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招生物理实验操作步骤2018
物理实验操作指南

物理实验操作指南一、引言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理论。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物理实验操作指南,帮助您正确地进行物理实验,并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二、实验前准备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1. 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或实验手册,熟悉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了解实验的背景和目的,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2. 检查实验器材和仪器:在进行实验之前,要仔细检查实验器材和仪器是否完好,并确保其操作正常。
如有损坏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 安全预防措施:物理实验涉及到一定的安全风险,为了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比如佩戴实验室必要的防护用具,如实验室服装、手套、护目镜等。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请保持谨慎,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三、实验步骤具体的实验步骤会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而有所不同,下面以常见的物理实验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实验一:测定小球自由下落的加速度1. 准备实验器材:取一块光滑的水平台面,放置一个支架,将一个计时器固定在支架上。
2. 准备实验样本:准备一些小球,保证质量相同,如钢球或玻璃球。
3. 开始实验:将小球从支架上方的特定高度自由释放,并同时启动计时器。
记录小球下落所用的时间。
4. 重复实验: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二:测定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1. 准备实验器材:取一根金属棒,置于水平台面上。
接通热源,如电炉或酒精灯,并配备温度计。
2. 测量初始长度:使用卡尺或游标卡尺测量金属棒的初始长度,并记录。
3. 加热金属棒:将金属棒加热至设定温度,并在温度计显示稳定后记录下温度。
4. 测量膨胀后长度:待金属棒冷却至室温,使用卡尺或游标卡尺再次测量金属棒的长度,并记录。
5. 计算热膨胀系数: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物理实验具体操作步骤

物理实验具体操作步骤物理实验具体操作步骤物理试题1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1个、摩擦计一套(含小木块、钩码、表面光滑长木板、表面略粗糙长木板各1件)实验步骤:物理试题2(A) 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烧杯(内装适量盐水)、量筒1个抹布,(计算器)实验步骤:物理试题2(B)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烧杯(内装适量水)、量筒1个(100mL)、细线、待测小石块(条形,若干)、抹布,(计算器),小纸盒(盛小石块)实验步骤:顺序操作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记录。
(量程和分度值读错,很多温度计的量程-2℃--102℃,容易误读0-100℃,分度值误读为0.1℃)2按图3-1安装实验装置,安装调节温度计位置(温度计要穿过纸板插入水中,纸板作用减少散热,实验装置只要求正确调整温度计高度,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且未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其他铁架台酒精灯用外焰加热)3向烧杯内加入热水,点燃酒精灯,开始对烧杯加热。
(加水不要太多,30毫升-40毫升即可,把酒精灯帽正放在试验台上,点燃酒精灯加热,做好记录准备。
)4水温达90℃后,每隔0.5min记一次温度值,直至水沸腾2min为止。
(水温达90℃后,水温上升很快,记录及时。
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不要捏造数据。
为防止气压对沸点的影响,在95℃时可以将盖烧杯的纸板移开)5将酒精灯熄灭。
(酒精需熄灭灯焰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
决不允许用嘴吹灭。
)6绘制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得出结论。
(绘制图像前熄灭酒精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上描点,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得出结论。
)7取下温度计,考生不用整理其他器材(由评委老师负责整理)(完成实验后取下温度计放回盒内。
其他无需整理)(由于压强不同、温度计精确度不一,水沸腾后温度测量值可能略高于或略低于100℃,属正常现象。
2018年陕西省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透明玻璃板一块,支架4个,白纸一张,铅笔一支,刻度尺一把,直角尺一把,光屏),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将一张白纸平铺于水平实验台上,用铅笔画一道横线,将平面镜组装在这道横线上,。
注意要让平面镜与桌面垂直,否则会造成重影。
3.将一个支架放置于平面镜前某一位置处,蹲下来观察支架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观察完毕后,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去呈接像,看能否得到像。
4.在平面镜后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支架,移动该支架的位置,让其与像完全重合时,标记出物与像的位置分别为A和A′。
5.拿掉平面镜后面的支架,任意改变平面镜前支架的位置,蹲下来观察支架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观察完毕后,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去呈接像,看能否得到像。
6. 在平面镜后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支架,移动该支架的位置,让其与像完全重合时,标记出物与像的位置分别为B和B′。
7.移开平面镜,在白纸上标注出镜子的背面,用虚线连接A A′和B B′,用直角尺测量是否垂直,标注出垂直符号。
8.用直尺分别测量出A和A′、B和B′到镜面的距离,在图上标出这段距离,并填入表格中。
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9.将试题中的实验结论填写完整。
10.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的同时摆放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灯泡L12.5V---灯泡L22.5V摆成串联电路,将电压表放在L1正下或正上方。
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用导线依次连接电源---开关---灯泡L1---灯泡L2成串联电路后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
注意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3.用开关试触,检查电压表所选量程是否得当,“+”“-”接线柱有无接反。
4.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5.断开开关,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物理实验操作规程

