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春》主要人物分析
《玉堂春》中的苏三是否真有其人?

《玉堂春》中的苏三是否真有其人?>京剧《玉堂春》是颇出名的,其唱工做工扮工均可称绝,所以凡扮演青衣的角色,其入门戏之一,必须是先学其中一出的折子戏《女起解》,它是京剧的基本功。
这样,戏剧中的主体人物苏三(玉堂春) 也就更见红了。
中国传统戏剧涉及到男女情事,通常有两种特殊图式:一是公子和小姐.所谓公子好逑.小姐怀春,通过贴身丫头拉线私订终身,风行的`落难公子中状元,后花园私订终身’即是百说不厌的;另一就是公子和青楼妓女.大概仍是公子好色,妓女多情义,经历磨难,终於完成大团圆的理想模式.此中旖旎,似源於唐人《李娃传》传奇.我很怀疑《玉堂春》故事由此嬗变而来.但它似比公子和小姐那类图式要多些传奇味.就其主旋律的悲惨交响乐涵盖的苦中作乐、乐中有苦,这正也调谐农耕社会的士民心理机制和致思途径的,因而为人归依和认同,盛行了几百年。
据说《玉堂春》的苏三起解所以出名,走红大千世界,还有一个原因是实有其事的.唯真,才能尽善尽美,引起人们加倍的共鸣。
最早得悉与《玉堂春》有关的实证的,是十年浩劫后见到的一则报道,说是山西洪洞县修复了县衙里的虎头监狱.它是三晋大地罕有见存的一座明朝牢狱,有人还明确指出此中女监某处就是囚禁苏三的牢房.江山也要名人捧.据说当时新修复的洪洞监狱,门上还曾写有`苏三监狱’字样,地以人贵,它当然是真人真事了.因此游洪洞县,除了到城北二里地那棵大槐树下转转,寄托回归之乡情,其次就是看那因苏三得名的虎头牢狱了。
据说苏三案件还为洪洞留下不少古迹,像皮氏要砒霜的那家药铺;有人还在路旁公园内竖立一块标志:苏三於押解中曾在此休息过.总之,它要留给人们的印象是,苏三确有其人其事,也确实在洪洞县落难过.为此那个王三公子王金龙也被说成确有其人的.还说他本名叫王三善,原籍河南永城.由於父亲在南京当吏部尚书,就结识了苏三.他后来努力为苏三平反,以后双双回归永城.不久,苏三病死,葬在王氏祖茔边,据称三十年代还有人在那里见到她的墓碑,上书`亡姬苏氏之墓’。
历史传奇系列:一代名妓苏三的爱情故事

历史传奇系列:一代名妓苏三的爱情故事苏三,花名“玉堂春”,为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逢夫》中的人物。
她原是京城名妓,后与南京原礼部尚书的公子王景隆相恋,两人经历了一段传奇般的恩怨和爱情故事。
苏三被人所熟知,全赖于冯梦龙的小说与古代戏剧。
苏三与王景隆之间的故事,在各地的戏曲中都有存在,如京剧秦梆。
虽然人们了解到这么一个人物,是在文学作品和戏曲艺术中,但实际上历史上苏三此人是的的确确存在的。
她与王景龙的故事,也是存在的。
苏三,原名周玉洁,又叫顾立春,明朝山西省大同府周家庄或河南省归德府永城或河北省广平府曲周县人。
五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起名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
苏三长的极为漂亮,“鬓挽乌云,眉弯新月。
肌凝瑞雪,脸衬朝霞。
袖中玉笋尖尖,裙下金莲窄窄。
雅淡梳妆偏有韵,不施脂粉自多姿。
便数尽满院名姝,总输他十分春色。
”小时候,就是一个美人胚子,因此入了一称金的院落后,受其悉心调教,能歌善舞,文采非凡,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很快就成了院里的头牌。
苏三成名之后,很快跻身花魁一列,平日里所见之人皆富贵非凡,非寻常之人所能相见。
她就算平日里接客,也只弹琴陪酒,并不轻易侍寝。
