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剑合璧靶向治疗联合放疗
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分析

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分析目的针对全脑放疗+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NSCLC脑转移的疗效进行对比和分析。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18例。
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9)和对照组(n=9)。
对照组患者采取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脑放疗+靶向治疗联合治疗。
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全脑放疗+靶向治疗联合治疗,脑转移评估和总体评估结果、平均生存时间、1年生存比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全脑放疗+靶向治疗联合治疗方案,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增加了1年生存比例。
标签:全脑放疗;靶向治疗;同步放化疗;NSCLC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脑转移率高达25%,目前,临床上治疗NSCLC 脑转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
随着全脑放疗技术的发展,在临床上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研究显示,靶向药物治疗在NSCLC 脑转移治疗中效果显著[1]。
本文将选取到我院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18例,针对全脑放疗+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18例。
所有患者均已经过病理诊断并确诊为NSCLC脑转移,符合本次研究標准。
男11例,女7例,平均(65.44±4.37)岁,疾病类型:腺癌9例,大细胞癌2例,鳞癌5例,腺鳞癌2例。
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9)和对照组(n=9),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脑放疗+靶向治疗联合治疗。
(1)放疗:采用X线片进行对穿照射,实施全脑放射治疗,总剂量:40 Gy;治疗周期:一个月;治疗频率:2 Gy/次,5次/w;(2)化疗:采用铂类药物进行化疗,包括:多西他赛,顺铂,洛铂,吉西他滨,培美曲塞等;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4 w为1疗程,共3疗程;(3)靶向治疗:采用吉非替尼进行靶向治疗,口服,250 mg/d;对吸烟鳞癌患者,可采取厄洛替尼代替,口服150 mg/d;治疗至放疗结束后2个月。
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殷英;杨林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2016(020)007
【摘要】在我国,食道癌是癌症死亡的第四大最常见的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手术是食管癌治疗的重要方式,但对于不可手术的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是其标准的治疗方式。
然而目前的治疗方式预后仍然欠佳。
因此,有必要开发更有效的新药融入该综合治疗模式中。
靶向药物联合放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已被证实能使患者获益。
本综述集中阐述了在食管癌治疗中靶向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指出靶向药物与放射治疗相结合显示了良好的耐受性及令人满意的近期疗效,值得更深入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5页(P1225-1228,1229)
【作者】殷英;杨林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安徽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安徽合肥 2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 [J], 张军;张钰佳;王亚萍;李林均
2.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J], 彭芳;陈明
3.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 [J], 陈晓亮;王红旗;朱旭勇
4.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 [J], 张鹏
5.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 [J], 李丹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治疗肝癌放疗的最新进展

治疗肝癌放疗的最新进展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来说,放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肝癌放疗的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下面将为您介绍治疗肝癌放疗的最新进展。
一、利用放射性粒子进行精确放疗放射性粒子治疗是治疗肝癌放疗领域的新进展之一。
与传统符合放疗相比,放射性粒子能够更加精确地定位肿瘤组织,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
同时,放射性粒子的能量更高,能够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
在治疗肝癌放疗中,利用放射性粒子进行精确放疗,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够减少放疗的副作用。
二、靶向治疗联合放疗靶向治疗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新方法,通过针对肝癌细胞的特定分子或途径进行干预,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靶向治疗联合放疗进行了探索。
例如,将靶向药物与放疗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肿瘤的耐药性,并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这种联合治疗的策略为治疗肝癌放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三、放疗剂量个体化传统的放疗剂量通常是根据肝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来确定的,但这种做法并不能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最新的研究表明,个体化的放疗剂量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对患者的遗传信息、代谢状态和肿瘤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每个患者的最佳剂量方案,并根据治疗反应及时进行调整。
个体化的放疗剂量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四、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方法。
最新的研究表明,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可以增强机体对肝癌细胞的免疫应答,激活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与传统放疗相比,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减少肿瘤的复发率。
五、多学科团队合作治疗肝癌放疗的最新进展还包括多学科团队合作。
多学科团队由放射肿瘤专家、外科医生、肿瘤学家、病理学家等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测。
放射联合免疫治疗增强远端效应的研究进展

