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中国留学之父容闳简介 容闳的人物结局

合集下载

珠海名人故事

珠海名人故事

珠海名人故事珠海,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许多名人的故事。

以下是几个珠海名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了解他们。

一、容闳:中国留学之父容闳,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并取得学士学位的中国学生。

1847年,15岁的容闳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

在美国的四年里,他刻苦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耶鲁大学,成为该校第一个中国留学生。

1854年,他获得文学士学位并回国。

容闳回国后,曾参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但最终失败。

后来,他致力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积极倡导和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

他创办了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附设操炮学堂、工艺学堂等,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近代技术人才。

二、唐绍仪: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字少川,珠海市唐家镇人。

他是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也是清末民初政治、外交人才。

唐绍仪曾在清末担任驻美国、朝鲜公使及总理朝鲜事务大臣等职务。

在朝鲜期间,他参与了甲申政变,试图维护朝鲜王室。

但最终由于日、俄的入侵而失败。

辛亥革命后,唐绍仪出任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他积极推动南北议和,为中国的统一和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三、苏兆征: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苏兆征,原名苏吉,广东香山县淇澳岛淇澳村(今珠海市淇澳岛人)。

他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著名领袖之一。

苏兆征早年曾在淇澳岛小学堂读书。

1919年参加了省港大罢工,领导了华工争取权益的斗争。

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省港大罢工”具有重要地位。

苏兆征作为这次罢工的组织者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苏兆征还曾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务。

他为中国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陈芳: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创始人陈芳,字国芬,珠海市前山镇梅溪村人。

他是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始人之一。

陈芳早年随父到海外谋生,曾在香港、澳门等地经营商店、客栈等业务。

后来回到内地兴办企业,成为中国的“造纸大王”。

容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被誉为留学生之父

容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被誉为留学生之父

容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被誉为留学生之父本文导读:他就是被誉为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念hong),中国的第一个“海归”。

01容闳1828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南屏村。

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无钱供他上学。

7岁那年,他的父亲把他送到澳门附设于伦敦妇女会的马礼逊纪念学校读书,因为这个学校学杂费是全免的。

学校的校长是一名德国传教士的夫人。

马礼逊纪念学校后来,美国教育家勃朗牧师来到澳门,接手马礼逊学校。

1847年初勃朗回美国时,带了容闳等3个中国学生同去,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孟松城学校就读,这是一所大学预备学校。

三年后,容闳在慈善组织的资助下进入耶鲁大学。

大学4年,容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文学士学位。

就这样,容闳成为耶鲁大学历史上第一个中国毕业生。

容闳另一位中国学生黄宽则去了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成为中国最早毕业于英国大学的留学生。

后来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作为优秀的外科医师,是中国最早担任西医教学的教师之一,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西医人才。

还有一位名叫黄胜,一年后因病回国,后来在香港报馆任职并成为著名华侨领袖。

1873年后随第二批幼童赴美,并到中国公使馆做过译员。

1855年,容闳怀着报效祖国的愿望回国了。

可是回国之初他并没有得到重用,尽管他有着美国顶级大学的文凭,然而,当时封建制度下的中国,认的只是科举功名。

受到冷遇的容闳开始曾在广州美国公使馆任书记员,后来又在香港高等审判厅任译员。

第二年他前往上海,谋得海关翻译处的职务。

可是当他听说,凡是中国翻译绝不可能有升迁至总税务司的希望,便毅然辞职而去。

后来又进入上海宝顺洋行经营丝茶生意。

不过他最为关心和憧憬的事情却是实现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让更多的青少年出国留学,接受西方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技术,从而推动实现国家的近代化。

“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

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之境。

”02容闳最初是把实现自己理想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天国运动上的。

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奠基人――容闳

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奠基人――容闳

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奠基人――容闳容闳(1828―1912),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人)。

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奠基人。

容闳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成长在清王朝走向衰弊夷凌的时代,自小目睹了殖民者践踏南中同的侵略罪行。

