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配位滴定法
分析化学第六章--配位滴定法[精编文档]
![分析化学第六章--配位滴定法[精编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4d081a4ba0d4a7302763a96.png)
(指示剂的僵化)
4) In本身性质稳定,便于储藏使用
三、指示剂的封闭、僵化现象及消除方法
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化学计量点时不见指 示剂变色
产生原因:
干扰离子: 变颜色
KNIn
>
KNY
→指示剂无法改
消除方法:加入掩蔽剂
例如:滴定Ca2+和Mg2+时加入三乙醇胺掩蔽 Fe3+,Al3+以消除其对EBT的封闭
K MY
MY
lg KM' Y lg KMY lg M lg Y
三、配位滴定中适宜pH条件的控制
lg cKM' Y 6
KMY '
MY M Y'
[M
[MY ]
][Y ]Y
(
H
)
K MY
Y (H )
lg c lg KMY lg Y (H ) 6
示意图
主反应:
M
+
Y
副反应:
L
OH - H +
N
ML
MOH HY
NY
ML2
M(OH)2? H2Y
MY
H+
OH -
MHY
M(OH)Y
MLn
M(OH)n H6Y
辅助配 位效应
羟基配 酸效应 位效应
不利于主反应进行
干扰离 子效应
混合配位效应
利于主反应进行
注:副反应的发生会影响主反应发生的程度 副反应的发生程度以副反应系数加以描述
EDTA(Y)
EBT
2d
Mg
Mg-EBT (Mg)
分析化学 配位滴定法

配位剂种类:
早期以 AgNO3为标准溶液的配位滴定反应:
Ag+ + 2CN
[Ag(CN)2]-
K稳
[Ag(CN) 2 ] 21.1 10 [Ag ][CN ] 2
无机配位剂:形成分级络合物,简单、不稳定
有机配位剂:形成低络合比的螯合物,复杂而稳定
常用有机氨羧配位剂 ——乙二胺四乙酸
[Co(NH3)6]Cl3
(罗马数字)
(III) 合 金属离子 钴 (离子的化合价
3 配离子为阴离子的配合物的命名
命名次序:配体、中心离子、外界阳离子。
中心离子与外界阳离子名称之间加“酸”字。
配位个数用一、二、三、四等数字表示。
中心离子的氧化态以加括号的罗马数字表示并置于
中心离子之后。
• • K2[PtCl6] 六氯合铂(IV)酸钾 K3[Fe(CN)6] 六氰合铁(II )酸钾
例如:EDTA 配位滴定法
测定水的硬度所形成的
Ca2+-EDTA配合物。
H2C N O C O
分析化学中的配合物
简单配体配合物 螯合物
O C
多核配合物
Cu(NH 3 ) 2 4
H2C H2C N O C O
O CH2 CH2 Ca CH2 O C O O C CH2 O N
[(H 2O)4Fe
4.配离子的电荷:等于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电荷的代数和。 [说明] 由多齿配体与同一金属离子形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 物称为螯合物。形成的环为螯环,以五元环和六元环最稳定。
项目 配合物 [Ag(NH3)2]Cl
配体 配位数
NH3
2
配体数 中心体 氧化数 2 +1
配位 原子 N
配位滴定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配位滴定法计算pH=5时EDTA的酸效应系数αY(H)。
若此时EDTA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为·L-1,则[Y4-]为多少pH=5时,锌和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假设Zn2+和EDTA的浓度皆为10-2 mol·L-1(不考虑羟基配位等副反应)。
pH=5时,能否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Zn2+假设Mg2+和EDTA的浓度皆为10-2 mol·L-1,在pH=6时,镁与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不考虑羟基配位等副反应)并说明在此pH条件下能否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Mg2+。
如不能滴定,求其允许的最小pH。
试求以EDTA滴定浓度各为mol·L-1的Fe3+和Fe2+溶液时所允许的最小pH。
计算用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Cu2+离子溶液时的适宜酸度范围。
称取0.1005g纯CaCO3溶解后,用容量瓶配成100mL溶液。
吸取25mL,在pH﹥12时,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用去。
试计算:(1)EDTA溶液的浓度;(2)每毫升EDTA溶液相当于多少克ZnO和Fe2O3。
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氯化锌(ZnCl2)的含量。
