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四首(使用)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李白诗四首

高中语文:李白诗四首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教学ppt
19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教学ppt
1
20
千岩:重叠的岩。
万转:山路弯曲不断。
迷花:迷恋于花,
被花迷住。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教学ppt
21
著屐登山的情景:
黎明时分,东方的海中 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莽 的群山,耳际是桃都山顶天 鸡的叫声。
(神奇)
人,“安世济民”“功成身 退”
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
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
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 现
“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
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
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
教学ppt
9
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 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 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 “赐金还乡”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 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 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 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 《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 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 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通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 入梦的原因:
•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句子:
• 我欲因之梦吴越。
•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高中语文:李白诗四首

高中语文:李白诗四首

李白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 暗现实,同情民间疾苦,鄙夷世俗,蔑 视权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壮丽山 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 出饮酒求仙及时行乐的心态。他的诗想 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是我国诗歌史 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
人,“安世济民”“功成身 退”
眼见清清的溪水 荡漾,耳闻猿猴发出 凄清的啼叫。
(幽雅)
谢公屐:
《南史·谢灵运》记载:谢灵运游山, 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 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 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源自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1
千岩:重叠的岩。 万转:山路弯曲不断。 迷花:迷恋于花,
白云愁色满苍梧。 拟人 愁云笼罩 ,心情沉痛
虽是悼诗,却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 哀情,自然而又潇洒。体现了李白诗歌清 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
“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据《十州 记》记载,蓬莱山对着东海东北岸,周遭 五千里另有圆海绕山,圆海水黑,人称为 冥海,无风之时尚且洪波万丈,人不得往 来。上有九老丈人把守,是太上真人所居 之所,只有飞仙才能通过。晁衡归途中岛 屿众多,故着一“绕”字。同时,“征帆 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 遇难。此句联想景物,为下文抒情作了铺 垫。
人物形象
越女词 耶溪采莲女, 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
一群采莲姑娘,她们见有陌生的 客人过来,便唱着渔歌,掉转船 头,笑着躲进荷花丛里去,装着 怕羞难为情就不出来了。
棹: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 船之轻松欢快;
入: “笑”着划船钻入荷花
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 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李白古诗词及鉴赏

李白古诗词及鉴赏

李白古诗词及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李白古诗词及鉴赏李白古诗词及鉴赏(10首)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的经典赏析

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的经典赏析

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的经典赏析李白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具才华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才华横溢,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下面是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以及它们的经典赏析。

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李白最著名的短诗之一,表达了诗人在他人熟睡之时,独处夜晚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明月既是夜晚景色的描绘,又是引发了思乡之情的媒介,通过诗人的情感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李白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是李白的长诗之一,其气势恢宏,豪情澎湃。

诗中诗人借饮酒为主线,咏史抒怀。

通过描述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生活哲理,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才华。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的一首长诗。

诗中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通过描述黄鹤楼和长江的景色,表现了对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人借黄鹤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深厚追忆之情。

四、《行路难》金谷园中花满蹊,水边行路已无泥。

自知行处最寻常,衣冠不整还内顾。

落叶堆积晚纷纷,独行脚下生莓苔。

十步乡闾十步戎,不得到处心鬼来。

《行路难》是李白的七言绝句,描绘了诗人在行路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了对世俗人事的疲倦和厌恶。

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行路经历,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思索和对人生的感慨。

五、《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

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

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1《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下来。

⑺海楼: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

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

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赏析】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

构思巧妙。

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

在艺术上,写得曲折含蓄、波澜起伏,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忽而又写夜晚对太空景象变幻的享受。

最后才用拟人化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

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

尤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逼真地描写出诗人乘船穿过三峡,崇山峻岭,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原野上;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随着山势的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缓缓东流,诗人就使用这种白描的笔触,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一幅非常真实的山水画卷,给后代人们留下了领略不尽的审美感受。

《李白诗四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教案

《李白诗四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教案

《李白诗四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四首诗歌。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以及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象、意境、情感及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1.诗歌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

3.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导入1.介绍诗人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简要介绍《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背景。

(二)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2.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

2.让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亮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梦游天姥吟留别》。

2.深入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

第二课时:《哭晁卿衡》(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简要介绍《哭晁卿衡》的创作背景。

(二)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2.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

2.让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亮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哭晁卿衡》。

2.深入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

第三课时:《丁都护歌》(一)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简要介绍《丁都护歌》的创作背景。

(二)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2.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

2.让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亮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丁都护歌》。

2.深入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

第四课时:《越女词五首其三》(一)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简要介绍《越女词五首其三》的创作背景。

(二)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2.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

唐代李白的诗的赏析大全

唐代李白的诗的赏析大全

唐代李白的诗的赏析大全唐代李白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一位诗神,他的诗歌自然流畅、细腻灵动,常常触动人心,令人感慨良多。

下面是本文的“唐代李白的诗的赏析大全”。

1.《将进酒》《将进酒》是李白名扬世间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协调地将饮酒、山水、历史感情融为一体,同时也十分震撼人心。