而她那老鸨也是个见钱眼才开的人物,若不是富贵之人,不显露出银钱来,也不会轻易引见。
倒是这样,让苏三的名气在京城中越来越大。
王景隆,是前礼部尚书的公子,在家排名老三,唤三官,“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
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
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元是个风流才子。
王爷爱惜胜如心头之气,掌上之珍。
”礼部尚书王琼,之所以会辞官归乡,全是因为大宦官刘瑾专政擅权,参了他一本。
王琼离京之时,极为匆忙,”几两俸银,都借在他人名下,一时取讨不及。
况长子南京中书,次子时当大比,踌躇半晌,乃呼公子三官前来。
“王琼思来想去,最终还是让三官去京城讨债。
想着家儿年弱,且不通俗世,只让同族王定与其同去,依着辈分,王定是王景隆三叔。
王琼嘱咐一番后,王景隆便随着王定上了京城。
戏剧玉堂春赏析

戏剧玉堂春赏析戏剧玉堂春赏析导语:《玉堂春》是我国传统戏剧之一,主要讲述了明朝名妓苏三即玉堂春与吏部尚书之子王景隆之间的情故事。
此剧是中国戏曲中流传最广的戏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玉堂春赏析,了解这一部戏剧吧!《玉堂春》梗概明朝年间,北京有个名妓叫玉堂春,真名是苏三。
她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官宦子弟王景隆偶遇苏三,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于是苏三以身相托。
后来,王景隆离京归里,发愤读书,一举金榜题名。
在王景隆返家之际,老鸨将苏三卖给山西洪桐沈姓马贩子为妾。
其妻皮氏,即刁又泼,水性杨花,暗中与邻里赵昂私通。
皮氏因嫉恨苏三,设计将沈毒死,然后恶人先告状,嫁祸于苏三,并以重金买通洪桐县令,将苏三定为死罪。
赃官不问青红皂白,就给苏三定了死罪,关在死囚牢里,只等择日开导问斩。
正当苏三在死牢含冤负屈之际,适逢王景隆升任山西巡抚。
王景隆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微服私访,终于查清了真相。
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犯罪伏法,贪官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也有情人终成眷属。
玉堂春赏析一《玉堂春》不仅是京剧旦角的开蒙戏,也许还是中国戏曲中流传最广的剧目之一。
此剧是清代花部乱弹作品,作者不详,故事见冯梦龙编订的《警世通言》卷24《玉堂春落难逢夫》,《情史》卷 2 中亦有此事。
至于舞台剧,明代已编成《完贞记》、《玉镯记》传奇(《远山堂曲晶》),到清代,《玉堂春》传奇(《笠阁批评旧戏目》)即演出于昆曲舞台,剧本已失传。
姚燮《今乐考证·著录四》“附燕京本无名氏花部剧目”中有《大审玉堂春》的名目。
道光年间南浔人范锴所著的《汉口丛谈》引用的资料中,提到湖北通城县艺人李翠官参加汉口“荣庆部”戏班时演唱《玉堂春》等剧的情况,可见《玉堂春》当时在花部的演出已相当普遍。
各地方戏剧种在清代均有《玉堂春》演出,京剧版在嘉庆七年(1802)时三庆班就已在京演出(清代笔记《众香国》载记作者曾看到名角鲁龙官的演出),1828年所作《金台残泪记》中也有“近日三庆部陈双喜年未及冠,演《关王庙》”(《关王庙》为全本《玉堂春》中的一折)的记述。
《玉堂春》中的苏三是否真有其人?

