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活动课:考查近代历史遗迹-20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教案设计

课题第27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课型学讲教学设计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目标要求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了解“历史遗迹”的意义,知道家乡主要的近代历史遗迹。
通过近代历史遗迹呈现和分析,学生能初步掌握考察历史遗迹的基本方法。
教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习内容个人设计徐州与淮海战役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徐州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游、医疗、会展中心,也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心。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原始社会末期,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一直是淮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十人桥1948年11月6日晚戌时(19点至21点),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按照预定战役计划,以雷霆万钧之势,从四面八方挺进淮海战场,围歼国民党黄百韬兵团。
1948年11月8日下午,华野聂风智9纵的先头部队赶到新安镇时,担任侧翼掩护任务的黄百韬兵团63军后卫部队刚刚离开2个小时。
11月8日傍晚,9纵27师79团在堰头追上了63军后卫部队和军部。
1948年11月26日,新华社随军记者黎明在《大众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十人桥》的通讯,使“十人桥”的英雄事迹蜚声全国。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教学设计4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近代历史遗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近代史。
教材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实地考察这种学习方式较为感兴趣,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近代历史遗迹,加深对近代史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近代历史遗迹。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近代历史遗迹背后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实地考察:学生参观近代历史遗迹,直观地感受历史。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考察,共同完成考察报告。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围绕考察结果,进行深入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考察指南,为学生提供考察的方向。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即将考察的历史遗迹,查阅相关资料,为实地考察做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近代历史遗迹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即将考察的遗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教师提供的考察指南,对遗迹进行观察、记录。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到教室,教师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考察心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教材,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近代历史遗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历史素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活动主题的引入、实践活动的要求和方法、近代历史遗迹的介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历史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近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对历史遗迹有一定的了解,但实践活动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充满兴趣,但可能存在对历史遗迹认识不深、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近代历史遗迹,提高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增强学生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意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近代历史遗迹。
2.难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法:学生实地考察历史遗迹,提高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了解附近的历史遗迹,制定考察方案,确保活动安全。
2.学生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历史遗迹背景,准备实地考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近代历史遗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附近的历史遗迹,让学生了解遗迹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信息。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遗迹进行实地考察。
教师提供考察要求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遗迹的保护和传承。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到教室,分享实地考察心得,交流对历史遗迹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师点评,总结要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结合所学,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遗迹。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建议。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活动,强调历史遗迹的保护和传承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历史文化遗产。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27课活动课:考查近代历史遗迹——129师活动目标:知识和能力方面:通过考察历史遗迹,知道八路军129师的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进一步领会教材知识,。
培养学生实地考察、观察分析历史事物、搜索历史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和方法方面:学生研学旅行,参观学习,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各小组查阅资料、合作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参观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知道抗战的艰辛,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自强不息。
自觉保护家乡文物,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重点:实地考察、参观,学习,成果展示,知道129师的历史贡献。
活动难点:129师离我校较远,研学旅行组织领导难度大,安全管理任务重,历史跨度大。
要挖掘与教学相关的知识点难度大。
活动过程:第一阶:动员准备制定活动目标,做好参观考察准备,规划考察路线,运动鞋,水,拍照用具,笔记本,药品,查阅了解129师的历史,探究八路军在抗战时的主要贡献分组:班上48人,分成四大组。
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全面负责本组的活动。
摄像组:负责拍照、摄像,获取有效的图片资料。
导游组:由普通话好的学生组成,查阅资料,设计导游词,规划参观路线,引导学生参观。
故事组:负责收集,查阅相关资料,走访老红军、老党员讲解129师的故事。
资料组:收集129师名人,主要战斗,精选有代表性的视频,整合129师与教材知识。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参观考察129师研学旅行,按照既定路线和组织安排,考察参观,遵守纪律,注意安全,文明参观。
第三阶段:收集整理,收集整理参观考察内容和资料,编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一、开门见山,引入活动。