物理实验操作规程物理实验是探索物理世界奥秘、验证物理理论和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准确和有效进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物理实验的一般操作规程。
一、实验前的准备1、预习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
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预期结果,对于顺利完成实验和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2、检查仪器设备在实验开始前,仔细检查所需的仪器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功能正常。
检查仪器的量程、精度是否符合实验要求,仪器的刻度是否清晰可读,仪器的调节部件是否灵活可靠。
对于电子仪器,要检查电源、连接线是否正常,仪器的显示是否准确。
3、准备实验材料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如实验样品、试剂、导线、电池等。
确保实验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实验要求,并且在实验前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准备,如清洗、干燥、裁剪等。
4、布置实验环境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安静和通风良好。
将实验仪器设备合理地布置在实验台上,便于操作和观察。
避免在实验台上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以免影响实验的进行。
二、实验中的操作1、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在进行实验时,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实验顺序或省略实验步骤。
按照实验步骤逐步进行操作,有助于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正确使用仪器设备(1)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在使用仪器设备之前,要认真阅读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熟悉其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对于复杂的仪器设备,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练习,确保能够正确操作。
(2)规范操作仪器设备在操作仪器设备时,要动作轻缓、准确,避免粗暴操作导致仪器设备损坏。
按照仪器设备的规定量程和精度进行测量,不得超量程使用。
对于需要调节的仪器设备,要缓慢、均匀地进行调节,避免过度调节造成仪器设备损坏或实验结果不准确。
(3)注意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在使用电器设备时,要注意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物理实验操作使用教程

物理实验操作使用教程引言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物理实验可能会显得有些复杂和困难。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物理实验操作使用教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实验。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1.熟悉实验内容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或实验手册,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
同时,还要注意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项和注意事项,确保自己的安全。
2.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根据实验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确保器材的完整性和正常运作,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
3.检查实验环境在进行实验之前,检查实验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例如,实验室是否有足够的光线和通风条件,实验台面是否整洁干净等。
二、实验操作步骤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般物理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实验。
1.实验仪器的组装根据实验要求,将实验仪器进行组装。
注意仪器的安装顺序和正确的连接方式。
如果有不确定的地方,可以参考实验指导书或请教实验指导老师。
2.实验样品的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实验样品。
例如,如果实验需要用到液体,可以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溶液,并进行适当的稀释。
3.实验数据的记录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可以使用实验笔记本或实验记录表格,将实验数据进行准确记录。
同时,也要注意记录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和实验现象。
4.实验条件的控制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实验条件。
例如,控制实验温度、湿度等因素,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5.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绘制实验曲线或图表,以便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三、实验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实验。
2018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之物理实验操作

2018年邵阳市三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考查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一、操作实验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和加速度实验目的:用打点计时器测纸带得的速度和加速度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几条,复写纸片,导线,直尺,学生电源。
实验步骤:打点计时器分类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两种。
它们使用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6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频率是50H Z 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
当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或说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时时间间隔为0.1s。
