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霸权政策
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哪里来

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哪里来美国的霸权主义源自多个因素,包括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扩张主义政策、军事优势、文化输出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对美国霸权主义来源的详细分析:一、经济实力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位于世界第一位,外汇储备丰富,金融体系发达,科技实力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些经济实力使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国际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其在国际金融机构、贸易组织中的话语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实力。
美国的经济霸权使其能够通过经济手段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获得国际政治主导地位。
二、扩张主义政策美国历史上一直主张西进与扩张主义政策。
自19世纪开始,美国的西进运动带来了土地的扩张和领土的增加。
在20世纪,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以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例如《门户政策》、《新政策》、《和谐大洋政策》等。
美国还通过对外援助、军事干预等手段,试图扩大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这些扩张主义政策对于美国的霸权主义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军事优势美国一直致力于维护自身的军事优势地位。
美国军事实力雄厚,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军费开支一直处于世界第一位。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大量的军事基地,并在各个战略要地部署了大量的军事力量。
美国还通过军事联盟、军事援助等手段扩大自己的军事影响力。
这种军事优势使得美国能够通过武力手段来主导一些国际事务,并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
四、文化输出美国在文化输出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美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美国电影、音乐、文学、时尚等都对全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美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力。
美国通过文化输出,能够塑造全球民众的价值观、生活方式,间接影响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这种文化输出也可以视为美国霸权主义的一种表现。
五、国际组织、体系的塑造美国一直在国际组织和国际多边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
浅谈美国霸权主义

浅谈美国霸权主义霸权主义是指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
争夺世界霸主是帝国主义国家开展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增强,走上了世界权力的顶峰,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成为超级大国,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但是随着其他实力国家的逐渐强大,美国感到了危机,例如二战后苏联的崛起就被美国视作是自己将来的威胁,此后便利用各种霸权主义阻止其他国家的发展。
对美国霸权主义印象最深刻的是911事件后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
2001年9月11日当天的恐怖袭击对美国及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次事件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珍珠港事件后,历史上第二次对美国造成重大伤亡的袭击。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总统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作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
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是认为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当局政府践踏人权,以美国方面的说法来说,对伊拉克的战争目的主要是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由。
民主的政权,剿灭恐怖分子,保护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等。
但是包括部分美国人士在内的很多舆论认为原因并不单纯。
美国打着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在联合国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悍然攻打了一个主权国家,树立了美国喜欢使用武力的形象。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是美国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是美国为了控制整个中东而发动的第一场战争,美国自独立后至伊拉克战争,共发动过70多次对外战争和侵略,共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武装冲突近200次。
除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外,美国基本上都是胜利者,而每次胜利都给他们带来了大小不同的回报,由此而形成了美国人的一种战争经济观:战争是国家最好的一种战略性投资。
这些俨然是霸权主义者的裸露表现。
相较于这些武力霸权行为,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许多国家。
前美国商务部高级官员大卫·罗斯科普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正在出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
美国的冷战政策与全球霸权

美国的冷战政策与全球霸权冷战时期,美国积极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冷战政策,以争夺全球霸权。
本文将从美国冷战政策的起源、实施过程以及对全球霸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冷战政策的起源冷战政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后期的雅尔塔会议。
在会议上,美国、苏联和英国三国领导人商定了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
然而,在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特别是美国与苏联之间产生了新的对立。
这种对立日益升温,最终导致了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的到来。
二、美国的冷战政策1. 康奇利夫人的遏制政策康奇利夫人在二战后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驻苏大使,她提出了著名的“遏制政策”。
该政策主张通过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等手段,阻止苏联扩大其影响力范围。
此政策也标志着美国对苏联及其盟友的封锁和遏制。
2. 杜鲁门主义杜鲁门政府继承了康奇利夫人的遏制政策,并进一步发展了冷战政策。
美国实行了联合国的组建,并在联合国中对苏联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势。
此外,美国还推动了马歇尔计划,向欧洲重建国家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援助,以此来削弱苏联的影响力。
3. 里根总统的“星球大战”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在太空中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以确保美国不受来自苏联的核威胁。
这一计划的实施引发了苏美两国的核武器竞赛。
三、冷战政策对全球霸权的影响1. 经济霸权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经济援助措施,使得欧洲国家在战后经济重建中高度依赖美国。
这种经济霸权赋予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决定权和影响力。
2. 军事霸权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二战后得到巨大的增强,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大国之一。
冷战期间,美国通过加强军备建设、与盟国的军事合作等手段,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世界事务中的军事霸权地位。
3. 政治霸权美国通过参与战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并对其发挥重要影响力,来确保其国家利益的实现。
此外,美国还推动了一系列冷战时期的军事干预,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以维护其在该地区的政治霸权地位。
4. 文化霸权冷战期间,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通过电影、音乐、文学等形式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进一步加强了美国的文化霸权。
美国的霸权之路

