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艺术风格探微
论“清空骚雅”在姜夔词中的呈现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第20卷第2期2020年2月Vol. 20 No. 2Feb. 2020文章编号:2096-3874(2020)02 -0117 -06论“清空骚雅”在姜夔词中的呈现赵娅楠(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摘要:姜夔词被后人称为“白石体”,具有“不惟清空,又且骚雅”的艺术特色。
其“清空” 的审美风格在词中主要表现为意象的清冷及意境的清旷;其“骚雅”的审美风格在词中则主要表 现为咏物词皆有所寄托及用事的委婉含蓄。
姜夔的“清空骚雅”为宋代词体风格注入新的美学思想,不仅迥异于前人,更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深远。
关键词:姜夔;清空;骚雅中图分类号:1222.8 文献标识码:A姜夔,字尧章,一字石帚,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是南宋时期“于美成外独树 一帜”⑷的词作名家。
其“夔”字指的是虞舜的乐官夔,单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家庭是非常崇 古的,这种家庭观念对姜夔的思想有着或深或浅 的影响。
又因其词名为《白石道人歌曲》,历代刻本多以《白石词》为名,因此后人多道他为“姜白石”。
姜夔精通音律,艺文博通,诗词皆善,尤善填 词及自度新曲,备受时人推崇。
姜夔善移诗法入词,其词的创作风格能自成一格,被称之为“清空 骚雅”。
对此,夏承悉先生指出姜夔:“以江西诗硬瘦之笔救周邦彦的软媚,又以晚唐诗的绵邈风神 救苏辛派的粗犷流弊。
”⑵姜夔词的独特风格,在宋末词坛上独树一帜。
一、“清空骚雅”之释义张炎在《词源》中首次提出姜夔词“清空骚雅” 的词风:“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迹 ……”⑶《说文•水部》云:“澈,清也”,指河水清透见底。
禅宗则认为,“空”是梵我相依的一种自 在状态。
后人对“清空”的概念有着各自的见解: 如清代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曰:“清者,不染尘 埃之谓,空者,不著色相之谓,清则丽,空则灵,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简述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简述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姜夔词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特的词境和表现手法: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其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别出心裁。
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
同时,他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2. 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姜夔的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然而,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3. 清空高洁、极富想象的词风:姜夔词清空高洁,极富想象,语言灵动自然。
他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张炎所下的断语“清空”二字来概括。
这种清空既不同于传统婉约派的绵丽软媚,也不同于豪放派末流的粗犷叫嚣,也不同于苏轼以旷达为主要特色的那种清空。
他的词更善于以诗人的笔法入词,且更多地以“骚”的手法入词,对客观对象不作更多的质实描写,而对灵气飘忽的心境则极善捕捉与表达。
4. 丰富的情感表达:姜夔的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他的词主要有两种情感,一是他对国事的悲慨,另一个则是他对过去那一段爱情的怀念。
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
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几率生活。
综上所述,姜夔的词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成就,他的词境、表现手法、词风和情感表达都展现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
姜夔词之清空浅析

姜夔词之清空浅析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是南宋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用思力写词,出入于法度之间,他的“清空”蕴含着一系列的法度,是一种可以普及开来的创作风格。
本文简单论述了姜夔词作清空的风格特征,认为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意境清空和用词清空两个方面。
标签:姜夔;清空;立意;用词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推白石作先锋。
①姜夔系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作家,是南宋风雅词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词清丽流转,别具风格,不仅为时辈所称,且被后人奉为一代宗匠,被誉为“词中之有白石,犹文中之有昌黎也”。
②姜夔一生坎坷,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老,是个漂泊江湖的处士。
仕途不顺的他一直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曾依附张鉴、范成大为门下客。
但与有些江湖诗人依托权门以拥厚赀不同,他为人狷洁清高,从不依势媚俗,是个清苦古雅的高士。
姜夔诗、词并工,尤以词名,在当时得到普遍的称赏。
一个人高尚的品格多少会折射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他清高的品行自然而然会体现在他的词作之中,使他的词带有一股自然的清气。