放射联合免疫治疗增强远端效应的研究进展
舒锐;赖建平;刘德慧;李义兴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3
【摘要】在一个部位进行放射治疗可能导致未接受放射治疗的远处转移性肿瘤消退的效应被称为远端效应(abscopal effect)。
远端效应是由辐射对免疫系统影响介导的全身免疫反应。
在许多类型的恶性肿瘤中观察到了这种效应,包括肺癌、肾细胞癌、肝细胞癌、淋巴瘤和黑色素瘤等。
然而,这种效应是罕见的,因为已建立的免疫耐受机制可能会阻碍远端效应的产生。
近些年,随着免疫疗法的出现,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提高了远端效应发生率,人们对远端效应的兴趣重新燃起。
【总页数】7页(P1824-1830)
【作者】舒锐;赖建平;刘德慧;李义兴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宜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靶向免疫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在晚期黑色素瘤中的研究进展
2.放射治疗联合树突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3.免疫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在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4.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5.放射治疗与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联合治疗头颈部鳞癌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

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放疗)联合靶向药物应用于食管癌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17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7例。
对照组给予单纯放疗,观察组给予放疗联合靶向药物。
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毒副作用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为78.16%,优于对照组的48.28%(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且食管炎和皮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食管癌患者应用放疗联合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食管癌;放射治疗;靶向药物;疗效食管癌为我国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食道肿瘤[1]。
目前,医学上多采用单纯的放疗联合靶向药物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2]。
为了验证对食管癌患者应用放疗联合靶向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特进行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74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食管癌的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治疗,且患者排除心、肾等器官损害以及痴呆患者。
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7例。
对照组,男45 例,女42例,年龄32~87 岁,平均年龄(49.6±12.5)岁,10 例为Ⅱ期患者,47例为Ⅲ期患者,30例为Ⅳ期患者;65例患者为食管鳞癌,22例患者为食管腺癌。
观察组,男46 例,女41例,年龄33~89 岁,平均年龄(50.3±13.0)岁,12例为Ⅱ期患者,49例为Ⅲ期患者,26例为Ⅳ期患者;64例患者为食管鳞癌,23例患者为食管腺癌。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放疗,通过对食管癌患者食管吞钡餐进行X 线检查和以5 mm层距在患者环状软骨到肋膈角下端的3 cm处进行CT 检查,确定患者的病灶部位。
PD-1PD-L1免疫抑制剂这么神,为何还要联合用药?

PD-1PD-L1免疫抑制剂这么神,为何还要联合用药?自从2014年第一款PD-1免疫检查点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后,目前已经有五款PD-1/PD-L1单抗先后与病友见面,其中两款PD-1单抗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简称O药)和可瑞达(帕博利珠单抗,简称K药)于今年在中国获批上市。
PD-1一经上市,便引起广大反响,但是作为肿瘤药,再好也是优势和劣势并存的。
PD-1/PD-L1的有效率目前,PD-1/PD-L1抑制剂已经在美国FDA已获批包括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性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尿路上皮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癌症、宫颈癌、梅克尔细胞癌等十几个癌种的多个适应症。
五种PD-1/PD-L1单抗共获批13个癌种。
尽管获批适应症意味着一款药物对该癌种有明确的治疗价值,但价值是不同的。
通常情况下,一款药物可以仅基于临床研究中客观缓解率的数据获得药物审批机构的认可,因为客观缓解率是反映一种药物是否能控制肿瘤最直接的指标。
客观缓解率另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有效率。
根据PD-1/PD-L1单抗针对获批适应症产生的客观缓解率,以50%为阈值可将适应症分为两类。
一类是客观缓解率较高(ORR≥50%)的:霍奇金淋巴瘤(约80%)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约70%)梅克尔细胞癌(56%)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的癌症另一类客观缓解率中等(ORR<50%):皮肤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鳞癌胃食管癌尿路上皮癌肾细胞癌肝癌宫颈癌原发性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在发现了PD-1的短板后,全世界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都在研究如何能够提高PD-1的有效率!PD-1单药有效率有限,联合治疗正当行PD-1单药有效性为20%左右,如何提高PD-1的有效率成为使用PD-1抑制剂病友们摆在面前的难题,其中首选的方案便是:联合治疗。
(详见:PD-1长期维持/提高疗效首选:联合治疗正当行)1、PD-1联合化疗(详见:PD-1联合化疗:双剑合璧,更全面杀死癌细胞)(1)TECENTRIQ(atezolizumab)联合化疗(卡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可以减少29%的疾病恶化或死亡风险。
肝癌的放射治疗与靶向治疗联合应用

