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生物化学)

基因载体的构建 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高效、可控、 稳定地表达 受体细胞选择 易分离获取,体外增殖存活,大量扩增。
如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
23
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方法
1.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 2.非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
24
1.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 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移效率较高 据统计,有72%的临床实验计划和71%的病 例使用了病毒载体,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反转
6
基因增补(gene augmentation)
定义: 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靶细胞表达其本身 不表达的基因。
类型: 有缺陷基因细胞中导入正常基因,而细胞内 的缺陷基因并未除去,通过导入正常基因的 表达产物,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 向靶细胞中导入靶细胞本来不表达的基因, 利用其表达产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整合
反 转 录 病 毒 载体
腺病毒载体
致病性
可能致病
感染细胞
分裂细胞
克隆容量
<7kb
随机整合,效率 高
不整合,可能丢 失
不致病
分裂细胞、非 分裂细胞
<7.5kb <5kb
腺相关病毒载 体
定点整合(19号染
色体特定区域)
不致病
分裂细胞、非 分裂细胞
28
2.非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
(1)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 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基本原理: 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单体与DNA混合后,可形成包埋 外源DNA的脂质体,然后与细胞一起孵育,即可通过细 胞内吞作用将外源DNA(即目的基因)转移至细胞内, 并进行表达。
素;
– 肌内注射凝血因子Ⅸ基因,可产生血友病所需的凝血因子Ⅸ 。
基因治疗的原理及应用

基因治疗的原理及应用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修复或替代患者体内缺陷或异常基因的一种创新治疗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正常的基因序列引入患者的细胞中,以修复或取代有缺陷的基因,从而恢复正常的生物功能。
基因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遗传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基因治疗的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基因传递、基因表达和疗效评估。
基因传递是将正常的基因送入患者的细胞中的过程。
这通常通过载体来实现,例如病毒载体或非病毒载体。
病毒载体具有高效传递基因的能力,常用的病毒载体包括腺病毒、逆转录病毒和腺相关病毒。
非病毒载体则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来将基因引入细胞内。
基因表达是指患者的细胞对引入的正常基因进行转录和翻译,从而产生所需的蛋白质。
在此过程中,传递的基因在细胞内被识别并转录成相应的mRNA。
然后,mRNA将被翻译成特定的蛋白质,以实现患者体内的缺陷修复或功能恢复。
疗效评估是基因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它用于确定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患者的检测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基因治疗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了解是否有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常用的疗效评估方法包括临床症状观察、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
基因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其中,最典型的应用领域之一是遗传性疾病的治疗。
遗传性疾病是由存在缺陷基因导致的,无法通过常规疗法治愈。
基因治疗通过提供正常的基因,可以修复或替代患者体内的缺陷基因,从而纠正疾病的根源。
例如,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囊性纤维化等疾病都已经通过基因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癌症治疗。
基因治疗可通过引入抗癌基因或靶向治疗基因,来增强患者体内的抗癌能力或减少肿瘤的生长。
例如,通过植入编码抑癌蛋白的基因来增加免疫细胞攻击癌细胞的能力,或通过植入靶向治疗基因来阻断癌细胞的增殖等。
此外,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很大应用潜力。
例如,可以通过基因治疗来促进心肌再生,修复心肌缺损,改善心脏功能。
基因治疗

与安全性相联系的就是生殖细胞基因治疗。虽然在人类尚未实施,但在动物实验已获成功,这就是转基因的 动物出现。这一事实既给人类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带来了希望,同时也使人们耽心这种遗传特征的变化世代相传, 将给人类带来的是福还是祸。
概念
狭义概念
广义概念
狭义概念
指用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置换或增补患者体内有缺陷的基因,因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广义概念
基因治疗指把某些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体内,使其在体内表达,最终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方法。
主要分类
按靶细胞
按基因操作
给药途径
按基因操作
