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讲义-06
2024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讲义PPT课件

课件CONTENTS •引言与课程概述•经济增长理论•失业、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国际经济•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引言与课程概述0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意义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研究意义通过分析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特点微观基础强调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将宏观经济现象与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联系起来。
动态分析注重动态分析,研究经济变量随时间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一般均衡强调一般均衡分析,考虑所有市场和经济主体的相互作用。
数学工具运用现代数学工具进行严谨的分析和推导。
课程目标与学习方法课程目标掌握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学习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经济模型构建等方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高级宏观经济学》(David Romer著)参考资料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研究报告、政策文件等。
同时,可以关注宏观经济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机构,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动态。
经济增长理论02经济增长概念及衡量指标经济增长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反映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的扩大。
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等。
经济增长模型与假设条件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等,用于分析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机制。
假设条件不同模型有不同的假设条件,如完全竞争市场、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等。
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市场对经济增长影响资本积累增加投资、提高储蓄率等,促进资本形成和积累,推动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创新、研发、技术引进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增长。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数量、质量、流动性等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
宏观经济学课件完整版

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内生变量的变化量与外生变量的变化量
之比。
乘数(K)=△内生变量/△外生变量
Y I、G、T、Tr、X
AE
Y=AE
E1
AE′ A1 ΔA A0 O Y0
AE1=A1+cY AE0=A0+cY
E0
Δ Y0 Y′ Y1 图 6-10 乘数的作用 Y
S=Y-C=-a+(1-C)Y
S a sY
-a为自发储蓄,sY为引致储蓄
S=(1-c)是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
MPS,或简写为s)
S s Y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APS)
S APS Y
一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TR
Y c TR0 1 c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购买支出和自发税收
增加的数量相同情况下的乘数。
Y0 Y0 B T0 G0 T0 G0
6.2.4 比例所得税与乘数
假定政府按照收入的某一比例t来征税。
税收函数为
T=T0 +tY
S I
S=-a+(1-c) Y
IU 0
I0
IU 0
O
-a 图 6-8
Y2
Y0
Y1
Y
投资与储蓄决定均衡产出
“节俭的悖论” S’
S
I
I
E’ E
Y*
S’
S a (1 c)Y
Y
*'
Y
-a
节俭
1-c
宏观经济学课件ppt

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贸易 政策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政策环境和 规则体系。
04 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和调节 总需求,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调整经济结构 的目的。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支出包括公共工 程、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资;税收包括个人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03 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经济增长分析
总结词
GDP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 活动水平的关键指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 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总体趋势和变化。
GDP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GDP增长率,可以了 解经济活动的扩张或收缩。
生产力提高
投资与消费关系
生产力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优化等方式提高 生产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1 2 3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提高 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等。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和收 入差距扩大,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力市场 的适应和调整。
技术进步的未来趋势 未来技术进步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 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将更 加深远。
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的周期和市场环境。在经济增长过快或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 行可能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抑制需求;在经济衰退时期,则需要 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
06559_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2024/1/28
36
总需求曲线推导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需求曲线推导
总需求曲线描述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 体中所有消费者和投资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 总需求量。它基于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 为和投资理论,结合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市 场和外汇市场等因素推导而来。
影响因素分析
总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消费者支 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以及货币 供应量等。例如,消费者支出的增加会提高 总需求;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降低利率,进 而刺激投资支出和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降低 总需求。
紧缩性货币政策
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 总需求。
20
通货膨胀定义、类型及治理措施
价格管制
通过行政手段对价格进行直接干预和 控制。
增加供给
通过鼓励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等方式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给。
2024/1/28
21
经济增长源泉、影响因素及政策选择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 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任务
宏观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国民经济收入决定 的基本规律,并对宏观经济现象的变化、发展和结果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为政府制定 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内外均衡概念及关系
阐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定义、内涵及其相互关 系。
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冲突
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可能 存在的冲突及其原因。
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
探讨如何通过政策搭配实现内外均衡,包括财政政 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的协调与配合。
宏观经济学全集PPT课件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与方法
01
02
03
GDP核算体系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包括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核算方法。
GNP核算体系
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注重 国民经济总体规模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
通过一系列账户体系全面 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包括生产账户、收入分配 账户、消费账户等。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效应
指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 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国际贸易等。
财政政策与国际贸易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关税、出口退税等措施来影响国际贸易,进而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提高关税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贸易伙伴采取报复措施,影响国 际贸易环境。
•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供给量也会增 加。
•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需求量会减少 。
• 模型分析:当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相交时,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 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分别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当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如财 政政策变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总供给曲线或总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导 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发生变化。通过对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分析,可以预 测和解释这些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工具选择考虑因素
经济形势、政策目标、工具特点 等。
宏观经济学课件(绝对全)

