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能获得大智慧而只有小聪明是非常危险的

合集下载

方寸巧施设小人亦可悲翻译

方寸巧施设小人亦可悲翻译

方寸巧施设小人亦可悲翻译
“方寸巧施设小人亦可悲”的意思是,即使是在方寸之间巧妙地施展才华,如果目的是为了耍弄小聪明,也会让人感到悲哀。

原文:
方寸巧施设小人亦可悲,况君之才美,当自知之。

凡替你设法度,好不费力。

解析:
原文中,“方寸巧施设小人亦可悲”这句话是在告诫人们,不要为了耍小聪明而失去了大智慧。

如果一个人总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使用一些巧妙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即使再有才华,也会让人感到悲哀。

因为这种行为不仅会让自己失去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还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安和不满。

而“况君之才美,当自知之”这句话则是在赞扬一个人才华出众,同时也提醒他要有自知之明。

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犯错。

“凡替你设法度,好不费力”这句话则是在表达一种对于朋友或亲人的关心和帮助。

当一个人在面临困难或需要帮助时,周围的人会尽力为他想办法、出主意,帮助他度过难关。

这种关心和帮助不仅会让他感到温暖和感动,还会让他更加珍惜生命和拥有的一切。

赏析:
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巧妙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智慧的独特见解。

他告诫人们不要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失去大智慧,赞扬了才华出众的人要有自知之明,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朋友或亲人的关心和帮助。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让人不禁陷入深思。

抛开机巧,顺其自然,才是大智若愚

抛开机巧,顺其自然,才是大智若愚

抛开机巧,顺其自然,才是大智若愚《庄子》神龟托梦:抛开机巧,顺其自然,才是大智若愚。

真的小聪明永远不及大智慧,无论你算的有多么深,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背道而驰。

倒不如遵守自然遵守规律,一切顺应自然,反而能收获一个好的结果。

俗话说得好“人算不如天算”,即便是有众多的先例摆在我们的前面,但是有许多人仍然机关算尽,希望以自己的小聪明来获得利益,忽略了人生所需要的一种大智慧。

很多人无法看清现在的形势,总是一味的执着于其中,根源就是在于“被欲望和物质所左右束缚”。

而且万物中存在的这样一个规律,主观意识想去参与左右的事情,未必能够符合事物的一个规律。

《庄子》神龟托梦:抛开机巧,顺其自然,才是大智若愚因为很多人做事的时候,都会发现事情的发展,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事情的结果也背离了自己所期望的目标。

出现这样一种状况的时候,如果用道家思想来解释这一个状态,那就是外事外物本身存在的一个规律,称之为大道。

一个人的行为只有符合“道”的时候,才能够成功和圆满。

但是大多数人通过自己主观意识想去谋得福利,占取便宜的心理,总会让他们的言行违背了本质规律,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之中,必然是不能成功的。

《庄子》神龟托梦:抛开机巧,顺其自然,才是大智若愚在《庄子》之中,庄周借由“乌龟托梦宋元君”的故事,来说明了“事与愿违”的根源。

宋元君有一天半夜梦见一个人披头散发的站在门前,还说:“我来自宰路之渊,作为清江的使者,到河伯那里,却被渔夫余且捕获。

宋元君听了之后,让人占卜,占卜的结果却是“神龟托梦”。

宋元君就问他的随从说:“咱们这里有一个渔夫叫余且吗?”随从说:“有的。

”宋元君说:“你们把余且找来见我。

”第二天余且过来,宋元君说:“你最近抓什么了?”余且说:“我前天捉到一只白色乌龟,有五尺多长。

”宋元君说:“把你的白色乌龟献出来。

”渔夫把白色乌龟送过来,宋元君又想把它杀掉,又想把它放掉,犹豫不定。

于是又占卜测问,结果是“把龟杀掉,用这个龟占卜,是大吉”。

比愚蠢更可怕的是低层次聪明读后感

比愚蠢更可怕的是低层次聪明读后感

比愚蠢更可怕的是低层次聪明读后感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那些被大家称为“聪明”的人,他们能够很好地处理问题,甚至把其他人视为小学生。

但是,这种所谓的“聪明”并不总是好的,因为一些人仅仅是拥有了一种低级的聪明,而不是真正的高级智慧。

这种低级的聪明甚至比愚蠢更可怕,因为它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低级的聪明并不像高层次的聪明一样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它很容易被人们快速抓住并应用。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具有低级聪明的人常常会以其他人的代价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他们没有高级智慧的胸襟和远见,只是关心自己的利益。

这种类型的人不关心其他人的想法和需求,因为他们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是更为关键的。