美国的霸权之路美国是世界上比较年轻的国家,它没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远古文明,但它的霸权之路却很长。
自从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后,它就开始走上了霸权道路。
它先是谋求美洲的区域霸权,然后拓展在亚太的势力,接着就开始称霸世界。
一、谋求在西半球即美洲的区域霸权美国是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美国原是英国的殖民地,在1775-1781年,美国人民经过六年的独立战争,终于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近代化国家。
但它独立不久,羽毛尚未丰满时便开始称霸美洲。
它先是将北美大陆“归属”自己。
1819年,美国国务卿约翰·昆西·阿月姆斯声称:“北美大陆应该成为我们所属的领土”;接着又将加勒比海岛屿“归属”自己。
1823年美国国务卿约翰·昆西·阿月姆斯又说:“这些岛屿就其位置而言,乃是北美大陆的天然附属物”;然后,美国又充当整个美洲的保护人,推行排斥欧洲列强的“门罗主义”。
1823年,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于是美国总统门罗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的国家当作将来的殖民对象。
”“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物,也不容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
这就意味着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反映了美国要统治整个美洲的野心;19C.末,美国又提出“泛美主义”口号,为独霸西半球创造条件。
为此,美国在拉美推行了“大棒”与“金元”并用的帝国主义政策。
美国利用种种借口,多次派出武装力量,干涉一些拉美国家的内政,侵犯它们的主权。
1898年,在古巴人民即将战胜西班牙殖民者,赢得独立时,美国扮演同情古巴革命的角色,掀起美西战争,结果又将古巴变成它的“保护国”。
1903年,美国又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布而独立,并强迫巴拿马签订《美巴条约》,攫取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运河的永久租让权,加强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霸权地位。
同时美国资本也大量渗入拉美,到20C20年代,美国在拉美的投资占美国海外投资的一半,使拉美许多国家受美国金元势力的支配。
美国的霸权政策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的霸权政策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形成;美国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
2.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出发,着眼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弄清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柏林危机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美国霸权政策的教学,说明霸权主义是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
(2)通过对美国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被侵略被压迫民族团结一致的正义战争,是削弱美国霸权地位和遏制扩张野心的重要力量。
4.学法指导方面:(1)关于马歇尔计划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补充相关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使学生掌握分析、理解、比较历史知识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关于冷战政策的有关历史资料,使学生掌握运用历史资料分析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和影响是重点。
比起一战,二战在更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
美苏两国在战争期间的盟友关系被对抗关系取代,面对这种形势,美国充当起国际宪兵的角色。
宣布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遏制社会主义发展的三项重要步骤。
其目的:一是通过支援各国反动势力镇压人民革命运动,阻止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二是借反对社会主义的名义,加强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
两极格局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战后初期美苏经济、军事实力对比的反映,其中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在意识形态因素掩盖下的国家利益之间的利益冲突。
浅析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与实质

浅析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与实质霸权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
从提出“门罗主义”至今,美国已经从一个地区大国演变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
相应地,美国奉行的霸权主义对外政策,也先后形成了关注他国利益、否定他国利益、蚕食他国利益、覆盖他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等不同的表现形式,称霸世界的野心逐步表露无遗。
同时也暴露了其霸权主义的实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主要是关注他国利益。
追求本国的霸权利益是美国的一贯做法。
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政府就把自己的外交政策看作是符合并代表全人类利益的政策。
美国谋求国家霸权利益的早期例证,就是门罗主义。
美国打着维护拉丁美洲新国家利益的幌子,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以此掩盖把美洲划作其势力范围的真实意图,是由于当时美国的实力和范围还仅限于美洲,因而谋求美国在美洲的霸权就成为美国最实际的国家利益。
“冷战”前期的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为否定他国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无可匹敌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由地区性大国变成世界性大国。
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的武装对峙,导致“冷战”的出现。
美国此时的国家利益也由隐讳的霸权利益转为公开的霸权利益。
以美国国务院顾问汉斯·摩根索为首的国际政治现实主义学派提出了“权力—实力—利益”的理论,认为国家利益是通过权力来获取和实现的。
美国的外交目标应该是“增强权力、维持权力、炫耀权力”,“发展国家利益表现为攫取权力,而最重要的是占据军事优势。
”“冷战”后期的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为蚕食他国利益。
发展中国家日益壮大,国际政治力量趋向多极化,为了保持“世界领导地位”,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等人提出了“相互依存”的理论。
从公开追求霸权转而谋求合作,以便从中攫取他国利益,美国要求它的驻外机构除了执行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上的传统职责外,还要对驻在国从事广泛的国事活动,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各方面的管理利益。
后“冷战”时期的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为覆盖他国利益。
日薄西山的美国霸权

