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总结 着色剂
食品工艺学-添加剂总结

名词解释:1.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 配料:是指生产和使用中不列入食品添加剂管理的,其相对用量较大,常用百分数表示的构成食品的添加物。
3. 发色剂:在动物类食品的加工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化学物质与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发生作用,而使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这种物质称之为发色剂或呈色剂。
4.食品增稠剂通常指能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黏稠、滑腻溶液的大分子物质,又称食品胶。
5. HLB:表示乳化剂对于油和水的相对亲和程度,在食品行业中HLB值一般取1-20,“1”表示亲油性最大“20”表示亲水性最大。
W/O:3~6 O/W:8~186.单离香料:也称为天然等同香味物质,用合成的方法得到的或从天然芳香原料经化学过程分离得到的物质。
7. ADI:每日允许摄入量,指人类每天摄入某种食品添加剂直到终生而对健康无任何毒害作用或不良影响的剂量,以每人每日每千克体质量摄入的质量(mg/kg)表示。
8.漂白剂:食品在加工或制造过程中往往保留着原料中所含的令人不喜欢的着色物质,导致食品色泽不正,使人产生不洁或令人不快的感觉.为清除杂色,需要进行漂白,漂白所用的物质称为漂白剂.9.疏松剂:指使食品加工中形成膨松多孔的结构而制成的酥脆的产品的食品添加剂。
分为碱性膨松剂、酸性膨松剂、复合膨松剂和生物膨松剂。
10. 食品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11. 食品抗氧化剂: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食品储藏期的食品添加剂。
12. 食品着色剂:是以食品着色为目的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包括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13. 乳化剂: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疏水性物质)和水(亲水性物质)形成稳定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
14. 防腐剂:具有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增殖作用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中着色剂的功能与运用

食品添加剂中着色剂的功能与运用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加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着色剂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着色剂可以让食品更加美观、使产品区分度更高、稳定性更强等多方面都有作用。
然而,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也非常关注,着色剂也不例外。
本文将从着色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运用和安全性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引言食品添加剂是指加工食品过程中用于改善食品品质、保存食品、方便消费等方面的物质,分为保鲜剂、增味剂、稳定剂、酸度调节剂、发酵剂、增稠剂、膨松剂、抗氧化剂等多种类型。
而着色剂作为其中一种,便是现代食品生产中经常用到的。
着色剂不仅可以美化食品、使其更具吸引力,同时也能够让消费者一眼区分出不同的产品或者品牌。
该文就着色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运用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着色剂的分类着色剂一般可以分为天然着色剂和合成着色剂两大类。
其中天然着色剂指的是从天然物种中提取的着色剂,也就是所谓的植物色素或动物色素。
而合成着色剂则是由合成化学的方法制造的,比如亚硝酸盐、染料、二氧化钛、铁蓝精和酿造蓝等。
天然着色剂的优点是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是价格较为昂贵、色相单一,这也是市场上相对较少使用天然着色剂的原因之一。
在合成着色剂中,比较广泛应用的是食品染料。
它具有色泽鲜艳、稳定性强、成本低等优点。
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具体运用中也需要注重使用量。
另外,一些特殊的食品染料也具有特别的作用,比如在肉制品中使用的着色剂则需具有防腐保鲜的作用。
三、着色剂的功能着色剂作为食品添加剂中的一部分,也具有多种功能。
下面就对其中比较常见的几种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美观:着色剂会赋予食品不同的颜色,从而美化食品,使其更容易吸引消费者。
稳定性:着色剂可以保持食品的色泽不变,避免因时间或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变质的现象。
区分产品:使用着色剂可以区分产品或品牌,帮助消费者进行辨认和选择。
其他:着色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起到一些额外的作用,比如光感性着色剂可以使食品在不同环境下呈现不同的颜色。
《食品添加剂》5着色剂