教师讲解:129师司令部成立背景: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第一二零师、第一二九师。
1940年八路军为抗击侵华日军,挥师挺进太行山区,一二九师司令部12月底迁驻赤岸村,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李达参谋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领导广大军民,彻底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的残酷扫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说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在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中,我们将通过设计活动课的形式,带领学生们亲身参观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这既是对课本内容的巩固与拓展,也是培养学生实地考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近代历史的文化遗产,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近代历史的文化遗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并能将其应用到近代历史的研究中。
3.加深学生对近代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通过活动课的形式,将学生带到近代历史遗迹进行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近代历史遗迹的选择和布置。
- 历史遗迹的背景介绍和相关历史知识讲解。
- 考察过程中的问题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
- 学生对所考察的历史遗迹进行总结和讨论。
2. 教学步骤(1)活动前准备 - 选择合适的历史遗迹进行考察,并提前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 安排活动课的时间和地点。
- 准备好必要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2)活动过程 - 领导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思考,并激发他们对历史遗迹的兴趣。
- 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停下来,进行问题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历史遗迹和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
- 带领学生对所参观的历史遗迹进行总结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
(3)活动后总结 - 结束活动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他们对近代历史遗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遗迹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并将其应用到近代历史的研究中。
2. 教学难点•如何选取合适的历史遗迹,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近代历史的文化遗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教案设计

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对照:汕头南生百货大楼之前世今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南生百货公司创立、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基本脉络,对城市近现代的历史变迁有整体的认识。
2.能力目标: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史料收集、分析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历史的本质,追寻历史的真相。
学生能够掌握访谈法的基本操作,整理记录口述历史。
3.情感目标:在调查研究的过程,加深对家乡历史的认识,进而能够认识到家国命运息息相关。
二、重点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自主组织、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掌握历史考据的基本方法,并培养一种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
2.难点:图片资料时间的考据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多方印证。
三、活动设计(一)课前准备:1.在活动课前两周,分发任务清单(见表1),全班按四个主题,分成八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一个主题探究活动。
表1 任务清单2.每个小组给自己的团队起一个有意义、有代表性的名字。
学生最后定名为(鸿鹄组、奋斗组、追梦组、圆梦组)(二)课堂展示导入:南生百货影像资料教师:课前的视频,应该会唤起在座各位老师很多的回忆,这座曾经的承载了很多城市记忆的建筑,在我们心中,是一座永恒的地标,但在不了解它历史的学生心中,或许就只是残垣断壁的破旧建筑。
所以我们定下了今天这个探究的主题,用两周的时间,带领孩子们追溯这座建筑的历史。
感谢807班的孩子们你们在过去两周中,和我一起收集资料,提出你们宝贵的疑问,也收获和发现了有趣的知识。
今天的舞台是属于你们的,是你们展示你们成果的时候。
所以,先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学生活动:活动一:主题汇报,每两个小组合成一个大组,由代表同学上台汇报其调查的主题。
主题一:南生百货历史背景和周边环境南生百货,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
说到南生百货,就要从汕头开埠说起。
我先考考大家,还记得汕头开埠和哪一个条约有关吗?(《天津条约》)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开放了14个通商口岸,汕头便是其中之一。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公开课教学设计_0

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时间:2017年12月29日班级:初二(7)班地点:二外录播室活动目标:1、培养观察分析历史事物、探索历史信息的能力。
2、学会实地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积累记录、拍摄等搜集历史资料的经验。
3、通过参观考察活动,使学生对历史文物有进一步认识,唤起文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
4、通过汇报考察结果,锻炼学生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历史具有传承意义,人民创造了历史。
2、实地考察、参观,拍摄图片资料;记录相关人员的讲解;网上查找相关历史史实。
活动资源:实地遗迹、多媒体设备、资料、照片、人物采访录、视频、文化馆、各小组PPT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播放歌曲《同安好所在》。
师:咱们生活在一个好所在——同安(厦门市同安区),在播放的歌曲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安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也有文物古迹。
今天我们从将家乡的历史遗迹中探寻养育我们的家乡近代的历史,引导学生回顾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及事件。
历史遗迹包括建筑物、纪念馆等,它们是凝固的历史,承载和记录了许多历史信息,咱们就沿着这些信息,重温家乡近代的历史,一起聆听她背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通俗易懂的歌曲,生动的视频画面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活动过程(一)风雨历程忆往昔各小组展示收集到的近代遗迹资料。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收集整理资料,以各自的方式向全班介绍他们的成果)要求:(1)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成员分工明确。
(2)时间3---5分钟左右。
(3)声音响亮、仪态大方得体,形式不限。
(4)最好能加入活动体会或活动主题。
(较好小组可以要求,学生可以板书)学生可能展示的遗迹有:(1)陈化成故居。
位于厦门草埔巷9号。
系硬山布瓦顶穿斗式砖木结构平屋,坐东南朝西北。
现存建筑物面宽10米,进深13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
