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语言学纲要_知识点整理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语言学纲要》是一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语言学主要概念和理论的教材。
全书共分为八章,包括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的分类、语言的结构与功能、语言的演变、语言与社会、语言习得与教学、语言与文化、应用语言学等内容。
下面整理了该书的主要知识点,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1.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研究语言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语言学的分类及其特点2.语言学的分类-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规律-词汇学:研究词汇的形成、结构和意义的规律-语法学: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语言单位的意义和语义关系的规律-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的背景、目的和效果的规律3.语言的结构与功能-语音的基本要素:音节、音位、语调等-词汇的分类及其特点:实词和虚词、专用词和普通词等-句子的成分和结构:主语、谓语、宾语等-语言的功能:交际功能、表达功能和认知功能等4.语言的演变-语言变异和语言变种:方言、口音等-语言变迁和语言变异的原因:历史、地理、社会等-语言接触和语言借用:外来语的影响和借词现象-语言变化的规律和趋势:语音演变、词汇演变等5.语言与社会-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语言社会化和语言规范化:语言的习得、使用和变异的规律-语言地位和语言权力:标准语和方言的关系-语言与身份认同:地域、阶级、性别等对语言的影响6.语言习得与教学-语言习得的理论和过程: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材料和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的问题和难点: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语言评价和测试:能力级别、智力水平等7.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语言与文化的差异:语义、词汇、语法等方面-语言的文化功能:人际交往、思维方式、文化传承等-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障碍与跨文化交流8.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定义和发展:语言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语言规范和语言政策:标准化、推广普通话等-语言工具和技术:翻译、口译、计算机语言处理等-语言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多语种研究、语料库语言学等。
语言学纲要各章知识点

《语言学纲要》各章知识点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本章有三大要点:语言是符号、语言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次性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1、符号的含义: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符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它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指称现实现象。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3、语言符号及其特点:A、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注意语言符号通一般符号的区别。
B、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理解语言的层级体系2、重点掌握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三章语音第一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了解)第二节音响了解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重、音长、音质第三节发音掌握元音和辅音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注意元音舌位图。
第四节音位1、掌握音位的定义2、掌握归纳音位的原则:对立、互补、语音相似第五节音位的聚合(掌握理解)第六节音位的组合(掌握理解)掌握语流音变的四种情况: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1、理解语法规则(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组合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指的是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也就是,什么样的语法单位什么样的语法能够和单位组合,以什么方式组合。
聚合规则:语法的聚合规则指的是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也就是什么样的语法单位同什么样的语法单位在语法功能上相同,能够相互替换。
2、理解掌握语法单位(句子、词、语素)第二节组合规则1、掌握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2、掌握语法意义、语法形式、语法手段的概念3、掌握常见的几种语法手段: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4、理解组合的递归性和层次性第三节聚合规则1、掌握词类划分的标准2、掌握形态的概念:附加词尾、内部曲折、异根3、掌握常见的语法范畴: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第四节变换(理解掌握)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重点掌握根据语法结构特点,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第五章词义第一节词汇和词义1、掌握基本词汇的特点(普遍性、稳固性、能产性)和一般词汇(新词、古词、方言词、行业语、外来词)2、掌握词义的概括性的表现形式(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第二节词义的聚合1、掌握理解单义和多义,多义词是怎样产生的,词义派生的途径是引申,可分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语言学纲要重点汇总

名词解释1 【组合关系】是指语言符号的链条上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
具体说是句子内部词与词之间,词内部语素与语素之间的关系。
组合关系是现成的,存在于现成的词和句子之间。
2 【聚合关系】是指在语言符号的某一位置上,具有共同特点,可以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的关系。
聚合关系是潜在的,存在于人们的大脑中。
3 【音位】音位是一定的语言或方言系统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社会性质划分出来的。
