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夷扇贝育苗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用微生态调节剂繁育虾夷扇贝

在室内人工育苗中,单位水体内的生物量十分密集,其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排泄物,死亡的幼虫及单胞藻腐烂分解,易导致海水中氨浓度的升高,总氨浓度和pH值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导致未解离氨的增加。未解离氨没有电荷,而且具有较高的脂溶性,易透过细胞壁,对幼虫造成危害,导致人工育苗失败。每天换水后向培育水体中投入EM菌,可以有效调节水质。EM菌中的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可以有效分解有机物,降低氨、硫化氢的含量。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可以形成种群优势,抑制其它致腐致病细菌的繁殖生成,达到防病的目的。EM菌同时也是扇贝幼虫的优良饵料,对其生长发育十分有益。
用微生态调节剂繁育虾夷扇贝
利用水产品微生态调节剂代替消毒剂和抗生素,不但可以节约成本,提高虾夷扇贝苗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可以减少海水环境的污染,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达到无公害健康养殖的理念。笔者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金马海珍品养殖场利用水产品微生态调节剂进行虾夷扇贝的人工繁育,取得了较好的合细菌在育苗饵料上的应用在虾夷扇贝的繁育过程中需要投喂大量的单胞藻,单胞藻的培育过程中要硝酸钠、磷酸二氢钾、柠檬酸铁等营养盐,这些营养盐并不能完全被单胞藻吸收利用,藻液中剩余的营养盐,通过投饵进入到培育水体中,对虾夷扇贝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各种营养盐指标中,硝酸氮的含量高低起主导作用,它影响扇贝幼虫的发育变态,甚至造成幼虫死亡,导致人工育苗失败。通过向饵料中投入光合细菌,可以吸收利用一部分营养盐,同时也可以做为一种饵料被虾夷扇贝幼体摄食,光合细菌体内蛋白质以及各种维生素含量都很高,且含有丰富的类脂化合物,无毒,易消化。光合细菌不仅利于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同时对亲贝和幼体也是一种很好的营养来源。
⑶产卵:经过35天的促熟培育,亲贝的性腺已经发育成熟,吸底镜检发现有卵,将亲贝阴干1小时,放入9℃水中,40分钟后开始产卵,泼撒适量的精液使其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为每毫升20个,微量充气,每小时搅动1次,84小时后发育至D型幼虫。
虾夷扇贝自然海域生态育苗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初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率先引进亲贝进行相关研究,到今天辽鲁两省的大面积养殖,虾夷扇贝在我国的养殖历史已达30余年,其养殖规模与产量得到飞速发展,长海县海区已经成为我国虾夷扇贝增养殖主产区。
1985年,长海县虾夷扇贝总养殖面积仅180亩,总产量不足200t;而2018年长海县虾夷扇贝养殖面积达到400多万亩(含底播增殖面积),产量达到19万t,规模扩增非常迅速。
长海县虾夷扇贝养殖每年苗种需求在400亿枚左右,大部分苗种为外购苗种,主要来自山东及大连周边地区,均为人工育苗,苗种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时间的推移、虾夷扇贝自然属性的改变和多代近亲繁殖,致使品种种质退化,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个体小型化,畸形多,抗逆性较差,近几年来死亡率高等现象越来越突出。
为了探索一条培育虾夷扇贝健康苗种的方式,笔者借鉴刺参自然海域生态育苗的经验,在自然海域进行了虾夷扇贝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1 虾夷扇贝生物学特征虾夷扇贝(学名:Mizuhopectenyessoensis )是扇贝科、扇贝属贝类。