基因治疗一类为基因修正(gene correction)和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即将缺陷基因的异常序 列进行矫正,对缺陷基因精确地原位修复,不涉及基因组的其他任何改变。通过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即基因打靶(gene targetting)技术将外源正常的基因在特定的部位进行重组,从而使缺陷基 因在原位特异性修复。另一类为基因增强(gene augmentation)和基因失活(gene inactivation),是不去除 异常基因,而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其表达正常产物,从而补偿缺陷基因等的功能;或特异封闭某些基因的翻译或 转录,以达到抑制某些异常基因表达。
①ex vivo途径:这是指将含外源基因的载体在体外导入人体自身或异体细胞(或异种细胞),经体外细胞 扩增后,输回人体。ex vivo基因转移途径比较经典、安全,而且效果较易控制,但是步骤多、技术复杂、难度大, 不容易推广;
②in vivo途径:这是将外源基因装配于特定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直接导入体内。这种载体可以是病毒型或 非病毒性,甚至是裸DNA。in vivo基因转移途径操作简便,容易推广,但尚未成熟,存在疗效持续时间短,免疫 排斥及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
基因治疗

• 反义核酸药物 • 反义技术(antisense technology)是采用反 义核酸分子抑制、封闭或破坏靶基因的技术。 根据碱基互补原理结合并调节靶基因活性的核 酸分子称为反义核酸,其种类有反义脱氧核糖 寡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反义 RNA、核酶和三链形成寡核苷酸(triplexforming oligonucleotides,TFO)等。反义核 酸在抑制一些有害基因的表达和失控基因的过 度表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用于肿瘤、病毒 感染性疾病、高血压等的治疗。
• (二) 基因调控治疗 • 1.药物调控 用药物使被抑制的基因重新表 达或抑制某些过度表达基因的表达。 • 2.反义核酸技术 利用反义核酸 (antisense nucleic acid) 在复制、转录、 转录后加工及翻译水平上抑制目的基因的表 达。 • 3.核酶技术 利用核酶(ribozyme)的催化 活性将mRNA特异地剪切,从而不能承担翻译 模板作用。
• 生长激素 • 生长激素( growth factor,GH)是垂体前叶合 成与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其分泌受下丘脑 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及生长抑素的调节。。 • 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factor,rhGH)主要用于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 的儿童以及治疗烧伤、创伤、肌肉萎缩症等疾 病。
• 一、 基因治疗的类型 • (一) 基因矫正治疗 • 1.基因修正(gene correction) :此种方 法较困难,尚无体内成功的报道。 • 2.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 这是 最理想的基因治疗方法。但目前同源重组频 率太低而无法用于临床。 • 3.基因增补(gene augmentation) : 基 因增补较易实现,是目前基因治疗最常用的 方法。
基因治疗的例子

基因治疗的例子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它通过将正常的基因导入患者的体内,修复或替代缺陷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基因治疗的十个例子:1. 囊性纤维化治疗: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将正常的CFTR基因导入患者体内来修复缺陷基因,从而恢复肺部和胰腺的正常功能。
2. 血友病治疗:血友病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导入正常的凝血因子基因来恢复凝血功能,从而治疗血友病。
3. 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导入抗病毒基因来增强机体对巨细胞病毒的抵抗能力,从而治疗感染。
4. 癌症治疗:基因治疗在癌症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导入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基因,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
5. 心血管疾病治疗: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导入修复心脏血管的基因来治疗心血管疾病。
例如,通过导入血管生成因子基因,可以促进新血管的生成,改善心脏供血情况。
6. 免疫缺陷病治疗:免疫缺陷病是一类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疾病,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导入正常的免疫相关基因来增强免疫功能,从而治疗免疫缺陷病。
7. 遗传性视网膜病治疗:遗传性视网膜病是一类导致视网膜退化的疾病,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导入修复视网膜功能的基因来治疗视网膜病,恢复视力。
8.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治疗: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类由于先天基因缺陷导致的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疾病,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导入正常的免疫相关基因来修复免疫功能,从而治疗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9.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由于神经细胞退化导致的疾病,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导入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修复的基因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延缓疾病进展。
10. 遗传性代谢病治疗:遗传性代谢病是一类由于代谢酶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导入正常的代谢酶基因来修复代谢功能,从而治疗遗传性代谢病。
基因治疗

二,基因治疗的程序
(一)目的基因的准备 受体细胞(靶细胞) (二)受体细胞(靶细胞)的选择和培养 (三)载体的选择 (四)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的基因转移方法
(一)目的基因的准备 目的基因特点: 目的基因特点: 其表达产物已证明有活性,功能确切, 其表达产物已证明有活性,功能确切,在 启动子下游可表达,有标记基因可供筛选. 启动子下游可表达,有标记基因可供筛选.
