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培养项目
香港科技大学(HKUST)双联学士学位项目

香港科技大學(HKUST)雙聯學士學位項目申請應備文件※限本校106學年度入學之數學、化學、物理、動機、工工與化工之大學部二年級申請申請資料送件清單:(請核對並於期限內送達本中心,本中心收件截止日為2019年2月19日(二),請另依學系指定日期前繳交以下文件)□本校申請香港科大雙聯學位生申請表(請提供中、英文基本資料)□歷屆成績單正本(107學年度上學期成績皆需送達,含系班排名),中、英文版□托福(IPT600、iBT100且寫作須達24以上)或IELTS須達7.0以上之證明□學測成績(英文版) (Overall score (out of 60) of the four subjects to be above the sum of each subject’s Top Percentile (頂標) scores in the cohort concerned),請向以下網站申請:.tw/QandA/ApplyCertificateQandA.htm(第3與4之文件皆為香港科大要求)□個人撰述、交流學習計畫書一份(不超過A4紙5頁,限英文)□護照影本(如無請至旅行社辦理)□推薦信兩封(限本校教授),限英文□在學證明,英文版□2吋彩色照片(背景須白色,製作簽證與對方學生証用)□監護人同意書□其他有利審查資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則免附)有關本校與香港科大雙聯學士一案相關訊息,請見推廣中心首頁→雙聯學位→大陸港澳→香港科大網頁:.tw/files/13-1154-120290.php?Lang=zh-twNTHU-HKUST Dual-Degree Application Form※確定錄取後,由本中心通知申請人備妥各校需要文件,在期限內逕自交到本中心,俾交流切結書至本中心,始能領取交流學校開出之錄取通知單。
申請人聲明本人確認本申請表所述均屬實,本人亦明瞭如有提供不正確及不完整之訊息,可能導致本人交換生資格被取消。
梳理南科大10出路

梳理南科大10出路梳理南科大10南方科技大学树仁书院2021级新生家长【2021.11.1南科大官网全面改版,以此纪念!】2021.1更新南方科技大学 2021年4月16日,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
赋予学校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历史使命。
南方科技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广东省领导和管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广东省首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是深圳市高起点、高定位创办的一所创新型大学;目标是迅速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全国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副校长陈十一教授为现任校长。
现有在校生2100人。
占地3000多亩。
你来与不来,南方科技大学都健步行走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路上!(题记)十出路――三位一体探索三创2021年初,南科大首届实验班毕业生29名,有23人被世界著名大学(包括耶鲁、牛津、剑桥、哥伦比亚、加州理工学院等高校)录取为硕士、博士生。
这一比例达到了国内顶尖大学顶尖专业的水平,几位同学分别被华为、腾讯等著名企业录用。
由此,有人将南科大称为“出国预备班”。
对此,陈十一校长回应,首届学生确实出国的多,这跟他们特殊的情况有关。
他指出,南科大是致力于成为研究、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三位一体的大学,南科大将在“创知、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执着前行,探索不息。
创知――他希望南科大的毕业生,有的能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学者,甚至做一些“诺贝尔奖级的工作”。
南科大目前有2021级188人、2021级388人,请看学校为他们的谋划:确定了香港、澳门、新加坡、美国的一些合作高校,境内的也有一些著名高校,研究生院计划招生160个博士,200个硕士,全额资助。
【南科大―北大、哈工大联合培养硕士生170名、博士生30名,全额奖学金资助(南科大提供博士生10万元/年、硕士生5万元/年),并为学生提供全额学费奖学金;【南科大―澳门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70人(本科、硕士起点两种),两校为学生提供在澳门学习资助300,000澳门币,由澳门大学按月发放。
粤港澳联合培养专项计划

粤港澳联合培养专项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为了促进各地的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粤港澳三地决定联合开展粤港澳联合培养专项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共同资源整合和跨界合作,为粤港澳三地的优秀青年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平台。
二、计划目标1.加强粤港澳三地的人才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大湾区的经济发展;2.鼓励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3.推动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和互动发展;4.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优秀青年人才。
三、计划内容1. 联合培养项目通过联合培养项目,粤港澳三地的高校将共同开展学生的交流与培养,为学生提供跨境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学生可以在不同地区的高校进行学习,体验不同的文化和教育环境,拓宽自己的眼界和视野。
2. 跨界创新研究粤港澳三地的高校将联合开展跨界创新研究项目,通过共同研究和合作,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研究人员可以参与不同地区的研究项目,共同攻关解决科技难题,推动科技创新的跨界发展。
3. 资金支持和奖励政策为了吸引和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计划,粤港澳三地将提供资金支持和奖励政策。
通过设立奖学金、科研项目资助等方式,为参与计划的优秀人才提供经济支持和激励,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