电火花计时器比电磁打点计时器阻力小。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所以第n个相同时间T秒末的速度υn=(x n+x n+1)/2T如图第3个计数点的速度υ3=(x3+x4)/2T有时为了减小误差可用υ3=(x1+x2+x3+x4+x5+x6)/6T来计算二,测加速度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则Δx=x2—x1=x3—x2=······=aT2,a=Δx/ T2如图a=(X2-X1)/ T2=(X3-X2)/ T2=(X4-X3)/ T2等等有时为了减小误差a={(X2-X1)/ T2+(X3-X2)/ T2+(X4-X3)/ T2+(X5-X4)/ T2+(X6-X5)/ T2}=(X6-X1)/ 5T2或a={(X4+X5+X6)-(X1+X2+X3)}/9T2 (逐差法)实验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的: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重锤(带纸带夹子),纸带几条,复写纸片,导线,直尺,学生电源。
实验步骤:1.按图7-9-1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连接好.图7-9-12.把纸带的一端在重物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3.实验中,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待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才松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4.重复几次,得到3~5条打好点的纸带.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计时点间距离接近2 mm 的一条纸带,在起始点标上O ,再在相距距离较大处开始,选取相邻的几个计数点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的高度h 1、h 2、h 3……6.应用公式v n =h n +1-h n -12T计算各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1、v 2、v 3…… 7.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mgh n 和动能增量12mv 2n ,进行比较,并讨论如何减小误差.五、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必须使两纸带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2.实验时,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待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才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以保证第一个点是一个清晰的小点.3.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第一、二点间距接近2 mm 的纸带.4.测量下落高度时,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搞错,为了减小测量值h 时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远一些,纸带也不宜过长,有效长度可在60 cm ~80 cm 以内.5.因不需要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六、误差分析1.偶然误差测量长度时会带来误差,减少误差的办法是: (1)测距离时都应从第一个点O 量起. (2)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2.系统误差实验中重物和纸带在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主要是打点计时器的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k 必定稍小于势能的减少量ΔEp.七、数据处理的方法1.公式法:本实验中不需要测出物体的质量m ,只需要验证ΔEp =ΔEk ,mgh =12mv 2,即12v 2=gh 即可. 2.图象法:我们可以以12v 2为纵轴,以h 为横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实验得到的(h ,12v 2)描于坐标平面内,然后来描合这些点,应该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是本实中另一处理数据的方法.实验三: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实验器材: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线圈A和线圈B、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等。
高中物理实验实操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实操教案
实验内容: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材料:弹簧秤、量筒、水杯、水、各种规则形状的物体(如金属块、塑料块等)
实验步骤:
1. 将量筒水平摆放在水杯上,注入适量的水使量筒中的水平面稳定。
2. 使用弹簧秤测量所选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将所选物体放入水中,记录下水的初始体积。
4. 物体浸入水中后,水的体积会上升,此时重新测量水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5. 计算出物体在水中排开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
6. 利用测得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以防发生意外。
2. 应当保证实验区域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影响实验结果。
3. 测量时应当准确、细致,避免数据误差。
4. 实验结束后应当清洁实验器材,保证实验室整洁。
实验评价方式:根据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学生应当完成物体密度的实验计算,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说明。
扩展实验:可以尝试测量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的密度,探讨密度与物体形状、大小的关系。
2018-2019年高中物理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重点回眸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实验步骤1.如图1所示,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图1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适当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串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两次.二、数据处理1.挑选纸带并测量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为了便于测量,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0点),每5个点(相隔0.1 s)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如图2所示.(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图22.瞬时速度的计算和记录(1)计算方法:时间间隔很短时,可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表示这段时间内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n=x n+x n+12T.例如,图中计数点4的速度v4=x4+x52T,其中T=0.1 s.(2)设计表格并记录相关数据3.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1)定标度:坐标轴的标度选取要合理,应使图象大致布满坐标纸.