姜夔词作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清空,一是骚雅。
张炎(南宋初“中兴四将”之一张俊的六世孙)尤其推崇姜夔的清空,在他看来,这是比雅正更高的标准,他不以清空许周邦彦而独许姜夔,就可以见出他的心仪所在。
他又以吴文英与姜夔对比,突出清空的特色。
张炎《词源》中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此清空质实之说。
”无独有偶,戈载《宋七家词选》中亦曾云“白石之词,清气盘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其高远峭拔之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词中之圣也。
” 由此可知,清空是姜夔词一个显著的特点。
那什么是“清空”呢?“清空”本义当指不染尘埃,不著渣滓。
然而,古往今来,清空论数不胜数,甚至被解释得高深莫测,有点让人难以领悟其具体内涵。
笔者认为,“清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毕竟这是后人对姜词的评价。
“清空”二字最能体现0词的艺术风格

“清空”二字最能体现0词的艺术风格词分豪放、婉约两派,然到了南宋,又多出“清空”一派。
这极大的丰富了词创作的空间和风格。
南宋江湖词派的清空骚雅来源于姜夔。
而姜夔的清空、骚雅分别源于苏轼、辛弃疾。
苏辛都是无意为词的,他们的清空、骚雅都是通过诗歌化的途径实现的。
姜夔在引诗济词方面和苏辛是相同的,但他有意为词,将词的音律、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骚雅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
南宋江湖词派理论和创作就是阐释和普及这种清空骚雅词风的。
故姜夔被《宋词通论》许为“南宋唯一的开山大师”。
而后来词坛大家张炎对姜夔及其清空词推崇备至。
在其《词源》言道;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
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张炎本人早年词学周邦彦,又深受姜夔词风的影响,注重格律、形式技巧,其词作音律协洽,句琢字炼,雅丽清畅。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词“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翦红刻翠为工。
至其研究声律,尤得神解,以之接武姜夔、居然后劲”。
可见其词风与姜白石是一脉相承。
后世也“姜张”并论。
所以张炎本人对“清空”的推崇也不奇怪了。
清空词的出现兴起笔者认为有其这几方面原因。
一.南宋特殊的社会环境。
北方异族占领广大北方疆土。
南方士子身怀国仇家恨,随着政局更加动乱,这种忧患逐渐变为更深沉的感伤情怀。
此时虽然还有辛弃疾、陆游、陈亮、刘过等人的那种慷慨悲壮之风,但如姜夔等文士在创作上已逐渐抛弃这种豪放风格。
至于北宋时雕栏画栋式的那种婉约绮丽的艳词更少了。
清空这一新的风格自然应时而生。
到张炎时,南宋朝廷更是朝不保夕,文人在那极度忧患的环境中逐渐转向追求“清空”那种飘渺空灵的境界。
姜夔《扬州慢》中的“清空”

2013-10治学之法姜夔《扬州慢》中的“清空”文/李久恒姜夔(约1151-约1221),字尧章,鄱阳人(今江西波阳人)。
自幼随父宦居汉阳二十余年,后卜居白石洞下,友人称其“白石道人”。
姜夔政治失意,终生布衣,作为清客文人,羁旅天涯,过着漂泊困顿的生活。
他一生历经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个朝代,在这个离乱之后的偏安王朝,半壁江山带给他触目惊心的家国之恨,虽然他有为国出力的抱负,有出类拔萃的文学才能,生性清高,但流落江湖,不能为国家尽其力,从而愁苦难言。
由此可以看出,姜夔是时代造就的一个“奇妙的矛盾结合体”。
其词作大都有一种“清空”的气象。
何为“清空”,清人沈祥龙说:“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着色相之谓”,刘熙载也言:“词之大要,不外厚而清,厚,色诸所有;清,空诸所有也”。
从中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清空”,一要意象明朗,二要意境空灵,如同吴调公先生所说:“清空是一种经过艺术陶冶,在题材概况上淘尽渣滓,从而表现为澄净精纯,在意境铸造上突出诗人的冲淡襟怀,从而表现为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清空的思想基础,首先应该具有高超洒脱的情趣”。
或者说成是“用清丽淡雅的词句构成一种清幽的意境来寄托落寞孤寂的心情”。
通过所引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一点共识,那就是无论将“清空”说成是“野云孤飞”“澄净精纯”“朴素自然”,还是“高超洒脱”“清丽淡雅”“清幽孤寂”等都离不开“意”与“色”,即意境的选择和色的调配上,这具体表现在:白石词在意境的组合方式上给人一种“灵空”之感,主要体现在对“虚”的把握上。
其词中多用景物、事件、典故虚写他的主观感受,然而通过“虚”的手法所体现的“体”仍然是客观存在的,正如赵晓岚所言,姜词“在虚处连接了景象事物的神理,在实处却略去了形貌的粘连走向”。
如,著名词作《扬州慢》。
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论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论姜夔词的艺术特点摘要:本文以《扬州慢》为中心论述姜夔词的艺术特色,从序和文的结合、以虚处传神、善用虚笔的手法、化用前人诗句和诗意及音节谐婉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姜夔词艺术风格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他的社会身份是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
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
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虽终生布衣,名声却震耀一世。
陈廷焯评:“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
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及“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
”①黄升道“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②他开创了清雅词派,对南宋后期词人及至清代浙西词派都有很大的影响。
