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大连期货市场功能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_王华民

发挥大连期货市场功能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_王华民
发挥大连期货市场功能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_王华民

第10卷 第5期2010年 10月

C h i n a

D e v e l o p m e n t

V o l .10 N o .5O c t . 2010

收稿日期:2010-08-01

作者简介:王华民,总经理,博士,致公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兼北京市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主要从事期货市场等金融证券市场方面的研究。

发挥大连期货市场功能 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王华民

(国富期货有限公司,大连116023)

摘 要:该文阐述了大连期货市场的功能定位、主要作用和发展目标,分析了大连期货市场发展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大连期货市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期货市场;大连;东北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 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404(2010)40-0025-04

1 大连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和主要作用

大连商品交易所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全国性金融类交易所,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和全球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第一大塑料期货市场,现有期货交易品种包括大豆、豆油、豆粕、玉米、棕榈油5个农产品和聚乙烯、聚氯乙烯两个化工产品。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连期货市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挥了重要的服务和带动作用。近年来,大连商品交易所在不断完善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为整个农业产业链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谋求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创新品种、开拓市场,努力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品定价中心和避险中心,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具备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大连期货市场对农民和企业经营、农业产业发展及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特别是大商所千村万户和千厂万企市场服务工程已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大连金融市场建设的成败,关键是期货市场的发展,大连期货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大连商业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和中介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聚集力强、扩散能力强的产业带动效应,同时增强大连发展成为在整个东北地区和环渤

海地区形成强大服务和扩散能力的区域金融中心,大连在发展期货市场方面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具备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内在需求和先决条件,高速发展的大连的经济状况也为商品交易所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同时经过16年的发展,大连期货市场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而且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起到了重要的服务和带动作用,进一步为市场自身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大连期货市场的建立,对促进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豆和玉米期货的上市,使东北大豆、玉米主产区的农民对大连期货市场的关注度达到了60%,有10%的农民根据期货价格来调整种植结构,有50%的农民会在卖粮时会不同程度地参考期货价格。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有期货品种的相关行业受冲击程度远小于没有期货品种的行业。如在大豆品种上,由于很多企业参与大连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避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灭顶之灾,仅2008年10月份参与市场的前20名大豆经营企业在期货市场上的盈利就达到十多亿元,弥补了其现货经营的损失。

对区域经济来说,除了价格引导及避险作用外,期货市场的影响和作用还直接体现在促进现货市场的统一和商品流通等方面上。期货价格集中、权威、公开、透明,且传递速度快,有利于打破现货市场相对分割的局面;在促进商品流通方面,如大豆期货市场成为了国产大豆南下的重要的渠道,促进了北豆南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黑龙江大豆主产区大豆积压的问题。

大连期货市场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全国性金融类交易所,经过16年的发展,大商所的交易品种初步形成了农产

25

DOI :10.15885/j .cn ki .cn11-4683/z .2010.05.019

王华民:发挥大连期货市场功能 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品和化工两大类别,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帮助相关企业改善经营,规避风险,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商品基准价格,服务宏观调控,增强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辽宁收益最大,大连期货市场不仅在税收、就业等方面做出了直接的贡献,也带动了地方金融、物流、航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 大连期货市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大连商品期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期货市场的迫切需要相比,与国家提出的“把大商所建设成为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还制约着东北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功能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交易品种数量比较少:目前只有农产品和化工产品期货两大类,焦碳、生猪等重要品种还未上市。而且目前的交易品种不如上海期货交易所普遍都活跃。

市场结构有待完善:一是在大连本地注册的期货公司太少,只有4家,而期货营业部很多,达60多家,同时整个东北三省的期货公司数量较少和实力不强,不利于对大连及东北区域金融产业的带动作用。二是机构客户及专业投资和投机大资金不足,少数现货机构持仓过于强大和集中,影响了市场活跃程度。

期货人才尤其是高端期货人才明显不足:特别是高端的研发人才和高管人才比上海、北京、杭州和深圳都有较大差距。

支持期货市场持续发展的法制环境和政策措施有待完善:有关地方政府没有系统出台类似上海、深圳和天津等城市全面扶持期货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优惠政策。