建筑物整体由西北至东南依次为天井和厅堂,两侧为卧室和灶间。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是一节活动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感受历史的真实存在,增强历史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近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限,对于实地考察的技巧和方法需要指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近代历史遗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地考察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近代历史遗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近代历史遗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分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近代历史遗迹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六. 说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学生收集近代历史遗迹的相关资料,了解遗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实地考察: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遗迹进行分析。
4.分组讨论:学生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5.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近代历史遗迹的历史价值。
6.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对近代历史遗迹的保护意识。
7.课后作业:学生撰写实地考察报告,对近代历史遗迹进行深入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课活动课:考查近代历史遗迹导学案
活动主题:考查近代历史遗迹
活动目标:
1.培养观察分析历史事物、搜索历史信息的能力。
2.学会实地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积累记录、拍摄历史资料的经验。
3.通过参观考察活动,使学生对历史文物有进一步认识,唤起文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
4.通过汇报考查结果,锻炼学生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及处理办法:
实地考察、参观,拍摄图片资料,记录相关人员的讲解、介绍。
活动难点及处理办法:
走访与活动相关的老人或名人的后代,了解相关的逸闻趣事,使历史建筑鲜活、生动起来。
活动方式:
1、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结成四个合作小组。
2、师生分别搜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和学习课件。
3、师生共同展示搜集的成果。
4、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5、约定评价标准(简练、醒目、深刻、准确);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全班投票等方式,评出优秀作品。
活动时间与要求:
1、一小时。
2、每个同学要分工明确,推荐出的组长召集并给组员分派任务;
3、搜集整理资料2天,组内交流、讨论1天,撰写考查报告2天。
4、标题醒目,时间、地点明确,内容具体过程清楚,文字简洁。
活动资源:
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岢岚县毛主席路居馆,了解有关近代历史的图片、实物、史料;考察有关近代反抗与斗争的历史遗迹。
2、走访与活动相关的老人或名人的后代,了解相关的逸闻趣事,写成报道。
活动延伸:
在这次活动课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把“时事报道”文稿,分组分类编制图文并茂的“考查近代历史遗迹”时事快报。
让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享受这一活动带来的收获与成功的喜悦。
环境布置及教学设备:
1、黑板上设计以“考查近代历史遗迹——岢岚县毛主席路居馆”为主题的版面,以突出主题。
2、多媒体设备
一、活动过程:
岢岚县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晋绥边区的政治中心。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任弼时、陈毅、贺龙、陆定一、谢觉哉、肖克、续范亭等曾在岢岚县路居或随军住宿,因此,境内有较多的革命战争旧址和遗物,毛主席路居馆是其中重要的一处。
展示岢岚县毛主席路居馆的图片资料,烘托气氛。
岢岚县毛主席路居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毛主席路居馆位于岢岚县城小东街25号(原为广积店),是一座四合大院,建成于1924年,占地面积913平方米,建筑面积503平方米,现有馆藏革命文物32件,民国时期的文物有22件。
毛主席路居馆现有正房7间,全长20.73米,进深6.2米,西房6间,全长14.6米,进深3.73米,东房7间,全长12米,进深6米。
毛主席当年就住在正房东间内。
现在室内以原样陈列着毛主席用过的办公桌、椅、茶具、被褥等。
上世纪60年代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毛主席路居馆。
1995年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同年,被山西省教育委员会定为“山西省德育教育基地”。
2003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岢岚县对路居馆进行修缮,并组织举办了“岢岚是个好地方”主题展览,展览以500余幅图片和30余件实物,向世人展示了伟人风采和地灵人杰、妖娆美丽的岢岚。
2007年6月,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省纪委投资7万元再次装修。
2009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定为“山西省德育教育基地”,2010年12月被忻州市国防教育基地定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政治部指定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1年7月被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部指定为“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同年岢岚县和忻州市均把岢岚县毛主席路居馆定为“廉政教育基地”。
2012年7月2日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岢岚县人民政府共同出资的毛主席路居岢岚纪念铜像落成。
军地双方领导与县城群众在居馆举行了隆重的敬立仪式。
红色链接
1948年3月23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范围的胜利,,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从吴堡县川口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县,到达晋绥解放区,再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4月4日下午到达岢岚。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登上了城墙,俯瞰塞上山城的全景,饱览春日融融的晋西北风光。
4月5日早晨,毛主席会见正在参加“三干会”的200多名代表,向大家讲了三个问题:第一,赞扬岢岚是个好地方;第二,土改和纠偏问题;第三,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问题。
之后,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乘车向五寨方向进发。
经过五寨、神池、代县、五台山,翻过雄伟的太行山,沿着河北的阜平、城南庄、栖霞关等地,于5月26日顺利到达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村,完成了中央机关的战略大转移。
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一行路经岢岚虽然只停留了一个晚上,但毛主席游览了古城墙,饱览了晋西北风光,听了当地干部的汇报,对岢岚有了一个美好的印象,留下了“岢岚是个好地方”的赞语。
60年来,这句话成了当地人民巨大的精神动力,鼓舞着广大干部群众,不断以加速发展的态势改变着贫困落后的面貌。
老师总结:同学们,今天大家表现的非常好,这次活动课非常成功,我为大家的成长感到自豪与骄傲,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受到很大的教育和启发。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
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100多年来抵抗侵略,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立新中国,无数先驱者的奋斗和流血牺牲,终于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历史告诉我们:要改变贫弱受欺、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振兴民族精神,奋起抗争,奋发图强,齐心协力,振兴中华。
要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就必须有先进政党的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武装。
在中国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科学理论的武装,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就不会有今天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坚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信念,当好未来的接班人,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血,谱写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