贝壳大型,壳高可超过20cm,右壳(有足丝孔的)较突,黄白色;左壳稍平,较右壳稍小,呈紫褐色,壳近圆形。
壳顶两侧前后具有同样大小的耳状突起。
右壳的前耳有浅的足丝孔,壳表有15~20条放射肋,右壳肋宽而低矮,肋间狭。
左壳肋较细,肋间较宽,有的有网目雕刻。
壳内面白色,壳顶下方有三角形的内韧带,单柱类,闭壳肌大,位于壳的中后部。
虾夷扇贝自然海域生态育苗技术■ 迟庆宏 (辽宁省长海县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辽宁大连 116599)虾夷扇贝一般分布于底部比较坚硬、淤泥少的海区和水深不超过40m的沿岸区。
如果遇到环境不合适,闭壳肌可作剧烈的收缩,借壳张闭的排水力量和海流的力量作短距离的移动。
虾夷扇贝为滤食性贝类,杂食性,摄食细小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细菌以及有机碎屑等。
其中浮游植物以硅藻类为主,鞭毛藻及其他藻类为次。
虾夷扇贝育苗方法与设计方案

一种虾夷扇贝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亲贝的选择;(2)、亲贝暂养;(3)、产卵、孵化;(4)、幼体培育。
(5)、投放附着基;(6)、出池暂养贝。
本技术的虾夷扇贝育苗方法,通过在育苗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育苗条件和各个参数,从而实现了种苗的优选培育,从而进一步保证幼体的快速生长以及保证了肉质,大大提高了生蚝产量。
权利要求书1.一种虾夷扇贝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亲贝的选择,选壳长9-14cm的3-4龄贝做亲贝;(2)、亲贝暂养,暂养密度35-45个/立方米,暂养水温5-8℃;(3)、产卵、孵化,当性腺指数达12%以上采用同温下倒池的方法产卵,孵化水温8-10℃,孵化期间每隔1小时人工搅动一次;(4)、幼体培育,密度:D形幼虫培育密度前期控制在8-10个/ml,后期6-7个/ml,饵料:金藻,日投饵量10000-60000/个ml;水温:幼虫培育阶段水温为12-16℃,D形幼虫选出后每天以0.5-0.8℃的速度将水温升至16℃;换水: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
(5)、投放附着基,选育后16-20天,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10-230μm,当有15-20%左右幼虫眼点变圆、壳缘增厚时,投放附着基;(6)、出池暂养,扇贝幼体在室内培育至壳高500-600μm的附着稚贝时,便可移至室外进行中间暂养,培育至2~3厘米大小的幼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夷扇贝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以小硅藻为主要饵料,日投饵量350000-450000个/ml,每5-8小时投饵一次,日换水3-4次,每次1/3-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夷扇贝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经50-60小时,当60-70%幼虫达到D形幼虫时,用150-250目拖网及时选优。
技术说明书一种虾夷扇贝育苗方法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海产品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虾夷扇贝隶属于软体动物,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
虾夷扇贝控温人工育苗技术

虾夷扇贝的人工育苗技术12014-07-03瀚友水产养殖合作社培养、亲贝的采捕和蓄养、采卵和孵化、幼体选育培养、附着基的投放和附着稚贝管理等过程。
(1)亲贝采捕和蓄养:准确地掌握好虾夷扇贝繁殖期,在繁殖期内将亲贝采回在室内蓄养,经过近10年观测,我国黄海北部虾夷扇贝繁殖期为3月底至4月中旬,此时海区水温为3-5℃。
