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
食管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联合治疗方案设计与选择依据
食管癌生物学特性
基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和特点,联合治疗方案旨在提高局部控制 率和生存率。
放疗与免疫治疗协同作用
放疗可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释放肿瘤相关抗原,激活免疫系统 ;免疫治疗可增强放疗的抗肿瘤效应,形成协同作用。
个体化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目标,制定个体化的联合治 疗方案。
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化疗等其他 治疗手段可显著提高食管癌患者 的总体缓解率和生存率。例如,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放疗在局部晚 期食管癌患者中取得了较高的缓 解率和生存率。
生物标志物预测疗效
一些生物标志物如PD-L1表达、 TMB等可预测免疫治疗在食管癌 中的疗效,有助于实现个体化精 准治疗。
04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策略探 讨
不同分期患者联合治疗方案差异
早期食管癌
局部晚期食管癌
对于局部晚期患者,联合治疗方案旨在提高局部控 制率,降低远处转移风险,延长生存期。
对于早期食管癌患者,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 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 存率。
转移性食管癌
对于转移性患者,联合治疗方案以姑息性治 疗为主,旨在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CT、MRI或PET等影像技术 ,在放疗前、中、后实时获取肿 瘤位置信息,提高照射精度。
03
立体定向放疗( SBRT)
针对早期食管癌,采用大剂量、 少分次的照射方式,提高局部控 制率。
放疗计划设计与优化
1 2
剂量学优化
利用先进的剂量计算算法和计划评估工具,实现 照射剂量在肿瘤区域的高度集中,同时降低对周 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患者随访和效果评价建议
随访建议
治疗结束后,患者应定期接受随访,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随访频率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前2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之后每 6个月随访一次。
食管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04
食管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 临床应用建议
患者选择与治疗方案优化
患者选择
食管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适用于局部晚期或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无明显禁忌症况,个体化制定放疗计划,优化照射剂量和范围,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免疫治疗药物选择
论和协商达成共识。
本共识对于食管癌患者的诊断、治疗 计划、疗效评估和随访等方面提供了 指导和建议,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患者
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02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基础研 究
放疗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放疗可以促进肿瘤抗原的释放和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增强抗肿瘤免 疫应答
放疗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加肿瘤抗原的暴露,从而增强抗肿瘤免 疫应答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 新辅助治疗及辅…
放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可以 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风险,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 题
目前,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新辅 助治疗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仍需 进一步探讨,如最佳治疗时间和 剂量等因素需要更加严谨的临床 研究证实。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对生存质量及生存期的影响研究
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基因突变情况及免疫表型,选择适宜的免疫治疗药物,如PD-1/PD-L1抑制剂等。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最佳时机
要点一
同步放化疗与免疫治 疗
对于局部晚期或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食 管癌患者,推荐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 治疗,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远期 生存率。
要点二
序贯放化疗与免疫治 疗
对于不能耐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可 考虑序贯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以减 轻不良反应和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结果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放疗联合免疫治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 生存期、提高肿瘤缓解率和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质子重离子医院的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

质子重离子医院的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质子重离子医院的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在肿瘤治疗领域中逐渐得到重视。
质子重离子放疗作为一种精准放疗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放射治疗对健康组织的伤害,而免疫治疗则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力,两种治疗方式的结合旨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
一、质子重离子放疗的优势质子重离子放疗是一种利用质子和重离子来治疗肿瘤的放疗技术。
与传统的X射线放疗相比,质子重离子放疗具有以下优势:1. 精准定位:质子重离子放疗能够通过三维成像系统精确定位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从而在治疗过程中更好地控制放射剂量的投放。
2. 剂量分布均匀:质子重离子放疗所释放的能量在进入患者体内后迅速减小,使得质子束能够在肿瘤内部集中释放,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剂量,减少了放疗对健康组织的伤害。
3. 治疗效果显著:质子重离子放疗适用于大部分实体肿瘤,包括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并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治疗效果。
二、免疫治疗的原理与优势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的治疗方式。
免疫治疗具有以下原理与优势:1. 免疫激活:免疫治疗能够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足够的抗体和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从而阻止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2. 长效治疗:免疫治疗具有长效性,能够使免疫系统长时间保持高度活跃状态,对肿瘤形成的细胞进行即时监测和清除。
3. 适应范围广:免疫治疗适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特别是对那些对传统放射治疗、化疗等治疗方式产生抵抗的肿瘤有效。
三、质子重离子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质子重离子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可以发挥两种疗法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
1. 放疗与免疫的协同效应:质子重离子放疗可通过杀死肿瘤细胞释放出一系列的抗原,激活免疫系统的T细胞,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力。
免疫治疗则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对放疗后细胞残余和转移瘤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应答。
肝癌的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

肝癌的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被广泛运用于肝癌的治疗中,并且联合应用这两种治疗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深入探讨肝癌的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具体方法和优势,以及联合应用的潜在效果。
首先,放射治疗作为一种经典的肿瘤治疗方式,已经在临床实践中证明了其治疗肝癌的效果。
放射治疗通过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使其失去分裂和生存的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放射治疗有多种形式,包括外部放疗和内部放疗。
外部放疗是指通过机器从体外照射高能射线到肝癌部位,实现肿瘤细胞的杀伤。
内部放疗则是将放射性物质通过手术或介入手段植入到肿瘤附近,直接杀灭肿瘤细胞。
