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水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有趣的水》。

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二章《水的特性》,第三节《水的流动》。

2. 详细内容: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水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等特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流动性和无固定形状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流动性和无固定形状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容器、水管、漏斗、彩纸、画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水、容器、水管、漏斗、彩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水龙头、洗手池等,引导幼儿关注水在日常生活中的流动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讲解水的流动性和无固定形状的特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流动情况。

(2)让幼儿尝试用彩纸、画笔描绘水的流动过程。

4. 分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水的流动性和无固定形状的特点,并分享各自观察到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内容:(1)水的流动性(2)水的无固定形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水龙头、洗手池等,记录水的流动情况。

(2)用彩纸、画笔描绘水的流动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流动性和无固定形状的特点。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避免单一的知识灌输。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水资源,了解水的珍贵。

(2)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分组讨论与分享的引导4.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水》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水》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水》科学活动教案
一、活动主题:探索水的神奇世界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2.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3.帮助幼儿理解水的三态(液体、固体、气体)及其属性。

4.引导幼儿体验水的各种有趣特性。

三、活动准备材料:
1.水杯、水盆、滤纸、冰块、玻璃杯、吸管、铅笔、空瓶等。

四、活动过程:
第一步:观察水的三态
1.准备一些冰块和水杯,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冰块和水的不同之处。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冰块是固体而水是液体?
第二步:探究水的气体态
1.将玻璃杯里倒入热水,然后马上盖上盘子,让幼儿观察盘子内部的变
化。

2.观察到盘子上有水滴凝结,引导幼儿认识水蒸气。

第三步:水的吸力实验
1.在水盆里倒入水,放入一根滤纸条和吸管,观察水的上升情况。

2.让幼儿思考,水是如何“爬”上滤纸条的?
第四步:水的变形与空气
1.给幼儿几个空瓶子和一些吸管,让他们用吸管吹入瓶子中。

2.观察瓶子内部的变化,引导幼儿思考,瓶子内的空气对水有何影响?
五、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有趣的水科学活动,幼儿们对水的三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培养
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对科学充满好奇和热爱,不断探索世界的奥秘。

以上就是本次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水》科学活动的教案,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认识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特性,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珍惜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实验、表达等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学会观察、实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杯子、色素、滴管、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小鱼缸,引导幼儿观察小鱼在水中游动的情景,让幼儿说出小鱼为什么能在水中游动。

2. 讲解与探索(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组织幼儿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态变化,如倒水、滴水等。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装有色素的杯子,倒入水,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引导幼儿说出水的颜色变化,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记录表,让幼儿记录实验过程。

(2)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实验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内容:(1)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2)水的颜色变化:加入色素后水变颜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用水的情况,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探索、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特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家庭用水调查,了解家里的用水情况,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幼儿为保护水资源献计献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认识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学会观察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杯子、颜料、滴管、沙子、石子、树叶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水龙头,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水龙头。

(2)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与水相关的趣事。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一杯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状态等。

(2)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流动、溶解等特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实验过程。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实验结果。

(2)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水特性的认识。

5. 情景剧表演(10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表演情景剧《水宝宝》,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水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2)水的重要性:生命之源、生活必需(3)节约用水:从你我做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用水的地方,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2. 答案:(1)洗手、喝水、洗衣服、浇花等。

(2)使用节水型水龙头、及时关闭水龙头、用洗菜水浇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有趣的水一、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水是什么,水的性质和特点。

2.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水的观察和实验。

3.培养幼儿保护水资源、珍惜水的意识。

4.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图片:水滴、自来水、河流、雨滴等。

2.实物:水、杯子、塑料瓶等。

3.实验工具:水管、漏斗、吸管、塑料袋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给每位幼儿分发一张图片,让幼儿发言,说一说图片上的东西。

然后提问:“你们最喜欢什么东西?”引导幼儿说出“水”。

2.探究水的性质和特点(20分钟)a.带幼儿观察实物水,并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特点和性质。