为了不错过季节,因此应于3月底将养在海区浮筏上或海底增殖满2龄,体高10厘米左右的成贝采回室内蓄养,不过,为了充分利用育苗设备,有些生产单位进行两茬育苗,在其繁殖期前的2月初就将亲贝采回于室内进行升温促熟,提前采卵育苗。
亲贝采回来后要及时除去外表附着物,并刷净污泥,挑选健壮个体,并将雌雄分开,用灯笼网笼装吊挂于池中,也可直接放在池底,每立方米水体放养30-50个。
亲虫蓄养过程,每天全量换水1-2两次,换水时将死贝拣出并除净池底污物,在亲贝蓄养过程中,如为升温促熟,必须投喂足够单胞藻。
(2)获卵:在亲贝蓄养过程中,自然排放是一种较好的获卵途径。
自然产卵不但卵的质量好孵化率高,而且幼体也健壮,但不能做到不计划的集中获卵,为了做到有计划的集中得卵,通过阴干、升温刺激采卵,也是一种简易的获卵方法。
但这种方法必须是在性腺充分成熟时才有净利润要一般是在蓄养过程中,发现有排精产卵时进行。
其做法是将亲贝捞出放在池台上阴干1小时左右,然后挑选性腺丰满个体,雌雄分开放在水温比蓄养池水温3℃的水泥中诱导排放,当卵量达100-200个/毫升时,即可将亲贝移到另一水池让其继续产卵,然后取精液黧数倍进行人工授精,镜检观察,控制适宜的精子数量,这种采卵方法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3)孵化:将受精卵加水稀释或分池使密度控制在50个/毫升左右进行孵化,为了防止受精卵沉底堆积影响孵化效果,在孵化过程中,每隔1小时用木耙将水搅动一次,至发育到担轮幼体期为止,在水温12℃左右条件下,约径70余小时可发育至面盘幼体期。
(4)幼体选育培养:当幼体发育至面盘幼体时,即可用NX-103筛绢制成的拖网拖选进行培养,如果幼体数量较少则可再用网箱排水浓缩收集,幼体密度直接影响其培养效果,虾夷扇贝幼体培养密度以7个/毫升为宜,刚选育时,收于水质干净,幼体也较小(一般体长只有100微米左右)所以可以不需加满水,只加1/2,第二天一次或分两次加满,培养池水温应与孵化池水温保持一致。
无公害食品-虾夷扇贝育苗养殖技术

虾夷扇贝养殖技术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虾夷扇贝苗种培育和养成操作技术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虾夷扇贝亲贝选择、幼虫培育、苗种中间培育、养成。
二标准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SC/T 2005.2 扇贝筏式养殖产量验收方法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62 无公害食品扇贝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在生产过程中所用1、海水均要符合国家无公害养殖海水标准(NY 5052-2001)2、饵料生产厂家均要有合法资质,其产品均要有合符合国家无公害产品的质检证明。
3、药品均要遵循国家违禁药品使用条例,严禁使用违禁药品。
购进的药品要有生产厂家的合法资质和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一、育苗1、亲贝的选择与蓄养壳长8—13cm的3—4令贝均可做亲贝,一般按每立方米水体购置5个左右亲贝就可以了(其中雄贝占3—5%)。
亲贝运输要在低温季节进行,在气温5℃以下。
将亲贝装入麻袋中,麻袋用海水湿透,扎紧,海上运输15小时,成活率可达100%。
暂养密度30—50个/立方米,暂养水温5—7℃。
以小硅藻为主要饵料,畏投少量金藻和扁藻,日投饵量300000-400000个/ml,每6小时投饵一次,日换水4次,每次1/3。
亲贝暂养期间,一般不倒池,不充气。
2、产卵、孵化成熟的虾夷扇贝性腺十分饱满.雌贝性腺呈桔红色或桃红色,雄性呈乳白色.当性腺指数达13%以上,正常换水发现有少量亲贝排放时,采用同温下倒池的方法产卵,不进行其他刺激.亲贝第一次平均产卵量低于300000/只,可留下亲贝再继续暂养3—5天,则又可大量排放. 孵化水温8—11℃,孵化期间每隔1小时人工搅动一次;经90—70小时,当60—70%幼虫达到D 形幼虫时,用200目拖网及时选优.3、幼体培育密度:D形幼虫培育密度前期控制在8—10个/ml,后期6-7个/ml。