3 大连期货市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2007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大连期货市场所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连商品交易所相继被纳入《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家级的战略规划,国务院通过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相继对大商所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三年内三个重要文件都提出支持一个交易所的发展,这在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史上是少见的,既反映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对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作用的迫切需求,也充分说明国家对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视与支持,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大连商品交易所寄予厚望。2009年又进一步指出“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建设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在做精做细现有上市期货品种的基础上,推出东北地区优势和符合大连商品交易所功能定位的期货品种”。

当前大连的发展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已经正式列入国家战略,按照国家的要求,大连要加快建设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三个中心、一个区域”,这为进一步推动大连期货市场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大连在东北地区是金融总量最大、金融机构种类最多、金融功能最齐全的一个城市,尤其是期货市场这个功能弥补了没有证券市场的缺憾。大连金融市场建设的成败,关键就是期货市场的发展,而期货交易所的建设和发展,是期货市场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指标。大连期货市场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将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同时迅速形成一个聚集力强、扩散能力较强、同时对整个东北和环渤海地区服务能力强的区域金融中心。

大商所位于生机勃勃的辽宁沿海经济带,腹地辽阔可以辐射到整个东北、华北和内蒙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上述文件精神,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待开发建设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东北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变东北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利于加快推动东北地区传播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利于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和大连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的建设;利于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与外部经济有机的融合。

4 加快发展大连期货市场的对策建议

4.1 东北地区各省、市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期货市场的正面认识,加强对期货市场的扶持力度

期货市场有利于资本聚集和资源优化配置,而与期货交易相配套的交割、结算、信息发布等业务又

26

王华民:发挥大连期货市场功能 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与其他服务型产业紧密相连,直接带动商贸、物流、仓储、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期货市场这种低成本、高辐射的杠杆效益对东北区域经济全面发展有极大的撬动作用。对期货市场,应当充分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市场自身的发展壮大,形成互促共进的双赢局面。一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对大连期货市场的建设和发展,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在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发展期货市场,将大商所建成综合性期货交易所,同时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在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大商所被省委省政府列在予以重点培育的服务业领军型旗舰企业之一,在拟大力支持做大做强的十家重点服务企业中排名第一。

目前辽宁全省上下对发展期货市场都有着高度共识,建议东北地区各省、市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可学习辽宁和大连的成功经验认真贯彻落实东北地区规划要求,进一步的挖掘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加大对期货市场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大连期货市场做大做强,切实增强大连期货市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一是将大连期货市场的发展纳入东北三省的经济整体布局中予以统筹考虑,提升东北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水平;二是支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促进市场规范、稳步健康的发展;三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服务功能,鼓励期货机构发展,增强沈阳、大连等金融中心城市对机构聚集和人才吸引的能力;四是支持大商所与各地及相关行业结构开展战略合作,促进大连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发挥。

4.2 大连市政府应继续高度重视期货市场的建设,积极发挥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龙头作用

 相关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对大连期货市场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大连市政府将期货市场发展与大连的区域经济中心建设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共同提高,努力推进大连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建设。其次,市政府应大力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期货市场管理水平的提高,努力形成期货交易体系完善、运行高效、管理规范、风险控制良好的期货业发展格局。最后,进一步推进粮食期货现货结合,以促进产业的发展;引导农民和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加强对社会信息服务,以期货市场价格信息直接服务于农民和企业;探索国有粮食企业参与粮食期货套期保值的交易途径;提高市场国际话语权4.3 大连商品交易所应加快发展步伐,尽快建成亚洲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

未来大连期货市场应加快发展步伐,重点应在以下五方面努力:一是加快实现两个转变的发展战略,即由单一的农产品交易所向综合性交易所转变,为更多的产业服务;由区域性较强的市场向全国性及国际性市场的转变,为更广的经济区域和投资人服务。二是优化市场结构、扩大交易主体。三是吸收国际期货市场发展的先进经验,大力开展制度、技术和服务创新,始终保持新兴市场的活力。四是实施人才战略,加大期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是加强国际一流期货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引进。五是为期货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通过自身和行业的努力,继续加大市场宣传普及教育工作,推动《期货交易法》的制订以完善期货市场的法制环境等。