【音位的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
4 【语言分化】指一种语言分化为不同的变体,或者进而分化为不同的语言,它是语言发展的一个方面的表现。
5 【语言替换】指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是指一种语言排挤或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6 【洋泾浜】指在不同的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持不同语言的人把他们各自的语言成分混合在一起,创造出的一种新的临时性的交际工具,它只有口头形式,只能在某些场合使用,没有人把它当做母语来学习。
7 【语言联盟】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
它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
8 【符号】是约定的代表某种事物或意义的标记。
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是一定形式和一定意义的统一体。
9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意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
即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示什么样的意义,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11【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职业、性别、阶段、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个标志,也是语言变化所形成的社会变体。
12【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不同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
13【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作出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而《语言学纲要》则是对语言学核心知识的系统梳理和总结。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语言学纲要》中的重要知识点。
语言的功能是理解语言的基础。
语言具有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社会功能体现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无论是日常交流、商务谈判还是文化传承,都离不开语言。
同时,语言也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维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思维功能则表现为语言是思维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思维成果的储存所,我们依靠语言来进行思考、推理和表达复杂的思想。
语言的符号性质是语言学中的关键概念。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
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
比如“书”这个词为什么用“shū”这个音来表示,并没有内在的逻辑依据,只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一种约定。
线条性则指语言符号在使用时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出现的,像一条线一样,不能在同一时间说出两个符号。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
音高决定了声调,音强影响着重音和轻音,音长在某些语言中也能区分意义,而音质则是区分不同音素的最根本依据。
元音和辅音是语音的基本组成单位,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辅音则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词的构造方式多种多样,有单纯词、合成词等。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如“天”“地”;合成词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如“火车”“计算机”。
词汇的发展变化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词义的演变。
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等特点。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句子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单位,根据结构可以分为主谓句、动宾句等不同类型。
语法手段包括词序、虚词、形态变化等。
比如在汉语中,词序非常重要,“我吃饭”和“饭吃我”意思完全不同。
语言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渐变性。
不同的语言要素发展速度不同,比如词汇发展较快,语法相对稳定。
语言的发展是逐渐变化的,不会突然发生巨大的改变。
完整版)《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n:1.The object of study in linguistics is language.2.The three main origins of linguistics are China。
India。
and Greece-Rome.XXX:1.The study of Sanskrit and its grammar.2.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XXX.Ancient Greece:1.The study of language by XXX.China:1.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XXX.2.The use of XXX.3."Xiaoxue" refers to the study of character shapes in phonology。
the study of n in ics。
and the study of XXX。
XXX Confucianism.4.Linguistics XXX century。
XXX.Chapter 1: The ns of Language1.The ns of language can be XXX ns.2.The social ns of language include n XXX.Chapter 2: Language as a Symbolic System1.A XXX.1) The form and meaning of a symbol are inseparable。
and the XXX.2) The form and meaning of a symbol are general.3) There is no essential or natural n een the form and meaning of a symbol.2.XXX system because it contains both form and content。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语言学纲要》是美国语言学家 George L. Trager 和 Bernard Bloch 在1942年出版的一本语言学教材。