基因治疗简介
内容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 二,基因治疗的程序 三,基因治疗的问题与前景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将有功能 ) 的基因转移到病人的细胞中以纠正或置换 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 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机制在于功 能基因导入靶细胞后与宿主细胞内的基因 发生整合, 发生整合,成为宿主细胞遗传物质的一部 分,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起到对疾病的治 疗作用. 疗作用.
Τηανκ Ψου!
�
(四)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的基因转移方法 1,基因转移的物理法 , (1) 显微注射法 显微注射法: ① 显微注射法:直接在显微镜下向胞内注入 基因; 基因; 穿刺法:先在胞膜, ② 穿刺法:先在胞膜,胞核上穿孔后导入基 因 (2) 电脉冲介导法:在高压电脉冲下,使胞膜 电脉冲介导法:在高压电脉冲下, 瞬间形成孔洞,基因在强电场下导入,电 瞬间形成孔洞,基因在强电场下导入, 场强度和持续时间随种类而异. 场强度和持续时间随种类而异.
(三)载体的选择 1,质粒载体(穿梭载体): ,质粒载体(穿梭载体): 既具有动物( 细胞表达元件, 既具有动物(人)细胞表达元件,又具有细 菌质粒相关元件. 菌质粒相关元件. 2,病毒载体: ,病毒载体: (1) 重组病毒载体:基因重组病毒可直接感染 重组病毒载体: 细胞,导入基因. 细胞,导入基因. (2) 重组质粒型病毒载体:在细菌中扩增质粒 重组质粒型病毒载体: 体外包装形成假病毒,感染靶细胞, ,体外包装形成假病毒,感染靶细胞,将 基因导入. 基因导入.
基因治疗

基因矫正、基因置换、基因失活、基因修饰
从临床治疗角度,目前肿瘤基因基因治疗的策略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增强机体免疫系统,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胞; 改善肿瘤常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
肿瘤基因治疗常用方法
基因干预技术 反义RNA技术:①封闭异常表达的癌基因; ② 作用癌基因的易位和重排部位;⑶抑制肿瘤细胞 的耐药性,提高化疗效果。 RNA干扰技术:用于阻断、抑制癌基因异常表 达的恶性肿瘤治疗。 反义基因技术:设计原癌基因启动子的竞争剂, 从而抑制原癌基因转录。
遗传病的基因治疗研究
人类遗传病4000多种,发病率为40-50%, 必须符合以下要求的遗传病才可考虑开展 基因治疗研究:(30余种) 在DNA水平上明确其发病原因及机制; 单基因遗传病,而且属隐形遗传; 该基因的表达不需要精确调控; 该基因能在一种便于临床操作的组织细胞 中表达并发挥其生理作用; 该遗传病不经治疗将有严重后果。
基因转移的生物学与非生物学方法
生物学方法:以病毒载体作为转移系统
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经过改造后作为载体 ( retrovirus vector) 腺病毒(adenovirus,AV)基因组可作为载体携带治疗基因
腺病毒相关病毒(adenovirus associated virus, AAV)载体适合治疗基因的稳定长效表达。
几种已经或可望在临床进行基因治疗的 人类单基因遗传病
腺苷脱氨酶(ADA)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 缺乏症; 血友病:针对凝血因子Ⅸ基因; 中国科学家1991年12月成功进行了血友病B的基因 治疗。 将携带凝血因子Ⅸ基因的巨细胞病毒载体导入患者 自身皮肤的成纤维细胞—— 经体外培养---再植入患者皮下----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Ⅸ浓度 上升,凝血活性改善。
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引言:基因治疗是一种革命性的生物医学技术,通过改变患者体内的基因来治疗疾病。
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引入患者体内,恢复或修复缺陷基因的功能,以实现治疗目的。
本文将介绍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和目前的应用。
一、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1. 基因治疗的分类基因治疗可以分为基因替代治疗、基因修饰治疗和基因抑制治疗三种类型。
基因替代治疗通过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来代替缺陷基因的功能。
基因修饰治疗则通过修正缺陷基因,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基因抑制治疗则通过抑制异常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治疗效果。