4.4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期货公司等中介机构到东北地区特别是大连注册经营和宽松发展

一是仿效上海、天津和深圳等城市尽快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东北地区特别是大连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控股和参股期货公司,并在东北地区特别是大连注册经营,适度限制东北地区特别是大连的现有期货公司外迁。二是对东北地区特别是大连的期货公司和期货营业部在公司和业务人员所得税方面在政策可许范围内给予一定的灵活性。三是吸引更多的优秀金融及期货人才从北京、上海及国外到大连工作,作为大连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郭晓利.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

[J].中国流通经济,2009(1).

[2] 黄运成.发展区域期货市场 服务辽宁经济振兴[J].

期货与金融衍生品,2008(5).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

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东北地区振兴规划[R].2007

-08-20.

27

28

王华民:发挥大连期货市场功能 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B o o s t i n g t h e 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s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y

b y G i v i n g F u l l P l a y t o t h e F u t u r e s Ma r k e t o f D a l i a n

Wa n gH u a m i n

(N a t i o n a l W e a l t hF u t u r e s C o.,D a l i a n 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11602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T h i s a r t i c l e e l u c i d a t e s t h e f u n c t i o n a l o r i e n t a t i o n,m a i na c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g o a l o f D a l i a n f u-t u r e s m a r k e t,a n a l y z e s i t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t u s i n q u o a n d e x i s t i n g i s s u e s,t h e n p u t s f o r w a r d r e l e v a n t s u g g e s t i o n s t o a c c e l e r a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D a l i a n f u t u r e s m a r k e t.

K e y w o r d s:f u t u r e s m a r k e t o f D a l i a n;f i n a n c e;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y

“中国发展论坛·2010———辽宁沿海经济带和环渤海地区合作与发展”

在大连召开

8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发展论坛·2010———辽宁沿海经济带和环渤海地区合作与发展”在辽宁大连隆重举行。

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王钦敏,副主席杨邦杰,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辽宁省政府副省长、致公党辽宁省委会主委滕卫平,辽宁省政协副主席、中共辽宁省委统战部部长高鹏等领导出席开幕式。王钦敏做主旨报告,夏德仁代表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讲话。开幕式由杨邦杰副主席主持。

王钦敏常务副主席指出,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海岸线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更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广阔的腹地经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面前,自身的综合优势一定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参与和推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他说,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举措;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要点线结合,加速沿海经济带城市集群化发展。他强调,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过程中,要提升核心地位和发挥龙头作用,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完善服务功能,带动区域加快发展,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夏德仁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辽宁省委、省政府都十分关心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2005年,省委、省政府将开发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列入辽宁省“十一五”规划;2009年7月,国务院批复《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明确要求,要立足辽宁,依托环渤海,加强与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交流与融合,形成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全力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强化组织领导,有效配置资源,优化空间布局,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大开发、大开放的态势已全面形成。

出席论坛的有国家部委有关领导、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辽宁省有关部门领导,他们围绕论坛主题,就辽宁沿海经济带和环渤海地区合作与发展的规划实施、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发展重点、政策措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基本途径和工作重点等重大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和工作研讨。

致公党部分地方组织负责人、大连市有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市政府领导和重点园区负责人参加论坛。

本次论坛由中共辽宁省委统战部、致公党辽宁省委会、大连市人民政府、致公党中央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中国发展杂志社承办,由中共大连市委统战部、致公党大连市委会、大连高新区管委会协办。(本刊编辑部)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其中,农产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农产品价格波动也较大。1990年10月,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产品交易所正式开业。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建立后,在现货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引入了期货机制,如集中交易、会员制、保证金制度等。从1991年开始,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始着手退出标准化期货合约,并且制定了中国第一部规范化的期货交易规则。从1991年开始,全国掀起一股“期货热”,各地交易所纷纷建立。目前,中国期货市场用仅仅20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国家150年的发展历程,其价格发现、规避风险、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已有3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和1家金融期货交易所,160多家期货公司,已上市交易2]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建立起了覆盖金属、农产品、能源化工等行业的商品期货品种体系,并向金融衍生品期货方向发展。2010年4月16日,经过四年多的筹备,首批四个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上市交易。首批上市合约为2010年5月、6月、9月和12 月合约,四个合约的挂盘基准价均为3399点。股指期货的推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大里程碑,意味着A股市场从此有了稳定器,即将告别单边市从而踏人“做空时代”。