《玉堂春》中的苏三是否真有其人?三是明代北京城的名妓,这一点是有据可查的,据说她曾在八大胡同中的百顺胡同从业。
她的祖籍是山西洪洞县苏堡村。
据《洪洞县志》记载:苏堡村有民谚说:“莲花城,槐树庄,苏三监狱在中央。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发生“玉堂春冤案”。
妓女苏三(艺名玉堂春)同公子王景隆在京相识,后苏三被人卖给山西洪洞县富商作妾,蒙冤被判死刑。
王景隆赶考得中,任八府巡按,到太原复查此案,为之平反,并和玉堂春成婚。
这个故事被民间编成小说和戏曲广为传颂。
乐户苏淮与妻子一秤金把三岁的苏三从山西买来。
苏三本就天生丽质,经过一秤金十年的调教,成为一个能歌善舞、弹琴唱歌、吟诗做画无所不能的青楼女子,很快就成了京城里颇负盛名的名妓。
因此有人送她一个艺名——玉堂春。
为了让她安心,老鸨一秤金从不对她提起她的家世,当然也不曾告诉过她的真名,因她在苏家排行第三,便唤她为苏三。
在京城风月场中玉堂春名声大振,慕艳名而来到葫芦巷的人络绎不绝,可玉堂春并不是来者不拒,鸨母一秤金也视她为奇货可居,一般只让玉堂春接待一些达官富贾、名门公子,对其他客人则以玉堂春正忙着或身体不适来搪塞,叫来其他姑娘做陪。
嫖客们越见不到玉堂春,玉堂春就越神秘,越神秘,玉堂春的吸引力就越大。
玉堂春接客,也是清谈为主,或弹一曲琵琶,或唱一首小调,或调茶酒款待,轻易不肯以身相许,在风月场里被人称为“清倌”。
直到有一天遇到客人王景隆,玉堂春一改初衷,不但以身相许,而且以心相倾。
王景隆是明武宗时期礼部尚书王琼的三公子。
因王琼得罪了太监刘瑾,遭皇上降旨革职。
王琼将其三儿子王景隆与家人王定留在京城,让他们催讨自家历年来放贷和投资的本金与利息,然后再回永城。
王景隆年方十八,眉清目秀,一表人才,聪明能干,所以父亲才特别把他留下。
半年之后,账目基本收清,本金与利息总计收了三万余两纹银,主仆两人只等择吉日返回河南故乡,与家人团聚。
离确定的行期还有两天时间,行装都已打点好,闲来无事,王景隆决定到街上逛逛,顺便买一些年货带回家去。
关于玉堂春

《玉堂春》三堂会审中,王三公子王金龙,受任山西巡按,查阅刑卷见有谋死本夫一案,因事关逆伦,遂会同布政按察二使司同审该案。
京剧中的二使司用“红袍”和“蓝袍”区分。
在早年,二人其实都是红袍加身,所以三堂会审由于全场都是红色又称为“满堂红”,到谭老板时改为紫袍,而又根据梆子班的规矩改为蓝袍(李楠,载《戏曲艺术》2009年第03期, /Article/XQYS200903026.html)。
至于人物姓名,刘曾复先生曾撰文(《戏剧电影报》/xqew/477.htm )指出,红袍原叫“张能仁”,蓝袍为“刘秉义”。
但现在演出中的“红袍”人物已改成了“潘必正”。
山西富商沈宏有的作沈洪,有的作沈雁林,现作沈燕林。
《玉堂春》故事梗概:明朝正德年间,礼部尚书王樵因开罪了太监刘瑾,被贬回原籍南京,临行之时命三公子王金龙在京收银。
不想王三公子收完银帐之后,受混混诱唆闲游青楼,与妓女郑丽春(小名苏三)一见钟情。
王金龙将苏三改名为玉堂春,并在建房置具,住了不到一年,把随带银两挥霍殆尽,在寒冬中被鸨儿赶走,落魄于关王庙中。
苏三不忘旧情,两次赠银,助其返回南京。
王金龙去后,鸨儿将苏三卖与山西洪洞富商沈雁林为妾。
沈雁林之妻皮氏与同乡赵旺趁沈雁林经商在外勾搭成奸。
见苏三美貌,出于嫉妒,想毒死苏三,却不料害死了亲夫。
皮氏买通官府反诬苏三,将苏三问成死罪。
解差崇公道提解苏三自洪洞县赴太原复审,途中苏三诉说遭遇,深得崇公道的同情,并认苏三为义女。
巡按王金龙得知苏三蒙冤,有心开脱其罪责,但又不能不走过场。
于是组织三堂会审,二使司潘必正、刘秉义陪审时看出端倪,二人相助王金龙为苏三平反了冤案,王、苏二人最终得以破镜重圆。