2. 基因治疗的传递方式基因治疗通常使用载体来传递外源基因。
目前常用的载体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
病毒载体可以有效地将基因导入患者体内的细胞,例如腺病毒和适用于大规模基因治疗的载体如腺相关病毒。
非病毒载体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基因导入细胞内。
3. 基因治疗的关键步骤基因治疗包括基因传递、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修复三个关键步骤。
基因传递是指将外源基因引入患者体内的过程,基因表达则是通过激活正常基因的表达,产生有效的蛋白质,最后基因功能修复是指修复或恢复缺陷基因的功能。
二、基因治疗的应用1. 单基因病的治疗基因治疗在单基因病治疗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例如,囊性纤维化是一种由于CFTR基因突变导致的常见遗传性疾病。
研究表明通过基因替代治疗可以导入正常的CFTR基因,并纠正患者体内的缺陷。
2. 癌症治疗基因治疗对于癌症治疗也有重要意义。
例如,切尔基特淋巴瘤是一种由于B细胞淋巴瘤患者B细胞表面CD20表达增加导致的一种恶性肿瘤。
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导入编码CD20抗体的基因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清除能力。
3. 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基因治疗还可以应用于遗传性疾病的治疗。
例如,无色素性眼底病(Leber型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导致视网膜细胞发生病变和变性的遗传性疾病。
通过基因替代治疗,患者可以获得正常的视网膜细胞,从而恢复正常的视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治疗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基因治疗英文名称:gene therapy定义1:将正常基因导入造血干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以纠正其特定的遗传性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病理、临床免疫(二级学科);肿瘤免疫(三级学科)定义2:在基因水平上治疗疾病的方法。
包括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修饰、基因失活、引入新基因等。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定义3:在基因水平上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手段包括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修饰、基因失活、引入新基因等。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物学技术(二级学科)定义4:将缺陷基因的野生型拷贝引入患者细胞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经典遗传学(二级学科)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
也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的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
从广义说,基因治疗还可包括从DNA水平采取的治疗某些疾病的措施和新技术。
基本信息gene therapy遗传病的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引入患者细胞内,以纠正致病基因的缺陷而根治遗传病。
纠正的途径既可以是原位修复有缺陷的基因,也可以是用有功能的正常基因转入细胞基因组的某一部位,以替代缺陷基因来发挥作用。
基因是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功能单位,是位于染色体上的一段特定序列。
将外源的基因导入生物细胞内必须借助一定的技术方法或载体,目前基因转移的方法分为生物学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腺病毒载体是目前基因治疗最为常用的病毒载体之一。
基因治疗目前主要是治疗那些对人类健康威胁严重的疾病,包括:遗传病(如血友病、囊性纤维病、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等)、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类风湿等)。
基因治疗是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高技术。
基因治疗与常规治疗方法不同:一般意义上疾病的治疗针对的是因基因异常而导致的各种症状,而基因治疗针对的是疾病的根源--异常的基因本身。