总体看,中国期货市场呈现如下特征:第一,交易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商品期货的交易额呈逐年递增趋势,2007年市场成交金额达4l万亿元,是1993年的73倍,是中国GDP的2倍;2008年,中国期货市场共成交合约14亿手,成交金额72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2009年前10个月,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亿手,成交总金额为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第二,上市品种不断增加。2004年以来,中国期货市场共上市12个新的期货品种,使中国商品期货合约总数达到21个,基本上建立起一个覆盖面较全的商品期货品种体系。股指期货的推出填补了中国长期以来没有金融期货产品的空白,对发展和健全中国期货市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第三,参与期货交易的人数明显增加。截至2009年10月底,中国期货市场开户数量达万户,保证金接近1000亿元。第四,交易制度和技术不断创新,风险控制能力得到提高。2007年出台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及配套办法,对交易所的期货交易规则及实施细则等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修订完善,建立了“五位一体”的监管协调体系和辖区监管责任制,推动了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市场运行和发展的法制化得到深化,监管工作更加系统和有效。第五,期货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2008年年底,在按照期货和期权交易量排名的全球52家交易所中,中国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均进入前20强。截至2009年7月底,中国期货市场共有21个品种上市交易,商品期货成交量已占全球三分之一,成为仅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试卷 只选错的 1、在我国发展水平较低时期,产业结构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三产、二产、一产。 正确 错误 2、四大功能区以行政区划为依托,又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与四大板块的区域政策相结合。 正确 错误 3、城市发展要以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 正确 错误 4、民生的最基本问题是“三就一保障”。三就指就业、就学、就医;一保障指必要的社会保障。 正确 错误 5、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转变”中要求,要把过去主要依靠第一产业拉动,转变为二三产协调拉动。 正确 错误 6、东部地区在发展现代产业服务业时,一方面要体现(),促进社会经济 市场经济规律 以人为本 以产业为中心 高科技含量 7、国土的开发密度和开发水平较高,资源及环境的承载能力却已开始减弱,这样的区域被划定为()。 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8、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的聚集条件较好的区域被划定为()。 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9、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经济和人口的大规模聚集条件较差的区域被划定为()。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10、国家依法设立的保护区被划定为()。 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1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 遵循商品价值规律 遵循宏观调控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1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 灵魂 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 最终目标 1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 灵魂 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 最终目标 1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 灵魂 基本原则 基本方法 最终目标 15、我国的政府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强制执行 政府援助 公共服务 财政管理 16、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禁止开发区的是() 自然保护区