教师问:“水是什么样的?”“水是液体还是固体?”引导幼儿发现水的流动性、透明性和无色性等特点。

b.引导幼儿感受水的温度。

教师可以倒一些水在盘子中,然后让幼儿用手指轻触,感受水的温度。

3.进行简单的水观察实验(30分钟)a.实验一:水和油的实验。

1)教师倒一些水和油在两个不同的容器中。

2)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两者的不同,发现油浮在水上。

3)解释原因:油比水轻,所以油会漂浮在水面上。

b.实验二:水和土的实验。

1)教师在两个透明的容器中倒入相同量的水和土。

2)观察和比较两者的不同,发现水能渗透进土壤中。

3)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水能渗透进土壤中?c.实验三:水能流动的实验。

1)教师准备一个长形容器和一张纸。

2)将纸卷成筒状,一端放在容器内,另一端伸到容器外,使纸的一端贴近地面。

3)倒一些水在纸的一端上,观察水能流动到容器外的现象。

4)引导幼儿发现:水会顺着纸的缝隙流动。

4.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可以出以下问题,让幼儿回答:a.水是液体还是固体?b.水有什么特点和性质?c.油能溶于水中吗?d.为什么水能渗透进土壤中?e.水能顺着纸的缝隙流动吗?5.反思(10分钟)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引导幼儿总结水的性质和特点。

并提醒幼儿保护水资源,珍惜水的重要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选取教材中《有趣的水》章节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性质、水的用途、节约用水三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并能够描述水的特点。

2. 培养幼儿对水的用途的认知,知道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性质,并能用语言描述。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透明容器、色素、滴管、毛巾、水龙头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杯、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透明容器,里面装满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外观,提问:“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味道?”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介绍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喝、洗、浇花等。

(3)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滴管向水中加入色素,观察水的变化,培养观察能力。

(2)组织幼儿讨论,如何用一句话描述水的性质。

(3)小组合作,用画笔和水在画纸上创作,体验水的流动性。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水》2. 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2)水的用途:喝、洗、浇花等(3)节约用水:关紧水龙头、用废水浇花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水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对水的理解,创作一幅关于水的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水源地,了解水资源的珍贵,提高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有趣的水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

有趣的水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

有趣的水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学会观察和实验。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水的特性,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教具:透明玻璃杯、水、食用色素、冰块、热水、冷水、吹风机、海绵、纸巾等。

2.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邀请幼儿观察并说出水的特点。

(2)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水,那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点吗?”2.探索活动(1)活动一:观察水的颜色和味道教师将食用色素滴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并尝试品尝水。

(2)活动二:水的状态变化教师分别展示冰块、热水和冷水,让幼儿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讨论原因。

(3)活动三:水的吸附性教师将海绵和纸巾分别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吸附情况,并讨论原因。

(4)活动四:水的蒸发教师将一杯热水放在吹风机前,让幼儿观察水蒸发的现象,并讨论原因。

(2)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到水的地方?水有什么作用?”(3)教师与幼儿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4.游戏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水传递”游戏,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水画”游戏,让幼儿用水作画,体验水的乐趣。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水的特点,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发现和探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合作意识。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挖掘水的教育价值,将水的知识融入到更多领域的教学中。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基本特性。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性质,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培养幼儿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容器、杯子、滴管、色卡、水泵、水龙头、教学PPT 等。

学具:每组一套容器、色卡、滴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水泵和一个水龙头,邀请几名幼儿上台操作,观察水泵和水龙头流出水的情况,引导幼儿关注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教师展示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状,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水的特点。

(3)教师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色卡、容器和滴管,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状。

(2)教师提问,让幼儿回答水的性质和用途。

4. 课堂互动(10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节约用水小窍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2)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等(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说出水的三个性质。

(2)请你说出水的三个用途。

(3)请你想出一个节约用水的小窍门。

2. 答案:(1)水的三个性质:无色、无味、透明(2)水的三个用途:饮用、洗涤、灌溉(3)节约用水小窍门:洗手时关闭水龙头,用完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用途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有趣的水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提前几天告诉幼儿星期×下午我们到“玩水池”玩水。

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

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

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

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

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
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

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

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

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

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

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

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玩水材料带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

请家长作好记录,次日交给老师。

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孩子“水中发现”
的多与少、深与浅;了解孩子的表达能力;了解孩子对这种活动方式的兴趣及认可程度;了解孩子某方面的个体差异,如听觉、触觉、记忆等。

以便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从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扩散或寻找新的教育活动内容。

活动点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

《水中的发现一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思想并遵循了幼儿学习的三个特点:
一是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

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幼儿园教案网]主动探索、发现学习。

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用动作和各种感观来帮助思维。

因此,给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共同参与尤为重要。

三是由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意接受。

同时,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