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合集下载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一、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分哪几个阶段?文学创造虽然是一种很富于个体性的创造活动,但还是具有一般的共性的。

这种共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大家的创造活动基本上都遵循着一个相同的过程,即都有一个发生、构思和物化的过程。

二、在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作家都做了些什么工作?1、是积累主体性的生活材料。

一切社会事件、现象在进入作家头脑之前,虽是外在的、客体的东西,但只有当它们被烙印在作家的头脑中,并转化为主体心灵深处的记忆时,才成为具有主体性的东西,也只有这样,它们才对文学创造起作用,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材料。

所以,在进行文学创造之前,作家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观察和了解客观的生活,并将之储存在自己的记忆中,成为自己主体性的东西。

而获取主体性材料的途径,可分为有意获取与无意获取,实践获取与书本获取四种形式。

2、是从积累的主体性材料中发现潜藏于其下的非以发生的根由。

没有发现,作家就找不到进入创造过程的大门,就不可能创造出独创性的文学作品。

3、创作动机的触发。

作家创作固然需要积累主体性的生活材料,固然需要有艺术发现,但是如果没有创作动机的驱动,创作也不可能发生。

创作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远景动机与近景动机,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与卑下动机,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之分,但不管怎样,它们归根到底都是作家的一种内在需要鼓动的结果。

创作动机的触发,是需要各种外在机缘的刺激的。

如美国作家斯托夫人创作《汤姆叔叔的小屋》就是在受到外在机缘的刺激下而动笔的。

受创作动机的激发和推动,作家就会进入到构思的阶段。

构思阶段可以说是从观念上实现创作动机所提出的任务。

[P132]艺术构思涉及到哪些心理活动?什么是创作灵感?它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产生的?创作灵感是指作家构思过程中,因偶然的机遇触发而出现的创造力爆发、文思泉涌、豁然贯通的高效率状态。

灵感具有不可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

它的产生是作家长期积累和辛勤思考而偶然获得的结果。

就像周恩来所说的那样是“长期思考,偶然得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2、艺术发现
含义
➢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 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 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 象的投射。
➢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 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 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 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过程
清代画家郑板桥 曾用“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来概括画家创作 的全过程。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 眼中之竹也。……落笔 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 不是胸中之竹也。
——[清]郑板桥:
《题画·竹》
眼中之竹
文学创造过程
画家画竹的过程 作家创作过程
扩大和缩小
拉伯雷《巨人传》的卡 冈都亚 安徒生的豆蔻姑娘
安徒生
粘合
半人半怪 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 蒲松龄笔下的鬼女狐仙
漫画
果戈理、鲁迅笔下的“狂人”
夸张
鲁迅笔下的阿Q
幻事
凡尔纳笔下奇异、变幻的世界
变形与陌生化
陌生化
➢ 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 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 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如曹雪芹写刘姥姥
把绵绵不绝的流水 同对友人的深长 思念联系起来, 显然来自诗人的 直觉把握。
瞬间把握
伍尔夫1930年10月16 日给埃·史密斯写信说: “我绝不会忘记写《墙上 的斑点》那一天——刹那 间一挥而就”。Βιβλιοθήκη 伍尔夫 Virginia Woolf
灵感与直觉的区别
➢ 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 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
⒊ 创作动机

7文学创造过程

7文学创造过程
Page 36
含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 象
(1)灵感的特征 a.非预期性(突发性) b.转瞬即逝性(瞬时性、易逝性)
Page 37
汤显祖: 自然灵气,恍忽而来,不思而至,怪 怪奇奇,莫可名状。
谢榛:尽日不可得,有时还自来 苏轼:作诗火急追忘逋,情景一失后难摹。 王夫之:才着手便煞,一放手又飘然而去。
Page 2
文学材料与社会生活的区别在哪里? 社会生活生动、丰富、芜杂、原生态;文学材料经由作家
主体的取舍、加工,相对纯粹,主体性强。
Page 3
(二)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哪些?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
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Page 4
《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 完稿,历时6年。其间路遥读资料、下煤矿、走乡 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待《平凡的世界》完 稿,这位40岁不到,原本铁塔般壮实的汉子,两 鬓已新添了许多白发,满脸皱纹,颜色憔悴,形 容枯槁,看上去全然象一个老人。他完全凭着精 神的巨大力量和身体的严重透支完成了最后一部, 就再也没有能恢复过来。1992年11月17日,黄 土高原开始落雪的时节,路遥就像完成了自己的 心愿和使命般地走了。他本身就是一部令人感动 至深的小说。铭记在许多人的心中。
Page 29
“为什么莫言受到诺奖评委会的青睐?最重 要的是他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非常 丰富,迸发出来非常大气,充满了澎湃激情, 并且一直在自我超越”。——中国社科院外 文研究所研究员陈众议
Page 30
1、概念:想象是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 中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
艺术构思是具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 所谓创造性, 就是说艺术构思必须产生从来没有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 形象。

