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营养成分,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食品、药物、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之一是比色法。

比色法是通过蛋白质与某种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色产物,再利用光度计测定产物的吸光度来间接测定蛋白质含量。

其中,最常用的试剂是布拉德福试剂和伯尼斯试剂。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其次,还有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比浊法。

比浊法是通过蛋白质与某种试剂发生沉淀反应,根据沉淀的浑浊度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常用的试剂有硫酸铵和三氯乙醛。

比浊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氨基酸分析法。

氨基酸分析法是通过水解蛋白质,然后利用色谱仪或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水解产物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从而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对于蛋白质的成分分析非常准确,但操作复杂,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最后,还有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生物素标记法。

生物素标记法是将生物素标记在蛋白质分子上,然后利用生物素与酶的特异性结合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这种方法对于高灵敏度的蛋白质测定非常有效,但需要专门的标记试剂和设备支持。

总之,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样品的特点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常用方法能够为大家在蛋白质含量测定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有二种方法,一是凯氏微量法,二是自动定氮分析法。

一.凯氏微量法有手工滴定定氮和自动定氮仪定氮,实验者可根据经济条件设备而定。

1.原理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过量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2NH2(CH2)2COOH+13H2SO4 (NH4)2SO4+6CO2+12SO2+16H2O(NH4)2SO4+2NaOH 2NH3+2H2O+Na2SO42.方法本法参照GB 5009.5 -85适用于各类食品及饲料中蛋白质的测定3.试剂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氨的蒸馏水配制。

试剂均为分析纯。

3.1硫酸铜3.2硫酸钾3.3浓硫酸3.4 2%硼酸溶液(或1%的硼酸)3.5 混合指示剂:1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也可用2份0.1%甲基红乙醇溶与1份0.1%次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3.6饱和氢氧化钠:500g氢氧化钠加入500ml水中,搅拌溶解,冷却后放置数日,澄清后使用。

3.7 0.01mol/L或0.05mol/L盐酸标准溶液:需标定后使用(配制及标定方法见附录)4.仪器消化炉凯氏定氮蒸馏装置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凯氏定氮蒸馏装置:如图所示5. 操作步骤5.1样品处理:精密称取0.1~2.0g固体样品或2~5g半固体样品或吸取液体样品5~20ml,放入100ml 或500ml凯氏烧瓶中,加入0.2g硫酸铜,0.3g硫酸钾及3~20ml浓硫酸,放置过夜后小心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取下放冷后用约2~10ml蒸馏水冲洗瓶壁,混匀后继续加热至液体呈蓝绿透明,取下放冷,小心加10~20ml水混匀,放冷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

实验: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一、目的与要求1、学习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

2、掌握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包括样品的消化处理、蒸馏、滴定及蛋白质含量计算等。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含氮的化合物。

食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共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留在消化液中,然后加碱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来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即得蛋白质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一)试剂(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氨的蒸馏水配制)1、硫酸铜(CuSO4·5H20)2、硫酸钾3、浓硫酸(密度为1.8419g/L)4、2%硼酸溶液(20g/L)5、40%氢氧化钠溶液(400g/L)6、0.01mol/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7、混合指示试剂:0.1%甲基红乙醇溶液1份,与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5份临用时混合。

(二)仪器微量定氮蒸馏装置:如图3-所示。

图3-微量凯氏定氮装置1、电炉;2、水蒸气发生器(2L平底烧瓶);3、螺旋夹a;4、小漏斗及棒状玻璃塞(样品入口处);5、反应室;6、反应室外层;7、橡皮管及螺旋夹b;8、冷凝管;9、蒸馏液接收瓶。

四、实验步骤1、样品消化称取样品约0.3g(±0.001g),移入干燥的100mL凯氏定氮烧瓶中,加入0.2g硫酸铜和6g硫酸钾,稍摇匀后瓶口放一小漏斗,加入20mL浓硫酸,将瓶以450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使用万用电炉,在通风橱中加热消化,开始时用低温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停止后,再升高温度保持微沸,消化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继续加热0.5h,取下放冷,小心加20mL水,放冷后,无损地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即为消化液。

一般消解温度都设在240度及240度以上,如果想快速消解可以适当提高温度甚至可以用最大温度进行消解试剂空白实验:取与样品消化相同的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按以上同样方法进行消化,冷却,加水定容至100mL,得试剂空白消化液。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任务:1、请设计检验样品抽样单,并抽样,填写相关记录;2、食品中蛋白质种类及含量是标志食品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查阅资料,了解并下载国家标准测定蛋白质的方法。

3、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方法原理是什么?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原理是样品与浓硫酸、硫酸钾、硫酸铜一同加热消化, 使蛋白质分解, 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 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和硫酸结合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 使氨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以标准盐酸溶液滴定, 根据标准酸消耗量可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4、对照国家标准,列出实验所需仪器与试剂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40%氢氧化钠溶液:称取40g 氢氧化钠溶于60ml 蒸馏水中;4%硼酸溶液:称取4g 硼酸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ml;0.050mol/l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液:将次甲基蓝乙醇溶液(1g/l)与甲基红乙醇溶液(1g/l)按1∶2 体积比混合。