肝癌的放射治疗与靶向治疗联合应用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各地都面临着肝癌的威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放射治疗与靶向治疗联合应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重点探讨肝癌的放射治疗与靶向治疗联合应用的优势和挑战。
一、放射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角色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高能射线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通过直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分子结构,阻断其增殖能力,并引起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效果。
放射治疗可以使用外部束放射治疗(EBRT)和内部放射治疗(Brachytherapy)两种方式进行。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一些早期肝癌或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被广泛应用。
二、靶向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靶向治疗是一种通过靶向抑制肿瘤细胞内特定的蛋白或信号通路来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的方法。
与传统的化疗相比,靶向治疗更具有个体化、靶向性强的优势。
它可以选择性地抑制肝癌细胞内的特定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例如,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肝癌的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三、放射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优势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本身在肝癌治疗中都有着显著的疗效,而将两种治疗方式进行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首先,放射治疗可以通过杀伤肿瘤细胞,减少肿瘤体积,从而为靶向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条件。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降低肿瘤体积,减少血流灌注,增加药物在肿瘤内的浓度,提高靶向治疗的疗效。
其次,靶向治疗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内的特定信号通路,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从而增强放射治疗的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的DNA修复机制,增加其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提高放射治疗的杀伤效果。
最后,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可以减少肝癌的转移和复发。
肝癌的转移和复发是肝癌治疗的主要难题之一。
双靶区序贯调强放疗联合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分析