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一、期货市场的功能 1.规避风险 借助套期保值交易方式,通过在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进行方向相反的交易,从而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建立一种盈亏冲抵机制,以一个市场的盈利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实现锁定成本、稳定收益的目的。 2.价格发现 在期货市场通过公开、公平、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价格的过程。该功能有预期性、连续性、公开性、权威性的特点。 二、期货市场的作用 1.锁定生产成本,实现预期利润 零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可以帮助生产经营者规避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达到锁定成本、实现预期利润的目的,避免企业生产活动受到价格波动的干扰,保证生产活动的平稳进行。 2。利用期货价格信号安排生产经营活动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并根据该功能的特点,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有助于生产经营者调整相关产品的生产计划,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3。提供分散、转移价格风险的工具,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 期货品种设计农产品、金属、能源、金融等行业,而这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期货市场为这些行业提供了分散、转移价格风险的工具,可以减缓价格波动对行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 4。为政府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期货交易是通过对大量信息进行加工,进而对远期价格进行预测的一种竞争性经济行为。它所形成的未来价格信号能反映多种生产要素在未来一定时期的变化趋势,具有超前性。政府可以依据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确定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工商企业调整生产经营规模和方向,使其符合国家宏观调空政策的需要。 5。有助于现货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期货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体系。期货市场不同交割品级升贴水的确定,有助于确立商品的品质标准,体现优质优价原则,促进生产企业的质量改进。 6。有助于增强国际价格形成中的话语权 期货价格在国际和国内贸易中发挥了基准价格的作用,期货市场自然成为市场定价中心。在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现在,一些大国的期货市场甚至已经成为全球的定价中心。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建立自己的期货交易所,增强国际价格形成中的话语权地位。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论文摘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财税政策在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我国财税政策方面的缺陷,如分税制、税收优惠、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要求我们合理选择和创新财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经济转型或经济起飞时期都要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样,这个难题也困扰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中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因此,在目前以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抑制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趋势,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之间的社会福利水平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财税政策扶持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求做到促进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差距、消除地区壁垒、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合理的分工布局、加强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作。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主要可以通过市场和政府这两个途径来协调区域发展。当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协调是基础,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协调是补充,它以市场协调为对象,弥补市场失灵。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是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所造成的,同时也是因为市场机制缺陷所引起的,而市场本身并不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区域之间经济的巨大差距,这就必须要由政府采取相关措施,来纠正市场机制所造成的国民经济空间结构的某些缺陷,以达到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调节杠杆之一的财税政策,历来是各国政府作用于经济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起到自动调节和“熨平”经济的作用,而且对经济结构的转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财税政策是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投资、消费、国际贸易,公共品的供给三个方面来影响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引导资源市场、要素市场、产品市场的重新调整,保持发达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财税政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干预经济:政府直接投资或运用财税政策引导私人资本流向落后地区公共产品领域,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逐步实现这些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利用财政工具对市场需求进行直接启动,如通过政府采购从产品市场上直接启动落后区域的需求,促进整体经济的区域结构性转换;通过调整产业政策,限制某些产业的区域进入或促进某些产业的区域退出;政府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来影响私人经济主体的区域决策行为,引导私人经济作出符合财税政策导向的决策,促进要素流向目标区域。 二、现行财税政策与当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适应性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财税政策在我国区域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现行财税政策与当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的地方。 1953~1978年,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平衡”的时期。那时的“平衡”是一种生产力

辽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及原因

辽宁经济发展不平均的表现及原因 辽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龙头,在享有天辽地宁的美誉时,区域经济发展也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 以辽宁省14个省辖市作为研究的基本区域单元,这些地区1992-200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测算的指标,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标准差来测算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用变异系数来测算相对差异,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到,1992年以来,辽宁省内的绝对差异在不断增大,但是差异增长速度已经逐渐放缓。相对差异除了在1994年有小幅下降外,其余各年都呈扩大趋势。从1996到2000年的五年里,绝对差异总的增长幅度达到46.1%,平均增长速度约为9.%%,相对差异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48%,即绝对差异的平均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相对差异。对1992年和2000年辽宁各市的人均GDP 与同年全省的均值做离差,并计算比率,有关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省内经济发展的集中程度增加。辽宁省14个市中,1992年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值的有7个,恰到半数;而2000年,这一数量减少到4个,其余贝个市的人均GDP都较全省平均水平低。这种数据分布,反映了这些为数不多的城市的人均GDP处于相当高的水平,而且这些数据加大了数据整体的离散程度,即几个经济发达地区沈阳、大连、鞍山、盘锦对于全省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2)最发达地区与最落后地区的差距在不断增大。从比率来看,1992年,全省比率最高的盘锦市(1.774)与最低的朝阳市(0.448)相差1.326;到2000年,比率最高的大连市为1.834,最低的朝阳市仅为0.228,差距增加到1.606。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分析其原因,从三个地区的比较来看,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沿海地区得益于国家政策倾斜机遇,借助后发优势,经济水平与中部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地区GDP总量和地区人均GDP水平仍略低于中部地区。中部是以老工业基地为核心的城市群,经济基础雄厚,2010年中部地区人均GDP为56694元,沿海地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本章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在区域性经济发展中,经济总量增长与结构演进相互关联和互动。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结构调整、转换、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结构演进则增强了资源配置能力,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实现经济总量的更快增长。 工业与农业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工农业的增长和结构合理与否,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促进和延缓作用。工农业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可带来人类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乡村或城市等不同的聚落形态。本章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三、四章”经济地理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区域,以案例的形式,提供基本的思维方法、原理,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区域的认识,还能促使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习到有用的地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区域经济发展在不同的区域表现为不同的发展前景。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它们都是在充分考虑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共同因素下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经济体。本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布局和方向。 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不同的地区,其生产情况、面临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是我国农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区域,发展条件优越,以东北地区为例,不仅可以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国工业基地既有面临困境的老工业基地——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也有经久不衰的沪宁杭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也有改革开放后以新兴工业和轻工业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而从发展的方向来看,各地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更可以找寻发展的有利条件,具有更广泛的借鉴意义。工业化的实施,必然使非农业人口在一地聚集,导致了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缺乏科学指导而造成某些城市化问题,具有普遍性。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了解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典型案例。 通过东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案例教学,可了解经济领域发展的内在规律,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 本章教学时间共7课时,第一节3课时,第二节2课时,问题研究2课时。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从容说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不同地区,人们以惯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实现区域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如何才能使各地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是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的体现。 区域农业发展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农业模式和结构,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材以东北地区的区域农业地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材在处理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时,分析了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对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阐述,并不面面俱到,做到综合性与主导性因素统一,充分体

