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一览表
河南新安传统樱桃种植系统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黑龙 I : 省将建 K个秸秆产业园
前 不久召开的 “ 2 ( 1 1 7中 国 固 际
据 介 绍 , 国 家 秸 秆 产 业 创 新 战 略
秸 秆 生 物 质 能 源 发 ” 成
,
仃l 4 0 0 余4 t - I 玎史, 、 2 0 1 4 / , 1 ,I f 1 火I 台 《 r I i f - } I 树 》十 f 1 ・ 为 “ 丁 ’ ‘ F 樱柯 8 树” 扪搬 题纪 求 片,j I f - 史 际频道播 … 足 樱 桃优 鳃 ,新 安 人 摊 进 “ 农 旅m 合 ” , l 1 个 = 县樱 桃 种植  ̄ j t ] _ k 3 . 0 6 ) i i l ,成 为豫 p 城 人的樱 桃 琏 地 、陔县还依托传统 樱桃 J , I k 培育J 省 级农 、 』 科技 ,建 农、 l 合作礼 1 3 家 ,发展特 色采摘 f , 4 5 o 余个 F 1 , 樱桃 成 陔 新的旅游符 、" ' 4 J i g 农 【 脱 贫敏谢的 “ 摇饯树”
为 第 四 届 中俄 博 览 会 的 亮 点 国 家 秸 秆 产 业创 新战 略联 盟将 在 黑 龙江 省 兰 地5 { ) 万 ~7 { ) 万吨 秸秆 ,安 排 就 业 1 s l l ( ) 人
西 县 、庆 安 县 、饶 河 县 、 大 庆 市 大 同
左 右 ,预 估 可 创造 产值 4 ( ) 亿 元 左 右
( 资料来源 :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
联 盟旗 下 企业 有千 余 家 .今 后其 中一 些 企 业 将 在 黑 龙 江 省投 资 建 设 5 个 秸 秆 产业 园 ,发 展 秸秆 有机 肥替 代化 肥 、 秸 秆饲 料 替代饲 草 、秸 秆新 能 源替代 化 石 能源 、秸 秆板 材替 代木 材 每 个 产业 园投 资 1 5 亿 元 左 右 ,每 年将 利 用 当
非遗产业农作物

非遗产业农作物
非遗产业是指具有地域性、文化性、传统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等特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产业。
非遗产业涉及众多领域,其中包括了农业领域。
在非遗产业中,农作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农作物是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重要体现,其种植、加工和销售也是非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遗产业农作物:
江浙沪苏四大名鲜:太湖银鱼、桂花糕、桂花酿、上海灌汤包、扬州炒饭、松江大闸蟹等。
川黔滇藏药材:藏红花、三七、冬虫夏草、莲子、党参、黄芪等。
全国各地的茶叶:龙井、铁观音、普洱、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六安瓜片等。
全国各地的果蔬:四川橙、扶绥葡萄、淮北蒜、广东蜜柚、山东苹果、福建八宝菜、黑龙江大米、河南糯米、陕西苹果等。
这些农作物在非遗产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
同时,这些农作物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以促进其良性发展,同时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融合发展。
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

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坐落于首都北京西北150公里处的宣化古城,历来就有“葡萄城”的美誉。
每年中秋前后,满城葡萄飘香,串串晶莹剔透的牛奶葡萄吸引着八方来客。
图为一名男孩在河北宣化一株百年古葡萄藤旁玩耍。
宣化葡萄已有1300余年的栽培历史,至今仍沿用传统的“漏斗形”栽培方式。
该架的优点是肥源集中、水源集中、光源集中,适于观赏、乘凉的庭院栽培,是全世界唯一的漏斗型栽植方式。
宣化牛奶葡萄久负盛名,其粒大皮薄,酸甜适度。
最大特点是能剥皮切片,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特点,主要用作鲜食。
其营养价值很高,有健脾和胃,利尿清血,除烦解渴,帮助消化的作用。
宣化牛奶葡萄1909年在巴拿马万国物产博览会获得“荣誉产品奖”;2007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等三项国家荣誉;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奖。
据了解,宣化葡萄已有1300余年的栽培历史,至今仍沿用传统的漏斗形栽植方式,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漏斗形栽植方式。
宣化牛奶葡萄久负盛名,曾在1909年获巴拿马万国物产博览会荣誉产品奖,2007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三项国家殊荣,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奖。
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坐落于首都北京西北150公里处的宣化古城,历来就有“葡萄城”的美誉。
每年中秋前后,满城葡萄飘香,串串晶莹剔透的牛奶葡萄吸引着八方来客。
宣化传统葡萄园始于唐代牛奶葡萄是宣化传统葡萄园的特色产品,因其果粒形似奶牛乳头而得名。
据《宣化葡萄史话》记载,宣化葡萄最早引进栽培时间为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如今,在宣化古城的观后村里,有一株近600岁的古葡萄藤,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见证着宣化葡萄发展的历程。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保护