基因治疗有二种形式:一是体细胞基因治疗,正在广泛使用;二是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因能引起遗传改变而受到限制。
基因治疗的靶细胞主要分为两大类: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目前开展的基因治疗只限于体细胞。
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是将正常基因直接引入生殖细胞,以纠正缺陷基因。
这样,不仅可使遗传疾病在当代得到治疗,而且还能将新基因传给患者后代,使遗传病得到根治。
但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涉及问题较多,技术也较复杂,因此,目前更多地是采用体细胞基因治疗。
体细胞应该是在体内能保持相当长的寿命或者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这样才能使被转入的基因能有效地、长期地发挥“治疗”作用。
因此干细胞、前体细胞都是理想的转基因治疗靶细胞。
以目前的观点看,骨髓细胞是唯一满足以上标准的靶细胞,而骨髓的抽取,体外培养、再植入等所涉及的技术都已成熟;另一方面,骨髓细胞还构成了许多组织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的前体。
因此,不仅一些涉及血液系统的疾病如ADA缺乏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镰状细胞贫血、CGD等以骨髓细胞作为靶细胞,而且一些非血液系统疾病如苯丙酮尿症、溶酶体储积病等也都以此作为靶细胞。
除了骨髓以外,肝细胞、神经细胞、内皮细胞、肌细胞也可作为靶细胞来研究或实施转基因治疗。
(1)生殖细胞基因治疗:生殖细胞基因治疗(germ cell gene therapy)是将正常基因转移到患者的生殖细胞(精细胞、卵细胞中早期胚胎)使其发育成正常个体,显然,这是理想的方法。
实际上,这种靶细胞的遗传修饰至今尚无实质性进展。
基因的这种转移一般只能用显微注射,然而效率不高,并且只适用排卵周期短而次数多的动物,这难适用于人类。
而在人类实行基因转移到生殖细胞,并世代遗传,又涉及伦理学问题。
因此,就人类而言,多不考虑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途径。
(2)体细胞基因治疗:体细胞基因治疗(somatic cell gene therapy)是指将正常基因转移到体细胞,使之表达基因产物,以达到治疗目的。
这种方法的理想措施是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体细胞内染色体特定基因座位,用健康的基因确切地替换异常的基因,使其发挥治疗作用,同时还须减少随机插入引起新的基因突变的可能性。
对特定座位基因转移,还有很大困难。
体细胞基因治疗采用将基因转移到基因组上非特定座位,即随机整合。
只要该基因能有效地表达出其产物,便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不是修复基因结构异常而是补偿异常基因的功能缺陷,这种策略易于获得成功。
基因治疗中作为受体细胞的体细胞,多采取离体的体细胞,先在体外接受导入的外源基因,在有效表达后,再输回到体内,这也就是间接基因治疗法。
体细胞基因治疗不必矫正所有的体细胞,因为每个体细胞都具有相同的染色体。
有些基因只在一种类型的体细胞中表达,因此,治疗只需集中到这类细胞上。
其次,某些疾病,只需少量基因产物即可改善症状,不需全部有关体细胞都充分表达。
概念狭义的概念指用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置换或增补患者体内有缺陷的基因,因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广义的概念指把某些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体内,使其在体内表达,最终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方法。
总体策略基因治疗策略1.基因治疗按基因操作方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基因修正(gene correction)和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即将缺陷基因的异常序列进行矫正,对缺陷基因精确地原位修复,不涉及基因组的其他任何改变。
通过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即基因打靶(gene targetting)技术将外源正常的基因在特定的部位进行重组,从而使缺陷基因在原位特异性修复。
另一类为基因增强(gene augmentation)和基因失活(gene inactivation),是不去除异常基因,而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其表达正常产物,从而补偿缺陷基因等的功能;或特异封闭某些基因的翻译或转录,以达到抑制某些异常基因表达。
按靶细胞类型又可分为生殖细胞(germ-line cell)基因治疗和体细胞(somatic cell)基因治疗。
广义的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以精子,卵子和早期胚胎细胞作为治疗对象。
