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专题群文阅读
语文九年级群文阅读 《李清照》 教案

语文九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酒泪相伴.愁随一生——李清照诗词中的“愁情”初探议题:李清照诗词中的愁情阅读设想:以李清照诗词为依托,结合作者生平理解作者的愁情。
阅读篇目:《武陵春》《如梦令》《一剪梅》《题八咏楼》阅读目标:阅读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诗词,结合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愁情。
阅读重难点:阅读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诗词,结合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愁情。
阅读课时:一课时。
阅读准备:阅读文本资料及交流卡多媒体课件阅读过程:一、营造气氛,谈话导入。
播放歌曲《月满西楼》。
二、赏《武陵春》,感悟愁情。
(一)读出愁情听朗读——指导读(表情、心情、重音、延长)——集体读(二)寻找愁情——从何来?寻找愁情——自由表达点拨:结合背景,抓住意象、修辞、细节等体会愁情。
(三)小结:感悟诗词情感可从哪些角度入手?三、举一反三、探究愁情。
(擂台赛)1、讲述要求:(1)小组长选题后讨论。
(2)讨论什么?——如何读出愁?从词作的哪里体会到愁?(3)展示时先展示朗读再由代表汇报探究成果。
2、讨论:愁从何来?愁寄何处?——结合作者生平、遭际,抓住诗词中的意象、修辞、细节刻画等体会作者的愁情。
完成辅助表格(小组展示朗读,派代表汇报):3、展示汇报。
点拨:根据表格,组织一段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例:我们从……体会到作者的……愁。
)四、整理归结,深化愁情。
问题:李清照在诗词中抒发了哪些愁情?这些愁情有何不同?点拨:《如》:惜美易逝的闲愁;《一》:难舍难分的离愁;《题》:讽权(愤世)忧国的恨愁。
点拨: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五、延伸(或作业):李清照的愁是丑还是美?以“李清照是我心中的美神,她美在……美在……美在……”写话。
六、课堂总结。
板书:略。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群词阅读”优秀课例

2020年第17期/B (06)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教学设想:目标是读一组诗歌、品一个意象、解一种人生,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形象、逻辑、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创造性,难点是通过群内比读、群间推进理解李清照的巾帼淑贤更兼须眉刚毅及卓越才华、跌宕人生。
课堂呈现板块化,通过四读清照,感悟体会其情、志、才。
作业引领学生个性探究并汲取更多人思想精华,使课堂更深远丰富。
一、导入新课师:俗话说文如其人,李清照一生跌宕起伏,如一朵花摇曳在两宋历史的红尘中,她用旷世才情和独有的魅力在诗词文苑中“自是花中第一流”。
臧克家说———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这节课我们读她含花的词,观其情、品其志、察其才、解其人。
二、一读清照,观其情师:经历是季节的冷暖交替,文字是情感的花开花落,读两首词,思考表达了什么感情?用了哪些典型意象?(学生共读《醉花阴》)师:节奏准确,语气适中,声音甜美!(学生共读《声声慢》)师:重读停顿恰当,语速缓慢,读得深沉忧郁!师:两首词表现了什么感情?找一个字并读原句。
生:愁。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师:用了哪些意象?(学生举手回答)薄雾浓云东篱酒暗香西风黄花愁淡酒晚风雁黄花梧桐细雨师:展开想象,谁把两组意象描绘成画面?生:《醉花阴》里雾气朦胧、浓云深厚,白天显得漫长,忧愁笼罩着李清照,想借酒消愁,虽有花香盈袖,却满腹伤怀,人比黄花还消瘦。
生:《声声慢》里李清照在冷清的屋里感到凄惨悲凉,酒淡不能暖身子,在傍晚的风里望见旧雁,看着憔悴的满地黄花,听着细雨敲打梧桐的声音,愁绪连绵不断。
师:我们暂且穿越一下,小组讨论两首词中的“黄花”有何不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人比黄花瘦”怎么表现愁?“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群词阅读”优秀课例李超(徐水综合高级中学,河北保定072550)关键词:中学语文;李清照;情;志;才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20)17-0022-05. All Rights Reserved.2020年第17期/B (06)内容词风南渡前闺怨离愁清丽柔媚南渡后怀旧悼亡凄婉哀怨生:丈夫在外,重阳节李清照独守空房,黄花开得再美丽,不能一起欣赏,难免寂寞,面容比不上黄花的饱满绽放。
从“酒”看李清照的生命世界--《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152I案例I《深度学习》一书指出,从“内容单元”到“学习单元”是深度学习的重大突破。
的确,正如新教材培训中课标组的王本华教授言道,指向深度阅读和深度写作的学习应该包含如下内容:作品内涵的挖掘,人文价值的探讨;作品写法的赏析,风格技巧的研究;向外的阅读延伸,阅读方法的建构;写作与主题融合,由阅读导向。
这节课是单元重组后的一课时,建构多重度的深度学习的是一的。
荣老师提出微专题教学功的“六要”教学中探究的合的课构学深度的言建构的学习。
,这六点,是课探索的检测,还是课堂的新教材学习的标,是法的。
教师课教材教学一”下的重新出,一个课一个单元、一本教材一学,是指向学度的提。
《深度学习》一书中的一-“,深度学习的深,是的深:学学,史实践的深度,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与人的性、情感、价值观密切相连,培的是史当中的人。
,深度学习,首先’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深’在人的心灵里。
”❾可以说,教育教学改”往何处,只人”是圭臬,因为教育限接近的一定程度上很能就是教育的原。
注释:[1][2]刘月#,郭华'编.深度学,:走向核心素养[M].教育科学出89,2019.12(9):P72,P36.从“酒”看李清照的生命世界----《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陈永贵陈永贵,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教师I【教学目标】1.以“酒”为线,感知其,通过知人论世、体会声韵之美、把握象境等方式,解李清照首词的不同感,感其人生轨迹与人生境态。
(重点)2. 学习诗词的艺术手法,掌握抓感关键词、抓象境、抓事件典故、抓修辞手法、抓奏韵律等读懂诗歌的技巧方法。
(难)3.不同期李清照词的不同风格,感知其因代和命运脉的命。
(难)【教学过程】―、导入古来,写酒之作确实很,诗人来,一杯美酒下肚,反,出命的态。
如,作为一性,反反写酒的,李清照一个人,初中就学过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晩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专题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千年谁解易安愁——《一剪梅》《醉花阴》《声声慢》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要求:1.读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2.完成比较阅读。