第七章.文学创造的过程文学概论.ppt

第七章.文学创造的过程文学概论.ppt
• 实现途径:浓涂重抹、淡化背景
• 简化
• 含义: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 神兼备的传达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 构思方式
• 3.变形与陌生化
• 变形 • 含义: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像力与创造力,违反常
规事理来创造形象的方式。 • 方式:扩大和缩小、黏合、漫画、夸张、幻事 • 陌生化 • 含义:使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来获取一种新奇的艺术效
• 三、创作动机
• 含义: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 一股内在动力

• 1.回忆与沉思
• 回忆:含义: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

• 方式: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次推 论法
• 沉思:含义: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
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
(二)构思阶段
•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 含义: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 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 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 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 《故乡》取材于鲁迅在离开家乡十几年后的一次回乡的经 历,结合着鲁迅童年时对故乡的记忆展开情节。
儿时的“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 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 全非,沉寂、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 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 的幻灭,心中无比“悲哀”。
• 产生: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要有气氛和契机 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长久酝酿的产物 和作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掌握的本领、技巧有 关 推敲 含义: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 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本章导航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一、材料(信息)储备二、艺术发现三、创作动机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二、构思方式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三、即兴与推敲一、文学创作发生的过程所谓发生学研究,就是找出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的端点,以及作为端点,它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文学创造是以哪里为开端的呢?和常人一样处于某种社会生活中的作家为什么会突然冒出从事文学创造的念头呢?这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最先面临也必须最先回答的问题。

二、文学创作发生的材料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文学创造的材料与一般物质生产的材料有很大不同。

它不是独立于生产者(作家)之外的物质,而是储备在他内心的精神现象,或者说是存在于作家记忆中的表象材料。

准确地说,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三、积累素材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归根到底,就是把许多似乎无用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的因子,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具体说来,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四、艺术发现艺术发现不是作家见到的一些骇人景象和怪诞传闻,这些东西之所以不是艺术发现,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生活中存在的事物。

艺术发现是什么呢?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五、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自己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的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富有主体性的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创作动机三个环节。

一、材料储备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因为,与其他任何创造一样,作家从事文学创造也得有材料。

某一具体作品虽然可能是独创的和前所未有的,但其内容却必须依赖于某些特定的材料。

没有材料就等于做无米之炊。

文学材料虽以精神现象的形式储存在作家内心,但它们既不是先天就有也不是神授的,更不是自己憋在静室中“想”出来的。

它们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客观的社会生活。

由此而言,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归根到底,就是作家主体把社会生活中许多似乎无用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的因子,以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四种。

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是按照作家精神专注的趋向和程度而划分的。

无意获取是指作家从小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接收到的大量刺激。

对于这些刺激,他虽然没有有意地记忆或着意地思索,但它们却作为连续不断的信息流悄悄地进入大脑,有些甚至会在长期记忆中扎根。

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是从作家获取材料的渠道来划分的。

实践获取,主要指作家主动(或被迫)投身某一生活领域(或某种社会实践)去感受刺激,并获取信息的途径,这种材料又叫做直接材料。

书本获取,则是指由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它常常要依据前代或古人传递下来或同代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来从事创作,所以又叫做间接材料。