由于当前基因治疗技术还不成熟,以及涉及一系列伦理学问题,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仍属禁区。
在现有的条件下,基因治疗仅限于体细胞。
2.基因治疗药物的给药途径基因治疗有两种途径:即ex vivo及in vivo方式。
①ex vivo 途径:这是指将含外源基因的载体在体外导入人体自身或异体细胞(或异种细胞),经体外细胞扩增后,输回人体。
ex vivo基因转移途径比较经典、安全,而且效果较易控制,但是步骤多、技术复杂、难度大,不容易推广;②in vivo 途径:这是将外源基因装配于特定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直接导入体内。
这种载体可以是病毒型或非病毒性,甚至是裸DNA。
in vivo基因转移途径操作简便,容易推广,但目前尚未成熟,存在疗效持续时间短,免疫排斥及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
(一)基因矫正纠正致病基因中的异常碱基,而正常部分予以保留。
(二)基因置换指用正常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原位替换致病基因,使细胞内的DNA 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三)基因增补把正常基因导入体细胞,通过基因的非定点整合使其表达,以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或使原有基因的功能得到增强,但致病基因本身并未除去(四)基因失活将特定的反义核酸(反义RNA、反义DNA)和核酶导入细胞,在转录和翻译水平阻断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而实现治疗的目的。
(五)“自杀基因”的应用在某些病毒或细菌中的某基因可产生一种酶,它可将原无细胞毒或低毒药物前体转化为细胞毒物质,将细胞本身杀死,此种基因称为“自杀基因”(六)免疫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是把产生抗病毒或肿瘤免疫力的对应与抗原决定族基因导入机体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
如细胞因子(cytokine)基因的导入和表达等。
(七)耐药基因治疗耐药基因治疗是在肿瘤治疗时,为提高机体耐受化疗药物的能力,把产生抗药物毒性的基因导入人体细胞,以使机体耐受更大剂量的化疗。
如向骨髓干细胞导入多药抗性基因中的mdr-1。
方法1.基因转移方法(1)特异正常基因的分离与克隆:应用重组DNA和分子克隆技术结合基因定位研究成果,已有不少基因并将会有更多人类基因被分离和克隆,这是基因治疗的前提,在当代分子生物技术条件下,一般来说,只要有基因探针和准确的基因定位,任何基因都可被克隆。
除此,现在既可人工合成DNA探针,还可用DNA合成仪在体外人工合成基因,这些都是在基因治疗前,分离克隆特异基因的有利条件。
(2)外源基因的转移: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是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内,其转移方法较多,常用的要有下列几类:1)化学法:将正常基因DNA(及其拷贝)与带电荷物质和磷酸钙、DEAE-葡萄糖或与若干脂类混合,形成沉淀的DNA微细颗粒,直接倾入培养基中与细胞接触,由于钙离子有促进DNA 透过细胞有作用,某些化合物可扰乱细胞膜,故可将DNA输入细胞内,并整合于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在适当的条件下,整合基因得以表达,细胞亦可传代。
这种方法简单,但效率极低,一般1000-100000个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可结合导入的外源基因。
要达到治疗目的,就需要从病人获得大量所需的受体细胞。
当然,可以通过选择培养的方法来提高转化率。
2)物理法:包括电穿孔法和直接显微注射法。
①电穿孔法:电穿孔法(electroporotion)是将细胞置于高压脉冲电场中,通过电击使细胞产生可逆性的穿孔,周围基质中的DNA可渗进细胞,但有时也会使细胞受到严重损伤。
②显微注射法:显微注射(microinjection)是在显微镜直视下,向细胞核内直接注射外源基因,这种方法应是有效的。
但一次只能注射一个细胞,工作耗力费时。
此法用于生殖细胞时,有效率可达10%。
直接用于体细胞却很困难。
在动物实验中,应用这种方法将目的基因注入生殖细胞,使之表达而传代,这样的动物就称为转基因动物,目前成功使用得较多的是转基因小鼠(transgenic mice),它可作为繁殖大量后代的疾病动物模型。
③脂质体法:脂质体(liposome)法是应用人工脂质体包装外源基因,再与靶细胞融合,或直接注入病灶组织,使之表达。
3)同源重组法: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是将外源基因定位导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在该座位因有同源序列,通过单一或双交换,新基因片段替换有缺陷的片段,达到修正缺陷基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