果子露等种类。
33
34
2.胭脂红 (ponceau,ponceau 4R ,08.002)
食用红色1号,又丽春红4R,苋菜红的异构体。偶氮类。 色泽特征 性质与性能:对光和酸较稳定,但对高温和还原剂的耐受性很差,能 被细菌所分解,遇碱变成褐色 毒性:无致肿瘤作用。ADI为0~4mg/kg 。 使用:主要用于饮料、配制酒、糖果等。
日落黄 (sunset yellow)
21
二、着色剂的发色机理
亮蓝 (brilliant blue)
靛蓝
(indigo carmine)
22
Part 3: 着色剂的种类和分类
23
三、着色剂的种类和分类
种类:我国批准使用的约63种。
* GB2760-96:58种(不包括不同方法生产的同一着色剂) * 增补品种:5种(97年2种,98年2种,04年1种)
《食品添加剂》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四章 着色剂
(colorants/coloring agents)
2
内容
* 着色剂的定义和作用(definition and role) * 着色剂的发色机理(coloring mechanisms) * 着色剂的种类和分类(varieties and classification) * 着色剂的特点*(attributes) * 使用着色剂注意事项*(notice proceedings) * 常用着色剂的特性与使用( properties and use)(自学)
食品添加剂主要有哪几种

食品添加剂主要有哪几种
回答食品添加剂主要有着色剂、酶制剂、香料、膨松剂、甜味剂、抗氧化剂、防腐剂、增稠剂、漂白剂、抗结剂等10种。
不同的食品添加剂,有着不同的使用价值,比如抗氧化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甜味剂具有增加甜味感的作用,使食物更加美味可口,防腐剂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等。
一、着色剂
着色剂中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具有改变食品的外观,增强食欲的作用。
二、酶制剂
酶制剂指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中提取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酶特性的物质,一般用于提高食品产品质量和加速食品加工过程。
三、香料
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平时吃的巧克力中就添加了香料,在巧克力生产过程中使用香料,可以让巧克力的味道更好。
四、膨松剂
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
五、甜味剂
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具有增加食品甜味感的作用。
六、抗氧化剂
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C、异维C等,抗氧化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七、防腐剂
防腐剂是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能抑制微生物活动。
八、增稠剂
增稠剂广泛用于调味酱、果酱、冰淇淋、罐头等食品中添加,具有提高食品黏度的作用。
九、漂白剂
在食品的加工生产中,为了使食品保持特有的色泽,常加入漂白剂。
十、抗结剂
目前允许使用的抗结剂有亚铁氰化钾、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微晶纤维素4种,抗结剂可以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使其保持松散。
调色类食品添加剂

调色类食品添加剂一、食品着色剂能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叫着色剂,也叫食用色素。
主要作用:改善加工食品的色泽;赋予食品以颜色,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使制品色泽统一;帮助区分、识别食品红色:给人以味浓、成熟、好吃的感觉,而且比较鲜艳和引人注目,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所以许多糖果、糕点和饮料等都采用。
黄色:给人以芳香、成熟、可口、食欲大增的感觉,焙烤食品、水果罐头和人造奶油等食品中常采用。
橙色:是黄色和红色的混合色,兼有红黄两色的优点,给人以强烈的甘甜、成熟和醇美的感觉,饮料和罐头等食品常用。
咖啡色:给人以风味独特浓郁的感觉,咖啡、巧克力、饮料、糕点、啤酒及茶叶等常用。
1.1着色剂的分类人工合成着色剂着色力强、色泽鲜艳、不易褪色、稳定好、易溶解、易着色、成本低;安全性低天然着色剂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理功能;成本高、着色力弱、稳定性差、容易变质、难以调出任意色1.2 着色剂的发色机理生色团(发色团):凡是有机化合物分子在紫外区和可见光区内有吸收带的基团助色团:本身在紫外区和可见光区不产生吸收带,但与生色团相连后,能使生色团的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的基团着色剂都是由生色团和助色团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引起分子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1.3 食品着色色调的调配➢天然色素坚牢度低和对环境的敏感性强,不易于拼色调配。
➢只用于人工合成色素。
➢各种着色剂溶解于不同溶剂时,可产生不同的色调和强度。
如一定比例的红、黄、蓝三色的混合物,在水溶液中的颜色较黄,而在50%酒精中则会较红。
食品着色的色调选择⏹依据心理或习惯对食品颜色的选择,以及色泽与风味、营养的关系⏹与特定食品应用的色泽基本相似⏹糖果的颜色可以依据其香型特征来选择⏹根据民族、地区的民族习惯和宗教活动的差异⏹符合特定的消费心理三基色:红、绿、蓝。
我国允许使用的色素主要有:红、黄、蓝。
在食品生产中,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其中2种或3种拼成不同的色谱:1.4 食品着色剂的应用1.4.1人工合成食品着色剂的应用溶解性:目前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食品合成着色剂几乎全是水溶性色素。
常见食品添加剂