期货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可发挥枢纽作用_李红珠

期货日报/2008年/9月/18日/第001版 大连市委常委、副市长戴玉林—— 期货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可发挥枢纽作用 李红珠 本报讯(记者李红珠)“期货市场对商品、资金、信息、机构、人才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积聚力,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龙头和枢纽作用。”大连市委常委、副市长戴玉林在昨日于大连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表示,如果金融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高端领域,那么大连期货市场就是东北地区金融服务业的最高端。大连期货市场经过15年的稳步发展,现已成为中国交易量最大的期货市场和全球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日均数十亿元的资金流,年均上百万吨的实物交割量,吸引了数十家金融机构和数千名专业人才落户大连,有力地促进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建设。 戴玉林说,《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了“依托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力发展期货贸易,建设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的要求。大连期货市场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领域,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决策,它对进一步发挥大连在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和新型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生态型发展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随着国家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和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建设的推进,大连市的发展面临着崭新的机遇。2003年,国家明确提出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2006年,国家批准建设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2007年,《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大连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戴玉林表示,未来几年大连市将进一步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步伐,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更好地发挥在东北振兴和对外开放中的龙头作用。 据介绍,2007年,大连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构成比例为7.9:49.1:43.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56.2%和39%。第三产业,特别是以物流、金融、商贸、会展、旅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已经与制造业一起成为推动大连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力量。今年8月22日,辽宁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发挥大连市作为高端服务业主导功能区的龙头引领作用,着力构筑国际化的高端服务业主体框架,抢占全球现代服务业竞争新的制高点”。在《意见》确定的辽宁省支持做强做大的10户领军型旗舰服务企业中,大连市就有5家,大连商品交易所排在第一位,彰显了辽宁省委、省政府对大连商品交易所及当地期货市场发展寄予的较高期望。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期货市场不仅自身居于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其发展也与物流、金融、商贸、信息等相关产业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大连玉米期货市场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大连虽然不是玉米主产区,但依托背靠东北玉米主产区的优势和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地位,已发展成为中国玉米最重要的集散地,每年经大连转运的玉米占东北地区的50%以上,经大连港出口的外贸玉米超过全国出口玉米总量的60%,大连口岸玉米平仓价是中国玉米现货市场价格的代表。大连商品交易所自2004年9月推出玉米期货以来,充分利用大连作为中国玉米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重要结合点的优势,逐步发展成为了中国玉米定价中心,使大连玉米价格成为国际玉米市场销区最具代表性的价格之一。”戴玉林如是表示。 对于未来大连期货市场的发展,戴玉林充满信心,“大连素有东北粮食流通走廊的‘桥头堡’美誉,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粮食集散地,也是亚洲最大的粮食转运口岸。大连市的粮食储存、加工、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内容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自然环境差异大的国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国历史上就一直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本文在描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基础上,具体的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最后,点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东部中部西部 正文 纵观我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骄傲的说这是一个奇迹,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家整体国际竞争力排名世界前列。中国这条巨龙终于开始腾飞。然而隐藏在这一现象之后的危机也慢慢浮现。相对于东部来说,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历史的日积月累,改革开放后政策向东部倾斜,计划经济的转轨以及中西部地区自身的问题等,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如果把中国比喻为一个东方巨人的话,有人形象地称西部地区为“巨人的跛足”,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就显得十分必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存在巨大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较长时期,我国经济一直采取“两分法”,即将全国划分为沿海和内地。20世纪80年代,按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带。[1] 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都有很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地区间发展不协调更加突出、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1.总体发展水平比较 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人口占全国的28%。但是其经济发展与其人口规模及国土面积极不相称; (1)国民生产总值 1998年,东、中、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分别为46211.50亿元、21921.37亿元、14647.38亿元,东中西部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3.15:1.50: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东、中、西部分别为10032元、5258元和4123元,其中东部的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达25192元,西部的贵州最低,为2301元,前者是后者的11倍。 (2)社会经济结构 1998年,东、中、西部的第一产业之比为1.66:1.3:1,第二产业之比为3.76:1.66:1,第三产业之比为3.55:1.42:1。由此可见,从第三产业角度考虑,东部的先进和西部的落后主要是在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上,其次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企业所有制结构——以各类所有制企业工业总值占本区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东部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的比重为40%,而其他所有制企业(包括集体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的比重占60%;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的比重为74%,其他所有制企业的