将整篇诗歌体现的是诗人豪情壮志的托付,也是对于人生的醍醐灌顶。

尤其其中的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堪称句句经典,表现出李白所追求的豪迈风姿。

2.《静夜思》《静夜思》是李白的短诗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快意自如的代表。

这首诗把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将中国的诗歌真正推到了新的境界。

这首诗以平静的语调讲述了诗人在夜里思考的事面. 诗意句通俗简单,字字铿锵有力,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进去。

3.《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首先通过具体写景,如下句“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等,强调“水”的流动与变化。

接着通过遥望牛渚河口处著名的古代battle,写出诗人对历史与遥远的古时代的感叹。

在最后几句中,抒发了诗人情感,表达了一种对遥远过去的憧憬、向往和缅怀之情。

在这种情感烘托下,这首诗的整体意境就显得格外深远、富有哲理了。

4.《黄鹤楼》《黄鹤楼》是诗人李白留下来的又一篇豪放的诗篇。

它完满地展现了青年豪杰的风姿与志趣所在。

首先,诗人通过描写黄鹤楼及其周围的景色来强调自己的感受。

其次,便是在诗人出行时,交友应酬、抚琴品酒的场景中揭示出了诗人的“壮志凌云”与“豪情壮志”。

5.《将进酒二首》《将进酒二首》分为上下两篇,诗意通篇表现的是诗人对世事的厌倦无奈,对物欲的追求被遏制的心情。

前一篇通过饮酒、作乐来表现对花时光的挂念、对纵欲乐事的渴望,后一篇则把诗人的心情转移到了对于理想与真理的探求上,尤其是那句“樽前无废话,病后莫相瞒”的名句则鼓励了诗人与读者都要坚守理想、不惧艰难。

综上,在李白诗歌中青春与生命、豪迈与清新、感情与哲思被完美结合,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李白诗歌赏析

李白诗歌赏析

李白诗歌赏析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情感,常常表达自由、狂放、豪迈的情感和想象力。

以下是几首李白的著名诗歌赏析: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

诗中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寒冷的霜,以及思乡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深情。

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描述了壮丽的庐山瀑布景色,通过比喻把瀑布比作银河,形容了它的雄伟壮观。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3.《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通过对艰难困苦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诗中的“行路难”成为了一个经典的诗句,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和对坚强意志的赞美。

4.《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在月下独自饮酒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由、独立的追求。

诗中的意象丰富,通过对月亮和自己影子的互动,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情感。

以上只是几首李白的著名诗歌赏析,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富丽和穆)
诗人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梦境? 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 幻、五彩缤纷、其乐融融的梦境。 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解放, 无忧无虑,“心颜”大开,幸福无 比。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他的诗风豪迈奔放,想像丰富,夸张大胆。 思考:上述风格在这一部分中是如何体现的?
他的自负让他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但做了几年官后,浪 漫理想必然与现实发生矛盾,与世俗无法 共存,他强烈感觉到报国无门、英雄无用 武之地的悲哀。他经常游离在理想与现实、 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欢乐之间,在宇宙之 中忍受这巨大的孤独。当他毅然离开朝廷 之际,在诗中写到:“弃我去者昨日之日 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 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描写
三、梦游之
吟(叹)—— 议论、抒情
信 确实
语 谈到、说起。
或 有时
瀛洲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 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 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 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 有时可以看到。
陪衬 天姥山 实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赤城: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
• • • • • • • • 入梦的原因: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句子: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
全诗的思路
一、梦游之
由(起)——
叙述
二、梦游之
景(观)——
神奇、高大: 巍峨高耸,直插 云霄,使人不敢逼视。
衬托、夸张
一夜之间就飞过了洒满月 光的镜湖。
我欲因之梦吴越,
点明了“梦游”。 浪漫主义手法。
一夜飞度镜湖月。
我想根据这(传 说),梦游一趟越 地(的天姥山), 梦中,一个夜晚飞 渡过月光映照下的 镜湖。
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 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 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 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 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 叫声极为凄清。
飞渡镜湖的情景:
眼见清清的溪水 荡漾,耳闻猿猴发出 凄清的啼叫。
(幽雅)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谢公屐: 《南史· 谢灵运》记载:谢灵运游山, 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 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 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 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 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
中: 名词作状语,在中间 开: 动词,打开
夜幕降临之景: 熊咆、龙吟、电闪、扉开、 万物震撼、烟雾笼罩
(迷茫恐怖、光怪陆离)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神仙出场时的情 景:
纷至沓来的神 仙,穿着云霞做的 衣裳,骑着风当作 马,老虎在奏乐, 鸾凤在拉车,它们 雍雍穆穆,济济一 堂。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终南捷径”
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 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 理想,但不屑于走科举道路,也不屑于 投笔从戎。他选择的是漫游各地,结交 名士,希望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平交 王侯”而“立抵卿相”,建不世之功而 后退隐江湖。
“太白精神”
李白是盛唐时代精神的杰出代表, 人称“太白精神”:慷慨自负,傲视凡夫, 纵酒狂放,任心使气,追求自由,幻想浪 漫。而他的诗则是太白精神的艺术凝聚和 形象显现。
《梦游天姥吟留别》 《哭晁卿衡》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诗仙” 《丁都护歌》
《越女词五首》(其三)
梦游天姥吟留别
艺 术 手 法 梦 境 解 读
诗 意 理 解
题 目 解 释
关 于 李 白
关于李白的几个关键词
漫游 漫游是盛唐文人的风尚——读万卷书、行 万里路。李白一生有两次漫游阶段(24岁 至41岁、45岁至55岁),他漫游的动机有 二:一是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 二是广交天下名士豪杰,为进入仕途铺平 道路。李白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不少名诗, 因此诗名远播,震动朝野,基本上达到漫 游的目的。
• 在晚期的诗中他高歌自由,思想中揉合着 儒、道、释、纵横、名士、酒徒的气质。 而这种个性解放的呼声,在《梦游天姥吟 留别》中表达得更为明确激越。
李白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 暗现实,同情民间疾苦,鄙夷世俗,蔑 视权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壮丽山 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 出饮酒求仙及时行乐的心态。他的诗想 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是我国诗歌史 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