低层次聪明者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们的控制欲。

他们总是试图掌控一切,包括他们的家人、朋友和场合。

他们想要成为众人的焦点,而且不惜一切代价。

这种低级的智慧很难尊重他人的想法,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才是最聪明的。

他们喜欢指挥并实现自己的理念,而不是去倾听和包容其他人。

低级聪明也会导致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包括道德和道德水平的差异。

这种类型的人常常会利用别人的幸福,忽略他们的反应,并以自己的方式行事。

他们认为自己是超凡的,因此可以与规范和道德界限开玩笑。

他们总是觉得自己的推理和思考比任何人都更好,以至于他们完全不考虑其他人的影响。

最后,低级聪明会扼杀个体的潜力。

拥有低级智慧的人往往只关注眼前的事情,而没能够从长远的角度评估其行动对自己的影响。

他们不愿了解一些深入的知识和理解,只是通过表面的了解来表现出自己的聪明。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只知道满足自己,因此很少会看到真正意义上的一番作为,这让他们无法去超越自我,获得更高的智慧和技能。

总之,低层次的聪明虽然被认为比愚蠢更可怕,然而实际上它比愚蠢更难以解决。

拥有这种智慧的人缺乏真正的表现和理解力,他们倾向于控制和牵着别人的鼻子,而不是在未来面临更大的挑战时提出真正的解决方案。

这种类型的人不适合成为生活中的角色模型,而应该被人们远离。

处世七书之古籍《止学》(全文注释)

处世七书之古籍《止学》(全文注释)

处世七书之古籍《止学》(全文注释)处世七书之古籍《止学》(全文注释)王通[隋]《止学》,这是一部湮没久远的关于胜败荣辱的绝学!当你开始学习此智慧时,你便已站在了人生的制高点上!作者王通,号文中子,隋朝大儒,史书中关于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门下的弟子则有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开国时的一批元勋魏征、李靖、徐世绩、房玄龄……。

所以他对于开创唐代文化思想来说是功绩卓绝的。

此著作是以道家之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

《止学》就是教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在什么地方停下来的学问。

从事物之间的相互变化出发,水满则溢、月圆则缺,所以要“适可而止”。

“有余”就不好,“不足”就补之,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凡是按《止学》要旨去做的人,无不获得令人侧目的成就。

最著名的例子当属为政的曾国藩,曾国藩的书房名字为求缺斋。

为商的李嘉诚,李嘉诚办公室里就悬挂着“知止”两个字,字迹遒劲,刚健有力!智卷一智极则愚也。

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

【译文:过於聪明就是愚蠢了。

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而担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

】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

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

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译文:才能出众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并不显露自己。

地位尊崇其实充满危险,有智慧的人不恋权位。

大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小聪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谋划,智计有穷尽的时候而天道却没有尽头。

】谋人者成於智,亦丧於智也。

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

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

【译文:谋划别人的人成功在其智计上,也会失败在其智计上。

谋划保全自身的人依靠其智计,也要舍其智计。

智计有它缺欠的地方,谋略存有他的敌手,谨慎使用才能减少祸患】。

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歇而谋远者逆。

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

【译文:智慧不够却谋划大事的人只能失败,智计不知停止却谋求长远的人很难如愿。

对有智慧的人说智慧,对愚蠢的人说愚蠢,用愚蠢来掩饰智慧,用智慧来停止智计,这是真正的智慧。

远离“小聪明”者(文案)

远离“小聪明”者(文案)

远离“小聪明”者
曾国藩从小天资并不聪颖,以“笨”成就学问和事业。

他对“太聪明者”是存有戒心的,他认为这些都是小聪明,成不了大格局。

“聪明人”总是想的是寻机取巧,走捷径,在利益面前,更是会不择手段。

“太聪明”者大都两面三刀,从不会把真心交给你,在背后会算计你,把你当为他手中的一枚棋子。

曾国藩说:“与好利人同事,己必劳累。


他认为,与寻求利益好处的人共事,自己一定会被拖累。

与“太聪明”者一块做事情,你迟早会受到拖累。

晚晴金安清金安清能力很强,却是心术不正,他想成为曾国藩的幕僚,借助曾国藩的力量已达到敛财升官的目的。

曾国藩看清他这个人的人品,即使他面见七次,最后一次也没见他。

据清人记载,其中有一次两人会面,曾国藩对比自己小的金安清极为尊重。

有人觉得奇怪,追问原因,曾说:“此等人如鬼神,敬而远之可也。


这种“太聪明”者常常损人利己,自认为得了便宜,其实他是在一点一点消耗自己的福报和运气,最终会落得人人喊打的地步。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最新精品作文:别让小聪明误了大智慧_650字作文

最新精品作文:别让小聪明误了大智慧_650字作文

别让小聪明误了大智慧_650字拔苗未必助长,有时候小聪明会误了大智慧。

——题记“拔苗助长”这个广为传颂的故事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愚蠢的人急于收成而高兴与经过自己拔了之后长高的苗,殊不知“欲速则不达”,嫩苗通通枯萎。