(2)描点:在坐标纸上描出各个坐标点的位置.(3)连线: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或直线“拟合”这些点.4.实验结论如果画出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做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图象和纵轴的交点表示开始计时时小车的速度——初速度.三、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2.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3.打点完毕,立即断开电源.4.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开头点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一般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0.02×5 s =0.1 s.5.在坐标纸上画v-t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象尽量布满坐标纸.6.利用描出的点作v-t图象时,不要将相邻的点依次相连成折线,而应使大多数点在直线(或曲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或曲线)两侧,个别离线较远的点舍去.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流表约为0、5A,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并记录;(0--2)
5、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流表约为1A,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并记录;(0--2)
6、用线圈匝数较多的电磁铁换线圈匝数较少的电磁铁,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流表约为1A,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并记录;(0--3)
4、把蜡烛移到透镜焦点以内的某一位置,移动光屏,看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你观察的现象是。若不能,从光屏这侧用眼直接观察成像情况,观察的现象。记录此时清晰像的物距u=
不知如何观察虚像扣1分;物距记录错误扣1分,U与f的关系错误扣1分,扣完2分为止。
1、实验结论:
当u>2f时成的像
当f<u<2f时成的像
7、分析数据,得出结论;(0--2)
8、归整实验器材。(0--1)
实验
过程
中
电流表
要选择
合适
的量程
总评分(满分15分)
实验名称
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
光具座(带刻度尺)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
操作标准
评分细则
得分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老师告诉学生实验使用的透镜的焦距f= cm;
不检查不得分
2、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把光屏和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1)(此步骤可省略)
(2)
4分
三
结
论
1.弹簧测力计拉木块时,需要木块运动(2分)
2.实验结论:(3分)
5分
四
整理器材
1分
一、实验名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头(或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要求
分值
评分记录
得分
一
测
量
前
1.天平的放置。(1分)
2.天平的调节。(1分)
3.观察量筒的量程是。(1分)
4.观察量筒和天平上游码所在标尺的最小分度值分别是
和。(1分)
4分
二
测
量
1.用天平测量的质量是。(4分)
2.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4分)
8分
三
结
论Hale Waihona Puke 1.固体的体积:。(0.5分)
2.密度的计算。(1.5分)
2分
四
整理器材
1分
四、实验名称: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实验要求
分值
评分记录
得分
一
测
量
前
1.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1分)
2.观察电流表两个量程的最小分度值分别是
2分
四
整理器材
1分
五、凸透镜成像
五、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实验名称
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实验器材
电池组或学生电源、开关一个、电流表一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一小堆大头针、两个匝数不同的电磁铁
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得分
备注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0--1)
2、设计实验表格,设计并画出电路图;(0--2)
当U<f时成的像
每错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6、整理器材,使器材恢复
不整理或整理零乱不规则不得分
招生实验操作考试
二、实验名称: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要求
分值
评分记录
得分
一
测
量
前
1.猜想:滑动摩擦力与有关。(2分)
2.研究方法采用。(2分)
3.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分别是
和。(1分)
5分
二
测
量
实验步骤:
1.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2分)
(1)
(2)
2.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另一个因素的关系:(2分)
实验要求
分值
评分记录
得分
一
测
量
前
1.观察电流表两个量程的最小分度值分别是
和。(2分)
2.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最大电流分别是
和。(2分)
4分
二
测
量
1.连接实物电路。(3分)
2.检查电路连接的正误。(1分)
3.闭合开关进行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分别是
和。(4分)
8分
三
结
论
电阻的计算:(要求写出电阻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
和。(2分)
3.观察电压表两个量程的最小分度值分别是
和。(2分)
5分
二
测
量
1.连接实物电路。(2分)
2.检查电路连接的正误。(1分)
3.闭合开关,调整滑动变阻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
V=时,记录电流表的是I=。(2分)
5分
三
结
论
小灯泡功率的计算:(要求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和过程)
4分
四
整理器材
1分
三、实验名称: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测量一次)
不调整各元件高度扣分2分;调整后明显不在同一高度扣1分;蜡烛放置不垂直于刻度尺扣1分;蜡烛和光屏不在透镜两侧不得分;扣完3分为止
3、调节蜡烛到光屏的距离,观察光屏的像,使屏上分别出现放大和缩小的像,读出这两种情况下的物距U.
成放大的像时U=
成缩小的像时U
找不到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像均扣2分,物距记录错误扣1分,U与f的关系每错误一项扣1分;4分扣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