饵料:金藻3011,8701均是虾夷扇贝优质的开口饵料.采用金藻与硅藻混合投喂,日投饵量10000-60000/个ml.投放附着基后饵料可改为以扁藻为主,并适当增加投饵量.水温:幼虫培育阶段最适宜水温为15℃左右,D形幼虫选出后每天以0.5℃的速度将水温升至15℃,达到稚贝后可降温培育,以利向海上过渡.换水: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后期每次向海上过渡,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后期每次1/2,并适当充气,每天吸底一次.4,附着基的投放幼虫平均生长7μm左右,选育后18—20天,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20—240,最大壳长达300μm,大部分幼虫即可出现眼点.当有20%左右幼虫眼点变圆,壳缘增厚时,应倒池投放附着基.棕绳,网衣经彻底处理,附苗效果都很好. 为便于管理可结合幼虫附着时倒池,用120目筛绢将眼点幼虫筛选一遍,经筛选的幼虫规格大,眼点幼虫比例增加,附着时间缩短.5,出池暂养1),出池规格由于小稚贝和幼贝很不稳定,容易切断足丝,移向他处,下海时,环境条件突然改变,也就造成了附着型贝类下海掉苗,目前附着型贝类下海后保苗率均较低,贻贝较好可达50~60%,扇贝20~30%。
虾夷扇贝人工育苗中的水质管理技术

虾夷扇贝人工育苗中的水质管理技术2007年烟台市约有80%的虾夷扇贝(图见彩中插2)育苗单位育苗效果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域水质状况不良所致。
在暂时不能改善海域大环境水质条件的情况下,如何加强育苗用水的处理与日常水质管理,直接关系到育苗生产的成败。
一、水源的选择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和大规模水产养殖形成的污染,使不少海区水域环境恶化。
故育苗用水海区要符合国家海水养殖水质标准,海流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风浪影响小,远离河口,还要避免在育苗或养殖场密集区建新场。
二、育苗用水的处理从自然海区抽上的水要经一系列理化方法处理后才能使用。
有的场家为降低生产成本,海水只经简单的一次砂滤即进入生产车间,这在海水质量好时未尝不可,但由于海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这样处理已过于简单,不能有效保证育苗用水质量。
加之虾夷扇贝人工育苗正处于冬末初春风浪大的季节,海水相对混浊,水质状况不稳定,必须采取严格的处理措施。
1.沉淀(1)室外蓄水池沉淀:育苗用水最好不直接取自自然海区,可在潮间带筑一潮差蓄水池,或在育苗场旁建一露天蓄水池,面积从十几亩到数百亩不等,蓄水量以能满足育一茬苗以上的用水量为好。
在虾夷扇贝育苗开始前的头年12月纳满水,育苗用水全部取自蓄水池,若池内蓄水量不够,可选择风千浪静的天气向池内逐渐加水。
此法除了能起到一定的沉淀作用外,还可初步降解海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也减少了因天气、海况变化对水质的影响,保证了育苗用水质量的相对稳定。
(2)黑暗沉淀:不管有无露天蓄水池,都要建封闭沉淀池。
从蓄水池或海区抽的水进入沉淀池后,水中的泥沙、有机碎屑和浮游生物等得到充分沉淀。
沉淀池顶部应加盖,以遮挡风尘雨水,并营造黑暗环境,使浮游生物快速下沉。
沉淀池要隔成2~3个独立单元,以保证抽入的海水沉淀48小时后轮换使用。
一般一周清刷沉淀池一次,大风浪过后抽进的水用完后要立即刷池。
沉淀池总容量为育苗水体的2~3倍为宜。
虾夷扇贝育苗中的亲贝促熟技术

二 、亲贝培 育的基本方法 1 蓄养密度 刚入池 时密度可 大些 ,一般为2 ~ . 0
4 个/ ,随着水温的升高 ,逐渐 降至 1 ̄2 个/ 。 0 米。 0 0 米。 入池初期可用多层扇 贝笼暂养 ,水温升至5 ℃以后最好 采用单层浅水浮动式 网箱蓄养 。亲 贝培育前 期雌雄可 同养一池,临产前将雌雄分 开蓄养 。 2 升温 具体 的升温方法依亲贝的发育程度和生 . 产需要而定 。如果亲 贝肥壮 、性腺基础好 ,入池 后低
4 生殖腺饱满光亮 ,贝柱粗大 ,外套膜伸展好 , .
鳃完整 、清洁,直肠粪便较多 。
的 问题 ,此时要及时对鱼苗进行逐级筛选 ,筛出体 长
一
致 的苗种放至 网箱 或室 内喂养 ,放养密度 1 0 ~ 0 5 6 结果 共培育出3 . 厘米 以上的苗种 1. 万尾 。 82
三 、 讨论
℃,升到5 ℃时稳定5 天 ,然后逐渐升到8 0 ~6 ~6 ~1 ℃
稳定待产 。
行逐级筛苗 ,避免鱼苗互相残杀及降低个体弱小者对
生存 环 境 的 紧迫 感 。
福 建漳州市水产技 术推 广站 尤颖哲 陈何 东
邮 编 3 3 0 600
3 投饵 饵料是亲 贝发育的物 质基础 ,饵料 的种 .
