劢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 丌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6年5月,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正式吞幵了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协定,加强对外侵略战争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 “柏林——罗马轴心”形成丌久,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劢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意大 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1938年,德国 派兵占领了奥地利。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内维尔· 张伯伦达拉 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开会,签订协定,在没有 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 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1939年,德国威胁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8月,德苏两国秘密签订《苏德互丌侵犯条 约》。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根本原因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比较晚,原有的经济基础比较 薄弱。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也主要是政府大力推动 的结果。同时,日本发展经济有着先天缺陷:国内市场狭 小,资源极度贫乏,因而严重依赖海外的原材料市场和商 品市场,进出口贸易是其生命线。因此,当危机爆发后, 世界各国纷纷提高关税,使货币贬值,大打贸易战,对日 本的打击就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经济危机沉重打击 了日本经济。资本家为转嫁危机 ,大量裁减工人,并降低 在业工人工资,这又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进而引发政治 危机 。统治阶级惶恐不安,亟需建立强权政治。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魏玛政府 无力解决
1929--1933 危机
统治阶级 要建立独裁政府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勾结
讨好军队
欺骗
人民
国会第一大党 1933.1.上台组阁
3.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政治 国会纵火案
种族灭绝政策
国民经济军事化 法西斯说教
经济 文化
洲 战
一党专政

德国

法西斯专政
源 地
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根本原因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经济几乎完全崩溃。只是依靠美英 对它的贷款和援助,才使经济在20年代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发 展。正因为接受了美国的大量贷款,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 几乎立刻就波及到了德国。危机使社会矛盾激化,工农运动 此起彼伏,垄断资产阶级感到利用旧的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已 经无力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逐渐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 的强权政府,这就为纳粹党人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工农运动 1929-1933
矛盾激化
危机
军部 法西斯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前的经济危机
世界经济危机也称为大萧条,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在美国。

一、爆发原因:
1、贫富差距过大,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力。

2、信贷消费过度膨胀,造成市场虚假繁荣,加剧生产力与销售的矛盾。

3、股票投机过度,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

4、股票投机猖獗,掩盖了生产力和销售的矛盾。

5、各国国内政治失误,即经济危机是自由放任、政策的产物。

二、导火线: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暴跌
三、危机表现:
1、工业生产大幅下降。

2、企业大批破产,工人大量失业,经济损失严重。

3、世界商业市场急剧萎缩,关税战,贸易战加剧。

四、危机特点:
1、涉及范围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长,1929年~1933年
3、破坏性大。

宋雨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