二、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独特感知。

艺术发现名曰“发现”,其实不是外来的,而是由作家内心酝酿而成的。

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艺术发现发生时,作家往往眼前豁然一亮,心头突然一震,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过程.
➢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没有艺术发现,作家创作不出独创性 的文学作品,黑格尔论艺术发现
黑格尔论艺术发现
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 譬如,能区别一枝笔与一头骆驼,我们不会 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 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 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 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 我们所要求的,是 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艺术发现 创作动机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文学材料的源泉——社会生活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 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 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 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 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 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表现
➢ 从习见的事物中看出新成分或新特征 ➢ 从平凡的现象上察觉出潜藏的非凡意蕴 ➢ 从平淡的旧形式间寻找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
艺术触发
艺术触发是指在某种因素的驱使 下,作家萌生了创作欲望、生成 创作动机和孕育了创作意向的过 程。
二、艺术发现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
文学材料的主体性特征
➢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 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 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 糙的刺激或信息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文学材料的形成
➢作家的记忆机制 外来刺激—神经兴奋模式—短期记忆—长期 记忆因子
➢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是作家把社会生活 中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 的因子,以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本章导航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一、材料(信息)储备二、艺术发现三、创作动机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二、构思方式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三、即兴与推敲一、文学创作发生的过程所谓发生学研究,就是找出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的端点,以及作为端点,它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文学创造是以哪里为开端的呢?和常人一样处于某种社会生活中的作家为什么会突然冒出从事文学创造的念头呢?这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最先面临也必须最先回答的问题。

二、文学创作发生的材料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文学创造的材料与一般物质生产的材料有很大不同。

它不是独立于生产者(作家)之外的物质,而是储备在他内心的精神现象,或者说是存在于作家记忆中的表象材料。

准确地说,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三、积累素材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归根到底,就是把许多似乎无用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的因子,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具体说来,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四、艺术发现艺术发现不是作家见到的一些骇人景象和怪诞传闻,这些东西之所以不是艺术发现,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生活中存在的事物。

艺术发现是什么呢?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五、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自己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的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
一、发生阶段——关键词:材料、艺术发现、创作动机
二、构思阶段——关键词:艺术构思、心理机制
三、物化阶段——关键词:即兴、推敲
一、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文学材料(素材-题材) P124
(名词解释)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材料的来源:“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的获取途径: P125
1)无意获取(自发接受):是指作家从小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接收到的大量刺激。

对于这些刺激,他虽然没有有意地记忆或着意地思索,但它们却作为连续不断的信息流悄悄地进入大脑,有些甚至会再长期记忆中扎根。

2)有意获取(自觉积累):是指作家出于某种理想冲动,或为了完成某一个创作任务,而围绕一个中心,并采用有意记忆(或笔记、摄影等)的方式,去有意接受刺激或积累信息的途径。

例如,罗曼罗兰、纪德到十月革命后的苏联采访,巴金到朝鲜战场考察,都属此类。

相关的主体能力:感知、观察、记忆
(名词解释)艺术发现P127 :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相关主体能力:审美感知力、洞察力
(名词解释)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它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或外在刺激所引发的。

动机的类型:1)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2)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
注意: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 P145
二、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从观念上解决,“写什么?”“怎么写?”
(名词解释)艺术构思P130: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艺术构思的方式(举例说明) P139(简答题)
心理机制
想象与联想
1)(名词解释)想象(Imagination) P132
“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活动”。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已有心理表象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新结构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类型
1)再现想象:外在事物在主体头脑中的复现。

2)比拟想象:对抽象的东西予以形象化。

3)虚构想象:对已有表象的重构、加工、创造。

有意想象与无意想象(补充了解)
1)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而进行想象的心理过程。

2)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指无目的的、自然而然的想象心理。

(幻想)
(名词解释)联想(association) P133
是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坏,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

强调两个以上事物之间在习惯上和功能上的联系,强调“由此及彼”的过程。

联想的类型:1)接近联想;2)类似联想;3)对比联想
(名词解释)灵感(inspiration) P134
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它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三、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物化 P143观念的客观化过程“形之于心” “形之于手”“意翻空而易奇,文征实而难巧。

”德加:我没有法子说出我要说的话,然而我有很丰富的思想。

马拉美:我亲爱的德加,人们并不是用思想来写诗的,而是用词语来写的。

关键在于:词语提炼、技巧运用
词语提炼:即兴与推敲 P149(重点)
1)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

即兴的特点是趁热打铁。

2)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和文字符号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反复选择,字斟句酌)
(简答/举例)常用的修辞技巧:比喻、排比、夸张、象征、反复、对偶、借代、双关、等等(简答/举例)常用的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叙述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