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钢铁行业(炼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钢铁行业(炼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I
1 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钢铁行业炼钢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 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污染物排放控 制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钢铁行业以转炉、 电炉为主要冶炼设备的炼钢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 核、 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也适用于 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本指标体系不适用于评价高合金钢等特殊钢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456 GB 21256 GB 28664 GB 32050 GB 50632 GB/T 24001 GB/T 23331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电弧炉冶炼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2
4 评价指标体系 炼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要求内容见表 1~表 2。
3
表 1 转炉炼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要求表
一级指标 指标项 权重值 序号 1 2 3 指标项 转炉公称容量,t 炉衬寿命,炉 转炉煤气净化装置 分权重值 0.20 0.08 0.20 二级指标 Ⅰ级基准值 (1.0) 200 t 以上转炉配置率≥60% ≥15000 采用干法除尘技术 Ⅱ级基准值 (0.8) 150 t 以上转炉配置率≥60% ≥13000 采用改进型湿法除尘技术 配备转炉一次烟气、二次烟气除 尘设施;铁水预处理、炉外精炼 装置、上料系统设有除尘设施 Ⅲ级基准值 (0.6) 100t 以上转炉配置率 100% ≥10000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五: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录前言 (1)1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 (2)2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与内容 (2)3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及权重分值 (14)4铝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26)4.1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26)4.2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28)4.3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28)4.4铝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29)5指标解释 (29)前言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铝工业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特制定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氧化铝厂、电解铝等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主要依据,并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铝业公司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本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铝行业,包括氧化铝厂、电解铝厂、铝用碳素厂(含阳极和阴极)。

2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与内容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大部分。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

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定性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及清洁生产标准目录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及清洁生产标准目录

序号文件名称1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搞)3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4铅锌采选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5生物制品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与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6再生橡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7稀土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8电子器件(半导体芯片)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9电力行业(燃煤发电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10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1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12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 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0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1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一、国家发改委发布30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目录序号名称1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4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5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6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7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8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9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0铬盐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1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2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3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4轮胎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5铅锌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6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7涂料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8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9发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机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1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2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3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4电解金属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6精对苯二甲酸(PTA)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7电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8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9有机磷农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0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二、环境保护部发布56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目录序号名称1石油炼制业(HJ/T125-2003)2炼焦行业(HJ/T126-2003)3制革行业(猪轻革)(HJ/T127-2003)4啤酒制造业(HJ/T183-2006)5食用植物油工业(HJ/T184-2006)6纺织业(棉印染)(HJ/T185-2006)7甘蔗制糖业(HJ/T186-2006)8电解铝业(HJ/T187-2006)9氮肥制造业 (HJ/T188-2006)10钢铁行业 (HJ/T189-2006)11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环氧乙烷/乙二醇)(HJ/T190-2006)12汽车制造业(涂装)(HJ/T293-2006)13铁矿采选业(HJ/T294-2006)14电镀行业(HJ/T314-2006)15人造板行业(中密度纤维板)(HJ/T315-2006)16乳制品制造业(纯牛乳及全脂乳粉)(HJ/T316-2006)17造纸工业(漂白碱法蔗渣浆生产工艺) (HJ/T317-2006)18钢铁行业(中厚板轧钢)(HJ/T318-2006)19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HJ/T339-2007)20造纸工业(硫酸盐化学木浆生产工艺)(HJ/T340-2007)21电解锰行业(HJ/T357-2007)22镍选矿行业(HJ/T358-2007)23化纤行业(氨纶)(HJ/T359-2007)24彩色显象(示)管生产(HJ/T360-2007)25平板玻璃行业(HJ/T361-2007)26烟草加工业(HJ/T401-2007)27白酒制造业(HJ/T402-2007)28钢铁行业(烧结)(HJ/T426-2008)29钢铁行业(高炉炼铁)(HJ/T427-2008 )30钢铁行业(炼钢)(HJ/T428-2008)31化纤行业(涤纶)(HJ/T429-2008)32电石行业(HJ/T430-2008)33石油炼制业(沥青)(HJ443-2008)34味精工业(HJ444-2008)35淀粉工业 (HJ445-2008)36煤炭采选业 (HJ446-2008)37铅蓄电池工业 (HJ447-2008)38制革工业(牛轻革)(HJ448-2008)39合成革工业 (HJ449-2008)40印制电路板制造业 (HJ450-2008)41葡萄酒制造业 (HJ452-2008)42水泥工业 (HJ467-2009)43造纸工业 (HJ468-200944钢铁行业(铁合金)(HJ470-2009)45氧化铝业(HJ473-2009)46纯碱行业 (HJ474-2009)47氯碱工业(烧碱) (HJ475-2009)48氯碱工业(聚氯乙烯)(HJ476-2009)49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HJ510-2009)50粗铅冶炼业(HJ512-2009)51铅电解业(HJ513-2009)52宾馆饭店业(HJ514-2009)53铜冶炼业(HJ558-2010)54铜电解(HJ559-2010)55制革工业(羊革)(HJ560-2010)56酒精制造业(HJ581-2010)发布时间状态2013、09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1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3征求意见稿2013、14征求意见稿2014、01征求意见稿2013、05征求意见稿2013、05征求意见稿2013、01试行2014、2、26试行2014、2、26试行实施时间2005、52005、52005、52005、5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72007、72007、72007、72007、72007、72007、92009、22009、22009、22009、22009、22009、2发布时间实施时间2003-4-182003-6-1 2003-4-182003-6-1 2003-4-182003-6-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8-152006-12-1 2006-8-152006-1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7-3-282007-7-1 2007-3-282007-7-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52007-10-1 2007-12-202008-3-1 2007-12-202008-3-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9-272008-11-1 2008-9-272008-11-1 2008-9-272008-11-1 2008-11-212009-2-1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2-242009-3-1 2009-3-252009-7-1 2009-3-252009-7-1 2009-4-102009-8-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11-162010-1-1 2009-11-132010-2-1 2009-11-132010-2-1 2009-11-302010-3-1 2010-2-12010-5-1 2010-2-12010-5-1 2010-2-12010-5-1 2010-6-82010-9-1发布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