听张君秋先生流水那段爽脆润糯,既有少女的天真,也不失遭冤案后的沧桑,小腔、停顿都处理得严丝合缝,合情合理,余味无穷;听程先生导板回龙慢板,荡气回肠,冤情凄楚,流水段虽没有张派那么华丽,也有很多小腔,把唱段烘托得婉转生辉。
而迟小秋的唱则过于平缓,流水段更是斩钉截铁,把一些小腔都失去了,也就失去了动人心弦的婉转,不像年轻少妇,倒像扫地的大妈,韵味实在不足。
京剧《玉堂春》赏析

京剧历史与审美引导信息管理学院吴梦媛2010302490013京剧《玉堂春》赏析牡丹因被武则天妒嫉,贬为百花开后,仍不失为百花之王。
玉兰虽不比牡丹富贵,但春风吹动,玉堂开后,也可把春光衬托。
说起玉堂花语,还得要说那传遍千家万户的凄美动人的玉堂春故事,怎能不让此花更动情,更深入人心。
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写了“玉堂春落难逢夫”的传奇故事,数百年流传不断。
书中玉堂春(即苏三)的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更为后世搬上舞台,长演不衰。
冯梦龙的笔下传奇《警世通言》刻本广泛流传,后来编成折子戏《玉堂春》,竟成就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张君秋等大家,演绎了《女起解》《三堂会审》,千古绝唱红了大江南北,成了各个剧种长盛不朽的折子戏首选。
《女起解》剧本又名《苏三起解》,家喻户晓的台辞,苏三披枷带锁走出洪洞县大街上,凄楚动人的唱腔:“低头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到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
声情足已把玉堂春的不幸与凄凉,唱得肝肠断裂,令听者潸然泪下,可怜人啊!玉堂春代表的是下层的妇女,而正因为她地位的特殊性,而更能代表广大的底层的妇女们,而通过这个人物我更体会出在封建社会妇女们也是期望得到自由、得到尊重、得到真挚的爱情、更能从她的身上体会到封建社会对劳苦大众和底层人民的残酷镇压。
五岁的弟弟看《空中剧院》京剧人物的脸谱和服饰总会显得很兴奋,因为他我偶然的结识了《玉堂春》,开始走进京剧的世界。
不会像弟弟一样兴奋地叫“魔鬼”,却也会抑不住对京剧的喜爱,爱好京剧的行当,特别是戏衣的华丽,更是中华一大传统艺术服饰。
演员穿上这些戏衣,唱的做的都能舒展自如,达到戏曲艺术表演的升华,给台下看戏人,往往成了最为完美的听觉和视觉享受。
《女起解》是玉堂春最感人的一个折子戏。
我那时不懂听唱腔,但见苏三抗着漂亮的鱼枷,那一行一步的舞台表演,也够沉醉其中。
据说原来玉堂春所披的枷锁原是沉重的木枷,有次慈禧太后看了京剧《玉堂春》,觉得苏三戴的木枷与舞台眼花缭乱的光彩不相配,就发话要将木枷描画得漂亮起来,后就改为今天舞台上的鱼枷。
玉堂春故事简介

玉堂春故事简介
1. 玉堂春的故事啊,那可真是精彩极了!就像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苏三,一个苦命却又坚强的女子,她的命运会如何呢?她与王景隆的爱情能经得住考验吗?
2. 玉堂春故事,哇哦,那可是充满了波折啊!好比海上的风浪,一阵接着一阵。
苏三被卖入妓院,她该怎么应对这种困境呢,这难道不让你好奇吗?
3. 玉堂春的故事简介来啦!苏三与王景隆的相遇,不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吗?他们的故事发展得那么曲折,你不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吗?
4. 嘿,玉堂春故事可不简单呐!苏三经历的那些苦难,就如同爬山一样艰难。
但她和王景隆的感情能战胜一切吗,这多让人期待啊!