初谙人世的时候,他不再走传统的封建科举仕途,而是先后就读于澳门英国人古特拉富夫人所办的教会小学和香港玛礼逊教会学校。

1847年,主持玛礼逊学校校务的美国教士勃朗因病归国,容闳欣然同往,人麻省孟松学校。

1850年,他考入耶鲁大学,加入美国国籍。

185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学士学位。

容闳从小接受西方教育,脑海里深深地打上了西方文明的烙印。

享受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容闳并没有忘记灾难深重的祖国,他希图“借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趋于文明富强之境”,造就一大批像他那样懂得西方政治学说、掌握西方科学技术、通晓西方文明的人来改造中国。

他大学毕业时基本上完备了其“由政府选派秀颖青年,送之出国留学”的“教育计划”(容闳《西学东渐记》)。

为了尽快将其设想变为现实,容闳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于1855年回到祖国。

他先后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企图结识清政府上层权贵,以兜售其“教育计划”……结果――碰壁。

1861年,容闳在九江做起了茶叶生意。

1863年,在几个他于上海结识的社会名流的推荐下,容闳被曾国藩邀请去办理洋务事宜。

他被派去美国购买机器,以筹建江南制造总局,终于博得了曾国藩的信任。

1868年,容闳大胆拿出他的“教育计划”,通过江苏巡抚丁日昌上陈协办大学士文祥,请文祥转奏清廷,说服曾国藩,建议派遣留学生。

1870年冬,清廷批准了曾国藩、李鸿章请求在沪、甬、闽、粤等地选考幼童、派遣留学美国的奏折,并专门成立了“总理幼童出洋肄业沪局”。

曾国藩、李鸿章制定了选派留学生的章程,并命陈兰彬、容闳为留学生正副监督,挑选12―20岁的幼童120名,分四批每批30人派往美国。

容闳简介

容闳简介

投身洋务
同治二年(1863), 受曾国藩委派,为筹建江 南制造局赴美采购机器。 回国后以同知候补江苏。 1865年赴太平天国首都 天京(今江苏南京)。 1868年,向清政府提出 以选派幼童出洋留学为重 点的四项条陈。1870年 (同治十年)被命为“幼童 出洋肄业局”副委员,任 留学事务所副监督。
曾国藩(1800-1871), 曾国藩(1800-1871), 与容闳后半身有极其密切 的关系。 的关系。
留学美国
道光二十七年(1847) 随师赴美留学。后考入耶鲁 大学,1854年(咸丰四年)以 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毕业于 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 生。后加入美国籍。咸丰五 年(1855)回国。 “校中师生,异常器重, 校中师生,异常器重, 即校外人亦以青眼相看。 即校外人亦以青眼相看。”
“考察”太平天国 考察”
1872年奉命率学生 30人赴美留学,任学生 监督,兼任驻美副使, 长期驻美。史称“中国 幼童留美运动” (1872—1881)。1875 年(光绪元年),出使美 国、西班牙、秘鲁三国 任副大臣,至1881年清 政府撤回留学生止。
容闳和清代外交官。 容闳和清代外交官。
由于受到坚持闭关自守、反对学习外国的保守势力疯 狂攻击,接替曾国藩主持洋务的李鸿章首鼠两端,派 出留学生被撤回,“中国幼童留美运动”被迫中止。 让容闳感到欣慰的 是后续留美的幼童中不 乏学有所成之人。有伟 大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 中日甲午海战的英雄吴 吴 应科、清末外务部尚书 应科 梁敦彦、晚清外交官刘 梁敦彦 刘 玉麟、翻译家蔡廷干 蔡廷干、 玉麟 蔡廷干 民国初国务总理唐绍仪 唐绍仪 等。
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 容闳 中国留学生之父
中国近代早期 改良主义者, 改良主义者,中国 留学生事业的先驱。 留学生事业的先驱。 着名的教育活动家。 着名的教育活动家。 中国近代化先驱、 中国近代化先驱、 开拓者。 开拓者。 其终生打算—— 其终生打算—— 为中国谋福利