称取0.2500g试样,溶于水后,稀释至250mL,吸取,在pH=5~6时,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用去。
试计算试样中含ZnCl2的质量分数。
称取1.032g氧化铝试样,溶解后移入25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
吸取,加入T Al2O3=mL的EDTA标准溶液,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OAc)2标准溶液进行返滴定,至红紫色终点,消耗Zn(OAc)2标准溶液。
已知1mL Zn(OAc)2溶液相当于EDTA溶液。
求试样中Al2O3的质量分数。
用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水中钙和镁的含量,取水样,以铬黑T为指示剂,在pH=10时滴定,消耗EDTA 。
6 配位滴定法

逐级形成配位物 M+ nL = M n Stepwise complex formation L
稳定常数 离解常数
累积稳定常数
K−1 = 1 K1
β1 = K1
K1 =
[ML] [M][L]
……
ML
i -1
K −n = 1 K1
β1 = K1
+ L = ML
i
Ki =
……
ML
n -1
6.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
一、 EDTA的性质 的性质 二、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分析化学 2007-2008
6 配位滴定法
6.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
一、 EDTA的性质 的性质
1. 酸性:EDTA(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酸性: , 乙二胺四乙酸)为四元酸 为四元酸, 乙二胺四乙酸 为四元酸,用H4Y表示 表示
配合物的稳定性受两方面的影响: 配合物的稳定性受两方面的影响:金属离子自 身性质和外界条件。 身性质和外界条件。 需要引入: 需要引入:条件稳定常数
分析化学 2007-2008
6 配位滴定法
6.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
MLn型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 [ ML] M+L ML 一 稳 常 K1 = 级 定 数 [ M][ L] [ ML2 ] 二 稳 常 K2 = 级 定 数 ML + L ML2 [ ML][ L] MLn-1 + L M Ln
[Ca(EDAT)]2-的结构
分析化学 2007-2008
6 配位滴定法
第6章 配位滴定法

效应 效应 配位效应
EDTA 副反应
混合配 位效应
不利于主反应进行
利于主反应进行
提出问题: 用什么来表示副反应对主反应的影响呢?
为了表示副反应对主反应的影响,定量
表示副反应进行的程度,引入副反应系数α
副反应系数的定义式:
=未参加主反 该应 组组 分分 的的 平各 衡型 浓体 度的总浓度=XX
6.3.1副反应系数(α)
[Y ] [N1Y ] [N2Y ] [NnY ] [Y ]
Y Y (H ) Y (N1) Y (N2 ) Y (Nn ) n
当n=1时:
Y Y (H ) Y (N) 1 (二)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及αM
1.辅助配位效应 由于其他配位剂存在使金属离子参加主反
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2.αM(L)
i
[MLi ] cM
[M]
i [M ] [ L]i (1 i[L]i )
i [ L]i
(1 i[L]i )
铜氨络合物各种型体的分布
1.0
0.8
Cu2+
Cu(NH3)42+
分布系数
分 布 0.6
Cu(NH3)22+
分 数
0.4 Cu(NH3)2+
Cu(NH3)32+
0.2
0.0
654321 lgK1-4 4.1 3.5 2.9 2.1
4.金属离子M的总的副反应系数
A若存在n种配位副反应: αM
M
M M
M(L1
)
M(L2
)
M(Ln
)
(n
1)
B若存在2种配位副反应:
练习:
M
M M
M(L1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

金属离子有色→配合物颜色 更深
§3 配位平衡
1.酸效应与酸效应系数 酸效应:由于H+引起的配位剂Y的副反应,影 响主反应进行程度的现象。
螯合物的配位反应的特点: 1.很少有分级配位现象 2.稳定常数大 3.稳定性高
乙二氨四乙酸(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EDTA)配位剂最为重要
无副反应时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
§2 EDTA及其配位特性
一、EDTA结构与性质
EDTA是一种白色粉未状结晶,微溶于 水,难溶于酸和有机溶剂,易溶于碱及氨
6
或 lg
K
' MY
8
例: 在pH=4.0时,用 2.0×10-2mol/L EDTA溶液滴定同浓度的Zn2+溶液,问能 否准确滴定?