江苏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门槛浅析

江苏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门槛浅析

猱社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3卷第2期2021年]月江苏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门槛浅析周扬1,李盈语爲严榜1(1.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江苏南京210000;2.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指出了钢铁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钢铁项目的建设也面临诸多限制性条件。

通过梳理国家及江苏省与钢铁建设项目有关的文件,全面分析了江苏省内拟建钢铁项目在产能置换、选址、装备水平、环保等方面的准入门槛,以期为江苏省钢铁行业的快速落地、优化布局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钢铁行业;准入门槛;江苏省中图分类号:X7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1)02-0174-031引言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具有重 要地位。

自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钢铁行业去产能总量超过2. 85亿t,供需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市 场行情积极向好,高炉设备大型化趋势显著,2018年全国高炉平均容积已超1000 m 3[1\钢铁属于产能过剩 行业,也是典型的重污染、高能耗行业,我国采用产能置换措施治理钢铁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并且逐渐提升钢铁 行业的环保管理,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一再提高,“十三五”期间国家提出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新要求, 进一步抬升了钢铁项目的建设门槛。

本文结合目前国家及江苏省最新的政策、规划要求,全面梳理在江苏省建设钢铁项目所应满足的准入门 槛及主要条件,力求为钢铁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 参考。

2落实钢铁项目产能钢铁行业作为产能过剩行业之一,落实钢铁产能是项目建设最为重要的前置条件。

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国家工信部于2015年4月发布了《关于印发部分产能严 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51127号),制定了《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明确了对钢铁行业(炼钢、炼铁)实施产能 等量或减量置换。