“留学生之父”容闳

“留学生之父”容闳
1871至1875年间,在容闳克服种种困难的运作下,一共有4批共120名幼童出洋。他们的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回国安排工作,现在看来简直是做梦也难得的美事,但当时没有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大洋彼岸的“野蛮番邦”,并且一去就是15年。容闳这个总负责十分为难,报名的幼童几乎没有一个是世家权贵之弟,大多出身寒微。到美国后,容闳采取了前卫的管理方式,让幼童两人一组分散居住在志愿报名的当地家庭,使孩子们感受到家庭温暖,并且更加迅速地融入美国社会。这些幼童一到美国就以惊人的速度克服语言障碍,成为各校中最优秀的学生。
采办机器
抱着“学成归国,有所设施”的热忱,容闳放弃了居留美国的机会。1860年,容闳和两位美国传教士一起来到了南京,拜见了当时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干王洪仁玕。他把自己深受西方文明教育的所能贡献的才能,归纳为七项建议,即建设现代军事、政治、经济、教育的方针大计:“设立武备学校,以养成多数有学识之军官”;“建立海军学校”;“颁定各级学校教育制度,以耶稣教圣经列为主课”;“设立各种实业学校”。此外,还包括“组织平民政府”;“组建科学化的军队”;“建立银行体系”等。当时太平天国政权已风雨飘摇,领导集团腐化堕落,血腥内讧。洪仁玕给容闳封了太平天国的“四等爵位”,但容闳把官印原样奉还。他将太平天国与埃及石人首相比,认为革命的愿望和败坏的道德只能“促其灭亡”,而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大失所望,落魄离开。
中美之间巨大的文明落差导致孩子们做出清政府认为“大逆不道”的举动:他们几乎都脱了长袍马褂穿西装,个别胆子大的剪了辫子,跟主人去教堂受洗信“异教”,见了清廷留学生长官不行三跪九叩之礼。留学监督陈兰彬、吴嘉善对此大为焦虑,屡次和容闳激烈争论,还写信向李鸿章告状。朝中保守派听说幼童在美被容闳纵容得“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先已沾其恶习”,纷纷主张撤回留学生。1881年6月,清廷下令将全部留学生撤回。

爱国人士容闳

爱国人士容闳

爱国者——容闳引言:容闳不仅仅是众所周知的留学之父,积极地促成了洋务运动时期那120名幼童的留洋呃人。

他还是成为了第一个耶鲁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的中国人;还是谏言促成了江南制造总局的诞生的人;还是为海外华工的利益据理力争和不顾危险地调查,最终促成了清廷外交史上的第一次胜利的人。

容闳的爱国心让他在为中国之振兴的事业中不断前行。

关键词:爱国者教育救国中国改革维护华工利益1828年11月17日,容闳出身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村一户贫苦农家,原名光照,号纯甫。

与之出生地一水相隔的澳门此时已成为葡萄牙租借地200余年。

陆续迁来的传教士也影响到了广东。

容闳幼年就读的马礼逊学校也就是传教士开办的。

起初父母只是为了容闳能习英语,‘得一翻译或洋务委员之优缺乎’,而送入的洋学校,却将容闳引入了完全意料不及的人生道路。

一、救亡图强,教育为先在容闳看来教育之与一个人具有无比的重要性。

他曾说;“因为教育已经明显地扩展了我的心灵境界,使我深深感到自身的责任,而茫然无知的人是绝体会不到这一点的。

一个没有教养、冷漠无情的人,对于人类的苦痛和邪恶是绝对无动于衷的。

知道得越多,当然快乐也就越少;知道得越少,痛苦越少,而快乐也就越多。

但是,这种人的人生观是卑微的,感情是懦弱的,不足以被称为高尚的人。

”1因而容闳终其一生都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而奋斗,“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入文明富强之境”。

容闳自小接受的便是西式教育,没有遭受一天的旧式私塾教育的禁锢。

这使得容闳思维自由开阔,摆脱了中国封闭的夜郎自大。

随着布朗先生留美接受‘完全之教育’更是让容闳开拓了眼界。

虽然学费生活都告紧迫,容闳还是用短短的12个月,期间还有因学校附近建铁路而停课数周的情况,考进了耶鲁大学。

在耶鲁大学的学习不仅让容闳学到了世界最先进的知识,更让他感受到这些知识对于落后封闭的中国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这加深了容闳回国报效祖国的信念。