解 pH=4.0时 lgαY(H)=8.44, CZn=2.0 ×10-2mol/L
lgK’ZnY= lgKZnY- lgαY(H)=16.50-8.44 =8.06>8
lg CZnSP K’ZnY= lg CZnSP + lgK’ZnY =-1.24+8.06=6.82>6 能准确滴定
五、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最低pH(即最高酸度)的计算:(由酸效应 系数计算) 金属离子浓度为2.0×10-2mol/L只有酸效应而 没有副反应,要准确滴定,必须满足条件
lgCMSP·K’MY≥6 lgK’MY= lgKMY- lgαY(H)≥8
2. 返滴定法 返滴定法:
配位滴定法

例7 用2.00×10-2mol/L EDTA溶液滴定同浓度 的 Fe3+溶液时,允许的最低酸度是多少? 解:已知 Ksp,Fe(OH) =[Fe3+][OH-]3=4.0×1038; [Fe3+]=2.00×10-2mol/L
3
故滴定允许的最低酸度为pH=2.11。
滴定某一金属离子的允许最高酸度与允许 最低酸度的这一pH范围,就是滴定该金属 离子的适宜酸度范围。
(三)配合物MY的副反应系数:MHY;M(OH)Y 通常可以忽略
三、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K'MY在一定条件下是个常数。K'MY值的大 小说明了配合物的实际稳定程度。因此, K'MY是判断配合物MY稳定性的最重要的依 据之一。 在一般情况下,K'MY<KMY,只有当pH> 12[αY(H)=1],溶液中无其他副反应时, K'MY=KMY。
三、化学计量点时pM'SP值的计算 由于生成物MY的副反应系数近似为1,可 认为[MY']=[MY],则有:
若配合物比较稳定,则化学计量点时 [MY]≈CM(SP) CM(SP)表示化学计量点时金属离子M的总浓 度。 另外,化学计量点时:[M']=[Y']
例5 用EDTA溶液(2.0×10-2mol/L)滴定相 同浓度Cu2+,若溶液pH=10,游离氨浓度为 0.20mol/L,计算化学计量点时的pCu'。
第七节 应用与示例 一、滴定方式 (一)直接滴定法:简便、快速、引入误差 较少 (1)lgC⋅K'MY≥6。 (2)配位反应速度快。 (3)有变色敏锐的指示剂且无封闭现象。 (4)在选用的滴定条件下,被测离子不发生 水解和沉淀反应。
(二)返滴定法(回滴法) 返滴定剂(如锌标准溶液)与EDTA生成的 配合物应有足够的稳定性,但不宜超过被 测离子的EDTA配合物的稳定性。否则,在 滴定过程中返滴定剂会置换出被测离子而 引起误差,且终点不敏锐。
第六章配位滴定法

配位效应系数的大小仅与共存配位剂L的种类 和浓度有关。共存配位剂的浓度越大,与被测 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越稳定,则配位效应越 显著,对主反应的影响越大。
3.配合物MY的副反应系数
主要是酸效应和碱效应,但由于他们的产 物大多不太稳定,一般计算时可忽略不计。
M + Y = MY
αM(OH)
二、配位滴定中的滴定剂 氨羧络合剂,是一类含有氨基二乙羧基 团的有机化合物。
HOOCH2C N CH2COOH
其分子中含有氨氮和羧氧两种络合能力很 强的络合原子,可以和许多金属离子形成 环状结构的络合物。
在络合物滴定中常遇到的氨羧络合剂有以下 几种:
(一)氨三乙酸,(二)乙二胺四乙酸
(三)环己烷二胺四乙酸,(四)二胺四丙酸 (五)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
1、配位剂副反应系数(α) 是指未参与配位反应的EDTA各种型体的
总浓度[Y`]与能直接参与主反应的Y4-的平 衡浓度[Y]之比。
配位剂的副反应主要有酸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
(1)EDTA的酸效应系数
在滴定体系中有H+存在时,H+离子与EDTA之 间发生反应,使参与主反应的Y4-浓度减小, 主反应化学平衡向左移动,配位反应的程度降 低,这种现象称为EDTA的酸效应。酸效应的 大小用酸效应系数来衡量。
pKa1=0.9
pKa2=1.6
pKa3=2.07
H6Y2+
H5Y+
H4Y
H3Y-
pKa4=2.75
H2Y2-
pKa5=6.24
pKa6=10.34
HY3-
Y4-
其中只有Y4-离子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
pH <1 2.67 ~ 6.16 > 10.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第一节 概 述配位滴定法是以形成配位化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常用的配位滴定是EDTA 滴定。