实验室常规仪器及下列各项:凯氏烧瓶:500ml;可调式电炉;蒸汽蒸馏装置;绞肉机:篦孔径不超过4nm;组织捣碎机;粉碎机;研钵:玻璃或瓷质;化学消化器;凯氏定氮仪;空气滤过器5.样品在消化过程中,应加入浓硫酸、硫酸钾及硫酸铜,试分别说清他们各自的作用。

加硫酸作用:硫酸及催化剂与样品加热消化, 使蛋白质分解, 其中C、H 形成CO2和H2O 逸出, 而蛋白质中的氮则转化成( NH4 )2SO4加硫酸钾作用:在消化过程中添加硫酸钾可以提高温度加快有机物分解,它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钾,可提高反应温度,一般纯硫酸加热沸点330 ℃,而添加硫酸钾后,温度可达400 ℃,加速了整个反应过程。

此外,也可以加入硫酸钠,氢化钾盐类来提高沸点。

其理由随着消化过程硫酸的不断地被分解,水分的逸出而使硫酸钾的浓度增大,沸点增加。

加速了有机的分解。

但硫酸钾加入量不能太大,否则温度太高,生成的硫酸氢铵也会分解,放出氨而造成损失。

【实用文档】蛋白质测定的国标规定方法

【实用文档】蛋白质测定的国标规定方法

蛋白质测定的国标规定方法——凯氏定氮法介绍【GB/T 5009.5—1985】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1 原理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2 试剂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氨的蒸馏水配制。

2.1 硫酸铜。

2.2 硫酸钾。

2.3 硫酸。

2.4 2%硼酸溶液。

2.5 混合指示液:1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也可用2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份0.1%次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2.6 40%氢氧化钠溶液。

2.7 0.05N硫酸标准溶液或0.05N盐酸标准溶液。

3 仪器定氮蒸馏装置:如图所示。

(图略)4 操作方法4.1 样品处理:精密称取0.2~2.0g固体样品或2~5g半固体样品或吸取10~20ml液体样品(约相当氮30~40mg),移入干燥的100ml或500ml定氮瓶中,加入0.2g硫酸铜,3g硫酸钾及20ml硫酸,稍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

小心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0.5h。

取下放冷,小心加20ml水。

放冷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取与处理样品相同量的硫酸铜、硫酸钾、硫酸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4.2 按图装好定氮装置,于水蒸气发生瓶内装水至约2/3处,加甲基红指示液数滴及数毫升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加入数粒玻璃珠以防暴沸,用调压器控制,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瓶内的水。

4.3 向接收瓶内加入10ml 2%硼酸溶液及混合指示液1滴,并使冷凝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下,吸取10.0ml样品消化稀释液由小玻杯流入反应室,并以10ml水洗涤小烧杯使流入反应室内,塞紧小玻杯的棒状玻塞。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5009.5-2010方法一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和第二法适用于各种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第三法适用于蛋白质含量在10g/100g以上的粮食、豆类、奶粉、米粉、蛋白质粉等固体式样的筛选测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添加无机含氮物质、有机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的食品测定。

凯氏定氮法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原理食品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被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的含量。

4、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純,水为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4.1 硫酸铜(CuSO4·5H2O)。

4.2 硫酸钾(K2SO4)。

4.3 硫酸(H2SO4,密度为1.84g/L)。

4.4 硼酸(H2BO3)。

4.5 甲基红指示剂(C15H15N3O2)4.6 溴甲酚绿指示剂(C21H14Br4O5S)。

4.7 亚甲基蓝指示剂(C16H18ClN3·3H2O)。

4.8 氢氧化钠(NaOH)。

4.9 95%乙醇(C2H5OH)。

4.10 硼酸溶液(20g/L):称取20g硼酸,加水溶解后并稀释至1000mL。

4.11 氢氧化钠溶液(400g/L):称取40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后,放冷,并稀释至100mL4.12硫酸标准滴定溶液(0.0500mol/L)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0.0500mol/L)。

4.13甲基红乙醇溶液(1g/L):称取0.1g甲基红,溶于95%乙醇,用95%乙醇稀释至100mL 4.14亚甲基蓝乙醇溶液(1g/L):称取0.1g亚甲基蓝,溶于95%乙醇,用95%乙醇稀释至100mL 4.15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称取0.1g溴甲酚绿,溶于95%乙醇,用95%乙醇稀释至100mL 4.16混合指示液:2份甲基红乙醇溶液(4.13)与1份亚甲基蓝乙醇溶液(4.14)临用时混合。