日薄西山的美国霸权写这篇文章我想说明以下几个观点:1、美国霸权的本质是军事强权基础上的经济掠夺。
2、有着世界货币地位的美元并没有在本质上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一旦美元丢失世界货币地位,美国的霸权地位不会重新再来。
3、美国的霸权地位必然会丢失。
在讨论美国的霸权之前我们先讨论以下美国的经济。
要我这个经济盲来谈论经济似乎有点勉为其难,我只能简单的把我的看法说一下,大家将就着看吧。
说到美国的经济有个奇怪的现象就不得不提。
美国的经济结构包括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大部分,虚拟经济就不多说了;实体经济主要是高科技产业和农业,怪就怪在本应该占国民生产总之比重最大的制造业在美国占据的比重却不是很大。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美国人力成本较高造成的。
我觉得这里固然有人力成本高的原因,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维持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并凭借美元世界货币地位进行经济掠夺的需要。
什么是世界货币?这里说的货币是纸币,纸币的本质就是欠条;只不过这个欠条是由政府的信誉作担保,可信度比较高而已。
世界货币自然是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行的纸币,也就是世界欠条。
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本质上是只要美国愿意,他就可以开动印钞机印刷欠条在世界范围内购买商品。
别人拿着欠条来买你的东西,你会不会担心欠条会打水漂?恐怕没人不会。
最好的办法就是拿着欠条再去买别人的东西。
为了使问题简单化我们不妨就拿美国和中国来说明问题吧。
美国用美元欠条买了我们的东西,为了防止美元欠条贬值或者失效,我们决定及时把这个美元欠条换成实物。
可当我们拿着美元欠条来买美国的东西时问题出来了:前面说了美国的经济主要包括虚拟经济、高科技产品和农业。
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我们不买他的农产品;出于高科技出口管制的需要美国不卖给我们高科技产品(当然这里的不买和不卖是买卖数量有限的意思,并非一点都不买或者不卖)。
那我们买他的什么?虚拟经济里面只有国债!如果说纸币是一个欠条的话那么国债的本质就是一个二级欠条。
美国霸权主义