EDTA 全称为乙二胺四乙酸,常用H 4Y 表示,其结构式为H O OCCH 2 CH 2CO O HN -CH 2- CH 2-NH O OCCH 2 CH 2CO O HEDTA 与金属离子能形成螯合物,配位比为1:1。
第二节 基本原理一、配位平衡1. 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金属离子与EDTA 的反应通式为:M + Y = MY K MY = ]][[][Y M MY …… 稳定常数金属与EDTA 配合物的lg K 稳值见表6-1。
金属离子与其他配位剂L 的逐级反应:M + L = ML k 1 = ]][[][L M ML …… 第一级稳定常数ML + L = ML 2 k 2 = ]][[][2L ML ML …… 第二级稳定常数┊ML n -1 + L =ML n k n = ]][[][1L ML ML n n - …… 第n 级稳定常数将逐级稳定常数依次相乘,得各级累积稳定常数ββ1 = k 1 = ]][[][L M ML β2 = k 1⋅ k 2 = 22]][[][L M ML …… βn = k 1⋅ k 2 …… k n =n n L M ML ]][[][ [ML n ] = βn [M] [L]n2. 副反应系数 主反应 M + Y = MYL OH H N H OHML NY M(OH)YML 2 M(OH)2 H 2Y副反应 ┊ ┊ ┊ML n M(OH)n H 6Y配位效应 酸效应 共存离子效应1) 配位剂Y 的副反应系数α Y(1) 酸效应系数α Y(H)在水溶液中,EDTA 有H 6Y 2+、H 5Y +、H 4Y 、H 3Y -、H 2Y 2-、HY 3-和Y 4-等七种存在型体,真正能与金属离子配位的是Y 4-离子。
设[Y]为Y 4-的浓度,[Y ']为未与M 配位的EDTA 各种存在型体的总浓度:α Y(H) = [Y '] / [Y]= ][][][][][][][][4265432234-++----++++++Y Y H Y H Y H Y H Y H HY Y= 3456445635626][][][][1K K K K H K K K H K K H K H ++++++++ 1234566234565][][K K K K K K H K K K K K H ++++α Y(H)为配位剂与H +的副反应系数,由于α Y(H)是 [H +]的函数,故又称为酸效应系数。
不同pH 下,lg α Y(H) 见表6-2。
结论:① pH ↓ ⇒ αY(H) ↑ ,副反应越严重。
② 当pH ≥12时,[Y]≈[Y '],αY(H)≈1,几乎无副反应发生。
(2) 共存离子效应系数αY(N)当溶液中存在其他离子N 时,Y 与N 发生副反应,由于N 的存在使Y 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共存离子效应,其大小用共存离子效应系数α Y(N)表示。
设只考虑共存离子的影响:主反应 M + Y = MY K MY =]][[][Y M MY 副反应 ‖NNY K NY = ]][[][Y N NY α Y(N) = [Y '] / [Y] = ][][][Y NY Y += 1 + K NY [N] 若有多种共存离子N 1、N 2…N n 存在,则α Y(N) = [Y '] / [Y] = ][][][][][21Y Y N Y N Y N Y n ++++ = ][][][12121n Y N Y N Y N N K N K N K n ++++= α Y(N1) + α Y(N2) + … + α Y(Nn) + (1-n)若同时考虑酸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则总的副反应系数α Y = α Y(H) + α Y(N) -1当α Y(H) 与 α Y(N) 相差几个数量级时,可以只考虑一项。
2) 金属离子M 的副反应系数α M当溶液中存在其他配位剂L 时,M 与L 发生副反应,由于L 的存在使M 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配位效应,其大小用配位效应系数α M(L)表示。
设[M]为游离金属离子的浓度,[M ']为M 未与Y 配位的M 各种存在型体的总浓度:α M(L) = [M '] / [M] = ][][][][][2M ML ML ML M n ++++ = 1+ β1 [L] + β2 [L]2 + … + βn [L]n若有P 个配位剂与金属离子发生副反应,则α M = α M(L1) + α M(L2) + … + α M(Ln) + (1-P)3) 配合物MY 的副反应系数α MY在较高酸度下,MY 能与H +发生副反应,生成酸式配合物MHY ;在较高碱度下,MY 能与OH -发生副反应,生成碱式配合物M(OH)Y 。
此两种副反应均使主反应能力增强,其大小分别用副反应系数αMY(H)和α MY(OH)表示。