《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4前言 (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3)5 评价方法 (10)6 计算方法与数据采集 (1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钢铁生产企业钢压延加工工序及钢压延加工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钢铁行业钢压延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本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起草人:吕杰、杨奕、程茉莉、董博、陈剑、李艳萍、姜琪、杨宝玉、吴礼云、刘玉忠、赵若楠、张青玲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钢铁行业钢压延加工工序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热压延部分适用于生产钢材产品品种为普碳钢的中厚板、棒线材、热轧薄板产品的热压延加工工序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本指标体系冷压延部分适用于工作辊辊身长度大于900mm,3mm 以下厚度的冷轧板产品以及热镀锌(不含彩涂、不锈钢、电工钢)产品的冷压延加工工序(含酸轧、退火、热镀锌加工工序)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3
表 1 钢铁行业(热压延工序)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要求表
一级指标 指标项 权重值 序号 1 2 0.25 3 4 5 1 资源与能源 消耗 0.25 2 3 1 产品特征 0.05 2 1 2 污染物排放 控制 3 0.20 4 5 6 钢材质量合格率,% 废水排放量*,m3/t 产品 化学需氧量单位排放量, kg/t 产品 石油类单位排放量,kg/t 产品 颗粒物单位排放量,kg/t 产品 二氧化硫单位排放量,kg/t 产品 氮氧化物单位排放量,kg/t 0.40 0.30 0.15 0.15 0.10 0.15 0.15 二级指标 加热炉余热回收 热轧薄板、 棒线连铸坯热送 热装技术 辊道连接保温设施 采用轧机烟气净化处理技 术 加热炉采用低氮燃烧技术 主轧线工序能耗(中厚板/ 棒线/热轧薄板)*,kgce/t 产品 燃气消耗(中厚板/棒线/热 轧薄板),kgce/t 产品 吨产品新水消耗, m3/t 产品 钢材综合成材率,% 分权重值 0.40 0.20 0.20 0.12 0.08 0.40 0.36 0.24 0.60 45/48/48 39/32/40 ≤0.60 棒线/热轧薄板≥99 中厚板≥90 棒线/热轧薄板≥99.8 中厚板≥97 ≤0.20 ≤0.006 ≤0.0002 ≤0.019 ≤0.02 ≤0.10 二级指标 Ⅰ级基准值 (1.0) 双预热蓄热燃烧+加热炉汽化冷却 热装温度≥600℃,热装比≥40%,热 轧薄板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 采用该技术 Ⅱ级基准值 (0.8) 单预热蓄热燃烧+加热炉汽 化冷却,或双预热蓄热燃烧 热装温度≥400℃, 热装比 ≥30% 采用该技术,并稳定达标 采用低氮燃烧 48/53/50 43/35/42 ≤0.75 棒线/热轧薄板≥98 中厚板≥89 棒线/热轧薄板≥99.5 中厚板≥96 ≤0.30 ≤0.015 ≤0.0009 ≤0.025 ≤0.05 ≤0.15 53/58/53 47/39/45 ≤0.90 棒线/热轧薄板≥97 中厚板≥88 棒线/热轧薄板≥99.0 中厚板≥95 ≤0.40 ≤0.020 ≤0.0012 ≤0.050 ≤0.07 ≤0.17 Ⅲ级基准值 (0.6) 单预热蓄热燃烧或加热炉 汽化冷却 热装温度≥300℃, 热装比 ≥20% -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高 炉 炉 顶 煤 气 余 压 回 收 透 平 发 电 装 置 (Top Gas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 简称 TRT)是利用高炉炉顶煤气中的压力能经透平膨胀做功来驱动发电
3
HJ/T xx-2004
机发电 可回收高炉鼓风机所需能量的 30%左右 实际上回收了原来在减压阀 门中泄失的能量 3.7 焦比
炉外精炼比是指经过炉外精炼 二次冶金 工艺处理的合格钢产量占合格钢 总产量的百分比 3.21 电炉钢冶炼电耗
电炉钢冶炼电耗是指每炼一吨电炉钢在实际冶炼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 4 要求 4.1 指标分级
本标准共给出了钢铁行业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水平的三级技术指标 一级: 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二级: 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三级: 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4.2 各级指标的具体数值见表 1 和表 2
2.0
4.0
5. SO2 排放量 kg/t 钢
1.0
a. 烧结机头
2.0
2.5
6. SO2 kg/t 产品
0.7
产 7. 烟尘 kg/t 产品
2.0
生 b. 高炉出铁场
指 8. 烟尘 kg/t 铁
2.0
标 c. 炼钢
1.5
3.0
3.0
4.0
2.5
3.0
9. 转炉废水量 m3/t 钢
17
20
25
10. 连铸废水量 m3/t 钢
合格钢材生产量占钢材总检验量的百分比 是反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技术操 作和管理工作质量的指标 3.19 钢材质量等级品率
钢材质量等级品率是反映我国钢铁行业产品质量水平及变化情况的指标 它 是钢材优等品产量 一等品产量 合格品产量分别乘以其各自加权系数 1.5 1.0 0.5 再相加求和后 与报告期总产量的百分比 3.20 炉外精炼比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石油炼制企业》(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地方标准 --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石油炼制企业》(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地方标准 --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2 清洁生产 管理指标 17
清洁生产工作及审核活动
2
23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
1
24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1
建有相关管理制度,台账记录,转移联单齐全。
5
DBXX/XXX -201X
一级指标 指标项 权重值 序号 指标项 分权重值
二级指标 I 级基准值 有健全的能源管理机构、管理制 度,各成员单位及主管人员职责 分工明确,并有效发挥作用;建 立有能源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建立有能源管理控制中心,制定 有企业用能和节能发展规划,年 度管控目标完成率≥90%。 II 级基准值 有健全的能源管理机构、 管理制 度, 各成员单位及主管人员职责 分工明确,有效发挥作用;制定 有能源管理规划和年度工作计 划并组织落实; 建立有能源管理 控制中心, 制定有企业用能和节 能发展规划, 年度管控目标完成 率≥80%。 III 级基准值 有能源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各成员单位及主管人员职责分 工明确,能有效发挥作用;制 定有能源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制定有企业用能和节能发展规 划,年度管控目标完成率≥ 70%。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 本标准;当下列文件被其它新标准替代时,其新标准适用于本标准。 DB11 307 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 447 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333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 (试行稿)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 和信息化部 2013 年第 33 号公告) 《世界燃油规范》 (2012 年第三次修订) 3 3.1 一级指标权重值 指衡量各一级评价指标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重要程度的值。 3.2 二级指标分权重值 指衡量二级指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清洁生产水平影响大小程度的值。 3.3 二级指标基准值分级 根据清洁生产需要, 为评判石油炼制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将二级指标基准值划分为三个 不同的级别,分别代表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和国内清洁生产一 般水平。 3.4 限定性指标 指对清洁生产有重大影响或者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必须严格执行、 在对石油炼制企业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3)5 评价方法 (9)6 数据采集与计算方法 (11)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导和推动钢铁生产企业轧钢工序及钢研压加工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钢铁企业炼钢工序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生产工艺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装备指标、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热轧部分适用于生产中厚板、棒线材、热轧带钢产品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环保领跑者等管理制度。