测量蛋白质含量的几种方法以及优缺点

测量蛋白质含量的几种方法以及优缺点

一、染料法
优点:因为它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染料-蛋白质颜色稳定,抗干扰性强。

缺点:对于那些与标准蛋白氨基酸组成有较大差异的蛋白质,有一定误差,因为不同的蛋白质与染料的结合是不同的,故该法适合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近的蛋白质。

二、双缩脲(Biuret)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优点: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

缺点:灵敏度差。

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三、酚试剂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
(改良Lowry法)
优点:方法简便,灵敏度高,能够测定2~100μg的微量蛋白质。

其方法凯氏定氮法操作简便,其灵敏度比双缩脲法高100倍左右。

因此经常被用于科研与临床检验。

四、紫外吸收法
优点:灵敏度高,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缺点:准确度不高,有的检测不可用,有限制。

五、凯氏定氮法(Kjeldahl determination)优点:可用于所有食品的蛋白质分析中,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

结果
准确、改进后可以用于微量蛋白质的测定。

缺点:最终测定的是总有机氮而不是蛋白质氮。

精确度低于双缩脲法、试剂有腐蚀性。

六、F olin-酚试剂法(Folin-phenol
Reagent Method )
优点:灵敏度高,方便简单。

缺点:费时较长,精确控制操作时间
七、考马斯亮蓝法(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staining )
优点:灵敏度高,测定快速,应用广泛,只需一种试剂,用时间短。

缺点:有较大的偏差,而且去污剂等很多试剂对其有干扰。

培训: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_5009.5-2010

培训: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_5009.5-2010
白质含量≥1 g/100 g 时,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蛋白质含量<1 g/100 g 时,结果保留两位有效 数字) ✓ ——增加pH计对滴定终点的判定。
蛋白质概况
➢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很大。主要由C、H、 O、N、S五种元素组成。某些蛋白质中还含有微量的 P、 Cu、Fe、I 等。
蛋白质检测方法简介
➢ 目前国家标准中用于检测食品中蛋白质的方法共有三 种:
1、凯氏定氮法(适用于各种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2、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各种食品中蛋白质的测 定) 3、燃烧法(适用于蛋白质含量在10 g/100 g 以上的粮食、 豆类、奶粉、米粉、蛋白质粉等固体试样的筛选测定)
➢ 不适用于添加无机含氮物质、有机非蛋白质含氮物质 的食品测定。
蛋白质检测方法简介
➢ 4、近红外光谱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 的一项物理测试技术。近红外透射或反射光谱具有分 析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和结果稳定等优点,在食 品分析领域已经逐步得到了应用。
➢ 5、杜马斯燃烧法比凯氏定氮法还早,近年来杜马斯燃 烧法测定饲料、肥料等农产品中氮含量在我国也有了 应用。
第一法:凯氏定氮法
➢ 原理:食品与硫酸和硫酸铜、硫酸钾一同加热消化,使 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 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者盐酸标准滴 定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 质的含量。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 蛋白质+ H2SO4 → (NH4) 2SO4 ➢ (NH4)2SO4+NaOH=NH4OH+Na2SO4 ➢ NH4OH → H2O + NH3 → NH4OH ➢ NH3+(标准) H2SO4→(NH4)2SO4 ➢ (标准) H2SO4+NaOH→Na2SO4+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
检测流程
称取样品(半固体2~3g;固体0.2~2g;液体10~25g)于定氮瓶中 硫酸铜0.2g、硫酸钾6g做催化剂 20 mL浓硫酸(轻摇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 消化至澄清继续0.5-1h 冷却,纯水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 准确移取 5ml 10mL消化液用于蒸馏,加入10ml水 缓慢加入10ml40%的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10min(液面离开冷凝管下端,再蒸馏1 min) 10mL2%的硼酸溶液吸收 加5滴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 滴定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
装置
1 -电炉 2-水蒸气发生器(2 L 烧瓶) 3 -螺旋夹 4 -小玻杯及棒状玻塞 5 -反应室 6 -反应室外层 7 -橡皮管及螺旋夹 8 -冷凝管 9 -蒸馏液接收瓶。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
计算方法:
X—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 g); V 1 —试液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2 —试剂空白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V3 —吸取消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 —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 第一法:凯氏定氮法 • 第二法:分光光度法 • 第三法:燃烧法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理
食品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被分解, 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碱化蒸馏使氨游 离,用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的含量。
谢谢观赏
袁博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
试剂
1 硫酸铜。 2 硫酸钾。 3 硫酸。 4 硼酸。 5 甲基红指示剂。 6 溴甲酚绿指示剂。 7 亚甲基蓝指示剂。 8 氢氧化钠。 9 95% 乙醇。 10 硼酸溶液(20 g/L ) 。 11 氢氧化钠溶液(400 g/L)。 12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0.0500 mol/L)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13 甲基红乙醇溶液(1 g/L)。 14 亚甲基蓝乙醇溶液(1 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