超过6 ℃后很容 易流产 ,可采取 以下防控措施 。
() 1要始终保 持较高 的换水 量。有的场 家往往一发
现池底有卵就因害怕流产而停止充气并大幅度减少换水 量 ,殊不知这样反而会增加流产 几率 ,由于换水量减
() 3 吸底 :培育后期,随着水温 的升高与代谢产物 的增加 ,还要通 过吸底 的方法及时将池底残饵 、粪便
类和数量对亲 贝的性腺发育起着至 关重要 的作用 。 目 前 多以小新月菱形藻 、三角褐指藻等硅藻类 为主 ,辅
虾夷扇贝高产育苗技术研究

( )投 附 着 基 当 眼 点 幼 虫 出 现 率 为 8 % 以 上 、大 眼 点 5 0
( ) 贝充 分成熟 的标 志 1亲
殖 腺是 否成熟 的标 志有 以下 2个 :① 由于虾 夷扇 贝性腺 的 发 育及 产 卵量 的多少 与其有 效积 温值 有直 接关 系 ,虾 夷扇 贝一 般 是 4C以上 的有效 积温 要达 到 5  ̄ 上 ;② 性腺 指数 要达  ̄ 0C以 到 2 % 以上 。只要 满 足上述 2个 条件 , 5 虾夷 扇贝 产出的 卵子
保 苗率 也很 低 ,有 的甚 至为 零 。为 此我们 近 几年在 虾夷 扇 贝 育苗 中 , 过种 贝蓄 养 、 虫培 育 、 通 幼 下海 保苗 等措施 人 手 , 探索
一
套虾 夷扇 贝稳 产高产 育 苗技 术 , 于 2 0 年 春在 文登 市北 并 01 海综合 育 苗基地 , 得 单位 水体 平均 出商 品苗近 10万 粒 ( 取 0 5
毫米) 的较 高记 录 , 取得 较好 的经 济效 益 , 总结 如下 : 现
一
、
材 料 与方法
( ) 一 材料
1 .虾 夷 扇 贝 种 贝 购 于 大 连 长 海 县 海 区 , 3龄 , 小 1 2~ 大 0~1 米 , 2 0 6厘 共 6 个 雌 贝 ,0个 雄 贝 。 2 2 .育 苗 设 施 2 0米 育 苗 池 , 小 为 1 , 2 6 大 3米 共 0个 。 着 基 为 聚 乙 附 烯 网片 , 立 方 米 投 2千 克 。 采 用 单 层 网 袋 海 上 保 苗 , 袋 规 每 网 格 为 :0目 ,0厘 米 ×4 6 5 0厘 米 。
微 量 充 气 , ̄ 后 停 止 充 气 ; 9C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虾夷扇贝育苗技术操作规程
在生产过程中所用
1、海水均要符合国家无公害养殖海水标准(NY5052-2001)
2、饵料生产厂家均要有合法资质,其产品均要有合符合国家无公害
产品的质检证明。
3、药品均要遵循国家违禁药品使用条例,严禁使用违禁药品。
购进
的药品要有生产厂家的合法资质和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虾夷扇贝是目前我国常见经济贝中个体最大、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种。
由于近年来海湾扇贝、栉孔扇贝等浅海贝类养殖品种经济效益极不稳定,虾夷扇贝的育苗与养成越来越引起重视。
根据近年来从事虾夷扇贝苗种生产的经验,将虾夷扇贝控温育苗的技术报告如下:
1亲贝的选择与运输
最好选择10cm以上的3~4龄贝做亲贝,每立方米水按1~2个亲贝准备(其中雄贝中占5%~10%)。
在气温5℃以下,用泡沫箱或湿润的草包、麻袋等包装运输。
2亲贝暂养促熟
2.1亲贝入池亲贝刷净、分出雌雄后,装入浮动网箱或扇贝笼,按每立方米水30~40个的密度入池。
入池时若因水温低,亲贝开口难,不易辨雌雄,可在池中暂养数日后再分雌雄。
2.2升温种贝入池后稳定2~3天,然后日升温0.5~1℃,升到5~6℃时稳定3~4天,再日升温0.5℃,升到8℃左右时恒温待产。
一般自然水温1℃左右入池的亲贝,暂养15~20天即可达到性成熟。
2.3投饵以小硅藻为主,辅以螺旋藻粉、鼠尾藻磨碎液、酵母、蛋黄、淀粉等代用饵料。
日投小硅藻5~50万个/ml。
4℃以前,日投饵2~4次;4~6℃时,日投饵6~8次;6~8℃时,日投饵12次;恒温待产时,日投饵24次。
每次投小硅藻2~3万个/ml或代用饵料2~3g/m3。