5. 玉堂春故事简介哟!苏三在妓院的日子,那简直是度日如年啊,可她没有放弃,这多了不起呀!她和王景隆的故事怎么能不吸引人呢?
6. 哇塞,玉堂春的故事超有意思的!苏三就像一朵在风雨中顽强绽放的花,她和王景隆的爱情故事难道不值得你去深入了解吗?
7. 来看看玉堂春故事简介吧!苏三的遭遇让人同情,可她的坚强又让人佩服,这像不像我们生活中的某些时刻呢,你不想接着看下去吗?
8. 玉堂春故事呀,那是充满了传奇色彩!苏三与王景隆的缘分,如同命中注定一般。
他们的故事难道不会让你沉浸其中吗?
9. 瞧瞧这玉堂春故事简介!苏三的命运多舛,但她始终心怀希望,这多让人感动啊!她和王景隆的故事肯定会让你欲罢不能!
10. 哈哈,玉堂春故事简介来咯!苏三的故事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精彩万分。
她和王景隆的爱情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吗,快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观点结论:玉堂春的故事充满魅力,其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纠葛非常吸引人,值得大家深入了解和品味。
玉堂春观后感

Don't try too hard in your life. Making mistakes is as common and necessary as breathing, as long as you are not paranoid and make mistakes again and again.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玉堂春观后感玉堂春观后感一近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许翠在长安大戏院演出了全部《玉堂春》。
全场爆满,掌声雷动。
虽不是老戏新演,许翠却以自己对角色的解读,让人在极熟悉中时时有着陌生感。
有如轻舟沿着固有的河道走,却不断寻找着自己的航线。
许翠是文武兼备的演员,身手矫健,工架秀美。
在北京风雷京剧团时,她主演过新编历史剧《冯婉贞》,众多观众曾为许翠塑造的这位女英雄形象而倾倒。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武功身段潇洒,唱工同样堪称上乘。
尤其是她演出的《白蛇传》更加完美体现了她唱、念、做、打的全面功底。
细加体味,却还有着梅派的神韵,看来她曾有过私淑梅大师的努力。
从北京风雷京剧团到中国京剧院应是一次转机,先后主演的《玉簪记》《玉堂春》《金玉奴》等剧目,更是展现了她丰富的艺术素养,艺高往往多是步履维艰。
这样一位颇有前途的青年演员,舞台并未付予她更多空间。
给不少熟悉她的观众留下了遗憾。
后来她调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任教。
人们曾惋惜她过早离开舞台,远离了观众。
继而又为孩子们欣喜,能有良材作良师何愁不出高徒。
1991年许翠拜荀慧生高足孙毓敏为师,作为荀派传人孙老师的得意弟子,归于荀派,她的才艺潜能得到了别样的开发。
许翠在乃师指引下,凭她的文学功底,审美能力与孜孜苦学,将荀慧生开创的荀派,至乃师孙毓敏的传承与发展了的荀派艺术,由入门而渐入佳境。
《玉堂春》正是她学习荀派的一个新高度的攀升。
荀大师花旦青衣双兼。
戏路宽,正剧、喜剧、悲剧皆能。
行腔婉转多变,情思充盈,赏目、悦耳、动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玉堂春》主要人物分析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学系:
专业:包装工程
课程名称:古代戏剧鉴赏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6月14日
《玉堂春》主要人物分析