本指标体系冷轧部分适用于工作辊辊身长度大于900mm,0.38mm以下厚度的冷轧板以及热镀锌工序(不含彩涂、不锈钢、电工钢)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环保领跑者等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456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5 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632 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GB 50506 钢铁企业节水设计规范HJ-BAT-006 钢铁行业轧钢工艺污染防治可行性技术指南(试行)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第3号公告)《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第33号公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正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第21号令)3 术语和定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3.1 绿色发展指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

具体体现为资源与能源高效利用、污染物和二氧化碳产生与排放最少、二次资源与能源得到循环利用,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等几个方面。

3.2 清洁生产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3中厚板厚度4mm以上的钢板材称中、厚板,简称中厚板。

用于造船、建筑构件、机器制造、交通运输、军事工业等部门,以及用于制造大口径焊管、容器、锅炉等。

3.4棒线材棒材是指产品断面形状为圆形、方形、矩形(包括扁形)、六角形、八角形等简单断面,并通常以直条交货的钢材,不包括混凝土用钢筋。

线材是指经线材轧机热轧后卷成盘状交货的钢材,又称盘条,其横截面通常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矩形、六角形、八角形、半圆形、带肋钢筋等。

含碳量在0.6%以上的线材俗称硬线,在0.6%以下的俗称软线。

线材主要用于建筑和拉制钢丝及其制品。

热轧线材直接使用时多用于建筑业,充当光圆钢筋。

3.5带钢热轧带钢通常用连续式带钢热轧机、炉卷轧机、薄板坯连铸连轧设备生产的热轧宽带钢经过剪切得到。

单张生产或叠轧生产的热轧薄板生产工艺属于淘汰工艺。

3.6 连铸坯热送热装指铸坯在400℃以上热状态下装入加热炉,而铸坯温度在650~1000℃时装入加热炉,节能效果最好。

3.7双预热蓄热燃烧指将燃烧器与蓄热体相结合,利用工业炉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蓄热体将低热值高炉煤气、助燃空气预热到较高温度后再进行燃烧的技术。

3.8加热炉汽化冷却指利用加热炉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换热器产生高温蒸汽以回收废气中的余热的技术。

3.9酸洗-轧机联合冷连轧工艺将连续酸洗工艺和连续轧制工序通过一个联机活套形成一条联合机组,进行钢带连续酸洗和轧制的冷轧钢带生产工艺3.10连续热镀锌机组热轧酸洗钢卷或冷轧钢卷经开卷、焊接、脱脂、退火、热浸镀、冷却、光整、拉矫、化学处理、涂油、卷取、分卷等工序,在钢带表面进行连续热浸镀锌(或锌合金)的生产线。