2.4换水与倒池5℃以前,日倒池1次;5~8℃时,上午倒池1次,晚上换水或流水1/3~1/2个量程;临产前停止倒池,日换水3~4次,每次1/4~1/3个量程。
停止倒池后,要日吸底2~3次,清除池底粪便。
2.5充气最好是连续微量充气,间断充气易造成亲贝流产,恒温待产时要减小充气量或停止充气。
另外,要根据水质和亲贝的死亡情况不定期施用2×10-6左右的抗生素,每次倒池后都要用KMnO4等药物将池子彻底消毒。
3产卵与孵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促熟以后,性腺特别饱满,雌贝性腺呈桔红色中桃红色,雄贝性腺呈乳白色,性腺指数达15%以上。
当正常换水或倒池发现有少量亲贝排放时,再恒温控制2~3天;若正常换水时亲贝大量排放,便可进行人工催产。
方法是:先将亲贝冲净,阴干0.5~1小时,然后放入比原池水温高2~3℃的水中,雌雄分开,1~2小时后便可大量排放。
泼少许精液于产卵池中,显微镜下卵子周围有2~3个精子即可。
产卵结束后立即施2×10-6左右和抗生素和3×10-6左右的EDTA。
若第1次产卵量不够,可留下亲贝暂养3~5天,亲贝会再次大量排放。
虾夷扇贝卵径70um左右,孵化密度30~50个/ml,孵化水温11~12℃,微量充气或搅池,经过70~80个小时发育到D型幼虫。
正常情况下,孵化率应在90%以上。
4幼虫培育
4.1选幼与布池当发育到D型幼虫壳虫全部上浮后,用200目筛绢选出,初期D型幼虫壳工为100um左右。
布池密度8~12个/ml为宜,到眼点幼虫时控制在6~8个/ml。
4.2投饵一般用金藻作开口饵料,随立脚点幼虫的生长,可加投小硅藻、小球藻、塔胞藻等,到壳顶期后,再加喂扁藻。
通常开口饵料金藻为5000~10000个/ml,以后每天增加小型单胞藻10000个/ml,升到60000个/ml时不再增加。
壳顶期后,每天加投1000~5000个/ml扁藻。
日投饵2~6次。
4.3水温布池时水温12℃,以后日升1℃,升到16℃时恒温培育。
4.4换水与倒池刚布池时,只加1/2的水,第2和第3天逐渐把水加满,以后每天换水2~3次,每次1/3~1/2个量程,换水用200目的网箱或滤鼓。
每隔3~5天倒池1次,每2~3天吸底1次。
4.5充气连续微量充气或间隔充气皆可,气量以稍微鼓起气泡为宜。
4.6幼体检查每天测量幼虫的密度和生长情况,根据幼虫消化盲囊颜色、饱满程度及水中残饵量等情况调整管理措施。
在16℃恒温培育的情况下,一般每天生长7~8um,选幼虫后17~18天,幼虫平均壳长240um左右时出现眼点。
另外,室内光照要控制在500Lx以下。
定期施1~2×10-6的抗生素有利于幼虫的生长发育。
5投附着基
5.1附着基的处理无论是聚乙烯网片还是棕帘,按常规处理后,使用前2~3要用0.5‰的NaOH溶液浸泡24小时以上,然后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pH值为8~8.3后方可使用。
投放前还要用10×10-6的青霉素浸泡半小时左右。
5.2附着基的投放当50%左右的幼虫出现眼点投附着基时先投底帘,翌日投表帘。
每立方米水投0.5cm的棕帘300~400m或聚乙烯网片2kg左右。
投完后立即施2×10-6的青霉素。
若在投放附着基后幼虫出现下沉现象,可采用流水和降低光照强度的办法使幼虫重新上浮。
投完后进行大换水。
5.3投饵增加投饵量,日投金藻、小硅藻等小型半日胞藻6~8万个/ml,外加5000~10000个/ml的扁藻,日投饵4~6次。
5.4换水加大换水量,日换水或流水3~4次,每次1/2个量程。
5.5其它投附着基后,每天投2×10-6左右的抗生素有利于提高变态率。
出池前要逐渐降低水温,增强光照。
6中间保苗
投附着基后,在室内培育半月左右,壳高600um以上时即可出池,一般用60目网袋或双层网袋(内网袋40目,外网袋60目)装苗。
当稚贝壳高达0.2~0.3cm 时及时分到30目网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