[概要]作为一个几乎不接触戏剧的年轻人,有一个京剧片段我特别耳熟能详,那便是《女起解》中的第一句,“苏三离了洪洞县”,可见《女起解》的经典性。
因此我选择了《女起解》所属的《玉堂春》进行欣赏分析。
看完整部《玉堂春》,以及阅读了相关的原著,我对整个故事有了大概的了解,对其中各位人物各有看法,现将各个人物分析如下。
[关键词]
苏三;王景隆;人物分析
一、剧情梗概
苏三原名周玉洁。
其母亲早逝,其父又娶一后母。
苏三还有个弟弟。
后苏三的父亲逝世,后母加害于苏三。
在家仆的帮助下逃出了家,年仅12岁。
后来遇到大官刘建。
这位大官的儿子很恶毒,常来向父母要钱。
刘建因此被气死了。
苏三受刘建之子的迫害,被迫入了“怡春院”。
王景隆当时是礼部正堂的三儿子,因搬家向人讨债,讨了3万两银子。
王景隆与家仆王定偶然看到怡春院的妓女,又听酒保的唠叨:怡春院头牌玉堂春,即苏三,更是美貌。
王景隆去看。
后来王景隆,与苏三倾心相爱。
一年后王景隆为玉堂春盖楼、给老鸨小费等银钱使尽,被老鸨赶出妓院。
苏三暗助王景隆盘缠,使他得以还乡学习,自己也从此不再接客,又叫街上百姓作证,用计赎回自由身,住在百花楼上。
王景隆很惨,落魄回家,却听家仆王定说老爷不要他了,于是叫来两位姐夫帮忙。
后来在亲戚的帮助下,重回王家,刻苦念书。
一年后,王景隆中举即将赴京会试。
老鸨怕王景隆得官后娶走苏三,自己人财两失,就抢先把苏三卖给了山西洪洞县贩马的客商沈洪。
这老鸨心中满是毒计。
她骗玉堂春去东岳庙烧香,向佛祖证明自己从良。
玉堂春果然中计,被抢走了,怡春院也因此赚了不少银子。
沈洪妻皮氏早有外遇,当沈洪和苏三到家后,皮氏伙同奸夫毒死了沈洪,嫁祸苏三。
县官受了皮氏的贿赂,将苏三屈打成招,下入死牢。
王景隆进京后得知苏三被卖到山西,愿意到山西为官。
中进士后果然被点为山西巡按。
虽遵父母之命,迎聘刘都堂之女,但他一心只想着玉堂春,全不以聘妻为喜。
到任后查明了苏三的案情,平反冤狱,救出苏三,并结为夫妻。
二、人物分析
1.玉堂春
玉堂春,原名是苏三。
玉堂春为苏三在妓院的名字。
玉堂春的外在身份虽然为一个妓女,但其内心却是传统的中国优秀女性的形象,特别是与剧情后边的皮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之所以说玉堂春内心为传统中国优秀女性的形象,主要是由于其对爱情的坚贞,对中国传统妇道的坚守。
玉堂春虽从小就被卖到妓院,且天生丽质,人人垂涎,但在主人公王景隆来之前,苏三却从未失身于他人。
而在遇到王景隆之后,苏三便与他两情相悦,嫁给他为妻。
即使在之后发生了那么多事情,即使在不知王景隆情况的时候,玉堂
春仍然坚守妇道,不为了生活出卖自己的身体。
自始自终,从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只忠于王景隆一人。
这种事情不要说放到古代,就是放到今天,也是值得为人所称颂。
为娼妓之业,实属无奈。
而苏三除了对爱忠贞,其也是一个聪明果断的女子。
在王景隆落魄而来找苏三时,苏三将自己房中几乎所有家当给了王景隆。
当王景隆担心苏三而不愿拿时,苏三却果断让王景隆拿走,还说自己自有妙计应对。
而在其后,苏三利用老鸨的计,将计就计,趁此机会脱离了妓院,还自己自由身,而自己还可拿得丫环和财物,还让街坊邻居作证,让老鸨无计可施,只得相从。
由此可见,苏三此女子,不仅是个痴情的女子,更是个聪明的痴情女子。
用计之高明,环环相扣,让老鸨毫无还击之力。
综上所述,苏三此女子,若是放到现代,那便是一个容貌美丽动人,头脑聪明伶俐,对爱情忠贞不二的绝世好女子。
放到现代尚且如此难得,更何况在古代。
且苏三经历了这么多波折,其毅力之强亦是可见一斑。
总之此女子,在此剧中完美至极,无可挑剔。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此女子也只能出现于戏剧中,现实生活中应当说几乎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人。
2.王景隆
王景隆,为大官之三子。
因搬家而自己被父亲留在京城讨债。
讨了三万银子准备回去前去城中游玩,听人说玉堂春美貌。