然而,放射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放射治疗对于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对于肝脏这样一个重要的器官。
其次,放射治疗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放射性耐药性,从而减弱治疗的效果。
这些问题促使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其他治疗方式,例如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免疫治疗可以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抗击能力。
免疫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癌症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癌症疫苗通过注射病毒、细菌或其他物质,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对肿瘤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攻击的能力,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效果。
与放射治疗相比,免疫治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免疫治疗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可以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其次,免疫治疗可以避免肿瘤细胞的放射性耐药性产生,提高治疗效果的稳定性。
此外,免疫治疗还具有较长的持续作用时间,可以在治疗结束后继续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
既然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那么联合应用这两种治疗方式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杀灭肿瘤细胞释放出的抗原,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降低远处转移率,提高 局部控制率。
喉癌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提高肿瘤退缩程度,降 低并发症发生率。
胸部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提高 患者生存期,降低复发风险。
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提高肿 瘤退缩率,降低耐药性。
食管癌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提高患者 生存率,减轻痛苦。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概述 •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方法 •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 •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与副作用 •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未来展望
01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是指利用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同时 通过免疫调节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治疗方法。
该联合治疗策略具有独特的优势,可针对不同肿瘤类型 和患者人群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望为更多肿瘤患者 带来福音。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放射治疗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免疫治疗可能引起免疫 相关不良反应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同时,该联 合治疗策略在某些肿瘤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 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
02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方法
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联合使用的时机
同步联合
01
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同时进行,通过相互促进,提高治疗效果
。
序贯联合
02
先进行放射治疗,再进行免疫治疗,以减轻放射治疗引起的免
疫抑制。
放疗增敏
03
利用放射治疗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使肿瘤更易被免疫系统识
放射联合免疫治疗增强远端效应的研究进展

放射联合免疫治疗增强远端效应的研究进展
舒锐;赖建平;刘德慧;李义兴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3
【摘要】在一个部位进行放射治疗可能导致未接受放射治疗的远处转移性肿瘤消退的效应被称为远端效应(abscopal effect)。
远端效应是由辐射对免疫系统影响介导的全身免疫反应。
在许多类型的恶性肿瘤中观察到了这种效应,包括肺癌、肾细胞癌、肝细胞癌、淋巴瘤和黑色素瘤等。
然而,这种效应是罕见的,因为已建立的免疫耐受机制可能会阻碍远端效应的产生。
近些年,随着免疫疗法的出现,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提高了远端效应发生率,人们对远端效应的兴趣重新燃起。
【总页数】7页(P1824-1830)
【作者】舒锐;赖建平;刘德慧;李义兴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宜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靶向免疫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在晚期黑色素瘤中的研究进展
2.放射治疗联合树突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3.免疫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在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4.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5.放射治疗与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联合治疗头颈部鳞癌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患者放疗合并免疫治疗的效果评价

肺癌患者放疗合并免疫治疗的效果评价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放疗和免疫治疗作为肺癌治疗的两种重要手段,是否能够有效联合应用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肺癌患者放疗合并免疫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放疗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放疗是通过利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或控制其生长,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
放疗有助于减小肿瘤体积,缓解肺癌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然而,放疗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以及肿瘤细胞对放疗的耐药性等。
2. 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免疫治疗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对癌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治疗肺癌的效果。
免疫治疗通常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如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来阻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抑制信号,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免疫杀伤作用。
3. 放疗合并免疫治疗的优势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放疗可以促进肿瘤细胞释放抗原,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
其次,放疗可以改善肿瘤局部的免疫环境,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
最后,放疗还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并减少肿瘤对免疫治疗的耐药性。
4. 临床研究结果与评价临床研究表明,放疗合并免疫治疗在肺癌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一项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研究显示,放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可使患者的肿瘤缩小并延长生存时间。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放疗合并PD-1抑制剂治疗可提高晚期肺鳞癌患者的预后。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放疗合并免疫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5. 潜在的副作用和风险然而,放疗合并免疫治疗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和风险。
放疗可能引起急性放射反应,如疼痛、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
此外,免疫治疗中可能出现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如免疫介导的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果及机制研究【24页】

实验结果—机制研究
放疗产生的远位效应
RT10Gy单独或与Erb-(IL10)2 联合治疗是否能产生远位效应?