3.完成文学评论。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全词格调清新,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⑴一剪梅,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
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
此调因李清照这首词而又名“玉簟秋”。
⑵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⑶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⑷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⑸雁字:雁群飞时,列“一”字或“人”字形,故云。
【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赵明诚出门游学之时。
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醉花阴【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9.3李清照群诗阅读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李清照群诗阅读教学设计教学重点: 以群文阅读的形式,选择李清照的四首词,通过赏析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风格。
教学难点:把握词作特点与作者经历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由北及南,自西向东,下塬、渡河,自岐山至眉县。
千亩荷塘边,看着荷塘中渐渐擎起的绿伞,老师想起两句诗:“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同学们,“误入藕花深处”的人是谁?我们现在能看到此人吗?预设回答:李清照,现在看不到。
因为李清照是宋朝人。
师:是的,理智也告诉我,我看不到她,但心却非要让我去追随。
她在宋朝,我在当代,我们中间隔着隔着一条河,一条流淌了900多年的时间的河流,一条永远也无法跨越的河流。
但所幸的是,你我的手中有笔,笔端可以流淌文字。
文字能跨越千山万水,穿越古今中外,读李清照诗词,我们便可以和自己仰慕的人通过文字与心灵促膝相谈、倾心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李清照》。
二、课前热身(启发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李清照诗词,教师大致把握学生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掌握情况。
)(一)同学们,初中高中我们也学过一些李清照的词,大家较熟悉的有哪些呢?它们分别体现出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预设回答:《醉花阴》(重阳)《夏日绝句》《如梦令》。
如果学生提到《如梦令》,老师要启发学生:李清照的《如梦令》有两首,一首是“常记溪亭日暮”,一首是“昨夜雨疏风骤”,你指的是哪一首呢?师生互动,回忆背诵学生学过的李清照诗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诗词抒发的不同情感:《醉花阴》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愁情,《夏日绝句》表现出的是一种英雄豪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愉悦之情。
特别要引导分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书法的情感。
如设问:“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些句子出自一人之口吗?预设回答:不是,第一句应是仆人,第二句才是李清照。
师:仆人忙于卷帘子,看都不看就随口说“海棠依旧”,而李清照则躺在床上都想象到经过昨夜的一场风雨,海棠花应凋零不少,因此就会显得叶多花少。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阅读及答案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阅读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②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
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③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
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
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
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
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
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
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
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⑤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⑥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
群文阅读立在词坛横轴和人生纵轴上的李清照——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9课为例

I谦"教学I!"#$%&'(上/202I/&'063群文阅读:立在词坛横轴和人生纵轴上的李清照—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9课为例◎张蕾芳张蕾芳,%徽'芜湖市无为第一中学教2。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2019年)在总体框架设计上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创新单元内部组织方式,将不同文体、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创新篇章组合方式,单元内部,有的一课由几个单篇作品构成。
直观来讲,就是提供一组文章供学生进行综合阅读,教材中设计的单元学习任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基础上,贯通融合这些文章,才能够成。
它与单篇教学的在于更合、贯通的,要比同寻异。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教学整合,提教学的“,学习任务的高度合,能教与学来大的,这需要提组合篇章的教学设计能,提语文学习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能力。
教材上单元的9课,讲读作品,篇读作品和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在本单元导读中,提、的,的”的学习任务。