4. 交流交流和交流平台粤港澳三地将建立交流机制和交流平台,为参与计划的人才搭建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通过举办学术论坛、创新大赛、项目孵化等形式,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
四、计划效益1.增进粤港澳三地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促进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2.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潜力;3.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动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4.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五、总结粤港澳联合培养专项计划是粤港澳三地共同推动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联合培养项目、跨界创新研究、资金支持和奖励政策以及交流平台的建设,计划将引领大湾区的创新发展,促进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合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计划简介(2014-1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下简称「中科大」) 和香港城市大学(从下简称「城大」)两校的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的具体细节如下:1.学科领域范围∙两校已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领域。
2.学习地点与安排∙联合博士培养项目的修读年限一般为五年。
原则上学生第一学年在中科大修读并完成公共必修课和学科基础课程,第二至第五学年按以下学习模式,修读部分专业课及完成学∙若经两校双方同意,学生修课所得的学分可获两校互相承认。
若有需要,两校的导师可安排学生在中科大或在香港城大一段时期修课或做研究。
另外城大的老师也可到深圳研究院授课,以协助学生达致两校的课程要求。
∙学生必须达致两校的培养计划和学术水平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才可申请授予学位。
3.培养方式∙学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由中国科大和城大各指派一名教师作为导师。
∙学生的培养计划,包括专业课的选择、研究方向的确定和学位论文选题,由两校导师共同商讨决定。
∙学生在联合培养期间,由两校成立的督导小组(Qualifying Panel)跟进其学习进度。
督导小组的基本成员包括两校的导师(Supervisors)。
4.学业进度评估∙学生在完成第二年的课程学习后要递交一份中期研究报告(Qualifying Report, in English),之后学生每学年终需递交年度研究进展报告(Annual Progress Report, in English),供督导小组审核,直至完成学位论文。
∙若学生未能通过督导小组审核,督导小组可考虑让该生退出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
5.学位论文评审∙学生完成论文研究工作后,要提交一份以英文撰写的学位论文及一份中文摘要。
论文水平必须达致两校的要求。
∙中科大及城大按两校有关规定共同安排学位论文评阅。
论文评阅通过后,两校会邀请专家组成联合答辩委员会(Joint Examination Panel),为学生进行答辩(用英语进行)。
深圳湾实验室联合培养协议

深圳湾实验室联合培养协议
为探索跨学科、重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深圳湾实验室与多所高校共建学生实践基地,为高校在读学生构建前沿项目研究平台。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书记孙棋一行先后到访深圳湾实验室,分别就加强沟通协作、深化合作学生实习基地事宜进行深入交流。
其中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实验室签署了共建学生实践基地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深圳湾实验室将与高校建立定向合作关系,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探索学生培养新机制,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科技合作及教育培训等。
深圳湾实验室作为广东省、深圳市建设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自启动建设以来已集聚了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围绕重大疾病、学科技术、产业转化三个维度设置了14个研究所/中心,引进研究团队80支,科研人员占比超80%,为进一步拓宽高端人才引进渠道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与科研机构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浙江大学开展深度合作之外,目前,深圳湾实验室已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签署联合培养协议,面向生命科学及化学领域招收博士研究生候选者,发挥各机构在各自领域的优势,构建更加紧密友好的合作关系,培养高水平科研创新人才。
深圳湾实验室主任助理张欣豪表示,希望通过实验室与高校间的合作,增加科研机构发展活力,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塑造成德才兼备的高端人才,并将合作的相关成果推动落实到大湾区建设中。
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种模式

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种模式摘要: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第一课堂”模式、“第二课堂”模式以及联合培养模式等。
“第一课堂”模式指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模式主要有科研项目参与及竞赛参与,联合培养模式主要包括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