这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语言学纲要》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包括语言的定义、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
首先,《语言学纲要》对语言的定义进行了阐述。
它将语言定义为一个社会共享的符号系统,用于沟通和表达意义。
语言具有几个基本特征,包括可被听到或看到的表达形式、可被描述和分析的结构、与特定社会群体相关联的规则系统等。
其次,《语言学纲要》介绍了语音学,即语言中音素和音位的研究。
它讨论了发音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以及语音学家如何对语音进行描述和分类。
此外,语音学还涉及到音变规则、音位组合和声调等问题。
再次,《语言学纲要》探讨了语法学,即语言中句子和短语的结构和规则的研究。
它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如词法、句法和句子的意义等。
语法学家研究语法规则并分析句子的结构,以了解它们如何组成和解释。
接下来,《语言学纲要》详细介绍了语义学,即语言中词义和句子意义的研究。
它讨论了词义的构成和变化,并探讨了句子意义的组织和解释。
语义学家研究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并通过词语的用法和句子的上下文等信息来解释它们的意思。
最后,《语言学纲要》还涉及了语用学,即语言使用的研究。
它包括了对语言交际和言语行为的分析,以及对语言使用者意图和目的的研究。
语用学家研究语言在社交和文化背景中的使用,并关注言语行为的效果和交际的目的。
总的来说,《语言学纲要》是一本全面介绍语言学的教材。
它涵盖了语言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
读者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可以了解语言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而深入研究语言和语言使用的规律。
《语言学纲要》重点

语言学纲要(重点)导言1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科学2语言学的基本任务: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3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室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性工具2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任意性(约定俗成)和线条性(时间上绵延)是语言符号最大的两个特点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第三章语音(+国际音标)1、汉语拼音方案(三个原则)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二是拼音字母采用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字母标记的读音也和拉丁字母本来的读音接近。
三是拼音字母采用音素制。
2、国际音标的制订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3、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物属性,物理属性,心理属性4、生物属性:人的发音器官分为三大部分:动力源——肺发音体——声带共鸣器——口腔、鼻腔、咽腔5、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质音高决定于物体振动的频率。
在声调语言中的作用是区分声调。
汉语里面的四个声调妈麻马骂音强又叫音重,决定于振幅。
在语言中区分轻重音。
如英语里的轻重音音长决定于振动持续的长短。
在许多语言和方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如英语中的长短音。
ɑ:——ɑ音质又叫音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基本特征。
6、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元音辅音)元音辅音区别:看声门以上的发音器官有无阻碍(元音无,辅音有),看气流的强弱(元音弱,辅音强),看发音器官的各部分均衡紧张还是部分紧张(元音均衡紧张,辅音部分紧张),看声带是否振动(元音和浊辅音振动,清辅音不振动)。
7、元音8、辅音每个辅音的音标和发音部位等等(1)、按发音部位:双唇:上下唇[p pʰ m] b p m唇齿:上齿和下唇[f v] f齿间:上下齿之间[tθ tθʰθ]舌尖前:舌尖与齿背[ʦʦʰ s] z c s舌尖中:舌尖与上齿龈[t tʰ n l] d t n l舌尖后:舌尖与硬腭前部[tʂ tʂʰʂʐ] zh ch sh r(2)、按发音方法塞音: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紧紧靠拢,堵住气流的通路,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冲出,发出的声音。
《语言学纲要》重点知识点

符号:符号与征候不同,符号跟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要联系,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由社会约定所俗称的。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征候和所预示的内容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
符号的性质和特点:①语言符号有“能指”和“所指”两面,语言符号的能指语言,也即音响形象;所指是这一物质外壳所指代的意义内容②语言符号是“约定的”和“任意的”,约定性和任意性是符号同时具有并且互相联系得两个特征③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④语言符号的线条型和离散型语言系统:是由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等子系统组合而成的语言的层级装置:音位=>语素→词→句子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国际音标制定的原则: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元音:指呼出气流不受阻碍而发出的声。
辅音:指呼出气流而受口腔部位阻碍发出的音。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①发元音时,呼出气流不受阻碍;发辅音时,呼出气流受阻碍。
②发元音时,声带要振动没有噪音;发辅音时,声带有的振动,有的不振动,有噪音。
③发元音时,发音器官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部分保持紧张。
④元音能制成音节;辅音不能制成音节。
⑤元音都是乐音;噪音可能是噪音,可能是乐音,或噪音和乐音混合体。