诗人展开丰富的想像,运用大胆的夸张 为读者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塑造 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照“我”飞渡 镜湖的月亮,是那样的富有人情味;熊咆 龙吟、雷电霹雳、空中楼阁、霓衣风马等 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 惊心动魄。故杜甫说他“笔落惊风雨,诗 成泣鬼神”“飘然思不群”。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著屐登山的情景:
黎明时分,东方的海 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 莽的群山,耳际是桃都山顶 天鸡的叫声。
(神奇)
1
殷: 震动,形容声音之大
栗:使……颤栗,形容词作使动词。
惊: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
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 在怒吼,龙在长鸣,使 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 山岩震惊。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 叫赤城。 拔:超出、超过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 断了天空,(它)山势 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 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 千丈,对着这天姥山, (却矮小得)象要向东 南方倾倒一样。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姥山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诗人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这些 特点?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 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 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 “赐金还乡”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 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 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 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 《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 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 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青青: 黑沉沉的。 澹澹: 水波摇动的样子
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 了,水波荡漾升起阵 阵烟雾。
闪电迅雷,使山峦崩 裂。 仙府的石门,轰隆一 声从中间打开了。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 无际,看不到尽头, 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 银筑成的宫殿。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对 统 治 者 的 蔑 视 和 反 抗 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 。 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使安 我能 不摧 得眉 开折 心腰 颜事 。权 贵 ,
这一部分,有人读出李白消极的处世态度, 有人读出他蔑视权贵的傲气,你的意见呢?
梦境消失,诗人于惊悸中返回现实,方知“古来万事东 流水”。 诗人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 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这 些诗句包含了诗人对人生多少失意的感慨! 这种对人生 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 极的一面。而唯一能抚慰诗人内心创伤的是“且放白鹿 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即徜徉山水之间,寻仙求 道之乐。诗意至此,或可完结,但诗人却另加两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如响 落天外,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唱出了封建社会多 少怀才不遇之士的愤激心声。这是诗人思想性格中更强 烈的一面:不对人生屈服,不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 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
对天 此台 欲四 倒万 东八 南千 倾丈 。,
夸 张 手 法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 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 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 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 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 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 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 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 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 听到天鸡啼鸣。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1
千岩: 重叠的岩。
万转:山路弯曲不断。
迷花:迷恋于花,
被花迷住。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 折回旋,没有一定(的 方向)。(由于)迷恋 奇花,倚着山石,不觉 已经天黑了。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 人,“安世济民”“功成身
退”
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 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 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 现 “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 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 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
• 唐代的宫廷制度规定,凡是皇帝行止所到之处,要有御用 文人、术士等候诏命。这些御用文士、术士并非皇帝的政 治助手,而是陪侍皇帝从事文艺游赏之事。这些人当中有 吟诗作赋的文词之士,有饱读典籍的经学之士,有算卦者 、杂耍者、司棋者、论道者、念佛者、求仙者、书画者, 吹拉弹唱,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他们在翰林院里随时等 候皇帝的召见,所以叫翰林待诏,也叫做翰林供奉。皇上 赏月,便召唤诗文待诏写诗助兴;皇上游园,看见景色迷 人,便召唤画待诏作画等等。 有时候,皇上偶尔也会询问翰林待诏一些政治问题、 民生问题,甚至要他们起草一些并不重要的一般性文书( 不是诏书),但这并非他们的主要工作,从根本上来说, 他们的工作与政治毫无关系,皇帝也不会将他们这个群体 与国家政治联系在一起。在宫廷中,他们与皇帝的关系虽 较为密切,有侍奉之便,但是并没有什么政治地位,更不 可能发挥较大的政治作用,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政治前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