常见食品添加剂
1.防腐剂: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延长食物保质期
常用物质:
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
常用的食品:
碳酸饮料、果酱、蜜饯、酱菜、酱油、食醋、果汁饮料等食品
2.着色剂:为食品着色
常用物质:
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等,天然色素:甜菜红、紫胶红、越桔红、辣椒红、红米红等
常用的食品:
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类、糕点上的彩装、糖果、山楂制品、腌制小菜、冰淇淋、果冻、巧克力、奶油、速溶咖啡等各类食品等
3.甜味剂: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
常用物质:
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等常用的食品:
饮料、酱菜、糕点、饼干、面包、雪糕、蜜饯、糖果、调味料、肉类罐头等
4.营养强化剂: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常用的物质:
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
常用的食品:
婴幼儿配方奶粉
5.香料:增加香味,使其具有独特的风味
常用物质:
糖香精油、香精、粉体香料浸膏
常用的食品:
糖果与巧克力
6.膨松剂: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
常用物质:
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常用的食品:
饼类糕点、蛋糕、饼干
7..酸味剂:赋予食品酸味,一般具有防腐效用,又有助于溶解纤维素及钙、磷等物质,帮助消化,增加营养
常用物质:
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苹果酸。
常用的食品:
一部分糖果与巧克力制品,尤其是水果型的制品
8.抗氧化剂:保护食物免受氧化损伤而变质
常见的物质:
维生素A、C、E;类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硒、锌、铜和锰等。
常用的食品:
干果类食品。
《食品添加剂》第三章3

成本 高 低
结论:
天然色素 合成色素
注:色域---指呈色范围
四、对着色剂的基本要求
A、天然不等于无毒。某些天然色素ADI值较小,不 比人工合成色素安全。
–1.安全性
B、 不少天然色素的毒性资料比较少,未能制订ADI 值。也就是说,它们的毒性还不甚清楚。 C、 我国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中,大部分的ADI 值均在2.5mg/kg以上,在一定使用量范围内是安全的。
第三章
着色剂 护色剂 漂白剂
《食品添加剂原理及应用》
第三章 着色剂 护色剂 漂白剂
第一节 着色剂
概 述
(Colorant)
色、香、味、形是构成食品感官质量的四大要素, 任何食品都与这四个要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四大要素中色泽居于首位,说明了食品色泽的 重要性。颜色是感动心灵的钥匙,适宜的颜色能刺激 人们对食品的购买欲和食欲。
④盐类:盐类浓度较高时,可发生盐析作用;
⑤溶剂性质:如下:
各种色素溶解于不同溶剂中,可产生不同的色调和强 度,尤其是使用两种或数种色素拼色时,情况更为显著。
例如:某一比例的红、黄、蓝三色的混合物,在水溶 液中色调较黄,而在50%酒精中则色调较红。在各种酒类 产品中,因酒精含量的不同,溶解后的色调也各不相同, 故需要按照其酒精含量及色调强度的需要进行拼色。
–2.溶解度(分散性,均匀程度) –3.着色度 (染着性) 耐热性 –4.坚牢度(稳定性) 耐光性
耐酸碱性
耐氧化、还原性
五、着色剂的使用
(一) 色调的调配
由于食品对色调有千变万化的要求,因此为满足食品 生产的着色需求,可将着色剂按不同比例混合调配出所需 的色调来。理论上,由红、黄和蓝三种基本色可调配出各 种不同的色调(三色原理):
食品添加剂总结