美国霸权主义冷战结束以后,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而以美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势头强劲,美国霸权主义极度膨胀,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国是无发置身于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体系之外的,是无法回避美国霸权主义的。
因此,研究美国的霸权主义,特别是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它,就构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任务。
一、美国霸权主义的思想文化根源“我们本应是座山巅之城,让全世界人民的眼睛都望着我们。
”这句话代表了美国霸权主义的文化源头。
它的意思是说,最早来新大陆的欧洲移民,就是为了逃避当时欧洲社会黑暗的封建统治,试图建立一个让他人敬仰,仿效的自由、民主的国家。
美国尽管没有像其他一些西方国家那样明定基督教为国教,但基督文化一直是美国精神的核心,是其文化“主流的主流”。
所以美国人常常以“上帝的选民”自居,认为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是最优越的,有向世界宣传这种思想、价值观念和推广这种制度的责任,即“领导世界”的责任。
二、美国霸权之路:美国原是英国的殖民地,1776年美利坚民族开始反抗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独立战争,经过几年浴血奋战,于1783年取得独立。
美国从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下独立出来后,为满足资产阶级扩大市场和奴隶主扩大种植园的要求,在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不久,美国政府就违背自己信誓旦旦制订的“天赋人权”宣言,迫不及待地、迅速地走上了大规模扩张领土的道路。
美国扩张领土的手段多种多样,有在威逼之下的“购买”,有在颠覆之后的吞并,也有公开的战争掠夺。
凡是对美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美国的边界是随着领土的扩张而不断变化的。
在世界各国历史上,美国领土扩张之迅速是首屈一指的。
1803年,美国从拿破仑手里以每英亩不足2分钱的代价取得了比它原来十三州全部领土还要大一倍多的路易斯安那领地;1810年到181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佛罗里达及其邻近的一大片领土;1834年到1845年,美国采取先支持得克萨斯脱离墨西哥而独立,然后加以吞并的手段从墨西哥手中拿走了得克萨斯;1846年到1848年,美国通过美墨战争将属于墨西哥的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的大片领土攫为已有;1853年,美国又从墨西哥夺取了位于今天亚利桑那南部和新墨西哥州西南部的一大块领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霸权政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四章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三节:美国的霸权政策(说课案)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有关二战的形势变化,又启示后来的国际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欧洲在战争中受到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却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美国凭借经济军事政治上的优势,开始推行世界霸权政策。
这就形成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原因
2、“冷战”政策的含义;;
3、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及性质
5、“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的形成;;
6、美国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分析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培养学
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影响的讲述,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霸权主义是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安定的主要因素,是导致战争的根源。
2、美国推行霸权政策是由帝国主义本质所决定的。
3、美国在侵朝和侵越战争的失败说明:被侵略被压迫民族团结一致的正义斗争,是削弱美国霸权地位和遏制其扩张野心的主要因素。
三、说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及影响;(2)美国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的政策
2、难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3、解决办法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小字以及史料内容,使学生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及其内容,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其实质。
四、说学法
在课前必须先做好充分的预习,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以提高听课效率。
采取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在学生阅读、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
中,不断补充新的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从史论出发认识问题。
五、说教法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对课本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较清楚地抓住文中的线索。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性原则,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表演能力,通过创设认识问题的新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还不时充插材料分析题,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紧紧与考试相结合。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一战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目的未能实现,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力图称霸全球,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政策,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美国霸权政策中最典型的是“冷战政策”。
从“冷战”概念入手,再通过提问“美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引入背景分析:①美是经济霸主,军事强国,力图称霸全球;②苏是美称霸的主要障碍;③和平与进步成为世界发展主流。
重述冷战政策概念,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冷战的舆论准备和冷战的内容。
详细讲述冷战的具体表现:
1、“杜鲁门主义”部份,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明其直接原因及“杜鲁门主义”的概念。
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杜鲁门主义”的材料,得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公开干涉各国内政,并指出其作用。
2、“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运用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先点“马歇尔计划”的全称,简明分析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原因。
重点指导学生阅读马歇尔的演说材料,分析其实质也是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服务的。
结合小字部分,分析“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影响(积极、消极)。
3、北约组织部份:首先点明北约建立的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并简单讲述其建立的情况,回忆旧知识,归纳四十年代在华盛顿有哪两次重大集会。
引导学生从其建立的目的分析北约的实质。
北约组织建立后,苏联也组建了华约组织,两极格局形成。
关于“德国分裂”部份:回忆旧知识,“二战后,苏、美、英、法四国如何处理德国”,分析德国分裂的背景(分区占领和美苏对抗),简单柏林危机、两德形成及其影响。
关于“侵朝、侵越战争”部份,则主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联系旧知识,掌握基本概况,点明其结果是以美国失败而告终。
说明这两场战争的失败使美国扩张的野心遭到沉重的打击,霸权地位也受到严重的削弱。
正是朝、中、越人
民的正义斗争使称霸全球的野心不能得逞。
小结:结合内容结构图,回顾所学内容。
最后点明美国推行霸权政策是由其帝国主义本质所决定的;霸权主义是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和战争的根源。
布置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
一、冷战政策
1、背景①美是经济霸主,军事强国,力图称霸全球②苏是美称霸的主要障碍③和平与进步成为世界发展主流
2、冷战政策①舆论准备②内容:杜、马、北
3、冷战政策的实施①杜鲁门主义(政纲)A、直接原因B、杜鲁门主义c、实质:公开干涉各国内政D、作用②马歇尔计划(经济运用)A、原因:欧洲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尖锐B、马歇尔计划c、影响③北约(工具)A、目的B、建立c、实质D、结果:两极格局形成二、德国的分裂
1、背景:分区占领、美苏对抗
2、柏林危机(高潮)
3、两德形成三、侵朝和侵越战争
1、侵朝战争(1950—1953)
2、侵越战争(1961—1975)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