双靶区序贯调强放疗联合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靶区序贯调强放疗联合介入治疗在临床中对巨块型肝癌的效果。
方法:选择于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巨块型肝癌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法则,平均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
给予对照组行两次介入+超分割交替调强放疗,给予观察组行两次介入+双靶区序贯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骨髓抑制发生情况。
结果: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比较(P>0.05)。
但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分割交替调强放疗联合介入治疗以及双靶区序贯调强放疗联合方式对于巨块型肝癌患者而言,都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双靶区序贯调强放疗联合介入治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介入治疗;双靶区序贯调强放疗;超分割交替调强放疗原发性肝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巨块型肝癌,直径通常>10cm,存在假包膜,因此在治疗的时候存在较大难度,在临床中通常选择调强放疗联合介入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1]。
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90例巨块型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双靶区序贯调强放疗联合介入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巨块型肝癌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法则,平均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
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30~65岁,平均(41.5±5.7)岁;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1~65岁,平均(41.9±5.9)岁。
所选择研究对象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组间性别以及年龄等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介入治疗:消毒铺巾,行局麻,对右股动脉进行穿刺,将微导管置入所选择的相关动脉行血管造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到2017年单一中心的脑转移灶 数目≥4个EGFR或ALK突变者疗效
• 结果:35例入组,中位随访时间4.1年 脑转移灶数目:4-26;SRS疗程数:4-47 海马和脑平均剂量分别为:1.2Gy, 0.8Gy 中位OS 3年(EGFR 2.4; ALK 4.2) 5年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生存:84% 5年无WBRT的生存:97%
脑转移
RPA DS-GPA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颅内转移灶≤3个
多发性转移(>3个)
基因有突变
基因无突变
基因有突变
基因无突变
脑转移GPA评分系统(Graded Prognostic Assessment)
评分 年龄
0
0.5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0
50-59
<50
KPS 颅外疾病控制与否 颅内转移灶数目
<70 存在 >3
双剑合璧:靶向联合放疗?
WBRT: 有效率 60% 中位OS:3-6个月
Oncologist 2007;12:884-8
生
存
SRS:
疗
有效率:80-90% 中位OS: 8-11个月
( Cancer 2016 122(13):2091-100)
效 和 生 活
质
量
的
提
高
Anticancer Research, 2015,35: 5797-5806
靶向应联合放疗
• 理论上分析 • 现有的临床研究 • 如何联合?
靶向治疗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问题
Gandara et al: Clin Lung Cancer 2014
EGFR-TKI耐药机制
无论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T790M细胞株对放射线敏感
治疗失败表型看
• 无脑转移晚期NSCLC的TKI治疗后脑转移发 生率(一代,三代) 一代: 20-40% 三代 5%(化疗对照14%)(NEJM 2017 376:629-40)
• 结论:EGFR或ALK者伴多发性脑转移,SRS疗效确切,明显。
JTO 2018 XXX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multiple brain metastases (JLGK0901): a multi-institutional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Molecular Markers (Lung-molGPA)
• 目的: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合并脑转移, 新的Lung-molGPA指数? • 结果:
GPA0-1 Vs 1.5-2 P=0.03 GPA1.5-2 Vs 2.5-3 P<0.001 GPA2.5-3 Vs 3.5-4 P<0.001
J Clin Oncol 2015 Oct 5
• 肿瘤异质性 • 放疗对血脑屏障影响
驱动基因突变晚期NSCLC的TKI治疗转归
• 不伴脑转移的晚期NSCLC 长期无肿瘤进展的生存 脑转移为首发治疗失败 非脑转移为首发治疗失败
• 伴脑转移的晚期NSCLC 长期无肿瘤进展的生存 脑转移为首发治疗失败 非脑转移为首发治疗失败
70-80 --2-3
90-100 无 1
评分
中位生存时间(月)
3.5-4
11
3
6.9
1.5-2.5
3.8
0-1
2.6
结论: 除年龄,KPS,颅外转移灶有无外, 脑转移灶数目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IJROBP 2008 70 510-4
Estimating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nd Brain Metastases An Update of the Graded Prognostic Assessment for Lung Cancer Using
• 目的:探索既往未接受TKI药物治疗的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 生脑转移后的最佳治疗方案
• 结果:
46m 25m 30m
Log-rank P=0.025
• 结论:多中心研究显示在EGFR突变的NSCLC发生脑转移的患者中,采用 先接受TKI药物治疗推迟放疗的治疗方式OS最差.
Magnuson WJ, J Clin Oncol 2017;35:1070-77
• 伴有CNS转移的NSCLC的TKI治疗后CNS进展 率(一代,三代) FLAURA 研究CNS亚组分析: 一代药物:39%;三代药物:20%(ESMO Asia 2017)
Management of Brain Metastases i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Näıv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Mutant NSCLC: A Retrospective Multi-Institutional Analysis
Yanamoto M,et al. Lancet Oncol,2014;15:387-95
• 结论:Lung-molGPA指数进一步明确了NSCLC脑转移患者中EGFR及ALK驱 动基因阳性对预后的影响,可在特定人群中进一步推广。
Sperduto et al. JAMA Oncol 2017; 3:827-31
Excellent outcomes with radiosurgery for multiple brain mets in oncogene-addicted NSCLC
Extended Survival an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Patients With ALK-Rearranged NSCLC with
Brain Metastasis
6个中心90例ALK重排阳性伴脑转移,84/90接受脑部放疗(SRS/WBRT) 86/90接受靶向药物治疗
• 目的:在没有WBRT参与的前提下,5-10个BM与2-4个BM之间OS的比较 • 结果:2009.3-2012.2,1194例患者,23个中心
• 结论:与2-4个BM相比,5-10个BM行SRS,OS相似(11.4m Vs.12.5m,P=0.69),但差于单发BM(13.4m)。 10个病灶以内的BM均可行S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