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题: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一教时 【高考目标定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模式:321教学模式、分层教学、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利用多媒体展农业区位试题有学生完成,然后总结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A、B、C三类学生都可回答:3-4分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Array回答1~4题。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B.气温C.降水D.土壤 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A.气温 B.降水 C.土壤D.社会经济因素 3.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A.农作物A B.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 4.该地区可能是()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C.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

答案:B、C、A、C、 过渡语:首先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评价,其次把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总结一下,然后依据学情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考点知识梳理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等相关内容。考点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自主学习一;(要求A、B、C三类学生必须都完成导学案上的东北农业发展条件知识的梳理。3-4分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范围:包括①__________三省和②__________东部。 2.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③________________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 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④____________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 ⑤__________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a.地形类型齐全;b.⑥________、黑钙土分布广泛。 (3)社会、经济条件 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b.⑦________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⑧________农业的发展。 c.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利于⑨____________和 ⑩________的发展。 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________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1)?__________生产;(2)?____________生产。 探究一: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分小组学习讨论问题探究一,学生代表并回答展示供学生分享。其他组也可发表不同看法,然后教师点拨,师生共同评价及深化。8—10分。) 探究1.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 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1)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 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2)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点是___,主要原因是___。 (3)松嫩平原多沼泽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有__。 师生共享平台:总结:本题以我国某地区为背景图, 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西北侧地形平坦,以平 原为主,适合发展种植业;东南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 适合发展林果业。根据A地的气候资料,可判断出该 地的气候条件;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判断出图示西北 部地处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根据图中河流可判断出该地的灌溉条件。 【展示答案】(1)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申论热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申论热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2011国家公考《申论》热点总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之主体功能区 理论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18)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加强国际通道、边境城市和口岸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辽宁省沈阳市的区域经济特征和发展前景分析