关键词:高校;创新;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既是时代的强烈呼唤,也是整个社会和民族的责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现阶段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第一课堂”模式、“第二课堂”模式以及联合培养模式等。
一“第一课堂”模式“第一课堂”模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指学生所接受的课堂教学,其重点在于课程的设置。
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一课堂”模式主要是借鉴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课程体系通常采取“通识模块+学科大类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
通识模块包括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类,其中必修课程是指公共基础类课程,选修课程为“核心课程+基础平台”的通识类课程。
学科大类模块是指学科专业基础类课程,部分高校将此模块划归到通识模块中,学生根据兴趣及能力选择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模块即专业方向的课程,是在学生确定专业后所修习的课程。
校际合作,即通过校与校之间的联合、交换使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环境、享受多种资源,通过共同的投入和努力,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大学职能上实现共同发展。
学生联合培养的方式一般为学分互认下的跨校选课;交换生项目;短期学术交流等。
在暑假或寒假以夏令营、冬令营等形式开展学习交流;有的时间相对较长,例如“第二校园经历”为一学期或多学期。
高校之间相互结盟、联合培养,有利于实施开放办学,而“第二校园经历”对学生感受丰富的学术文化、扩大学科视野、提升科研实践能力等都大有裨益。
校际合作的形式分为国内合作及国际合作。
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培养项目

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材料准备·时间安排·注意事项一、基本信息(一)每年名额:10人(二)面向人群:面向大三、大四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专业成绩列全年级前50%,绩点3(总分4分);且表现出较强的学术知识背景。
(三)语言: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托福iBT(TOEFL iBT)100分以上(托福无分项要求,建议申请者考虑提供托福成绩)或雅思(IELTS)7分以上(单科成绩必须为5.5分或以上)。
(四)费用:八个科目的学费共港币十二万。
此外,每个额外学分的学费为港币五千。
除学费之外,须自行承担住宿费、个人用品、书籍及学习期间保险及医疗费用。
(五)住宿:学生需自行在校外解决住宿问题,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住宿管理处可在此方面提供协助。
(六)注意事项:1.除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学分外,已具备获得厦门大学学士学位授予的各项条件(除论文外, 3+1培养方向同学如尚有未修毕课程,将只限于目前批准的《非学术课程豁免名单》(附于附件)内的课程。
报名时除满足语言考试要求之外,须保证大学期间成绩及绩点符合要求,同时于录取当年6月可提交所有课程成绩,并依旧符合录取条件);2.获得学校推荐后,由香港科技大学对学生进一步选拔及录取;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材料准备·时间安排·注意事项二、时间安排(以大三申报为例,大四则顺延一年即可)材料准备–大三上学期,12月1) 个人履历(中英文);2) 正式成绩单(中英文,请在电子版中将必修课一一用红线画出,教秘填写GPA);3) 英语语言成绩单(仅限托福或雅思,需符合入学需求);4)香港科技大学报名表(可在学院网站自行下载);其他材料可相应按照要求提供。
院内遴选– 1-2月1) 学院安排全英文面试,考察英语表达能力及外出学习计划;2) 面试通过后,填写发放的MSc in Global China Studies (GCS)- "3+1"Admissions表格并自查,确保在6月之前,能够取得除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学分外,所有获得厦门大学学士学位授予的各项条件;3) 进行校内审核、公示,重新确认成绩单;4)提交名单至教务处、学生处、台港澳办等相关部门;5) 学院将通过审核的提名名单提交至香港科技大学。
研究生港澳联合培养专项计划

研究生港澳联合培养专项计划摘要:一、背景介绍1.粤港澳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的意义2.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二、计划内容1.联合培养高校的范围2.招生计划和选拔方式3.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4.资助和奖励政策三、申请流程1.培养单位提交申请2.审核和评审3.公示和录取四、项目优势1.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2.增加研究生在国际竞争中的机会3.促进粤港澳地区高等教育合作和交流五、总结1.项目的影响和成果2.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正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柱。
为了更好地发挥粤港澳地区的教育资源优势,推进三地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我国出台了研究生港澳联合培养专项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计划的内容、申请流程以及项目优势。
一、背景介绍1.粤港澳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的意义粤港澳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旨在落实国家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推动三地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这一计划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增强其在国际化竞争中的地位。