未照射侧肿瘤生长曲线
实验结果
RT
Erb-(IL10)2
照射侧
未照射侧
RT10Gy与Erb-(IL10)2 联合治疗主要通过何种免疫细胞起作用?
实验结果—机制研究
Tumor tissue ex vitro imaging
In vivo imaging
9
三代抗体靶向EGFR+ 肿瘤
荧光标记的靶向IL-10药物在EGFR阳性肿瘤聚集,非靶向IL-10在肿瘤不聚集。
治疗肿瘤的效果研究
mouse melanoma model B16 expressing EGFR
6
Anti-EGFR-IL-10 融合蛋白(DF203 )
Erbitux VH/VL
IL-10
Fc6+9
>97% heterodimer after one step protein A purification
HEK293 transient : 50 ug/ml
Anti-EGFR-IL-10 heterodimer三代抗体的生产和鉴定
50-75% mice had tumor regression in DF203 treatment group (4mg/kg)
Tumor regressed mice were re-challenged with 10 fold tumor cells (two month later)
11
Day 0 10 13 16 20
Single dose Radiation on right flank tumo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M
DCreg
Neutrophil
PD-1
IL-10, TGF-β, Arginase 1 精氨酸酶 1;
作为一个尿素循环的关键酶
IL-10, IDO NK cell
CD8+ T cell
Arginase 1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Yang Liu & Xuetao Cao.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2016)
NSCLC诊断: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人群驱动突变谱
EGFR: Science, 2004, New England J Med, 2004 HER2: Cancer Cell, 2002 ALK: Nature, 2007 RET: Nature Med, 2012 ROS1: Cell, 2011 BRAF: Nature, 2009 AKT1: Nature, 2010 FGFR: Science,2012
7. 杀伤肿 瘤细胞
Anti-PD-L1 Anti-PD1 IDO inhibitors
Dendritic cells/APCs
CTLs, cancer cells CTLs,endothelial cells
6. T细胞识别 肿瘤细胞
CARs
4. T细胞向肿瘤迁移 5. T细胞侵润肿瘤
Anti-VEGF CTLs Chen DS, Immunity. 2013;39(1):1-10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
传达2016年5月-首届中国肺癌精准诊疗论坛精神
浙江省肿瘤院放疗科 浙江省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 郑 晓
今天的话题
• • • • • 放射治疗的尖端技术—精准稳? 诊断技术的进展推进了个体化治疗 我们对肿瘤细胞的转归了解多少? 肿瘤免疫治疗现状 放疗对肿瘤免疫的影响
放射治疗消除癌症与尖端技术
Chang et al., Lancet Oncol. 2015 Jun;16(6):630-7
Pattern of failure afterSABR SABR后失效模式 in stage I NSCLC 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
• 1092 pts with median F/U 31.7 months • Local failure 3.7% LN failure 7.2%
Douglas Hanahan, Robert A. Weinberg
外分泌体:肿瘤转移的主力军
外分泌体:
-- 是细胞分泌的直径大约为40-100纳米的微小囊泡。 -- 可由机体众多类型细胞释放,并广泛分布于唾液、血浆、乳汁、尿液等体液当中. -- 可携带多种蛋白质、mRNA、miRNA,参与细胞通讯、细胞迁移、血管新生和肿瘤 细胞生长等过程.可以扩散到细胞附近区域 -- 也可被循环系统带到更远的部位,并激活受体细胞中去。
典型病例
老年男性腺癌, PET/CT分期: cT1N0M0; Stage IA; 50Gy/5f, BED=100Gy
DM: 16.6%
(Zhao and Chang, Int. J Rad Onc Bio Phy, 2015)
治疗前
治疗后1月复查
I期NSCLC中10%发现CTC; 15%区域LN有微转移;17%发生远处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精确分子分型
循环肿瘤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单细胞分子分析/途径和免疫学的作用
ctDNA检测方法在EGFR突变:普遍应用
cfDNA的特征
外周血是由于它的非侵入性的和 容易获得理想的标本。ctDNA被释 放到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原发肿瘤 细胞血、转移或CTC和已被证明具 Representing 有相同的遗传特征与相应的肿瘤 组织。 summation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 低浓度:在晚期癌症平均17 ng/ml 血浆 • 低比例:肿瘤DNA可以介于0.01%和93%之间 0.01% and 93%
使用血浆DNA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的突变检测可以扩散到每一个病 人。特别是,它来自不同的肿瘤 区域,并可能克服组织中的表皮 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异质性。同 时,动态监测EGFR TKI敏感及耐药 Real-time 基因可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的全过程管理。 monitoring
局部加全身治疗???