不料与其相见,一见钟情,两厢情愿,不愿回家,而留在妓院与玉堂春结为夫妻,二人在此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但为了玉堂春,王景隆将讨债得来的三万银子用尽,后被势利老鸨用计赶出妓院,流落街头。
有幸得到贵人相助,得以重见苏三,并得到苏三资助回家。
回家后,其父亲本怒不可遏,但在众人求情下,以及王景隆本人的悔改之意,其父原谅了他。
王景隆自此铭记于玉堂春的约定,发奋读书,想要等有日来接苏三。
王景隆本天资聪慧,在加上用功读书,很快考取了功名。
本以为可以就此去接苏三,没想到老鸨听说王景隆功成名就要来接苏三,怕苏三被接走,自己人财两空,可能还会遭到王景隆报复,故先行下手,用计骗苏三,将苏三卖给了商人沈洪。
王景隆去到妓院,接不到苏三,本心灰意冷,愤怒之极,本欲自暴自弃,但在身边人劝导下,继续考取功名,待自己成就大业后去山西解救苏三。
后终于如愿做了大官,去到山西重审苏三一案,为苏三平反。
此时自己虽从了父母之命,已有一妻,但心中只挂念苏三。
而其妻亦知王景隆深爱苏三,反尊苏三为正。
王景隆娶了苏三,后王氏世代兴隆。
王景隆为故事的主人公,从整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人物是很真实的。
一开始,王景隆只有十六七岁,此时王景隆虽然天资聪慧,但又处于不成熟的年龄,玩心未泯。
从一开始打算回家前的出去游玩,到后面与玉堂春相见后的任性,不听随从王定的劝告,直到千金散尽,归家无门。
与其身边的玉堂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在后面,王景隆即使回到家中,虽然开始发奋读书,但其读书的原因仍然是为了遵守与玉堂春的诺言。
可见,此时王景隆仍然没有形成自己成熟的思想。
一直到后面,王景隆来接苏三未遂,这个时候王景隆才开始有了成长。
他本接不到苏三,心灰意冷,本欲自暴自弃,却被身边人劝服。
反观以前,身边人王定好意劝他,而苏三也好意劝他,他都不听,故酿成了苦果。
现在王景隆心情悲痛,却能够听从身边人的劝告,更发奋读书,此便是王景隆的一个成长。
此时开始,王景隆便成长为真正成熟的男子汉,为了救自己的爱妻,让自己变得更强,发奋读书,成为大官,并到山西。
在审问时也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心思缜密。
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爱妻。
而从王景隆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能发现其身上一些优秀的品质。
首先,王景隆同
苏三二人,同是痴情之人。
在经历长久分别后,仍然对对方念念不忘。
不仅痴情,而且忠贞。
其次,王景隆是知恩图报之人。
在之前受许多人恩惠后,他在后面都一一报恩。
像是前面在妓院时,王定一直好言相劝,还请苏三一起劝他,全是为了他好。
但当时王景隆并不听劝,一意孤行。
知道最后酿成苦果。
后来王景隆成就大事后,不忘此事,将王定定为家里的总管家,原因便是当时王定劝他,此事是正事。
可见王景隆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
再次,王景隆同样是一个性格坚韧的人。
在得知苏三爱妻不知下落后,他能够坚持下来,一直坚持到救出爱妻,这种毅力让人称赞。
并且,王景隆天资聪慧,读书也只要用功就能成大事。
王景隆到后面,成长为了一个完美的角色。
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不仅长得帅,而且聪明,还是官二代,家境殷实。
除了条件好,个人品质也不赖,痴情,刻苦,用功。
到后面,王景隆完全成长为一个完美的角色。
同样,这样的角色也是难以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
参考文献
1、《警世通言》第24卷玉堂春落难逢夫
/wx/xs.aspx?id=39&p=967 2、京剧玉堂春宋小川王润菁张萍迟小秋常秋月[全剧] /programs/view/JBl_kuq-_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