举例: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发展
A.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稻鱼共生系统面临越来越多的威胁和挑 战:
1、人力投入相对较大,效益比较低 2、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3、农作技术的传承问题 4、受经济效益和粮食问题的驱动,现代农业技术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农业生产
B.稻鱼共生系统面临的机遇也很明显:
1、稻鱼共生系统的保护得到了国际组织和中国政府的资金和科技支持 2、稻鱼共生系统迎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生态循环 3、稻田共生系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 4、稻田共生系统生产的农产品迎合了消费者的现代需求
举例: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发展
一、概况: 稻鱼共生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稻田养鱼,是一种典型的 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在这系统中,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 食物,鱼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吞食害虫等 功能,这种生态循环大大减少了系统对外部化学物质的依赖, 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2005年6月该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 织列为首批,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二、发展: 浙江青田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意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是农业系 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它对弘扬中华农业 文化,增强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带动遗产地农民 就业增收,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实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谢谢观看
特点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例子
传统漏斗架葡萄栽培体系—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 世界旱作农业源头—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沼泽洼地土地利用模式—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 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生产模式—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大面积山区稻作农业生产体系—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马古道起点—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干旱地区山地高效农林生产体系—陕西佳县古枣园 大型地下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农业系统 等其他农业系统。
农业部关于公布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公布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农加发[2014]1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4.05.29
【实施日期】2014.05.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农业部关于公布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的通知
(农加发〔2014〕1号)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决策部署,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省级主管部门初审推荐的基础上,经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的评审,并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公示,现认定天津滨海崔庄古冬枣园等20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详见附件)。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各族劳动人民
1 / 1。
国家第一批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13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背景: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开展了GIAHS(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农业文化遗产体系,中国是最早响应和积极参与的国家之一。
截至目前,在全球25个GIAHS试点中,中国的数量达8个,居世界各国之首。
2013年5月21日,中国农业部公布了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概念: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内容:1.传统漏斗架葡萄栽培体系—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漏斗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架式,因其架式像漏斗而得名,架身向上倾斜30-35°,呈放射状。
“内方外圆”优美独特的漏斗架,适于观赏和乘凉休闲。
这种种植方式占地面积小,透光透风好,肥源、光源集中,极富观赏价值,适合于庭院栽培,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巨大潜力。
2.世界旱作农业源头—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敖汉谷物和荞麦种植为代表的旱作农业,一方面保持了连续的传承,时至今日还有古老的耕作方式、耕作工具和耕作机制的痕迹;粟和黍具有抗旱、早熟、耐瘠、耐盐碱、耐储藏、适应性广等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的特点,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支柱作物。
作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敖汉旗杂粮生产是其优势产业,盛产谷子、糜黍、荞麦、高粱、杂豆等绿色杂粮,其中谷子是第一大杂粮作物。
该地杂粮绝大部分种植在山地或沙地,自然条件较好,极少使用化肥农药,保证了杂粮生产的天然特性。
3.南果梨母株所在地—辽宁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依靠自身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栽培经验,鞍山南果梨皮薄肉厚、果肉细腻多汁、香味浓郁,是中国“四大名梨”之一,被誉为“梨中皇后”,曾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贸易博览会金奖,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名特优品种、国家种苗基地项目,鞍山南果梨产业开发和推广被科技部列入星火计划。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类