在耶鲁大学毕业之后,容闳选择回到当时那个狭隘落后而又备受侵害的中国。

容闳

容闳

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一、容闳留学史容闳,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1828年11月17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南屏村。

少入澳门马礼逊学堂。

容闳入校学习时,全校已有了五个中国孩子,容闳是第六个学生,也是年纪最少的一个。

孩子们在学校上午学习算术、地理和英文,下午学国文。

容闳在那里读了六年书。

1846年8月的一天,一个决定改变了容闳的一生。

那一天,勃朗先生来到班上,告诉全班同学,因为健康缘故,他决定要回美国去了。

他说,他想带几个同学跟他一起走,以便他们能在美国完成学业。

如果有谁愿意跟他一起走的话,勃朗先生说,请站起来。

这时,全班死一般寂静。

容闳第一个站了起来。

接着站起来的是一个叫黄胜的孩子;然后,又有一个叫黄宽的孩子也站了起来。

晚上,当容闳把自己的决定告诉母亲时,母亲哭了。

那时到海外去,很可能意味着生离死别。

但母亲最终还是同意了,让自己孩子由海角远赴天涯。

1847年1月4日,容闳和黄胜、黄宽在广州的黄浦港登上一艘名叫“亨特利思”号专向美国运载茶叶的帆船,远渡重洋,去美国求学。

帆船在大洋的惊涛骇浪中颠簸了整整98天,终于在1847年4月12日驶进了纽约港。

那时候,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自己正在开创历史。

到了美国不久,黄胜因病于1848年秋回国。

两年后,黄宽亦转往苏格兰去学医,只有容闳一人留了下来。

他先读中学,1850年进入耶鲁大学攻读英国文学。

他虽然得到了一些奖学金,但远不够用。

读书之余,他常去打工,帮人洗衣服,拉煤球;有时还到图书馆干活;美国学生自己合伙起火做饭,他就自告奋勇去当服务员。

有时劳累一天,回家不吃饭就抱头大睡。

更让容闳头痛的是,他的数学老不及格,常常做题到半夜。

可贵的是容闳有惊人的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始终刻苦学习。

为了让身体能顶住超强的负担,他挤时间去锻炼身体,尤其喜欢去踢足球。

他一身中国乡村打扮,将长长的辫子盘到脑顶,在足球场上东挡西杀,引起同学们的阵阵喝彩。

容闳

容闳

容闳——中国近代史上的学术交流先驱者容闳(1828-1912),中国第一个美国留学学者,晚清驻美副公使,1846年随美国友人勃朗校长赴美留学,先求学于孟松学校,后从美国著名大学耶鲁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854年放弃美国优越生活毅然回国,为推动近代中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不菲贡献。

近代中国史是一个充满屈辱、不公、痛苦和反抗的沉痛往事,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和悲惨故事太过沉重,故本文只选择一个不算大人物的人物来略作评述,希望能展现近代中国背景下作为个体的缩影。

容闳回国之后先同情和寄希望于太平天国运动,他向天国领导人洪仁玕提出七点施政计划,后转向清朝两江总督曾国藩,并受后者派遣前往美国购办机器,筹建江南制造总局,以此希望实践西学东渐,建立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工业体系。

这在近代中国还是第一次。

容闳希望有更多的中国青年一代,能像自己一样出洋留学,获得先进的西方教育,从而以西学改造中学,使中国成为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

可以说,正是在容闳远赴重洋的留学期间,他初步酝酿了致力于西学东渐教育、以期振兴中国的计划。

1867年他提出的幼童赴美留学的建议被采纳,1872年容闳在美任“留学事务所”正监督,曾造就了詹天佑这样的杰出专家。

然而,这一开创性的留学计划还是被取消了,这也是容闳一生心愿所系,他心痛不已。

所以有的时候,中国的精英们在当时和社会腐朽落后的情况下,也只能空有报国爱国之热血,而无施展拳脚之天地了。

管中窥豹可见近代中国清政府的昏庸无能以及民众的绝望了。

在此之后容闳一直关注中国形式,先后向清政府提出一系列建议。

1894年容闳两次投书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购买外国军舰以抗日。

后又投身戊戌变法,被推为“中国国会”会长,与唐才常等人筹组“自立军”,准备起兵,失败后逃亡日本。

孙中山先生在日本门司会见容闳,两人同往横滨,交谈甚洽,共谋反清大计。

1903年兴中会李纪堂与原太平天国瑛王洪全福共谋广州起义,预定容闳为临时政府总统,因事情泄露未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故事-中国留学之父容闳简介容闳的人物结局
容闳原名容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英文名YungWing。