自以为是的农民因一时的小聪明而误了真正的大智慧,忽略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从而导致了秧苗悲惨的结局。

所以别让小聪明误了大智慧。

别耍小聪明。

我们学习生活中切忌像给苗“助长”的农民那样图眼前利益钻空子取得成效。

耍小聪明或许可以取得一时的成果却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我们的从客观事实出发,相信真正的大智慧,不因为小聪明取得的表面成绩而沾沾自喜,有道是“月满则亏”“登高必跌重”表面的“满”与无实际内涵的“高”只会得到遗憾叹息的下场,所以小聪明不可行。

小聪明并不是真正的智慧。

北宋的宋知徽是著名画家,一日交代徒弟给画上色,不料徒弟们耍小聪明给原本空的水晶瓶中添了一枝花。

出乎意料,宋知徽看后非常生气,他的本意画的为收妖的宝瓶却被自以为是的徒弟改成了一个普通的花瓶。

这个故事即是成语“弄巧成拙”的来源。

“弄巧成拙”的意思指想卖弄聪明却成了愚笨。

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是因为耍小明罢了。

正如《吕氏春秋?别类》中得高阳应,匠人造房需用干木头变劝说高阳应登上几日,而高阳应耍小聪明地驳回了匠人的说法,匠人无可奈何只好照办,房子虽然很快修好可也很快塌了。

房子倒塌正是由于高阳应的小聪明,忽略了科学的理论事实而导致的结果。

“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耍小聪明。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得按照事物的本质做事,不图一时成效,学会尊重真正好的方法,寻求大智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迎接我们的才是真正的成功。

拔苗未必助长,可别让小聪明误了大智慧。

“办公室”生存法则

“办公室”生存法则

办公室生存法则:虽然黄子华教的商战经职场必懂得22条潜规则潜规则是小聪明而不是大智慧——你学会的结果是内耗生产力,扼杀创造力;你学不会的结果是小人得志,人才流泪。

第一条必须有一个圈子。

无论如何做都是画地为牢:不加入一个圈子,就成为所有人的敌人;加入一个圈子,就成为另一个圈子的敌人;加入两个圈子,就等于没有加入圈子。

只有独孤求败的精英才可完全避免圈子的困扰——这种人通常只有一个圈子,圈子里只站着老板一个人。

第二条必须争取成为第二名。

名次与帮助你的人数成正比——如果是第一名,将因缺乏帮助而成为第二名;而第二名永远是得道多助的位置,它的坏处就是永远不能成为第一名。

第三条必须理解职责的定义。

职责是你必须要做的工作,但办公室的生存定律是,职责就是你必须要做的工作之外的所有工作。

第四条必须参加每一场饭局。

如果参加,你在饭局上的发言会变成流言;如果不参加,你的流言会变成饭局上的发言。

第五条必须懂得八卦定理。

和一位以上的同事成为亲密朋友,你的所有缺点与隐私将在办公室内公开;和一位以下的同事成为亲密朋友,所有人都会对你的缺点与隐私感兴趣。

第六条必须明白加班是一种艺术。

如果你在上班时间做事,会因为没有加班而被认为不够勤奋;如果你不在上班时间做事,你会被认为工作效率低下而不得不去加班。

第七条必须熟练接受批评的方法。

面对上司的判断,认为你没错,你缺乏认识问题的能力;认为你错了,你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错误的最好方式就是对错误避而不谈。

最后一条,不准和老板谈公正。

第八条必须理解“难得糊涂”的词义。

糊涂让你被人认为没有主见,不糊涂让你被人认为难以相处——“难得糊涂”在于糊涂的时机,什么时候糊涂取决于你不糊涂的程度。

第九条必须明白集体主义是一种选择。

如果你不支持大部分人的决定,想法一定不会被通过;如果你支持大部分人的决定,将减少晋升机会——有能力的人总是站在集体的反面。

第十条必须论资排辈。

如果不承认前辈,前辈不给你晋升机会;如果承认前辈,则前辈未晋升之前,你没晋升机会——论资排辈的全部作用,是为有一天你排在前面而做准备。

小聪明与大智慧

小聪明与大智慧

小聪明与大智慧人最优秀的品质有两种,那就是善良与智慧。

智慧若是与善良结伴,那便是大智慧;智慧若是孤独前行,那就只能是小聪明。

人生需要的是大智慧,而最忌讳的则是小聪明。

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才有大美丽,才有大人生,大人生才是至诚至善的人生。

小聪明总有个性的弱点,个性的弱点总会造就人生的局限,小聪明造就的人生是支离破碎的人生。

小聪明容易被聪明误,容易把春光看作秋风,用自造的凄凉来折磨自己。

大智慧以善为本,仰观满天星斗,俯瞰人间烟火,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高山挺拔,草木景仰;大海辽阔,江河来归。