2.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三地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在此背景下,粤港澳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应运而生。
通过这一计划,旨在推动三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计划内容1.联合培养高校的范围粤港澳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涵盖了我国大陆、香港、澳门三地的高校。
参与高校将开展联合培养、交换生等项目,促进三地研究生的交流与合作。
2.招生计划和选拔方式招生计划将根据三地高校的实际需求和资源情况进行制定。
选拔方式主要包括选拔优秀本科生、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以及选拔优秀研究生进行短期交流等。
3.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联合培养模式采用“3+1”、“2+1”等形式,学生将在三地高校进行学习,获得双学位或联合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材料准备·时间安排·注意事项一、基本信息(一)每年名额:10人(二)面向人群:面向大三、大四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专业成绩列全年级前50%,绩点3(总分4分);且表现出较强的学术知识背景。
(三)语言: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托福iBT(TOEFL iBT)100分以上(托福无分项要求,建议申请者考虑提供托福成绩)或雅思(IELTS)7分以上(单科成绩必须为5.5分或以上)。
(四)费用:八个科目的学费共港币十二万。
此外,每个额外学分的学费为港币五千。
除学费之外,须自行承担住宿费、个人用品、书籍及学习期间保险及医疗费用。
(五)住宿:学生需自行在校外解决住宿问题,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住宿管理处可在此方面提供协助。
(六)注意事项:1.除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学分外,已具备获得厦门大学学士学位授予的各项条件(除论文外, 3+1培养方向同学如尚有未修毕课程,将只限于目前批准的《非学术课程豁免名单》(附于附件)内的课程。
报名时除满足语言考试要求之外,须保证大学期间成绩及绩点符合要求,同时于录取当年6月可提交所有课程成绩,并依旧符合录取条件);2.获得学校推荐后,由香港科技大学对学生进一步选拔及录取;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材料准备·时间安排·注意事项二、时间安排(以大三申报为例,大四则顺延一年即可)材料准备–大三上学期,12月1) 个人履历(中英文);2) 正式成绩单(中英文,请在电子版中将必修课一一用红线画出,教秘填写GPA);3) 英语语言成绩单(仅限托福或雅思,需符合入学需求);4)香港科技大学报名表(可在学院网站自行下载);其他材料可相应按照要求提供。
院内遴选– 1-2月1) 学院安排全英文面试,考察英语表达能力及外出学习计划;2) 面试通过后,填写发放的MSc in Global China Studies (GCS)- "3+1"Admissions表格并自查,确保在6月之前,能够取得除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学分外,所有获得厦门大学学士学位授予的各项条件;3) 进行校内审核、公示,重新确认成绩单;4)提交名单至教务处、学生处、台港澳办等相关部门;5) 学院将通过审核的提名名单提交至香港科技大学。
首次网申– 3月材料寄送–6月香港科技大学审核后,将于6月中旬向被预录取的同学邮箱寄送Conditional Offer。
预录取同学将寄送正式申请材料如下:1)MSc in Global China Studies (GCS)- "3+1"Admissions表格;提名同学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再次核查,确保除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学分外,已具备获得厦门大学学士学位授予的各项条件。
2) 教务处自助打印成绩单(中英文,包含前三学年所有课程);打印好后请先找教学秘书核查是否已取得除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学分外的全部学分,并单独出具证明。
3) GPA证明;教务处网站下载专门模板后,需同时加盖学院公章及教务处公章。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材料准备·时间安排·注意事项4)英语语言成绩单(需要通过雅思官网向香港科技大学寄送雅思成绩单,电子版或纸质版均可,成绩需符合入学需求);5) 个人承诺书(Conditional Offer 中);6)在学证明。
确认无误后,预录取同学提交以上全部材料给学院,进行院内公示,由学院向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备案,开具正式提名公函并寄送。
录取流程– 6月1) 预录取同学根据要求登录网申系统接受offer并支付定金;2) 香港科技大学收到厦门大学寄送的最终材料并审核通过后,向正式录取同学发送录取通知书。
3) 正式录取的同学,应立刻办理签证签注手续、保留学籍手续、保留党组织生活手续(仅限党员)、出国出境手续。
以上手续均办妥后,方可正式离校,赴港学习。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材料准备·时间安排·注意事项三、签证办理办理学生签证(VISA)香港科技大学会在向申请人发出conditional offer以后,告知其可以开始办理学生签证,具体所需材料会在网站上有具体提示,申请人也可以在“香港政府一站通”网站上进行相关查询。
因学生签证办理需要较长时间,建议收到conditionaloffer之后立即办理。
办理学生签证具体所需材料大致为conditional offer、身份证复印件、港澳通行证复印件、资产证明、ID995A(科大网站中提供)、文件“Undertaking for Providing Full Financial Support to an HKUST Student”(科大网站中提供)。
办理逗留签注在收到香港方面寄过来的学生签证之后,申请者持带有报道/开学时间的邮件纸质版、录取通知纸质版、学生签证、港澳通行证、身份证、护照等到出入境管理局办理逗留签注。