3.11 罩式退火炉在充有保护气体的内罩中,对立放叠加的钢卷进行再结晶退火的退火炉。

3.12 连续退火机组冷轧钢卷经开卷、焊接、脱脂、退火、平整、(拉矫)、切边、检查、卷取等工序,在保护气氛下进行连续退火处理的机组。

3.13浅槽紊流酸洗技术浅槽紊流酸洗技术是在浅槽酸洗的基础上,在槽内形成良好的紊流流态,强化酸洗效果。

该技术加强了酸洗中的紊流、热导率和物质传动,可缩短反应时间,减少酸雾的排放。

3.14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指单位热轧/冷轧产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3.15 管理指标指钢铁生产企业轧钢工序及钢延压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应满足国家对钢铁行业相关管理规定要求的指标,包括:产业政策符合性、污染物浓度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开展节能减排与减碳活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等。

3.16 一级指标权重值指衡量各一级评价指标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重要程度的值。

3.17 二级指标分权重值指衡量二级指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清洁生产水平影响大小程度的值。

3.18二级指标基准值分级根据清洁生产需要,为评判钢铁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将二级指标基准值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级别,分别代表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和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

3.19限定性指标指对清洁生产有重大影响或者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在对轧钢生产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水平评定时必须首先满足的先决指标。

本指标体系将限定性指标确定为:工序能耗、废水排放量、产业政策符合性、达标排放、环境污染事件预防等5项指标。

4 评价指标体系热轧工序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要求内容见表1。

冷轧工序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要求内容见表2。

清洁生产管理技术指标见表3。

表1钢铁行业(热轧工序)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要求表注:带*的指标为限定性指标。

采用4表2钢铁行业(冷轧工序)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要求表56表3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要求表785 评价方法 5.1 计算方法本指标体系采用限定性指标评价和指标分级加权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5.2 计算公式5.2.1二级单项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二级单项指标得分计算公式如下:)(x Y Z ωD ij g ijk ij ij k= (5-1)其中,⎪⎩⎪⎨⎧∉∈=ijkg ij x ijkg ij x ij x k g ,0,100)(Y (5-2)式中,D ij 表示为第i 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 个二级指标的得分; ij ω为第i 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 个二级指标的权重。

)(Y ij g x k 为二级指标ij x 对于级别k ij g 的隶属函数。

ij x 表示第i 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 个二级指标; jk i g 表示为第i 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 个二级指标基准值,其中k=1时, ij1g 为Ⅰ级水平;k=2时,ij2g 为Ⅱ级水平;k=3时, ij3g 为Ⅲ级水平;如公式(5.2)所示,若指标ij x 隶属ijk g 函数,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ijk Z 表示为第i 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 个二级指标基准值的系数值,其中k=1时,ij1Z 取1.0;k=2时,ij2Z 取0.8;k=3时, ij3Z 取0.6。

5.2.2综合评价指数计算通过加权平均、逐层收敛可得到评价对象在不同级别 的得分 ,如公式 所示。

)1.1())(1.1(∑=∑==∑=∑==in j ij D i w mi ij x gk Y ijk Z in j ij mi i w gk Y ω (5-3)式中,i w 为第i 个一级指标的权重,ij ω为第i 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 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其中∑==m1i 1i w , ∑==i n 1j 1ij ω,m 为一级指标的个数;i n 为第i 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个数。

另外,g1Y 等同于ⅠY (一级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得分),g2Y 等同于ⅡY (二级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得分),g3Y 等同于ⅢY (三级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得分)。

5.2.3 二级指标权重值调整当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某类一级指标项下二级指标项数少于表1中相同一级指标项下二级指标项数时,需对该类一级指标项下各二级指标分权重值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二级指标分权重值计算公式为:⎪⎪⎭⎫⎝⎛•=∑=n1j ijij 'ij/1〃ωωω (5-4) 公式中,'ijω为调整后的二级指标项分权重值,i n jij w i=∑=1'ω,i w 为第i 个一级指标的权重;ij ω为原二级指标分权重值;"ij ω为实际参与考核的属于该一级指标项下的二级指标分权重值;i 为一级指标项数;j —为二级指标项数,j =1……n 。

5.3 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步骤第一步根据新建企业或新建项目、现有企业相关指标分别计算二级单项指标得分值(D ij );第二步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值(k g Y );第三步 确定企业达到限定性指标的级别是哪一级;第4步根据企业达到限定性指标的级别和综合评价指数值(k g Y )结合表4 确定企业达到的清洁生产水平级别。

5.4 钢铁行业(钢延压)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定对新建钢延压企业或在建项目、现有钢延压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评价,是以其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为依据,对达到一定综合评价指数的企业,分别评定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和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

根据我国目前钢延压企业实际情况,不同等级清洁生产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判定值规定见表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