有的东西看起来很小,其实蕴藏着大智慧。

公路上的一方小碑,每隔1000米竖一块,它便成了里程碑,用里程碑来丈量历史,便有了划时代的概念;音乐家手中的那根小小的木棍,美其名曰指挥棒,指挥棒一旦被政治家注册,它便有了雄霸天下的含义;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因为被赋予了明确的色彩,交通就有了铁的原则。

方圆规矩,全是人们用善意制定出来的,所以,它是大智慧!世界上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活法,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活法,谁也勉强不了谁,但谁都得遭遇小聪明与大智慧。

大人物若是被小聪明所误,造成的损失则是灾难性的。

清朝的和绅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物,但他的一生都是在耍小聪明中度过的,他曾经任《四库全书》的总编,纪晓岚只是他手下的一个编委而已;是他用重金聘请高鹗续写了《红楼梦》,才使后世人读到了《红楼梦》的全本;他曾劝说乾隆皇帝终止文字狱,才使得后来的读书人少了一些惶恐。

但他所做的这些全是出于私心,为自己着想,只是歪打正着而已。

他的整个一生都在贪婪敛财,从而成为超级贪官,害国害民,不得善终,令人扼腕!大人物若是运用大智慧,便能造福苍生,泽被后世,其贡献则是历史性的。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虽小却是大智慧,它使中国的改革与开放双轮齐飞,从此走进了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以人为本”四个字虽然平淡,但它由执政党提出,就是一种大智慧,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执政党气势非凡的执政走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汉先前法庭流泪大约预知自己是死罪吧现在刘汉、刘维被一审判死刑了。

早些天曾见报道,刘汉在法庭上腿肚子打软,眼中泪光连连。

这说明刘汉首先是一个珍爱自己生命的人,或者是一个怕死的人。

其次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他清楚知道自己死罪难逃,便提前疲软了,表现出不像一个男子汉。

话说回来,一个人坑蒙拐骗、烧杀抢掠,哪怕再扮成英雄好汉,骨子里却还是虚的。

其身不正则无真刚。

影视作品中将某些土匪流氓打扮成铁汉子,也就是某些腐酸文人和艺人的精神幻觉罢了。

刘汉从当年的小木材贩子变成矿业大亨、资本大鳄,身家据称达到400亿元,并且能够拉出一帮为他打打杀杀的马仔,生死效命,又与某些大官儿攀上关系。

这说明此人相当聪明。

他应当也干过一些好事。

如汶川大地震中,他援助修建的那间不倒的希望小学。

一个聪明的“坏人”一定是做过一些善事。

一方面是借好事掩饰坏事,一方面是借一些慈善活动为自己略为赎罪。

但是,一个人再怎么聪明,如果走上歧路,那就没有大智慧而只有小聪明。

南辕北辙,不管你的车怎么好,你的路怎么畅通,但压根全是错的。

先贤一再提醒人要修身正己就是这个意思。

《大学》上说得很清楚:“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先修身而后求能”。

你先求得做人的大智慧,然后增加你的能力,让你变得越来越聪明,那是你不断获得正能量加持。

相反,
那就等于给自己挖坑。

这坑越挖越大,最后就变成万劫不复的深渊了。

问题是刘汉这类人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作为江湖人士,听不懂大道理,应当也知道江湖上一句俗语:出来混的,总归要还的。

还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这就要从他们的小聪明中找定律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的小聪明多了,生活上、事业(或生意)上、江湖上自然有很多险胜故事。

险胜次数多了,就盲目自信,胆子也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由于小聪明,他们又立善于钻营,找大靠山。

特别手中有了大笔财富后,找一些地位大得吓人的靠山也轻而易举。

这样,他就一定自以为进了大保险箱了。

殊不知心术不正的人又只能与心术不正的人臭味相投。

一只扯蛋只能与另一只扯蛋称兄道弟。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而且一连串扯蛋变成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之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概率论来看,危险系数反而增大了。

一只扯蛋现出原形,一连串扯蛋也被牵出来了。

而要命的是扯蛋们只能相互牵连。

一只扯蛋不去与其他扯蛋连成串也是不可想象的,不然,他的小聪明也无法发挥出来。

有人也许觉得刘汉流泪也许有些悔意。

老航相信一个珍爱自己生命或怕死的人,心中总还有些善的东西存在。

但是,我又要强调一点,死到临头的忏悔总是不那么真实。

君不见贪官倒台后,一个比一个会写忏悔书,但这更多是后悔自己不小心被人抓住把
柄。

一个人习惯于小聪明了,便再难获得大智慧。

总之,一个人不能获得大智慧而只有小聪明是非常危险的。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社团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是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