K MHY = ]][[][+H MY MHY K MOHY = ]][[])([-OH MY Y OH Mα MY(H) =][][][][][MY MHY MY MY Y M +=' = 1+ K MHY [H +] α MY(H) =][])([][][][MY Y OH M MY MY Y M +=' = 1+ K M(OH)Y [OH -] 3. 条件稳定常数 在没有副反应发生时,M 与Y 反应进行程度可用稳定常数K MY 表示,K MY 值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但实际上由于副反应的存在,K MY 值已不能反映主反应进行的程度,因此,引入条件稳定常数表示有副反应发生时主反应进行的程度。
K MY =]][[][Y M MY …… 稳定常数 K 'MY = ]][[][Y M Y M ''' …… 条件稳定常数 K 'MY = ][][][Y M MY Y M MY ααα⋅ = K MY YM MY ααα⋅ lg K 'MY = lg K MY -lg αM - lg αY + lg αMY 在一定条件下,αM 、αY 和αMY 均为定值,因此K 'MY 是个常数,它是用副反应系数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
因αMY 在多数计算中可忽略不计,则lg K 'MY = lg K MY -lg αM - lg αY例:计算pH=11,[NH 3] = 0.1mol/L 时的lg K 'ZnY解:查表,lg K ZnY =16.50 (P.92) lg β1~β4分别为2.27,4.61,7.01,9.06(P.175)pH=11时,lg αY(H)=0.07 (P.95) lg αZn(OH)=5.4 (P.177)αZn(NH3) = 1 + β1 [NH 3] + β2 [NH 3]2 + β3 [NH 3]3 + β4 [NH 3]4= 1 + 102.27⨯ 0.1 + …109.06⨯ 0.14 = 105.10αZn = αZn(NH3) + αZn(OH) -1 ≈ 105.6 lg αZn = 5.6lg K 'ZnY = lg K ZnY -lg αZn - lg αY = 16.50 - 5.6 - 0.07 = 10.83二、配位滴定曲线1. 滴定曲线的计算设以浓度为C Y 的EDTA 滴定浓度为C M 、体积为V M 的金属离子M ,在滴定的任一阶段(加入EDTA 的体积为V Y 时),[M ']可由以下方程解得:[M '] + [MY '] =M Y M M C V V V ⋅+ [Y '] + [MY '] = Y YM Y C V V V ⋅+K 'MY = ]][[][Y M Y M ''' 由[M ']计算pM ',即可绘制滴定曲线。
结论:C M ↑,K 'MY ↑ ⇒ 滴定突跃范围 ↑2. 化学计量点时的pM '计算设用等浓度的EDTA 滴定金属离子M ,条件稳定常数 K 'MY = ]][[][Y M Y M ''' 化学计量点时,[M '] = [Y '] C M (sp) = M C 21 [MY '] ≈ [MY] [MY] = C M (sp) - [M '] ≈ C M (sp)则 K 'MY = 2)(][M C sp M ' [M '] = MY sp M K C ')( pM ' (sp) = ½ (p C M (sp) + lg K 'MY )三、金属指示剂1.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例:铬黑T 终点前: Mg + In =MgIn (红) Mg + Y = MgY (EBT ) 终点时: MgIn + Y = MgY + In (蓝)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① MIn 与In 的颜色有明显区别② K 'MY > K 'MIn ,一般要求 K 'MY /K 'MIn > 102指示剂的封闭现象:K 'MY < K 'MIn ,使指示剂在化学计量点附近不能变色,或变色不敏锐。
例如Fe 3+、Al 3+、Cu 2+、Co 2+、Ni 2+等对铬黑T 有封闭作用。
掩蔽剂:为消除封闭现象,加入某种试剂使封闭离子不能与指示剂配位以消除干扰,这种试剂称为掩蔽剂。
例如测定水中Ca, Mg 含量,Fe 3+, Al 3+封闭铬黑T ,可加三乙醇胺作掩蔽剂。
2. 金属指示剂的选择M + In = MIn‖L ‖HML HIn┆ ┆ML nK 'MIn = ][][][]][[][)(In M MIn n I M MIn H In M αα⋅='' = )(H In M MIn K αα⋅lg K 'MIn = pM ' + lg ][][n I MIn '= lg K MIn -lg αIn(H) -lg αM 忽略M 的副反应, pM t = lg K MIn -lg αIn(H)当达到指示剂的变色点时, [MIn] = [In '] 则pM 'ep = lg K MIn -lg αIn(H) -lg αM (pM t 有时也用pM ep 表示) 可见,金属指示剂的变色点是不确定的,随pH 而改变。