容闳是中国第一位赴外国留学之人,有“中国留学第一人”及“中国留学之父”的称号。

同时他也是第一个成功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回到祖国之后,积极投身到国家留学生事业中。

他组织和送出了一批又一批去外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批新式人才,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前驱。

公元1828年,也就是清朝道光八年,容闳在广东香山县一户贫困的农家出生。

在容闳出生之前,原本属香山县管辖的小岛澳门就已经被葡萄牙殖民者占租近三百年。

正是有这样一个地理环境在,为容闳的爱国思想的培养,及所受教育奠定了基础。

从康熙朝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前,中国虽然实行海禁政策,但是西方的传教士却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进入中国,并进行传教事业的活动。

这些传教士在进入中国之后,大部分都会兴建基础设施。

除了教堂之外,他们还会兴建学校和医院,以吸引大家入教。

澳门因为早就被葡萄牙租占,所以澳门基本上可以作为传教的大本营。

许多传教士从澳门进入中国,许多传教士就此留在澳门。

道光十五年的时候,七岁的容闳在自己父亲的带领下来到澳门,并且进入了当时仍附设于伦敦妇女会女校之马礼逊纪念学校就读。

从这个时候,容闳开始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教育。

后来中英交战,道光二十二年香港被割让给英国,礼逊纪念学校迁往香港,容闳亦随之迁往香港继续学业。

道光二十六年,接替马礼逊纪念学校的勃朗校长夫妇因病准备返美。

在离开中国之前,表示愿意带三五名学生一同赴美留学。

而容闳就是在这个时候,与黄宽黄胜等人一起到美国留学的。

容闳到了美国之后,到了麻省之孟松预备学校就读。

道光三十年年的时候,他成功考入美国耶鲁学院,成为首名于耶鲁学院就读之中国人。

容闳在耶鲁大学毕业之后,便返回中国,曾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
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后为上海宝顺洋行经营丝茶生意。

容闳归国之后,一直在寻找让祖国富强的途径。

他一开始看好太平天国运动,甚至曾经向洪仁玕献策献计,不过太平天国失败了。

同治二年,到安庆谒见曾国藩。

同治三年冬,受曾国藩委派,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购机器。

容闳带回来的这批机器,成为日后洋务运动发展的起点。

在洋务运动中,第一个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就是靠这批机器开办起来的。

因为这件事,容闳被曾国藩举荐以五品候补同知衔,任江苏巡抚丁日昌的译员。

此后再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容闳都在辅佐曾国藩开办洋务企业。

也是在这段时间中,容闳开始接触中国留学生事业,通过曾国藩和李鸿章的上奏,清廷答应了派遣留学生出国事宜。

陈兰彬、容闳分任幼童出洋肄业局正、副委员,容闳在沪、粤、港共招生120名。

而这些幼童,在经过容闳等教授洋文以及其他基本知识后,便由政府出面,派遣赴美留学。

像詹天佑等人,都是通过这种渠道出国留学的。

可以说容闳在中国近代化建设中,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正是因为他的提议与付出,中国近代才有了詹天佑这样为祖国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才。

容闳希望祖国发展强大的心从未停止,他曾经多次上呈强国之际,后因为清廷的混乱而未被采纳。

维新变法开始之后,容闳又全身心的投入到维新一事中。

最终因为变法失败,而潜逃出京,避居上海租界。

中国展现国民革命星火的时候,容闳就表示了对革命的支持。

后来辛亥革命成功,清朝灭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孙中山在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的时候,就此曾经书信给他,请求容闳到政府任职。

但是容闳最后却因为病情继续恶化,抢救无效,逝世于美国康州哈特福德城沙京街寓所,香奈女八十五岁,未能继续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