姜夔现存词仅八十四首,却得此殊荣。
值得我们研究。
下面我就从以《扬州慢》为例,来论述姜夔词的艺术特点: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一、序与词的完美结合姜词在形式上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
苏轼之后,词题序已成为常例,但姜词的小序却有新的发展,它不仅起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如同韵味隽永的小品文,与歌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白石词除一些小令外,大多有精美的小序。
序与词是一个整体,一散一韵。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这段是词的序。
白石的序有两类:一类与词的内容完全不相干:如《长亭怨慢》中借瘐信《枯树赋》作序以寄托思念。
姜夔词的清雅风格

研究进度计划
• 第一阶段: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2014年12月—2015年2月); • 主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分析;编写
开题报告,经指导后进行修改与补充,完成开题报告。
• 第二阶段:编写论文提纲,搜集详细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2014年2月—2015年3月);
• 根据开题报告编写论文提纲,整理资料。 •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初稿(2015年3-4月); • 第四阶段:修改论文,形成定稿,参加论文答辩。(2015年4-5月); • 经指导分析后,对初稿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并补充分析,形成定稿。
研究目的
• 姜夔是与辛弃疾并峙的南宋词坛领袖人物,其词多以虚 空传神的手法,营造幽冷悲凉的词境。文章通过对姜夔词 中的“清空”、“骚雅”艺术特色的研究,让读者更好地认识 姜夔词中“清辞峭拔,意境幽空;文辞雅正,温柔敦厚” 的艺术风格。进而对其词中的“清空”与“骚雅 ”两种艺术手 法辩证统一的认识,明白为何“雅词”成为后期文人追随 的典范。
研究内容
• 姜夔词的“清空”清辞峭拔,意境幽空 ; • 姜夔词的“骚雅”文辞雅正,温柔敦厚; • 姜夔词的“清空”“骚雅 ”辩证统一。
研究方法
• (一)查阅相关文献,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 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 (二)分析法:阅读相关资料,对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周密分 析。
• (三)归纳总结法:在分析后,对各种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以确立自己的观点。
姜夔词的清雅风格
开题报告
学 生:唐文平 指导老师:伍广平
关于姜夔
• 姜夔 (约 1155- 1221 年)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 (今江西波阳县) 人。是一个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 青年时期,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 杭州。姜夔是个耿介清高的雅士,曾辞谢贵族张鉴为他买 官爵。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书 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 极为推重,虽终生布衣,名声却震耀一世。
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辛弃疾去世后的南宋词坛,出现了两代词人,一为江湖词人群,一为遗民词人群,从而形成了两大创作阵营,一为辛派后劲,一为姜夔的追随者,其中追随姜夔者主要是以其“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姜夔对后世词风的影响,下面我们就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姜夔(约1155-1221)江西鄱阳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他多才多艺,是南宋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音乐家,而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姜夔词流传到今天,有80多首,名为《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在词史上的地位或许还不能和温庭绮、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人相媲美,但他的词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他本人正是这种风格的主要代表和创始人。
人们论及姜夔,虽然在总体评价上不如温柳苏周辛等大家,但在一些具体方面则有着其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姜夔词的题材主要是恋情、咏物和亡国之痛,并没有什么拓展,他的主要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
姜夔的词风因为求雅,同时也求“刚”一点,“生”一点,极力摆脱晚唐,五代到北宋以来那种浮浊、柔媚、甜熟的词风,则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如《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此词虽是怀念合肥恋人,但并未写艳遇的旖旎风情,而只有魂牵梦绕、铭心刻骨的忆恋。
其中“淮南皓月冷千山”一句,更创造出词史上少见的冷境。
意境清幽,情味含蓄深婉。
姜夔接受辛弃疾的影响,也移诗法入词。
但姜夔移诗法入词,不是要进一步扩大词的表现功能,而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
他禀承周邦彦字炼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艺术风格探微
摘要: 姜夔是南宋词坛上的雅士,他的词注重练字造句,讲求音律,词境幽冷悲凉,独创一格,后人多以“清空”、“骚雅”来概述他的词风。
“清空”与“骚雅”内涵丰富,既包含言辞、又涉及意境,对后世影响较大。