通的基本方”,体的、的、的生,的,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叫这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必须有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
也就是如何灵活进行教学设计,来整合这三首词的问“据此,笔者设计<=寻寻觅觅)》轴心,凸显其风、纵览起伏人生经历中变风彰显巾帼本色这个维度,通过知论世的方,试图让学生全面入了解易安“—、横轴:宋词史上的婉约一派1.吟诵词作,涵咏其韵。
=寻寻)》这首词,当三读解其味。
一读:用低沉舒缓的语调和语气吟读。
例如,“寻寻,冷冷,凄凄惨惨戚戚”“三杯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也,正伤心”“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几句,直,诵读时要在字里行“低沉舒缓,在低沉中有激情,舒缓中有快慢缓“读:句中的。
例如,叠词“冷冷”“惨惨”、”“正”“却是”“独自”“怎生”、有意的时旧时”等,要读。
开篇十四个叠字,可以稍语速,一字一,字字泣血。
李清照词群文阅读

李清照词群文阅读李清照的词作大约有近300首,其中以《如梦令》、《声声慢》、《一剪梅》等最为著名。
她的词作常常以婉约、柔情的笔调表达出女性独特的内心感受。
在这些词作中,李清照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丰富的情感世界,表达了对爱情、家国、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感悟。
《如梦令》是李清照最为著名的词作之一。
词中的“忆得江南旧时月,千里悲秋常作客”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出了李清照对故土的深情厚意。
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声声慢》是李清照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
词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表达了对爱情的失望和无奈。
李清照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失意的女子内心的苦闷和忧伤。
她通过对情感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一剪梅》也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词中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天的江南,感叹着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这首词通过对孤独和寂寞的描绘,表达了李清照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爱情的渴望。
李清照的词作不仅描绘了她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她的词作常常以婉约的笔调表达对时代变迁和社会风气的关注。
在她的词作中,既有对家国的思念,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批评。
她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间接地抒发了对时代的关切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李清照的词作流传至今,不仅因为其艺术价值,更因为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她的词作在描绘女性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和才情。
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创作出了许多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
她的词作不仅描绘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她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家国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李清照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意象 意象特点
基调 主人公形象
时期
少女时期
自少年,便有诗名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 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 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情愁
家愁
国愁
浓愁
晚年寡居
后期
意象: 衰败、萧瑟 情 : 忆往事、悼亡夫, 伤春秋、叹身世, 怀家乡、思故国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 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 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 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 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 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金石录后序》
少妇时期
前期
意象:明快、清新 情 :愉悦、闲适 淡淡的忧愁
宗词代一
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 漱玉词集多年国恨离愁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 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 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 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 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春色半城湖
金
大
石
明
录
湖
里
畔
漱 玉
李清照
趵 突
集
泉
中
边
文
故
采
居
有
在
后
垂
主
杨
遗
深
风
处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 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 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大河百代 众浪齐奔 淘尽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 群芳竞秀 盛开一枝女儿花
作业:
1.赏析《唐诗宋词》李清照词 2.赏析“拓展阅读”中其他的词 3.为李清照拟写一副对联或写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