元音发音原理(特点):①元音的不同是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②舌面元音的音质就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嘴唇的圆展三个方面的音素决定的③根据元音发音时,舌头起作用的部分不同,可把元音分为舍面元音、舌尖和卷舌元音,各种语言的元音中占据绝对数量的是舌面元音辅音发音原理(特点):辅音的发音必须经过形成阻碍→保持阻碍→克服阻碍的过程①发音部位:按照发音部位,可把辅音分为双唇音、唇齿音齿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叶音、舌面前音、舌面中音、舌面后音(舌根音)、小舌音和声门音等②发音方法:辅音的发音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发音方法仅指辅音发音时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式,而广义的发音方法还包括声带的活动方式(声带的振动与否)和气流的强弱情况(送气与不送气)a根据狭义发音方法,可把辅音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半元音等八类b根据辅音发音时声带的情况可以把辅音分为清辅音(声带不振动)和浊辅音(声带振动)两种c根据发塞音、塞擦音时气流强弱情况,可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擦音没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音位:是一种语言中能够通过语素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①音位具有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它们意义的作用②音位是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③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具体语音或方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导言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2.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古印度宗教典籍梵文古希腊拉丁语语法学中国文言文典籍小学3.什么是“小学”?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被视为经学的附庸,统称“小学”。
4.语言学是(19)世纪成为独立的学科的,其标志是(历史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功能是多方面,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大致都可归入语言的()功能和()功能两个方面。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交往功能)。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什么是符号?符号的特点是什么?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甲能代表乙或指称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1)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的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2)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一般性的。
(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
2.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符号性?1)语言包含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
2)音义的不可分离性。
语言中的语素、词、短语、句子等均有意义,也均有发音。
3)形式指示意义的一般性。
4)形式和意义结合的任意性。
3.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4方面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的是,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1)同一意义,在不同语言中的语音形式不同。
举例略。
2)同一意义,在同一语言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形式不同。
举例略。
语言符号在形成初始,音与义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在社会交际过程中自然形成。
但一旦形成,全体成员必须遵守,任何人都无权擅自改动。
也即初始的任意性,使用的强制性。
4.什么是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5.(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最基本、最根本的结构关系。
6.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
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
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即为组合关系。
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彼此间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7.如何理解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相互依存的?1)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
二者犹如纵、横两轴,语言符号单位都处在这两个轴向形成的坐标上,既属于聚合群的成员,也是某个组合轴线上的单位。
2)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可套用有限的规则生成复杂的结构。
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关系,使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符号自然聚集成群。
3)组合关系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关系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简化了语言系统。
4)聚合关系潜在于系统,组合关系实现于话语。
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基础,组合关系是聚合关系的现实体现。
第三章语音1.音素: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切分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意义的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3.音标记录音素(/音位)的标写符号。
4.国际音标:国际语音协会(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随着所了解的语音逐渐增多、对语音的认识逐渐加深,隔若干年修订一次。
制定原则是“一音一符,一符一音”。
所用符号大多数采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不够用时补充采用希腊字母或用一些字母的大写、倒写、连写或添加附加符号等办法来补充。
国际音标所用的标写符号置于[ ],与一般字母区别。
国际音标可用来标写音位,置于/ /中。
5.语音四要素是什么?分别和什么相关?音高:声音的高低,与声带振动所产生的基本频率相关。
音强:声音的强弱,与声波的振幅相关,与呼出的气流量的大小和发音时用力的程度有关音长:声音的长短,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音质:声音的特质,与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有关和语音的音质相关的因素:①气流受阻与否——共鸣器形状②克服阻碍的方法——发音方法③声带振动与否——发音体6.辅音常见的发音方法1)清浊发辅音时声门微闭、气流上来后声带颤动的辅音叫浊辅音。
声门大开,声带不颤动的音叫清辅音。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5个浊音:[m][n][l][ʐ][ŋ]2)送气和不送气发辅音时,气流强烈的叫送气音。
气流不强烈的叫不送气音。