本文拟就其词的清空骚雅艺术风格试论之。
关键词:清空骚雅
(一)清空——清辞峭拔、意境幽空
南宋张炎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晖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际。
”(张炎《词源》卷下)①清空是相对于质实而言的,反映在创作上则要求文字出于清流,去铅华,达到整体格调的峻拔。
比如,《踏莎行》:“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其笔法独特,叙述方式与角度异于往常,落笔处高于流俗,饶有情致。
王国维十分赞赏最后两句,谓:“白石之词,予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②此句情景交融,但情又高脱于景之上。
姜夔也偏爱冷香、冷红、冷云、冷月、冷枫、暗柳、暗雨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以此来营构幽冷悲凉的词境③。
这些冷色调是作者心理投射于物的结果,刘熙载用“幽韵冷香”概括姜词境界再恰当不过。
姜夔塑造的境界有空灵之感,是因为他善于用虚笔,从侧面表达感情。
如《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无限的哀愁犹如高空凌霄中的一丝青云,远远的飘去,若有若无,连绵不绝,只留下参差不齐的残柳随风摆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④王国维对意境的要求相当严格,他说姜夔词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笔者认为不免偏颇。
且看《疏影》一词: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此词于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不易到。
王国维云:“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化作此花幽独”即是典型的有我之境。
这首词在语句的使用,更是夺人眼目,恰似画家通景,堪称词中赋梅之佳作,庶可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媲美。
(二)骚雅——文辞雅正、温柔敦厚
“骚雅”一词,源于《离骚》和《诗经》。
《离骚》是屈原遭遇罹难的发愤之作,抒写“忠怨之辞”,大量采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情感表达强烈而不失含蓄。
雅即正,《毛诗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⑤讲的是王政得失兴废之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姜夔的《疏影》即是典型的骚雅之作。
其中:“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不单单是咏梅花,还寄托了感慨兴亡,暗含徽、钦二帝北行之意。
用典化典是他作品的另一大特色。
“佩环”典出杜甫“环佩空归月夜魂”句。
“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本是写蟋蟀,亦有心念故国之慨。
概而言之,张炎提出“骚雅”主要有两点:一是词的内容要写现实关注的国家大事、王政兴废。
除《暗香》、《疏影》二词外,亦有《翠楼吟》、《汉宫春》等篇含有爱国之情。
二是表达方式上要涵盖比兴、温柔敦厚。
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云:“南
渡以后,国势日非,白石目击心伤,多于词中寄慨。
不独《暗香》、《疏影》二章,发二帝之幽愤,伤在位之无人也。
特感慨全在虚处,无迹可寻,人自不察耳。
感慨时事,发为诗歌,便已力据上游。
特不宜说破,只可用比兴体,即比兴中亦须含蓄不露,斯为沉郁,斯为忠厚。
”⑥如其所言,姜夔在作词时,多采用深婉蕴藉的方式表达他的爱国之悲、家国之痛,如:《八归》中的“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于啼鴃”、《玲珑四犯》中的“倦游欢意少,俯仰悲今古”、《清波引》中“自秋雁南来,望江国,渺何处”等句对战乱时局多心生感慨,遗貌取神而寄托遥深。
(三)清空与骚雅的统一
清空多指空灵淡远,色彩较轻浅,骚雅指雅正敦厚,带些沉重色调。
然而姜夔词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于清空之中蕴藏骚雅,骚雅之间又不乏清空。
如《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此词从侧面着笔,在词中反复化用杜牧诗句,用维扬城历史上的繁华与现实中的荒芜作对比映照,以此来表达特定的心理感受。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等句既意境空灵又包含沉重的黍离之悲。
由此可见,“清空”与“骚雅”的艺术特征在姜夔词作中互有关联、不可分割,二者共同融合统一于清雅的艺术风貌中。
注释:
①王步高唐诗宋词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P424
②王国维著徐调孚校注人间词话北京:中华书局2009 P41
③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P147
④王国维著徐调孚校注人间词话北京:中华书局2009 P28
⑤陈洪张丰屹卢胜江著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读本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P20
⑥王步高唐诗宋词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P425
参考书目:
1、姜夔著李强导读姜夔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7月
2、王步高唐诗宋词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4、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册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5、王国维著徐调孚校注人间词话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5月
6、陈洪张丰屹卢胜江著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读本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