注:厦门出入境管理局办理港澳通行证的时长大概为两周;办理逗留签注的标准时长为6个工作日,若有文件可以证明时间紧急则可以办理加急签注,办理时长在3个工作日以内(具体结果可以从微信公众号中查询)。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材料准备·时间安排·注意事项四、离校\入学∙办理保留学籍手续1) 下载纸质申请表,厦门大学教务处官网>>下载专区>>学生管理>>《厦门大学本科生保留学籍申请表》,根据要求填写后交至教学秘书处存档;2) 登录学工系统,自助办理保留学籍。
∙办理保留党组织生活手续仅限党员,需联系辅导员完成,该手续需在出国出境前15天申报。
∙办理出境手续– 8月1) 具体流程参见人文学院官网>>下载中心>>对外交流>>《因公出国手续说明及相关附件》;经办人:建南大礼堂302李文娟老师。
根据学校规定,该手续需在出国出境前1个月2) ,在国际处出国出境登记系统备案。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材料准备·时间安排·注意事项附件下载“环球中国研究”硕士课程暨3+1,3+2,4+1 学士/硕士课程报读问与答Q1. 为何“环球中国研究”硕士学位课程授予MSc而非大家耳熟能详的MA?MSc (M.Sc., M.Sci)全称是Master of Science,国内普遍将其简单归于研究生期间攻读理科的一种专业称谓,实际上MSc在欧美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适用面宽泛得多。
比如在美国和加拿大,MSc和MA是两个基础的研究生学位,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理工学科,修读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社会科学等研究生学业的学生往往获得的是MSc。
很多大学也把获得硕士学位作为升读博士学位的条件之一。
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为中国留学生青睐的留学地点,MSc课程有不同结构内容,可以为研究型、课程型,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
简单来说,因为所修课程横跨经济学、社会学、人文学、政治学、统计分析等等学科,强调培养学生扎实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所以学生修毕这一课程将获得是MSc,而非在传统人文科学领域获得的MA。
Q2. 如何在4-4.5年内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3+1”、“3+2”、“4+1”)?原大学学籍如何保留?香港科技大学与若干学术交流合作伙伴院校签有合作协议,共享共创优质教育。
根据协议,伙伴院校根据推荐名额,每年向香港科技大学推荐符合录取资格的大学三年级本科生,香港科技大学从中选拔录取的学生将在第四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修读“环球中国研究”硕士学位课程。
在此期间,这些学生仍为原派出学校的注册本科学生(部分伙伴院校与香港科技大学之间有学分互认转移协议)。
这些学生获得原派出大学的本科学士学位,并于每年8月31日前向香港科技大学提交一份学士学位毕业证书官方复印件及官方成绩单后,香港科技大学可根据其完成“环球中国研究”硕士学位课程的情况颁授“环球中国研究”硕士学位。
上述安排有利于帮助学生高效地于4-4.5 年间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大大增强了继续深造及就业的竞争力。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材料准备·时间安排·注意事项Q3. 香港科技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排名如何?香港科技大学创校22年已经跻身于《QS全球大学排名》2013全球顶尖200所大学排名榜第34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2013全球顶尖200所大学排名榜第57位,以及连续三年跻身于《QS亚洲大学排名》全球顶尖 200所亚洲大学排名榜第1位(2011-2013)。
《上海交通大学》全球顶尖大学排名榜将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社会科学评为第51-75 位(2012),位列大中华区之冠。
其社会学学科同时位列《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全球顶尖社会学学科大学第45位(2013)。
Q4. 香港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如何?香港科技大学有教师队伍近500人,全部都拥有博士学位,80%来自欧美顶尖名校,譬如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牛津、剑桥、多伦多大学等等。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50多名全职教师均为世界知名大学博士,更有在海内外高等学府教研多年的资深学者。
Q5. 修毕“环球中国研究”硕士课程是否可以出国和考研?可以。
学生毕业并获得“环球中国研究”硕士学位可以选择出国留学、返回国内攻读博士学位,或者选择就业等。
本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及训练对学生进一步深造或就业大有裨益。
学生也可从相关指导教师处获得继续深造的推荐信。
Q6. “环球中国研究”专业有什么优势?“环球中国研究”授课式硕士课程汇聚顶尖学者和拔尖学生,采用全英文教学,学生不仅在专业学习上获益匪浅,其个人发展方面也受到重视。
本专业的课程结构富有弹性,充分结合我院内在优势与外在人才需求,旨在扩大学生知识面,全面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对未来的规划在四个专业领域中任意选课,只要所选课程至少涵盖两个专业领域,即可达到毕业要求。
Q7. 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如何?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材料准备·时间安排·注意事项香港科技大学的全日制研究生就业率超过80%,其余有相当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
我校授课式硕士研究生课程(除MBA外)的就业率约为75%,其余大多选择继续学习、移民等。
非MBA毕业的授课式硕士研究生约90%受聘于商业与工业企业领域。
受惠于“非本地毕业生回港/留港及就业安排”,逾30%的内地在港学生毕业后选择投入香港的职场得到历练。
有关非本地毕业生回港/留港就业安排,可参见香港入境事务处网页:.hk/chtml/faq_nlc.htm。
Q8. 香港科技大学交通方便吗?周边环境如何?香港科技大学进出市中心交通方便,有公共交通接驳至距离学校10几分钟的地铁站分赴港岛和九龙主要各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