现代汉语普通话6对送气音和不送气音:b p、d t、g k、j q、zh ch、z c3)塞、爆、擦塞: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紧紧靠拢完全堵住气流的通路,气流堵在口腔,对口腔形成很大的压力。
爆:闭塞之后突然打开,让压力很大的气流冲出而发出声音。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塞音/爆音有:b、p、d、t、g、k。
擦:发音器官的某两个部分靠近,留下一条狭窄的缝隙,让气流从这个缝隙中挤出来。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擦音有:f、h、x、sh、r、s。
塞擦:部位相同、清浊一致的一个塞音和一个擦音紧密地结合在一个发音过程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塞擦音有:j、q、zh、ch、z、c。
4)鼻音和口音口腔内一定发音部位紧闭,软腭、小舌下垂,堵住口腔通道,让气流从鼻腔中出去,这样发出的音就是鼻音。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鼻音有m、n、ng。
反之,软腭和小舌上升,堵住鼻腔的通道,让气流从口腔中出去,这样发出的音就是口音。
7.辅音发音部位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前音(舌面音):j、q、x舌面后音(舌根音):g、k、h、ng喉:8.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即语流音变。
9.语流音变的类型1)同化: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
棉袍、面包:/mian/ →/miam/want to go → wanna go2)异化: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位,若连着发音有困难,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另一音不相同或不相近。
土改→涂改调位异化3)弱化:发生在轻声或弱读音节中。
a)元音弱化的表现:复→单→央木头/mu51 t h ou35/→/mu51 t h o35 /妈/ma55 ma./→/ma55 mə. /b)辅音弱化的表现:发音阻碍减少清→浊;塞擦→塞/擦;塞/擦→边/近爸爸/pa51 pa./ →/pa51 ba. / letter/‘le tə(r)/→c)声调弱化的表现:轻声,音长变短、音高变低4)脱音、合音:弱化程度加深造成的某些音位脱落叫“脱音”,进一步造成音节分界变动,两个音节并为一个音节,叫“合音”。
你们/ni214mən./ →/nim214/ 豆腐/tou51fu·/ →/tou51f·/am、is的合音:I’m ;It’s音节重组:not at all/nɒt æt ɔ:l/ →/nɒ tətɔ:l /语流音变一般是临时性的共时音变,不太会固定下来成为语素或词的固定读音。
但总是出现于轻读的位置或一个语素、词在某个构词搭配中的出现频率特别高,语流音变可能固定下来,原音丧失。
第四章语法1.时a)意义: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关系b)类型: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c)表现形式:V.2.体a)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b)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未完成体c)汉语虚词:着,表持续;了,表完成;过,表已然。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体范畴。
3.态a)表示动词与主体的关系b)主动态、被动态主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发出者;被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承受者。
4.语法范畴的特点1)有共同的意义领域。
只有表示共同的意义领域才能构成同一语法范畴,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是共同意义领域中的不同意义。
2)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排斥的。
在运用中只能选择同一语法范畴中的某一项意义,不能同时选择两项。
3)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两分:单数、复数(>1);三分:单数、双数和复数(>2);四分:单数、双数、三数和复数(>3)。
5.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1)孤立语(词根语)(1)缺少形态变化,所有的词几乎都有词根语素构成。
(2)词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
(3)虚词的作用很重要,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除了语序,很多都是虚词来表达的。
2)屈折语——俄语/英语(1)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靠形态变化来表示;(2)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3)屈折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He often comes here.(他常到这里来。
)动词词尾-S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
(4)词根和屈折词缀结合紧密,脱离词缀,词根一般不独立存在。
3)粘着语(1)没有词内部的屈折,用黏附语素表示语法范畴;(2)每一个语法范畴义都由一个黏附语素来表示,一个黏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3)黏着语的词根和表示语法意义的黏附语素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虽然在接口处常常会有一定的词形变化,但两者的分界大致清楚,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4)复综语(编插语)北美印地安语一个词往往由好些个语素编插黏合而成,有的语素不到一个音节。
分不出词和句,词和句合二为一。
6.语言结构的基本原理语言的两层性组合、聚合关系7.语言结构的普遍特征有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的区分;有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至少有两种方式发生关系;有形容词性词语修饰名词性词语;有办法把动词性词语转成名、形容词性词语;有办法把名、动性词语连在一起;有否定、疑问句,能把某些句子变成祈使句。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1.什么是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形式/语法2.什么是语义特征?什么是语义场?假设:词义不是最小的语义单位,它可以分析为更小的一束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或语义成分。
具有相同语义特征的词义构成的集合叫做语义场(semantic field)。
语义场的构成以共同的语义特征为基础,语义特征的提取也离不开同一义场中词义的比较和辨析,二者相互依存。
3.什么是语义结构?把现实世界千变万化的现象或事件分析为由稳定的、空间上离散的“物体”和依附于物体上的、时间上有连续性的可变的“动程”构成的结构,并把动程与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抽象为有限的若干种类型。
这些有限多的“谓词—体词”关系类型(一般称作“动—名”关系),就是橘子的语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