1、防腐剂:能防止微生物所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保质期2、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续油脂或食品成分的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3、着色剂:赋予食品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4、调味剂:改善食品感官性质,使食品更加美味可口,而且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5、增味剂: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食品添加剂,也称鲜味剂。
功能类别代码,12; CNS:12.001~12。
0076、增稠剂:提高食品黏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物理性状、赋予食品粘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7、乳化剂: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8、乳浊液:两不混溶的液相,一相似微粒状分散到另一相中9、乳化剂的作用原理表面活性剂 1、在分散相表面形成保护膜,使二相不直接接触;2、降低表面张力3、形成双电层10、HLB(亲水亲油平衡值)表示乳化剂的亲水性,乳化剂乳化能力的差别11、润滑作用:焦糖中加入固体甘油单酸酯和甘油二酸酯能减少对切刀、包装物和消费者牙齿的黏结力12、护色剂: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也称发色剂、助色剂或固色剂、呈色剂。
特点:本身没有颜色,但能使食品产生颜色或使食品的色泽得到改善,主要用于肉及肉制品。
13、发色助剂:本身并无发色功能,但与发色剂配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发色效果,同时可降低发色剂的用量而提高其安全性的一类物质。
常见的发色助剂:L-抗坏血酸及其钠盐,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烟酰胺等。
14、漂白剂:能破坏或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色素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添加剂15、1、色素的生色机理(掌握)① 不同的物质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② 如果它所吸收的光,其波长在可见光区域(400-800nm),那么该物质就会呈现一-定的颜色。
③ 所呈现的颜色为可见光中未被吸收的光的颜色,即被吸收光的互补色。
2、发色团(Chromophore):又称生色团、发色基,在紫外或可见光区(200-800m)具有吸收峰的基团如: -N=N -, -N=O, C=S, C=C C=O 等 都含有不饱和键和孤对电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食品着色剂
着色剂定义和目的
●以食品着色为目的而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为食用色素,也称着色剂。
●使用食用色素的目的:很多天然食品都有很好的色泽,但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热、
氧化等各种原因,食品容易发生退色甚至变色,严重影响食品的感官质量。
着色剂发色机理
●不同的物质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如果某物质所吸收的光,其波长在可见光区以外,这种物质看起来是无色的;
●如果它所吸收的光,其波长在可见光区域(400-800nm),那么该物质就会呈现一定的
颜色。
●其颜色是由未被吸收的光波所反映出来的,即被吸收光波颜色的互补色。
●例如某种物质选择吸收波长为510nm的光,这是绿色光谱,而人们看见它呈现的颜
色是紫色,紫色是绿色的互补色。
食品色素分类
按溶解性分
油溶性着色剂:全是天然的
水溶性着色剂
按来源分
合成
天然
●合成着色剂:
着色力强、色泽鲜艳、不易退色、稳定性好、易溶解、易调色、成本低,但安全性低。
●天然着色剂:
安全性较高、着色色调自然且一些品种具有生物活性;但成本高、着色力弱、稳定性差、容易变质、难以调出任意色调,有的还有
5 色调的选择与拼色
色调的选择应该与食品原有的色泽相似或与食品名称一致
●红黄等量配色为橙,加一点黑色或蓝色颜色不会太亮
●香蕉色黄:红=3:1
●复配:巧克力色、果绿、黑色素,压制鲜亮颜色
焦糖色素
焦糖色素带正电荷适用于加在发酵食品和含氮的食品中,带负电荷适用于一般食品中。
优点:粘稠状,安全稳定,价格低,3元/公斤
天然焦糖色素占总销量90%,酱油加20%左右
以单倍焦糖色素为例
●0.05%左右为黄色(淡啤酒)
●0.01%左右为红色(红葡萄酒)
●0.2%左右为咖啡色
调色实验方法:
●把色素配成1%的溶液,加20%的酒精。
●取200ml水,用移液管加入色素,记下加入量。
●调整
●稀释(倍数)
●计算
生产中多用焦糖色素
橘汁:胭脂红、柠檬黄各0.001%,颜色鲜艳加少量黑色素0.0001%。
或加焦糖色素0.05%再加适量的合成色素调节
香蕉汽水:柠檬黄0.003%、胭脂红0.001%~0002%
猕猴桃汁:柠檬黄0.002%、胭脂红0.002%、靛蓝0.001%
重要合成色素主要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