国际贸易理论及实践发展概述
古典贸易理论
基于比较优势原理,解 释不同国家间商品交换 的原因和结果。
新古典贸易理论
引入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分析国际贸易对要素 价格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
新贸易理论
强调规模经济、不完全 竞争和产品差异化在国 际贸易中的作用。
当代贸易实践发展
全球价值链、服务贸易 、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 形式的涌现。
国际经济政策合作
各国政府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问题,如气候变化 、贸易保护主义等,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
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各国政府加强经济政 策协调和合作,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 利化。
04 劳动市场与就业问题分析
劳动市场结构及其功能
01 02
劳动市场的定义与构成
劳动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场所和机制,包括劳动 力供给方(劳动者)、劳动力需求方(企业、政府等)以及劳动力交易 中介机构等。
货币市场概述
定义、参与者、交易工具等。
货币市场结构
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票据市场等子市场的 构成与运行。
货币市场功能
提供短期资金融通、调节市场流动性、传导货币 政策等。
利率决定理论与传导机制
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
利率传导机制
利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路径和效应。
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全球 疫情形势等外部因素影响,我国 面临一定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谢谢聆听
宏观经济学课件(绝 对全)
目录
•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运行规律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践应用 • 劳动市场与就业问题分析 • 国际贸易与汇率制度研究 •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现象剖析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本章小结
•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 通过对收入、物价、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的观察, 描述状况、解释现象并提出改善建议。
•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使用模型 必要的数学基础;假设的重要性;模型的多样性。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 14562亿元,增长21.3%。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 上年增长23.8%。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6万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狭义货币供应 量(M1)余额为26.7万亿元,增长21.2%; 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4.5万亿元,增长 16.7%。
……
• 例:猪肉的供求模型 ——模型:
Qd DP,Y Qs S P, Pc
需求量 Qd与收入 Y 、猪肉价格 P 有关 供给量 Qs 与猪肉价格 P 、饲料价格 Pc 有关
猪肉价格 P
供给曲线 S
均衡 价格P *
E 需求曲线 D
均衡数量 Q* 供求数量Q
图1-1 猪肉市场的供求均衡
通过猪肉价格调整使供求相等
曼昆《宏观经济学》
(第6、7版)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本书的框架
Ⅰ 导言
Ⅱ 不同期限视角下 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Ⅲ 重要 分歧
Ⅳ 微观 基础
第1篇 1、2章
第2、3、4篇 3-13章
第5篇 14、15章
第6篇 16-19章
•任务 •方法 •指标
•长期视角:总供给决定产出理论 •超长期视角:经济增长理论 •短期视角:总需求决定产出理论
2024版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总需求曲线表示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中商品和劳 务的需求量。它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价格水平与总 需求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基于货 币数量论、利率效应、财富效应等因素。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包括物价水平、收入水平、利率 水平、消费者信心等。物价水平上升会导致实际货币供 应量减少,进而降低总需求;收入水平提高会增加消费 和投资支出,从而增加总需求;利率水平下降会降低储 蓄倾向,增加消费和投资支出,提高总需求;消费者信 心增强会促进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推动总需求上升。
经济秩序紊乱
通货膨胀会破坏正常的经 济秩序,使价格信号失真, 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含义
劳动力投入
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重要推动作用。
资本积累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含义
• 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提 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 素。
同时,汇率变动还会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国内物价水平。
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及分析方法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
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 漏账户等。
经常账户分析
主要分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 转移等项目的变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