课程论文 ——辽宁省沈阳市的区域经济特征 和发展前景分析 1.区域特征 1.1沈阳概况简介 沈阳,清朝时称“盛京”,辽宁省省会,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中心,中国15个副省级市之一,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东北),中国特大城市,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沈阳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 沈阳为副省级市、省会城市,所属辽宁省,管辖9区、3县,代管1市,即大东区、东陵区、和平区、皇姑区、沈河区、铁西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沈北新区,法库县、康平县、辽中县,新民市。沈阳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全市户籍常住人口819.3万人,市内五区户籍人口615.4万人。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沈阳的工业门类已达到142个,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00家,地区生产总值6000多亿元。 根据辽宁省及沈阳市规划,沈阳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期进一步提升沈阳在国家城市中的地位。到2020年,沈阳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到2030年,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90%,同时全面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的东北亚重要城市的目标。 1.2自然地理特征 沈阳位于中国满洲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35℃~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10年市区年平均降水量716.2mm, 全年无霜期155~180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寒时间较长,近六个月,降雪较少,最大降雪为2007年3月4日47.0 毫米的特大暴雪;夏季时间较短,多雨,1973年8月21日曾下过215.5毫米的大暴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迅速,持续时间短:春季多风,秋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北方民族大学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 学院名称:经济学院 学生姓名:吴优 专业:经济学 学号:20100828 指导教师姓名:任志军 论文提交时间:2013年9月1日

摘要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而产生的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节行为。因此,严格地说,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改革开放后才正式形成的,并越来越显示出特殊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区域发展,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我国经济全局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因此,研究、完善和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布局成为我国区域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本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融合且基础较差、发展又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要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有可 能的。 ABSTRACT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s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market defect of the government's macro adjust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strictly speaking,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formally forme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increasingly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pecial. The party's 16th national congress put forward as a whole the area development, indicates that regional econo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rom entered the stage of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refore, the study, improve 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gional economy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layout and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our regional policy system, one of the most urgent task.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e China such a large, multinational fusion and poor foundation, and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have very important sense, as long as the right way, the correct steps,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s entirely possible . 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4).docx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 2课时)教案导入新课 师 (创设问题情境)东北的大米走上全国各地的餐桌,这是大家熟知的事实。东北是全 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回忆必修Ⅱ“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说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条件。 生 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 进。 师 (顺势利导)你能从已有的经验和事实中说明东北地区满足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条件 吗?(提示学生结合课本 72 页活动题) 生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水陆交通很发达(松花 江流域的河运和沿海地区的海运发达,铁路密度大,有京哈线、沈大线、滨绥线、滨洲线 等重要铁路与外界相联系),地广人稀(从数据可得东北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之首,为我 国人均水平的 2 倍左右),机械化水平较高。 推进新课 板书: 发展总方向: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师 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性生产又有哪些突出特点呢? 生 (阅读课本,合作探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具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 生产的特点。 师 (强化地域概念)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粮食作物的分布区。 师 (运用对比,加深理解,寻找发展思路)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分区表现最为突出的国 家,东北地区与之相比,存在哪些自然条件的差异,又有哪些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呢?结 合第 73 页活动题 2 进行对比。 【知识拓展】 教师出示美国的农业区划,分析美国各地区发展农业区域的优势条件,寻找东北地区 发展商品性生产基地的借鉴之处。 按土壤类型、地势高低、气候、离市场的远近等因素,美国将其版图划分为10 个农业产区:东北区、湖区、阿巴拉契亚山区、东南区、三角洲区、玉米带、北部平原、南部平 原、西部山区、太平洋区。 东北区和湖区是国家的牛奶主产区,为乳畜带。东北区主要指宾夕法尼亚州以东和以 北的几个州。湖区是指靠近五大湖的密歇根、威斯康星和明尼苏达三州。这里的气候和土 壤适应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及放牧。缅因、特拉华和马里兰的仔鸡孵化业比较好。该地区 的水果和蔬菜生产也不错。 阿巴拉契亚山区包括西弗吉尼亚、弗吉尼亚、肯塔基、田纳西和北卡罗来纳等州,区 内有许多山脉,最高峰为密契尔山,海拔2037 米。属于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烟草、花 生生产比较好,奶牛、肉牛也还不错。 东南部地区主要指南卡罗来纳、亚拉巴马和佛罗里达等州。海拔一般在200 米以下,属于热带森林气候,受墨西哥海湾影响,温暖湿润。该地区是农业主产区,农作物种类较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农经081 ) 摘要:“统筹区域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要求之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在此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特色。怎样正视我国东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和发展潜力,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应的是:启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轮,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实行全局较均衡但局部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其实质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而不是限制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发展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企业”,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党中央下决心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这将使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与此相适应,将逐步形成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为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情 2.1 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