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遗产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知识,对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资源,对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并简要介绍各类遗产的特点和价值。
一、传统农业系统传统农业系统是指在特定地域、特定生态条件下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
这些传统农业系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稻作农业、棉花种植、茶叶栽培等。
这些传统农业系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对农业生产的智慧,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价值。
二、传统耕作工具我国传统的农业文化遗产中,还包括了丰富多样的传统耕作工具。
这些工具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工具,也是我国古代智慧和技术的结晶。
比如犁、耙、锄等,这些传统耕作工具的设计和制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农民对土地和农作物的认识,对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文化和农业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统农业节庆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农业节庆。
比如春节、清明节、农历六月初六的龙抬头节、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等。
这些农业节庆反映了我国人民对丰收和农业生产的向往,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传统农业技艺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中,还包括了丰富多样的传统农业技艺,如农作物的选育、种植、收获等。
这些传统农业技艺是我国古代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传统农业文化艺术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中,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传统农业文化艺术,如农民歌舞、农民绘画、农民手工艺等。
这些艺术作品反映了我国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热爱和对丰收的向往,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包括了丰富多样的内容,每一项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对这些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资源,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让这些宝贵的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利用。
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及所属类别

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及所属类别
截至目前,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及所属类别包括:
1. 中国绿茶文化遗产(种植类)
2. 中国红薯文化遗产(种植类)
3. 中国小麦文化遗产(种植类)
4. 中国水稻文化遗产(种植类)
5. 中国大豆文化遗产(种植类)
6. 中国西瓜文化遗产(种植类)
7. 中国丝绸文化遗产(加工类)
8. 中国酿酒文化遗产(加工类)
9. 中国米面文化遗产(加工类)
10. 中国烤鸭文化遗产(加工类)
11. 中国豆腐文化遗产(加工类)
12. 中国麻油文化遗产(加工类)
13. 中国豆浆文化遗产(加工类)
14. 中国辣椒文化遗产(调味类)
15. 中国葱姜蒜文化遗产(调味类)
16. 中国酱油文化遗产(调味类)
17. 中国海米文化遗产(调味类)
18. 中国茶油文化遗产(调味类)
19. 中国黄酒文化遗产(调味类)
这些名单是中国政府根据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依据相关专业机构和专家评审确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江西南丰蜜橘栽培系统
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
山东章丘大葱栽培系统
河南新安传统樱桃种植系统
湖南新田三味辣椒种植系统来自湖南花垣子腊贡米复合种养系统
广西恭城月柿栽培系统
海南海口羊山荔枝种植系统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网站
附 录
-245-
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
福建尤溪联合梯田
第一批
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云南漾濞核桃 - 作物复合系统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
陕西佳县古枣园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
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
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农业系统
批次 第二批
第三批
农业文化遗产名称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 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 湖南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 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 四川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 云南广南八宝稻作生态系统 云南剑川稻麦复种系统 甘肃岷县当归种植系统 宁夏灵武长枣种植系统 新疆哈密市哈密瓜栽培与贡瓜文化系统 北京平谷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 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 辽宁桓仁京租稻栽培系统 吉林延边苹果梨栽培系统 黑龙江托远赫哲族鱼文化系统 黑龙江宁安响水稻作文化系统 江苏泰兴银杏栽培系统 浙江仙居杨梅栽培系统 浙江云和梯田农业系统 安徽寿县芍陂(安丰塘)及灌区农业系统 安徽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 山东枣庄古枣林 山东乐陵枣林复合系统 河南灵宝川塬古枣林
天津滨海崔庄古冬枣园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
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
第二批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
附 录
-243-
WENBO LÜYOUXUE
高 等 本院 科校 系旅 列游 规管 划理 教专 材业
文 博 旅 游 学
-244-
续表 序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河北迁西板栗复合栽培系统
河北兴隆传统山楂栽培系统
山西稷山板枣生产系统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农牧生产系统
吉林柳河山葡萄栽培系统
吉林九台五官屯贡米栽培系统
江苏高邮湖泊湿地农业系统
江苏无锡阳山水蜜桃栽培系统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
安徽铜陵白姜生产系统
安徽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
序号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批次 第三批
第四批
农业文化遗产名称
续表
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
广西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
四川苍溪雪梨栽培系统
四川美姑苦荞栽培系统
贵州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
附录 5: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一览表
批次
农业文化遗产名称
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
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辽宁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