今天的话题
• • • • • 放射治疗的尖端技术—精准稳? 诊断技术的进展推进了个体化治疗 我们对肿瘤细胞的转归了解多少? 肿瘤免疫治疗现状 放疗对肿瘤免疫的影响
NSCLC诊断:
从解剖学的图像/组织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SCLC诊断:
中国人群肺鳞癌基因突变谱
非小细胞肺癌驱动突变谱
J Clin Oncol, 2012,Chest 2014 (Our own data)
早期NSCLC的SBRT:里程碑意义
• • • • • RTOG 0236研究 美国蒂默曼--Timmerman报告了 59例 NSCLC 无法耐受手术的早期(T1-2NOMO,中位年龄72岁) 59例患者中有55例可行分析评价,其余44例为T1,11例为T2 SBRT方案: 18Gy/f,54Gy/3f/14d,间隔40小时-8天(组织密度纠正计算后) • 结果:中位生存期32.6个月 • 2年 LCR 93.7% 3年 LCR 97.6% LRC-87% 2年 PFS 66.6% 3年 PFS 48.3% M OS:48.1M 2年 OS 72.0% 3年 OS 55.8%
Phenotypic and functional
Cancer cells
switch of immune cells
CXCL15, HMGB1
CCL2, CSF1, CXCL12, VEGFA, IL-4, SEMA3A CCL22
MDSC
Th17
TGF-β, IL-10, βGBP
Treg
PD-L1, IL-10, B7-H4
外分泌体作用
肿瘤细胞来源的Exosomes含有mRNA、microRNA和蛋白质。
肿瘤细胞来源的Exosomes通过与受体(靶)细胞互动对话(cross talk)。 将其携带的 mRNA、 microRNA和蛋白质传送至受体细胞,促进细胞间信息的 交流和传递,进而调控受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Exosomes不仅对肿瘤免疫、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及肿瘤耐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T1-2 N0 M0 Peripheral NSCLC, Medically Inoperable 18 Gy x 3 fx (54 Gy*) over 1.5-2 weeks 2-year actuarial primary tumor control, DFS, toxicity, OS
Population
实体肿瘤
机制的复杂性
多通路、多基因的共同作用
每个基因可能存在DNA、RNA 或蛋白质多水平的异常 同一基因也可能同时存在多 个突变位点
研究策略
候选基因法(正向,验证已知)
基于高通量技术平台的组学研究(逆向、发现未知)
影响肿瘤免疫周期的治疗方法
1. 肿瘤细胞抗原释放
Chem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Targeted therapy
无 复 发 生 存
总 生 存
Failure, Survival, Toxicity, and Treatment-Related Death at 3 Years
SBRT(31 pts) Surgery(27 pts)
Distant RFS 86% 80% OS*
HR
P-value
0.54
3-yr PFS SABR 4% 手术3-yr OS
免疫抑制细胞的募集
免疫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切换
Recruitment of Immunosuppressive cells
GM-CSF, CXCL1, VEGF, CXCL2, IL-1β, PGE2, CXCL5, MIF IL-17 IL-6, IL-23, TGF-β CCL5, CL22, PGE2, TNF, galectin 1
精准诊疗
运动控制精度
肿瘤放射治疗的理想境界 只对肿瘤进行照射,不给肿瘤周围正常 组织照射。达到:杀灭肿瘤,又不产生明 显的放射毒性和并发症
肿瘤局部--精密医学物理学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BRT 精确放射治疗技术— SBRT、SABR 立体消融放疗: SABR
- 大剂量的单次或低分割(少于5次分割) - 高度几何学的精准度 (-1mm) 肿瘤锐利的边缘 - SBRT治疗过程需要一个高可行度的边缘
电离辐射影响体外HNSCC Exosomes蛋白质组
电离辐射影响的exosomes蛋白组成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体外分泌
结论: 辐射影响的外泌体产生这种效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从辐射得到的外泌体更容易走上共培 蛋白质与生物过程,它存在于外来FaDu细胞分泌受电离辐射。 养细胞和分子组成,增强细胞的迁移有特异性改变,至少部分是由于增强激活TrkA和FAK信号。 ( A)蛋白发现于外照射的细胞(217注释蛋白质。 研究发现,在头颈部鳞癌细胞暴露于电离辐射显著影响蛋白检测外泌体的分泌成分。在蛋 研究揭示:放射治疗可能通过影响细胞间信号传递体,并针对外泌体 [离]可以提供抗肿瘤进展 ( B)蛋白发现于外来控制细胞(62注释的蛋白质)。 白特异性过多照射细胞外泌体那些参与转录、翻译、细胞分裂和细胞信号转导。这表明, 的外泌体的影响的一个新的治疗方法的策略。 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显着的蓝线,线的厚度与水平的信心。 外泌体在反映细胞过程中辐射引起的变化(如瞬态抑制转录/翻译或应激信号)。
Treatment
End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